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教学反思
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教学反思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作用,就得给予他们机会并注意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任务之一是将书中的艺术作品按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学生认真读书,就会从书中标注的文字中找到答案。我引导组长要让每个组员都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在巡视中,有的小组爱说的学生总是抢着说,不爱说的学生一言不发。于是我建议组长先让不爱说的学生发表意见,避免爱说的'学生把答案都说了,不爱说的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越来越缺少自信。通过汇报果然如我所料,多数组的学生都没有正确分类,仅有个别组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对于这样的小组我在表扬的同时号召其他组向他们学习。但是课后反思,我觉得还应该让表现优秀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小组每个人是怎样表现的,以点带面,提高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又一任务是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作品共同探究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所用材料。他们在选择作品时就出现了争议,我告诉他们要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研究中个别小组存在有的学生观察得比较细致,有的学生信口胡说的现象。尽管汇报时他们选派的代表用出色的发言为小组赢得了加分,但是总结时我应该趁机教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多向本组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以点带面,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进取心。这是课后反省我意识到的不足,也是今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一定不能错失的良好教育时机。
2、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小动物》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美术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小动物》,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电脑制成的动画:螃蟹、金鱼、蝴蝶的动态及留下的痕迹并配上儿歌。
2、幼儿每人一支勾线笔,画有背景的画纸,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3、每组一盒浆糊,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1、放电脑动画,引起幼儿兴趣。指导语:今天有一些小动物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朋友,你们开心吗?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来的?放电脑画面: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花蝴蝶,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2、引导幼儿用手描绘各种小动物留下的不同痕迹。提问:来了哪些小动物呀?它们是怎么来的?(请幼儿分别讲述,并进行模仿各动物的动作)“看花蝴蝶飞来的时候,在后面留下了一条痕迹,是怎样的呀?”(一圈一圈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螺旋线。“那金鱼游来的时候,会在后面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一弯一弯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波浪线。“那螃蟹来的时候又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一折一折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折线。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语:还有好多小动物都来了,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画留下的痕迹,你们愿意吗?你想帮哪些小动物画呢?等会儿小朋友可以自己去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先帮它粘在画纸上,然后想想它们走路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用勾线笔在动物的后面画下来。提醒:手脏了,用毛巾擦一下。
4、欣赏作品,评价。
请幼儿说说:你选了哪些小动物?哪个最快乐,是一折一折的,一弯一弯的或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在跳舞的?
活动延伸:
1、你还想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会留下什么样是痕迹呢?请你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或到书上去找找。
2、继续培养幼儿的理解智力、发现慧力等。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3、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睡觉的秘密》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动物睡觉的秘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设计背景
动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朋友,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中班的孩子们也特别想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但常见的话题只是有关“动物的外形、习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动物们各种各样、姿态万千的睡眠姿势。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及保护动物、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
2、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平常观察,音乐
活动过程
1、以小客人做客导入活动:(播放歌曲《小猪睡觉》)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谁吗?
(小猪)你听一听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样睡觉的?(老师。)(闭上眼睛睡觉,大耳朵扇扇,小尾巴摇摇。)还发出什么声音?(咕噜噜)
2、小猪邀请幼大家去大森林旅游,看看别的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播放课件《动物睡觉》,让幼儿探索不同动物睡觉的秘密。
马——站着蝙蝠——倒挂刺猬——蜷成球形丹顶鹤——单脚站立鱼——睁着眼睛睡觉乌龟——缩到龟壳里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3、游戏:看谁说的对(出示课件,幼儿说出不同方式。)
4、游戏:看谁学得像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听到欢快的音乐,小朋友模仿动物就出来游戏;听到抒情、安静的音乐,小朋友模仿动物就睡觉,睡觉时必须安静,不要大声喧哗。
(2)教师组织游戏,播放音乐。
5、教师教育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姿势。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对本课的内容非常感兴趣,都争先恐后的去学,去模仿动物。
2、幼儿在对他们所了解的,比如小猪小狗兴趣很大,但是对他们平常不熟悉的动物感觉没有调动起来他们的积极性。学习是感觉到有点茫然。
3、如果再上这课要先让孩子们熟悉动物,先回去观察,然后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
