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
1、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
2、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在共同备课中完成的,一开始是大体参照备课手册将课文的第一、二小节作为第一课时的内容,并以趣味性为主,设计了很多情境和游戏环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问题——课时安排不够合理、游戏较多导致时间利用效率不高。所以在听取了孔老师的意见后我作出了一些调整:第一课时设计整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识字、朗读上;将冗余的情境直接删除,只保留“森林比尾巴大赛”这一情境;删减颁奖杯等游戏环节,同时增加多种形式的朗读。从效果来看应该这样的增改应该是可取的,但是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随文识字”的方法上。
对于如何随文识字我一开始是没什么章法的,平时教到有该字的一句话时就把这个字卡拿出来,带领大家读,最多通过男女生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很多方式来读,也就是说在随文识字这个方面我还是将重心放在了朗读上,想要通过学生看、读,眼到心到的方式来记住这个字,但往往学生眼到了心未到,常常是“小和尚念经”。
比如这次《比尾巴》中“最好看”的“最”字的教学,我一开始是想给孩子们解释这个字的意思,想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从字义到字本身,这样不就能记住了吗。但我却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内容,百度也只有“极”这样的解释,难道要和孩子们说“第一”吗?好像也不恰当,所以在本课我还是沿用了朗读识字的方式,效果果然不理想。而在随后的评课中,孔老师就指出了我的这个“最”字教学问题——没有分析和释义。“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是我在教学这个‘最 的时候,我会把问题‘抛 给孩子,‘我想看看哪个孩子读这个字读的最准确 、‘哪个孩子读的最响亮 ,其实对这种意会的字孩子自己本就是懂得,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中唤起他们的体验,让孩子们真正去体会这个字的意思。”经过这个“最”字教学,我想我对于随文识字有了更多的了解,有的汉字我们可以“追根溯源”,去带领学生从字形、字义来分析并识记汉字,而对于有的“生活味儿”很浓的汉字其实真不必要过多去纠结怎么让孩子知道它的确切意思,反而越解释越混乱,倒不如创建一个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唤起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也许这样真的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呢!
3、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对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在孩子们眼里,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天生就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鲜。这为本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头发”;“摸摸你的圆脸蛋”;“摸摸你的长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可我们身边很多小动物都有尾巴,今天,它们还要进行一场比尾巴大赛呢。”趁孩子们游戏时的兴奋劲还在,我趁热打铁,迅速把他们引进课文情境。
一开始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请孩子们来当裁判,把他们置于活动当中,让他们走进文本,同时也让让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走进他们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这样的情境确实很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始终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想当一个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确叫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一名优秀的裁判,肯定不会被这些生字宝宝难倒。”“谁能用你的朗读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诉大家,比比谁是最出色的裁判。”这样,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识字、朗读都顺利过关。
儿歌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前就会背了,为此,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给他们配上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元素,采用男女生对读、拍手读、跺脚读等形式,调动他们的多种感观来参与学习活动,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在完成阅读、识字基本任务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通过读课外书、上网找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其他动物尾巴(嘴巴、耳朵)的特点,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流、处理,仿写小诗,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孩子们写出的一首首小诗,让我感受到,这样的教学是很有效的。
4、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上的公开课是一年级语文课文第10课《比尾巴》。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我,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到了最后的时候,我用这样的语句穿插: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老师决定奖励你们!学生眼前一亮,我不失时机地马上说:送一首很好听的歌曲给你们。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我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但是我还觉得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新课标的.要求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在动物图案下面贴动物名字词卡这一环我还是不够放手,包办代替了,我应该让学生自己出来贴,学生也应该有这种能力去贴。学生是纯真的、直接的,发现问题会毫不犹豫想说出来,但是我却没有给机会学生,我怕浪费我的时间,事后我也非常后悔,我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结果我只能亡羊补牢,在下一节课让学生发问和道歉。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也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今后,我要向同级组的同事多多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把教学水平提高。
5、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比如在本课一开始,让学生先说说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师生、生生引读、对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小组内评读、推荐读、“比尾巴”表演赛)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6、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我执教了《比尾巴》一课。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制作了精美的教学图片,因此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我本人基本功不够扎实,因此也造成了教学中漏洞百出。现反思如下:
1、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给小动物做小裁判"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2、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我采用反复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指导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3、“抱”、“牵”、“放”
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传统的语文课程是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而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样的课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托和归宿,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在这堂课上,我一直在试图把学生引入我事先设计好的路径中去,这也恰恰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发展,遏制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课后反思,我是不是应该让学生多动脑:思考课文中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还可以随便挑两到三种动物的尾巴进行“长短、粗细、直弯、宽窄”等各种角度的比较,甚至还可以制造悬念,如将猴子、小狗、兔子进行尾巴长短的比较,从面引出“谁长谁短、谁宽谁扁”等都是相对的,要看比较的对象,这是不是辨证思维启蒙的最佳机会?
4、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因此,我们还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观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但今天的课上,我感觉自己面对出现的生成现象没有好好的把握。
7、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的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以摸尾巴游戏导入课堂,以拿门票的形式复习生字,以比尾巴评尾巴学习课文,以说尾巴画尾巴进行拓展训练。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创设,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
在这堂课的设计当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些情境不是独立开来的,而是一脉相成,从一而中的。创设的这些情境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走若文本,与文本之间进行最近距离的对话,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在课堂中随处而见,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加加油,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评评尾巴,为丢失尾巴的小动物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强、参与面广,课堂氛围轻松而又愉快!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用语和体态未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致使创设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
8、小学一年级的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我在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都接触过有关动物尾巴的故事或儿歌,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常识。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一编”)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三个字,要求按照笔顺规则写,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几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其中,关于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语言简明易懂,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能引起学生学习、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它动物尾巴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并且用适当的语言把它们串起来,如,一开始,我采用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比赛,邀请每个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项什么比赛呢?”一下子把同学们的吸引力给集中了,同学们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师,很想知道答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一个问题:到底有哪些动物来“比尾巴”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了课文去解决问题。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要指导学生读好问句。在教学时,除了老师范读、录音范读之外,我还根据问句的特点,指导学生把句子最后的一个字音扬上去,还用了一个往上的手势给予提示,让学生自己练习,同座位互相学习等办法去解决难点。
新课标的要求是要学科综合,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注意和美术与音乐结合。在学习各种动物名称时,我及时出现相应的动物图案,让学生字词和动物样子结合起来,整体认识。课件还配有歌曲,一边看着漂亮的动画一边拍手唱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
我们能够以认真的态度去上好这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体现和解决了重、难点,在学习生字这个环节上我们没把握好,引导还不到位,学生在说出认识这个字后,我们应该立即追问从哪里学会的?怎么学会的?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字。
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老虎、马、燕子、金鱼、老鼠、乌龟),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谁的尾巴细又长?”“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