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2023-08-12 10:03:10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1、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说》教学设计三年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2、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难点:

  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1、情境创设:我校三年级学生李大刚同学特别活泼好动,一下课就在楼道里跑来跑去,不是撞倒了这个同学,就是自己摔破了腿。同学们,你看到了会对他说些什么?

  2、劝说导课。大家都想劝劝她,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创设口语交际的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二、讨论劝说的艺术

  1、小组讨论。

  还有一个同学叫王大明,他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别的同学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唯独他喜欢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同学们,你看到了会怎么办?是啊,王小明的行为太危险了,老师和同学看见了,都对他进行了劝说,他会听谁的呢?为什么?

  课件出示:小红: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

  小明: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老师:小同学,别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汇报交流,明确劝说的艺术。

  (1)小红的劝说:指责的口吻,对方不易接受。

  (2)小明的劝说: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但只从别人的角度劝说。

  (3)老师的劝说:不光指出错误的行为,还从他自己的角度劝说,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更能打动人!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总结: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课件:

  1、注意说话的`语气,要友好和善,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角色扮演,体验劝说的艺术。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劝说的艺术,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三、小组合作练劝说

  1、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劝慰,大家看一看:

  课件出示:

  情景一

  有同学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我想对她说……

  情景二

  表哥喜欢玩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情景三

  爸爸特别爱抽烟,每天家里烟雾弥漫,他自己的身体抽坏了,我和妈妈也跟着“吸毒”。我想对他说……

  2、分组练习,每组练习一个。

  3、全班展示

  其他同学认真看,认真听,要做文明听众。

  四、总结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劝说、练劝说最后会劝说,大家的表现都很精彩,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成为小小劝说家。

  板书设计:

  劝说

  注意说话语气

  学会换位思考

2、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 《雨天等妈妈》、唱 《小伞花》、歌扮演 《小伞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与扮演《雨天等妈妈》,增进同学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2,指导同学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演唱小伞花。通过对歌曲的发明,表示与体验,增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协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三月里的小雨》进教室,并随着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

  师:瞧!三月的小雨说下就下,妈妈早晨上班她没带伞,现在她怎么回家呢?说说你能为妈妈坐点啥?

  听歌曲《雨天等妈妈》

  师:你能和同学合着音乐来演一演《雨天等妈妈》吗?

  请同学上台扮演

  二,教授新课

  1,师:小朋友扮演得真好,说明你们很爱自身的妈妈,那假如你是跟同学之间呢?你会怎么做?

  2,学唱新歌《小伞花》

  1听范唱一遍,说说歌曲中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2学唱歌曲

  a,用La,Lu音哼唱旋律

  b,填入歌词演唱

  c处置歌曲中的难点

  d和老师进行接龙演唱

  e有表情的演唱好小伞花

  3分组用打击乐器伴奏,看哪组的小朋友团结友爱,把这首歌演绎得最好!

  同学自由练习后扮演,老师进行适当评价

  三,总结下课

  师:马上就是三八妇女节,你会为妈妈做点什么呢?回家想想并付诸于行动,下节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小伞花》,唱《一起拥有一个家》、歌扮演《一起拥有一个家》

  教学目标:

  指导同学用舒缓,优美的声音演唱《一起拥有一个家》,教育同学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 交流三八节你为妈妈做了些什么?

  2, 复习小伞花,强调符号演唱时声音要短促而富有弹性

  3, 歌扮演 小伞花(可用打击乐器或同学自编动作扮演等)

  二,导入新课

  师:看了你们精彩的扮演,老师知道你们和同学都非常团结友爱,说明你们都有一颗爱心,是一个善良的人,不过你们知道吗?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没家长的孤儿,他们特别需要他人的关心和保护,假如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去协助他呢?

  三,讲授新课

  学唱歌曲《一起拥有一个家》

  1,听范唱,谈谈听后的感受

  2,学唱歌曲

  1跟着琴进行模唱1~2遍

  2解决难点6———/6———,气息要掌握好

  3,采用分组,男女声等演唱方式进行练习

  4,老师弹琴,同学朗读歌词

  3,歌扮演

  请同学自编简单动作进行演唱《一起拥有一个家》

  4,学一句手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5,回家收集有关SOS的资料,下节课一起来分享交流

  四,听《爱的奉献》,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一起拥有一个家》、听 《小纸船的梦》、动 《小纸船的梦》

  教学目标:通过聆听和扮演小纸船的梦,激发同学的想象力,发明力,在音乐中对美好愿望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交流上节课要求采集的SOS儿童村资料,请同学先发言,老师总结

  2,复习歌曲《一起拥有一个家》,请局部同学上台扮演

  二,导入新课

  师:看一组图片(全是各种各样的船),你都认识哪些船?你们都有哪些梦想?长大想做什么呢?

