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读后感

2023-10-01 16:44:33

  《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读后感

《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读后感

1、《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读后感

  本书是由英国教育研究者爱恩·戴维斯、麦恩·格莱格瑞、尼克·麦克基恩三人共同著写的。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教师为什么而‘教 ?怎样教?”“学生为什么要‘学 ?怎样学?”、“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为什么教育的使命落到他们身上?”、“‘教 与‘学 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四个大问题,探讨了教育真正的价值;讨论了学习的意义;思考了我们是否应该评估儿童的理解力?就“教育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世界”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讨论了各种不同理由。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三位作者之间的辩论,同时也鼓励读者加入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冲突中。

  下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心得。

  我对第三章的内容再三斟酌,反复探究后,有个问题涌上我心头:“我有资格做教师吗”?尽管我已做教师二十多年,但我还是有些迷惑,陷入沉思。

  1、教师的社会角色是什么?

  “教师所需要的特质”有“热情、吸引力以及意志力”,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事物背后的可能性”;“必须有勇气面对真理,不论真理有多么令人不快”;“必须有意志力,不仅能够否定习俗,还要能够设想并实现改变”。这些特质让教师的角色“等同于诗人、预言家、革命家、甚至空想家”。

  看到以上解释,我回想我接受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教师。大学时的美术教师是一位油画家,出过画册,写的一手行书,上课时激情洋溢,有时声嘶力竭。我受到他的影响很大:我学他练习书法,字写的还算可以;赞赏他的讲课不羁方式,给学生上课总是言谈恣肆;我也热爱读书,偶尔也涂鸦。“如果社会的教室里都是有他们这样的教师来授课,生活可能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展望。但这就一定是好事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2、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作为教师,凯列班的角色是“演示”而不是“告诉”,他为了节省时间,他就给斯丹法诺演示整个过程。这种演示方法是否成功?如果他的教育成功的话,那么斯丹法诺就不会在小岛上饿死了。因此,书中认为,教育应发掘学生的“最新发展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即将掌握的.技巧上的学习上,也就是说,指导的目的就是逐渐扩大学生的理解力,从他们熟悉的概念到新的领域。

  反思自己教育方式,我有些惭愧。有许多的知识,为了我自己教的方便,我不是直接演示知识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吗?其结果,学生无法好好掌握知识,每次遇到此类知识点一定弄错;而我还经常纳闷,或责怪学生的不聪明欠认真。而原因竟然在于我教学方法的呆板,只图自己方便,不为学生着想;在于教师肤浅、自满、草率的教学呀。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背景、基础而生硬地把知识塞给学生,强求学生记住,机械运用,这样的“教”是无力无效的,无异于谋财害命。

  3、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形象中,那些坚持平等主义的是最值得尊敬的。

  如凯列班所代表的教师类型,他的教学方法是绝对的平等主义。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并没有打算出卖他的知识,也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他只想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能。米兰达的教学是有条件的,由于凯列班不能遵守这些要求,他就必须受罚,失去他的自由。米兰达似乎把自己看成了神,她就是“文化的传教士”教师模式的代表,她的任务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传播她的文化价值。

  社会对教师队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教师既可以运用他们的权利,“为高尚的目的服务”,如保证那些可能对社会回报最大的人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也可能成为邪恶目的的帮凶”,如把那些没有权利的人排除在教育之外。

  一个好的教育制度可以更好地为涉及其中的人服务。反思自己的教师生涯,我能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受到最大效益的教育吗?作为美术教师,决定把自己的学习传授给别人,个人的期盼必然会在传授的过程中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结果怎样呢?我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只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给予每个个体以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保证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学习,获得各自的成长。

  综上所述,读罢全书,“我有资格做教师吗?”这一问题让我深思,我也有了新的体会:教师的社会角色让我明白,教师要在知识、品德、人格、思维等方面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自我教育,终生学习,勇于实践是必须的。

