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1、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篇一
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学习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在上这课之前,我让同学们观察母亲一天中做了那些事。哪些是为你做的。
在教学时,我决定抓住“恩情”入手。恩情,字典上的解释是深厚的情义。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深奥了,不能理解,还得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母亲的行动中、母亲的心理活动中,母亲的语言上。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读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接着我请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词句中具体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呢?学生通过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些关键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终于领悟到这就是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深夜为儿缝衣这一行动中,体现在对儿子的深深担忧中,这就叫恩情。这时再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学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诗中母亲对儿子的恩情了。
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首先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发言热烈,看来他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还是很深的;其次,我让学生说说你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晚上织毛衣……”我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一天过得怎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
然后,我乘机问:“妈妈那么辛苦,可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呢?”好多学生都沉默不语。看来好多学生心里产生了惭愧。接着我再问,“你知道妈妈平时最喜欢什么?”。“你的妈妈知道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吗?”通过回答,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平时对妈妈的关心较少。纷纷表明自己今后要多关心妈妈,让妈妈少操心。那怎么关心呢?我让同学们谈了一些具体做法:妈妈下班回家,给她递上一杯茶,作业自己独立完成,给妈妈做小帮手,帮妈妈捶捶背。吃饭时,给妈妈夹菜。平时认真学习,让妈妈少操心……
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作为子女对待长辈应该尊敬、孝顺。而且体现在每天每时每刻。
篇二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篇三
《母亲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文与诗”的联系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文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发情感、想象,从而体会母爱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细节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针针。。她想……”这句话,通过看课文插图,理解“一针针”“一线线”的意思,引导学生品味:从母亲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衣服,你知道了什么?再联系上句中“忙着”一词,体会出母亲为儿日夜操劳的辛苦,然后通过想象:母亲会在心里想什么?进一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疼爱,最后通过朗读表现母亲把对儿子的爱缝进了衣服里的无私关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围绕想象孟郊和母亲分别时的情景,说一说母亲怎样叮嘱儿子,儿子心里怎样想的,体会母子间的深情,为下面解决难点铺路。
第三自然段处理好比喻句:母亲就像太阳,母爱就像春天里的光辉。我这样引导:回想平时妈妈照顾你的事情,从而体母爱就像阳光,无处不在,细致入微地温暖着小草。并抓住“抚摸”一句,让学生模仿做一做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母爱无法回报,从而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最后一段,我设问:虽然母亲的恩情,我们无以回报,但是我们要报答吗?你怎么报答?学生们说了很多:给父母端茶送水递拖鞋,陪父母聊天,给父母表演节目,帮父母做小家务之类的小事,教师的适时引导,帮学生把道德认识与具体的道德生活联系起来,指明了学生道德活动目标。
课后,我让学生给母亲做一件事,把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2、《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课堂开始我让学生朗读三遍后,开始分析课文。课文较简单,第一自然段写母亲深夜为即将远行的孟郊缝补衣裳。这段一读就知道了。第二自然段写母亲在送别孟郊时,孟郊发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理解这一点很难。通过看图,又再读课文,都无法体会到孟郊的思想感情。
我看着学生一双双茫然的双眼,只好另辟途径。我话题一转,要求同学们把孟郊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先想一想,从你出生到现在,你的母亲每天都为你做了些什么,想好了,就说给大家听。
这一讲不打紧,仅一小会儿,就有几个小朋友的眼睛湿润了。继而传来了抽噎声。我走到其中之一的韦海涛面前,示意他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激动。他站起来,哽咽着说:“我妈妈每天早上起来都送我来学校……中午又来接我回家……下午两点又送我来学校,放晚学又来接我回家。中午和晚上都要煮饭,还要做很多家务。我上学的时间她就开车去拉客,挣钱养家……晚上还要洗全家的衣服,经常半夜起来帮我盖被子……我妈妈很辛苦……”韦海涛说这段话的时候,我站在他旁边,拥着他,一直到说完。我轻轻地摸着他的头,说:“韦海涛,你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好好读书,长大了孝敬你的妈妈。”他说完这段话时,我胸前的衣服被他的泪水湿了一大片。他的话引起了共鸣。罗龙群、覃云鑫、韦烨、韦颖……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示意罗龙群发言。只见罗龙群一边抹眼泪一边站起来说:“我妈妈天天都很辛苦,她从来不能像别家的大人一样得去玩……”罗龙群泣不成声,根本无法继续说下去。我知道同学们有很多话要说,就让同桌互诉衷肠,以减轻心中的压力,让他们一吐为快。
等到稍稍平静,我再让全班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学到“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课后,我布置了一题作业:观察一周里,妈妈每天都做了什么,并做好记录。我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想加深同学们对妈妈的付出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它们懂得,妈妈的爱虽然平凡,但是,平凡之中的爱才显得更伟大。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沐浴在妈妈的爱里长大的。
3、初中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篇一
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我们学习了《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在上这课之前,我让同学们观察母亲一天中做了那些事。哪些是为你做的。
在教学时,我决定抓住“恩情”入手。恩情,字典上的解释是深厚的情义。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太深奥了,不能理解,还得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母亲的恩情,体现在哪儿?体现在母亲的行动中、母亲的心理活动中,母亲的语言上。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然后读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着。她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接着我请学生说说可以从哪些词句中具体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爱呢?学生通过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这些关键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终于领悟到这就是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就体现在深夜为儿缝衣这一行动中,体现在对儿子的深深担忧中,这就叫恩情。这时再出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学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诗中母亲对儿子的恩情了。
在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爱。首先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发言热烈,看来他们对自己妈妈的了解还是很深的;其次,我让学生说说你观察了一天妈妈后有哪些发现呢?“早上洗衣、做饭、送我上学,然后上班。下班回家,辅导我作业、煮晚饭、洗碗筷。晚上织毛衣……”我引导学生说说妈妈的一天过得怎样?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辛苦!”