  师:小朋友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的`梦想写下来,然后折成小纸船,比一比谁折的纸船漂亮,独特!(边听《小纸船的梦》,边折)

  三,讲授新课

  师:小朋友折的纸船真漂亮,为了能让大家的梦想成真,我们先来听一首歌,听听歌曲中小朋友对理想的向往

  1,听童声合唱《小纸船的梦》

  2,唱一唱旋律

  3,歌扮演,听音乐看小船起航(注意音乐中的节奏感)

  4,观看一段舞蹈,说说这段舞蹈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5,听电声乐曲《小纸船的梦》与童声合唱进行对比,感觉有何不同?

  6,复听 标序号(书上11页)

  四,根据听《小白船》进行律动体验3/4拍与《小纸船的梦》4/4拍不同拍号的韵律感

  五,听着音乐,教师总结本课内容下课。

3、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有趣的书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国古代、现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蔡、贡、卷”等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书的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而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2.认识11个生字。

  教学准备

  各个阶段的书的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写一个词语,我们一起来看看(板书:有趣),认识吗?“有趣”是什么意思呢?能说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吗?(有意思、好玩、有趣味……)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有趣的书。(板书课题)

  3.现在你们手中用来学知识的'书,在两千多年前可不是这么轻,用起来这么方便的。你想知道它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吗?让我们快快进入今天的“快乐读书屋”吧!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自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请教同桌或老师,同时标出自然段。

  3.同桌之间互读,读后进行自评和互评,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4.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重点听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三、结合插图,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议一议、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

  (1)读一读:汇报读书收获(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议一议:说说几种书的特点。

  (3)画一画: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动笔画一画,把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再读课文,了解书的发展历程,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4.争当优秀讲解员,用自己的话向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书。

4、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活动目标

  1.正确地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了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2.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视频:壮观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看了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太壮观了!太漂亮了!)

  视频:奄奄一息的赛特凯达斯瀑布

  看了短片你又有什么感想?

  (这个瀑布没有刚才的瀑布雄伟壮观)

  师:“其实这两个短片播放的是同一条瀑布——赛特凯达斯瀑布”

  出示:巴西总统菲格雷主持葬礼的图片

  你知道这些人在做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特殊的葬礼》这一课

  板书课题

  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谁的葬礼?为什么特殊?等等)

  二、激发兴趣,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拼拼音、查字典、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课文。

  (3)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不正确的读音,读得不流利的语句反复练习。

  三、自然感悟、交流

  (1)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在文中勾画出最能震撼心灵的词、句或段落?然后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悟

  (一)赛特凯达斯瀑布的今昔对比中感受大瀑布消亡的迅速、环境破坏的严重。

  结合重点次与理解

  昔日:汹涌、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板书:雄伟壮观)

  今日:逐渐枯竭、无奈的低下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板书:逐渐枯竭)

  (二)赛特凯达斯瀑布逐渐枯竭的原因

  人类毫无节制的用水

  乱砍滥伐

  (三)从参加葬礼的人的特殊性及广泛性中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受祭者的特殊性体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而感受“特殊葬礼”的真正含义

  四、扩展:

  师:假如你是菲格雷总统,在这个葬礼上,将对着巴西人民演讲,你会怎么说?

  五、自学生字

  调动学生动脑识字,逐步掌握识字方法。

5、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等奖

  一、学情分析与思考:

  学生在本单元前一、二课时已经学习过单词father, mother, boy以及句型Who s that man/woman. He/She s my …

  三一班的学生黄老师的带领下,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活泼好动,爱听爱说,善于模仿,乐于参加表演。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尽可能的采用听、说、游戏的方式。通过各个有趣、实用、轻松、活泼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过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大部分孩子会太过好动,一不小心就会让教堂乱起来。黄老师上课时,总能收放自如,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不像黄老师那么有经验,对课堂地把控也没那么精准,我害怕一放就收不回来,我思考着要怎样能很好地把控课堂纪律,又不会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太严厉,而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呢?在听了朱老师的课后我恍然大悟,小孩子好胜心强,可以运用小组比赛的方法很好地控制课堂,在后来上课的时候,我用上了,真的非常有效,课堂纪律在那几颗星星的作用下,控制得特别好(自我感觉,哈哈)但是我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会给他们加星星,因为那样很浪费宝贵课堂时间,我会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比比谁读得好,在孩子们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比比哪组的小朋友最认真,看到哪组小朋友表现不认真,我也会把星星擦掉,他们知道后,他们一看到老师走到加星星那里,就会马上变得特别认真,看到不认真的同学,也会提醒他们要认真。)