  做合格的教师,我还要清醒地认识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努力超越自我。

2、《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小学读后感500字

  “猫和老鼠”你喜欢哪一个?“猫”指班上的好学生,“老鼠”指班上的差学生,这种联想处于一个12岁的孩子之口,真是太聪明了,这孩子是谁,就是我们的小主人公金铃。

  我们的主人公金铃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女孩,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眼中充满了笑意,成绩马马虎虎,和我一样有个坏毛病----丢三落四。有一次,老师上课报题目,我们的小主人公铅笔盒里一支铅笔也没有,这个时候,她直接把书包往地上一倒,顿时全班秩序大乱,老师只得罚金铃站着听课,你说这个孩子,是不是又好气又好笑呢?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情节和现实生活很相同,一方面,家长老师非常看重成绩,考不好扬手就是打电话、打人,另一方面却对孩子的心思视而不见。沉重的书包像座大山压着金铃稚嫩的双肩,她日复一日的埋身于作业、考试、评比、分数之中,不能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无瑕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难道不是这样吗,整天只知道那些习题,整天漫游在茫茫题海中。我就是一只老鼠,我们“这些老鼠”也许真的努力过,却因为性格、能力等种种原因而无法比别人做得更好,我们经常用欢乐把自己掩盖起来,可我们的心灵却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和态度,盼望老师父母的表扬的赞美。

  我曾经很努力的想当一个好孩子,可我却由于某种缺陷而经常漏题、答不完整题目,不时得被排斥在“好学生”圈外,而面临着大考小考,我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差生”的泥坑,会被妈妈骂个狗血喷头。

  唉!我想,我还是会努力改掉坏习惯,争取做一个好孩子,也请老师父母对我们宽容一些,不要划分好生和差生了!

3、《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小学读后感500字

  灯光下,书桌旁一本《我要做个好孩子》的书映入我眼帘。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听话、成绩顶呱呱、还是善良但成绩一般般的孩子是好孩子?带着问题我翻开了《我是好孩子》这本书。有些段落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被深深地吸引着。

  我喜欢主人公—金铃因为她善良、正直、宽容,又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老师生病的时候,只有她一个人带着一枝花去看望。老师因生病不能上,金铃走上讲台管理堂纪律,要求同学们写600字的作。晚上批改作她用"火眼金睛"甄别每一个错别字,病句也不能从她的眼皮底下溜过。她改得是那样认真、细致,总能有办法让那些句子排列整齐得像一队纪律严明、威风凛凛的士兵。她给每个同学的作评分既不徇私留情,也不带个人情感泄愤,是多么公平啊!我要学习她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我明白了,心地善良的孩子是好孩子。我一定要向她学习,学会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帮助,社区里的孤寡老人,平日里没有亲人的陪伴是多么的孤独啊!他们就需要我们常常去陪他们聊聊天、读读报、给他们洗洗头、擦擦身子、洗洗脚、扫扫地、擦擦桌子,整理房间。福利院的小朋友没有爸爸妈妈,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我可以把自己的玩具、书籍跟他们分享,把爸爸妈妈的爱也分一些给他们,用我自己的力量去关爱他们……

  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一定也能成为像金铃一样的好孩子。

4、《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小学读后感500字

  金铃,故事的主人翁,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300字。可是放在以前她是一个不爱卫生,做事马虎,六年级生活非常让人操心的孩子,但在后来慢慢受到了启发让金铃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一步步往上爬,在她的心中铭记“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段事可以让你明白金铃为什么变成了好孩子。

  “金铃”!!!一个声音把金铃吵醒了,是妈妈在叫起床,金铃慢吞吞地下了床,穿上了“小猫”鞋,走到卫生间她才知道鞋子穿反了,又错用了大人的牙膏,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感觉到,等她换好衣服已经7点钟了,在妈妈的一阵催促下金铃出来了,可是又把衣服穿反了,这样又折腾了一下。7点半,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清点时金铃才到,她也是在这一刻才知道自己迟到了。金铃的“慢慢拖”毛病怎么办?哎,一声长叹,爸爸也说金铃这孩子的恶习不改怎么办?妈妈无能为力,爸爸也表示无助,金铃听到了爸妈的对话,她下定了决心明天一定早起。第二天,6点半,金铃火速起床,到校七点,金铃很开心,因为她做到了,可是妈妈却表示担心,“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今天能这样,明天是否能坚持呢?可是奇迹却创造了,金铃还是按时到校了,妈妈从担心到放心。在成绩方面金铃也一直令人不放心,但是她通过迟到这件事得到了一个信心,只要有心去做一件事,认真去做就一定可以办到的。因此金铃在小升初的最后一刻不泄努力也考了理想的学校。

  其实做一个好孩子并没有这么难,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毅力和精神,没有毅力你什么都不会做好的。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位品学兼优的人交朋友,不知道你们的感想如何?

