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一次真好》一等奖说课稿
1、初中语文《第一次真好》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第一次真好》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短文两篇》的第二篇。第二单元继续第一单元的主题,学习有关人生的课文。怎样才能获取更多更宝贵的生命体验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
作者周素珊在文中详举了两个事例,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略写了许多第一次,说第一次的感受真奇妙,新鲜而刺激,从而表达“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的主旨。这是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学生不乏阅读这类文章的经验,注意叙与议的关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就不难理解。
二、说学生
这篇600多字的小短文语言清新活泼,内容简单明了,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不难于理解,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不成问题。除了语言的积累、内容的结构掌握,主要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真正深切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与作者形成心与心的交流碰撞,以至于让他们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不断勇于尝试,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说教法、学法
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法学法设计如下:
1、学习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详略得当的写法。
⑵过程与方法:
养成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②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习重难点: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3、学习课时:一节课。
4、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人生有太多的“第一次”了,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学会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学会写字画画,第一次上网,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参加军训……“第一次”的感觉怎样?台湾女作家周素珊说“第一次真好”,下面就让我们她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设计意图:简单的几句话,切入整体,轻松自如地将学生引入所学内容。
2、作者简介:周素珊
设计意图:简单介绍作者情况,并温故知新,回顾这学期已经学过台湾作家的作品──杏林子《生命生命》、张晓风《行道树》。
3、整体感知:
⑴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要求:读音准确,大声流利,情声并茂。
①请一学生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
②生字生词:(大屏幕出示字词)
A、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
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霎时间
B、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③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标出段序)
设计意图:准确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和意思,扎实基础知识的积累;达到基本的朗读要求。以大屏幕显示,节省时间,加深印象。
⑵思考:(大屏幕出示问题)
①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感受如何?(请划出原文词语)
②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4、深入感知,合作探究:
找出你最感兴趣、最受启发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大家交流讨论。
问题汇总:
⑴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的风情画”而比不说“风景画”、“风光画”?
⑵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⑶如何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
⑷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⑸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
要求:小组为单位,每人讲述一件自己的第一次,看谁讲的最感人,最精彩。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讲,看哪组最好。
让学生较详细地说完过程后,用“第一次真”句式概括,训练概括能力。
⑹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⑺为什么有的第一次是不可以尝试的?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从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到结合学生自我独特体验,层层推进,带着问题探寻文章的真谛。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表达、善于交流、积极创新的学习习惯。教师适时点拨,进行引导启发。
5、拓展延伸:
阅读资料:(大屏幕出示,文字配以图片介绍)
⑴“神六”第一次
神舟六号飞船在众多科学领域内了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次:
第一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第一次进入轨道舱。
第一次进行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
第一次在太空生活中的创新。
好消息:国新办新闻发布会透露,2007年左右中国将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
那时又将有航空史上新的第一次,我们翘首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设计意图:将刚刚发生的我国航天史上的大事推出,在让学生了解这些情况的同时,既认识到“第一次真好”就在身边,又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时机。
⑵再依次展出文字图片资料: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人类历史上的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⑶在实践中体会:看图片,说感受。
(展示校园聚焦新闻图片)
10月18日~20日,七年四班(此次公开课班级)的全体同学通过自主申请在正、副班主任的带领下,对学校食堂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进行了参观与实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自己刚刚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讲一讲“第一次打饭的体会”,联系实际理解“第一次真好”,并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进行德育渗透。
6、总结:
真的不知道与生俱来到底会有多少“第一次”。什么都可以忘记,但我们就是无法忘记我们太多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给我们的感觉是那么的不同,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去经历一些事的时候,这些我们的第一次那么那么的珍惜。当我们在人生的弥留之即什么我们都带不走,而我们一生的记忆却陪我们到最后,而这些第一次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财富。
7、课外延伸,写作训练:
⑴写一篇题为《难忘的第一次》或《第一次》的小作文。
要求:描写生动,议论简洁;400字左右。
⑵替换式改写,用你亲身经历的某个或某些感人精彩的第一次替换文中的事例。
要求:描写生动。
二者选一。
五、说媒体的应用
主要利用幻灯片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力求简洁明快,具有实效性。
展示内容分别为:作者介绍(目的:简单了解)、词语积累(归纳总结,加深印象)、合作探究的问题(目标明确,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拓展资料(内容丰富,联系实际),作业布置(要求明确)。
课件制作力求简洁大方,使其有效地服务于内容的讲解。当中不乏有趣的动画,如合作探究部分的“七嘴八舌热烈讨论的场面”,很能激发学生的探讨热情;出示神州“六号”的图片,结合时事,在本文学习时接触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人类重要的“第一次”事件及人物图片展示后,出示由刚刚发表在校园聚焦的新闻重组的“七年四班学生在食堂社会实践”的图片,学生看到自己的照片和名人排列在一起,兴奋不已,以至争先恐后畅所欲言。
六、说写作要求
及时安排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写作训练,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够有效提高写作能力,于是我安排了课外延伸的写作练习。
一开始的安排是:写一篇题为《难忘的第一次》或《第一次》的作文。要求:描写生动,议论简洁;500字左右。后来想到另外一种方案:用你亲身经历的某个或某些感人精彩的第一次替换文中的事例。要求:描写生动,夹叙夹议,500字左右。这两种方案选择哪一个更合适呢?第二种方案改写的形式比第一种方案传统的形式更为新颖,学生应该更加感兴趣,而且有原文的框架结构,学生在模仿套用的过程中,再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并感性地掌握了相关篇幅散文写作的方法,难度降低又有的放矢,学生面队这种新颖的写作形式兴味盎然。于是我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以期取得更佳效果。
2、初中语文《第一次真好》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文,但文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
2.教学要求:根据新大纲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章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领悟“第一次真好”的内涵。难点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就一定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以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点拨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出关键性的词句。然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进入广阔的生活领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感悟丰富的人生哲理。将学生由课本迁移到课外,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中升华对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充满活力。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的表现有两点:(1)学生认真思考,自主置疑。学生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此时学生往往会有许多疑问,那么让学生将心里的问题说出来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会在黑板上记下来,最后归纳他们的问题。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自己的提问又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读的兴趣。(2)老师学会倾听,就势引导。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充分相信学生,他们就会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潜能。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过:“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的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新的课堂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发展,想一切办法让学生爱说,会说,能说。在这节课上,我将建立一个对话平台,让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比如:当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第一次经历时,往往会局限于“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等等,思路放不开。我会提示他们如:“我与老师——第一次受批评;我与父母——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欺骗;我与自然——第一次郊游、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日出;我与科学——第一次实验;我与社会——第一次施舍……”我相信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发掘出亮点,学生只有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才更容易理解“第一次”的内涵。我始终用心和学生、文本进行交流,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不断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融洽的气氛,放飞学生个性,争取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我认为,唯有让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学法
