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反思

2023-07-04 14:45:12

  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反思

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反思

1、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进入实习教师行列的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则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

  一、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孔子说过说过:“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我教的5、6两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就有很大不同,6班相对来说思维较活跃,基础较好,能很快的反应出老师所抛出的问题,而5班则需要更多的引导。

  所以,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同时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提高一再反思一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进行教学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多反思,才能多提高。

  

2、让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再来指导实践;通过将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就可以提升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可见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但在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显得比较难以把握。有的.只是对目标、教学手段等进行一般性的反思,有的不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或者视而不见,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浮、杂等现象,许多的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致使课后反思浮于表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记得失

  每次活动后,总有点成功的经验或者是失败的教训。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做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差走了弯路;还会因为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而令幼儿大失所望。教师课后都应记录下来,日后改进。

  二、思教学

  进行这种反思,一定要从“幼儿学”着眼来发现问题,从“教师教”着手解决问题。也是教师教学过程得与失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适当调整,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教学。

  1、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是以幼儿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为依据,在写这类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从个人角度思考,而不善于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状态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老师应及时捕捉孩子的信息,解读孩子的学习方式,对活动中孩子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2、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反思

  教师在进行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要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充分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因此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习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变能力,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三、挖特色

  一节课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一节课能有一个特色,有一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教师可在活动后把该活动成功的地方,有特色的部分,值得推广的经验,都—一记下。

  有时,活动中节外生枝的小插曲也是值得我们去回顾及反思的。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随机生成,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活动带来勃勃生机。课堂上的一些开放性提问能打开幼儿想像的门窗,展现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语、幽默问答,探究性的发现、竞赛性的游戏、展示性的表现或随机生成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这些都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可以把这些闪光点记上,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3、《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和学生接触外,就不可避免地会和学生家长接触,和他们一起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一起商讨提高学生学业的.方法等等。所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必须讲究一定的技巧才会做到有效。

  现在的家庭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她)们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几个老人伺候一个孩子,捧在手心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面对这种现状,家长们渴望从学校、从教师身上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老师是暂时的,家长却是终身的。所以老师要从家长这方面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教师与家长要以礼待人坦诚相待。当教师和家长沟通之时,应有一个坦诚的心态,不保留,不言过其实,不捏造不实之事,将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知家长。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还要面带微笑,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来助力我们的教学,要不断地学习沟通的艺术。

4、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学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怎样进行教学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进入实习教师行列的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则显得更为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呢?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

  一、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孔子说过说过:“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我教的5、6两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就有很大不同,6班相对来说思维较活跃,基础较好,能很快的反应出老师所抛出的问题,而5班则需要更多的引导。

  所以,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反思《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同时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提高一再反思一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进行教学反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多反思,才能多提高。

  

5、声音教学反思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 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课后我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我有得有失:

  1、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教学用语,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用语方面应该比较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的结构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过程之间衔接语言用得不太好。

  3、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位,应该把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数据,而其中又有些数据比较雷同呢?是因为误差的存在,导致这么多的不同,而误差又有很多种,比如线没有拉直,听筒的关系,或者有噪音,或者材料有损坏等等多种原因,有的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大概就是因为它的传声效果比较好的缘故。

  4、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拓展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掌握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智力,激发探究科学的情趣。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觉得学了很多东西,是的,要上好一堂课是需要精心锤炼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争取更多的机会,好好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6、声音教学反思《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反思

  新课标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围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让学生先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想,然后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展开观察实验活动,从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实验材料取材于学生的.生活,体现探究材料的结构性。

  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能提高实验的实效。在实验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他们十分熟悉的材料:钢尺、橡皮筋、气球皮、纸片、镲、音叉等。材料结构丰富,数量充足,使人人动手落到实处。而且材料大多来自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习热情。在观察实验,提出假设过程中,选择了钢尺、橡皮筋等为典型的物体,帮助学生发现“振动”,理解“振动”;在初步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概念后,又借助镲,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振动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消失。最后提供音叉让除了用触觉感受到物体的振动,还能用视觉看到物体振动是怎么样的。如:使学生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音叉振动时会发出声音,不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更能体现物体振动与发声的关系。

  2、循序渐进,注重学生探究过程的引导。

  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难说清楚。在本课教学中我立足学生的前概念,尝试打造“自然而生“的科学课堂。

  (1)假设验证,揭示前概念。前面在听声音、制造声音环节中,已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激起学生认识声音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状态,又为后面的交流打下基础。学生在“制造声音”活动的基础上,再让他们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样使他们的猜想不再盲目,而是建立在他们的认知基础上的。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生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向突破难点,就应该立足学生前概念,只有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2)实验探究,观察发声物体。

  提出猜想后,让学生利用刚才的一组实验材料来验证猜想,在“放”的基础上集中思维,引导学生由关注造声方法转向发生物体,把观察的焦点放在物体发

  声时的现象与变化上,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物体发声时的规律,初步感知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3)巩固拓展,完善科学概念

  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实验后仍有少部分学生有人认为是敲打、碰撞、拍打……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已有的经验,他们关注的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针对这一问题,我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感知镲发声的过程,由于镲的持续振动,学生们发现当两片镲停止撞击时,仍然有声音。这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到物体本身的变化,这一实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敲打、碰撞、拍打是产生声音的外在条件。” 接着让学生围绕“能使镲发声时突然停止吗?”设计反证实验,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时,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借助其他材料看到了物体的振动,而且还发现物体振动与音调、音量的关系。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4)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振动发声的例子?一个简单的活动旨在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到本课的教学还是比较成功的,在学习中力求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当然这个探究过程不是体现在教学的结构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自身探究过程的完整。我注意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身份,是组织者、参与者,把自己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在开放中去组织,在参与中指导。

