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一等奖说课稿
1、品德与生活《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生活《眼睛与耳朵的诉说》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关于教材。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本我的生活好习惯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时,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娓娓道出眼睛与耳朵给我们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的方便,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要加强保护,在保护中快乐地生活。
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结合教材及学生情况,我觉得教学本课时应明确并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耳朵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通道。教师在引导学生倾听眼睛与耳朵诉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培养学生探索人体奥秘的好奇心。
2、行为与习惯。教育学生注意用眼和用耳的卫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的习惯。
3、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眼睛和耳朵的重要性,懂得如何防止近视和沙眼、如何保护耳朵,从而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护各种器官。难点是培养爱护眼睛和耳朵的正确情感,养成保护眼睛和耳朵等的良好习惯。
为达到以上目标要求,并突破重点、难点,可安排2课时完成。
二、关于教法。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将突出本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并通过以下教学方法来实现目标。
通过交谈和讨论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教师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主要的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指导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模拟诊所"的活动形式,并结合实际生活获得亲身的体验,从而懂得用眼用耳的卫生,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关于学法。
本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模拟法庭",列举一些不正确的用眼用耳的习惯,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中,来当"小法官",观察、分析、讨论,辨明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甚至危害很大,让学生初步知道眼睛耳朵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我有妙方"的形式说说,议议,从而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理和面对,另外,开设"我当小医生"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整理和总结,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游戏的形式,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设置了"模拟法庭",制作法官帽;布置小医院,准备白大褂,听诊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将教法和学法自然有机地贯彻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作这样的处理。
第一课时主要采用"模拟法庭"的活动形式。
(一)"模拟法庭"开庭,有教师介绍本次"模拟法庭"的活动要求以及进行"庭审"的步骤,并要求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可以戴上"法官"帽。接着介绍本次"模拟法庭"开庭审判的内容是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诉说,对"被告"——卡通小男孩提起"公诉"。用"模拟法庭"这种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眼睛和耳朵的"控诉"。播放多媒体课件,用拟人化的方法使眼睛和耳朵能够互相说话,听取他们的诉说,生动有趣,符合儿童认知事物的心理特点。接着,大家来评议:看看眼睛和耳朵"受害"时的痛苦;想想"卡通小男孩"这样对待眼睛和耳朵会造成怎样的危害。旨在让学生明白讲究用眼用耳的方法,切实保护好自己的眼和耳。
(三)我们来当"小法官"。分小组讨论"被告"卡通小男孩这些行为的危害,每组推出一名"小法官",对"被告"卡通小男孩进行宣判,提出改正的要求。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生动活泼,使学生有新奇感,让学生扮演成"小法官"听取"原告"眼睛和耳朵的"控诉",使学生能负责任、有爱心的对待生活。
第二课时主要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延伸。
(一)"我有妙方",录象播放学生实际生活中眼睛疲劳,耳朵进水,鼻子出血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介绍自己平时保护眼睛、耳朵、鼻子的好方法,让学生懂得遇到这些问题时该怎样正确处理和面对。采用这种联系儿童实际的形式,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二)"我当小医生",活动可采取互动形式。
1、"小医生出诊"。有学生主动自愿申请当"小医生",然后可以在其他同学中找"小病人",如患近视的,平时有某种不良卫生习惯的┅┅"小医生"给"小病人"提出保护和防止的小建议。
2、"我有好方法"。有学生提出自己的一些小问题,如"耳朵痒了怎么办""可以躺着看电视吗"等等,然后有其他同学自告奋勇来当"小医生",提出自己的"妙方良药"。这两个互动的小活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参与活动,演技好坏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发挥特长,知道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师总结。教育学生平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耳、鼻等器官,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后教师还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五、板书设计如下:
眼睛与耳朵的诉说
保护爱护身体
以上所说仅是一种构想,至于如何溶到课堂教学中,还需充实调整,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2、品德与生活《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一等奖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江的诉说》,这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中《沿着江河走下来》主题下的第二个内容。
《长江的诉说》作为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里的一课,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长江的诉说》我打算分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了解长江概况以及了解长江上游流域的文化。第二课时:感受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繁荣、美丽、富饶。第三课时:懂得保护长江。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则是第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为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 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从而产生对长江的热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尤其是三星堆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2、难点: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提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所有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对新鲜、好奇的事物愿意自己主动探究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想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资料调查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并制作(包括图像、音乐等),地图、投影仪等进行直观教学。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及全班交流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交流、合作以及处理信息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较之中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一些学习方法:如看地图、制作图表、绘制简易的地形地势图,尤其是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学习了黄河以后,学生对长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有趣拼图的比赛、快速记忆比赛等。而课前,也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三星堆,这样也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告诉他们,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接着揭示本节课的课题《长江的诉说》。(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导入,其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现长江的概貌,让学生先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长江的概况。
