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反思
1、《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天缤纷的颜色,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可以说,这是一篇让学生置身于美,让学生从头到尾感受美的文章。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喜也有忧愁,但更多的是浪费了这么美的一篇文章。
一、采用音乐铺垫,可引人入胜
正是基于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一观念,我在教学伊始就播放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再配以优美的语言:你们听,那舒缓的节奏似乎在述说着秋天的美丽,有随风起舞的落叶,有让人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然后,让学生自由讲述对秋雨的印象。接着便引到课题“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这是导入环节。音乐作为背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同样,在欣赏秋天的.美景时,我也配上了音乐,漂亮的画面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幕一幕地放映于眼前,那绝对给了学生纯粹的享受,甚至达到灵魂的宁静。
二、注重以读为本,但平淡乏味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而我的教学过程也遵照这一点,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了很多种形式的读。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觉得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在朗读上显得平淡乏味,似乎很多地方的朗读都沿着一条不变的模式在进行:自由读、点名读、齐读。这让我觉得没意思,像走过场一样,更让学生觉得没意思,像走马观花一样。自己在上的过程中便感觉到学生提不起劲头,因此,朗读上的要求可以说根本没有达到。后来,我根据竺老师的指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给学生分发礼物,这些礼物便是课文中出现的秋天里的事物;然后,我让他们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一说你是否喜欢这个句子,为什么;接着,便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最后,请读得好的人把礼物贴到黑板上去。这样的设计,第一个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第二个可以给每个学生以明确的安排,任务不多,就一个句子,只要你把它读好,把它记住;第三个在黑板上呈现了各式各样的礼物后,就水到渠成地解释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所以说,这个方法是一举三得。
三、引导语言积累,却收效甚微
优美的语言为我所用,是这篇课文的另一大教学重点。一堂课中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句子的朗读、理解和应用。我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安排学生这节课要牢记几个句子,只是一味地要他们读课文,读喜欢的句子,而读又是形式主义地在读,因此,这节课学生的收获似乎不大。我想,可以在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以后,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记几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构建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去,应用到日后的写作或口语交际中去。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是不大满意的,虽然领会了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但没有在教学中真正达到那方面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今后,在各类文本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精益求精地预设,和谐自然地生成,不求多,只求实,让每个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快乐地学习,同时,也有所收获。
2、秋思在窗外飘飞——《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秋思在窗外飘飞——《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雨》教得很不成功,学生显得疲惫,朗读很不起劲儿。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地想了想,一是星期一大家还未恢复状态。二是我自己被他们的吵闹弄得不胜其烦,停下来整顿了好一会儿纪律,大大破坏了课堂气氛。而且,我自己的语言渲染突然变得那么地苍白无力……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就改变了策略。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刘凌涛站起来喊:"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
感谢上帝!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
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突然,念小婷很认真地问我:"老师,秋天为什么不和我们玩儿一下再走呢?"她大概还在想课上的那个"秋天为何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问题吧!我笑了一下说:"她已经和你玩过了。只不过你没注意……比如它‘呼 地一下摸了你的脸,‘唰 地一下又碰了你的耳朵。"小婷开心地笑了。
回到办公室,念小婷的话在我的脑中反复盘旋,挥之不去。"为何不和我说一下再走?"她大概是没时间玩耍吧!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这个上课爱吹泡泡的女生。也许,下课了,放学了,她又要被推进作业的漩涡里,根本没有时间玩……
嘿!我的孩子们自己已经找到了良方。下课了,孩子们放下笔记本,来到走廊上,闭着眼,"哇?我听到了风声!""我听到云跑步的声音。"
听着听着,我哈哈大笑起来……
3、《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的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南方的四季并不分明,可是—入秋,阳光的颜色都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恩……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
是这么回事——
《秋天的雨》教得很不成功,学生显得疲惫,朗读很不起劲儿。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地想了想,一是星期一大家还未恢复状态。二是我自己被他们的吵闹弄得不胜其烦,停下来整顿了好一会儿纪律,大大破坏了课堂气氛。而且,我自己的语言渲染突然变得那么地苍白无力……
上《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就改变了策略。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刘凌涛站起来喊:"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
感谢上帝!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
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突然,念小婷很认真地问我:"老师,秋天为什么不和我们玩儿一下再走呢?"她大概还在想课上的那个"秋天为何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问题吧!我笑了一下说:"她已经和你玩过了。只不过你没注意……比如它‘呼 地一下摸了你的脸,‘唰 地一下又碰了你的耳朵。"小婷开心地笑了。