4、《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教学反思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作用,就得给予他们机会并注意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任务之一是将书中的艺术作品按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学生认真读书,就会从书中标注的文字中找到答案。我引导组长要让每个组员都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在巡视中,有的小组爱说的学生总是抢着说,不爱说的学生一言不发。于是我建议组长先让不爱说的学生发表意见,避免爱说的'学生把答案都说了,不爱说的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越来越缺少自信。通过汇报果然如我所料,多数组的学生都没有正确分类,仅有个别组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对于这样的小组我在表扬的同时号召其他组向他们学习。但是课后反思,我觉得还应该让表现优秀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小组每个人是怎样表现的,以点带面,提高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又一任务是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作品共同探究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所用材料。他们在选择作品时就出现了争议,我告诉他们要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研究中个别小组存在有的学生观察得比较细致,有的学生信口胡说的现象。尽管汇报时他们选派的代表用出色的发言为小组赢得了加分,但是总结时我应该趁机教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多向本组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以点带面,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进取心。这是课后反省我意识到的不足,也是今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一定不能错失的良好教育时机。
5、《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性、可行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多处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怀疑,如果没有植物,植物自生自灭,其遗体或残渣由微生物分解,也能完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没有全面理解。本节课在介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先从学生容易接受的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开始。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能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有时甚至是片面的,本节教学是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几种代表动物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贴近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另外,本节课采用"动物与人类大看台"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仿生学"和"生物反应器"就显得顺理成章。组织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和交流表达交流效果,这需要平时注意锻炼。
6、《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从学生调查、分析动物在现代生物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入手,通过汇报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究竟起什么作用却并不清楚。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概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并能够从自己的言行和身边的小事出发,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教学重点:
1.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自觉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1.CAI:搜集多种动物生活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
2.课前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如猫、狗、鸡、鱼、蚯蚓、羊、蜜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模拟制作一期“动物与人类大看台”的节目。
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情景激疑
通过多媒体放映录象:有关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蜂飞蝶舞的内容。学生欣赏、体会动物与植物和谐的关系。提示同学们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美景可能将不复存在,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其较强的探究欲望。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在作了大量有关杀虫剂破坏生态的调查后,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现象(展示),正是这本不同寻常的书,引起了全世界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醒了人们 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我们设想一下没有动物的世界将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得出结 论:地球上没有动物,植物因失去传粉的媒介而不能繁殖,最终也必将从地球上消失。
一、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1)观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几幅漂亮的图片(书中101页),也可看大屏幕,探究自然界中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分析讨论:
生1:蜜蜂传粉、狗传播种子、蜣螂清除粪便都是动物对植物有利的行为,害虫等动物对植物是有害的。
生2:田鼠以植物为食,蛇吃掉田鼠,田鼠的数量减少,植物就长得好。所以说,田鼠对植物是有害的,蛇对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
生3:我认为图中的田鼠、蜜蜂和害虫,都必须靠直接吃绿色植物来生活。蛇以田鼠为食,间接依靠绿色植物来生活。
3)深化迁移:首先对同学们的分析和讨论进行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提出,有人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场草,牧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为什么呢?请解释天然草场中虫子与鸟的数量会有何变化?
3、概括总结:进行资料分析、展开讨论,结合生活经验表述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动物不管是被杀后数量减少,还是由于食物丰富数量增多,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其他生物反过来又会影响这种生物的数量,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分组探讨:如果一个生物圈中没有动物,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图解,小组合作,一起探讨一下“假如生物圈中没有动物……”
腐生菌
植物 植物
动物 腐生菌
5、总结汇报:动物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之一,由于动物的消化作用、吸收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 理活动,使得有机物的转化的分解加速。所以说,动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6、动物搜查线: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蚯蚓、蜜蜂、苍蝇、猫、狗、鱼、鸡、牛等动物的图片。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喜爱或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全面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注意要让学生明白活动的基本方式和要点。
7、动物与人类大看台:学生在全班展示成果。其它同学聆听过程中,积极思考,针对自己感兴趣和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并根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展示的内容,全面、辨证地总结动物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创设浓厚的研讨氛围,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例:狗专题
成员1:我是人类忠实的伴侣!最早的狗是“牧羊犬”,后来帮主人看家护院,打猎都是我的职责;不过现在不能捕杀野生动物了,防盗门做得很牢固,我就改行专门逗主 人开心了。
成员2:我是有名的侦探,还不是因为我的嗅觉特别敏锐,追踪罪犯可在行了。
成员3:我是哈巴狗,我很可爱,专门讨主人的欢心;不过在传说中我的形象可不 怎么好,那些专门逢迎巴结的人常常跟我一个名字。
成员4:被 我咬过的人请您抓紧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很多胆小的人看见我很害怕,其实我没那么可怕,只不过要忠实于主人而已。别担心,我分辨敌我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呢!
