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

书中风干的花瓣心情日记

2023-08-20 12:33:29

  书中风干的花瓣心情日记

书中风干的花瓣心情日记

1、书中风干的花瓣心情日记

  搬家的时候,整理旧书。喜欢赤着脚,随意地坐在散发着微微幽香的檀香木地板上。一本一本旧书从指间划过,带着岁月的印痕,微微泛着黄。有干枯的花瓣从书中跌落,一股淡淡的植物的清香,不经意地划过我的鼻息。随手拣起那些花瓣,轻轻地握在手里,竟然变成碎碎的粉末,洒落一地,恍惚间觉得像那些失去的时光,不管多么辉煌,也不管多么失意,全都变成尘埃,散落在记忆里,这样一想,不由得怔怔地发呆。

  年少时,喜欢唐诗宋词,喜欢三毛和席慕容,喜欢一些古旧的书,比如《阅微草堂笔记》、比如《菜根谭》之类竖版的线装书。晨曦之中,和着薄薄的微光,随意地披着件旧外套,坐在院外的秋千架上,闲散地捧读,没有目的性,也没有功利性,纯粹是为了愉悦自己。有时候也会在夕阳尽染层林的时候,拿一本书,坐在院中的枣树下,偶尔看两眼,偶尔看看墙边的猫儿狗儿打架,不太专心,但适度的闲散总会让心飞得更远。

  那时候读书,总会把随手摘来的花瓣树叶之类,做书签用,随手夹在书中。暮春的时候,校院边上的丁香树,开满深紫、淡粉、白色的'碎花,馥郁的芬芳总会令我欣喜,折下小小的一枝夹在书中,读书的时候,总会闻到一股春天的气息。

  失恋的时候,把他送的深紫的玫瑰,带着烟絮一样轻的忧伤和淡淡的恨意,一片一片地揪下来,那些满眼的残红,刺伤了我的眼睛,可是终归没有舍得丢弃,一片一片地置于手边的宋词中。后来读宋词的时候,看到那些花瓣,总会想起一段旧情,想起那个他,玫瑰尚余芬芳,不知道他过得还好吗?

  和朋友去郊外爬山,看见伞状的蒲公英,也会轻轻地采撷一朵,放到书中。出差去外地,看见经霜的红叶,也会收集几片带回去。读书的时日,总会跟那些花瓣和树叶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

  后来,现代文明的网络肆意侵入人们的意识空间,很多人声称,打死也不读电子书,可是电子书还是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优势,读书闻墨香的时光越来越远,远到我的那些书,搬家时才发现,沾满了灰尘。

  树叶失掉了水分,变得干枯。花瓣失掉了芳泽,再无馨香,可是那些书,那些读书的时光,却是记忆里永远的亮色。

2、我与书为伴的旅程心情日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清晨的朗朗书声在校园一角才落,孙老师就说:“好。下面请大家看古诗旁边的这幅画。你们将耳朵凑近了去听,听有没有水流的声音?”

  古诗侧边一角,是一副黑白简笔的山水画。峰谷绵延的山旁,几颗树木错落有致的生长着。简洁的白描丝毫没有影响山的温情与草木的绿意和葱茏。一股清凉的感觉从繁茂的树叶间撒泻而下,瞬间,我似乎听到了一阵潺潺欢快的水声。仔细看去,花鸟草木生机勃勃,清晨林间的和谐宁静仿佛散发出一股清甜温爽的芳香逼人心扉。没有水的影子,耳畔却细流涓涓。

  孙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课上严肃,课下温柔。直到三年级换了语文老师,我再也没有见过她。而这堂《画》的课却在我心目中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我爱古诗,我爱阅读。小小的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哥哥刚放下的书包里的语文课本,整日里迫不及待的将他那本诗词摘抄拿来读。那些数得过来的汉字,在我口中被一字一顿的念出来,随着食指尖一点一点的挪动,渐渐显现出一些形象来。如马良的神笔一挥,姑苏城外寒山寺内便钟影绰绰;蓑翁独钓,举目银装;伴随猿鸟的嘶鸣,长长的思念在船头迅速缩短,故乡越来越近;孤帆远影反倒是将长长的离情拉的更长更瘦……文字的笔画在瞬间抽象,从中分离出或婉约,或广阔的场景。它令你激动,令你内心豁亮,头脑通达,神清气爽。

  记得在高中时,有一次县城搞了一场规模很大的猜谜活动。给出许多谜面,谜底是在给定的许许多多的规律难寻的成组词汇里寻找。我无意中在关于“楼台水榭”的诗意谜面上,联想到“近水楼台”与“向阳花木”的景象。在给定的千百个成对词汇的谜底里,我看到了一个词——“逢春”!与它对应的组合是孔雀。众里寻他,蓦然回首,谜底就是孔雀。在那一刻,知识带给你的是亲切,是无比的感动,更是自信。这句诗为我带来了那时小小的人生里的第一笔财富——40圆钱,以及对知识魅力的稚嫩却执着的感受。从此,读更多的书的渴望在心底执着生长,思考的习惯在对知识进行好奇探索的途中,引领我一步步走向真理,走向丰富。

