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如何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教学反思

2023-08-20 15:02:18

  如何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教学反思

如何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教学反思

1、如何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教学反思

  知识的不断爆炸,使学生的智能开发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把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在基础提到了重要位置,为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进而让学生自己运用基智力阅读、思考、理解、应用,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智能发展的统一。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位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竟然大胆地放开手脚,全让学生来读课文。一开始就让学生找课文中有哪些美妙的句子,然后让学生随便讨论,讲讲自己的理由,再反复读这些所谓的好词好句。这位老师上的这堂观摩课意在告诉大家课堂教学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课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她的做法却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讲教学的方法,首先是要突出老师的教,也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考虑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老师的主导作用呀。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老师的主导性一刻也不能忽视呀。课堂上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怎么引导呢?这就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绝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带来的后果我们已有过深刻教训。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应及时适当地予以点拨。当然这种点拨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包揽一切教学活动。那不叫“导”,叫“注”。当然“导”得太多了,就会变成“注”的。但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应贯穿始终。蔡澄清的点拨式教学法的精髓就是“导”,即启发式教学原则。其实突出教师的导作用,是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这种教学原则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这主导作用体现得尤其突出。再说“教学”的活动,本身是两方面的,是教和学的关系。

  最后,从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也并没有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呀。只不过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的作用罢了。新课程中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这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这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尽管这里把教师“教”的特点说成是“帮助”和“引导”,但这不过是教的方式变了一下,说到底学生的“学”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教学调控反思

  推荐开学之初的一段时间里,课堂中在讲授内容之余将重点放在了组织教学上。组织教学可以说是课堂教学调控的一个最基本的方面。近两个月下来,学生已经形成了课堂常规方面的意识,由最初的“坐正”等生硬的语言到现在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学生基本能够领会老师的意图,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但我想,要深入到学生心中,将其成为一种习惯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堂课的`主体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就是不能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前面用时太多,课堂教学节奏把握不好。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时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和倾听学生的发言,很少关注到学生的状态。总是寄希望于学生按教案预设走,若不,就感觉一下子打乱了计划,有不知所措的感觉。当学生的答案与自己设想的不一样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只会再喊其他人回答,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这样就打乱了教学节奏,或者直接生搬硬套到自己设想的答案中,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使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例如,在教授《第八次》时,指生回答:如果你是布鲁斯,你如何动员已经七次战败的军队?预设是指生回答,然后老师总结他说得很有序。再指生答,老师总结说得很有情,最后总结,这就是演讲所必备的两点。但在真正教的过程中,第一位学生说得很好,这两点都做到了,但我还是只总结了一处:说得很有序。然后又找一生,再总结很有情。完全是按照预设。经过老师的指点和反思,这个地方完全可以在第一个学生说得很好的情况下,把这两点都揭示出来,然后问:“有谁能像他一样做到这两点呢?”再指生说。

  此外,课堂教学语言也值得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不够生动,语调过平,这也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情感、声音、面部表情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特别关注自己的语音语调,用声音的高低快慢对教学重点做出诠释。

3、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反思

  如今,我校积极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我明白了这种模式,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再加上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等辅助环节。所谓先学包括出示目标—预习—检测;后教包括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拓展巩固。从教学模式上看,所谓的先学,是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学生带着思考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所谓的后教,不是教师教,而是学生在自学后,“小老师”教学生,生生互动。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组织者,适时的指导者的作用。而且整个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这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要想让这种模式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认真解读教材,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不仅在教具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心理上也要努力为课堂着想。

  2、多关心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指导。

  3、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反馈,及时给学生多元化评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多鼓励多表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4、先学后导课堂教学的反思

  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科学地安排课堂教学结构,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给学生方法,则是提高教学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彩韩博士的“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布设疑问,是打开知识之锁的钥匙,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开始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习能够体会学习的乐趣,巧妙的导语,是使学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使学生沉浸在趣味和欢悦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求知兴趣。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看书释疑或直接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使问题不断地推进深入。这样学生既可独立思考,又能相互启发,互相解惑,集思广益。通过讨论解决交流中出现的新问题。讨论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也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形式进行。对成绩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言,给他们创造条件,这样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

  总之运用“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高,真正地发挥了学生自己的特长,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导学案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为解决好初高zhong的政治教学的衔接和大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即编写导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讨论释疑——总结反思,现把一学期的实践作一总结与反思,为形成更有效的政治教学模式提供探索。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一政治 实践 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一学习是初zhong阶段向高zhong阶段学习转换和衔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学习将有重要的影响。而作为高zhong的政治,它与初zhong的政治无论在学习内容、难度和考试方法上都有很大区别。另外,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zhong的政治学习的过渡,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减轻课后补课的负担,成为了我们高一政治老师一直都苦恼的问题。

  恰逢广东教育学院周峰教授来我校讲学,介绍了江苏省洋思zhong学的成功教学经验。在周教授的启发下,我们科组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决心在高一政治zhong实践导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寻找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实践过程

  我们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为切入口,实践新的教学方法。现把教学过程作一总结:

  (一)编写导学案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在这课,学习目标就表明为: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的;

  (2)知道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

  (3)了解了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4)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疑而导其思。

  例如,在这框题zhong,就列出了如下提纲:

  二、主干知识

  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二 、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怎样性质的机构?它怎么组成?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②地位:

  ③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④职权**:

  ⑤常设机关:

  ⑥常设机关的作用:

  2 地方各级人大

  ①地位:

  ②作用:

  三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2 、产生方式和任期:

  3 、人大代表的权利:

  4、人大代表的义务: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的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作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针对性练习和课堂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针对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zhong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主干知识针对性训练

  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我国有13亿人口,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呢?