8、归纳总结:通过协商和讨论,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分成不同的类别。理解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动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也越来越全面。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全面分析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适时展示仿生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模仿青蛙的眼睛制成的电子蛙眼,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等等。
9、分析讨论、升华提高:当人类的需要与动物的生存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通过学生的讨论发言,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的美好情感。
10、概括小结:动物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体现其价值,人类应该感谢动物,珍爱动物。刚 才同学已经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发生改变,从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到成为某些精神的象征,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 的发展都离不开动物。当科学发展到一定时期,人类对动物的利用朝着高效和更加尊重的方式发展,其重要方式之一是利用“生物反应器”产生出人们需要的药物或营养物质。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学好生物学知识,造福人类。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力求改变原来生物课堂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以达到充分体现教师参与调控,学生大胆质疑,讨论探求新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本节课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到了课程目标。特别注重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组内合作,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多处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
4.多媒体运用合理。制作不追求华丽的图像,复杂的界面,而是通过与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的具体事例,增强了直观性、生动性和说服力,每一张图片、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问题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声、景、画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服务于教学的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实践,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性、可行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多处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同学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都有过或多或少的怀疑,如果没有植物,植物自生自灭,其遗体或残渣由微生物分解,也能完成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这样的疑惑存在,是学生对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没有全面理解。本节课在介绍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先从 学生容易接受的传播花粉和传播种子开始。在解决学生疑惑的过程中,联系自然界存在而学生平时没有注意的现象,剖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顺理成章,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学生太熟悉以至于可能提不起兴趣来了解的知识。而且学生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有时甚至是片面的,本节教学是对这些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从学生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几种代表动物入手,全面分析、总结动物与人类关系的方方面面,贴近生活实际,符合认知规律。另外,本节课采用“动物与人类大看台”比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仿生学”和“生 物反应器” 就显得顺理成章。组织本节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处理和交流表达交流效果,这需要平时注意锻炼。
7、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反思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选取视频《动物能帮助传粉、传播种子》进行拓展,打开他们的思路,避免学生只进行浅表思维,将学生认识引向深入。
2、引导学生上升到生物圈高度,认识动物能促进物质循环。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时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能体会到某些动物的具体作用,对动物对整个生物圈的作用认识有一定的困难和疑惑,我借助生物圈Ⅱ号实验失败原因,然后再用图片《动物能促进特质循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疑惑迎刃而解。
3、从身边入手,从生活入手,提升保护动物的意识。认识动物的`重要性之后,让学生反思自身和身边所见所闻对待动物的不同态度,及时让他们寻求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将保护动物的意识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
4、课件制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节课能够把媒体资源恰当的为我所用,美中不足是Flash制作缺少动感画面,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5、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本节课还可突出学科特点引入实验因子,如有条件可由学生课前制作生态瓶,将实验过程摄录下来,课堂播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对物质循环的促进作用。
8、《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后的教学反思
一、
在教学内容方面,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引领式“问题”的出现,这真正体现《课程标准》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纵观整单元教材,我们把内容分成了三大部分组成:一、引导学生提出想知道的问题:1、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2、蚁蚕是什么样的(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二、可爱的蚕宝宝(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教材没有对这三块内容进行详细地描述,而是把它们作为学生探究的提纲,空间完全是开放的。一改以往《养蚕》教材主要以展示蚕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为内容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材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认识蚕的生活习性,知道蚕的生长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养蚕乐趣,开展科学探究的乐趣。教材期望:通过课外延伸的养蚕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养好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中学”,以达到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经历蚕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同时将长时间对蚕的观察结果以写或画、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培养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和勇气,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在材料设计方面,教师需要准备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还有自己拍摄的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总之,学生需要的材料我们要尽量满足,这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本单元的课型特点,将讨论、观察、交流、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可以把这单元教学设计成两大块:(1)观察认知性探究活动——课内,通过讨论、观察认识蚕卵、蚕卵中的小生命,爱换新衣的蚕宝宝,身肥体壮的蚕宝宝,自己盖新房的蚕宝宝;(2)实践体验性探究活动——课外,学生养蚕、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获得养蚕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激起学生对养蚕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参与养蚕的欲望。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教师在课后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养蚕的情况,及时给学生以帮助,一定要想办法使学生坚持养到底,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 在《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们亲自观察,亲自动手捉蚕、画蚕,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通过他们的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活动中锻炼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蚕的行为特征,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很多学生在饲养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蚕、观察小蚕的生长是十分有趣的事。
在实践活动中,我真实感受到:一、千万不能小看学生。整个活动,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他们的问题,他们的知识面之宽出乎我的意料。许多同学是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牛奶来喂养蚕,这样蚕生长的速度变快,茧子的产量增加。有的同学为了照料生病的蚕,晚上11点还起来,母亲叫他好几次后,才睡觉,其关心程度让我吃惊。这不是科学探究精神的真实写照吗?二、让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这也是对“做中学”的一种理解。学生在养蚕活动中,发了很多问题。其中有一小组养的蚕死了一条,他们一大早,跑到实验室问我。当时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而是先让他们找原因。最后,他们确定问题出在桑叶上。经过调查,昨天给蚕吃的桑叶是冰冻过的。为了证明这一切,我建议他们重新做个实验。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来他们做了实验,证明蚕的死因确实在桑叶上。三、教师应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个人认为,这一单元不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应重在: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养蚕活动结束后,我的个人体会是:运用“做中学”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这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把师生带入了一种全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