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高一化学一等奖说课稿
1、氯气高一化学一等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氯气》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课本知识结合实验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以下就是我构造这节课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目标分析:
卤素是一族元素,通过对氯气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联系和思考,更好的掌握整一族的元素。
知识目标: 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三.过程分析
1. 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瓶氯气的颜色及其状态,再向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后,在瓶后衬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 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推理验证法。引导学生由氯的原子结构分析,推测它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概括出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设问激疑: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请学生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应该如何?如何验证?培养学生由原子结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2.实验验证:
(1)与金属的反应:做好两个演示实验①铜在氯气中燃烧。 ②铁在氯气中燃烧。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注意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应用第一章所学知识)。在做铜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教师
一面演示一面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灼热铜,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不活泼金属铜能与氯气反应?把产物溶于水又有什么现象?进一步加水又有什么现象呢?铁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氯气能与金属反应,那它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与非金属的反应
做好书上的氢气与氯气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⑴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⑵氢气和氯气的混和气体见光爆炸。特别是第二个实验,当学生听尖锐的爆鸣声时,会全班鼓掌表示祝贺!这种成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自来水能不能直接用来养金鱼?为什么?通过这一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问题引出氯气与水的反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及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氯气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和归纳氯气的化学性质.很多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极其非金属能在氯气中燃烧,并且会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
4.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 氯气的性质为什么这么活泼?其电子结构排布?
(2) 氯气能与水反应吗?会反应又生成什么呢?
2、氯气高一化学一等奖说课稿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氯气,共两课时。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下面从五个方面谈一谈关于氯气的整节课的一些想法: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析: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尽可能结合起来讲,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为紧密。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可以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在此更好地应用,并得到巩固。最好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第三部分:学法分析
本节内容多、实验多采用边讲边实验,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差别大,不易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处理:
1.本章应预见学生判断溶液颜色有困难:可以准备几瓶Cl2、Br2、I2的水溶液、酒精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贴上标签、注明颜色让学生观察。
引入: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族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卤素包括F、Cl、Br、I、At五种元素。
2.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展示:氯气、空气、氯水、水四瓶溶液,让学生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氯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物氯气归纳出氯气的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导热性等物理性质。演示氯气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其产物;再演示氯气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总结,最后我归纳其反应现象:小结:氯气的毒性与氯气活泼的化学性质有关。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能溶2体积氯气),易液化。
强调:氯气是有毒的。闻氯气的正确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引入:新闻材料,配置多媒体讲述:伊普雷战役
问:什么是伊普雷战役?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防毒面具为啥像“猪嘴”?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的毒性机理。
引言: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氯气的毒性一定与它的结构有关,我们首先考察氯原子的结构
【演示实验】氯气的漂白性
【复习提问】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Cl2水中的HCIO是强氧化性的弱酸。
小结:板书:氯气的化学性质:Cl2 +Cu—— Cl2 +H2 —— Cl2水——Cl2 与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实验室中制取氯气应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要求要严要细,安排学生组装实验室中氯气装置(无药品),严到又快又整洁,细到先拿什么后拿什么,先拧什么螺丝钉后拧什么螺丝钉都清楚。结合实验室制取氯气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引导学生提问,问为什么?如为什么收集氢气可用排空气法和排水取气法?为什么制取氢气不需尾气处理?为什么制取氢气需加少许硫酸铜最后所得溶液为黑色?完成实验室制取氯气后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问题:实验室制飘白色的粉温度稍高有副反应发生,甲、乙、丙三人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请指出三个装置的各自的缺点或错误(如没有可不填)甲————————乙——————————丙————————————.
(2)下图中甲由A、B两部分组成,乙由C、D、E三部分组成,丙由F、G组成,从上述甲、乙、丙三套装置中选出合理的部分(按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组装一套较完善的实验装置(填所选部分的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若用12mol L-1的浓盐酸100mL与足量的MnO2反应,最终生成Ca(ClO)2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15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各步反应无反应物损耗且无副反应发生).
