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之间学会与老师沟通》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02 18:44:36

  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之间学会与老师沟通》一等奖说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之间学会与老师沟通》一等奖说课稿

1、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之间学会与老师沟通》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之间学会与老师沟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学会与老师沟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是根据学生进入中学后,生活接触面的逐渐拓宽,会越来越多地面临与人相处的问题而设置的。本课是在同学们学完第一课《亲子之间》,了解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和纠葛,学会了协调这类矛盾的方法之后,转入处理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膜。同时,为下一课时掌握与朋友友好相处的“金钥匙”奠定基础,使学生尽快学会处理中学里新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和谐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是七年级上册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本课的特点之一:活动“说一说”,是学生对他的一位老师一天工作情况的记录。可以设计成学生课前准备活动,既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完成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特点之二:采用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感悟,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体会老师的辛劳,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这个人生的“第二起跑线”,能够协调好与各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较快适应中学生活意义十分重大。重点确定为让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协商,配合老师的工作,并领会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难点是让学生克服紧张、拘谨的心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正确应用与老师之间沟通的方法,真正达到师生的和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师工作的的特点,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适应初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与老师沟通,营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克服闭锁心理、自我意识的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老师交往。通过记录老师一天的活动,引导学生体会老师的辛劳,学会关心老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尽量消除师生间的隔膜,体会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快乐,使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培养学生关心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情感。

  二、说教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依托,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中学阶段,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随着智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师生关系开始发生一些变化。在思想意识方面,他们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他们要求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有教强烈的“逆反”心理。在行为方面,他们甚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反抗行为,发生师生矛盾冲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较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

  在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具体方法比较难理解,同时独生子女交往面较窄,人际交往经验较缺乏,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采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理解、掌握。

  2、学法指导:根据学情分析和贯彻“一切为了每一位同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调查法,小组合作讨

  论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具体活动过程构想及依据

  1、新课导入:由学生表演情景剧导入,该短剧轻松活泼,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气氛,同时此剧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中,反映了师生之间的隔阂,点明主题

  2、新课教学:

  (1)根据目标期望理论,对课本活动“说一说”进行创新,布置学生课前准备,了解自己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在课堂上要开展“你说我说”活动,谈谈对老师一天工作的全新认识,是否和平时的想象一致。

  这样设计的目的:由于教师、学生角色的差异、地位的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和视角的分歧等等,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时就会产生一些隔阂。师生矛盾产生的现实原因还有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认识。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教师的工作特点开始,体会教师日常工作的辛劳,让学生了解老师,从而能主动去关心老师,为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形成和谐关系打下一个情感基础。

  (2)创设情境一:在英语测试时,我没有把英语课本放在课桌里被英语老师发现,受到了英语老师的批评,对此我毫无怨言,这次批评提醒我以后做事时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批评我时,有一句话却深深地刺痛了我——“别人为什么都把课本放在桌洞里,你这样做了,这就说明内心深处仍有作弊的念头”。

  试一试:针对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学生或老师,你应该怎样做?

  这样设计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场合,采取一些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让学生了解到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学生要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老师也应该经常倾听学生的心声,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无,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学习方式让同学感到亲切,自然,在相互的讨论中掌握了处理师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列举一些古今中外尊敬老师的事例,如“程门立雪”、******访问美国,一下飞机就去看望自己的老师等。让学生讨论:尊敬老师要做到哪些?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以上所列举的事例中通过自身的感悟,认识到尊敬老师,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师的劳动;尊敬老师,要听从老师的教诲;尊敬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避免了教师的空洞说教,挖掘了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的放矢地进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利于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回归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突破难点。

  3、行为训练:

  想一想: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与老师意见不一致时;老师因不明真相错怪你时;

  当老师当众粗暴地批评你时;当老师严格要求你时

  通过对这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处理师生关系时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4、感悟升华:引导同学朗读教材59页《女老师的祈祷》,读读议议。

  5、课后延伸:请你也试着当一天的班主任,并让同学对你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当过一天班主任之后的体会,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苦与乐。

