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1、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我们学习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而本节课将为我们后面要学习的解决更复杂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人人都要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理念,联系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假设策略要理清楚新的数量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运用启发式教学、复习引导教学、讲授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他们去感悟运用假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两道关于果汁的问题,这道题目是根据教材中的例题改编过来的。读题并提问:“同学们,你会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提问:“你能说说每一道题目都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式列式计算的吗?(学生积极思考后,回答问题)接着提问:“每一道题目中都有几种类型的杯子?”接着指出:只求一种杯子的容量是比较简单的。
然后,出示例1,先让学生齐读题目,体会和上面两道题目的不同。接着,比较两道题目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审题与表达的能力。根据题目的异同点引出课题,今天就来学习解决这类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实际问题的策略。通过改编例题也会学生解决例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解决这道题目似乎有些困难,先和学生一起分析一下题意,找出两个数量关系式。
然后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再联系以前的知识,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可能有:
第一种:列方程,让学生说出怎么设未知数,设小杯的容量是x毫升,则大杯的容量是3x毫升。
第二种:画线段图的方法。引导指出一般我们先画单倍量。小杯共9段,大杯共3段。
第三种:全部换成小杯,一个大杯就可以换成3个小杯,一共9个小杯。学生只要说出思路即可,然后事实总结三中思路的共同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都是把两种杯子转化成了一种杯子(小杯)。根据学生们的发现,可以指出:像这样把两个未知量转化成一个未知量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策略假设,运用假设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揭示课题。
接下来,让学生打开课本69页,任选其中的一个思路解决这个问题,填写在书上,并提醒学生要检验。教师巡视,观察并引导学生的解题方法。学生完成后,选择使用列方程和画线段图的学生说说解题过程。因为这两种方法是以前学过的,这节课就一带过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解决一个问题有很多方法,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而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三种思路全都换成小杯,也就是假设全是小杯,需要重点讲解。根据课件辅助教学运用假设全是小杯的解题思路和过程,提供给学生一种思考过程,因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请了3位学生按照该思路想一遍,然后再让全班学生想一遍。思路比较明确了,学生比较容易的根据思路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学生想法板书解题过程,以及检验过程。学生容易忽略检验的重要性,所以一定要提醒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提问:刚才假设全是小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假设?让学生不能只满足于解决问题,还要多加思考用不同的假设解决问题。学生比较容易想到还可以假设全是大杯。同样,根据课件讲解思考过程,这一遍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想,独立完成解答。
第二环节:归纳整体,提炼策略
讲完例题后,及时回顾整个例题,总结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假设策略。根据刚才解题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总结出5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题意,找到数量关系,发现要求两个未知量,需要使用假设策略。
第二步,做出假设,假设全是小杯或假设全是大杯,把两个未知量转化成只有一个未知量的问题。
第三步,根据假设,调整数量关系,使数量关系变得简单。
第四步,列式解答。
第五步,检验反思。
第三环节:运用策略,掌握策略
出示练一练,及时巩固新知。练一练是和例题类似的题目,于是我要求学生根据刚才总结的运用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5个步骤,去思考并解决这个题目。这道题可能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些难度,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完成了第一步分析题意,让学生找到数量关系。接下来的4步就由学生独立完成。第2步时提醒学生假设全是什么更方便解题。一些学生会模仿老师的解题步骤完整得做完这一题。这就说明他们学会了运用假设策略。通过本题提问为什么不假设全是桌子,让学生明白在做假设时要选择方便解题的那个假设。
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过假设策略。让学生先回想一下,小学生的联系知识能力并不强,可能不能一下子想出来。于是,教师让学生观察老师想出来的,让他们判断一下是否运用了假设策略,进一步加深对假设策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有用新知联系旧知,让自己的知识成为一个体系的意识。
第四环节:运用策略,闯关练习
简单总结一下所学新知,设计三个题目,考察学生掌握情况。题目由易到难,层次分明。
第一关,填空题,有一个是看图填空,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基本都能通过,这便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了继续闯关的欲望。
第二关,稍有难度,但题目中提供了解题思路,根据解题思路,多数学生可以正确解答出来,启发学生课下运用第二种假设解决该题目。
第三关,图文题目,先让学生从图中读出有用的信息。然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用奖品激励大家认真完成,并找出运用不同假设策略解决问题并且书写完整和完美的学生,放到展示台上供大家学习。
第四个环节:归纳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画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比较复杂的面积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画图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信息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因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虽有一些分析类似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②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通过学情分析,我准备用以下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设情境迎合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需求的支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整理分析主动参与。
数学活动是学生认知的基础,能力形成的温床,新课标也指出,解决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局限于解决问题,更在于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
(三)学以致用,形成策略。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有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得到深化、拓展,才能体会到它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三、说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部分展开学习。
(一)问题导入,激趣引新:
课始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确本课所学的是什么。接着设计一个游戏环节:一个会变动的长方形,只要你来发令,它就会变大或变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直观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变化与它的长、宽变化有关,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尝试,体验策略:
1、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观察题目,怎样能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达得更清楚?引导学生想到画图的策略。