  大学里,在外语专业的学习中,我被西方文学中的异域文化和动人的理性深深的吸引住了,对西方文学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简·爱到蝴蝶梦再到双城记,我看到了英国乡间恬淡,穿束身礼服的活泼的姑娘,以及绅士淑女言谈举止间流露出的开放又克制的民族特质,甚至独立与仁爱的温暖人性;从拉伯雷到莫里哀到雨果再到司汤达等,法兰西民族自由奔放的浪漫激情扑面而来,徜徉其中,巨人风采、民族理性、人道思考与现实关怀等无一不耀眼璀璨……回首母语文化,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政治情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豁达胸襟等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无不闪烁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这种温润婉约、张弛有致的气质是不同于西方理性又开放的文明的。

  中西合璧,多种文化的交融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我开始不断拓展阅读范围,语言、文学、诗学、美学、哲学、政治等。将各种知识放在大熔炉里去洗炼和陶铸,你会惊奇的发现,随着视野空间的扩大,你迎来的是思维敏锐度的惊人变化。有容乃大绝不虚空。某天,当我一如既往的坐在图书馆阅览室时,一颗颗的文字不再是静止的。字里行间,你在波澜不惊中领略到一段历史的状况,一方风俗的奇异。错落的诗句里,字如珠玑,跳跃着的思想,如潮如浪,以各种独特的方式冲击着你的神经,敏感着你的一切生活经验。还有,我不曾了解的,哲学与理论还可以那样富有诗才激情,那样平易近人。在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吧”发人深省的言辞间,掩卷静思,无为为有为。毕业在即,我临时决定将考研的方向从英语语言文学转向外国文学。毅然撤下书桌上先前的'复习资料,用写满字的一条短信告诉曾为我买专业书籍的老师我决定换专业了。很快,我收到他的回复,其中有说:“你的选择应会是更好的重生。”将先前的思绪化零,让自己轻装上阵。以简单的自我再次投入文学史的长河中拾珠捡贝,在国别文学的个案中感受具体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时,我像是一条久离大海的小鱼,重回水域,畅快自如。我似乎看到了重生的光辉。

  如今,我是一名真正的外国文学教师了。走上讲台,课堂成了我的另一方水域。在这片大海里,我努力放松,力求让我的求知的小鱼儿们更客观的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感知知识与理性的力量。在领略文学的旖旎风光时,让文学换化为高度的人文气质并在传承其社会功能中转化为自我与社会的生产力,成就自我,推进文明,有所承担。

  回首这一路走来,在知识的海洋里,与书为伴,路途风光无限。

3、书中寻食心情日记

  人生几十年光阴,其中变数会是始料不及,就拿吃的饭,读的书,都发生着天上地下的落差。上世纪70年代,缺吃少穿,盼到过年才有一碗红烧肉。书籍更是“红色一片”,除了毛选就是红旗杂志和“梁效”。时正而立之年的我,心中常常生起“此生无福”的哀叹,而现在处处可见山珍海味,可胃口发生了变化,过去能吃得没得吃,现在是许多好吃的反倒吃不下了,好在各类书刊,让我在字里行间一饱口福,享受甜蜜。

  让我奠定饮食观的是《红楼梦》,贾宝玉和芳官共进的碧绿梗米饭胭脂鸭子,贾母吃反了胃蒸羊羔野鸡卷,湘云烤肉,宝钗拆蟹,怡红夜宴摆上的`各色点心,后厨房里蒸个鸡蛋,炒个豆芽……我发现同是一个吃,写宝玉写出一个“情”字,写贾母写出一个“堵”字,写群钗写出一个“趣”字,总体来说写好人主要写一个“馋”字。贾政王夫人刑夫人等坏人则都不馋。所以好人,得馋,否则做了好人也了无生趣。培养出我一个爱好,看书时必须嚼点什么,不然香烟就会无休止地飘燃。

  1978年,县城新华书店首次销中外书籍,我一次花了70多元钱。萨克雷的《名利场》,英国,17世纪,尖酸的有趣的利蓓加去乡绅家当家庭教师,写信给朋友最先挖苦的是他们的饮食,管家郑重报上菜名,其实不过是羊肉炖萝卜,还是难得吃一回,昨天剩下的,后来利蓓加没有把握好乡绅的求婚,叱咤风云后沦落到廉价旅店里,老情人来了,慌不及把一盘冷肉的晚餐藏在床单下,真是有几多风流,就有几多蹉跎,此刻是欲求羊肉萝卜而不得。