  让学生当一天的班主任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课的教学实效,同时,继续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总之,对本课时的设计,我始终贯彻新课程“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目标期望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创造。尝试实施开放式教学,采用调查采访法,小组讨论法,以活动为依托,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分享,体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努力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2、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之间学会与老师沟通》一等奖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笑迎新生活》。

  一、说教材——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与理解

  (一)本单元的地位

  以成长中的学生为出发点,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七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方式与小学相比有了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就学生群体而言,升入初中,对于城市学生意味着一次同龄群体的重新组合;从学习内容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难度增加了,范围扩展了,学科的门类增多了,要求有更适合的方法与策略,更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由这些差异导致的一些适应问题,是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融人新环境,做新生活的主人,教材设计了第一单元,并把单元名称定为“笑迎”新生活。以“笑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生活、学习的新特点,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掌握初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在新的环境、新的集体中愉快地生活、学习、成长。

  本单元是七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开篇单元。本单元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单元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的主题探究活动和两课内容构成。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由“新学校、新同学”和“创建新集体”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崭新、陌生的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热爱新集体、创建新集体的教育,激发学生以高昂的情绪、崭新的姿态迎接初中生活。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由“学习新天地”和“享受学习”两框内容组成,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掌握初中学习的新方法,珍惜学习机会和初中学习生活。两课内容从引导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教学设计由近及远、层层深人,易于学生接受。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尽快适应初中新生活,融入新集体;

  (2)了解初中学习的新特点和新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能力;

  (2)提高学生交往能力,能够在新的集体中建立新的友谊;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和收集、整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充分认识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初中生活的各种新变化,尽快调整好

  自己的心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

  (2)以积极的心态适应初中新学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地位、内容结构和教学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适应初中新生活,自觉融入新集体;了解初中学习新特点,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难点为: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

  二、说教法——本单元教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实践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方法理念。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在开放性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过去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培养者,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中学生大多虽属乡镇人,但是由于离县城和市区比较近从而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广,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

  鉴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情景教学法,故事启迪法,问题教学法等,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内容。有关具体教学方法及其实施的介绍将在第四部分的说教学程序中体现。

  三、说学法——本单元学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方法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教学的根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我在学法指导上注意做好以下两点: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课前,养成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培养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或查阅工具书的能力。

  ②课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我发现、相互合作交流、相互探究中获得和巩固知识、技能,培养品格。

  ③课后,重点引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马克思说:“思考一切。”只有把学生的头脑还给学生,培养其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编撰大体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逻辑问题来设计和编排,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一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三W”法,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 How(怎么样)去思考教材内容和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原则上每框1课时,主题探究活动1课时。

  (二)学情分析:学生大多思维较活跃,胆子较大,表现欲较强,敢于开口说;加上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普遍重视,学生各方面素质较好。这些为本单元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单元教学处理意见和教学意图

  1、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加强社会实践,把有关教学内容活动化,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活动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本单元从学生对新学校、新同学和新集体的生活环境适应到掌握初中学习特点和方法的学习适应,从“生活”适应和“学习”适应的两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中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亲身参与,有大量的问题关注学生自身体验。如第一框中“我遇到的新鲜事”“进入新环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第二框中“用三个词描绘你最喜欢的班级”,第三框中“你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新感受”等等,这些活动的设计均体现了教材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践行,追求“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因此,积极开展交流体验探究活动,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是本单元的主要教法。

  2、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学习,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爱学、会学、乐学,增强育人效果。

  如在讲授“与朋友结伴成长”、“探索世界奥妙”时,采用情景教学法: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周华健的《朋友》歌曲或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以及播放一段埃及金字塔或宇宙的奥秘的'视频,让学生在激情、动感的声像世界里,升华情感,激发求知欲,体会生活、学习的乐趣。

  在讲授“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时,采用故事启迪法:以课本P8南京师大三位院士的故事,启迪学生建立良好班集体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在讲授 “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时,通过引用《成功从脱鞋开始》的故事,启发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发学生思考,从具体事例中悟出道理,从个别中得出一般,在体验中升华情感,最终形成自觉行动。