5、《我要做个好孩子》读后感小学读后感500字

  看电影,读文章,我们总能增长见识。

  这几天,我把这本书看了两三遍。

  整本书主要讲了金铃小学六年级在家里、学校的生活。我被21课的《我可以养蚕了》深深吸引了,仿佛书上有块吸铁石一样。使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我可以养蚕了》主要讲了有一天,金铃走在学校的大路上,发现前面热闹非凡,便走过去看了看,原来 是一个老爷爷在卖蚕,过了一小会儿,听到了老爷爷说:“卖完了,卖完了,没有买到的同学明天再来买。”没有买到的就盯着习到的看,个个都很兴奋。金铃看着张灵灵买到的蚕说:“你们没有捡好,还有的发霉了呢!你看这条,这条,还有这条。”张灵灵和李小娟笑得前仰后合。之后,张灵灵说:“我还敢把蚕放在嘴里呢!你敢吗?”李小娟摇摇头说:“不敢。”“你吹牛”。金铃说。一不小心张灵灵把蚕给吞了下去,之后又吐了。她把蚕袋子与蚕一起扔掉了。金铃看见没人,趁机把蚕放在书包里了。在学校里她坐立不安。到了家里,金铃把蚕的由来一五一十的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赶紧把它们扔掉了,后来又捡起来了,说:“它们好歹也是一条小生命呀!”就把它们养得饱饱的。

  从中我学会了无论对人对物都要友善对待。要向金铃学习爱护小动物,让它们的生命更长久一点。

6、《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读后感

  一提起名师,大家总会油然而生一种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精妙的教学设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深厚的人文素养…在读了窦桂梅的着作《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后,我内心震撼了—在成为优秀教师的路上,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最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看完这本书,我应该更深入地思考怎样做一名语文教师了。

  第一件事: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

  一节低年级的课例,老师总叫前面的几个同学发言,而其他也想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一次次失望。下课后孩子向老师索要老师不给,还说:“你要在课堂举手发言才能给呢!”这真是够讽刺的。还有的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脸上贴上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拍手欢呼:“你真棒!”之类的“闹”课。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注意在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要照顾到另外一些孩子的情感。要小心轻放每一个孩子的心。

  在课上要学会倾听,目前一些研究课热闹大于宁静,言说多于倾听。有一些教师甚至听不出学生读错说错的内容,这怎能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学生要学会倾听,为人师表的教师率先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第二件事: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

  阅读《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时,我似乎看到了身为副校长的窦老师,在繁重芜杂的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点滴闲暇,坚持挤出时间来读书的身影。经典著作、《人民教育》、《读者》、《随笔》……都是她生活的伴侣。会前会后,旅行途中……她都会拿出书来,读书。

  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同意窦老师那种“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的读书方法。无论如何,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都要为儿童文学作品保留一个特殊的位置,和学生一道在阅读中呼吸。

  第三件事: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

  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窦老师对教材解读的深刻认识。上好语文课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最重要的工作,但教过多年书的语文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手里的教材那么多,当我们真的要选出几篇好好精讲的时候,却又不知何去何从,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好不容易选好了文章,想好好讲一讲,设计教学时却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回望自己的课,读、说、议的环节一点也不少,可自己总觉得课堂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却又找不出原因在哪。

  《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读书心得》看完窦老师的“拥有面对文本的力量”一章节,心中豁然开朗:我们缺乏的是对文本深刻的解读。而要深刻解读文本,更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游园不值》一首只有21字的诗,窦老师写的备课体会就有几万字。她循着作者叶绍翁的足迹走进宋诗、南宋后期文学。跟着叶绍翁游园的同时,又要走进宋朝园林与宋时东吴民俗。再跟着作者的心境,了解宋诗的特点、江南诗派的追求、古典园林艺术与诗中红杏木屐的意蕴…这才是备课艰难的开始,怎样把教师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怎样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产生独具个性的阅读体验,这些才是更为艰难的跋涉过程。窦老师告诉我们:思考,领我们走向清醒。可如果我们手中没有直面教材的底气,我们怎么去思考,又怎么能思考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又怎么能带着对教材的独特理解进入心灵的觉醒呢?