  二、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将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Is she/he your …; Yes, she/he is; No, she/he isn t.来询问、介绍家庭成员朋友或回答。

  4.能在语境中理解新词brother,及句子He s my brother意思。并能正确发音。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结合本课的教学目的,我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1)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o s that … He s/She s my… Is she/he your …; Yes, she/he is; No, she/he isn t并能分角色表演对话。

  (2)教学难点:

  brother的发音,以及整个对话大意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黄老师总是和我说,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才能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所以我转换了一下思维,我先从我希望学生在这节课能学到什么,我希望学生在每一环节要怎么做,我希望培养学生什么能力出发,再确定我该使用什么教学方法。因为本节课是一节对话课,我希望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后,能够在一个情境中运用这些句子进行交流交际,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感知体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能够敢于开口说英语,能够乐于说英语,使课堂真正形成“乐说”“会说”“能交际”的氛围

  所以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以及交际法和游戏法辅助等。我收集了学生家长的照片及几个他们熟悉的老师的照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把他们融入我的课件中,运用他们熟悉的人物,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有兴趣地说,有信心地说。同时在和黄老师商量之后,我们提前布置了让孩子们带上自己的家庭照片的作业,让孩子们在交际环节能够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照片,运用句子来介绍自己的家人。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按整体—部分来设计,总的流程如下:

  Step: warm up---Presentation---Practice ----communication------summary and evaluation:

  首先在warm up热身环节,主要是为了激活孩子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语言学习做铺垫。在presentation呈现部分,我首先呈现了课文情境图,通过问题引领,让孩子们预测信息,然后进行听力输入,让孩子们感知理解对话大意。在Practice操练部分,主要是先操练课文对话,然后操练重点句型,属于全控制或半控制的操练。在communication交际活动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在较真实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句子来进行交流,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在summary and evaluation部分我会对本节课星星最多的小组进行表扬及奖励。

6、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教学本单元中,由于本人年龄原因,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一、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

  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对称、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把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本单元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要点:会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会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由于在生活中有很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实现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一、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现象。“轴对称图形”中的剪纸和折纸撕纸,“镜子中的数学”中的镜子,“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与轴对称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二、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对称、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或对称图形。在课中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画一画”“做一做”等,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像提供了平台。

  三、通过审美情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中我们让学生欣赏、收集图案,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尝试设计图案,鼓励学生创造美,展示美,同时使学生体悟到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得到,从而初步开成以简驭繁的思想。这样可以愉悦学生心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我们明显感到学生爱学数学了,学习气氛也浓了,学习效果也好起来了,再一次证明了“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但同时也发现有的学生很不主动很不认真,画图不用铅笔和尺子,随心所欲乱画一气;有的同学不是很理解平移的方向,对往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理解不透彻;把平移和对称搞混淆,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训练。

8、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第1、2题,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估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60÷6 240÷8 320÷4 420÷7

  450÷9 630÷7 360÷6 400÷5

  120÷3 160÷4 280÷4 540÷9

  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值。

  148 193 87 93

  二、亲身体验,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

  (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

  (3)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让学生根据除法的含义列出各题的算式。

  124÷3 223÷4 100÷3 182÷4

  提问:请学生逐一说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说算式意思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书第13页主题图,同时出示例题2。

  教师:要求“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师:大约是什么意思?

  教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124≈120 124=120+4

  120÷3=40(或3×40=120) 120÷3=40

  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 剩下的4箱每人还可运1箱,每人大约运41箱。

  引导学生对以上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

  ①两种估算的过程和方法都正确的。

  ②两种结果虽然有微小的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问题的合理解决,可以说,这样的`差异在本题的解决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3、让学生独立进行估算。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223≈200 223=200+23 223≈240

  200÷4=50 200÷4=50 240÷4=60

  平均每小时约行50千米、55千米、 60千米。

  教师:以上3种结果都对,说明汽车的速度每小时在50~60之间,当然以55最佳,因为它更接近准确值。

  小结: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前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4、再现问题:

  (1)每听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听饮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组织学生讨论:

  ①在解决第一题的时候,能将100估成120吗?为什么?

  ②在解决第二题的时候。将182估成160合适还是估成200合适?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让大多数人明白:在第一题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题中,已知灾民182人,在考虑所需帐篷数时,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度过困难期。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怎样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

  五、课堂作业:

  教材练习三的第3题和第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能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本节课在教学新课之前,我先练习了几道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题,接着又复习了几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从复习题的练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和“估算”有关,我顺势引出并板书出课题。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在教学做一做第1题260÷4时,我也重点增加了这种方法的训练。通过改进了教学方法以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节课。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