  在讲授“创建新集体”、“做学习的管理者”时,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一开始就提出“怎样创建新集体”、“怎样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问题,让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教学环节,通过活动、思考、探究,得出结论,生成知识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源于对问题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共同完成《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3、重难点突破举例:本单元的重难点有四个,在此,仅就其中两个重难点的突破举例进行说明。

  例1,在讲授“做学习的管理者”的重难点时,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和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结合教材中三位同学的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与同学交流;

  ②帮助学生梳理这些感受,进行归纳和分类;

  ③提出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对初中学习生活会有不同的感受呢?怎么才能学好各门功课,做学习的管理者呢?

  ④前后桌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反思,学会找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⑤请某些组派1名代表将本组讨论、反思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⑥得出结论,并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困惑,给予方法的指导。

  教学意图:学会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化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素质,这种素质一方面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反思,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调控,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又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给予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2,“我们的班徽,我们的座右铭”主题探究活动教学:运用交流体验探究活动法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①在开篇讲授新课时,先就班徽设计作要求,明确设计的宗旨,并作些分工;

  ②本单元学习结束时,引导学生根据分工、分组设计,可以采用电脑绘图、手绘等多种方式;

  ③课堂展示各小组设计的班徽,并进行评选,推选出全班同学认可的班徽雏形。

  ④在基本雏形的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完善,最终制作出本班班徽。

  教学意图:集体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集体对人的影响是良性的。对初中生而言,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潢溪中学学生多有才气,因此,把体现班级精神的班徽设计作为主题探究活动,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为新集体贡献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辉创造性的平台,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新班级需要怎样的形象和精神,引导学生对新集体产生归属感,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五、说板书设计

  本单元两课教学内容,从课题到框题到目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因此,我在教学中均采取图表方式设计板书,呈现教学内容。用图表的方式设计板书,能突现教学内容的脉络联系,使要点更加明确,使人一目了然,简洁、美观,体现知识结构。(附上现场板书)

  六、教学反思

  由于这些孩子刚从小学升上来的胆子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大。

  并且我们这所中学是包含有六年级的所以和本课一开始所说的来到新的学校有所差别,在教学的时候感觉有点和课本冲突!讲的下面的小孩子在那偷偷的笑。所以没有做到课本与实际结合。

  七、结束语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3、初中思想品德《师生之间学会与老师沟通》一等奖说课稿

  一 说教材

  《让我们学会合作》是由北师大主编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快乐的学校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

  本课教材的脉络与重点在于:通过社会生活事例,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二 说学生和教法

  由于三年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也有与人合作的愿望,但缺乏合作意识与正确方法,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来看,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科尔博格所说:“他们的思想倾向是必须为自己着想,一个人的义务只是帮助他自己……。”所以在与人共事中常表现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想到他人利益,当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认同时就会与他人发生争执、生气、严重时还会打架,而且也不愿意倾听或服从他人的意见或建议。据此,我根据学生现有的合作水平,预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是要经历挫折的。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在失败中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的过程。由此,必然还会经历一个冷静的思考、倾听、总结、克制自己、接纳别人、重新设计游戏方案,进而开始寻求尝试分工、合作的正确方法,齐心合力争取合作成功的品质发展的过程。这既是学生对合作的认识与能力的质的飞跃过程,也是本课教学中需要教师去指导的重要之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又考虑到学生喜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将采取体验式教学方法突破本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能情绪高涨,又能学会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在游戏的结果中感悟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根据课标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合作的条件。

  情感目标: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初步具有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知道合作成功的条件。

  教学难点:学生在活动中能与人合作成功,或悟出合作不成功的原因。

  三 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成三部分:

  1、游戏导入,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

  2、判断、讨论。提升认识,领悟道理。

  3、活动体验,以道理指导行为。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实施的:导入时让学生玩一个分豆子的游戏,评选优胜的小组,然后让学生说说成功与失败的原因。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要想把豆子分好,需要合理的分工与全组成员的合作。,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学会合作成功的方法,认识到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活动之所以采取比赛形式,一方面依据儿童好表现自己又爱争强好胜的特点,又考虑到学生因年龄小,往往在游戏中会充分表现自我,将平时的习惯、情感真实的暴露出来。老师则能借机发现学生道德思想行为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和引导。游戏操作起来既简便又有趣,在规定的时间里要成功是需要技巧和大家合作的,这点正符合本课的意图。牐牷疃步骤(第一次):

