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往事,我们都身不由已》读后感
1、《佛山往事,我们都身不由已》读后感
看完这本小说,你会感觉到其中人物语言诙谐,让你从头到尾都在一种愉悦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故事中的每一处总结都跑在流行最前方,摸透了大家在平日工作中的心思;情节间的任何细节总是紧扣真实生活,说出了同事们一般不愿意谈的纠结。作者文采飞扬,语言功底积累充足,有很多地方不得不留下一些笔记以便套用。
对于作者所感叹的“身不由己”,自己也不禁想起自己来到佛山打拼的日子。放弃了已有的一切、背负着父母的万般不理解,来到佛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刚来到佛山,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顺利,陶瓷这个行业并不是你想进就能进去的,是它的门槛高吗?不是!它并不是一个高科技或者国家垄断的行业,但却有着自己朴素的逻辑——注重行业经验。它不需要你曾经多么辉煌的历史,也不苛求你拥有多高的学历,只有你做过陶瓷,能卖砖,善于开拓渠道,长于创造业绩,我就可以用你。显然,我不具有这样的优势,在佛山磕磕碰碰差不多一个月,心里比较着急,但又不甘心去放弃,所以咬着牙支撑着。那时被姐姐问了我一句:如果你一个月后还进不去这个行业呢?三个月后仍然没有企业要你,你又打算怎么办呢?我无语,我内心如滴血一般:因为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不想退下来,但当自己屡屡碰壁的时候,自己也难免抱怨:“如果要找一份做机械、做技术的'工作,哪里要遭这份罪啊”?可那也只是发泄一下而已,既然当时做出了选择,就注定要坚守这份风雨兼程。当历经千辛万苦后,我遇到了带我进入陶瓷行业的启蒙老师,他是我现在的领导,对我有知遇之恩,所以我特别感激他: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了我一把,一生难忘!
但进入这个行业工作发现,情况并非我想象中的美好,我的能力明显不符合这个行业的需求,加上这个行业也遇到了空前的寒冬,让我不得不作出了水的精神,再一次默默忍受着亲人、朋友、同学们的数落和不认同,同时慢慢地积蓄着自己的力量,我盼着有一天能量变产生质变,踏进属于自己的市场开疆拓野,做出自己想要的成绩。真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自己生活非常拮据的今年,三次被贼光顾,真的无可奈何,只能安慰自己:还好我现在没有钱,要偷也没有什么家底。
我并非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愿意固守现在的这份清贫,但内心里真的不认可行业中大部分业务员们的生活。正如书中说所的,有时真的是身不由己,客户有要求,我能不照办?故事中的情节我想很多是来自生活中的原型,有时我就想:难道非这样不可么?
看到很多同行朋友,表面很光鲜:一年就能买车,月薪上万,炒个货一年下来也有二、三十万,但真正一年下来又还能剩下多少呢?支出没有预算,不够就透支信用卡,一个卡不够开俩,一万额度不行申请一万六。真正当你走进这个行业,你可以看到很多在佛山陶瓷从事销售的朋友其实都很迷茫,但自己又不知所以,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身不由己的旋转着。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那就适应环境。如今大环境就是像书中作者提到的那样,就是那么个现状。是坚守、还是改变自己?残酷的生活现实会告诉你怎么做。这种身不由己的背后,你能看到陶业人的无奈。但千万不要让这份“身不由己”成为挡住别人关心、指责我们的盾牌,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悲哀。
2、《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我从事教育工作八年时间,一直做班主任。虽然积累了个些工作经验,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许多困扰。《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就像是每一个教师心中的圣经,颇受推崇。从中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此我就其中一条谈谈我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谈到如何对待“后进生”的工作时说道: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为他们笨,只是他们把时间多数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究竟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相信每一个教师一般都会觉得这部分学生永远是一个最为头疼的群体,数量不算多,为害却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谓少,但得到的结果却总不令人满意,甚至更多的时候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孩子从迈入小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一定是个后进生吗?我想,这个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们想想造成他们现在这种状况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知识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还不如不学。古人不是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吗?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很多所谓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究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为什么很多后进生过早地进入社会后,往往后面的发展比某些所谓学校里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究竟是如何一点一滴消失的,他们在学校中每天最感兴趣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们的内心,调动他们内心中的那些积极的因素,活跃他们身上积极的那些细胞。而不仅仅把发展的眼光局限在一些可怜的知识上面?我们应该更重视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上。
所以,面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如果有识之士和更多的老师们能在更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考虑现在的学生们全部教育的连贯性和阶段教育目标的一致性,那么,所谓的后进生应该是另有发展能力的一个可塑群体吧。