多媒体回答:(1)甲:①发生装置错误,②U型管右端没有接尾气处理装置。乙:①没有降温装置,②D应换成U型管,改装消石灰。丙:①没有降温装置,②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2)C(F)、B、E (3)MnO2只能氧化浓HCl,随着反应的进行,[Cl-]减小,还原性减弱,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结合氯离子的检验的教学,区别检验与鉴别的概念,比较氯气、氯离子、新氯水、久置氯水主要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等概念,用实验室中制取CO2 、H2复习离子方程等概念。
第五部分:信息返馈:
与学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返馈成功的关键,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制造师生间的民主氛围,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考试既能掌握学习状况。
3、氯气高一化学一等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氯气》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课本知识结合实验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以下就是我构造这节课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氯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氯气的化学性质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氯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难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目标分析:
卤素是一族元素,通过对氯气的学习使学生通过联系和思考,更好的掌握整一族的元素。
知识目标: 知道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氯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三.过程分析
1. 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
首先让学生观察一瓶氯气的颜色及其状态,再向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后,在瓶后衬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 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推理验证法。引导学生由氯的原子结构分析,推测它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来验证,最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概括出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设问激疑: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请学生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应该如何?如何验证?培养学生由原子结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2.实验验证:
(1)与金属的反应:做好两个演示实验①铜在氯气中燃烧。 ②铁在氯气中燃烧。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注意反应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情况(应用第一章所学知识)。在做铜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教师
一面演示一面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灼热铜,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不活泼金属铜能与氯气反应?把产物溶于水又有什么现象?进一步加水又有什么现象呢?铁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氯气能与金属反应,那它能不能与非金属反应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与非金属的反应
做好书上的氢气与氯气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⑴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⑵氢气和氯气的混和气体见光爆炸。特别是第二个实验,当学生听尖锐的爆鸣声时,会全班鼓掌表示祝贺!这种成功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自来水能不能直接用来养金鱼?为什么?通过这一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生活问题引出氯气与水的反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以及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3.学法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氯气有一定的认识,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和归纳氯气的化学性质.很多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极其非金属能在氯气中燃烧,并且会写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
4.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1) 氯气的性质为什么这么活泼?其电子结构排布?
(2) 氯气能与水反应吗?会反应又生成什么呢?
4、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一等奖
【教学背景】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和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是以后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和氯碱工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正确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课程目标的标准,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理解氯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3.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了解氯气的“功”与“过”,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4.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推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应用观察、记录、科学抽象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探究精神。
本节内容强调氯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对氯气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氯及其化合物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对于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只作简单介绍。
【案例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采用“实验”、“对比”、“联想”的教学方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氯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有关内容,多样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识。
设计中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学生闻氯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向盛有氯气的试管中注入水”等实验来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2.让学生回忆氯的原子结构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以氯的原子结
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线索进行联想:
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联想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联想氯气的化学性质(典型的非金属性)----→联想氯气的用途。
3.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由Fe、Cu、H2在Cl2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比较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的认识;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碘化钾等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4.本节课的难点是氯气与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等化合物的反应事实,找出氯气与有关物质反应的规律。
5.引导学生讨论氯气对人类社会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创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于1974年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生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立即引起了舍勒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他将制备出来的气体溶解到水中,发现这种气体的水溶液略显酸性;该水溶液还能使花朵、纸张、叶子等的颜色褪去;将蚱蜢放进装满这种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氯气。
氯气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为什么能使花朵、纸张、叶子褪色?氯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
一、氯气的性质
[演示实验]出示一瓶氯气,瓶后衬一张白纸。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一名学生上来闻氯气的气味,并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然后,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观看影象资料]1915年4月22日,世界上第一次化学武器(氯气)的使用。
[交流讨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氯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氯气和氯水有什么关系?
[归纳小结]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氯气通常状况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2体积氯气。氯气可以通过降温而变为液态和固态。氯气有毒,易液化。
[补充讲解]氯气是一种毒性气体,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少量就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多量氯气会使人窒息,甚至死亡。因此闻氯气要特别小心,只能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实验是没有危险的。
[交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能否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引导学生运用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结构特点,推测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容易结合一个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氯离子。
[演示实验](用实物投影仪)
(1)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磨,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于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加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2)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归纳小结]由学生描述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氯气既能与金属单质也能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2.化学性质
(1)氯气和金属的反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思考与讨论]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与初中学习阶段对“燃烧”的认识比较,可燃物是否一定有氧气才能燃烧呢?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通过对比、交流、得出结论: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如Na、Fe、H2等物质均可在Cl2中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提出问题]自来水厂可以用氯气来消毒水,氯气能溶解于水吗?能与水发生反应吗?
