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反思
1、三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反思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因已有了“元角分”的知识经验,并且也有了购物时认读商品标价的生活经验,所以大部分学生学起本单元的知识还比较顺利。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买书和寄书”时,我都让学生小组讨论了计算方法,在探讨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化,也从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本单元的小数的学习都是以元、角、分为背景的.,离开了情境,有个别接受能力不是太强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整数加减小数,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从右边起个位对齐,如: 0.23+5=0.28
2.整数部分是零的写法,有不写零的,也有写两个零的,如:12.27- 11.8=.47 ,这也是受了整数的最高位不能是零的影响。
3.解决问题时估算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结合情境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还要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在具体问题中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并不难,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早已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学生在幼儿时期就会对两个商品的价钱的高低进行比较,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三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会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来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但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的正确率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高,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因此,我这节课主要明确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这也是小数大小比较的难点。
3、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本课立足于新的理念,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桥梁,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我们要引导学生探索真实世界的`数学问题。渗透算法多样化数学思想。在计算0.8+0.6有的是口算时,而有的列竖式。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此外,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板书的目的性不强,使重点不够突出。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较少,使得评价方式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4、三年级数学《元角分与小数》教学反思
“元、角、分与小数”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在此之前,学生对小数的认识略有接触,但是这种体验是不准确的、支离破碎的,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并将其系统化,精准化。在教学时: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我充分挖掘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选取新学期买文具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入手,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2、拓宽了小数的意义,进一步感受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价值。
学生因为有元角分的生活积累,所以对小数的认识还比较熟悉。但是,学生对于小数的认识仅限于钱。为了避免学生看到小数就在其后加上单位“元”,从而出现认识的局限性,我在课堂上拓宽了小数的意义,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也是用小数表示的?这一问激起了千层浪,孩子的视线扩大了,纷纷举起了手,有的说表示身高可以用小数如身高1.32米,就表示1米32厘米,一袋洗衣粉的重量是1.638千克,降水量是10.5毫米……等等,进一步感受了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课后还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调查家中近两个月的水、电用量及开支情况,通过让学生了解家里的生活开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费用提高或降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感受或具体的建议,部分学生将这些数据写下来,还有部分孩子把自己的感受发在班级博客中,把小数认识引到更多的生活中去,拓展学生对小数的认识。
3、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找出每节课的重难点,共同关注。
针对“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这个重点和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4、在练习时创设开放式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班级的博客中发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甲乙二人买同一种杂志,甲买一本差2.8元,乙买一本差2.6元,而他俩的钱合起来买一本还剩2.6元,这种杂志每本价钱是多少?这是根据学生作业中的思考题改编的,学生中有同学进行思考,并将答案回复。我认为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使数学变得容易!
5、三年级下册数学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反思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因已有了“元角分”的知识经验,并且也有了购物时认读商品标价的生活经验,所以大部分学生学起本单元的知识还比较顺利。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买书和寄书”时,我都让学生小组讨论了计算方法,在探讨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算法的多样化,也从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但本单元的小数的学习都是以元、角、分为背景的.,离开了情境,有个别接受能力不是太强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所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整数加减小数,受整数加减法的影响,从右边起个位对齐,如: 0.23+5=0.28
2.整数部分是零的写法,有不写零的,也有写两个零的,如:12.27- 11.8=.47 ,这也是受了整数的最高位不能是零的影响。
3.解决问题时估算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结合情境让学生了解小数的意义,还要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另一方面,在具体问题中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6、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的教学反思
本课引入环节从生活入手,学生学的顺其自然。超市是学生常去的地方,对于物品所标明的价格,学生也是比较熟悉的。从生活中的数学入手,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中的小数入手,使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教材遵循着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为支撑的原则,设计了先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位,又通过长度单位间的转化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最后再结合学生的身高说明怎样用小数的三个环节。这此环节中,我重点让学生说说米和0.1米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分数的意义来理解小数。同时,根据课前余老师和丁老师给我的一些指导,从数的数位顺序这一角度让学生感知小数的写法和意义,我在课堂中增加了一个小环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1分米还可以写成0.1米这种形式?如果1分米的1写在个位上行吗?十位呢?让学生想到这个1分米的1只能写在整数部分的右边,感知小数部分的数所表示的含义,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本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听课的名师们不仅指出不足,还给了我许多教学建议,让我收获很多。例如米娜瓦尔老师指出我的课堂中应该尽量让学生去说,要充分地信任他们。是的,自己一遇到难点的地方便想着尽可能让他们顺着自己思路走,着急地想看到正确思路,所以限制了学生们的'思维,也就少听到一些学生真正的想法。陆老师还指出要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自己明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在课堂刚开始有个学生说0.85元表示10元8角5分,我便问其它学生同意吗?同意谁的?这个问题就放过去了,没有继续追问。陆老师建议我此时就可以问问该同学是怎么想的?同时也能引起其它同学的关注,让学生更好的去思考。自己在教学中还应该适时放慢脚步,这堂课中在学生说0.1米的含义时是个难点,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或是让学生同桌之间再说一说,但是我找了两三人之后就过了,总怕时间不够用了。陆老师告诉我,这节课你可以把两位小数的含义放到下节课嘛,这节课把一位小数的含义弄扎实弄透,两位小数就好突破了。另外通过名师的指导,自己对教学环节有了如下思考,也得到陆老师的肯定。我想从数的顺序考虑小数,可以在教学小数表示商品价格处让学生自己能把1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数量。在此处让学生明确角是比元更小的单位,改写成以元为单位时不能写在整数部分,只能个位以后写了。
引入部分除了让学生认识小数,会读小数,还能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在后面用小数表示长度时可以再感受一次,在学生从数位顺序以及数位关系这一角度感受小数。
总之,自己还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从与名师团老师的交流中我能体会到当思维处在一定高度,才能看清知识的本质。要用好教材,只是按部就班地学习教参是不行的,要自己独立的思考,多学习,多请教,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