  手捧教科书,为自己,更为学生,我们必须怀着虔诚而又审慎的态度,从阅读出发,或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拿到教材我们首先要将教材置于广袤的林子。在如何解读教材?这个问题上窦老师提出了教材解读四问。第一,文本究竟说了什么?第二,文本想说什么?第三,文本能够说什么?第四,文本应该说什么?阐述的非常清楚,让我受益匪浅。解读文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座高山,我们必学积蓄力量攀登。

  第四件事:公开课,生命试练的地方

  《公开课,生命试炼的地方》一章,窦老师以具体的案例,记叙了自己是如何通过公开课提升自己、修炼自己的。她主动而且是强烈地要求上公开课,向众多的教师、领导、专家展示自己,既展示出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将自己的不足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肯定、叫好、喝彩是有的,可质疑、否定、批评同时也存在。甚至有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感觉自己“不可救药”、“没出息”。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痛定思痛之后,窦老师能有选择地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加以思考、改进,不断地进行“熔炼”。

  每一位教师都有过这样的心理:害怕别人听课。怕的不是听课的人,而是怕自己,怕自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怕自己课堂设计不完善,怕自己不能驾驭课堂,不能驾驭学生,总之是怕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要知道专家、领导的指点不知比自己的单打独练要强多少倍。十年读书,不如听君一席话,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

  第五件事: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读完《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一章,更让我感叹、敬佩窦老师在教学上的努力、刻苦。每次公开课前后,她都会作有关的记录,作为练笔。课前备课时,她会在深入钻研教材后,写一些题外话,彰显自己把握文本精神的高度。备课时写一些题外话,记叙自己的教学思路。课后,再写题后话,整理出评课中有价值的观点,以及自己对教学的深刻反思,长年累月,这已成了她的习惯,如吃饭睡觉一样不可缺少。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落笔、动口时呈现出来的语言修养更有独具风采的说服力呢?伴随着朗读、语言、写作的词彩风流,语文教师就于有意无意间,引领熏陶着学生想着美丽健康的上方驰去。我决心努力提高自己朗读、语言与写作的素养。

  苏霍姆林斯是这样说的:“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你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我能认真研读教材,与同年级的语文老师交流教法,上完课后,我也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今后要注意些什么问题,但就是没有及时动笔写出课后反思,结果一到要写年度论文、期末写教学总结、教学反思时,就得挠头扣脑,半天蹦不出一个字来,往往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的。

  第六件事:修炼你的激情、思想与风格。

  拥有激情与思想,才会形成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拥有了自我教学思想与风格就拥有了知识分子真正的尊严。所以我要向着优秀的方向,以激情与思想的自我修炼,锻造那讲台上风格的我、独特的我,让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彩。

  一直以为优秀教师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初读这本书,觉得优秀教师平时做的事和我们普通教师没什么两样,可越是深入书中,越是发觉自己离优秀教师更遥远了。一名优秀教师做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勤,想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深,付出的远比我这普通教师更多。

  对照窦老师,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明白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我有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但我愿意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小学人民教师!

7、《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读后感

  一口气读罢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觉得就像在品味滋补的心灵鸡汤,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就在某一个讲学的台上,站在那儿,正慷慨激情地对着台下的听众们滔滔不绝,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语言仍然是那样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让我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不能用“执着”二字形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他付出。

  从窦老师在上《曼谷的小象》一课前和学生的互动中可看出,她是热爱她的事业、热爱她的学生的,精心的设计的谈话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整节课师生关系的和谐打下伏笔,而且也为理解文中阿玲的'“笑眯眯”、“摆摆手”、“摇摇头”及其衬托出她的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品质作了很好的铺垫,难怪教学的最后学生分不清她是老师还是文中的阿玲了。

  再如窦老师的《秋天的回忆》,我曾看过这篇教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窦老师为这次开场白的设计曾经九易其稿,每一次的修改都充满着艰辛,每一次的修改都走进了教材,终于窦老师才满意了,才有我们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么让窦老师能够如此执着地去不断地修改教案,这源于她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开场白也要修改9次?是“大师“的称号吗?不是,我想应该是“热爱”吧,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

  其实,在我看来第一次开场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窦老师却认为它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得弱化了,经过窦老师的点拨,回过头想确实感觉有种“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感觉,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这种错误不是经常犯吗?精心设计的许多环节就是“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诱惑进设计好的圈套,让听众觉得好象很完美,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必须细致安排和周密考虑,必须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正如窦老师所说“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如果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师操作方便或看起来不错而忽视学生,那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败的。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8、《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读后感

  读了窦桂梅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感觉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就在某一个讲学的台上,语言是那样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感动我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用“执着”二字形容我觉得已经不够了,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他付出。

  如窦老师的《秋天的回忆》,我看过课堂实录,至今记忆犹新,非常感人,不只是在欣赏她的课和个人的魅力,更多的是成为了她课堂上的学生,跟着她进入了文本,进入了文本所表达的那种感人的氛围中,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今天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窦老师设计的开课经历了9次修改,窦老师才满意了,才有我们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开场白就修改9次?是不是,我想应该是“热爱”吧,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

