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2023-08-29 19:41:15

  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1、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活动目标:

  知道一周的周期和顺序,了解其表现形式,初步感知时间的周期性。

  核心要素:

  感知

  推理

  活动准备:

  1.本年度、本月、本周的日历(周一到周日),每人一份(或用幼儿操作材料代替);一周的大日历图表一张。

  2.本班值日生安排表一份。有意识提醒本周值日生记住自己值日是周几。

  3.在进行此活动前,结合幼儿本周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如食谱、课程等)内容,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周的表现形式,感知一周中时间的递增性和周期性。

  活动步骤:

  1.出示本班本周的值日生安排表,引导幼儿回忆,说出本周班级值日生的名字以及值日的顺序。

  2.说一说

  由每个值日生自己说出“我是星期值日,我做了些……”。

  3.引导幼儿回忆一周所经历的活动。

  周一至周日各做了什么事情?

  周一至周五(或周日)的早餐各是什么?

  4.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仔细看日历,了解一周的周期及表现形式。问:

  (1)一周有几天?

  (2)分别是怎么表示的?(从星期一至星期日)

  5.出示大日历图,认读日历。

  (1)听要求查日期。如号是星期几?星期三是几号?

  (2)幼儿自己查看幼儿操作材料中的日历,然后和教师共同完成在大图表上填写星期和日期(图表中有的星期处是空着,有的日期处是空着)。

  (3)小结:

  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们在幼儿园做游戏又学本领,我们快乐又聪明;星期六和星期日,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幸福又愉快。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继续提醒幼儿观察日历,进一步促进其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增强时间观念。

  2.在幼儿园,在老师协助下,每天由值日生向全体小朋友报告当天是星期几、什么日期、天气状况等。

  评价记录:

  知道一周的周期和顺序,会看日历。

  教学提示:

  时间具有周期性,如月、季度、年等。周期是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周期又呈现一种反复特征,会使小朋友误认为时间使重复的。因此老师要结合小朋友的日常生活,引导小朋友多翻看日历,体验时间的流动性,并从其自身的生长变化及年龄的不断增长中,感知时间的递增性。

2、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法、

  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结合练习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水平。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自制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设疑激趣导入

  二、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 出示图片,模拟购物活动。

  (1)、看图一,想想哥哥用30元钱可以在肉类区买到那些商品,学生大胆估计。

  (2)、看图二,说说妹妹在蔬菜水果区用2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

  (3)、老爷爷用100元购物,他可以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4)、看图,算算他们各找回多少钱?

  2、转换场景,巩固计算。(略)

  学中做

  1、 加减混合计算练习。(幻灯片出示)

  (进一步复习巩固100以内加减、连加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2、 找规律。(幻灯片出示)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推理能力。)

  3、 纠错。(自制卡片出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做中得

  1、 综合练习。(幻灯片出示)

  (通过观察、思考寻找切入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2、 实践运用。

  请同学们当一回家,帮爸爸妈妈做一回家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并在班上交流自己是怎样当家的,做了些什么,有哪些感受。

3、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其实,开学第一课的教学都没有太多的预设,一切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相机而动。每年的开学第一课,我都安排玩一玩数学游戏、比一比上学期期初与期末的作业、读一读寒假数学日记等内容。在此其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先树立起学生的信心,然后聊一聊本册教材目录,让学生圈一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最后我再点一点本册的重难点以及部分章节间的联系。


  开学第一节数学课上,同学们拿出新数学书,有的同学已经用封皮或者废旧的报纸把书包好了,有些同学的书还没有包封皮,外观新而美丽。同学们把书摆放在桌子上,表情很平淡,不过其中也有些好奇(因为我是这学期刚到的这所学校)。于是,我简单的作了自我介绍,同时让部分学生作了自我介绍。尽管我把语气调到了自己觉得最亲切、最温柔,可是我感觉学生对我的陌生和畏惧还是存在,为了让孩子们很快把我融入他们其中,我和他们一起做了个游戏,同时我除了组织游戏之外,也参与其中,结束后,我感觉学生和我亲近了许多。这是我想要的结果。

