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优秀教学反思
1、《草船借箭》优秀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我今天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是调兵山市“五环三歩一中心”模式下的一节课,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草船借箭》一...
我今天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是调兵山市“五环三歩一中心”模式下的一节课,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草船借箭》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主题是感受古典名著。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为了达到目标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听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从听觉上把学生带入到三国中,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说说,三国都是哪三国,主要人物都有哪些?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哪国的,接着介绍了草船借箭的背景,进而导入了新课。然后,我又用了经典国文中的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导出了,诸葛亮,借箭,是否也具备,天使,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为我校国文诵读做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引导学生多积累国文。然后,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设计统领全篇的大问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在自学提示中,我又提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解决问题,学生首先要自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这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在自学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拨,引导的作用。所以,我抓住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让学生知道,诸葛亮懂天文知识,然后再揣摩诸葛亮,鲁肃心里,感悟去读,把读落到实处。然后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这个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给学生联系上文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表达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在学生的汇报中,我抓住了诸葛亮的笑,以它为突破点,让学生想,诸葛亮可能是在笑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让学生品出曹操、鲁肃、周瑜,性格特点,总结出诸葛亮识人心的特点。同时,我用了一把扇子做道具,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增强一定感染力,也真正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汇报诸葛亮,晓地理,巧安排,随机解决学生课前不懂的问题。这时,我演示了自己做的课件,,让学生再一次清楚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时候,我让学生一起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目的是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体会借箭后的高兴心情。
第三个环节,是归纳概括,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了借箭也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与开篇照应。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也正是语文科的工具性的体现,然后又让学习体会诸葛亮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心胸宽广的好品质,体现语文科的人文性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品词草船借箭中“借”是否能换成别的词,目的要让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随机,板书,画成了知识树,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鲜明化,这也是五环三步模式下的一大亮点。
第四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在这个环节里,我注重是语文科的特点,要多积累,所以,我帮学生们,积累了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成语,让学生,读,记。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第五个环节,拓展创新,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课后准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班级准备召开,历史故事会,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去读《三国演义》这本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学习,也体现了语文科的大语文观的特点。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应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时间多些,照顾一下学困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了。
2、《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孙权、刘备各为一方:当时曹操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在孙权联合抗曹进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炉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措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本节课教育学生通过读课文,感悟文中的人物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培养学生的研读能力。
一、启发谈话,调动积累,揭题激趣
同学们,你们谁对《三国演义》有所了解?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你知道书中哪些重要人物?哪些重要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著名故事《草船借箭》。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看清条理
1.指名分自然段读。
2.巩固新词新,注意读音。
3.检查讨论。
(1)课文中出现的哪些重要人物?
(2)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发生了什么事?
抓住重点词,板书
周瑜―――鲁肃
诸葛亮―――曹操
说出他们之间的事情,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研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1.通过前面的阅读,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想陷害他,同桌分角色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指名分角色按时答顺序逐句朗读,分别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点拨、指导、帮助体会人物言外之意,懂得他们的心理活动,体会诸葛亮的豁达大度,沉着镇定,胸有成竹。
3.连贯地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人物的个性化有所认识、了解,并能突出地表现出来,通过同桌对话,分角色读课文,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及言外之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加深理解,表现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知道《三国演义》书中的许多章节,从而对学习本课有所帮助。但学生对社会历史了解的太少,对三国时期的混战局面,历史背景,知道甚少,对地理位置,孙刘为什么联合抗曹不太懂。
本节课,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比较好,部分学生在分角色读课文不熟练,也读不出感情来,达不到作者要求的目的,教师指导读太少,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也不熟,部分同学们读不成句,对为什么能借箭成功说不完整,有待于加强朗读训练。
3、《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我读了这篇课文后深深地被诸葛亮的智慧和胆略所折服。那么怎样来让学生走入文本,去欣赏和感受诸葛亮的大智大勇?怎样透过课文中几篇名著的教学,激发学生多我国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呢?