  在我的印象中,《水浒》比《西游记》好看,因为不但有大碗酒、大块肉,还有板刀面、馄饨汤。在当代作家里,我对陆文夫大有好感,因为他写《美食家》,在一片伤痕文学和企业家文学的铁汉子中,战战兢兢站出来,表达热爱美食的态度,可梁实秋谈吃我以为是谈得不好的,一是显然为借吃说事,对吃的爱好不是特别浓;二是书卷气太重,那点子酸劲把什么色香味都串了;三是有老年痴呆的迹象,颠三倒四,民工大嚼大葱卷饼的段子用了三次之多,完全没有职业风范。唯一得到的教益是:当着女士的面不可点鸡丝拉皮。汪曾祺是个“至人”,我爱看他写一咸菜汤、馄饨担子,考证昂刺鱼,因为里头有敬惜,有惊奇,也有眼光有学问。

  晥南山区石台县如今“生态游”、“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那菜谱,那地方名菜———一品锅,山野菜烧肉、薏苡米炖猪蹄、灵芝兔煲、秋浦小河鱼等菜肴制作介绍,让游客口味大增,甚至垂涎三尺。可我这个人也有缺陷,只看菜名,实际操作全无兴致。满眼的“湿淀粉少许,制油,上色”,菜肴特色总是“滑嫩可口”,要不就是“酥脆香甜”,叫人看了就有“味蕾缺乏”之症,遂断了开饭馆的念头,还是在书中寻食吧。

4、书之诱惑心情日记

  闲暇之余,捧一本喜爱之书静心阅读,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我以为要比流连忘返于虚拟的网上游戏或麻将牌桌之类要强的多,但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未必所有人都会这样认为,我却是很坚定的。

  看书的主要途径无非或买或借,我比较倾向于买书看,尤其对自己喜爱的书更是如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对于不太喜欢的书,借了也未必能够认真的看,不认真看倒不如不看的好。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看一遍往往并不过瘾,借了终究要还,不如买了。

  爱看书,又有买书之心,书店也就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无论有事也罢,无事也罢,只要走到了书店的门口,总仍不住要进去转上一圈,久而久之,书店里哪一段书柜放的是什么类型的书都记得清清楚楚了。我看书的范围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文学的还是实用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古典的还是现代的,都有我所喜爱的,所以每次到了书店,总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发现好书固然让人兴奋,但越来越昂贵的书价却也渐成心头之痛。一个爱书之人,进了书店但然是不肯空手而归的,于是便经常为在众多喜爱的书中选择究竟买哪些而进行着艰难的取舍。有些书虽然这次被舍弃而没有购买,但往往下次又被选中,几个回合下来,那些书在经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来到我的.书柜。有时想,书虽然有点贵,但比起几百块钱买件衣服或吃顿饭可要便宜多了。

  今年元旦后不久的一天,我收到一个短信,大意是说从元月14日到2月24日,宁国市文广局与教体局联合举办“迎新春全民读书月”活动,图书馆有五千种图书4.5折销售。这真是一份春节大礼。我一翻日历,元月14日是星期一,我要上班,不能去了,迫不及待地等到双休日,邀上妻子直奔图书馆。偌大的一间屋子堆的满满当当,买书的人也是不少,带着孩子的、与朋友一道的、也有独自来的,都在认真的翻看、挑选,出门时则每人必抱着厚厚的一摞。我和妻子选了十几本,妻子选的都是世界名著,我选的则大多是古典小说。

  买了一次,仍然觉得很不过瘾,还有很多的书想要买回来,再说了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天天都有的,诱惑确实难以抵挡。过了大约两个星期,又逢双休日,大雪纷飞,街上已经积了很厚的雪,湿滑难行。妻子又在上班,中午我去给她送些吃的,临走时,妻子问我准备去哪里?我说下这么大的雪,路都不好走,还能上哪里去呢,直接回家呗。从妻子的单位回家,本来是一条直街,但出了门,脚步就不由自主的转了一个大弯而沿着冰雪覆盖的街道径直去了图书馆,一下又买回了十几本书。此后又去了好几趟,每次必要买几本,即便是在过年的前一天,别人都在准备过年了,我仍然在里面挑书。一个月下来,书架上已足足增加了二尺多厚的新书。

  看完这些书非一年半载是不能够的,至少在2008年的工作之余,我是完全有事可做了。但置身书海,有更多的书读时,方知我的所读所知连点滴都是不及的,而恰恰越是读的书多了,越是发现书海的宽广,越是觉得书籍如有一股无穷的魔力在深深吸引着我,诱使我不断向这片海的深处奋力划去。

5、爱书者说爱书者心情日记

  晚饭当中,收到这样一条短信:“世界读书日,今天你读书了吗?”落款是“广西全民读书活动组委会”,才想起今天4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读书日”。问邻座的朋友:“知道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吗?”朋友的回答让我也找到了安慰。他说:“天天读书,也就无所谓哪天是读书日了”。在今天这样一个日子,我不禁要问:今天你读书了吗?