  接着,我趁孩子们的兴致还很高,我就说:“同学们,面对眼前这本崭新的数学书,请你拿着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然后说出你所闻到、摸到、看到、听到、问到的。之后,请同学们就这本书提出你想问的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先是一副吃惊的样子看着我,一会儿,每位同学都用自己的方式认真的闻书、摸书、看书、听书和问书。班上出现了一真“混乱”,同学们神情各异,但欢喜之情写在了脸上,过了一会,有同学举手了,其他同学也争先恐后的用肘敲桌子。

  有个同学说:“我闻到这本书的墨香,这也许就是人民所说的书香吧!要不是老师让我们闻书,我还从来没有真正感受到书的香味呢!”我急忙回应说:“书香在知识,书香在学问,书香在明理,书香在陶冶情操!”

  有的同学说:“我尝到的是苦尽甘来的味道,读书是辛苦的,但是读完之后,我们从中获取了知识和学问。”

  还有的同学说:“我感到这本书里面有好多我不懂的知识,在后面的时间我要努力的学习,争取期末象上学期一样考好!”

  还有一个同学问:“老师,我看见书里有好多美丽的图片,又不是美术,为什么有这么多好看的色彩呢?”

  。。。。。。

  面对同学们的热情和疑问,我感到无比的高兴,我说:“孩子们,你们都说得很

  好,书是我们的精神大餐,酸甜苦辣样样都有,需要我们去认真品味,一旦我们吸收了这些营养,我们就会有健康而幸福的人生。”接着我对他们作了本学期数学学习的一些要求,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和热情,形象而稚嫩的语言表达,以及热烈而活跃的课堂氛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样一种氛围的营造,为后面同学们学习数学起到了良好的“预热”效果,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何上开学第一节数学课

  经常就跟唱歌一样,你喜欢一首歌,不是天生就会唱的,要多听,多动口唱,才能唱得好。

  昨天突然灵机一动,想把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这样来设计:

  进教室,互相问候之后,给学生放听一首歌:周杰伦的《听首周杰伦最新的单曲,记每个人都觉得挺陌生),MP3版本的,事前不说明这是首什么歌。学生听完一遍后,问他们:你们以听出来这是什么歌吗?歌词都讲了什么?估计会有许多同学听不清楚,包括有些常听,但只是“听”的同学,他从来没看过歌词。让大家举手表决一下听懂率。在举手听懂的的同学中叫一个说一个歌词。可重放一段歌曲,让他说歌词。然后问他为什么会听得懂?(因为以前有听过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再将这首歌的歌词提前让同学们都快速看一遍,再让学生认真听,再调查听懂率。再将这首歌词逐字逐句详细讲解一下,再让学生认真听,再调查听懂率。

  最后,让学生听带字幕的MTV,再调查听懂率。

  这时候,学生基本都能听得懂了。

  请全体同学跟着唱。

  请一位同学跟着唱。

  结论:再晦涩难懂的内容,只要提前做好预习,上课能对照书本内容认真听讲课,一定能听得懂。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复习,一定能自己做。即使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并不能唱得跟歌唱家一样,但至少我们能够把一首歌全部唱下来。

  学习数学也一样,就跟唱歌一样。要做到勤预习,勤练习,勤听讲,勤复习。数学就跟学习唱歌一样!即使通过这样的努力,你不一定能成为数学家,但却能拥有做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不要害怕数学。

  请同学从其中某一段开始唱(说明数学是一门相对连续的知识,如果你有一部分漏掉了,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回忆,去拾起)

  因此,本学期有几个作业我们是常规作业,每节课不再另外布置。

  1.预习新课

  2.课后练习和每课一练的相关内容

  以上作业是每节课后都必须做的,不要说老师没有留作业。

  只有老师要求做在作业本上的作业才是需要另外提醒的。

  而且,当你还不会自己唱歌的时候,老师允许你再跟着再唱一遍。也就是说,不

  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你可以以抄例题代替写作业。但要求要认认真真地抄,要抄得端正。不要到别的同学那里抄,直接到书上抄。到别的同学那里抄就如不听周杰伦唱歌而学周杰伦的歌的一样。即使你学会了,也不纯正了!