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来说,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的一条最好建议。但是,同时我也要做到一点:"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应该找出各种理由为自己不读书辩解。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要懂得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象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我也尝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学生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就违背了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啦!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真是一本好书,越读越使人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它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以指引。
4、《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幼儿教师在别人的眼中是一个轻松、简单的职业,但在这个外人看来轻松下面却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当这些压力无法得到适当的排解时,会影响到老师一天的工作情绪。一个人快乐的情绪可能会感染一大批人,而低沉、颓废的情绪也可能会使一群人情绪低落和感到沮丧。生活中,喜怒哀乐经常让我们控制不住自己,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后,在工作中,我们却不能如此,即使我们在家,在外省了很大的棋,带到幼儿园的也应该只有微笑。这一段是《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给我带来所思所想的。每个人都有情绪,常常会为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而烦恼,然后从走进幼儿园那一刹那起,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一句:我做好准备了吗?
合理的装束:
虽说爱美是人的天性,但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诠释都是不同的,有人觉得简短暴露即为性感美,也有人认为简单端庄即为成熟美,那么,在孩子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美的?当我们准备打扮起一天的装束时,不访对着镜子中的自己问一问,孩子们会觉得我美吗?当心中有了答案时,想必我们的装束一定会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也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
情绪的整理: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保证世间的万物多变,但我们可以控制对一些事情所产生的情绪。当每天走进幼儿园的哪一瞬间,面对着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叫声和甜甜的微笑时,若是再有消极与悲观的情绪,也请把它们锁紧,放在心中的一角,因为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的童真,这时不访问一下自己我的情绪整理好了吗?当脸上有了答案时,相信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童真,更多的是他们的信任与依赖!
教学工作的准备: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如果不把育人放在第一,那么做再多的准备也是徒劳。从走进班级那时起,我们承担着的是三十几个家长的信任与重托,更肩负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任。这时也不妨问自己一句,我对自己一天的教学工作准备好了吗?当有了自信的言语与表情时,相信我们能够更多的体会到“一份耕耘与一份收获”所带来的欣喜,感受到孩子们在成长中“那一节节的拔节声”。
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老师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当清晨的朝阳升起时,当我们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不妨问一下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5、《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读苏霍姆林斯基,我读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总会忍不住玩味再三,当然,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今天教育中的种种弊端,也会感觉很多很多的遗憾与无奈;用苏霍姆林斯基来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会感觉更多的不安与后悔!我自是没有能力来整体地评价苏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苏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对教师、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真理总是简单的。那就是:实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为了孩子。就是那么实实在在的思想。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们清晰地感觉到才华的涌动,但我们看不到才华的卖弄;我们清晰地体会到理性的精辟,但我们看不到晦涩的“学问”;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丰富,但我们并不感觉纷杂而烦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部,有《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无为的教师低首沉思,我们教了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书,我们对教育产生了厌倦,我们对孩子产生了厌倦,我请你去马上去打开苏霍姆林斯基!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还感觉到教育的幸福!你会感受到教师在创造教育过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地得到丰富;你会感受到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教者是那样的幸福与强大!所以读了这本书,我想给自己,也给我的同行朋友们说一句:朋友,让我们读书吧!
