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路上想起一个老师心情日记
1、黄昏的路上想起一个老师心情日记
冬日的黄昏,带着湿气的冷,浸润在空气中,像是要下雪的样子,可是又不下,只是一味地阴沉着,寒冷着。风淅淅地漫步着,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流动的水气。下了自习回来,走在从一教到宿舍的路上,感受到新鲜空气的妙处,是的,妙处。一教的教室空气总像候车室一般的混浊,看着书,头疼,走神,而且兴味索然。
一出门便闻到了阴湿清冷的味道,心里禁不住有些喜悦,突然想起川端康成的《雪国》,连带着想起了一个老师。他是十分喜欢《雪国》的。记得有一次下雪,我们就跑到他屋子里聊天,他便跟我们说起《雪国》里面的一个情节,那就是主人公岛村坐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来到了雪国,下火车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第二女主人公叶子姑娘,看到裹得严严实实的站长,岛村心想:已经这么冷了吗?“已经这么冷了吗?”老师轻声读了出来,“有一年冬天,我坐火车回老家,当时正好碰上了一些事情,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到站了,看到周围的人一个个穿着厚厚的衣服,裹得严严实实,忙忙碌碌,面无表情,从我身旁走过,我当时突然就想起了这句话,已经这么冷了吗?”外面的雪沙沙地下着,能听见落地的声音,屋里屋外都是冷清的空气,凉凉的,刺得眼睛异常的明亮。我想,我是被那句话迷住了,于是也找了川端康成的书来看,并喜欢上了那种冷艳的文风。
在这个潮湿寒冷的冬日黄昏,我又想起了这句话,然而已经物是人非,似乎一旦涉及到现实中的利益关系问题,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十分冷酷,发生了一些让人难堪的事情,嫉妒,阴谋,卑劣,告密,形同陌路,互相仇恨。我也从高中生的思维逐渐转变成大人的思维,尽管我并没有做哪怕任何一件应该被谴责的事情,我仍然感到羞愧,因为当我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时,我觉得是极不体面的.。现实与理想总是分离的,并且越来越远。
事实上,我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藏起来,匹夫怀璧,最诗意的东西,深藏在最隐秘的心底,被这个秘密折磨着,忧伤着,等待着。在一个谁也料想不到的机会,迸发出来。短暂的迸发,烟花般璀璨,旋即又缩回到那灰暗、没有光泽的外壳中。前人评论钱谦益的诗,我忘了具体的内容,却记得有两句:“品太卑微诗太俊,狱中词句动人怜。”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也有:“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那个老师也写诗,写好诗,真是好诗。看他的诗,我甚至能想象出,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心中最美好的诗意是如何纵横徜徉,任意挥洒的。我想,那一定是个干干净净的世界。于是,我不奇怪这种分离,我理解这种分离,我原谅这种分离。
又是一个年关,我也长大一岁,许多的争吵、气愤、委屈,都已经过去了。黄昏时候想起那个老师,觉得他离我已经是那么遥远陌生。检点这几年来的收获,有书籍,有益友,有良师,心中沉甸甸的,何必还要记住那些不愉快呢?