  开学第一节数学课

  今天是寒假后的第一节数学课,我提前走进教室,学生们看到我进来,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了,然后注视着我,我也环视着每一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学的喜悦与兴奋。我给学生们拜了个晚年:“今天是我们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看到你们我真的很高兴,我给同学们拜个晚年,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开开心心每一天,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数学课上能够学会听课、学会做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的话音未落,学生们高兴的鼓掌,从掌声中我明白了,和我相处了两年多的孩子们真的长大了,他们感觉到了老师对他们的爱,掌声里更有孩子们对我的爱。

  接着我就问:“谁知道我们三年级这个学期要讲些什么内容吗?”学生感到很突

  兀,也许以前老师从来没问过这样的问题吧,都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接着说:“从书上那个地方可以找到答案呢?”他们都快速地找了起来,很快就举手了。“目录,看目录,老师我发现了!”然后争先恐后的汇报这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当大家大略知道学习内容后,我留了几分钟给他们每个单元翻翻,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什么想问的'就举手……看得差不多的时候我问:“你知道编书的叔叔阿姨是怎么想的?对我们有什么希望吗?”请大家把第一面的信轻轻地有感情地读一遍。“亲爱的小朋友,……”教室里霎时安静了下来,数学课里他们从来没想过还有叔叔阿姨给自己的信呢!最后是留给他们预习第一单元的时间。

  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这样上完了,虽然知识上没有什么学习,可是我觉得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是最重要的。

  主要是让孩子们上台做自我介绍,谈谈如何学好数学课。孩子们的发言可积极了,大部分认为学好数学关键在于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多做多问,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刻苦认真等。

  还有一个小男孩,神情镇定的走上讲台,说:“前面同学们所说的多做多练我并不反对,但我认为学好数学还需要学一道会十道,把和这道有关的类型都学会,多总结解题经验技巧,做数学笔记,做错题记录,勇于探究,多问为什么,要学会自学。。。。。。。。。”,这个学生的发言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我想这个学生真是不简单呢,佩服佩服!

  一节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最后我说:“同学们,你们很可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希望今后我们共同努力学好数学,合作愉快!”

  开学第一节数学课

  9月1日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这就意味着这个暑假真的真的结束了。新的学期正式开始。

  早上7点10分我走进学校,看到十几个孩子已站在班级名单前找自己所在的班级,我赶紧上楼打开教室门,迎接孩子们的到来。“老师好!”一个女孩子恭恭敬敬地弯腰向我问好,我笑着回答:“你好!”接着又有几个孩子的问候声在我耳边响起,我总是微笑着点头回应。看到孩子们,我是如此高兴。

  新学期,新起点,好的开始。我希望我的学生在新的学期能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

  开学前校长在会上就说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必须上好,这对于以后的师生配合、课堂表现等都非常重要。我认为此话不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次相见,老师给学生留下了好印象,那学生就会喜欢你,就愿意上你的课。反之,学生就会对你对你的可产生排斥。班主任在第一节课上给同学们讲了有关学校的纪律和班级的规定,以及安全方面的内容,学生都听得很认真。

  第二节课上课了,我走进教室,“老师好”全体学生迅速站起来向我深深地鞠躬,我也鞠躬以示还礼。孩子们坐下后,我环视四周,不错,他们个个坐得端端正正,很有精神,相信这节课一定能上得很好。上课之前我做个简单的思考,第一节数学课我准备和孩子们聊聊数学。无论什么时候,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最大的前提就是让学生首先喜欢上老师,然后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是这节课的缘由吧。

  我先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围绕:1、数学课堂上你该如何做?2、数学课的作业,3、你喜欢怎样的数学老师三个方面,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可时间已经过去几分钟了,还是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说,也许是以前学生习惯了接受,而往往不乐意直接的去表达。于是我就鼓励学生,只要你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你就走向了成功的第一步。也许是鼓励的语言起了作用,一个女孩子勇敢地站起来发言,我让学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其实聊聊数学就是想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善于发言的能力,我要求提出了“敢想、敢说、敢做”就是敢于动脑思考问题,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别人没有用过的做法或方法解决问题,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围绕第一个问题,部分学生都发了言,最后一名男同学做了概括:积极发言、坐姿端正、不乱讲话、勤于思考问题??我想学生对自己的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如果能真正做到,那真是太不简单了,这些就成了我们数学课堂的规定。