(2)教学怎样画图。学生先试画,接着教师示范画,然后观察所画的图找到这两个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最后看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
例题的关键是处理好让学生想到画图、画好图、用好图和感受画图的好处。充分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形成主动运用策略的积极心向。
2、教学试一试
(1)此题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方法,体验策略的运用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对上面两道题进行比较,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找出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上的共同之处,进一步明确解决有关图形问题时,可以用画图的策略。
设计意图:
教师为学生创设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经历两次“画图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增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三)、巩固练习,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
第1题。此题与例题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要根据假定的变化情况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这里要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基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已有体验,独立解决问题。
2、完成“想想做做”
第2题。此题不再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而是求长、宽变化后增加的面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示意图。为了较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将此题与刚才一题进行比较:同样是长方形的长、宽变化,它与刚才一题有什么不同?这里突出此题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在变,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画图就容易多了。同时这题还有一个难点就是一题多解。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画好的图仔细观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结合示意图详细说明是如何计算的。在完成上述几道题目后,让学生对整个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再次突出画示意图对解决有关面积问题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3、最后安排了判断练习。
既是对有关面积问题的整理,也是今天所学的画图法的延伸。同时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
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比较顺利。但有一点是我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位学生在解决试一试这题时就出现不同的解法,可见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应尽可能将会出现的问题都预想到,避免到时出现意外。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3、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优秀一等奖说课稿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说教材:
这是第二次将《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单独的单元,在上学期教材已经安排了列表的策略,但是作为策略而言,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在低年段学生已经应用到了相关的策略,如列表、画图等。今天要教学的是画图的策略,一二年级学生就已经接触了画图,三年级也学过用线段图解题,学生也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具有画图的经验,并知道怎么求长方形的面积,这些都为今天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为今天的内容服务。今天的策略教学主要想告诉学生画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策略意识,为以后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策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的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几次画图,以达成目标和突破难点
第一次画图: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先让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学生已经认识绘制过长方形,所以可以学生自己画图。展示学生作业,对比学生作业。
1、没有数据的。
2、画错的。
3、标了条件的。
4、长度的比例。
学生修改,结合画好的图,说说图表达的意思。指生完整地说说图意,条件和问题。
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通过这样的提示帮助学生分析思路,学生会说先求长、宽,这个地方是个难点,在学生回答时应借助图讲解,老师顺势应把中间的线描红。再指名说说,原来长方形的宽=现在长方形的长。看来,从图上可以看到隐藏的信息。
反思,提升:
对比文字和图,用文字和图都可以表述信息,在这里你会选择谁,为什么选择图?突出两点:
1、一目了然,简洁。
2、可以读出隐含的信息。在这里第一次体会画图的价值。
第二次画图:
长增加了面积就会变大,那还可能有哪些变化?这个问题的提出既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学生读题“试一试”,这道题和例题不同,刚才是增加学生知道在外面加一块,现在是减少,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给学生一个半成品,已经标注了20米和减少的5米,学生独立画图。画好后结合图完整地描述图意。
此时不再给孩子提示,由学生自己独立解答,解答后让学生根据图自己完整的汇报解答思路。因为有了上次的基础,学生理解此题会稍好些,所以这样里注意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思路分析,即综合法和分析法。从问题入手,从条件入手如何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提升:
第一次反思提升,是让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价值,这次是突出画图的优势,感受画图的好处,再次体验。同时比较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题意不同,一个是增加长,一个是减少宽,但是都用了画图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画图整理信息。
第三次画图:
想想做做1
学生读题,首先理解题目本事意思,帮助整理信息。怎么理解“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是增加48平方米。”这句话对部分学生来讲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提出来解释。只有当学生对原题理解了才能画出准确的图。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画图。画好后,充分解释图表示的意义,特别是对“或者”这个词的理解,也可以用手势的方式学生理解或者。那这道题怎么解呢?同桌互相说一说。之前两题都是全班交流的,这次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学习补充。指名借助图汇报。这里我们先求出两个隐藏信息。用红笔描出。这里给我们找到了两个隐藏的信息。
反思,提升:
看来画图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方便,你觉得方便在哪呢?进一步体会画图策略的价值,提高应用意识。
第四次画图:
学生读题,开放让学生自己画。学生可能的情况,肯定每种情况都是正确的。而每种问题都蕴含一种方法。一边涂色一边理解方法。再呈现列表的方式。这题也给我们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哪个合适就用哪个,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但是之前我们就有过接触,展示教材前面的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觉得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解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使题意简洁,让我们一眼看到隐藏的信息。
4、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64页的例1、例2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使学生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生态园(出示图片),看,多漂亮啊!