《课标》里提到:“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 寻找长江的源头
以一段录音开头:长江的述说。(也就是教科书62页内容),然后叫学生在小组里准备的地图上找出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并读出它的海拔高度。(通过《黄河东流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识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需要查找的地理位置。)
2、 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在地图上查找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用蓝色的笔在地图上标明;再把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长江从西至东的流向进行排列,写在白纸上。(这一活动侧重于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合作性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学生反馈:请每组派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且边看图边说出流经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一活动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锻炼学生大胆、大方地展现自己,学会向他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简单小结,并用多媒体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并记忆: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晥、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各省的名称及简称。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歌谣来帮助学生识图,并记住长江所流经的省份名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速记比赛”、拼图比赛以及课后采取绘图比赛等活动来巩固学习。)
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
教师讲授:长江全长6300千米,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
(在《三级阶梯上的国土》中,学生已经知道中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而黄河、长江的流向都是从西至东流,这也是与中国的地势地貌有着密切关系的,为了巩固前面知识的学习,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因此,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会单一的讲授,而是会采用多媒体,用《长江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并将上中下游的文字资料与教科书60-65页插图相结合,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源远流长,地势上跨越了三级阶梯,再展示几张长江所到之处都是美丽、繁荣、富饶的图片。当学生欣赏完后,马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提升情感:长江多么美丽啊!从而感叹道:长江真不愧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三、感受长江流域的文化——蜀文化
1、教师讲授:长江流域不仅物产富饶,而且水系发达,庞大的水系、丰富的物种,为远古先民们生息、发展和从事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2、接着出示旧石器文化、都江堰、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及四川风景名胜区的图片和资料。其中,重点学习三星堆遗址,因为三星堆的发掘不仅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向到5000年前,更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最具辉煌性的杰出代表。具体活动如下:
(1)请去过三星堆的孩子将自己参观三星堆遗址的感受、拍摄的图片给大家讲一讲。(由学生的亲身体验为教学活动之一,更具有说服力。)
(2)老师借用图片及资料,补充三星堆文化及它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学生的介绍毕竟不全面,老师的小结就是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课内的知识,更应该拓宽学生视野,点拨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对长江的热爱绝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由衷欣赏和赞美,更是对千百年来,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对中华民族的母亲般的养育。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以图片的展示、教师的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看图片、看文字了解、感受到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
四、感谢长江,热爱长江
1、出示关于长江的一份资源表,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江给我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产生感谢长江。
淡水资源——近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七大江河之冠。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8亿千瓦;可开发量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
水运资源——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
农业资源——有耕地3.5亿亩,占全国的25%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
淡水鱼资源——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
矿产资源——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
旅游资源——重庆、南京、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2、展示:长江流经的省市如今的繁荣、发展、美丽、富饶的图片。问学生,看到这一切,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升华情感,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五、歌唱《长江之歌》,总结全文。
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歌唱《长江之歌》来表达此时此刻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热爱之情吧!
3、品德与生活《眼睛与耳朵的诉说》一等奖说课稿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课。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生活中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生活中的工业品”。我今天执教的是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达成以下目标:
1、在选择比较中知道塑料的优点,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学会辩证地看待塑料这一工业产品。
3、感知塑料废弃品造成的危害。
4、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合作。
整堂课的教学凸现以下两点理念:
一、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此,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下三点:
1、调动生活中的经验。
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用塑料制成的?这,就是从学生的生活积累出发,动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与课程具体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使得学生面对学习主题的时候,感到他们所学习的内容,正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问题,因而乐于进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塑料与生活息息相关。
2、引发生活中的话题。
为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道塑料的优点,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时,我引发这样两个话题:
(1)四(3)中队要选购一个洗手盆,大家一块儿出出主意,木盆、糖瓷盆、塑料盆,该挑哪一个?
(2)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什么时候选择塑料制品?