[观察演示实验]
1.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观察试管中物质的颜色。再向氯水和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把一装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摇动试管,观察现象。
3.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学生描述现象并尝试加以解释,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述)
[归纳小结]
(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
Cl2+H2O===HCl+HClO
(4)氯气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5)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Cl2+2KI===2KCl+I2
[交流与讨论]氯气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造福于人类。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化学品使用不当或误用甚至滥用,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谈谈氯气的“功”与“过”。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逐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提出问题]Cl2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生成氯化物。氯化物中的氯和氯气中的氯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氯化物中的氯是-1价的氯元素,氯气中的氯是结合成氯分子的0价态氯。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能电离出Cl-。氯气由氯分子组成的。我们用AgNO3、稀硝酸检验Cl-;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氯气。
[学生实验]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小结]
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试剂:AgNO3、稀硝酸
2.原理:溶液中的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AgCl白色沉淀遇稀硝酸不溶解(Ag++Cl-===AgCl↓)
3.方法和结论: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或在被检验的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被检液中含有Cl-。)
[课堂讨论]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区别蒸馏水和自来水。
[本节小结]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碘化物等发生反应。
2.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外作业](建议补充使用以下部分习题):
①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A.2/3;B.1/2;C.1/3;D.1/4
②用作麻醉剂的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为了防止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
D.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钡溶液
3.科学家提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潜在的致癌物。世界环保联盟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
(1)目前,欧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钾和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占ClO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的纯度较低。写出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
(2)我国最近研究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NaClO2),在氯气保护下成功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上述方法相比,此法的优点是(写出其中一种)。
4.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可吸收和阻挡太阳光中强烈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氯烃(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O3 ==O2+O,Cl+O3 ==ClO+O2,ClO+O ==Cl+O2
(1)写出上述变化的总反应式。
(2)在上述变化中,Cl原子的作用是什么?
5.研究性学习课题
①海水是人类获取氯、溴、碘的重要资源。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生产过程。将了解的情况与同学交流讨论。
②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条件的同学请到生产或使用氯气的工厂参观,也可以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源了解氯气的用途。将你获取得信息与同学交流。
【案例评析】
本案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用实验、联想、对比的方式组织学生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舍勒发现氯气”的科学史实、“氯气作为化学武器”等资料,引发认知碰撞,充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重视发挥实验的作用,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本案例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1个学生实验,由实验探究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结构推测性质、以实验验证性质,并采用对比、联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概括、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4.引导学生讨论氯气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5、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一等奖
【教学背景】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和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是以后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和氯碱工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正确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课程目标的标准,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理解氯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3.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了解氯气的“功”与“过”,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4.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推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应用观察、记录、科学抽象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探究精神。
本节内容强调氯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对氯气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氯及其化合物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对于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只作简单介绍。
【案例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采用“实验”、“对比”、“联想”的教学方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氯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有关内容,多样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识。
设计中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学生闻氯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向盛有氯气的试管中注入水”等实验来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2.让学生回忆氯的原子结构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以氯的原子结
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线索进行联想:
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联想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联想氯气的化学性质(典型的非金属性)----→联想氯气的用途。
3.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由Fe、Cu、H2在Cl2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比较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的认识;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碘化钾等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4.本节课的难点是氯气与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等化合物的反应事实,找出氯气与有关物质反应的规律。
5.引导学生讨论氯气对人类社会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创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于1974年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生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立即引起了舍勒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他将制备出来的气体溶解到水中,发现这种气体的水溶液略显酸性;该水溶液还能使花朵、纸张、叶子等的颜色褪去;将蚱蜢放进装满这种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氯气。
氯气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为什么能使花朵、纸张、叶子褪色?氯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
一、氯气的性质
[演示实验]出示一瓶氯气,瓶后衬一张白纸。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一名学生上来闻氯气的气味,并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然后,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观看影象资料]1915年4月22日,世界上第一次化学武器(氯气)的使用。
[交流讨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氯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氯气和氯水有什么关系?