  我对学生提出了每天十道口算题的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对于数学作业,我对学生要求: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不认真对待就不可能达标,每天的家庭作业尽量做到独立完成,完成后自己先认真检查,最后家长批改签字。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已经到了。

  一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不错,学生给我的印象很好,而我给学生的印象应该也不

  会差吧。在以后的课堂上,不能仅局限于枯燥深奥的课本,要多花点时间夯实基础知识,多搞些小游戏,小比赛,帮助学生一点一滴地提高。

  中年级孙晶老师:“后妈”的快乐——开学第一课与孩子的磨合

  “后妈”一词源于去年接手4(1)、4(3)班时,小林子对我的戏称。此词让我回想,虽然才参加工作2年,没有带过一年级,都是从中途接班。今年,又是从四年级接手,带两个班的数学课。所以,“后妈”这个称谓虽不动听,但却很贴切。

  接班,有太多的压力接班,有太多的压力。接好班,考好了,则本来就好,考砸了,则是我之罪;接差班,则需要改变太多的东西,一旦没有起色,还是我之过。接班也有太多的艰辛,要承接上一任数学老师的教法,要适应学生原有的学法,又要让学生在仅剩的两年,甚至一年的时间里适应我的教法。在磨合中的磕磕碰碰也足以让人心力交瘁。但是3次的接班,也让我这“后妈”发现了自己,还发现其间有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知道了要做一个成功快乐的“后妈”在开学初必须要做到:

  (一)以良好的教态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

  刚接班的老师必须认清:学生对前一任数学老师已经适应了一、二年,甚至还先入为主,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

  妈”要在他们满满的心田里去挤一席之地,既要在第一面、第一课,在谈吐举止上给他们留下可以“寄托”的印象,更要在数学课堂上赢取他们的心。所以,平时缺乏创新的我也总是不断改进和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一堂课至少有一点新意。让学生们相信,这位“后妈”是值得信赖和依靠的。爱屋及乌,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在情感上与老师零距离,交流、沟通就会敞开心扉,学生一定会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

  (二)以公平的教育和真诚的待人处世打动学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一贯以来,我的原则是:坚持不丢下任何一个学生。第一节课,我就告诉学生,每个同学在我心中的印象都是一张白纸,今天开始,你对数学,对数学课的态度就决定了你在这张白纸上所画的画是否精彩。谁不想在老师心中打下第一个好印象呢?所以这节课必将是他们努力表现的一节课。也许就是从这节课开始,好几个本来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我信任的目光和夸大的鼓励赞许中重拾信心。在以后的相处中,无论谁不小心犯错误,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无论谁有了些许进步,我都会夸大地表扬。在作业本会经常地写下:“庆贺你再现英雄本色”,“何时重振雄风”,等等。当然也会在那个调皮鬼的本子上写上:“难道已无回天之力”以激他一发。

  这些是我这一次当“后妈”一个星期以来的做法和想法。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孩子们会相处的越来越好。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但如果加入真情的浇灌,数学照样可以变得有热情,有魅力。让孩子喜欢数学,快乐的学数学,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的心愿,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

  学生4人一组;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想考考大家的眼里,要不要挑战一下?(幻灯片出示内容)

  1、师:请找出不同类的一项

  2、师:为什么我们找不到不同类的项?对因为这个物品的形状是一样的,但从外表是看不出不同的。可是它们的确有不同,那他们会有哪些方面出现不同呢?对就是是质量上的除了问题。其中一个一瓶钙片不合格,少了三片,我们称它为次品。谁有办法能从这五瓶钙片中找出次品?