1、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理念,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
课前,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它们与“箭”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资料,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落实课外阅读目标开了一个好头。文本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透过反复研读课文后我发现文本中写到箭的,这四人各有不同的表述:周瑜——“造箭”,诸葛亮——“取箭”,曹操——“射箭”,鲁肃——“借箭”。“造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10万枝箭,明明是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答应3天造好,说明他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
“取箭”则是诸葛亮对真诚厚道的鲁肃充满信心,对自己的拥有的知识充满信心,对自己的预设充满信心,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射箭”是诸葛亮预料的曹操的必然行动,说明他深知曹操的多疑谨慎,大雾天必须不肯轻易出兵,只会放箭。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凸现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借箭”是忠厚朴实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因为只有他目睹并参与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全过程:向鲁肃借了船、借了兵,向曹操“借”了箭,诸葛亮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周瑜交给的造箭任务。使得周瑜也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2、抓住矛盾处设疑,引导学生仔细研究文本。
诸葛亮在那么一个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而借来十万支箭,可见他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成就十分人所能及。但周瑜的才能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生瑜,何生亮”,能够说周瑜和诸葛亮的才能是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那么,周瑜军中少了二十只草船和六百名兵士他会一点都没察觉?从常情来说,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想尽办法来破坏诸葛亮的一切行动,但是,当鲁肃告诉周瑜“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时,周瑜会一点也不怀疑吗?周瑜也是个聪明人,怎样会“无动于衷”呢?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不禁产生了怀疑。于是,我查阅了《三国演义》,文中也是这样写的:瑜大疑曰:“且看他三日后如何回覆我?”看来,周瑜确实太自负了,当初他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而故意刁难,此刻明明明白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造箭的材料,但却不加多想,不再派人去打探虚实,而用三天的时间来睡大觉,在大帐里坐等诸葛亮的失败。周瑜呀周瑜,如此你岂有不败之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均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教学中,我感觉自己对名著的了解实在太肤浅了,这让我的教学显得底气不足。看来,广泛地阅读(不仅仅仅是读教材、读教参,还要读名著、读儿童文学作品,读孩子们感兴趣的一切读物),紧跟时代地阅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的变动,学生阅读面的开阔)是当好一名了“语文”老师的必修课,自修课,再修课。真是“活到老”须“学到老”啊!
4、《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发现有一些在教学中闪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教学中的不足。
一: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这方面我做得较好,在本课的教学中,先从课文的结果入手,让学生思考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得出结论:诸葛亮神机妙算,获得草船借箭的成功。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从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这三个方面来理解神机妙算。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的这句话,抓住关键词笑,提问:笑的时候心情怎样?你觉得是什么样子的笑?让学生用不同的笑来读这句话。在教学中注意育人教育,教师不但是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
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学生做了两方面的比较后,提出疑问:做人应该做哪种人?这时候就做到了育人的工作,诸葛亮心胸宽阔、顾全大局、神机妙算我们应该做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周瑜心胸狭窄、妒忌心重,我们不应该做周瑜那样的人。
二、教学经验不够,在这方面我吃了很大的亏。
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怕孩子们不能对船头船尾的朝向这一知识难点进行突破。在课前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下,结果导致了他们对课文不感兴趣了,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课文,只是对课文面上的理解。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对本课本来充满的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没了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似乎兴趣就不那么浓厚了。
三、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作为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把握得
不够好。特别是深入的理解课文这方面作得不好,怎样抓住一个关键点来来把文章学得更深一些,怎样读?怎样提问?使孩子们更有兴趣,我觉得自己还很困惑,比如:当讲到船头船尾的朝向等问题时,成绩好的孩子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我这时候就急了,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有一些孩子并没有理解,我就把自己画的船头船尾朝向那幅图拿来展示,自己进行讲解,我觉得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得不够妥当的地方。
四、在书写板书上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的板书在设计上本来是不错的,但是在书写过程中,我自己没有排好版,字写得有点大,布局不太合理,主板书和次板书挨在了一起。
5、《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发现有一些在教学中闪光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教学中的不足。
一: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在这方面我做得较好,在本课的教学中,先从课文的结果入手,让学生思考草船借箭的结果怎么样?学生得出结论:诸葛亮神机妙算,获得草船借箭的成功。抓住关键词神机妙算,从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这三个方面来理解神机妙算。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对关键词的理解,来理解课文,诸葛亮笑着对鲁肃说的这句话,抓住关键词笑,提问:笑的时候心情怎样?你觉得是什么样子的`笑?让学生用不同的笑来读这句话。在教学中注意育人教育,教师不但是教会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周瑜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学生做了两方面的比较后,提出疑问:做人应该做哪种人?这时候就做到了育人的工作,诸葛亮心胸宽阔、顾全大局、神机妙算我们应该做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周瑜心胸狭窄、妒忌心重,我们不应该做周瑜那样的人。
二、教学经验不够,在这方面我吃了很大的亏。
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怕孩子们不能对船头船尾的朝向这一知识难点进行突破。在课前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下,结果导致了他们对课文不感兴趣了,但孩子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课文,只是对课文面上的理解。就因为这样孩子们对本课本来充满的浓厚的兴趣,但因为没了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上课的时候似乎兴趣就不那么浓厚了。
三、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作为年轻教师在这方面把握得
不够好。特别是深入的理解课文这方面作得不好,怎样抓住一个关键点来来把文章学得更深一些,怎样读?怎样提问?使孩子们更有兴趣,我觉得自己还很困惑,比如:当讲到船头船尾的朝向等问题时,成绩好的孩子一下子就回答出来了,我这时候就急了,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有一些孩子并没有理解,我就把自己画的船头船尾朝向那幅图拿来展示,自己进行讲解,我觉得这些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得不够妥当的地方。
四、在书写板书上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的板书在设计上本来是不错的,但是在书写过程中,我自己没有排好版,字写得有点大,布局不太合理,主板书和次板书挨在了一起。
6、《草船借箭》优秀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我今天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是调兵山市“五环三歩一中心”模式下的一节课,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草船借箭》一...