  二 、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怎样性质的机构?它怎么组成?

  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性质:

  ②地位:

  ③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④职权**:

  ⑤常设机关:

  ⑥常设机关的作用:

  2 地方各级人大

  ①地位:

  ②作用:

  三 、人大代表——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2 、产生方式和任期:

  3 、人大代表的权利:

  4、人大代表的义务:

  5、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大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委员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A、是另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国家立法机关B、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C、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

  今年初,江西省寻乌县人大代表在参加县人代会时提出“关于扩大县有线电视收视覆盖面的议案”。该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一议案,及时督促政府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对该议案的认真跟踪督查,目前,该县有线电视网已遍布全县15个乡镇,使该县80%以上的老百姓都能收看到县有线电视台的节目。根据材料回答2—3题

  2、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具有( )A、质询权 B、监督权 C、发言、表决免责权 D、提案权

  3、材料也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宗旨是( )A、为人民服务 B、民主集zhong制 C、实事求是 D、维护国家的权力

  课堂练习:

  1、2011年3月5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级机关的关系是:

  A 互相监督、分工合作关系 B 监督与被监督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2、一位人大代表说得好:“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人民代表,不能只是张张口、举举手。”这位代表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他认识到人民代表应该

  A履行政府的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B直接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 C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D履行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大自1996年以来,每逢双月的10日,全区237名区级以上人大代表,以代表小组为单位统一组织展开活动,围绕现实工作zhong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视察、调查、评议等活动,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办实事。“代表活动日”开展的有形有色。这说明:

  A人民代表行使国家职能 B人民代表大会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C 人民代表享有特殊的公民权利 D了解社情民意是人民代表的权利

  4、浙江义务全国人大代表为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主动通过电视台打广告向选民征集议案。这位代表的做法

  ①依法创造性地履行了人大代表的义务 ②有利于进一步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③表明人大代表的权利不断增强 ④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行使宪法合法律赋予的权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1年3月5日至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审议并表决通过了《物权法》《企业所得税法》,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zhong人大的主要议程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政治制度?

  (2)这一种种制度在材料zhong是怎样体现的?

  (二)导学案的运用

  1、“导学”与自学

  “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zhong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该框题zhong,通过对导学案的检查,就发现学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还相当模糊,因此教学过程zhong,教师就有目的地增加了对应材料,供学生分析。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事,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留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弄巧成拙。

  这个框题的教学,教师就依据“导学案”zhong的主干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zhong,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zhong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另外,在课程设计zhong,教师还有意识地穿插结合本地实际的时政要闻设置问题,充实课堂,明辨知识。例如,在学习“地方人大的地位和职权”的时候,教师就播放了“东莞市第十四届人大”的视频录像,让学生讨论分析,地方人大的地位、职权等,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实践结果与反思

  通过学案导学教学,课堂的效率被大大提高,学生能看见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大部分基本知识在课堂上就能充分掌握,在平时的月考zhong,学生不需要特别的记忆,就能把基础题回答完整。实践证明,本人所教班级,在学校几次的考试zhong,班级成绩都优于其它平行班。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的教学法是有效的,现把它的意义总结如下:

  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导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zhong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zhong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处于转型学习期的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有效。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zhong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集zhong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减轻课外负担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zhong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zhong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例如:

  1、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

  2、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矫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4、目前,“导学案教学法”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但从长远看,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关,那就是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某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如我们一样的薄弱学校,单纯的讲解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zhong获得一个理想的硕果。

  参考文献:

  1、《从“洋思”到“东庐”——优质学校形成机制探索》周峰 郑向荣 选编,广东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zhong心出版

  2、《基于学科学习的“学案式”教材开发研究》富阳市常安镇zhong课题组

6、如何正确处理导和学的关系教学反思

  知识的不断爆炸,使学生的智能开发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把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在基础提到了重要位置,为此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进而让学生自己运用基智力阅读、思考、理解、应用,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智能发展的统一。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位老师在上公开课时,竟然大胆地放开手脚,全让学生来读课文。一开始就让学生找课文中有哪些美妙的句子,然后让学生随便讨论,讲讲自己的理由,再反复读这些所谓的好词好句。这位老师上的这堂观摩课意在告诉大家课堂教学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课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她的做法却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讲教学的方法,首先是要突出老师的教,也就是老师的主导作用。我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考虑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考虑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老师的主导作用呀。学生的主体地位固然重要,但老师的主导性一刻也不能忽视呀。课堂上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怎么引导呢?这就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绝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这种放羊式的教学带来的后果我们已有过深刻教训。教师在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应及时适当地予以点拨。当然这种点拨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包揽一切教学活动。那不叫“导”,叫“注”。当然“导”得太多了,就会变成“注”的。但整个教学过程的“导”应贯穿始终。蔡澄清的点拨式教学法的精髓就是“导”,即启发式教学原则。其实突出教师的导作用,是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的。这种教学原则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这主导作用体现得尤其突出。再说“教学”的活动,本身是两方面的,是教和学的关系。