  其实,在我看来第一次开场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窦老师却认为它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得弱化了,经过老窦师的点拨,回过头想确实感觉有种“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感觉,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这种错误不是经常犯吗?精心设计的许多环节就是“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诱惑进设计好的圈套,让听众觉得好象很完美,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必须细致安排和周密考虑,必须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正如窦老师所说“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如果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师操作方便或看起来不错而忽视学生,那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败的。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9、《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读后感

  如果没有儿童就没有了教育。老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说教学的全部意义在于学生。最近我翻阅了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感想颇多。特别是“学生,教学的全部意义”这一块内容,我想谈一点体会。

  一、呵护学生心灵

  “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另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小红花,会让另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让另一些学生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蹲下身子,让我们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他们心灵的守护者。

  二、倾听学生心声

  现今,虽然倾听的重要性已经被无数人认证证实。但不可否认在小学教育领域,倾听仍然是课堂中的薄弱环节,“要学会倾听”,这句话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说。但是,当我们做老师的一再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时候,有没有反问自己是否已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如果不注意倾听,久而久之,学生的倾听习惯,就会在老师的不经意的疏忽中,消失殆尽。教师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助长学生“自我中心”意识的帮凶。

  一位伟人曾说:喜欢倾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套用一句,喜欢倾听的教师,是一个智慧的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智慧型优秀教师。就一定要学会“倾听”。

  三、注重学生收获

  随着认识的深入,老师们早已拒绝“一言堂”、也不会“谈讲色变”了,但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确实难以把握。当我们无法权衡这“讲”与“不讲”的重心倾向时,丈量的标准,应该是看学生在怎样的比重中,有更多地收获。简单一句话:课堂的成功与否,评价的最基本的准则,应该看学生收获与否。

  每一位教师还是要结合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形成自己适合当地环境、个人存在的特色。”“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拥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进行专业探索。其专业不断提升、不断前进的过程,一定不是狭隘的“应试教育高手”的甬道。”渐渐地,时间已将我推进教学的磨合期,有时方向真的很难把握,经验慢慢成为自己的依靠,但也是我们前进的屏障。但她的许多话刹时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阳光灿烂的大道。“我是用语文教人”,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真正体现了一种大家的风范。没有匠气,没有俗气,有的只是一种真正的人气,人文的气息。读完整本书,真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当然书还是要好好读,累土成丘,积沙成塔,聚腋成裘。虽然不可能成为像她这样的优秀语文老师,但至少也要做一个合格的,让孩子喜欢的语文老师。

10、《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读后感

  一口气读罢窦桂梅老师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觉得就像在品味滋补的心灵鸡汤,不是在看书,而是窦老师就在我身边,就在某一个讲学的台上,站在那儿,正慷慨激情地对着台下的听众们滔滔不绝,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语言仍然是那样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

  最让我感动的是窦老师对待生活和教育事业的那颗心,不能用“执着”二字形容,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种“热爱”。是的,因为“热爱”而愿意放弃许多,因为“热爱”而愿意为他付出。

  从窦老师在上《曼谷的小象》一课前和学生的互动中可看出,她是热爱她的事业、热爱她的学生的,精心的设计的谈话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整节课师生关系的和谐打下伏笔,而且也为理解文中阿玲的“笑眯眯”、“摆摆手”、“摇摇头”及其衬托出她的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品质作了很好的铺垫,难怪教学的最后学生分不清她是老师还是文中的阿玲了。

  再如窦老师的《秋天的回忆》,我曾看过这篇教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理解“心苦”和“好好活”。可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窦老师为这次开场白的设计曾经九易其稿,每一次的修改都充满着艰辛,每一次的修改都走进了教材,终于窦老师才满意了,才有我们看到的第10次精彩中的精彩。

  是什么让窦老师能够如此执着地去不断地修改教案,这源于她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是什么让这位大家心目中的大师痛定思痛,连一个开场白也要修改9次?是“大师“的称号吗?不是,我想应该是“热爱”吧,如果心中没有“热爱”,能修炼到如此境界吗?