[归纳小结]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氯气通常状况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2体积氯气。氯气可以通过降温而变为液态和固态。氯气有毒,易液化。
[补充讲解]氯气是一种毒性气体,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少量就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多量氯气会使人窒息,甚至死亡。因此闻氯气要特别小心,只能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实验是没有危险的。
[交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能否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引导学生运用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结构特点,推测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容易结合一个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氯离子。
[演示实验](用实物投影仪)
(1)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磨,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于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加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2)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归纳小结]由学生描述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氯气既能与金属单质也能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2.化学性质
(1)氯气和金属的反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思考与讨论]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与初中学习阶段对“燃烧”的认识比较,可燃物是否一定有氧气才能燃烧呢?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通过对比、交流、得出结论: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如Na、Fe、H2等物质均可在Cl2中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提出问题]自来水厂可以用氯气来消毒水,氯气能溶解于水吗?能与水发生反应吗?
[观察演示实验]
1.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观察试管中物质的颜色。再向氯水和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把一装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摇动试管,观察现象。
3.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学生描述现象并尝试加以解释,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述)
[归纳小结]
(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
Cl2+H2O===HCl+HClO
(4)氯气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5)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Cl2+2KI===2KCl+I2
[交流与讨论]氯气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造福于人类。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化学品使用不当或误用甚至滥用,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谈谈氯气的“功”与“过”。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逐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提出问题]Cl2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生成氯化物。氯化物中的氯和氯气中的氯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氯化物中的氯是-1价的氯元素,氯气中的氯是结合成氯分子的0价态氯。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能电离出Cl-。氯气由氯分子组成的。我们用AgNO3、稀硝酸检验Cl-;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氯气。
[学生实验]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小结]
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试剂:AgNO3、稀硝酸
2.原理:溶液中的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AgCl白色沉淀遇稀硝酸不溶解(Ag++Cl-===AgCl↓)
3.方法和结论: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或在被检验的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被检液中含有Cl-。)
[课堂讨论]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区别蒸馏水和自来水。
[本节小结]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碘化物等发生反应。
2.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外作业](建议补充使用以下部分习题):
①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A.2/3;B.1/2;C.1/3;D.1/4
②用作麻醉剂的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为了防止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
D.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钡溶液
3.科学家提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潜在的致癌物。世界环保联盟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
(1)目前,欧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钾和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占ClO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的纯度较低。写出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
(2)我国最近研究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NaClO2),在氯气保护下成功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上述方法相比,此法的优点是(写出其中一种)。
4.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可吸收和阻挡太阳光中强烈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氯烃(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O3 ==O2+O,Cl+O3 ==ClO+O2,ClO+O ==Cl+O2
(1)写出上述变化的总反应式。
(2)在上述变化中,Cl原子的作用是什么?
5.研究性学习课题
①海水是人类获取氯、溴、碘的重要资源。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生产过程。将了解的情况与同学交流讨论。
②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条件的同学请到生产或使用氯气的工厂参观,也可以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源了解氯气的用途。将你获取得信息与同学交流。
【案例评析】
本案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用实验、联想、对比的方式组织学生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舍勒发现氯气”的科学史实、“氯气作为化学武器”等资料,引发认知碰撞,充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重视发挥实验的作用,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本案例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1个学生实验,由实验探究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结构推测性质、以实验验证性质,并采用对比、联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概括、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4.引导学生讨论氯气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6、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背景】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和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是以后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和氯碱工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正确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课程目标的标准,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理解氯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3.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了解氯气的“功”与“过”,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4.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推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应用观察、记录、科学抽象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探究精神。
本节内容强调氯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对氯气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氯及其化合物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对于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只作简单介绍。
【案例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采用“实验”、“对比”、“联想”的教学方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氯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有关内容,多样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识。
设计中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学生闻氯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向盛有氯气的试管中注入水”等实验来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2.让学生回忆氯的原子结构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以氯的原子结
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线索进行联想:
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联想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联想氯气的化学性质(典型的非金属性)----→联想氯气的用途。
3.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由Fe、Cu、H2在Cl2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比较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的认识;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碘化钾等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4.本节课的难点是氯气与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等化合物的反应事实,找出氯气与有关物质反应的规律。
5.引导学生讨论氯气对人类社会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创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于1974年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生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立即引起了舍勒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他将制备出来的气体溶解到水中,发现这种气体的水溶液略显酸性;该水溶液还能使花朵、纸张、叶子等的颜色褪去;将蚱蜢放进装满这种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氯气。
氯气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为什么能使花朵、纸张、叶子褪色?氯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
一、氯气的性质
[演示实验]出示一瓶氯气,瓶后衬一张白纸。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一名学生上来闻氯气的气味,并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然后,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观看影象资料]1915年4月22日,世界上第一次化学武器(氯气)的使用。
[交流讨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氯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氯气和氯水有什么关系?
