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课程教学反思

2023-06-29 09:30:13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课程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课程教学反思

1、《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课程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不足之处:

  练习的最后一个吹泡泡练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移法。其实每一种移法都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表示2个3,3个2。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图。教师引导不够到位。

2、《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教师带领学生根据以往学习加法、连加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熟悉的、学生喜欢的游乐园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新的知识课堂。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游乐园这一数学情境,让学生依次描述游乐园的各种项目,在游戏的场景中观察、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了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儿某某项目”这个问题的关键词“一共”,通过肢体语言提示孩子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所有的.小朋友合在一起,要用加法。让学生用熟悉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各个项目中游玩儿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一共列出了3个加法算式。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时,我在板书的过程中故意写“3+3+3+3+3”少写了一个3,引起学生的质疑,让学生自己说出“6个3连加”这个教学重点。在计算过山车里有多少人时,我又让学生集体回答所列的加法算式,由于是7个2相加,学生回答的不整齐,我再次引导学生说出“7个2”这一关键点,意在为之后引出乘法、与解释乘法的意义做铺垫。

  至此,一些认真预习课本的学生已经开始跃跃欲试,提出用乘法来解决更加简便。此时,我找了一个同学板书自己的乘法算式,学生板书过后,我带领学生正确、规范的书写了乘号,介绍了乘法算式的正确读法。之后,我反复追问学生“2×7”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让学生在图中找到2在哪里,7在哪里?让学生在加法算式中寻找2在哪里,7在哪里,反复强调“7个2”这个数学信息在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中的对比体现。然后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将其他两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了乘法算式,并反复追问学生每个乘数是怎么来的,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接下来我出示了一幅学生们用小棒拼摆各种图形的活动情境图。让学生模仿情境图中小朋友的活动,分小组来摆一摆,算一算。学生通过这些趣味化、活动化、生活化、开放化的方式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建立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在整节课中,我所安排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过长,在个别难点部分对学生的引导不足,导致这节课没有在40分钟内结束。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学情不够了解,备课时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备书本、备知识上,没有做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去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在熟悉的情景中、在简单的游戏中快乐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计算。学生对于乘法非常兴奋,还不忘背几句乘法口诀,看样子在家里家长下了不少功夫。有家长也打电话让我叫他的孩子背乘法口诀。我在想这样真的'好吗?孩子连什么是乘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乘法,乘法口诀用来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背呢?这些都是学生很疑惑的地方,这些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学生学起来很被动。

  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上了一节课为什么要学习乘法,我写了很多好长好长的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读,让学生说,让学生想,特别是读,读的累死了,然后我就介绍了乘法,那么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计算。那么对于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学生就很清楚,这个在乘法口诀中体现出来了,学生会应用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一节课我重点介绍了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那么对于几个几相加,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这样的加数,要让学生很清楚,改写乘法算式我觉得难不倒他们,但是我们不能光让他们会改写,还必须清楚相同加数是谁,有几个。对于2乘3,可以理解成2份,每份3个,也可以理解3份,每份2个。

  鉴于前面乘法的意义讲的比较透彻,学生对于乘法口诀就可以先自学再总结了,学生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4、《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天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

5、《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课程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不足之处:

  练习的最后一个吹泡泡练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移法。其实每一种移法都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表示2个3,3个2。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图。教师引导不够到位。

6、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老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

  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接着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7、小学课文《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也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感受乘法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设计上我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体验成功、主动发展和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课堂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反思以上的教例,我觉得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现成学具袋中的教具,让学生在课堂中借助实践操作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算理等。学习认识乘法,我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数出几个几相加,这样的操作能帮助学生很快说出乘法的结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即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鸡、钢笔、花和圆片等等,让学生借助小棒先摆一摆,说一说几个几相加,再进行独立思考,并填写。我发现学生通过摆小棒操作,能熟练说出乘法算式的答案,学生尝试到操作的快乐,他们乐于通过实践操作进行数学练习活动。在一些数学练习中,经常碰到一些带有操作图示的题目,而有些学生解答这些题目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教师多提供加强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机会,必要时进行学具方法的指导。

  二、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

  首先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动态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三、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

  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从“4个2”到“8个2”,再到“100个2”,让学生实际列式并数一数、写一写,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四、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课末,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乘法现象时,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说出了许多有趣的乘法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乘法意识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是在教案的预设中进行,但是从练习的情况来看,发现问题还是不少,如部分学生对乘法结果的由来比较混淆,有的同学甚至会把4乘2算成4加2,因此我们在处理这部分教学时,还是要引导学生考虑加法算式2+2+2+2=8,为了简便,我们把这样的4个2相加表示成乘法4乘2或2乘4,其加法和乘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有一些比较后进的学生,看了图还是不能正确的写出图中有几个几,我就让他先在图的下面先写好有几个,在每个图的下面都写好数字,然后再来数一数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再来写出几个几。还有学生碰到《补充习题》第2页中的画几个几时,错的特别多,把2个5画成5个2,学生对于几个几还是没有理解,可以看出我们在备课时,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全面。

8、《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华应龙老师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数中有趣吸引人,数中有味吸引人。”秉承这一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时,都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反思这节课,有几点不足。第一:在教学时候,突破难点“几个几相加”,学生只是概括性说了说。这一环节,应该丰富课堂形式,让孩子用小棒、磁珠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第二:学生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只是在理论上看出乘法简便,并没有实际体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多创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