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2023-08-29 16:44:15

  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1、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 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公开课》。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答下面问题,

  底面积(㎡)高(m)圆柱体积(m3)

  63

  0.5 8

  52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解题格式,注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格式。(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回到想一想中) 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四.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结果保留π)

  2.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形容体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体里的水面升高4cm,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解题时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设计意图: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使学生畅谈收获、发现不足,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六.布置作业

  1.A册习题2.7

  2.拓展练习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达到预期效果,不足处学生讨论时间控制太少,课后作业个别学生还是对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2、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 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答下面问题,底面积(㎡) 高(m) 圆柱体积(m3)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 r2= 3.1432 = 3.149 =28.26(dm2)

  V = S底h = 28.267 =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解题格式,注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三.巩固反馈

  1. 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格式。(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回到想一想中) 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四.拓展练习

  1. 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结果保留)

  2. 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形容体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体里的水面升高4cm,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1.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 解题时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设计意图: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使学生畅谈收获、发现不足,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六.布置作业

  1. A册习题2.7

  2. 拓展练习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达到预期效果,不足处学生讨论时间控制太少,课后作业个别学生还是对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3、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圆柱的体积

  教材简析:

  本节内容包括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利用公式直接计算圆柱的体积,利用公式求:圆柱形物体的容积,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铺垫,采用迁移法,引导学生将圆柱体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再通过观察、比较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可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目的:

  1、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借助因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理解这个过程。

  2.会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和容积,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 具: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圆柱形水杯。

  (1)老师在杯子里面装满水,想一想,水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2)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这些水的体积吗?

  (3)讨论后汇报: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量出数据后再计算。(4)说一说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创设问题情景。(课件显示)

  如果要求压路机圆柱形前轮的体积,或是求圆柱形柱子的体积,还能用刚才那样的方法吗?刚才的方法不是一种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圆柱体积的时候,有没有像求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那样的计算公式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圆柱的体积)(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动力。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积极思考,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制造认知冲突,形成"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二、新课教学:

  设疑揭题:我们能把一个圆采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推导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现在能否采用类似的方法将圆柱切割拼合成一个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它的体积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

  1.探究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件演示拼、组的过程,同时演示一组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C、依次解决上面三个问题。①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形状变了,体积不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②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课件,闪烁相应的部位,并板书相应的内容。)③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书公式)

  讨论并得出结果。你能根据这个实验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吗?为什么?让学生再讨论:圆柱体通过切拼,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 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体的底面积 ,这个长方体的高与圆柱体的高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 。(板书:V=Sh)(设计意图:在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在观察中理解,在比较中归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学生切实经历圆柱体积公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数学教案《圆柱的体积公开课》。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领悟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用这个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填表:请同学看屏幕回答下面问题,

  底面积(㎡)高(m)圆柱体积(m3)

  63

  0.5 8

  52

  (设计意图:设计练习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训练学生的技能。这是第一层基本练习,通过这道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重点,夯实基础知)

  例: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内直径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积约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数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积约是198立方分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解题格式,注意体积的单位为三次方)

  三.巩固反馈

  1.求下面圆柱体的体积。(单位:厘米)

  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作业本上做。板演的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方法题,教师归纳学生所用的解题方法,强调在解题的过程中格式。(设计意图:这是第二层变式练习。是让学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础上理解公式,学会灵活运用公式的训练题。通过对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练习:(回到想一想中) 圆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径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体积是整个水杯体积的 2/3 计算水杯中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是第三层发展性练习,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的身边。)

  四.拓展练习

  1.一个长方形的纸片长是6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说明理由.(结果保留π)

  2.一个底面直径是20cm的圆柱形容体里,放进一个不规则的铸铁零件后,容体里的水面升高4cm,求这铸铁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安排了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解题时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设计意图: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全方位的体会,在这里采用提问式小结,使学生畅谈收获、发现不足,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通过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回顾,还能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六.布置作业

  1.A册习题2.7

  2.拓展练习2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一、利用迁移规律引入新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学习;三、正确处理"两主"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参与过程及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达到预期效果,不足处学生讨论时间控制太少,课后作业个别学生还是对公式不会灵活应用。

4、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同学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同学的:(设想举例)

  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4 1 1

  8 4 2 1

  24 4 3 2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5、数学圆柱的体积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P19-20页例5、例6及补充例题,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即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怎么求。

  3、复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和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

6、小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数学课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在同学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相关的形体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知识做好充沛准备的一堂课。

  课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不时地引导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制造认知抵触,形成了“任务驱动”的探究氛围。

