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等奖
1、小学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等奖
涤纶彩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感知彩球的形、色、美。探讨制作方法,掌握制作步骤。能通过合作制作出一件完整的作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创新。
3、通过活动的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创造、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涤纶彩球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1、把彩膜剪成大小相同的圆片并三等份留出槽口;
2、喇叭束的制作。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感知彩球的形、色、美。探讨制作方法,掌握制作步骤。能通过合作制作出一件完整的作品。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应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创造,学会创新。
3、通过活动的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创造、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涤纶彩球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1、把彩膜剪成大小相同的圆片并三等份留出槽口;
2、喇叭束的制作。
教师准备:
涤纶彩球一套(包括成品及可供拆装的半成品)
学生准备:
剪刀、双面胶、针、棉线、涤纶彩膜(12片)、彩色毛线、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搜集资料,课前感知。
1、搜集有涤纶彩膜制作的精美图片。
2、搜集涤纶彩膜制作的拉花、剪纸等装饰品。
二、欣赏激趣,观察识物。
1、课前谈话:同学们在一些节日和喜庆的场所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五彩缤纷的拉花、晶莹闪烁的彩球,它们好多都是用涤纶彩膜制作的。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用涤纶彩膜制作彩球,同学们要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来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有信心吗?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涤纶彩膜制作的作品的资料。
3、装饰品展示。
(1)欣赏用涤纶彩膜制作的各种美丽的装饰品;
(2)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小结
用涤纶彩膜制作,取材便利,制作时比较方便,制作的饰品美观实用。
2、小学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素质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放录音《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在音乐声中,老师谈话引入:同学们,春天已经来临了,在这和煦的春光中,你们想去植树吗?(想)
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大家植树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轻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回忆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
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
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2
三、学习第三段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多不多?(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
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放课文录音三遍,学生边听边小声跟读。
2.指导朗读技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分组背诵课文
3、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植树还有哪些好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六、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七、教学反思:
《走,我们去植树》这不是一篇假诗,不是一首想像诗,而是一首实践加思考的诗,是一首通过实践来说理的一首诗。植树是为自己、为他人、为人类、为社会、为今天、为未来创造,我们应该让学生拥有这种创造。作者用自己的智慧头脑展示了孩子们的希望,展示了人类需要的环境。这一句句创造之语,很容易感动四年级的学生,但感动归感动,让他们真的行动起来,那是难的,特别现在城市的小孩真的很难有这种体验,城市的植树往往是由专门的劳动者来做,而农村的孩子这种体验还是有的,因为大多数的农村每一年都有着植树的活动,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也会有着灵动。但不管是有,还是没有,但能以诗的方式主动表白自己的感动的学生却是很少的,所以在一课上,特别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也应该引导他们学着用诗的方式记下自己。
3、小学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
2.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和生活的关系
3.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人。
“同学们回家以后,了解了自身家经常吃的主要食物,有的同学还了解了这些食物的来源。现在请几位同学简单介绍一下”。教师可以将同学的发言简要记录在黑板上,并告诉同学:“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大多是在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2.组织同学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幅图画是播种。在烈日下,依照一定的间距,爷爷用镐刨坑,虎子在弯腮把萝卜种子点在坑内,并把坑用土覆盖好。
第二幅图画是间苗。因为播种的时候,每一个穴位里都要撒几粒种子,种子发芽以后,每个穴位里都会长出一撮萝卜苗,但是不能够任其生长,因为那样萝卜就长不大。所以要拔掉幼弱的萝卜苗,只保存—棵最健壮、长得最大的幼苗,这叫做间苗。
第三幅图画是除草。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杂草也会随着长起来,并且和农作物争夺土壤里的水分和养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尽管天气非常炎热,虎子和爷爷仍然必需在烈日下给萝卜松土和除草。
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萝卜只有在疏松的土壤里才干够越长越大,因此在萝卜的生长过程中,要给萝卜周围培土。
第五幅图画是灌溉。
第六幅图画是收获。收获的时候是用镐把土刨松,这样把萝卜拔出来的。
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3.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同学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身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局部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节?”
