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2023-07-01 19:22:13

  初中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1、初中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ldquo

  ;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2、初中语文上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我爸爸》这本幽默的绘本里,透过孩子夸张的幻想,塑造了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这个爸爸一天到晚穿着一件长长的睡衣,他不怕狼,一跳就可以跳过月亮,吃得像马一样多,游得像鱼一样灵活……《我爸爸》的环衬上的图案就是“我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在本次绘本教学前,首先我与文本进行了对话。

  如何看待绘本,绘本阅读指导不能等同于绘画欣赏,尽管画面占有主体地位,文字不过三百余字,但绘本仍然是一种文学读本。同时绘本阅读指导不能上成简单的语言课,要重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所以绘本的阅读应该定位在图文结合阅读欣赏,实现读读、想想、说说、写写、演演、玩玩的有趣的阅读过程。活动前我让幼儿树立爸爸在我们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再想办法引导幼儿感受文本:由《我爸爸》,到“我爱爸爸”,最后到“爸爸爱我,我爱爸爸”的情感升华。在课中同时,我还和幼儿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抓住一个“酷”字贯穿始终,“酷”是什么意思?爸爸的“酷”到底表现在哪儿?我出示了“我爸爸很酷”的课件,帮助幼儿丰富对“酷”的理解:厉害、强壮、快乐、高大、温柔、聪明,步步推进,对爸爸的爱也就越来越自然入心。又如我让孩子在观察“我爸爸像鱼一样游得快”等几幅图文后。紧接着连出示两幅图:变成河马的爸爸、变成猩猩的爸爸。这时候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猜一猜这两幅图的所配文字是什么。从而小结出爸爸在“我”心中的形象。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去发现,在发现中表达。

  于是,故事在不知不觉地生长,爱也在不知不觉得生长。孩子们竟然将文本还原成生活,用生活的、活泼的、带着体温的、如诗般的言语道出了“爸爸的心灵像水一样清晰”“我爸爸像太阳一样,永远闪烁着光芒”“而且我知道,爸爸也爱我”时,我感受到那水一般的灵动的语言。让所有人都深深体会父子(女)之间的亲情。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所以我们不仅倡导在幼儿园读也提倡家长与孩子在家共读,从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3、初中语文上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文章的两条线索: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

  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作文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丑小鸭》教学反思

  《丑小鸭》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丑小鸭》是根据安徒生作品改写的一篇拟人体童话。文章以充满情趣的语言,生动引人的情节,描写了一只“丑小鸭”出生后,历经种种磨难,最后发现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鹅的非凡经历。文中“丑小鸭”艰难曲折的经历,以及它身处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读者。故事写得十分感人,贴进初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对于文章的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学生并不难达到。但对于课文难点的理解: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有一定的难度。

4、初中语文上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花瓣飘香》这课没有明确说出“我”是什么性别,这篇课文的下面也没有注明这篇文章是谁所写,但反复阅读,让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个男性的决定,也许我的判断是个错误,但我很想用这种错误来教,因为这样能够让顽童变得细腻,特别是让班级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变得细腻。李大钊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即让自己的女儿有点野性,并且还专门撰写文章让男孩子有点柔性,因为这样男孩子、女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创造力的,虽然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野性,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小女孩的创造力,因为她的做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这篇文章可以说分为三个非常明显的层次(这不是引导学生分段或者分层):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三是“我”的感悟。当然核心层次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

  “我”与“小女孩”的对话,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读读就会受到感动,而对于那些男孩子,还有一些调皮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感动可能会有,但很难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男同学及班级特别调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促使他们有着柔的世界。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个人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5、初中语文上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抓住三个对比:

  (一)森林变化的前后对比

  要求同学们快速找出描写凯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直线勾画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很快学生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机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20多年后的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20多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鲜明对比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冲击。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和对25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鹿群变化的前后对比

  这部分教学活动,我用数字比较的方法展开教学。通过对比朗读、引导学生对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数量及生存的状态,想象变化的情景,体会灾难的严重。凯巴伯森林原有“活泼的美丽”的鹿4000只,自从人为地杀掉六千多只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鹿的总数迅速超过了10万只,翻了25倍。当“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时,鹿又急剧地死去6万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这里的对比鲜明,点明了生态失衡所造成的悲剧。鲜明的对比,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是多么重要。课文通过狼与鹿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了这个联系,就破坏了生态平衡,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这样的对比,学生印象深刻,体会更加透彻。

  (三)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请学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祸首”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学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祸首其实是人类,因为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个对比,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及蕴含的深刻道理,在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6、初中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尽管在每次培训中,我都能认真参加,刻苦钻研,对语文这门课程的性质;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

  在具体的新教材使用,教学过程中,能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能点燃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在教学中,自主合作可以组织,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一分组,学生自主合作,这样自由度大,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再加上探究方面学生缺乏课外资料的收集、阅读,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构新知。

  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课时内容具有灵活性,这就需要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分析学生,密切联系生活,要立足于人的培养,我认真反思了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是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一个要点是面向全体,落实到人人;一个要点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一句话,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在这方面,主要应体现在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上。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既学语文,又学做人。还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语文学习极具个性化,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个性、激活创造力的需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培养。以往我们有一种失之偏颇的认识,认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要靠系统的讲授语文知识,要靠在严整体系指导下的一步一步的语文训练。我们忽略了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这一基本事实,忽略了母语教育的诸多特点。母语教育与外语教育有本质的不同。母语教育有基础,有语境,有资源,这些是母语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习母语应有别于学习外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的机会;二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体现在遵循汉字、汉语的自身规律上。如,利用汉字感情色彩强烈的优势,重视语感的培养,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又如,利用汉语言文化沉淀丰厚的优势,丰富语言积累,增加文化储备。总之,语文教育要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ldquo

  ;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不应该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其重点,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要点有:组织好自学,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使学生不断进行自我组织、自我建构,在这种组织、建构中,逐渐提高语文素质,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课程体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所谓大视野,即语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育要有时代气息,世界胸怀,超前意识,无论从观念、内容到方法,都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21世纪的语文课程。

  所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是要克服语文课程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种种弊端,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的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上,不仅语文教科书增加选学、选读、选做的内容,教科书给地方、学校留有补充乡土教材的空间,而且鼓励教师开发、利用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课程实施上,既要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使其更富有活力;又要使教学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探索形式多样的、与自然社会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形式。可以说,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语文课程内容,由于地方、学校、教师参与开发,将成为源源不断、经常更新的一泓活水;语文课程体系,由于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课堂教学、语文活动、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将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