塑料的特性在话题的交流中得以明了,而这并不是教师告诉学生的,而是变告诉为学生自己的探究,在探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而目标也达成了。
3、呈现生活中的问题。
白色污染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教师借助媒体,用具体可感的画面,相关的文字介绍,辅之于背景音乐,丰富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感受。从而,激励学生积极面对,敢想敢做。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但我们要理性认识自主,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引导下的有效的自主、有序的自主,教师应该认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
1、拓展塑料内涵。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可学生却未关注这一点。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塑料做成的呢?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会交流生活中看到的、用到的,但他们的认识又是不全面的,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创设一个生生互动的学习情境。与此同时,老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自身了解的塑料制品,这不仅拓展了塑料制品的内涵,丰富了整堂课的信息容量,让学生在该方面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而且老师注意了方法的给予,告诉学生运用上网来获取信息。
2、理性选择塑料。
人们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无条件的选择塑料制品,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一点,我引发生活中的两个话题,创设比较的情境,让他们在比较中真实体验到塑料制品的优越性,从而指导他们在生活中理性选择塑料制品。
3、辩证看待塑料。
塑料的优越性使它造福于民,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造成的负面影响。一是它本身存在的不足,耐热性差,时间久了容易老化、变形,不易分解;二是人类造成的白色污染。
4、品德与生活《我的眼睛明又亮》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眼睛明又亮》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1. 情感与态度:通过多种活动体验让学生感受眼睛为我们带来的欢乐与色彩,知道眼睛与人们生活的重要关系,增强爱护眼睛的意识,健康地生活。感受戴眼镜的不便和苦恼。
2. 行为与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3. 知识与技能:知道眼睛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爱护自己的眼睛。
4.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创建自主、互动、和谐的教学课堂,调动学生情感,使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形成对眼睛作用的更深认识。
活动重点
感受戴眼镜的不便及苦恼,体会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 :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CAI课件 一副近视眼镜 小丑贴画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申老师看哪个聪明又能干的同学能把它猜出来?CAI课件出示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眼睛)
2、师:你们真聪明,谁能告诉申老师你怎么猜到是眼睛的?
3、师:从你们弯弯的眼睛里看到了你们开心的笑。今天我们就来关注我们又明又亮的眼睛。
4、 板书课题:
二、CAI课件欣赏----眼睛的故事
1、师:申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它想要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2、是小老鼠遇到了麻烦,我们先来帮帮它好吗?
3、CAI课件欣赏《戴眼镜的小老鼠》。小老鼠怎么了?它为什么会戴上眼镜?① 躺床上看书 ②趴桌子上看书、写字 ③强光下边走边看书
4、师:原来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了它的视力。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会影响视力呢?(小组讨论)
5、师小结:看来不好的习惯会影响到我们的眼睛,就因为小老鼠平时不注意,所以戴上了眼镜。
6、CAT课件出示19页画面,思考:眼镜给小老鼠带来了哪些烦恼?
7、师小结:是呀!戴上眼镜真是太不方便了,小老鼠多难过呀!它多想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
三、游戏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1、 师:申老师看见同学们现在坐的可真端正。(微笑)你的眼睛现在看到了什么
2、生举手发言
3.如果没有眼睛会怎么样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吧!(蒙眼贴鼻子)
4.游戏结束,学生谈感受
5、师:你们的感受是对的,因为眼睛看不见,所以鼻子贴歪了。但是刚才只是个别的同学参加了游戏,其他同学想不想参加呢?(大声说想!)
6、全班互动,闭眼写字
7、睁眼交流写的字
8、师:通过游戏说明眼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很重要!可是有些同学却不把眼睛当回事。
9、欣赏21页画面:他们这样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10、师总结
四、护眼行动
1、 通过看图说话和游戏,同学们都知道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你都知道哪些护眼小常识?
2、小组讨论,生发言
3、师课件出示护眼良方
4、师总结:正像大家所感受的一样,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不方便。眼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很重要。申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眼睛并拥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5、品德与生活《我与小动物》的优秀教案一等奖
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培养同学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同学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行为与习惯;通过快乐寻访以和饲养小动物等活动,养成自觉维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通过制作“动物明星卡”和开展动物小百科等活动,引导同学了解一些动物习性,增加有关动物的知识,学着饲养自身喜欢的'小动物。
4.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游戏、搜集资料以和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和信息处置能力。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指导同学通过查资料获取有关信息。
2.准备小猴、小狗、青蛙等一些动物的头饰。
3.录制有关动物的声音,制作《动物世界》课件。
活动(一)——创设活动情境
1.出示《动物世界》课件
2.出示快乐寻访的特写图。
3.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动物?它们吃些什么?住在哪里?