6、《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
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7、《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最近看了《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提到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段,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读了此书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说说容易做起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我想做得不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此书的《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而我呢,大部分时间忙于上课,批改作业,有多少时间煞有其事地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阅读呢?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8、《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读后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别人对你好,也许是因为欣赏、认同、喜欢你,也许是惺惺相惜。同样,对你不好的人,也许有种种原因,也许就是不喜欢你罢了。
《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再见》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书中内容涵盖了亲子教育中父母迫切需要告诉给孩子的有关珍惜、期待、成熟、成长、努力、逆境、淡定、命运等八大主题,道尽了天下父母想要告诉孩子却往往不知道该怎么说的事,必须告诉给孩子但经常忽略的事,不是单纯的说教或命令,而是诚恳的关心和交心。
这本书与《这一世若不珍惜,谁能许你未来》两本书的内容都非常感人。让我回想起与女儿小时候的种种美好回忆,也坚定了我在幼教岗位上做好老师妈妈的决心,在漫漫人海中,亲子的缘分是一件多么奇妙和值得珍惜的事。感谢这本书的出现,告诉了我们这个常常被忽视甚至忘记的问题,彼此关爱,彼此成长,尽最大的努力成为对方的骄傲是我从书中悟出的道理。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出“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这本书会告诉你,所有的“我不会说”和“我不爱听”,只是因为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去跟上彼此的节拍。
常言道,离开谁地球照样会转动。人的一生,除了父母,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可或缺。当亲人、爱人或者好朋友因为种种原因远离时,我们一定会痛苦,但不能长久陷于其中而不可自拔。因为,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世界上更没有任何事物是必须拥有的,金钱不是万能的,虽然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财、物毕竟是身外之物,多之更好,少则不必奢求。这本书让有心却无力改变孩子的精神状态的父母和后知后觉的孩子,专为中国孩子增添情感动力的.亲子佳作。让为人父母的我们明白,爱是不能补偿的,在该来的时候没来,就永远错过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好像是写给孩子的最美情书,每一句都是世上最动听的语言。专治各种父母的“我不会说”和孩子的“我不爱听,在孩子需要开导、劝慰时,用温暖、有力量的话去表达,让孩子享受你的付出,也懂得你的期盼。
生命是短暂的,长不过百年,因此我们应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某种意义上讲,长寿真的不如早点享受生命每一刻带给我们的欢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当然,我不是提倡纵情声色犬马及时行乐。但是,我们尽可以享受:事业进步的成就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喜悦和从中获得的自信,工作一帆风顺的惬意,身心健康的愉悦,纯洁爱情的幸福甜蜜,家庭的天伦欢乐、血浓于水的亲情,真诚的友情,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心旷神怡,收藏带给自己的满足和乐趣等等。没有父母能陪孩子走完这一生,父母所能做的是提前让他做好面对这个世界的准备,而不仅仅是除了分数以外,一无所有。孩子要面对的无非是怎样和自己相处以及怎样和世界相处两个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教育孩子需要汇聚了众多大咖父母智慧,解读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让孩子明白,他该有怎样的梦想,怎样的追求。别让你的放养式教育害了孩子一生。别用“工作忙”“孩子慢慢就懂了”这些话来自我麻痹。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失败的缺憾。在孩子身上犯过的错,总有一天要加倍来偿还。 与孩子共读书中感人至深的爱的叮咛,学到理解、包容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远比和孩子做几个游戏、背几首诗更能影响他们。