  展开局部,教师为同学提供了动手操作、观察以和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同学在体验和探索空间与图形的过程中不时积累几何知识,以协助同学理解实际的三维世界,逐步发展其空间观念。

  练习布置注重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运用自身刚推导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引入环节中的两个问题,使其认识数学的价值,切实体验到数学存在于自身的身边,数学对于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作用的。

  教师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新课局部都恰当地引导同学进行知识迁移,充沛地让同学感受和体验“转化”这一解决数学问题重要的思想方法。同时,还合理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有机地渗透了极限的初步思想。

7、学习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从回忆旧知入手,通过猜测、观察、交流、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建构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新授部分,经历了问题引入、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验证归纳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合作交流这个环节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交流,通过把圆柱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再对比二者的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从而得出圆柱和长方体有着相同的体积计算公式,然后要求学生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个结论的。经历了公式的推导过程,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课堂上,我将引导启发、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把教师说不清道不明,学生不易理解的圆柱切拼成近似长方体的转化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真正方便了学生学习。做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丰富了教学内容,精彩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建立起新概念、习得规律之后,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练习题,才能巩固所学知识。本节课,我充分挖掘习题的价值,在巩固中拓展,让学生的思维不停留于某一固定的模式中,而能灵活应变,变有限为无限,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原有水平基础上都得以提升。

  不足之处:课件代替了板书(由于课前班班通出现小小故障,我在打开课件时有点着急,课件出示错误,又耽误了时间,没有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练习时板演学生太少(合作交流环节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探索、交流,在练习时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了,就让一个学生板演了,致使后边的拓展提高没来得及进行,就进行检测了)。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

  改进措施:每节课要准备充分,提前候课,避免出现差错,耽误时间,练习量不够或完不成任务。课堂上要多关注中等偏下的学生,老师的评价机制要多样,让他们学会倾听,乐于学习,多给他们展示交流的机会。课堂上课件只起一个辅助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今后还要一如继往地做好日教研,上完课及时与本组成员沟通、交流,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8、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面积》计算和《长方体的体积》及《圆柱的表面积》等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堂课。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情况,谈几点反思: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在这种被迫无奈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提出“如果我们要想知道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或这个圆柱体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提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的形状,把圆柱里的水再倒入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里,就可以求出来水的体积了”。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并适时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数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在练习的环节我用多媒体提出计算鸡蛋体积的思维练习,调动的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了基本科学方法和过程。

  “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是课改的明确要求。这里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判断、动手实践、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获得了直接的实践经验,尝试、经历了基本科学方法和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教师的验证性操作变成学生的探究性上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体验了丰富的学习人生。

  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去经历、体验、领悟,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学习态度和责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从数学学习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滋养,在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感受、体验、改变、创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了丰富的学习人生,满足了生命的成长需要。

  此外,本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后进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不强,还有待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9、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把教材中有关圆柱的提积的应用所呈现的内容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变书本知识为生活中的知识。

  本节课中教师没有过多地教学生,而让学生回归到生活原形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本来很枯燥的圆柱的体积应用的题材生活化,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提高了学生体会数学奥秘的积极性。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知识才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金钥匙”。通过寻找这些信息背后的信息,学生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但在本节课中也有不足的地方,如①由于中心问题空间较大,具有挑战性,中下等学生自主探索有一定的难度;②实践中,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花时间太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这都是以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随着数学的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去感知、去观察、去应用。

10、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圆柱的体积》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思想方法(转化),因此,教学新课前,复习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转化做好了铺垫。课上,出示课件:等底等高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生通过观察,作出猜测:

  (1)圆柱的体积等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圆柱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

  猜测是否准确呢?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迁移想:圆柱体能转化成什么几何形体,然后让学生用教具验证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过程,并讨论思考:这个圆柱体与转化后的长方体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从而得出结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有一种推导过程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一学生回答,长方体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宽是底面半径,高不变。所以圆柱体积=底面周长的一半×底面半径×高。我没有否定她的回答,接着又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发现长方体与圆柱之间的联系,利用圆的周长和面积把圆柱体积的也转化成底面积乘以高。这样有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创造性的建立了数学模型而且发现圆柱体的转换成长方体的规律,掌握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转化。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演示圆柱的体积的时候,因为学生手中没有学具,教师教具的局限性,演示时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

  2、在圆柱体经过切割、拼接之后转化为近似长方体的时候,应多给后进生留有观察、讨论的时间,他们的思维反应能力比其他学生较慢,应给于他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后进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公式的应用,还要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