  我自问自答:我今天确实读书了。因为我的习惯是午睡和晚睡前都必须看书读书,不看书不读书就无法入睡,这样的“坏习惯”也许要一直延续下去。此前有意要写一篇有关“爱书者”的文章。晚饭回来,打开电脑,赶紧敲字。下面,按照中学时期老师所教的“作文三段式”来展开我的这篇短文。

  为什么自诩为“爱书者”?一看题目,逃不脱有“自诩”之嫌。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当过老师,任过领导,做过部门负责人。在众多的职务中,让我感到叫起来、听起来、做起来都比较开心顺畅的,唯有“老师”这个称谓和岗位。大凡师者,均爱书也。本人也不例外。爱书的具体表现,已在2011年《我爱课本我爱书》一文中有所叙说,在此就不再赘述。所以敢自诩为“爱书者”,这一点虽然不值得自我“骄傲”,但也不应该自我“谦虚”。呵呵,就权当自我调侃吧。

  今天说哪些“爱书者”?本人特别爱逛书店,小时候觉得逛书店能看书,后来长大了兜里有几文钱觉得逛书店既能看书还能买一两本自己喜爱的`书。参加工作后一有出差机会,每到某个地方,工作之余首选肯定是逛书店,这种“怪癖”至今未改。随着互联网的发达,老夫也逐步跟上“网购”时尚,注册了淘宝网、当当网、孔夫子旧书网等会员,一不小心也跟大多数时尚达人一样成为“网购一族”。除了一些家庭用品之外,我最主要的网购商品当然是书籍了。逛实体书店,享受的是翻阅和购买的乐趣;而逛网上书店,享受的则是浏览和速递的快感。昨天、前天刚下单,今天、明天就有人送货上门,真是喜不胜收。所以,今天我要说的“爱书者”,就是那些网上书店的老板们。从他们对书的邮寄包装,看出他们对书的爱护和呵护,让我深受感动,使我不得不赞誉一番。

  说“爱书者”的什么事?网上书店让我感动的,主要是对邮寄书籍的层层包装。几年来在拆开邮寄书籍的过程中已经有这种感觉,最近从《孔夫子旧书网》网购了一批有关对联的书籍,目前收到并拆封的46本书,有来自区外的北京、山东、福建、江苏、湖北、河南、安微等省市,也有广西本土的南宁、河池、百色等地。这些网上书店寄来的书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寄书时十分重视对书籍的包装。无论是挂号邮件还是快递邮件,都无一例外地在包装上用足功夫。在外包装上,有的用快递专用信封,有的用牛皮纸,有的用硬纸皮,有的用防水编织袋。无论是用什么作外包装,外边都加以透明胶包扎保护,以至于拆封时都要费一番周折。在内部包装上,基本上是“三部曲”,即里层靠近书的是报纸,报纸外面用透明胶固定绑紧,然后再套一个塑料袋防水;也有的把塑料袋直接套在书本上,然后再加上报纸和透明胶;有的还在报纸或塑料袋外面加上一层柔软的泡沫,然后再塞进外包装里面,真是煞费苦心;有的仅一本薄薄的书,为了防止投递过程出现扭曲,采用硬纸皮前后保护,再以报纸和透明胶伺候,以至于剪开的包装物比那本书还重还多。这些包装,用“里三层外三层”来形容,再也合适不过了。无论怎样的包装,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千方百计不让书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这一纸一包、一胶一贴、一层一垫、一封一套,都饱含着书店老板的爱书之心。各位老板,谢谢你们!我一定善待这些书籍!

  “烦恼时,读读书,心情豁然开朗;迷茫时,读读书,知识改变命运;开心时,读读书,生活‘阅 来‘阅 好。”这,还是那条短信的内容。朋友,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无论是明天还是后天,也不管是否是“读书日”,只要有空闲之时,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

6、我与书的故事心情日记

  7月22日晚上,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少儿频道的电视节目。突然,一个广告说来就来了:“7月25日,《麦咭先锋》后续将火爆上市!敬请期待!如果……”。一看这个广告,我高兴极了。《麦咭先锋》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书,讲的是外星人麦咭和他的小分队在地球上的故事。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前面五集。我日日夜夜都盼着早日看到续集。现在电视广告说后天就要上市了,我心里高兴极了。