  其实,在我看来第一次开场白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窦老师却认为它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显得弱化了,经过窦老师的点拨,回过头想确实感觉有种“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感觉,再想想自己的教学,这种错误不是经常犯吗?精心设计的许多环节就是“诱饵”,目的就是为了把学生诱惑进设计好的圈套,让听众觉得好象很完美,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课堂的主角——学生。看来要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必须细致安排和周密考虑,必须更多的是要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学法,正如窦老师所说“学生是教学的全部意义”。如果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只是为了教师操作方便或看起来不错而忽视学生,那这样的设计不管你付出多少心血也是失败的。

  都说窦桂梅只有一个,是学不来的。但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一些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事业的态度以及理念,我们也应该学会“痛而后快地成长”。

11、《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读后感

  作为一本教育类书刊,本书语言质朴形象,格外生动,充满激情,读来令人振奋,深受启发。文中范老师把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本职工作非常细致又深刻的进行了理论描述和行为思考,以教研员的视角诚挚地为我们一线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体现了一个教研员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及对一线教师当前工作的思索、专业引领。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一线教师的理论提升。

  新课改实施以来,虽然我们一线教师细读、深读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经常以此为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但难免有的浮于表面,理解产生偏差,本书恰好以新课程为核心,对我们教学中必须要认识、明确的一些理论知识作出了详尽、形象地解释,层次感强,由表及里,重点突出。如关于数学课中的数学味,作者认为即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为此,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界定、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作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种思想方法进行了清晰而系统的讲解,特别是对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描述,均以“如何理解”“如何培养”的格式加以说明。

  2.提纲挈领,唤醒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书以问题的形式切入话题,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分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知多少”“要引领小学生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如何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运用什么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不管哪一个话题,范老师都以一个踏实的教研员的身份耐心、客观、科学的给予我们指引,手把手地教给我们做好、做实、做细的方法。如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知多少”的话题,范老师认为,了解学生,一要了解学生的态度,二要了解哪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了解学生的态度;又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方式从“情感交流层面”、“行为层面”、“教师的个性特征层面”、“教师的责任感层面”指出当今小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是怎样的,不喜欢怎样的数学教师,从“数学有趣、简约、有用”等方面指出学生对数学的想法;最后指出,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数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3.集思广益,启发数学教师的专业思考。

  范老师是一名资深教研员,经常深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所以,手头收集了很多一线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她的整理和分析,让我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激起对教育规律探索的热情。如在谈到教学方式时,列举了目前倡导的“在探究中学习”“1+1+1>3的合作学习”“新型讲授市教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体验中学习”五种方式,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些不同教学方式的特征、注意点以及一般的应用模式,指出这些教学方式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只有是否恰当、是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要注意融合,灵活应用,并以《植树问题》为课题,展现了三个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案例及对应的评析,再一次论证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朴素理念。不同教学方式但殊途同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规律,是我们一线教师思考的永恒课题。

  读完此书,不禁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范老师说的七件事就是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我这么多年做下来做好了吗?做齐了吗?做深了吗?哪些事是我拿手的呢?哪些事还需要努力?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范老师提出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标准:六爱(爱学生、爱职业、爱生活、爱思考、爱学习、爱好)、博大精深、通达,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12、《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事》读后感

  孩子的心灵透明如玻璃球,必须小心轻放,否则会支离破碎。在这部分内容中,窦老师首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教语文的”,还是“我用语文教人的”?这个问题如一阵狂风,在我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是啊,我一直都自认为自己是教语文的。殊不知“教语文”和“用语文教”这两种表达方式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窦老师在文中提到了一种评价方式,那就是通过给小学生法小红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发言。对于教语文的老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评价手段,可对于像窦老师这样“用语文教人”的人来说,她却看到了其中的弊端。有一部分学生受表扬,就必然有一部分学生受到冷落。如果教师知识关注表扬的方式,而不去思考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表扬的话,长此以往,那些没有收到表扬的学生的内心一定灰常失落,或许就此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因为,在好学生光环照耀下,老师如果不去认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话,或许就看不到他所作出的努力。

  “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的第一原则。孩子没有差距,有的只是差异”。可在现实中,我们老师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爱和关怀送给了那些听话的好孩子,而对于那些有不好表现的`孩子,我们有的只是满腔怒火,满腹闹骚。失去阳光照耀的孩子又怎么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成长。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起决定作用,但教师却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通过阅读窦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了任何一个任性的孩子都渴望得到呵护,只要你的爱足够的强烈,方式正确,孩子一定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俗话说得好:教育是最复杂的工程,因为它的对象是人。此时此刻,我认为教育也是最有意义的工程,也因为它的对象是人。

  通过阅读窦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了任何一个任性的孩子都渴望得到呵护,只要你的爱足够的强烈,方式正确,孩子一定会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俗话说得好:教育是最复杂的工程,因为它的对象是人。此时此刻,我认为教育也是最有意义的工程,也因为它的对象是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