[归纳小结]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氯气通常状况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2体积氯气。氯气可以通过降温而变为液态和固态。氯气有毒,易液化。
[补充讲解]氯气是一种毒性气体,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少量就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多量氯气会使人窒息,甚至死亡。因此闻氯气要特别小心,只能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实验是没有危险的。
[交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能否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引导学生运用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结构特点,推测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容易结合一个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氯离子。
[演示实验](用实物投影仪)
(1)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磨,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于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加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2)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归纳小结]由学生描述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氯气既能与金属单质也能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2.化学性质
(1)氯气和金属的反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思考与讨论]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与初中学习阶段对“燃烧”的认识比较,可燃物是否一定有氧气才能燃烧呢?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通过对比、交流、得出结论: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如Na、Fe、H2等物质均可在Cl2中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提出问题]自来水厂可以用氯气来消毒水,氯气能溶解于水吗?能与水发生反应吗?
[观察演示实验]
1.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观察试管中物质的颜色。再向氯水和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把一装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摇动试管,观察现象。
3.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学生描述现象并尝试加以解释,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述)
[归纳小结]
(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
Cl2+H2O===HCl+HClO
(4)氯气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5)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Cl2+2KI===2KCl+I2
[交流与讨论]氯气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造福于人类。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化学品使用不当或误用甚至滥用,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谈谈氯气的“功”与“过”。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逐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提出问题]Cl2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生成氯化物。氯化物中的氯和氯气中的氯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氯化物中的氯是-1价的氯元素,氯气中的氯是结合成氯分子的0价态氯。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能电离出Cl-。氯气由氯分子组成的。我们用AgNO3、稀硝酸检验Cl-;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氯气。
[学生实验]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小结]
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试剂:AgNO3、稀硝酸
2.原理:溶液中的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AgCl白色沉淀遇稀硝酸不溶解(Ag++Cl-===AgCl↓)
3.方法和结论: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或在被检验的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被检液中含有Cl-。)
[课堂讨论]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区别蒸馏水和自来水。
[本节小结]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碘化物等发生反应。
2.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外作业](建议补充使用以下部分习题):
①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A.2/3;B.1/2;C.1/3;D.1/4
②用作麻醉剂的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为了防止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
D.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钡溶液
3.科学家提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潜在的致癌物。世界环保联盟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
(1)目前,欧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钾和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占ClO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的纯度较低。写出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
(2)我国最近研究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NaClO2),在氯气保护下成功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上述方法相比,此法的优点是(写出其中一种)。
4.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可吸收和阻挡太阳光中强烈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氯烃(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O3 ==O2+O,Cl+O3 ==ClO+O2,ClO+O ==Cl+O2
(1)写出上述变化的总反应式。
(2)在上述变化中,Cl原子的作用是什么?