晚来天欲雪,天空和建筑的界限被朦胧化,人们都忙忙碌碌,从我身旁擦肩而过,沿着自己的路急急走着。眼前似乎花了,那年冬日的记忆,是这个老师保留在我心中最最珍贵的片断,清净、寒冷,直指人心的力量,沧桑,繁华落尽,不食人间烟火。突然想起那句话:“已经这么冷了。”细细咀嚼起这种苦寒来,不由忧伤起来,不由茫然起来,不由地想家,不由想起陈琳的诗:“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2、在路上的心情日记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也许是为无数个早晨在小街卖早点的回忆,也许是为那朵正午花蕊未爆就猝死的花,也许是深夜时刻,灯影下案头的日记那把看不见的锁。记不得是在何年,也记不得是在何日,这首小诗缓缓地,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诗歌小源泉里,温润的鸣潺着。
从前慢吗?一路走来,有时快,有时慢吧。
慢的时候,是几年的火车之行。每次路过,必经一个城市,而那城市的烟火里,有五个大字在城市上空,从没变过。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是晚上,火车从南方抽搐着烟火咆哮的往北走,第一次看到那五个大字,闪着霓虹鲜红夺目;再回来的时候是白天,火车从北方千里迢迢,拉不动的负累缓缓爬行,第二次看到那五个大字,却看不见的遥远且黯淡了。
后来的好些次,路过那个城市。我都会特意看看窗外,看着那个城市的景色,也会试着想象那五个字里会有怎样的故事。
也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终疲倦了这样一人独望风景的滋味了。我也终不再特意伸长了脖子去遥望,遥望一个不属于自己城市里的风景。
最终,一路的风景,看见和错过也都一样了,也终不再可惜了。
快的时候,是下了火车在老家呆的日子。又是从北往南的火车,在冬日的深夜,嘶鸣着思念的呜咽,从远方缓缓归来。脚才踏上家的'门槛,转眼好像就又拎箱挎包的收拾着要走。
几天的时间里,恨岁月匆匆。双亲的白发更多了,刺眼醒眼的比冬日的雪花还白;脸上的沟壑纵横,皱纹也多了几道;双亲的眼睛里,也在这匆匆里,噙着满是不舍,别眼过去送我远去。
坐在从南往北的火车,低落的心情,五味杂陈。为了远方的爱情,为了我心中不想那么快就逝去的爱情,我把对家的思念竟拉的这么漫长。
将来会快吗?也许,一路走去,也会快,也会慢吧。
3、我们甚至失去了黄昏的心情日记
我们甚至失去了这个黄昏。
今天下午没有人看见我们手牵手
当蓝色的夜降落世上。
从我的窗户我看见
远处山上西天的'狂欢会。
有时像一枚钱币
一片太阳在我两手间燃烧。
我忆起你,我的心被你
所熟知的我那悲伤所挤压。
那时,你在哪里?
在哪些人中间?
说些什么话?
为什么全部的爱会突临我身
当我正心伤,觉得你在远方?
总是在黄昏时拿起的那本书掉落地上,
我的披风像一条受伤的狗在我脚边滚动。
你总是,总是在下午离去
走向黄昏边跑边抹掉雕像的地方。
4、奔行在扶贫的路上心情日记
新的一周开始了,又踏上了扶贫的路。
窗外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望不到边,却感觉离地面很近,似乎想要亲吻大地。
一片片绿色的稻田,新鲜的嫩绿色无比吸引人,散发着勃勃生机。
宽宽的河流,水面平稳的似乎已入睡,只有偶尔经过旋涡处,才让人知道它是流动的活水。
两岸的柳树,站姿各异,裸裂的树干似乎记录了经历的雨雪风霜,记忆着岁月的更迭。
浅红、深红、蓝色的房顶,代表着新旧,镌刻着村庄的变化史,书写着时代的篇章,唱响着各个时代的主旋律。
天的尽头不知道在哪里?河的尽头不知在哪里?稻田地的尽头不知道在哪里?车,前行的路的终点在哪里我却知道。
一路的'颠簸,送去的是关心,带去的是希望,种下的是种子,长出来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永远无法用加减乘除计算出来的,一切只有但愿……
国家真的是好国家,制度真的是好制度,方法真的是好方法,人性的弱点,信仰的摇摆,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环境,改变了初心。
有多少颗心,就有多少份爱,就有多少份力量,美好的家园是每一个的梦想,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每个人奉献一份力量。
在我年轻时,奔行在这条路上,我满怀豪情;希望在我年老时,重走在这条路上,我满心欢喜。
传递爱,就是传递正能量;播种爱,就是追逐新梦想……
5、我又被丢在了路上的心情日记
慢慢的,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每天,悲伤的歌放了一遍又一遍,眼角湿了也一次又一次。
每当抱着娃娃熊的时候,熟悉的一切好象又在重演了。听着很熟悉的歌,我慢慢的走进伤感的世界,身体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失去了控制。
渐渐的,我也习惯了,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感觉,习惯了,躲在房间里伤心的感觉,也习惯了,伤口上血的味道。我的伤口被一次又一次的撕开,又一次又一次的.往上面撒盐,别人也一次又一次的践踏着我的伤口,每天,我都在这种痛苦里呻吟……我好无助
如果说,天有两边,那左边是忘记,右边的铭记。
我知道时间,会慢慢的将我们的记忆冲洗掉,我会慢慢的忘记心中那个人的样子,那个人的笑容,那个人说过的话,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也一样。会慢慢的忘记关于我的一切。可是,这些,这些会被我们遗忘的时光,沙漏会记得,它会将这一切写在它的生命里。直至死都不会忘记。
有一种痛叫掩饰,知道那是怎样的感觉吗?