活动(二)——模拟扮演活动
1.动物图片展示:展示你最喜欢的动物图片或照片。
2.介绍动物明星。
做一做: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制作一张动物明星卡。
演一演:
(1)分小组扮演。
(2)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介绍。
3.小结
活动(三)——大家一起做游戏
1.猜猜它是谁:
(1)有一名同学在讲台前师范做双手遮嘴状学动物叫,看谁猜得对。
(2)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让同学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的声音。
2.小组活动。
一同学学动物叫,其他人猜。每组推荐一名上台扮演。
活动(四)——动物知识竞赛
1.出示“动物小百科”图。
2.动物知识竞赛。
(1)分组;
(2)每组推荐一名评委;
(3)知识竞赛;
(4)评委评出优胜组。
3.赛后评议。
6、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等奖血与火的时代的小学品德
教学目标:
1.知道在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探险对于人类历史进步的重要意义。
2.学会全面地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
3.粗略了解一些著名的探险事实。
教学过程:
1.导入。提问学生有关哥伦布、麦哲伦的内容,请他们就自己了解的内容进行发言。教师应肯定学生的发言,并告诉他们在今天的课上将会了解得更多。
2.探究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46页的课文。教师强调:“课文告诉我们,欧洲有大约1000年左右的时间是处于宗教统治之下的,发展非常缓慢,也相当落后,但是到了14―15世纪开始发生变化。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就是重要的标志。为什么他们的探险那么著名,一直到今天还被人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行探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引导他们得出括号中的结论,鼓励他们在讨论中参考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将地球仪或自制的代用品发给学生,鼓励他们在思考和发言时利用地球仪。教师也应充分地利用地球仪启发学生。
哥伦布和麦哲伦的探险得到了什么结果?(“发现”了美洲大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为什么发现要加上引号?(因为美洲大陆本来就存在,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不知道。)教师可以参照资料库的有关内容对这两位探险家做简要介绍,并注意对学生在导入活动中的发言做补充或修正。
“海洋不再是障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过去人们对于自己居住的陆地以外的地方并不了解,不知道海洋的另一端是什么,也很难直接与居住在遥远地方的人们相互交往,但是在哥伦布和麦哲伦的伟大探险之后,人类可以在海洋中航行,往来于各个大陆之间。)
在哥伦布、麦哲伦之前,各个洲居住的人们有没有来往呢?是怎样来往的?(有来往,主要是通过陆地上的道路。)教师要启发学生联系到中国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带到了阿拉伯国家,然后又带到了欧洲,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比较一下陆地交流与海上交流有哪些不同?(利用地球仪,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首先,使得交流更加方便、直接,比如,从中国到埃及、从中国到欧洲、从欧洲到印度都是不可能直接到达的`,因此往往要通过许多国家一次次交易,价格会越来越贵,而且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有战争,交流很容易中断。其次,用来交换的物资数量大大增加,尤其是在没有火车、飞机的时代,一艘木船也可以运送几千千克的物资。但如果是陆地交流,只能用马、骆驼等,是无法与之
比的。又如,速度加快。过去骑马每天最多走几百里,而且晚上必须休息,而在海上只要几个人轮流工作就可以昼夜航行等。)教师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像。
海上交流给人类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参考教科书第46~47页的内容得出答案。
为什么本课题的名称是“血与火的时代”?(欧洲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掠夺财富、贩卖奴隶、不平等交易、侵略等,给非洲、美洲、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教师总结要点,布置家庭作业。
7、品德与生活《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不同民族和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2、准备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春天是我国大多数民族共有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期间都有哪些活动?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请学生自由发言,待学生发言结束后,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0—71页的`课文和照片,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春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的概念。
2、介绍。“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一个调查,要求大家了解在我们家乡还有哪些有趣的节目。你们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节日故事介绍给学生,或放一段有关家乡节日庆典的录像片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家乡各种有趣的节日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
3、编辑制作。“同学们讲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手册”的编辑、制作工作。
4、小结。对学生制作的“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1、导入。‘上次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节日及有趣的节日风俗,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风俗。”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72—73页的课文和照片,说一说教科书提供的是哪些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特有的习俗活动。让学生自由发言,做适当的引导。
2、欣赏。“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几段介绍不同民族节日的录象片,呢们在欣赏时,要记清楚这些节日都是哪个民族的,主要的节日习俗活动是什么等问题,看完后,请呢们回答这些问题。”看录象,回答问题。
3、手工制作。“同学们了解了一些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习俗活动,老师选了一种大家较熟悉的节日习俗活动---剪窗花,请大家一起体验吧!”组织学生学习剪窗花,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
4、对这两个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不仅拥有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在每个民族内部,还有各民族特有的节日及其节日习俗活动。节日不仅是一种生活,也是各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家庭作业
1、请父母欣赏自己剪的窗花。
2、阅读“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