  接下来的.两天,我度日如年,觉得每一天比一个世纪还漫长。等啊等啊,25日总算来了。一大早,我就拖着爸爸和我去找《麦咭先锋》后续。我迫不及待的向大街上冲去,连下楼的时间都觉得多余。我气喘吁吁地来到报刊亭,迫不及待地问:“请问有《麦咭先锋》后续吗?”“没有。”“没有。”我们就这样奔走了七八个店,一无所获。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我又狂奔了五个店,终于在最后一个店买到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回到家,我就开始夜以继日的看,连最心爱的奥运会都放弃了。

7、心爱之书的心情日记

  我居住的水乡小城是宁静的。

  这么多年,尽管现代文明正在一天天改变着它的容颜,但它骨子里的那种平和、那种淡定、那种与世无争的缓慢一直都在。

  我喜欢生活在这样的地方。因为它的气质和我内心所向往的一样。

  每天上下班,我都会步行。

  经过那些有些年头的青石小巷,经过那些热烈的玉兰花,经过那些高大粗壮的法国梧桐,经过那些寻常巷陌的市井人家……从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这些景色里,我读出了这座小城的风韵。

  为稻粮谋之余,我几乎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与写作。很自然,就与书,就与小城的书店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个星期天,跑一趟新华书店是雷打不动的。不管买还是不买。

  书店里多数是时下最流行的畅销书。我可以理解。它毕竟要生存。这是一个市场经济的年头嘛。

  但还是有一些好书的——我所认为的好书。我爱好文学,所以,我眼中的'好书就是那些纯粹的文学类书。

  在新华书店,它们往往被安置在书架的最高层。他们的装帧一般都很朴实。没有花花绿绿的封面什么的。它们的身上甚至还落上了淡淡的灰尘。但它们似乎也不恼怒,就那样静静地呆在那儿,等着它们的归属。我称这一类书为“寂寞的书”。

  我从新华书店茫茫的书海里淘出了很多“寂寞的书”。

  “童话诗人”顾城的诗集《黑眼睛》,人民文学八六年版的,薄薄的一册,天蓝色的封面上是一只抽象的黑眼睛图案。纸张有些微微泛黄了。顾城是我最心仪的当代诗人之一。它那些想象奇特大胆而又清新浪漫的诗篇我百读不厌。甚至都能背出很多。毫不犹豫,买下来。当我到收银台前付款时,定价只有令人吃惊的一块三角五分!天哪!我今天几乎免费捡了个宝贝。事实上,这本诗集也成了我的最爱之一!

  《心是孤独的猎手》,美国女作家麦卡勒斯的。

  这是一位伟大而又寂寞的作家。其实她的作品在八十年代就被翻译过来了。《伤心咖啡馆之歌》。她的文字十分独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的南方小镇。冷湿的天气。咖啡店。贫穷的人家。整日在醉酒中度日的流浪汉。无所约束的少女。哑巴伙计……典型的麦卡勒斯式的人物和故事。在她如流水一般舒缓、优美的叙述中,呈现给读者的是一种许多人所体验过的或者说渴望体验的深沉、真挚的情感,一种无法言传的忧伤,一种投入而宁静的阅读所带来的孤独的享受……

  我早就在寻找她的书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

  这些“寂寞的书”,让我的业余生活多彩多姿起来。我常常沉浸在这些书里,体味着别人体味不到的那种乐趣。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会带上一两本书,带上面包和水,到小城的一个小公园里,安静地坐上半天。在暖暖的阳光和花草的清香里,我忘记了生活中的种种烦恼。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

  因为它们的滋养,我也开始尝试着写一些东西。诗歌、散文和随笔。我写自己的这座水乡小城。写自己童年的乡村生活。写自己对人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写作的时候,我是快乐的,我用文字精心构筑着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梦想。写作,让我从清贫、琐屑的日子里抬起头来;写作,让我成了自己的“王”!

8、江兄和他的书心情日记

  我的朋友江兄,白净、儒雅,乍看不像战斗英雄,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跨度很大,又让人不敢相信他是盲人。春节前夕他交给我一打书稿,嘱我为他校对。我抚摸书稿,闻着墨香,盯着那方块字看了半天,不敢相信是他的杰作。他的眼睛空洞,头那么微微地昂着,一种坚定明亮的神情就射了出来。虽然我认识他有十多年了,时常觉得他很遥远,遥不可及。诗人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江兄失去了眼睛,却为他人点亮了一方天空。我很敬佩。

  于是我关了电脑,偎在火桶里,把整个的人扑进书中。开始,觉得错别字较多,改了,再读,觉得语言稍嫌啰嗦,说了,他哈哈大笑,就这水平,帮忙润色一下嘛。这事我不想干。三读,七八篇之后,忽觉得那些文字像海浪,一阵又一阵,或是云朵,一团又一团,把我整个人都慢慢地搅进去,搅进去,最后迷失了,出来后常常是泪流满面。出去走几圈,走得很远,直至忘掉一切,回来又读,仍觉亲切,觉得每个字就像一片茶叶,感情的沸水冲泡下,慢慢地舒展开来,慢慢地沉淀下去,而茶水却在慢慢地变绿,变黄,变红,芳香缕缕,透人肺腑。于是整个人,沸腾,氤氲,芬芳,温暖,陶醉,最后深沉,连同心一起,静了。