5.研究性学习课题
①海水是人类获取氯、溴、碘的重要资源。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生产过程。将了解的情况与同学交流讨论。
②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条件的同学请到生产或使用氯气的工厂参观,也可以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源了解氯气的用途。将你获取得信息与同学交流。
【案例评析】
本案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用实验、联想、对比的方式组织学生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舍勒发现氯气”的科学史实、“氯气作为化学武器”等资料,引发认知碰撞,充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重视发挥实验的作用,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本案例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1个学生实验,由实验探究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结构推测性质、以实验验证性质,并采用对比、联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概括、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4.引导学生讨论氯气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7、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背景】
氯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和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是以后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和氯碱工业知识的需要。同时,为学生正确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依据课程目标的标准,主要的学习目标是: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2.理解氯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3.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了解氯气的“功”与“过”,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4.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主动探索的优良品质;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推测----→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的研究,应用观察、记录、科学抽象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探究精神。
本节内容强调氯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对氯气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氯及其化合物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注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对于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只作简单介绍。
【案例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采用“实验”、“对比”、“联想”的教学方式,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氯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有关内容,多样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意识。
设计中注意以下问题:
1.通过“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学生闻氯气的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向盛有氯气的试管中注入水”等实验来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实验安全意识。
2.让学生回忆氯的原子结构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以氯的原子结
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为线索进行联想:
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联想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联想氯气的化学性质(典型的非金属性)----→联想氯气的用途。
3.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由Fe、Cu、H2在Cl2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比较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的认识;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碘化钾等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4.本节课的难点是氯气与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通过比较Cl2分别与水、碱等化合物的反应事实,找出氯气与有关物质反应的规律。
5.引导学生讨论氯气对人类社会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创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于1974年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时,把盐酸与软锰矿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生成了一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立即引起了舍勒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研究。他将制备出来的气体溶解到水中,发现这种气体的水溶液略显酸性;该水溶液还能使花朵、纸张、叶子等的颜色褪去;将蚱蜢放进装满这种气体的容器中,蚱蜢蹦跶几下就死去了。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氯气。
氯气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为什么能使花朵、纸张、叶子褪色?氯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
一、氯气的性质
[演示实验]出示一瓶氯气,瓶后衬一张白纸。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颜色和状态;请一名学生上来闻氯气的气味,并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然后,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水,充分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
[观看影象资料]1915年4月22日,世界上第一次化学武器(氯气)的使用。
[交流讨论]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氯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氯气和氯水有什么关系?
[归纳小结]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
氯气通常状况下为黄绿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能溶于水,1体积水大约溶解2体积氯气。氯气可以通过降温而变为液态和固态。氯气有毒,易液化。
[补充讲解]氯气是一种毒性气体,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少量就会使鼻和喉头的粘膜受到刺激,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多量氯气会使人窒息,甚至死亡。因此闻氯气要特别小心,只能轻轻煽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实验是没有危险的。
[交流讨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微观结构决定的,根据氯的原子结构能否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
引导学生运用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结构特点,推测氯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容易结合一个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氯离子。
[演示实验](用实物投影仪)
(1)将两根细铁丝用砂纸打磨,螺旋绕于火柴棍上,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引燃火柴,稍停,待火柴将燃尽,置于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加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2)用砂纸打亮铜丝,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热,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反应完毕,用洗瓶注少量水于集气瓶中。观察溶液颜色。
(3)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归纳小结]由学生描述以上三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氯气既能与金属单质也能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2.化学性质
(1)氯气和金属的反应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思考与讨论]通过H2在Cl2中燃烧的实验,与初中学习阶段对“燃烧”的认识比较,可燃物是否一定有氧气才能燃烧呢?你对“燃烧”的条件及其本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通过对比、交流、得出结论: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如Na、Fe、H2等物质均可在Cl2中燃烧。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叫燃烧。)
[提出问题]自来水厂可以用氯气来消毒水,氯气能溶解于水吗?能与水发生反应吗?