那就是,在有人的时候,笑得比阳光还灿烂,比彩虹还美丽,可是,内心却承受着锥心的痛。
我总是很自然的掩饰着自己的伤,把这变成了一种习惯。
外表虽然很华丽,可内心却早已千疮百孔。就像漏雨的瓦房一样,失去了它的美丽。
窗外面的雨声一阵一阵,我心情也跟着雨声一阵一阵的波动起来,耳朵慢慢的听不见了,心被无助的孤独所填满。我,又再一次被丢在了路上……
6、老师的不易心情日记
又是新的一天,按课程表的安排今天下午就要有我的数学课了,说实话还是感到很紧张的,毕竟第一次从学生变成我所敬畏的老师,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教好,所以我决定用一上午的时间来备课,我面临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没有课本,二是不清楚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就找来了王校长请求帮助,说到王校长我就特别的感动,来的这两天里王校长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买东西熟悉环境,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帮我们,可谓是有求必应,一听到我的问题王校长先是帮我解决了课本的问题,然后又详细地给我介绍孩子们的情况,从她的介绍中我可以体会到他对孩子们的了解程度特别深,一百多个孩子他可以清楚地说出姓名,所在年级和学习情况,有了王老师地介绍心里就有底多了,一上午的时间我都在积极备课等待着下午数学课地到来。
时间过得很快,数学课来了,我在孩子们热情的注视下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表情,我的紧张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怀的`信心,按照之前的备课,我有序的给孩子们上着课,我所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孩子们都积极回答,课堂上满是积极回答问题的声音,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自豪,同时我也体会到了老师的不容易。
7、我在路上而你看不见心情日记
“你看得见我的时候,我在纸上;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在路上。”自从认识了女神——我在报社的实习老师之后,我便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认识。
女神说,实习期间,每天一定要认真看报纸。于是,我把自己扔进沙发里,抓起报纸就翻。每一份报纸,先看选题,再看稿件的'操作——包含哪些信息,采访到哪些人,段落怎么安排;再较真一点,就认真揣摩每句话的信息量,研究表述方式;再有意思一点,就去猜想每个信息点是如何被记者收集得来:是观察还是直接向当事人询问,抑或是周边采访,有没有公开记者的身份,敏感信息怎么了解……
一起实习的小爽姐把外出采访任务称为“出去玩”,这个说法,我以为绝妙。我们期待有机会出去采访,面对不同的人和事,哪怕需要比奋力学习的高三还要起得早,我们依旧累并快乐着。第一次出任务,采访地点就把我搞得晕头转向。也是那一次,我感受到了记者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在茫然的情况下精准地找到采访地点,构思合适的提问,说话零口误,学习多领域的知识……即使是“玩”,也得有坚强的心理承受力、充沛的体力和丰富的智力作为支撑。
我去机场采访过两次,每次都需要在一大堆纸、笔、单反相机、话筒中找到位置钻进去,还要争取说话的机会。第二次去时,武汉已进入三伏天,机场的地面被太阳晒得滚烫,热浪能把人烤焦。接机时,我听到几个记者小声讨论:“这次可别再让我们在太阳底下做采访了。”可是,当采访对象从飞机上走出来时,一行人立马簇拥了过去。原来,为了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那些不愿意吃的苦都只会在嘴上说说而已。
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感到寂寞。也有人说,做自己喜欢的事,会感到孤独,因为那只是你喜欢的。不管怎样,因为喜欢,我有了自己的坚持。
8、黄昏的路上想起一个老师心情日记
冬日的黄昏,带着湿气的冷,浸润在空气中,像是要下雪的样子,可是又不下,只是一味地阴沉着,寒冷着。风淅淅地漫步着,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流动的水气。下了自习回来,走在从一教到宿舍的路上,感受到新鲜空气的妙处,是的,妙处。一教的教室空气总像候车室一般的混浊,看着书,头疼,走神,而且兴味索然。