4.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账目”。
教师引导同学讨沦:
“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身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身的家长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5.总结。
家庭作业
4、小学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 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给教师的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评价建议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5、小学四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等奖
第四单元 祖国在我心中
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一、师生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开展一个“可爱的祖国”信息交流会,大家一起利用我们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展示伟大祖国的美丽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出示
二、信息交流会
1、小组交流:比一比谁的信息表述得最清楚、最完整、最具体。
2、“心中的祖国”交流会:出示
A、利用明信片展示祖国的风景名胜;
B、我用彩笔画出了姥姥家屋后的小溪,因为我认为那里最美;
C、我从报纸上剪辑下来了许多世界冠军的照片;
D、这是妈妈买来的画册,不用出门也可以看到祖国美丽的风景;
E、这段报道是介绍长江三峡的;
3、我们的作品展示会:
把我们搜集到的资料、图片张贴在“心中的祖国”专栏上,供大家参考、阅览。
4、“我想说……”交流会,把自己最想对祖国妈妈说的话说出来。
三、认识国旗、国徽
1.猜谜引入:你、我、他,我们大家共同的妈妈是谁? 祖国妈妈的全称是什么吗?
2.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用什么来代表呢?(:国旗、国徽图)
3.,把你收集到的国旗和国徽的资料交流。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见了国旗和国徽,可以把好的图片、照片、剪报贴在展板上;再说说你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关于国旗和国徽的知识。
4.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多的地方都能看见国旗和国徽呢?
小结:国旗和国徽是代表国家的,他们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出示)
国旗和国徽不仅色彩和图案美,他们还有深刻的含义。
四、音乐欣赏会
1、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创作了许多歌颂、赞美五星红旗的歌曲,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孩子们会唱的可以跟着唱,还可以尽情的用动作去表达自己的感情。
a.《绣红旗》 b.《英雄赞歌》
c.《红旗飘飘》 d.《国旗,国旗,真美丽》
敬礼,人民英雄
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一、收集资料
鼓励儿童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英雄的故事。(图片、图书、报纸、广播、电视、电影、VCD、录像等) 出示
二、 向人民英雄学习
1?老师:同学们,大家现在都生活得很幸福,可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呢? 是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
2?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里的这位英雄,然后大家来回答老师的问题。
?观看电影《董存瑞》片段
3?老师:影片中的这位英雄叫什么名字?你觉得他最让你敬佩的地方在哪?他为什么能那样做呢? 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还有许多像董存瑞叔叔这样的英雄。你们有谁还知道这样的英雄故事呢?下面先请大家在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组收集到的人民英雄的资料。
4?各组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相互评价。
儿童团员:张六子 王二小 张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雷锋
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
战斗英雄:邱少云 黄继光
5?老师:同学们介绍得真好,我们今天很荣幸地请来了老红军爷爷,请他来跟我们讲一个红军长征的故事,大家欢迎!(学生给红军爷爷献花)
12?老师:小朋友们听得很认真,爷爷和老师都觉得你们收集了这么多这么好的资料,要是能让更多的人知道就更好,那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让大家都来向英雄学习呢?
13?学生讨论怎样让更多的人分享资料?
14?学生制作“向人民英雄学习”板报。
第五单元 愉快的收获
成长相册
活动过程: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一、活动导入:
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要把成长的快乐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设计一本“成长相册”,记录下你生活中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
二、新授
1.我们先来设计封面吧!
师:我们可以为这本相册起一个好听的、有趣的名字,如:“大脚印、小脚印”把名字漂漂亮亮地写在封面上,并配上美丽的'图案。
2.把喜欢的照片贴上去,并配上文字。就像教材70页巾提供的学生作品那样: “妈妈给我的就是最好的”“爸爸放手,我不怕。”
3. 在相册的后面还可留一些空白页,以备以后增添相片,还可在空白页记下你难忘的经历。比如:可以在生日那天,记下你的身高、体重,画下你的手印、脚印。
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相册。
5.活动小结:相册的每一页都是同学们的成长历程,这本相册一定会为长大的你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三、我懂事了
1、小朋友,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周围的人是怎样表扬你的?