[观察演示实验]
1.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观察试管中物质的颜色。再向氯水和蒸馏水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2.把一装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摇动试管,观察现象。
3.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现象。
[交流讨论](学生描述现象并尝试加以解释,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述)
[归纳小结]
(3)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
Cl2+H2O===HCl+HClO
(4)氯气与碱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
(5)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
Cl2+2KI===2KCl+I2
[交流与讨论]氯气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造福于人类。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化学品使用不当或误用甚至滥用,也会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谈谈氯气的“功”与“过”。
(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逐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提出问题]Cl2跟金属、非金属单质以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生成氯化物。氯化物中的氯和氯气中的氯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氯化物中的氯是-1价的氯元素,氯气中的氯是结合成氯分子的0价态氯。可溶性氯化物溶于水时,能电离出Cl-。氯气由氯分子组成的。我们用AgNO3、稀硝酸检验Cl-;用淀粉--碘化钾溶液检验氯气。
[学生实验]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盐酸、NaCl溶液、Na2CO3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然后各滴入几滴AgNO3溶液,观察实验现象。再分别加入少量稀硝酸,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小结]
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试剂:AgNO3、稀硝酸
2.原理:溶液中的Cl-都能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AgCl白色沉淀遇稀硝酸不溶解(Ag++Cl-===AgCl↓)
3.方法和结论:在被检验的溶液中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则被检液中含有Cl-。(或在被检验的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若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被检液中含有Cl-。)
[课堂讨论]自来水生产中常通入适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区别蒸馏水和自来水。
[本节小结]
1.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非金属直接化合,还能与水、碱、碘化物等发生反应。
2.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外作业](建议补充使用以下部分习题):
①将一盛满Cl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试管内液面不再上升时,剩余气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A.2/3;B.1/2;C.1/3;D.1/4
②用作麻醉剂的氯仿(CHCl3)常因保存不慎而被空气氧化,产生剧毒的光气(CO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Cl3+O2===2HCl+2COCl2。为了防止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银溶液
D.用硝酸酸化后的硝酸钡溶液
3.科学家提出,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时,氯气会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形成的物质可能是潜在的致癌物。世界环保联盟推广采用广谱性高效杀菌剂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
(1)目前,欧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钾和盐酸)制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产生Cl2(占ClO2体积的一半),使产物的纯度较低。写出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
(2)我国最近研究用氯气氧化亚氯酸钠(NaClO2),在氯气保护下成功制得ClO2,表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上述方法相比,此法的优点是(写出其中一种)。
4.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致力于研究臭氧层破坏问题的三位化学家。大气中的臭氧可吸收和阻挡太阳光中强烈的、有害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物。氟氯烃(如CCl2F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Cl原子,Cl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有关反应为:
O3 ==O2+O,Cl+O3 ==ClO+O2,ClO+O ==Cl+O2
(1)写出上述变化的总反应式。
(2)在上述变化中,Cl原子的作用是什么?
5.研究性学习课题
①海水是人类获取氯、溴、碘的重要资源。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水晒盐的生产过程。将了解的情况与同学交流讨论。
②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条件的同学请到生产或使用氯气的工厂参观,也可以请教专家或查阅资源了解氯气的用途。将你获取得信息与同学交流。
【案例评析】
本案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用实验、联想、对比的方式组织学生活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舍勒发现氯气”的科学史实、“氯气作为化学武器”等资料,引发认知碰撞,充分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重视发挥实验的作用,强化实验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功能。本案例设计了7个演示实验、1个学生实验,由实验探究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探究。
3.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利用结构推测性质、以实验验证性质,并采用对比、联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概括、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4.引导学生讨论氯气的“功”与“过”,认识氯和氯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8、《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一等奖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氯气与水反应的实质及产物;知道氯水的成分;认识次氯酸的性质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化学现象和反应,学会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氯气和水的反应、氯水漂白性。
【难点】氯水的成分和漂白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有时候我们打开水龙头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这种刺激性的气味就来源于氯气,目前有很多自来水都采用氯气来杀菌、消毒,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氯气和水的作用。
环节二:探究新知
对比启迪:我们知道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氯气能不能溶于水?实验表明1体积的水大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氯气的水溶液称之为氯水。氯气可以和水反应吗?请同学们提出假设或猜想。
提问:如何证明氯气和水确实发生了反应?请大家进行讨论。
【实验探究1】方案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氯水到紫色石蕊试纸上);方案2:检验氯离子(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硝酸银置于小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氯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里)。
请学生进行实验探究1并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探究2】将氯气分别通入盛有干燥的红布条和湿润的红布条的广口瓶中,盖上玻璃片。
归纳:氯气无漂白性,潮湿的氯气有漂白性,所以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就是HClO。
环节三:巩固练习
带领做练习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说一说。然后老师做总结归纳。
作业:
1、思考:如何证明次氯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2、调研:生活生产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漂白剂,它们有什么区别?