我今天所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是调兵山市“五环三歩一中心”模式下的一节课,这种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下面我就说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草船借箭》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主题是感受古典名著。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刻画人物的方法。为了达到目标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听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从听觉上把学生带入到三国中,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说说,三国都是哪三国,主要人物都有哪些?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哪国的,接着介绍了草船借箭的背景,进而导入了新课。然后,我又用了经典国文中的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导出了,诸葛亮,借箭,是否也具备,天使,地利,人和,这三个条件。为我校国文诵读做了一个很好的应用,引导学生多积累国文。然后,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个环节,是提出问题,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自学生字词,设计统领全篇的大问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在自学提示中,我又提出了,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深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解决问题,学生首先要自学,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这也正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在自学过程当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点拨,引导的作用。所以,我抓住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让学生知道,诸葛亮懂天文知识,然后再揣摩诸葛亮,鲁肃心里,感悟去读,把读落到实处。然后又让学生,联系上文,“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这个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给学生联系上文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两种表达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在学生的汇报中,我抓住了诸葛亮的笑,以它为突破点,让学生想,诸葛亮可能是在笑什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让学生品出曹操、鲁肃、周瑜,性格特点,总结出诸葛亮识人心的特点。同时,我用了一把扇子做道具,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读,增强一定感染力,也真正的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然后让学生汇报诸葛亮,晓地理,巧安排,随机解决学生课前不懂的问题。这时,我演示了自己做的课件,,让学生再一次清楚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过程。当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时候,我让学生一起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目的是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体会借箭后的高兴心情。
第三个环节,是归纳概括,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了借箭也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与开篇照应。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也正是语文科的工具性的体现,然后又让学习体会诸葛亮能够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心胸宽广的好品质,体现语文科的人文性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品词草船借箭中“借”是否能换成别的词,目的要让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随机,板书,画成了知识树,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化,鲜明化,这也是五环三步模式下的一大亮点。
第四个环节是,巩固应用,在这个环节里,我注重是语文科的特点,要多积累,所以,我帮学生们,积累了三国演义的歇后语,成语,让学生,读,记。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第五个环节,拓展创新,在这个环节里,我让学生课后准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班级准备召开,历史故事会,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引领学生,去读《三国演义》这本书,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学习,也体现了语文科的大语文观的特点。
本节课不足的地方是时间的分配上不够合理,应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时间多些,照顾一下学困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了。
7、《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众多,而教学时数有限,也不可能将全部信息都传递给学生。因此,如果教学设计时能抓住一个统领整篇课文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其全身效果的切入之处,那么,阅读教学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切入之处就是我们立足与课文进行教学的基本点。一篇课文点的定位找准了,教者轻松,学者受益。
以往我对《草船借箭》一课的设计和分析,往往是从解题入手质疑,如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草船借箭?怎样用草船借箭?结果怎样?根据质疑,学生自主读书,读熟课文,理解文章的脉络,大体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抓住重点词句读、议、悟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最后,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这种教法的点定位于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上,这样的设计可谓循规蹈矩,无可厚非,但细一琢磨,觉得设计较为古板,没有一点吸引学生之处。
这次,重读《草船借箭》后,我不由发出感慨: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对这篇课文的点有了新的想法。因为我佩服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自信,同时也为被他思维的缜密、观察的锐敏、计划的周密所折服。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我细细咀嚼着这句话。神机妙算如一线串珠贯穿全文。故事虽以借为主线,但草船借箭的原因、准备、经过、结果都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么,把这篇课文的点定位于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浓。
这一点的定位教学效果怎样呢?开课时,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先概括出文中四人的特点,即:诸葛亮料事如神,顾全大局;周瑜心胸狭窄、忌贤妒能、阴险狡诈;鲁肃守用、善良;曹操谨慎、生性多疑,再围绕初步概括出的人物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地方划出来,并说说为什么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汇报交流时,都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甚至能结合所收集的相关资料来谈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说明这一点的定位是正确的。围绕阅读教学的点开展研讨,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而且也能感受到周瑜、鲁肃、曹操三人的性格特点。
以诸葛亮神机妙算为阅读教学的点,不由题目切入,而是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提炼出来,其中也包含了对题目的深刻理解。这样教,不仅线索清楚,结构严谨,而且统领了课文的所有内容,对课文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句的理解也更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