然后,我乘机问:“妈妈那么辛苦,可你为妈妈做了什么呢?”好多学生都沉默不语。看来好多学生心里产生了惭愧。接着我再问,“你知道妈妈平时最喜欢什么?”。“你的妈妈知道你平时最喜欢什么吗?”通过回答,同学们明白了自己平时对妈妈的关心较少。纷纷表明自己今后要多关心妈妈,让妈妈少操心。那怎么关心呢?我让同学们谈了一些具体做法:妈妈下班回家,给她递上一杯茶,作业自己独立完成,给妈妈做小帮手,帮妈妈捶捶背。吃饭时,给妈妈夹菜。平时认真学习,让妈妈少操心……
通过学习本文,同学们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培育,作为子女对待长辈应该尊敬、孝顺。而且体现在每天每时每刻。
篇二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让学生通过读古诗,再深情的朗读古诗中去体会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故事。我让学生好好想想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是怎样感受到母亲的爱,你能举一些小事例来说一说吗?通过我这么一问,课堂一下子就变得活跃,更让人想继续讲下去。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亲的爱是伟大的。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的亮点是这首古诗。在教学时,我不断的贯穿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诗作为突破口,让学生产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创作此诗的原因,为下面学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堂不仅仅是预设的,而且还是生成的。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留心,敏锐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机,挖掘教育因素,及时引燃,巧为点拨,让教材“增值”。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来思考“眼泪”之中,也就是“省略号”中蕴含着什么,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学生能联系课文情境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感受到慈母的满腔关爱。
篇三
《母亲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在教学时,我主要围绕“文与诗”的联系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深入文本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发情感、想象,从而体会母爱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细节上,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针针。。她想……”这句话,通过看课文插图,理解“一针针”“一线线”的意思,引导学生品味:从母亲在灯下一针针一线线的缝补衣服,你知道了什么?再联系上句中“忙着”一词,体会出母亲为儿日夜操劳的辛苦,然后通过想象:母亲会在心里想什么?进一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疼爱,最后通过朗读表现母亲把对儿子的爱缝进了衣服里的无私关爱之情。
第二自然段围绕想象孟郊和母亲分别时的情景,说一说母亲怎样叮嘱儿子,儿子心里怎样想的,体会母子间的深情,为下面解决难点铺路。
第三自然段处理好比喻句:母亲就像太阳,母爱就像春天里的光辉。我这样引导:回想平时妈妈照顾你的事情,从而体母爱就像阳光,无处不在,细致入微地温暖着小草。并抓住“抚摸”一句,让学生模仿做一做动作,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母爱无法回报,从而懂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最后一段,我设问:虽然母亲的恩情,我们无以回报,但是我们要报答吗?你怎么报答?学生们说了很多:给父母端茶送水递拖鞋,陪父母聊天,给父母表演节目,帮父母做小家务之类的小事,教师的适时引导,帮学生把道德认识与具体的道德生活联系起来,指明了学生道德活动目标。
课后,我让学生给母亲做一件事,把想对妈妈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4、《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通过写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缝衣、天明送别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阳光辉而触景生情,联想起母亲的关怀之意,进而引出他50岁时写的《游子吟》,反映了诗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我从“出远门”入手,指导学生对比现在出远门的方便,古人出远门的不易,来体会孟郊母亲的“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情,通过引导学生补白省略号所省去的母亲的心里话,来进一步体会母亲的不舍。借助“补”的手段能让学生去感知,去缩短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深入文章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遇到了障碍。理解句子“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我指导学生说说这里的他是指谁?学生都能正确回答:“孟郊”。“谁的眼睛湿润了?”这个问题答案就不统一了,有的'认为是孟郊的眼睛湿润了,有的认为是母亲的眼睛湿润了,因为母亲不舍得孟郊的远行。面对这些疑问,我想主要原因是学生还没有认真研读文本,没有深入到孟郊以及他母亲的内心深处去感受,去体验,所以想之不深,体之不切。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并不急着去解释,而是放手让学生再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辩论,各自围绕自己的观点说说理由,通过思辨,学生终于同意了“是孟郊看到母亲的白发后,不由得感动而眼睛湿润”这一观点。
有时,放手也是一种美!