2、观察图画,小朋友在干什么?你来评价这个孩子。
3、在生活巾,懂事的孩子会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懂得爱不光来自家庭,来自父母,还来自于社会和所有关心他们的人。那么孩子的体贴和关心就不能只给父母,而要给所有关心和帮助自己成的人。)
4、“在你最田难的时候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当你得到别人由衷的感谢和赞美,你的心情会怎样呢?像书上小妹妹这样的故事,你一定有过,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努力,才会有收获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一、故事引入:出示
1、听老师讲故事:①小灰兔和小白兔在地里种萝L籽。②小灰兔在给萝L浇水,小白兔在院子里玩。③小灰兔捧着大萝L高兴极了;小白兔坐在地里,显得极为懊丧,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2、 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3、教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回 答,并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从而真正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再让学生认真地把两句名言读一读。
二、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1、收获是汗水浇出的 花朵,努力才会有收获。作家,用优美的文字写出收获;画家,用美丽的色彩画出收获;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收获。我们怎样才会有收获呢?
2、讨论:像这样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有,说出来,让大家向你学习。
三、谈打算,进一步明白道理
下学期,我们就上三年级了,你想步子迈得更大一点、收获更多一些吗?让我们对自己说:明天的我会更棒!
1、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井鼓励他们朝目标奋进。
2、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拟定自己的目标,并要求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一则听听小伙伴的评价,二则可以请好伙伴来督促。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希望和打算像“学生作品”那样写下来,让同学、老师和家长都知道,请他们随时提醒自己、督促自己。一个学期或者——年以后,再看一看,哪些你做到了,哪些你没有做到。别忘了,要继续努力哦!
丰收会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时间30分钟
一、情境对话:
1、几个孩子一起商量:要开丰收会丁,怎么办?大家出出主意吧!他们已经结合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想出了一些好的主意,班上同学如果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并交由小组讨论,以确定最终的方案。
2、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活动方案。出示
3、活动方案制订好了,邀请家长和老师的请柬也设计出来了。
二、丰收会就可以顺利地召开了。
1、 活动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活动开始了。在装饰一新的教室里:
①黑板上,可见 “我们的丰收会”及图画。
②围成环形的桌子上,有优秀作业、手工作品、成长相册、栽种的花草、养的金鱼、画的画、写的书法、我的童话等。
③教室中间有一棵很大的丰收树,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丰收果。
④老师、家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介绍着。
2、让孩子们带着成功的信心,带着收获的喜悦在丰收会自豪地向家长、老师和同伴介绍他的收获。在此过程中把心中的快乐告诉大家,与大家一同分享。活动结束时,让学生把丰收会上精彩的瞬间留下来,可以写、可以画、还可以拍照片等等。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孩子们明白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足迹,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收获。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们的活动,不管其如何运作,都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开展的,无论如何,教师要给以大力支持和必要的指导,而尽量少干预。
6、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的教学反思
一、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多年来,“文道结合”已成为发挥语文学科教育性的一条公认的正确途径。在语文课中怎样才能将“文”与“道”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能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熏陶呢?由于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因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光靠理论性说教是不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文艺性课文,其中近百篇是关于领袖、英雄模范、科学家等人物故事,这些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深受儿童喜爱。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具体化,通过文中生动、具体、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明理,引导学生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将大有好处。因此我在《劳动的开端》一课中做了尝试。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复述课文,了解吴运铎少年时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过早地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的事实;同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把一切献给党》,让学生了解吴运铎的一生,使学生明白少年时代的艰苦劳动为吴运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从而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起吴运铎的高大形象,并以他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了培养。
二、面向全体,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各有特点的学生。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正确对待学生学习中的差异性,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起点,鼓励学生沿着阶梯尽力向上“攀登”,使不同水平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根据学生认知的差异,我设计了阶梯式练习:
1、基础题: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挑煤的事,其中详写了哪一次,这样详写为了说明什么?
2、弹性题:根据生活实际比较作者与我们的少年生活有什么不同?