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像孩子证明,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乐观、善良的人。乐观可以让你优雅而平静地承受命运,天塌下来也不抱怨,而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受上天眷顾的人。生活纵然可以暂时一贫如洗,但精神世界的你,必须是一个贵族。
人这一辈子,可能有时候都会觉得活得很累。从孩子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刻起,在这短短几十年中,从天真的童年、激情的青年、平稳的中年到天伦的老年,注定会遇见各种人,有朋友、有敌人、有知己、有爱人,也要经历无数的选择和考验。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从懂事开始,一辈子享受着幸福快乐。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只有痛苦过,才知道快乐时刻是多么开心;只有爱过伤过了,才知道甜蜜和心痛的感觉;只有付出了才能获得回报;只有辛苦过,才知道快乐其实是那么不易;只有失败过,才知道成功是那么艰难。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一次演出的机会,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想念时,就看看窗外的天空,无论距离有多远,我们总还在同一片天空下。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一起努力。
9、《佛山往事,我们都身不由已》读后感
看完这本小说,你会感觉到其中人物语言诙谐,让你从头到尾都在一种愉悦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故事中的每一处总结都跑在流行最前方,摸透了大家在平日工作中的心思;情节间的任何细节总是紧扣真实生活,说出了同事们一般不愿意谈的纠结。作者文采飞扬,语言功底积累充足,有很多地方不得不留下一些笔记以便套用。
对于作者所感叹的“身不由己”,自己也不禁想起自己来到佛山打拼的日子。放弃了已有的一切、背负着父母的万般不理解,来到佛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刚来到佛山,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顺利,陶瓷这个行业并不是你想进就能进去的,是它的门槛高吗?不是!它并不是一个高科技或者国家垄断的行业,但却有着自己朴素的逻辑——注重行业经验。它不需要你曾经多么辉煌的历史,也不苛求你拥有多高的学历,只有你做过陶瓷,能卖砖,善于开拓渠道,长于创造业绩,我就可以用你。显然,我不具有这样的优势,在佛山磕磕碰碰差不多一个月,心里比较着急,但又不甘心去放弃,所以咬着牙支撑着。那时被姐姐问了我一句:如果你一个月后还进不去这个行业呢?三个月后仍然没有企业要你,你又打算怎么办呢?我无语,我内心如滴血一般:因为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不想退下来,但当自己屡屡碰壁的时候,自己也难免抱怨:“如果要找一份做机械、做技术的'工作,哪里要遭这份罪啊”?可那也只是发泄一下而已,既然当时做出了选择,就注定要坚守这份风雨兼程。当历经千辛万苦后,我遇到了带我进入陶瓷行业的启蒙老师,他是我现在的领导,对我有知遇之恩,所以我特别感激他: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拉了我一把,一生难忘!
但进入这个行业工作发现,情况并非我想象中的美好,我的能力明显不符合这个行业的需求,加上这个行业也遇到了空前的寒冬,让我不得不作出了水的精神,再一次默默忍受着亲人、朋友、同学们的数落和不认同,同时慢慢地积蓄着自己的力量,我盼着有一天能量变产生质变,踏进属于自己的市场开疆拓野,做出自己想要的成绩。真应了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自己生活非常拮据的今年,三次被贼光顾,真的无可奈何,只能安慰自己:还好我现在没有钱,要偷也没有什么家底。
我并非是一个安贫乐道的人,愿意固守现在的这份清贫,但内心里真的不认可行业中大部分业务员们的生活。正如书中说所的,有时真的是身不由己,客户有要求,我能不照办?故事中的情节我想很多是来自生活中的原型,有时我就想:难道非这样不可么?
看到很多同行朋友,表面很光鲜:一年就能买车,月薪上万,炒个货一年下来也有二、三十万,但真正一年下来又还能剩下多少呢?支出没有预算,不够就透支信用卡,一个卡不够开俩,一万额度不行申请一万六。真正当你走进这个行业,你可以看到很多在佛山陶瓷从事销售的朋友其实都很迷茫,但自己又不知所以,像一个停不下来的陀螺,身不由己的旋转着。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你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那就适应环境。如今大环境就是像书中作者提到的那样,就是那么个现状。是坚守、还是改变自己?残酷的生活现实会告诉你怎么做。这种身不由己的背后,你能看到陶业人的无奈。但千万不要让这份“身不由己”成为挡住别人关心、指责我们的盾牌,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