  (用手掂一掂、用称称)

  3、师:用手一定能掂出来次品吗?(不一定)为什么不能?(相差太少的就掂不出来了)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用天平秤)

  4、师:好今天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学习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板书:找次品

  二、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师:现在我就以次品钙片入手,谁能用你自己的方法用天平称吃出次品?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会出现两种方案:①是把零件一个一个的称,需要称2次;②是在天平的两边各放2个零件,也需要称2次。在这里不急着评价哪种方法最好,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方法的多样性,为下个环节的探究做好铺垫。】

  物品个数怎么分称完第一次确定几个正品称几次一定找到次品

  53(2、2、1)32

  55(1、1、1、1、1)22

  二、初步感知、寻找方法。

  1、师:用二种方法都能只需一次第一次就能找到次品,这种几率大不大?(不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

  2、师:在这里老师用提醒你了(幻灯片提示: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和研究问题时,应注意那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我们想要保证找到次品(板书:保证)就一定要找出至少需要的次数。(板书:至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中的偶然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自主探究、方法多样。

  1、师:我想问问同学们那些物品的个数能一次找出次品?(2个)3个呢?

  我现在就准备了三个盒子,其中一个是次品盒,质量比较轻谁能帮我找出这个次品盒?

  3(1、1、1)一次,3(1、2)行吗?

  2、师:我们在称重的时候要保证天平两边数量相等,才能找到次品盒。(天平左右两盘物体数量相等)

  3、师:现在我每个盒子里都有九个球,有一个是次品球,质量比较轻,请问如何找次品球?分组讨论把那么的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物品个数怎么分称第一次确定几个正品称几次一定找到次品

  99(1、1、1、1、1、1、1、1、1)24

  94(2、2、2、2、1)43

  93(4、4、1)53

  93(3、3、3)62

  4、师:请观察这几种方法,你认为那一种方法最好?

  5、师:观察表格、比较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4的次数是最少的?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提出:⑴因为方法4第一次就排除6个正品,它排除的个数最多。⑵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

  6、师小结:通过两个例题,我们明白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检测的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

  7、师:那谁能告诉我,刚才咱们是从几个球里面找出来的次品球?(27个)。

  我现在有27个球,用咱们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该如何找出次品球?

  27(9、9、9)9(3、3、3)3(1、1、1)

  8、81个球能至少秤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球?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找次品”的各种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并从中优化出平均分三份的方法是最好的。】

  四、拓展提高,优化方案。

  1、师:那么8个呢?物品个数和前几个数字有什么区别?(不能平均分成3份。)

  2、师:请把你设计的方案写在表格中。

  (独立完成,口头汇报设计方案。)

  生反馈设计方案。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案:①把8个物品平均分成2份,每份4个,最少需要称3次才一定能找到次品;②把物品分成3份(3、3、2),这种方案只要称两次就一定能找到次品。也有个别的学困生会出现把物品分成8份的。教师不要急于提示学生更正,要给学生留下发现问题的机会。】

  3、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是最好的。而这里是8个球,不能平均分成3份。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最好?

  物品个数怎么分称第一次确定几个正品称几次一定找到次品。

  88(4、4、0)43

  88(3、3、2)62

  4、师小结:所以我们在找物品中的次品时,只要把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果不能平均分成3份,就尽量平均分成3份。也就是最多的份数与最少的份数的个数只差1个。就能用最快的方法一定把次品找出来。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对比,自悟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案,使求知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需求,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巩固发展:

  用学到的方法解决从6、7、8、12个物体中至少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实物演示)

5、数学教案一等奖今天我当值日生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出示3瓶钙片,说明:在这3瓶钙片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

  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出示天平。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

  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设疑:如果老师有2187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一颗,用天平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请你猜一猜。

  找次品的解决方法

  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

  (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当钙片。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

  平衡:11次

  5(2,2,1)

  不平衡:2(1,1) 2次

  5(1,1,1,1,1) 1次或2次

  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所以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观察板书的图示法,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为下面的填表、探究优化策略作好准备。]

  探索最优策略

  在9个零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

  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画图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2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2名同学分析填表。)

  零件个数

  分成的份数

  每份的个数

  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并板书:

  平衡 3(1,1,1)

  9(3,3,3)

  不平衡3(1,1,1) 2次

  平衡1

  9(4,4,1) 平衡2(1,1) 3次

  不平衡4(1,1,2)

  不平衡1

  平衡1

  平衡(2,2,1)

  9(2,2,2,2,1) 不平衡2(1,1)3次

  不平衡2(1,1)

  9(1,1,1,1,1,1,1,1,1) 4次

  引导观察: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小结: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小组汇报时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图示法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2次就找到次品,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2次要多,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规律。]

  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只需7次,让学生从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应该怎样分呢?