一出门便闻到了阴湿清冷的味道,心里禁不住有些喜悦,突然想起川端康成的《雪国》,连带着想起了一个老师。他是十分喜欢《雪国》的。记得有一次下雪,我们就跑到他屋子里聊天,他便跟我们说起《雪国》里面的一个情节,那就是主人公岛村坐火车,穿过长长的隧道,来到了雪国,下火车的时候,他第一次看到了第二女主人公叶子姑娘,看到裹得严严实实的站长,岛村心想:已经这么冷了吗?“已经这么冷了吗?”老师轻声读了出来,“有一年冬天,我坐火车回老家,当时正好碰上了一些事情,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到站了,看到周围的人一个个穿着厚厚的衣服,裹得严严实实,忙忙碌碌,面无表情,从我身旁走过,我当时突然就想起了这句话,已经这么冷了吗?”外面的雪沙沙地下着,能听见落地的声音,屋里屋外都是冷清的空气,凉凉的,刺得眼睛异常的明亮。我想,我是被那句话迷住了,于是也找了川端康成的书来看,并喜欢上了那种冷艳的文风。
在这个潮湿寒冷的冬日黄昏,我又想起了这句话,然而已经物是人非,似乎一旦涉及到现实中的利益关系问题,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十分冷酷,发生了一些让人难堪的事情,嫉妒,阴谋,卑劣,告密,形同陌路,互相仇恨。我也从高中生的思维逐渐转变成大人的思维,尽管我并没有做哪怕任何一件应该被谴责的事情,我仍然感到羞愧,因为当我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时,我觉得是极不体面的.。现实与理想总是分离的,并且越来越远。
事实上,我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藏起来,匹夫怀璧,最诗意的东西,深藏在最隐秘的心底,被这个秘密折磨着,忧伤着,等待着。在一个谁也料想不到的机会,迸发出来。短暂的迸发,烟花般璀璨,旋即又缩回到那灰暗、没有光泽的外壳中。前人评论钱谦益的诗,我忘了具体的内容,却记得有两句:“品太卑微诗太俊,狱中词句动人怜。”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也有:“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那个老师也写诗,写好诗,真是好诗。看他的诗,我甚至能想象出,在他自己的世界中,心中最美好的诗意是如何纵横徜徉,任意挥洒的。我想,那一定是个干干净净的世界。于是,我不奇怪这种分离,我理解这种分离,我原谅这种分离。
又是一个年关,我也长大一岁,许多的争吵、气愤、委屈,都已经过去了。黄昏时候想起那个老师,觉得他离我已经是那么遥远陌生。检点这几年来的收获,有书籍,有益友,有良师,心中沉甸甸的,何必还要记住那些不愉快呢?
晚来天欲雪,天空和建筑的界限被朦胧化,人们都忙忙碌碌,从我身旁擦肩而过,沿着自己的路急急走着。眼前似乎花了,那年冬日的记忆,是这个老师保留在我心中最最珍贵的片断,清净、寒冷,直指人心的力量,沧桑,繁华落尽,不食人间烟火。突然想起那句话:“已经这么冷了。”细细咀嚼起这种苦寒来,不由忧伤起来,不由茫然起来,不由地想家,不由想起陈琳的诗:“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9、路上一纸片心情日记
“看地上有果皮纸屑要捡起来放进垃圾箱……”这样的教育似乎从小学就开始了,但我看到,作为大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小时候,我们懵懵懂懂地接受着老师和家长类似这样的教育,我们跟着爸妈出去玩时,看到地上有纸片会蹦蹦跳跳地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箱,然后就能听到爸妈的表扬:“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心里就了开了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对横在路上的纸片采取“走过、路过、错过”的行动。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懒得动吗?
直到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后我才深刻了解了这个原因。有段剧情中许三多被分配到地位偏远、无人视察的红三连,但他没有“入乡随俗”过邋遢的生活,而是每天把原本脏乱不堪的宿舍打扫得一尘不染,弄得其他几个老兵很不习惯,很恼火。无奈之下,班长找他谈话,用“三只狗顺着跑一只狗逆着跑的故事”“循循善诱”让他明白他就是“那只逆着的狗”。许三多没有错,只是不随大流,就会被人埋怨,嘲笑,看不惯……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路上的纸片捡还是不捡,如果你与它擦肩而过,也许不会出什么问题——因为似乎大家都是这样。而如果你走过去弯腰把它捡起来扔进垃圾箱,那么你也许会看到一些路人的眼光。那些眼光的含义不同,有的也许是“挺有素质”或者“真能做出来,我就不敢”(注意这个“敢”字),或者“有病,给谁作秀呢”。不知道哪种心理的人会多一些,不过我想,大部分人都怀着第一种心理,而害怕被怀第三种心理人的眼光看待,所以选择无动于衷。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路上的纸片捡不捡”的问题,看似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旦放大却令人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