回到办公室,念小婷的话在我的脑中反复盘旋,挥之不去。"为何不和我说一下再走?"她大概是没时间玩耍吧!我突然一下子理解了这个上课爱吹泡泡的女生。也许,下课了,放学了,她又要被推进作业的漩涡里,根本没有时间玩……
嘿!我的孩子们自己已经找到了良方。下课了,孩子们放下笔记本,来到走廊上,闭着眼,"哇?我听到了风声!""我听到云跑步的声音。"
听着听着,我哈哈大笑起来……
4、《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反思
“一场秋雨一场寒”,淅沥沥的秋雨带走了夏的炎热,送来秋的凉爽,走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却如下着秋雨的天气略带微微的寒意。
教研员成老师到高区一小指导教学,课前我希望展示一堂比较满意且切实有效的课堂,然而一节课结束后,课堂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在成老师和王主任的细心点评后,课下我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首先,备课中备学情环节出现漏洞。
我对三年级学情了解得不够深入,对于三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学习的基本情况、以及三年级孩子的课堂接受程度准备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会出现偏难的情况,问题设计缺乏梯度性,孩子接受起来不容易,而对于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孩子们已经具备自学能力,而我在课堂中还在过分的强调,以至于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的掌握不扎实,没有保证课堂效率。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过渡阶段,学生有其自身不同于其他年纪孩子的特点,今后,在学情的掌握上我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了解。
其次,教学活动中忽略了课堂组织。
三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还需要强调提点,而我在进行课堂教育中只关心教学进度,单一的关注课堂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的听讲情况,以至于没有关注到部分同学的听课效果。一节好课,并不仅仅是看老师讲解多少,还要看学生获得的有多少,如何让学生从无到有,这中间的过程是一名合格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从短短40分钟高效的获得知识,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三,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且方式过于单一。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在《秋天的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四读,而在实际教学中,这节课的朗读要求并未落到实处。例如,在课文的第二段中,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极富诗意,我设计看图片体会情景,教师再给学生的朗读以评价,然而实际教学中,朗读的气氛达不到预想效果。如果在学生朗读的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的话,也许会效果会更好,我想这样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从而调动课堂积极性。
第四,教材的处理不当。
我孤立的将课文拿出来讲解,而没有将其放在整个教学单元、整册教材中来确定课文的位置,忽略了前后联系,缺少对课文的宏观把握。在具体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没有严格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文的讲解如蜻蜓点水,太过泛泛,内容不够清晰,重难点不突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作文教学是一个关键。如何在每一课中贯穿作文教学,如何让孩子们轻松学写作文,从段落到篇章怎样做到水到渠成,是我目前所欠缺的,往往是我讲得多,而学生吸收的少,这给学生造成了过多的负担,课堂教学中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
第五,教学过程中教法不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课堂中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比如说识字的方面,这堂课中我没有对整课的字词做一个整体梳理,而是片面针对个别字词进行讲解,忽略了字词的结构体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字词学习中,应该关注有代表性的字词,以点带面,让学生学习联系字词的'方法。在指导背诵时,也应该涉及到大部分的学生,而不是仅仅关注少部分的学生。在给与学生提示的基础上,慢慢让孩子脱离课文,使课本的知识真正为学生所掌握,轻松快乐的学习。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成校长和和王主任评课中,我意识到自身素养和课堂安排方面都出现许多问题。这需要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的向师傅们不断
学习,虚心请教,踏踏实实的落实到工作实处,真真正正教给学生一点知识。都说“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我知道,其实自己离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有很大距离,但我想只要我不断的打磨教学过程,课下坚持反思,我相信会看到自己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成长。
秋天的雨踩过夏天的小尾巴带着寒意却让人倍感凉爽,踏着湿漉漉的地面,仰着头感受秋的凉爽,我仿佛看到了秋的丰实,秋的韵味,看着前路,我更坚定——走在秋天的路上,前方必定硕果累累。
5、《秋天在哪里》课堂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的、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它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
《秋天在哪里》这个主题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在创作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基于此,我采取以丰富多彩活动为渠道的方式,让学生走进自然,在活动中感悟。
在“秋天在哪里”这一主题活动里,我让学生到校园的小树下、花坛边、草丛中去寻找。将学生们的教室内活动,延伸到教室外,让他们观察秋天里自己生活的周围植物、动物以及天气等的变化,感受发现的过程,体验发现的快乐。从校园植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从草丛中的小动物中找秋天,从小朋友穿的衣服上找秋天。地上有落叶、树叶变黄了、菊花开了,苹果、梨,庄稼都成熟了,可爱的七星瓢虫到处飞舞,大雁、燕子飞走了,伙伴们穿上了暖暖的毛衣。再此基础上我又提出要求,希望他们除了观察自己生活周边的`秋天外,还可以利用照片、看画册、打电话、上网等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其他地方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在课堂里学生再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共同来交流。交流完观察到的秋天的特征后,我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平日不常见或见不到的秋天的变化,在学生交流秋天的特征后,通过欣赏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增强了感悟能力,帮助孩子们体会季节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最后同学们每人都说了一句赞美秋天的话。在情境欣赏活动中缩短了学生与自然的距离,学生们乐在其中。接着又通过欣赏描写秋天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增强对秋天的感悟能力,帮助低年级孩子们体会到了季节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意图是正确的,但是在备学生这方面还要细致些,应该更多地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6、《秋天的雨》课堂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写了秋天缤纷的颜色,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也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可以说,这是一篇让学生置身于美,让学生从头到尾感受美的文章。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喜也有忧愁,但更多的是浪费了这么美的一篇文章。