  全班合作:用图示法从10个和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

  (合作要求:将全班所有的小组分成2部分,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0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另一部分小组分析从11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小组内先共同讨论出几种不同的分法,再2人合作选一种(组内不重复)用图示法分析。)

  指名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析过程。

  引导观察,感知规律: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设计意图:设计待测物品数量为10个和11个,带领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但考虑到学生独立用图示法分析仍有难度,因而采用两个合作的方式进行。把学生分成2部分分别分析10个和11个,并要求小组内选方法时组内不重复,这样能提高探究的效率,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几种情况都分析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不能对这个规律作出解释?

  [设计意图:4-6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归纳总结出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解释这个规律能使学生对得出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要想用比较少的次数找到次品,那么每称一次都应该将次品锁定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因为天平有2个托盘,每称一次不但能对放上去的2份进行推理判断,还能对没放上去的1份进行推理判断,所以每称一次保证能锁定范围的最小值是待测物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拓展提高

  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

  第135页做一做:

  有( )瓶水,除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外,其他几瓶水质量相同。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来解这道题,独立用图示法分析,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本节课中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再将做一做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较为开放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后完成。]

6、一年级数学下册《今天我当家》教学反思

  《今天我当家》是一节综合课,主要通过“我当家”这一教学情境,来综合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有:

  1.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增大学生探索空间,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不仅是理念,更应该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懈的同追求。基于此认识,我把要讲解的例题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以《今天我当家》中的上街买菜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尝试解决身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具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活情境给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

  2.着眼于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要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素质教育目标,需要我们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中加以细化,加以落实。本节课力求把课堂知识引向广阔的社会,引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中获得信息,体验情感,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学会理财,学会当家做主,而且在活动中养成尊敬父母、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

  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

  在教学设计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应该给学生更多更足的时间。前面的夺优惠券时间应该减少,后面买菜应该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使他们增强市场的经济意识,更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7、数学探究活动数学教学反思

  海门市实验小学洪劲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思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其强烈。”《数学课程标准》关注对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认为数学学习不只是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1、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的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们可以设计一场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由学生任意报一些数,看谁能最快地说出它们能不能被2整除。尽管学生算得不慢,可老师更是脱口而出,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肯定有奥秘?”使得学生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求其中的规律。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是简单地直接给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践,更能引发其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和挑战性活动。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例题13-5=?后,我没有按例题提供的算法直接讲解,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结果发现了多种算法。(1)用小棒摆,先摆13根小棒,拿去5根小棒,得出13-5=8;(2)把13分成10+3,10-5=5,5+3=8;(3)把5分成3和2,13-3=10,10-2=8;(4)想5+()=13,答案是8。这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不仅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究都有所发现、创造,都有活动探索的体验,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3、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集体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互相讨论分析,质疑问难,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同时还要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特别是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方法做适当的评价。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首先复习长方形的特点;通过图形演示,明确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讨论怎样求它的周长,学生分组探究,探索出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1)按常规方法列出5+3+5+3=16(厘米);(2)由对边相等的特征,列出5×2+3×2=16(厘米);(3)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相等的两组,列出(5+3)×2=16(厘米)的算式。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思考探究:哪种方法最简便?通过比较、评价,将探究活动推向了较深层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地位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讨论中享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能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将思维引向深入。这样一来,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了所学内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控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4、《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在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个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设计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例如,“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到公园去玩,公园的娱乐活动可多了!开火车2元/次,划船3元/次,坐飞机4元/次,碰碰车5元/次,骑马6元/次。如果给你20元钱,你打算怎么玩?由于学生本身的个性和每个学生的现实背景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有的独立思考,有的合作探究,得出了多种不同的答案。

  1、五种项目都完,各玩一次,正好用玩20元钱。

  2、玩其中的四个项目各一次,就可以有剩钱,另做打算。如,开火车(2元)+划船(3元)+坐飞机(4元)+碰碰车(5元)=14元,剩6元。

  3、玩其中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项目,多玩几遍,玩过瘾。如,单玩骑马:20÷6=3…2(元)。