5、小学语文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课堂开始我让学生朗读三遍后,开始分析课文。课文较简单,第一自然段写母亲深夜为即将远行的孟郊缝补衣裳。这段一读就知道了。第二自然段写母亲在送别孟郊时,孟郊发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理解这一点很难。通过看图,又再读课文,都无法体会到孟郊的思想感情。
我看着学生一双双茫然的双眼,只好另辟途径。我话题一转,要求同学们把孟郊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先想一想,从你出生到现在,你的母亲每天都为你做了些什么,想好了,就说给大家听。
这一讲不打紧,仅一小会儿,就有几个小朋友的眼睛湿润了。继而传来了抽噎声。我走到其中之一的韦海涛面前,示意他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激动。他站起来,哽咽着说:“我妈妈每天早上起来都送我来学校……中午又来接我回家……下午两点又送我来学校,放晚学又来接我回家。中午和晚上都要煮饭,还要做很多家务。我上学的'时间她就开车去拉客,挣钱养家……晚上还要洗全家的衣服,经常半夜起来帮我盖被子……我妈妈很辛苦……”韦海涛说这段话的时候,我站在他旁边,拥着他,一直到说完。我轻轻地摸着他的头,说:“韦海涛,你是一个很有孝心的孩子。好好读书,长大了孝敬你的妈妈。”他说完这段话时,我胸前的衣服被他的泪水湿了一大片。他的话引起了共鸣。罗龙群、覃云鑫、韦烨、韦颖……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示意罗龙群发言。只见罗龙群一边抹眼泪一边站起来说:“我妈妈天天都很辛苦,她从来不能像别家的大人一样得去玩……”罗龙群泣不成声,根本无法继续说下去。我知道同学们有很多话要说,就让同桌互诉衷肠,以减轻心中的压力,让他们一吐为快。
等到稍稍平静,我再让全班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当学到“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学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华。
课后,我布置了一题作业:观察一周里,妈妈每天都做了什么,并做好记录。我这样安排的目的,是想加深同学们对妈妈的付出有更深刻的了解。让它们懂得,妈妈的爱虽然平凡,但是,平凡之中的爱才显得更伟大。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沐浴在妈妈的爱里长大的。
6、《母亲的恩情》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我抓住了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古诗《游子吟》入手,从古诗切入课文。一开始我先引述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了解了第五自然段的内容。
2、抓关键句,抓关键词,体会母爱。在教学中,我突出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在教学中抓住母亲的`行动、想法和语言,帮助学生体会母亲的恩情表现在哪儿。
3、说实际生活,报答母爱。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说说妈妈忙着为儿女做些什么,以此体会母亲的恩情。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也体会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最后两个诗句的理解还有点匆忙,教学不够细致。
7、《母亲的恩情》的教学反思
《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诗《游子吟》,并提供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我在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来感受文章朴实语言中蕴涵的纯美意境,真挚感情。课前,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得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特别是“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这句。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我还把这句诗句的理解定为了教学难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句诗的理解还是不够透彻。我在引导学生理解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沐浴着阳光的小草能够报答太阳的恩情吗?”,学生在没有读懂的'基础上是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的。肤浅的回答只能是学生猜测的结果,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感情铺设的不足,也导致了学生在理解句子“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发生了困难。我想在这段的教学中,我应该在充分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适时点拨,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才是可取的。如在这段中的两个动词“抚摸”、“注视”我应该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突破口,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体会他人对自己的情感,自己对他人的感情,再融合到孟郊对衣服、对母亲的情感,体会孟郊表面看似在抚摸衣服,注视针脚,实质表达爱母亲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母亲是怎样关心自己的?最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些什么?起到了唤醒学生感情的作用,让学生在此基础上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却都是发自肺腑的心声,这对学生来说是在心灵上受了一次洗礼,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关心爱护,懂得应该铭记母亲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