  同时在备课、试教中我注重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前概念和思维过程、可能产生的思维结果、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实验情况,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课堂教学的应急措施,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案。当然课前也不可能考虑的面面具到,这就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基础,和发现捕捉教学时机的能力,这样的课才会有出奇不意的效果。

7、让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的教学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再来指导实践;通过将零星的教学经验,不断加以总结与提炼,就可以提升教学理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凸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可见课后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课前准备和设计方面比较重视,但在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总结方面却显得比较难以把握。有的只是对目标、教学手段等进行一般性的反思,有的不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或者视而不见,无法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翻开教师的反思笔记,存在着空、浮、杂等现象,许多的教师把教学反思看成是任务型、应付性的工作,致使课后反思浮于表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记得失

  每次活动后,总有点成功的经验或者是失败的教训。不管得失成败,教师皆应实话实说,将其记录在案,以期在往后的工作中考虑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弯路,少走弯路。组织教学活动可因教师一个有趣的开头而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可因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种新的教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为讲得多做得多而使幼儿索然无味;也会因为一个环节的疏忽而开了小差走了弯路;还会因为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而令幼儿大失所望。教师课后都应记录下来,日后改进。

  二、思教学

  进行这种反思,一定要从“幼儿学”着眼来发现问题,从“教师教”着手解决问题。也是教师教学过程得与失自我诊断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根据教与学的情况,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适当调整,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便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是可以随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教学。

  1.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是以幼儿的学习行为表现和学习效果为依据,在写这类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从个人角度思考,而不善于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状态获得反馈信息,从而分析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老师应及时捕捉孩子的信息,解读孩子的学习方式,对活动中孩子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有的放矢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2.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反思

  教师在进行每次教学活动后都要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剖析自己的教学状况。充分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因此教师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习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情景,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逐步解决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应变能力,关注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观念,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效果,从而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三、挖特色

  一节课要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一节课能有一个特色,有一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教师可在活动后把该活动成功的地方,有特色的部分,值得推广的经验,都—一记下。

  有时,活动中节外生枝的小插曲也是值得我们去回顾及反思的。常有这样的感觉: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随机生成,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活动带来勃勃生机。课堂上的一些开放性提问能打开幼儿想像的门窗,展现智慧的火花。一些童稚趣语、幽默问答,探究性的发现、竞赛性的游戏、展示性的表现或随机生成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这些都是活动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可以把这些闪光点记上,以便于日后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做到一课一特色,课课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

8、复习时怎样有效的转化后进生的教学反思

  说到后进生,是令每一位老师头疼的事情,转化后进生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根据我在工作中积累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经验,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造成后进生主要有以下四种原因:一、学习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受当前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热衷于“打工热”,认为读书既花钱又浪费时间,不如早些出门打工挣大钱。即使读好了书,上了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不一定比打工挣的钱多。因此,有很多学生从小受这种思想的影响,胸无大志,人生的目标就是将来打工,学习上不肯努力,甚至根本不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在家长的逼迫下上学,也仅是为了却家长的心愿而已,当然学习搞的一塌糊涂。

  二、缺乏学习能力。少部分学生智力的某一方面(主要是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发展水平低于当前课程要求的水平,学习上也很迈力,但总是学不懂、理解不了,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一贯低下。因长期成绩低,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很多有自卑心理,自认为自己真的无药可救,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三、学习习惯差。表现为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做事欠思考。此门课上干彼事,该干此事干彼事,整天忙的不亦乐乎,但劳而无功。有的学习不注重过程,只善于记忆现成答案,不求理解,只求死记硬背,记起来慢,忘起来快,即使记住,也不会灵活应用,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记住的知识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很快就忘的无影无踪。

  四、部分老师上课速度太快,进度太快,也是造成差生的原因。有的`老师上课速度太快,学生只是听,来不及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听的是一知半解,而课后又不及时复习、深思,久而久之,就跟不上班,沦入差生的行列。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转化后进生的根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增强师生间的感情,学生才会自觉服从老师的引导,转化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同时,教师要认真分析造成后进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转化。

  对于第一种类型的学生,教师要加强理想教育,让每位同学树立远大的志向,并制定出近期的奋斗目标,以适当增加压力,从而增强动力。同时,结合他们身边的正反实例,通过对比分析,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巨大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天让学生自问“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我学会了吗?”培养目标意识。

  对于第二种类型的学生,教师要保护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学习中,对他们可适当降低要求,提问比较简单的问题,安排基础性的习题,让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地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发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尽力而学只要尽力就是好学生。同时,对学生的能力认真分析,准确定位,然后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能力。

  对于第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授课时,重点体现出知识的探究过程,讲清原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通过理解而自然记忆,避免只记结论,而忽视过程的现象。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探究知识的方法,避免机械模仿,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对于第四种情况,教师要及时改变授课方式,精心备课,减少课堂容量,内容设计做到精练、典型。讲课语速适中,进度合理,对必要的旧知识加强复习,对新知及时复习巩固。对个别学的慢的学生,教师要搞好课后辅导,安排优生给予补习,实行“兵教兵”策略,使个别辅导成为现实性和长期性。

  当然,教师自身的能力是最主要的,任课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提高授课的水平和学习的效率,增强课堂吸引力、学科的吸引力及教师人格的吸引力,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9、音乐的教学反思音乐教师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 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 在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三、 在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 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无论是主课也好,副课也罢,教学反思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