  最后,从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来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占主要地位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也并没有摒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呀。只不过是在教学关系上强调教师对学生帮助和引导的作用罢了。新课程中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寻找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这引导就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要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这引导也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畏惧登山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拉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尽管这里把教师“教”的特点说成是“帮助”和“引导”,但这不过是教的方式变了一下,说到底学生的“学”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导”。

7、学导和谐教学反思

  学校推行“学导和谐模式”进行教学已有几年。回顾这几年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和身边的老师存在的问题还不少。

  一、对于“学”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学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我们常说但有时做不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学浅尝辄止,导学环节中教师有时起了绝对主导作用,拉拽着学生走,“教”并不是真正地在为“学”服务,是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在进行。因此,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积极性。长此下去是可怕的.,学生便懒得试学,即使试学也是装样子给老师看。学生也会懒得动脑,因为最终老师还是会讲解的。学习会变得不再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是老师与家长的强迫行为。

  二、活学环节像在作秀,点到为止。不仅是我的课堂,很多老师的课堂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活学环节推荐的书目、建议开展的活动,似乎就是为了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的,似乎告知学生便完事大吉,没有真正的引导,没有真正的练习,没有恰如其分地检测交流,做做样子便宣告结束。这样子只会耽误学生的时间,浪费学生的生命。

  三、缺乏深入地思考与研究。因为学校要求用这种模式上课,所以只能这样上课。很多老师为模式而模式,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究竟该如何做好。似乎挂上“试学”“导学”“活学”的标签便是“学导和谐教学”了,没有领悟其内涵,没有明白其真正意义,所以很多时候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疑。

  因此,我觉得要想真正地实施好“学导和谐教学”,转变观念至关重要。

8、小学美术《先学后导》教学反思

  “先学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学习尝试,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学一学。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这种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在课堂上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画,先尝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我则退居“幕后”,只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引导作用。

  在学生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学生能够凭借已有的旧知识大胆尝试,通过自学,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在尝试中获得新知识和新能力,培养了勇于实践的精神。如此下去,便逐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美术课中运用先学后导的`教学新模式可以使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上主动、轻松、兴趣盎然的学习,一定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9、我对先学后导教学模式的体会教学反思

  从半年前接触“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以来,我从思索到探索,一步一步收获颇多。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美术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课程类型,主要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更灵活、更实用的组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我在美术课堂上采用“先学后导,自主学习”的六步教学法,让学生能通过“先学”,自主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主动思维,敢于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与同学相互合作,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通过教师的“后教”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感受到自信,促进其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生活情境为导向,激发学生先学的兴趣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少教多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要做到在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最重要的就是要激起学生“先学”的兴趣。有了兴趣作为基础,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变得主动,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有期待,学习成了学生自身需要,对知识的探究成了思维的拓展。学生的“先学”与教师的“后教”得到了很好延伸。

  二、在希望中等待,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的培养与提高,是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会学习的一扇大门。以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往往重视外化性的造型表现,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内在的观察能力,教学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有的放矢的在出示自学指导时,尤其注意引导孩子们对描绘对象的观察分析和理解,促进他们的思维活动,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

  三、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

  在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这里所说的“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有两层意思:一是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认知水平,以此设置教学的“高度”;二是在备课时,要把自己当学生去研究思考问题,设想学生在看到作品时可能会有什么兴奋点或疑惑点。以学生为主体,还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发挥学生各自的长处,又能提高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作用,能在一节美术课教学目标的完成上起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效果。

  四、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与条件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美术课堂上,要安排更加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

  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把我带入课堂教学中、享受教学,教会了我怎样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和教学气氛;同时还可以激发我的思维,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使自己在美术教学中不断进步。学生们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更加跳动,我看见各种不同思维的学生,因为他们的疑问各具不同,激出了许多火花。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还可以让我了解不同的学生个性,由此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总之,“先学后教”使我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步,学生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开放式的锻炼,在思维、语言上得到积极的发展。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

10、导学要有针对性及目标性的教学反思

  教师要根据每一知识点,设置有针对性的导学提纲,提纲内容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问题应由浅到深,步步深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实设置这种“导学”提纲目的就是为学生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下面列举几种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

  1.是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心的或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自然界中水往低处流,可为什么在植物体内水却往高处流?”“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这一谜语中“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指什么?它们是由什么发育来的?等等,都是很好的问题情景。

  2.是新教材中设置了不少的“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内容,其中的讨论思考题可以直接创设问题情景,指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3.是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或学生的实践操作创设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师把两只同样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向一只试管中通入空气,另一只试管中通入人体呼出的气体,让学生观察试验现象。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空气吸入人体后再呼出就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它在人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