四、板书设计
9、化学教案一等奖氯气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的性质,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氯气的知识。
[板书]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节课所观察到的和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
[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
(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易液化()
(3)密度比空气大
(4)能溶于水
[过渡]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请大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来分析和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板书]2.氯气的化学性质
[讲解]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金属、非金属及化合物发生反应。
[设问]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氯气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可提醒学生在学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时所学到的例子)
[答]氯气可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也可和非金属H2反应生成氯化氢。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板书](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设问]从前面碱金属的知识我们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对于性质不活泼的金属,氯气是否也能与其反应呢?
(展示铜丝、回忆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演示实验4—1,铜在氯气中的燃烧)
[讲解]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棕黄色的烟是CuCl2固体小颗粒。CuCl2溶于水可因为溶液浓度的大小而分别呈现出绿色和蓝色。
[板书]
[提问]写出Cl2和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谁是氧化剂?
[学生活动]
[板书]
[讲解]铁比铜更易和氯气反应,由于氯气的`氧化性较强,所以,当其和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总是高价氯化物。
[设问]①氯气虽能和铁反应,但我们贮存氯时,却用主要成分是铁的钢瓶,为什么?
(通常条件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
②氯气能与镁、铝反应吗?如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并预测其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铜相比如何?
[过渡]初中我们学过氯气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它们反应时的现象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试即知。
[板书]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演示实验4—2,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讲解]纯净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它极易溶于水而形成盐酸,也叫氢氯酸。实验时我们在瓶口观察到的白雾就是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所形成的盐酸小液滴,此反应也是工业制盐酸的主要反应。
[板书]
[讲述]氢气和氯气不但能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在光照时,也能发生上述反应。
[演示实验4—3,氢气与氯气的混合爆炸]
[板书]
[讨论]通过刚才铜在氯气中燃烧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想一想,燃烧是否必须有氧气参加?为什么初中课本对燃烧的定义是:通常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学生讨论]
[结论]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燃烧。
[讲解]氯气不但能与氢气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与P、S、C等非金属直接化合。试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投影]P在Cl2(不足量)中燃烧生成PCl3
P在Cl2(足量)中燃烧生成PCl5
[教师]回忆上节课内容,氯气还有哪些性质?
[板书](3)氯气与水的反应
(4)氯气与碱的反应
[总结]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教师]请大家根据我们学过的氯气的性质,总结出氯气的用途。
[板书]3.氯气的用途
[学生回答]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除用于消毒、制造盐酸和漂白剂外,还用于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过渡]氯气与金属及某些化合物反应时,往往生成氯化物。其中大多数能溶于水电离出氯离子,在初中我们曾学过检验盐酸的方法,对于可溶性氯化物中的氯离子,我们也可采取类似的方法检验。
[板书]二、氯离子的检验
[学生回忆盐酸的鉴别方法]
[演示实验4—6]
(在HCl、NaCl、KCl溶液中滴入AgNO3,均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学生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Ag++Cl-=====AgCl↓
[设问]是不是滴加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就一定能断定溶液中有氯离子呢?
[演示]Na2CO3溶液与AgNO3溶液的反应,学生写出离子方程式。
[板书]2Ag++CO =====Ag2CO3↓
[设问]怎样防止检验Cl-时CO 的干扰呢?
[演示实验]将上述有白色沉淀的试管中滴加稀HNO3,请学生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Ag2CO3+2H+====2Ag++CO2↑+H2O
[结论]检验溶液中的Cl-,可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
[投影]思考题:1.液氯与氯水是否为同一种物质?
2.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的成分是否一样?
3.用Cl2消毒的自来水养鱼时,须把自来水晒一段时间再注入鱼缸,为什么?
[小结]Cl2是一种黄绿色有毒的气体,化学性质活泼,显示出较强的氧化性,有着广泛的用途。检验溶液中的Cl-,我们可用酸化的AgNO3溶液做试剂。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易液化( )
(3)密度比空气大
(4)能溶于水
2.氯气的化学性质
(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
(3)氯气与水的反应
(4)氯气与碱的反应
3.氯气的用途
二、氯离子的检验
Ag++Cl-====AgCl↓
2Ag++CO Ag2CO3↓
Ag2CO3+2H+====2Ag++CO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