  江兄的书给我的冲击和感受,就是这。这不是一本最好的书。这是一本最感人的书。春节前后,我都在读这本书,抑或说,是这本书,充实了我的节日,带来了喜气。书再怎么读,还是书,通过读,我认识的是书后的人。书读多遍,境界就出来了,这境界其实也是人的境界。多少年来,我都在细细琢磨这个人,想清楚他的魅力到底在哪里,现在终于有所清晰。首先,他是真的,感情的真,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滴着血和泪,其次,他是善的,善在内容,君不见每一处细节,每一个人物,都透着善良的光芒,他更是美的,这美,是思想的美,品德的美,人性的美,掩卷遐思,随便哪篇文章都能给人震撼和启迪,灵魂得以清洗。

  我和江兄认识,缘于我的一篇文章,他说想见我,我得知后立即跑去了,就在一间小诊所里,开始了我们的友谊。我们聊天,吃火锅,喝啤酒,下棋,有个头疼脑热的也是在这里挂水闲聊,很是惬意。偶尔,也为他读过几篇文章,他听得很投入,眼睛直翻。后来我经常住院,他就摸索着去病房看我,顺带熬得稀烂的红豆粥,说是利尿、补血。有了QQ,每天睁眼,先登录打个招呼,再开始新的一天。我们常常恶言相向,嬉笑怒骂,讽刺挖苦。下棋,我下不过他,就偷一粒棋子,结果还是我输。不过生活中我做错了什么,他会诚恳指出。相比而言,他荣耀,我卑微,他成熟,我稚嫩,他刚强,我脆弱,他爽朗,我内向,他勤奋,我懒惰,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他出书了,我两手空空,惭愧。人和人的差别,就是大,不服不行。

  其实,以前,江兄的'大多数文章,我都读过的,或空间,或报上,他总是谦虚地要我提意见,我常常只能指几处错字,就不肯再做什么了。我总是爱用“美文”的标准来衡量,来要求,于是觉得不够好,但考虑他的实际情况,更不忍说什么。我没想到平时宛若白开水的文章,汇集起来也有着滚滚洪流的力量。好在他似乎理解我,不生气,更不浮躁,只是静静地对着电脑,对着读书机,静静地研读名著,琢磨技巧。我经常看见他独自坐在一团阴影里,沉思默想。我还看到他的背后的孤独和忧伤,这个比黑暗更黑暗。这时又有点后悔给他的帮助太少了。好在他依然前进,达观的人,总会找到自己进步的方式。

  文人江兄,军人江兄,战斗英雄江兄,盲人江兄,今天终于出书了。书名好,《点亮翅膀》,也卖得好。这让我很高兴。说明他不仅是我的朋友,也被社会广泛承认。他的故事很精彩。若识其人,请读其书,若读其书,必知其人。人说文如其人,这话是不错的。

9、和好书网恋心情日记

  在这个“天网恢恢”的年代,一个现实中的男子,由于向爱慕者求爱遭拒,他可能向女网友倾诉,恰巧女网友视倾听为美德,那么,没准会有一场网恋。而一个爱书之人,当他获悉一本好书,满怀期待地奔向书店,店员在电脑键盘上敲了几下,或是在店里转了一圈,遗憾地告诉他这本书卖光了,此刻沮丧的他会向谁求救呢?

  我和书的“网恋”便是这样开始的。那次从图书馆借来杨绛先生的小说《洗澡》,我看到半途竟无法继续了,当然并非这本小说味同嚼蜡,看不下去。相反,小说太引人入胜了,以致偏执的我即刻想要拥有它。也许有人觉得这不可理解,看完了书再去买来也不迟,但没有办法,我在好书面前往往缺乏起码的自制力。

  于是我遍寻此书,城里经常光顾的几家书店却早已断货,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预订,但要等待半个月左右。半个月时间,这样的漫长等待未免太令人忧伤了。

  悻悻地走出书店,我就像失恋了一般,来到电脑前,“倾诉”刚开始,网友便给了我一个网上书店的地址。我一头扎进去,才发现网上购书真是太方便了,只要我键入书名、作者,或是出版社,一秒钟后就能找到我想要的'书,这可比在书店漫无目的晃悠省事多了。这本踏破我的高跟鞋,折腾得我寝食难安的《洗澡》,也不过洗一个澡的功夫就觅到了,三天过后,我如愿将它拥入怀中。

  便捷是网上购书的一大优点,可这还在其次,它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书价的“平易近人”。就像前两天我从网上买来一套苏童的短篇小说集,五册的,定价100多元,对方却五十元就出手了,差不多打了个对折。这样的书价够实在,我赶紧下了单,唯恐出手慢了会被其他网友抢购。