  (1)学生按4人一组进行的比赛。

  (2)限时两分钟。

  (3)开始比赛。

  (4)赛后,请分得最快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比赛中是怎么做的。再请分得最慢组的同学说说失败的原因。

  (5)建议各组总结自己存在的问题。因为在活动前我没有对分豆的方法进行任何提示与指导,因此在活动进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空前的高涨,他们的表现完全是自主的、真实的。每个孩子的个性在此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真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中有的出谋划策,有的坚持己见,有的忙着分,有的在互相埋怨,还有的实在插不上手,就在一旁自动承担起指挥的任务,尽管可能没人听他的,但他还在坚持着。还有个别同学很想参与,但因受到组内成员的排挤,只得在一旁观望。看得出每个组在比赛前都没有经过周密的分工与协商。必然,两分钟后,我们看到的成果也不尽人意,有的虽然搭起了塔,但不符合要求,有的只搭了一半,只有一个组获得了成功。由于每个组的成果都在大家的视线内,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成功组的经验和失败组的教训,老师则有目的的对他们的正确做法给以肯定和引导。以此起到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目的,使每组学生在倾听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再经过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与总结,。

  当进行拾回豆子比赛时,同学们的情绪再次达到了沸点,但这次他们显得很有经验,各组成员聚在一起先商讨的最佳方案,每人都有自己的任务,显然事前有了明确的分工,他们都成功了。

  有了对合作的初步认识,教师出示课件,(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如抬饭箱、参加学校举办的艺术竞技、等例子,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辩一辩、议一议哪些是合作成功的例子,哪些因不合作导致失败的例子。为什么?接下来他们总结出了合作成功的条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

  很多同学谈到合作成功的条件是:先商量,大家心要齐,要互相帮助,不能相互埋怨,要合理分工,互相谦让。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是:事先不商量,大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也不管谁,互相埋怨、拆台,分工不合理等。这些结论说明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与他人在合作中的摩擦与磨合,最后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正确方法,此时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进入了第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自己感悟合作重要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体验活动,就是小组合作站圆圈。知理自然正行为,学生有了对合作深刻认识,办起事来自然事半功倍。同时在体验活动中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知、情导行。

  四、说板书

  在师生互相讨论中,边总结边板书。如下:

  合作的条件:有相有量,互相帮助。

  不埋怨、互相谦让。

4、初中思想品德《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案一等奖

  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

  教学重点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顾客就是“上帝”,经营者本应尊重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是真是假?

  师:谈谈自己的哪一次消费经历最像上帝?

  欣赏小品《打工奇遇》

  多媒体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的片段,引导学生分析酒楼老板的所作所为,使学生认识到有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设计意图:诙谐幽默的小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交流激起学生对个别经营者惟利是图行为的强烈谴责,认识到作为消费者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积极起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师:在现实生活中,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不真也不假。

  (二)讲授新课

  师:这星期你们有买过东西吗?都买了些什么?

  活动过程:多媒体出示几张消费者消费的图片,引导学生列举自己的类似消费活动。

  师:购买物品的过程就是消费。那消费仅仅只是指买吃的、穿的、用的吗?不是,比如我们去唱歌、看电影、或家里的稻谷成熟了,不够人手时,花钱请人帮忙,享受服务,也是消费。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的消费形式有两种。

  活动一:重要的“上帝”

  出示图片展示课本89页“酒的生产流通过程”的资料卡片,

  讨论:消费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并结合自己的消费经历,得出结论:消费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充当最后购买和消费的角色,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经营者进行评价。即对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重要的“上帝”。

  过渡:消费者真的就是重要的.上帝吗?