二、教学例1,感知一一列举
1、出示例1
园长叔叔想找我们同学帮一个忙,你们愿意吗?
(出示图片)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
师:你想可以怎样围?
要求:独立思考,已经想好的可以和同桌轻声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还有这么多举手的同学,说明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围法,那么这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2、布置任务,小组合作
提问:请你仔细想你想,把所有不同的围法都找出来,并且纪录在表格内,如果有困难,可以用18跟小棒摆一摆,填好后在小组中交流。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找的,有哪几种围法?(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写法)
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解决了园长叔叔的难题,回顾一下,我们怎样找出4中不同围法的`呢?(表格—一个一个写下来)
小结指出:在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可以像刚才这样把事情发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一个一个列举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一一列举。(板书:策略、一一列举)
4、 园长叔叔的羊圈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4种不同的围法,你能算一算各种围法的面积吗?
① 指名口答
② 比较一下它们的长、宽、和面积,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周长一定时,长与宽的数值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师:如果你是园长,你会采用哪种围法?
三、教学例2
1、出示例2
图书角有3本书,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借阅方法?
① 你是怎么理解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的?
②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借1本 (师板书)
借2本
借3本
③ 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呢?你准备怎样找出不同的借法?(列表,一个一个写下来,一一列举)
2、布置任务,小组交流
用你喜欢的表示方法有序地分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借法。
先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或者表格写在自备本上,再在小组里交流(请各个组长组织安排好交流的顺序)
全班交流
(把不同的表示方法分别展示在实物投影上,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如果只订阅1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具体说一说。
如果订阅2本,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订阅3本呢?
那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板书)
2、那么为了不遗漏、不重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表格一一列举。
① 出示表格
① 出示表格
只订1本 订2本 订本
《科学世界》
《七彩文学》
《数学乐园》
② 指导生用划√的方法表示订阅的种类
先指导只订1本的
再指导订2本的(让生自己先分析怎么划√,再让生形成共识,划两个√代表一种订法)
最后指导订3本的
③ 看表格找出共有几种不同的订法(竖行数出)
4、小结:刚才用了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了这个问题,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四、巩固新知
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们也能够用一一列举来解决。
1、P64练一练:
一张靶纸共3环,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举吗?
试一试(注意有序性)
2、练习十一第一题:
课件显示问题:
先分析题意(红色标出部分表示什么)
生完成表格(完成在书上P66)
用你喜欢的方法,标记出几时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并和同桌轻声交流)
5、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一列举是把事情发生的各种可能逐个罗列,并用某种形式进行整理,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加深对现实问题中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的有序性;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在落实教学目标方面要避免以下问题。
不重视一一列举的有序性。某些教师认为苏教版教材在教学一一列举策略之前,每个学期都或多或少地渗透了这个策略,只是没有提炼出策略名称而已。特别是四年级下册学习搭配的规律时,学生已经会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搭配,因此本课无须强调有序。苏教版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编排特点是,先将要学习的策略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然后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集中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正确处理好策略的分散教学和集中教学的关系,唤醒学生已有的一一列举经验,引导学生探究一一列举策略的内涵,学会有序思考。
呆板、僵化地理解一一列举策略。教材中的一一列举策略主要是借助表格呈现的,因此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一一列举策略就是用表格呈现所有可能的策略。事实上,列表策略强调的是用表格呈现信息,一一列举策略强调的是列出所有的可能情况。用表格列出所有可能的情况只是一一列举策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这种形式能较清晰地列出所有的可能,但并不是唯一的形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掌握用列表法进行一一列举的基础上思考不用表格如何做到一一列举。
孤立地学习某种策略。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假设、替换、转化等策略。教学时,教师不能孤立地教学其中的某种策略,而应了解编者的意图,有机地将前后策略联系起来,提高策略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过程
(一)感受情境,唤醒记忆
1.以“宝贝向前冲”为情境,引出3道不同年级的数学题。
(1)把7个苹果分成2堆,有哪几种分法?
(2)有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最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3)用小数点和2、3、4最多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小数?