3、发展题:以《我也12岁》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样的练习,考虑到了每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三、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上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其这方面主体意识,让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体会到“思”之乐,从而转变学习观念。因此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从图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到作者挑煤的艰难,然后再读课文,把学生带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去,这样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让学生经历一次由感知文字到感受情感的心理变化过程,促使学生自己品出文章的“味”、悟出文章的“情”来。
7、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反思
这学期的教学时间很紧张,16周就得结束功课,没有时间做练习,那就不能靠练习来实现扎实掌握知识。这对我倒是不小的考验。这就意味着你必须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学生更好的方法。教学如期进行到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到了空间想象和动手的单元。一到空间和动手操作,就到了重点中的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方法运用于手上,这本身就是重点训练项目,其次知识点的琐碎,地图与实际生活的转化更是学生要突破的地方,更是能力培养的难点。不仅是我有肯骨头的教学感受,很多老师也觉得这部分的教学是事倍功半的。就拿“哪偏哪”来说,让孩子很有效的区分“东偏北”,还是“北偏东”就不容易。很多老师给我介绍了好方法,最常用的是运动法,就是要动态的想象角是如何移动形成的。我是很喜欢拿来主义的,随即就运用到教学中,但是实践出真知,真正在教学中运用起这个方法却发现差强人意,利用这种方法学生倒是很容易理解“哪偏哪”的意义,但是做起题来,却频频出错,并没有收到期望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方法我觉得已经很科学了,可学生就是老出错呢?我觉得这和学生做题的意志品质有关系,他们不愿意每道题都要想象一边。也和学生对角的认识是有关系。小学阶段认识的角是一个静态认识,就是两条边一个顶点,而不是由一条线段绕段点旋转形成的,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本身就没有和移动挂钩,那么用这种东移动到希,来解释东偏北,是否有认知上的障碍呢?理解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我改变了一下方法。
既然学生认识的角是静态的,那么我就试着给这两条边配上不同的名称,用来区分不同的“角色”,判断好每条边不同的角色再来描述。在两物体间形成的角度,无非就是两物体间的连线和正方向形成的夹角的角度。形成这个角的.两条边我给它固定上不同的名称,那条正方向的边叫做“主边”,而另一条边就叫“次边”。描述角度时就要从这个角的主边偏向另一边,另一边偏向哪就是哪,这样“哪偏哪”就是主边偏向次边。方法就是在名称上做了细化。这个孩子叫小红,那个孩子叫小明,无非就是给两条边起了名字而已。学生反而接受了这样的方法,这样的规定,做题时不容易出错。因为这样的特征很明显,文字上以“偏”字为标志,主边在前,次边再后,在图上,以十字坐标为标志,主边永远在十字坐标上,这样建立起的一一对应学生好接受,也好操作。出错就少了。教学时我越来越发现,有时候的概念和名称是该给学生细化的,这样的细化不会使知识难理解,反而使知识更明确更规范。数学不就是一个很规范的科学吗?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在细化概念上继续走下去。
8、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高高兴兴出门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学生们对注意交通安全并不陌生,但缺乏的是对现代交通安全意识以及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在本节课课前,我组织引导学生调查交通标志和交通违章情况,使学生获得的是亲身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警醒。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靠自觉,具备现代交通安全意识。
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突出社会性的特点。在备课阶段一方面要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9、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一、小小新闻发布会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通过讲述新闻发布的要求、交流新闻、开展新闻发布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初步掌握了主持人、新闻发言人及提问人的交流方式和交流技巧,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二、习作教学反思
在这次习作中,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在合作中积累了写作的材料,明确了写作的任务,在通过读——改——评的方式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修改作文,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整理、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他们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了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三、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了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了解了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通过宽带网,了解了战争带来的危害,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并能缅怀那些为消灭战争、保护和平而战的英雄,激发了学生从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情感。
10、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因而,“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课堂上的收获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握训练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重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语文园地四中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我让学生回家,用橡皮泥捏出的图形,纸片可以叠成船、天鹅等,布头、树叶粘成贴画。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步弃的塑料瓶可以做花、机器人等……在制作过程中,只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可以和伙伴商量,也可以请教大人,只要认真地想一想,动手做一做,有耐心,细致就可以做成自己喜爱的小制作。并把自己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第二天学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制作的,再评一评,议一议,谁的手巧,谁说得最清楚,这下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已有话可说,通过这次口语交际,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从而也为夯实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