  活动二:倒霉的“上帝”

  展示各种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图片

  师:人一出生,就是一个消费者,每个人为了生活离不开消费,可是大家知道:顾客是“上帝”,而这个上帝有时受到商家的愚弄——从毒大米到注水肉,从黑心棉到到水货手机,从缩水商品房到缺斤缺两的商品,从“OK”镜不“OK”到“纯净水”不纯净……这真是“假货打不尽,暴利吹又生”,生活中你遭受假货的侵害吗?(学生相互交流)。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侵害消费者的事件?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学生讨论回答:1、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

  花色品种繁多,构造日益复杂,这使得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在选购时处于被动地位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所处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2、大家受假货坑害之苦,可是怎样才有一双“慧眼”呢,在这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分清真假?同时又能讨个公道呢?关键一点要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出示几个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增强学生维权的知识和意识。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组织-----消费者协会

  消费者权益日------3月15日

  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活动三:“上帝”的权利

  师: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呢?(学生可结合书,概括出九点(常用七点)。)

  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依法求偿权、⑥结社权、⑦获得教育权、⑧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⑨监督权等权利

5、品德与生活《学会爱护自己》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做很多事情,应当从小学会爱护自己。

  (二)能力目标

  养成良好习惯,爱护自己,保持健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健康身体带来的欢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做很多事情,应当从小学会爱护自己。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习惯,爱护自己,保持健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从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的身体以及身体的重要作用,还简要学习了一些保健常识,这节课,我们来重点探讨学习一下,我们该怎样爱护自己,使我们健康的成长呢,好不好呢?

  学生:(略)

  老师:爱护自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过渡)

  【讲授新课】

  一、养成良好的习惯(板书)

  (一)爱清洁、讲卫生(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三十九页,我们看一下图中的同学都在做什么呢?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说得很好,同学们在刷牙、洗脚、剪指甲和洗手,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然后选代表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他们这些行为都是爱清洁、讲卫生的表现,这样可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预防疾病的发生。

  (可以让同学们用显微镜看一看,同学们指甲里的细菌,让他们明确不讲卫生的危害。)

  老师:大家还知道哪些使我们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呢?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口腔保健”、“错误的刷牙方式”、“正确的刷牙方式”、“耳内进小虫的处理方法”;图片“便后洗手”、“讲卫生”、“刷牙顺序”、“刷牙的正确方法”;还可给同学们讲“手绢的卫生”、“不共用水杯、毛巾”的知识,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当然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要注意用眼卫生,我们看课本第四十页,我们看上面三幅图片,这些同学在做什么?他们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视力保健”、“视力保健影片”;图片“保护眼睛”系列、“做眼保健操”、“看电脑的正确姿势”学习一些视力保健知识。)

  老师:爱清洁、讲卫生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一个良好习惯,还有一个对我们身体有益的.好习惯就是坐、立、走的姿势要正确。(过渡)

  (二)坐、立、走的姿势要正确(板书)

  (让几个同学做一做坐、立、走的姿势。)

  老师:他们的姿势做的正确吗?

  学生:(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四十页,看一看图中同学正确的坐、立、走姿势。然后我们学着做一做,好吗?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不正确坐姿(一)”、“不正确坐姿(二)”、“看书的不正确姿势”、“正确的坐姿”、“正确坐姿”、“姿势”,让同学们区别正确的姿势和不正确的姿势。)

  老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对身体有益的做法呢?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来看下面这些同学的做法好不好?(过渡)

  二、评一评(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四十一页,分别看一看几幅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他们的做法好吗?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然后老师和同学们逐一分析,每幅图中同学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如:告诉同学们从高处跳下来容易摔伤;用脏手擦眼、躺着看书对眼睛不好等,使同学们从反面了解一下如何保护自己。还可让同学读一读,图片“不挑食”中的儿歌。)

  老师:这回同学们是不是了解了一些爱护自己身体的保健常识了呢?