  网上购书也有它的不足,因为不同于在书店亲身体验,书的版本和纸页我们无法感知,有时候买来的书手感未必会满意。更让人扫兴的是,那次我竟从一位网友那里买到一套盗版书,在我的坚持之下,对方最后退还了书款,但仍不免给我遗下了不快。

  和好书“网恋”,如今成了我读书生活的一部分。网上购书,有喜有忧,为我的读书、淘书爱好平添了一份乐趣。

10、写在书边的话心情日记

  在从图书馆借来的书中,不时能看到一些之前借阅者的“批语”,有些很有意思。

  看《寻羊冒险记》,有一句写到“困觉”一词。不知道被哪位读者在下面重重地划上一道,并且写下几句话:“译者是林少华吧?困觉一词从何而来?是抄袭鲁迅的《阿Q正传》吧!天真得可爱!”

  看《我的米海儿》,合上书本时,我无意间看到了最后一页写下的几句话:“也许,我就是现实版的汉娜。”这句话引起我的遐想,这位现实中的汉娜是谁呢?她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我知道,她就在我的身边,可惜我们无缘相会。

  看《遥远的落日》,里面有许多圈圈画画的地方。有一段话:“时间这东西转眼即逝,像我们现在说话的这么一会儿工夫,说不定世界某个地方已经有人将研究的成果发表了。只要你一慢下来,马上就会被别人超过去。这样一想,哪里还睡着觉啊!晕晕乎乎什么都不想,四肢不动地躺在那儿睡大觉,时间浪费得多可惜啊!”这一段,用红笔重重地圈出来,旁边是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这个大大的感叹号,一直印在我的心里,并且常常在我眼前晃动。

  看《大卫·科波菲尔》,有一段大卫的心情:“我的天啊!那时候,只要有一句好话,也许我一辈子都改好了,也许我一辈子都变成了另一种样子的'人……”这段话的旁边,用秀丽的字写着一句话:“我的学生们,我不会再批评你们了,从明天起,我要做你们最好的老师。”也许是大卫的心灵独白引起了老师的共鸣,才让这位老师拿起笔来,写下这样一句心灵的独白。我想象,写这句话的是一位秀丽的女老师,因为学生的调皮,她不得不板起脸来教训她的学生们。而从这一刻起,我相信,她会常常鼓励她的学生们。一本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通过一个人影响到她全班的几十个学生的一生。好书如好友,善莫大焉。

11、卖书心情日记

  这些年,我习文操笔且做编辑事,天南海北结下许多文朋书友。

  有的文友见过面,有的只是书信往来的神交。「天若有情天亦老」。其实,人之交往也不完全在见没见过面。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

  每每从朋友的谈话或文章受到启迪,得到愉悦,感受到人生光亮。

  凡朋友求我办的事儿,都欣然接受,认真去办。

  首都一文友编著了一本民间艺术典籍,来信托我助销。我看此书内容适宜,当即将一份征订单复印数份,向相关朋友发去。事过数日,北京文友来信说响应购书者只一人。我这人求人,从不错求,往往因一求必应。这次求适得其反。想邮去订单者不是我的同乡好友,便是同我密切交往者。一本书几盒香烟钱,怎么不给面子呢?何况我的这些朋友大多出手大方,决非金钱吝啬小人呀?

  文朋之中,才华横溢精品迭出者不乏其数。读他们的作品,如接纳一颗真诚的心,智慧的灵魂,令人爱不释手。而为友卖书,疲于奔走的结果总使我大为嗟叹!一些邮寄的书,能销多少算多少,常常积放许久,销不出的又不便退回,只好自个儿贴资汇去。为这,老婆免不了同我嗑拌呢。

  广西文友编的《游品集锦》一书,集史地民情于一体,且图文并茂,实为消闲之上品。掂量之后,我请开服装店的朋友代劳,并建议他同畅销服装搭配出售。数日之后,服装友一脸苦相,说试的结果连畅销服装也滞销了。我曾替他跑过营业执照,碍于情交,他索性将全部书款照付,那书便无偿送了顾客。

  替友卖书,不如替友卖风干板鸭顺手呢!

  近日收到浙江朋友主编的《儿童文学作品荟萃》,心想此书有销处。因我常到一些中学文学社辅导学生写作,同师生们建立了感情,且了解文学青少年不少家庭条件富裕。没料到在登记购书时只有几位响应。为了加强动员力度,我翻开书目向同学们指明,那书里还选有我的作品时,顿时情况骤变。大家听出了我话里的弦外之音,便人手一册争相购,惊喜之后,却是心境一片悲凉。

  有学生说:「我们并不是没那买书钱,只是觉得花钱买书没有玩游戏机过瘾」!