一、采用音乐铺垫,可引人入胜
正是基于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一观念,我在教学伊始就播放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再配以优美的语言:你们听,那舒缓的节奏似乎在述说着秋天的美丽,有随风起舞的落叶,有让人馋涎欲滴的水果,还有那淅淅沥沥的秋雨……然后,让学生自由讲述对秋雨的印象。接着便引到课题“有位作家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秋天的雨》”。这是导入环节。音乐作为背景,给学生一个美的享受,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全文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感铺垫。同样,在欣赏秋天的.美景时,我也配上了音乐,漂亮的画面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幕一幕地放映于眼前,那绝对给了学生纯粹的享受,甚至达到灵魂的宁静。
二、注重以读为本,但平淡乏味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课文语言的优美,而我的教学过程也遵照这一点,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了很多种形式的读。但在实施过程中,却觉得三个自然段的教学在朗读上显得平淡乏味,似乎很多地方的朗读都沿着一条不变的模式在进行:自由读、点名读、齐读。这让我觉得没意思,像走过场一样,更让学生觉得没意思,像走马观花一样。自己在上的过程中便感觉到学生提不起劲头,因此,朗读上的要求可以说根本没有达到。后来,我根据竺老师的指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给学生分发礼物,这些礼物便是课文中出现的秋天里的事物;然后,我让他们从文本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说一说你是否喜欢这个句子,为什么;接着,便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最后,请读得好的人把礼物贴到黑板上去。这样的设计,第一个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第二个可以给每个学生以明确的安排,任务不多,就一个句子,只要你把它读好,把它记住;第三个在黑板上呈现了各式各样的礼物后,就水到渠成地解释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所以说,这个方法是一举三得。
三、引导语言积累,却收效甚微
优美的语言为我所用,是这篇课文的另一大教学重点。一堂课中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句子的朗读、理解和应用。我在教学活动中没有安排学生这节课要牢记几个句子,只是一味地要他们读课文,读喜欢的句子,而读又是形式主义地在读,因此,这节课学生的收获似乎不大。我想,可以在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以后,让他们切切实实地记几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构建到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去,应用到日后的写作或口语交际中去。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我自己是不大满意的,虽然领会了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但没有在教学中真正达到那方面的要求,没有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今后,在各类文本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精益求精地预设,和谐自然地生成,不求多,只求实,让每个学生在短暂的四十分钟里快乐地学习,同时,也有所收获。
7、《北大荒的秋天》课堂教学反思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北大荒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如何将这样的美文讲解得生动优美,恰如其分揭示文本内涵,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展示美的舞台,成为领略美的田园,是我苦苦思索的问题。因此在这堂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些环节。
儿童天生喜爱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事物,抓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也就抓住了调动儿童积极行的契机。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北大荒的天空图,一下子带着学生走进了北大荒,感受了天空的一碧如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四幅流云的图片,学生个个都张大了嘴巴,还有人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结合教学过程,我将北大荒的小河、原野等图片及文字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丰富学生对北大荒的感性认识,在具体可感的画面面前,进一步超越文本,发挥想象,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轻读第四自然段,并注意听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听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还有的说听到了挺拔的高粱扬起了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大豆为什么欢笑?高粱为什么唱歌呢?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并通过课前的观察,说说:我们这边秋天的田野有什么丰收的景象?你能不能也把它们当作人来说几句呢?学生有的说:“一阵风吹来,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像在给秋姑娘致谢。”有的说:“玉米挺着大肚子在欢笑,它在炫耀自己的宝宝呢!”还有的说:“棉花在张嘴笑,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想象能力,又能进一步巩固课文的内容。
课后再让学生拿着本子到野外观察,记录下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绿中带黄的草坪、路边盛开的菊花、飘舞的树叶、飘香的果园……有了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就感到有话可写了。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能调动起他们的写作兴趣。
当然,这堂课准备仓促,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将继续努力,追求那份属于北大荒的独特之美:纯净而又绚丽,宁静而又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