2.引导学生找这3道题的解法的共同特点,并想一想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有序性,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揭题。
【用学生已会解决的不同层次的3个实际问题为教学引子,唤醒学生关于有序的经验,并在反思解题的共同特点和注意点时,让学生感知本课教学的重点——有序思考。这样的设计旨在梳理分散在各个年级的与一一列举有关的内容。】
(二)整理信息,感悟策略
例l:王大叔用18根l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整理信息。提问: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表格。小组先动手围一围,再将不同的围法填入表格(表格主要包含长、宽、周长、面积等项目)。
3.汇报结果。交流所填表格,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重复和遗漏的现象。
4.整理表格。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无序的.表格谈谈怎样使之有序。
5.探寻规律。引导学生结合有序排列的表格,探寻表格中隐含的数学规律,得出:①周长不变。不管怎样 围,周长都是18米。②长、宽和面积都在变。长由8米变到5米,宽由1米变到4米,相应的面积由8平方米变到20平方米。③长与宽的差越小,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④从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考虑,应选择面积最大的围法。
6.回顾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帮王大叔解决围羊圈问题的过程,思考有哪些收获、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教师归纳;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能列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策略;有序思考不仅能保证列举时不重复、不遗漏,还有助于发现规律。
【本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用表格进行一一列举,并借助表格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发现数量的变化趋势。教学时要突显有序思考,可分四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整理信息。为了防止学生囫囵吞枣地理解题意,可先让学生读题后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认识基本的数量关系。第二层,无序列举。可故意将表格多设计几行,设置陷阱,“诱使”学生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还可在学生汇报时有意展示有重复、遗漏现象的表格,让学生意识到无序会导致遗漏或重复,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三层,有序列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认识到列举时要有条理、有序,体验有序的重要性,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第四层,反思提升。在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反思、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例2:订阅下面的杂志(图中杂志为《科学世界》、《数学乐园》、《七彩文学》,图略),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1.学生独立整理信息,理解“最少订阅1种,最多订阅3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按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步骤列出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重点交流订阅2种的可能情况,突出有序思考。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不列表,还可以怎样列举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并尝试用字母、数字、符号或其他形式表示这3种杂志,列出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
4.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便,并说说理由。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让学生探索不列表时怎样列举所有可能的订阅情况,能促使学生多视角、多形式地解决问题,有效预防学生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学习目标,或片面地将一一列举策略理解为通过表格列举的策略,提高他们灵活选用策略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巩固策略
1.独立完成教材第64页“练一练”:“一张靶纸共3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2次,可能得到多少环?”
2.独立思考:把“小华投中2次”改为“小华投了2次”,结果怎样?
3.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一一列举策略,具体是如何应用的。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独立应用一一列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内化一一列举策略。】
6、五年级下册数学《用转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
讨论、观察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步体验转化。
阿普顿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的高材生,对没有大学文凭的爱迪生有点瞧不起。有一次,爱迪生让他测算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于是,他拿起灯泡,测出了他的直径高度,然后加以计算。但是灯泡不具有规则形状:它像球形,又不像球形;像圆柱体,又不像圆柱体。计算很复杂。即使是近似处理也很繁琐。他画了草图,在好几张白纸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算式,也没有算出来。
爱迪生等了很长时间,也不见阿普顿报告结果。他走过来一看,便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还是换种方法吧!只见爱迪生取来一杯水。轻轻地往阿普顿刚才反复测算的灯泡里倒满了水,然后把水倒进量筒,几秒种就测出了水的体积,当然也就算出了灯泡的容积。这时羞红了脸的阿普顿傻呆呆地站在一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下去。
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将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求水的体积,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
二、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像什么啊?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
(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7、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有合理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互相交流。
师抽生交流并板演:犁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尝试解决,并交流]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的做法?
全班交流,展示不同的.写法。
生1:520÷4=130(包)
320÷4=80(包)
138+80=210(包)
生2:(520+320)÷4=
师:你能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吗?
师:你能总结出有括号的先加再除的混合的运算顺序吗?
生答。
师:请同学们解决下面的问题。
360÷(2X3)380÷(132-127)
活动三:练一练
第4、5、10题: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交流时注重让学生说清分析思路和策略,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五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况,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所学知识,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
1、计算练习
2/7×4/5÷1/2
5/9×6/15÷4/9
(1+1/15)×10
98÷(1/15÷2/7)
二、练习五.2
本题是求长方体的体积
1、练习五、3
本题难点是长方形的宽没有直接给出,因此需要借助题中的信息求出长方形的宽学生进行分析题意。
独立解决。
2、练习五、4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鼓励学生画线段图,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练习
集体反馈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需要借助题中的信息求出长方形的宽学生进行分析题意。
独立解决。
通过练习
巩固混算的计算法则。
通过练习,复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通过教师的引导,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3列出算式:45-45×3/5
或:45×(1-3/5)
3、练习五、5
○1说一说本题:题意
○2说一说你调查和收集到的一些资料
○3通过计算,感到环保的`重要性。
4、练习五、6
○1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2找到数量关系,等量关系
○3独立进行解答
○4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8、9、10题。
集体订正
找出题目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掌握分析题意的方法,找出解题方法,学习解题方法,并且利用这些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