  4、玩两种或三种自己喜欢的项目,就更开心了,玩的方法也就更多了。如,开火车2次,划船3次,玩坐飞机1次:2×2+3×3+4=17(元),还剩3元。

  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紧密相连,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有效地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在知识“消费”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同时,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还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总之,自主探究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做独立获得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这种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生学习的需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8、《数学广角》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我重在向学生渗透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的理解,我以过关游戏为主线,设计本节课。

  关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节课设计分为两大部分:排列和组合。全课以一个过关游戏为主线。

  第一关:用1、2两个数字组两位数;第二关:用1、2、5三个数字组两位数,考虑到用1、2、0三个数字组两位数,这种特殊情况;到第三关:抽奖游戏:用数字2、3、5、8四个数字组两位数,前三关都属于排列问题,设计从易到难,知识难度逐步加深。在排列时,让学生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四关:付钱游戏(四种)最好让学生在付钱时做到有顺序地付,心中有数;第五关:搭配衣服;第六关:握手游戏,从三人每两人握一次手,拓展到四人五人甚至更多的人,总结出方法。这些都属于组合知识。我还设计了第七关(机动关):文字游戏,体现了课程整合。由于上课时间紧,这一关没有进行学习。

  评后反思:

  在讲完课后,听了各位评委教师的点评,我对本课又进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在设计方面:我设计过关游戏是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过关难度的加大,学生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可给有的评委留下的感觉:这不是一节新授课,而是一节练习课。因为前面没有先讲新知识。讲得内容少,练得多。我觉得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不用教师教的情况下,能自己掌握新知识,效果也不错。还有:在讲解排列方法时,让学生动手的时间少,让学生亲自感受的机会少,导致后面的教学效果不是太好。在以果的教学时,应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自己多说,自己多练。

  其次,在关注学生方面:经过各位评委老师的点评,我认识到我在课堂中关注学生不够多,不够全面,不能很好地关注每一个孩子。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多注意这一点。真正做到每节课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哪怕是关注一次也行!

  第三,不能做到认真地倾听完学生的发言再做评价。当时站在讲台上,只怕学生说不到自己设计的那方面,所以抢学生的话,没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让学生在说完后,自己再发表意见,起到主导作用,即使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设计说,发生了小错误也不怕,也许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以后得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在错误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四,在设计第三关:抽奖游戏时,我觉得这一关应该是最精彩的,可到实际教学后经评委点评,才发现这一关不符合实际,教学效果不是太好。

  第五,通过这次讲课,我更深深地体会到:课堂应该是真实的'课堂,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堂,不应该为了追求课堂的新颖、课堂的与众不同,而在设计时追求教学设计的花样。

  通过这次赛讲,通过各位评委的点评,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相信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克服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精彩,让学生真正受益!

9、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一、活用教材,内容生活化

  《搭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中的主情境是“数字搭配”和“配衣服”,内容取材于生活,如衣服的搭配、早餐的搭配、寓教于乐于生活实际,特别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预习到位,学生学得轻松有趣。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初级密码锁和高级密码锁的密码问题,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的,通过这两个活动,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给学生充足的探究空间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摆一摆”、“连一连”、“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合作,感悟了新知,发展了数感,体验了成功,获取了数学活动经验,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存在的不足

  我利用去“趣味数学王国”玩这条线把整节课串了起来,我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搭配的思想方法。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问题:

  1、学生讨论的时间短,学习的过程明显不足。

  2、在解决分巧克力一题时,学生虽然知道了方法,也有了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是,其一直没有想到用简便的符号代替方法将问题的答案表达出来。实践中,孩子还是没有很好说出我所预想的,所以课堂效果一般,没有预想的好。

  3、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在这一点上,我以后会注意。

  4、对学生的赞赏语言不够,有些匮乏,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积累经验,更好的服务教学工作。

10、引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数学教学反思

  在我半年的新课程的教学中,我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敢争论,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下面,我结合一些具体案例,从学生的变化看课改,就我教学经验谈一下课改体会:

  一:交流让学生分享快乐和共享资源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认识初步”这节课中,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同的展开面,我想,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形成的,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剪,彼此间的交流,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从生活出发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由于在新教材中没有“代数式”这节课,但在选学内容中,却有“代数的故事”为了让学生能简洁地明白代数式,我采用了由生活实际出发,只要让学生能明白代数式实质就是用数来代替字母,就完成了教学目的,在举例时,指出,“其实,代数式不仅在数学中有用,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我说一个事实,如“一本书p元,6p可以表示6本书价值多少钱”,谁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学生们开始活跃起来,受到启发,每个学生都在生活中找实例,学生从这节课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三:实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在本学期习题中有关“几何体的切截”的问题,我想没有实践学生是不会有立体感的于是,我就让学生带来土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本学期中我还采取了激励政策,我从家中拿来印泥,如果某个学生回答的问题比他本人的能力强,就奖励给他一个大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论什么档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可能,使学生能抬抬脚就得到满足。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中感觉比较成功的地方,但是从期末考试中,我也发现了我的不足,比如忽视了统计教学的复习,把重点放在了传统的有关绝对值和方程了,而期末试题却并没有出有关绝对值和解方程的题,所以下学期我们不应该忽视任何问题,不应该用旧的观点想问题。通过1,2班的成绩对比,我认为由于2班学生基础差,所以我在上课时,常常把问题放慢速度,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知识就掌握的比较牢固,而总认为1班学生的基础好,他们的回答速度也快,其实这都是一些表面现象,忽视了让整体求真,所以在以后我要用同样的大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对待自己女儿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努力,迈上新的台阶。

11、上好数学习题课的数学教学反思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消除困惑,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知识系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如何上好一堂习题课呢?

  1、把握选题的准确性?

  (1)注重教学小结,克服选题的盲目性。

  教师在编选例题前,对近一阶段的教学做些回顾与小结很有必要。小结应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对于“教”而言,要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知识到位了没有,教学方法是否妥当,问题的提出以及知识形成,对于“学”而言,要了解学生的对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思维训练如何,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等等

  (2)把握基础。选题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围绕基础这个中心进行策划,要控制运算量,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真正有效地发挥习题的功能

  (3)控制难点。一般来说,作为平时的习题课,题目的综合性不要过强,这是因为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有的学生尚未完全理解和掌握,题目背景较深,信息量较大,涉及到的新知识多,思维可能跟不上,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丧失信心选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采取分步设问方式,这样学生易理解,易成功有利于学生思考兴趣,有助于学生把问题搞懂

  2、重教学的启发性?

  (1)启发要适时、适度。

  教学中若教师一出题就急于启发,这种提前启发达不到启发的目的,因为在此时多数学生还在阅读和理解题意之中,思维尚未进入分析题阶段。有的教师在启发的同时已把解题思路详细地进行分析,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这样的启发对于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沉住气,不妨停一停,让学生先思考,问一问,揣摩一下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动向,把握启发的时机和着眼点

  (2)启发要从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对于一道题,教师要善于通过层层启发,使问题不断得到分解或转化,或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联想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切忌“一言堂”、“满堂灌”要善于营造宽松有趣,生动活泼的思考气氛,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让学生想。一方面,在问题的关键处要让学生想到,另一方面,要能提出尖锐的问题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特别是要鼓励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思考,哪怕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可喜的,不要怕学生走弯路,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对于把一个问题搞懂、搞清搞透是非常有效的

  (2)让学生练。一道例题给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应停下来,让学生先想后练,必要时教师可作适当点拨,设置思维梯度,要看一下学生练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都理解了题意,思维的着眼点如何,主要困难在什么地方,以对总体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再对例题启发,讲评,就会有的放失。

12、数学好玩来自于兴趣数学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有趣,数学好玩。其实,这关键看老师怎样去把握,我觉得,数学好玩来自于兴趣。

  每位小朋友都有好奇的天性,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好玩。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我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A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B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我没有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而是给学生留了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这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快乐的学习,感到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要让学生在兴趣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中充满着趣味,只有兴趣激起来,数学才更加好玩。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