  是啊,时下好多学生讲穿讲戴,生日送礼,玩电子游戏机,进卡拉OK厅,挥霍自如,俨然自己是大款。而花钱买书像剐了身上肉!

  学生言,我无以对。

  我的那些苦心经营的智慧朋友啊,我哪是在替你们传播智慧的结晶呢?分明是在推销你们自己啊。

  然而,书还是源源不断向我邮来。

12、枕边书心情日记

  在人一生中,交往的朋友会有很多,但知交不过两三个,读过的书会有很多,但能作为枕边书的也不过几本。

  在阅读方面,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从年少开始,我就情有独钟于中国古典文学。对于我来说,虽藏书数千,但真正能称为枕边书的,应是几本很薄的书。它们是清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宋谢枋德编的《千家诗》,现代龙榆生编的《唐宋名家词汇》,时常放在枕边桌前,万读不厌。书很薄,易于翻阅,且便于携带,不但是同床共枕之伴,也是长途旅行之侣。读得多了,书磨起了毛,封面已经很脏,甚至出现脱页,都用牛皮纸包了起来。

  屈指算来,这三本书伴我二十余年了。《唐诗三百首》是我刚上初中时堂兄所赠,繁体字,竖排。那时并不识很多繁体字,对古文也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地读着,应是我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读物。《千家诗》也是买于初中时代,是一本影印绣图本,每页上三分之一为图,下三分之二为诗,以图解诗,以诗味图,古意盎然。《唐宋名家词汇》买于读师范时,也是影印六十年代版本,横排,但字为繁体,词后附有注释、词话等,时定价一元七角,一册在首,便觉可阅尽唐宋词家。

  方块汉字实在太具魅力,有如麻将牌一般,每一张牌本无意义,但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成为一副副令人神魂颠倒的好牌。我以为,唐宋文人的生花妙笔,简直把汉字的美排列到了极至,写成那些唐宋诗词,前世不可及,后世不可追,被千古传诵。夜睡之前,午睡之后,背倚床靠,随手取之一册,读上一段,但觉香味满口,妙不可言。现代生活忙忙碌碌,哪有挣得完的功名利禄?何妨偷些空闲,来享受一番阅读之乐。春花吐香,夏风送凉,秋月朗照,都是“奇文共赏析”、“好书不厌百回读”的好时光。而最妙,还是冬夜,夜长,有了大段的时光,拥被而读,阅读与驱寒两全其美。

  一本《唐诗三百首》,给人多少想象的美好的空间。随便翻到那一页,都让人仿佛化身诗人,置身于诗境中,过一种我们想过的生活。或是一个谪人,在浔阳江头,“忽闻岸上琵琶声”;或是一个旅客,在山头岭上,“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或是一个战士,在大漠荒原,“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而在宋诗中,给人则是更多的妙不可言的'文人情趣。打开那本《千家诗》,卷首两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把春日之美丽、闲居的自得,表现无余。继续往下读去,“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一日闲”,“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所写也不过平凡生活,但在文人们的笔下,皆充满生动情趣,令人回味无穷。我们总在抱怨生活的平凡,不过缺少那些文人的一双慧眼、一颗雅心而已。而唐宋词中的表现的美仑美奂,让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也比之失色。看,裳是罗裳,舟是兰舟,车是香车,马是宝马,鬟是风鬟,鬓是雾鬓,月是楼心月,风是扇影风,烟是杨柳堆的烟,愁是如一江春水的愁,如此风情,真是让人恨不生在唐宋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深入和兴趣的改变,还有一些书成为我的枕边书。它们是今人编的《诗经选译》、《苏轼诗文选》、《古代田园诗》、《明清小品选读》、《金刚经坛经直译》等,皆是薄书,取读方便。精装的诗经、古乐府、唐诗、宋诗、宋词、元曲等几种鉴赏辞典,以及几卷本的李白集、王维集、苏轼文集、苏轼诗集等,也悉数购入,书太厚,取读不便,固然是家藏精品,但不宜作枕边书。今人、外国人作品中,像朱自清、汪曾祺、屠格涅夫、德富卢花等的书,都是我比较偏爱的,偶尔会作一段时间的枕边书,但不久又会被我请回书房,不及我对中国古典的偏爱。至于书房中所藏数千册书,惭愧读得太少,对于很多书而言,怕是还只能"姑俟异日观"了。

  以前家中房子小,枕边几乎无放书位置,那些枕边书,随读随丢,常混于杂物、书堆中,每次寻得好苦。今年搬新家,购买一张大床,除床头柜外,床靠又设置柜,我的枕边书,有名亦有实了。它们虽不过几本薄而旧的书,但堪称我的良师,我的益友,我的共枕之情人,我的手足之兄弟,心甚钟爱之、感恩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