  学生:(略)

  (最后,让大家讨论交流“野外活动中要注意哪些事情?”,然后老师总结引导让同学们知道一些野外活动中爱护自己的好方法,如注意和大家一起活动,不要单独行动;活动中穿鞋应大小适宜,穿活动方便的衣服;不要到危险的地方观看景色;要带上必需的生活用品等等。)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懂得了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做很多事情,应当从小学会爱护自己。学会了一些爱护自己身体的好方法

6、品德与生活《学会和谐相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懂得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和顾及他人的感觉是与人和谐相处的首要原则,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道理。

  2、懂得与人交往时发生冲突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初步掌握化解冲突和矛盾的方法。

  3、懂得在与长辈发生分歧时,要善于沟通,并学习以平和的态度解决分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与他人打交道。我们在家、在学校、在公共场所,与他人相处也并不是总是和谐的,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呢?这就要我们学会和谐相处。(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与他人相处的黄金规则

  1、阅读教材P14中的两个案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说他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1)站在强迫别人玩和上前就插话的人的角度,设想他们当时的心态和这样做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同学虽不是有意强迫别人服从自己,但在行动中只顾自己的意愿,没有顾及他人的意愿和感受,从而引起了别人的反感和不快。

  (2)站在被强迫和被打扰同学的角度,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快和反感。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他们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有没有令他们或他们令别人不愉快或者不舒服的经历,并着重谈一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事后的看法。

  3、引导并理解孔子的名言和课前搜集的有关与人交往的`格言警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与人交往应遵循怎样的准则?

  4、试着用名言提示的方法填一填课本P15的表格。并交流他们填写的情况。引导学生从交流中得到感悟,然后进一步交流各自独特的与人交往的秘诀。

  活动二:发生冲突怎么办

  1、阅读课本P16的范例,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江周或子豪,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如果你是旁观者,你的心情会怎样?态度如何?会怎么做?

  2、引导学生填写课本P17的表格,然后交流。

  3、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研讨:

  (1)我与最要好的朋友因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我该怎么办?

  (2)我热心帮助同学,主动管理班级,但有些同学却不领情,还说我多管闲事,想表现自己。我该怎么办?

  4、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历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只有对人友善、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才会更加快乐;发生冲突时,只要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讲究说话的技巧,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一定能化解矛盾。

  5、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人们成功化解社会交往中的矛盾的故事。

  活动三:演一演、议一议

  1、让学生不记名写下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并投入“悄悄话”信箱,然后让学生选取两个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景再现。

  2、全班进行评价:你最喜欢哪种与长辈交往的方式?你最不喜欢哪种方式?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围绕教材P18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共同寻找化解矛盾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3、教师趁机引出教材中小光的事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1)你认为小光的爸爸看到这封信后会怎样做?

  (2)你觉得用写信的方法解决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可行吗?

  (3)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像小光那样,当与长辈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们,并想方设法与他们沟通。

  4、活动延伸。就你和父母之间的冲突或矛盾,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与父母进行沟通,如给父母写一封信等。

  三、教学总结。(略)

  四、作业设计:

  1、搜集有关与他人交往的格言警句。

  2、你与父母或其他长辈发生过冲突吗?你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僵,学了本课之后,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沟通呢?

  3、你和他人交往的原则是什么?

7、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宽容与理解》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宽容与理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粤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教材分析:

  教材探究园提供了两个活动,都以学生为主角。小苏的苦恼以主人公小苏为集体着想的良苦用心却不被同学理解而产生的苦恼;家庭故事以主人公家中婆媳因一些家庭琐事而不能相互宽容与理解,由此产生家庭矛盾。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的实际出谋划策,帮助主人公摆脱烦恼。正文内容分为四个小节: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尊重善意与沟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培养宽容精神。学习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理解与宽容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主动以尊重和善意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学会宽容他人,自觉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怀,化解人际矛盾和冲突,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待人接物方面已经有着自己的看法。在情绪调控、社会经验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情绪情感的敏感期,人际误解和矛盾冲突时常发生,加上现在学生大都是独身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不懂得人际相处中需要互相理解和宽容,遇事容易斤斤计较,人际交往的往往使他们陷入极大的困扰之中。紧张的人际关系和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所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与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行,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尤为重要。

  设计理念:

  1、新课程提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此大力提倡小组内成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2、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内化为行动,为此在教学中设计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活动,在活动中感悟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与宽容,培养学生理解与宽容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理解与宽容的内涵,认识理解与宽容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如何做到理解与宽容。

  学会理解他人,以尊重和善意积极与人交沟通;学会宽容他人,自觉在生活中拓展自己的眼光和胸怀,培养宽容精神,学会避免和化解误解与纠纷的技巧,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理解与宽容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懂得理解与宽容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为他人着想,有宽以待人的胸怀,能将心比心,体谅他人,检讨自我,化解矛盾。

  教学重点:

  1、理解和宽容的重要性。

  2、怎样培养理解和宽容的精神

  难点:

  1、在理解中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2、关于宽容的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收集宽容的典型故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多媒体展示):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的血案的简要经过。满载着父母殷殷期望的四名花季般大学生的生命就这样凋落了,同样被父母寄予厚望的大学生马加爵也带着沾满血腥、罪恶的双手被绳之以法,离开人世同学们你们了解这个令人扼腕痛心的血案发生的原因吗?(请了解真相的学生讲述其发生的原因)

  师:面对这一真相,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谈感想)

  师归纳:倘若人与人间缺乏相互的尊重与理解,一个人缺少一颗宽容的心仇恨的种子将会埋藏心间,生活也会变得黯然失色,不是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人们之间需要理解,生活需要宽容,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理解与宽容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自然引出

  二、讲授新课

  1、演一演—小苏的苦恼

  先让学生阅读课本56页“班级风景—小苏的苦恼”,让一名学生扮演小苏,一名学生扮演体育委员,一名学生扮演小丁,其他再找三名学生,将书中故事改编成情景剧。

  师:小苏本是为班级做好事,为什么被同学认为是多管闲事,爱出风头的人呢?如果你是小苏,你回怎样应对小丁呢?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组选出一名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笔录者)。教师总结。

  2、想一想—家庭故事

  让学生阅读课本57页“出谋画策—家庭故事”讨论:(1)小敏妈妈和奶奶为什么经常吵架?(2)你的家庭成员之间有没有类似的纠纷;如果有,你应该为缓解家庭矛盾做些什么努力?

  师总结:诚然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要和谐相处需要相互理解与宽容,理解与宽容大和谐人际关系的桥梁。

  3、互帮互助—和谐人际关系大家谈

  该活动先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如果不和谐,说出不和谐的表现,分析自己造成不和谐的原因。其他的`同学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做些什么让他(她)的人际关系变的和谐。(这个步骤要求教师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4、故事接龙—妈妈和女儿可能发生的故事

  妈妈(帮助孩子整理房间):孩子上中学了,不再象以前那样对我说了,也不向我撒娇了。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哎……“这是什么”(原来是一本日记)妈妈拿着日记本,犹豫了一下,终于还上翻开了日记。

  女儿(手里拿着礼物,悄悄的)“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推开门“妈妈,我回来了,祝你……”(看见妈妈正在看自己的日记,表情瞬间凝固了,妈妈也因女儿的突然出现而楞在那里。)

  妈妈和女儿之间可能发生……(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发生的情节展开想象,讨论下面可能发生的故事。)

  5、我思我行—遇到下列情况我该怎么办?说出理由

  (1)朋友不赞同你的意见,与你的意见有分歧—

  (2)老师批评你上课不认真,你觉的冤枉—

  (3)王老师病了,你和几个同学准备去看望她,但小张却说你们这是“拍马屁”,你得知后—

  (4)你今天早上去上学,你妈妈说今天天气冷,非让你穿上毛衣,可你觉得不冷,你会—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社会上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如果人民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会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成永无休止的战场,那么怎样才能理解他人呢?

  6、心灵导航—怎样才能理解他人

  先让学生谈体会,

  归纳:(1)尊重—善意—沟通是学会理解的重要方法,(2)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3)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是达到理解的途径。

  7、换位认知—假如我是

  (1)假如我是老师,我希望自己的学生—

  (2)假如我是父母,我希望自己的孩子—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