根据新大钢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先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或是有同感的地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归纳总结。”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2.整体感知:我先对预习的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要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阅读后的提问,我会在黑板上做记号,然后归纳他们的问题。
3.合作探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可能是多角度的,那么,就以学生为主体,提到什么就讨论学习什么。在此,我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
(1)文题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分析“好”的含义。
(2)为什么说“第一次经验并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试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举例说说。
(3)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你对“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新的生活领域和人生阅历。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4.反思拓展
我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思考:
(1)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有的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
(2)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3)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学习,学生会明白:只有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益于身心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害身心的第一次是不能尝试的。
5.总结归纳
我在最后鼓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我认为随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养成自评的习惯,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总之,要突出重点、难点。整个板书设计要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初中语文《第一次真好》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文,但文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
2.教学要求:根据新大纲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意义;学习叙议结合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领悟文章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领悟“第一次真好”的内涵。难点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就一定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习内容上以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点拨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出关键性的词句。然后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进入广阔的生活领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体会“第一次真好”的内涵,感悟丰富的人生哲理。将学生由课本迁移到课外,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中升华对主旨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畅所欲言,使课堂充满活力。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的表现有两点:
(1)学生认真思考,自主置疑。学生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此时学生往往会有许多疑问,那么让学生将心里的问题说出来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提出问题后,我会在黑板上记下来,最后归纳他们的问题。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自己的提问又得到老师的认可,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研读的兴趣。
(2)老师学会倾听,就势引导。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充分相信学生,他们就会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潜能。法国文学家法朗士说过:“教学的全部艺术,就是唤起年轻心灵的好奇心的艺术,它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好奇心得到满足。”新课程要求教师有新的课堂行为,教师在课堂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调动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发展,想一切办法让学生爱说,会说,能说。在这节课上,我将建立一个对话平台,让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比如:当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第一次经历时,往往会局限于“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洗衣”等等,思路放不开。我会提示他们如:“我与老师——第一次受批评;我与父母——第一次撒谎、第一次欺骗;我与自然——第一次郊游、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日出;我与科学——第一次实验;我与社会——第一次施舍……”我相信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发掘出亮点,学生只有在有话可说的前提下,才更容易理解“第一次”的内涵。我始终用心和学生、文本进行交流,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不断刺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自由的、融洽的气氛,放飞学生个性,争取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我认为,唯有让学生畅所欲言,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说学法
根据新大钢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指导学生先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或是有同感的地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让他们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归纳总结。”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以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
2.整体感知:我先对预习的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要诊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阅读后的提问,我会在黑板上做记号,然后归纳他们的问题。
3.合作探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可能是多角度的,那么,就以学生为主体,提到什么就讨论学习什么。在此,我预设了以下几个问题:
(1)文题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分析“好”的含义。
(2)为什么说“第一次经验并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试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举例说说。
(3)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你对“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新的生活领域和人生阅历。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4.反思拓展
我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思考:
(1)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有的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
(2)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3)什么样的“第一次”不能尝试?为什么?通过这个环节的讨论学习,学生会明白:只有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有益于身心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害身心的第一次是不能尝试的。
5.总结归纳
我在最后鼓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我认为随时总结学习中的收获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养成自评的习惯,那么,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知识,而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这里不做详细介绍。总之,要突出重点、难点。整个板书设计要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第一次真好》语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共赴学习之旅,大家高兴吗?这是老师本学期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大家升入初中第一次和我合作上语文公开课。这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但老师会尽心尽力,相信同学们在这第一次当中会给老师很多的惊喜和收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检查预习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字词: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雏形 丰硕 稀疏 霎时 孵鸟 姊妹 柚子
沉甸甸 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要求其他学生:
⑴ 标注自然段。
⑵ 注意屏幕上划横线字的读音。
(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
2、讲解字词。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媒体出示三幅图片:
⑴ 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
⑵ 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
⑶ 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
4、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郎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她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5、探究: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6、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然后用一句富有哲理的美句来说明你的第一次好在哪里?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7、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找出文中的这句话并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
学生交流理解后回答明确: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8、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结合课文讨论后回答:要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有意义的第一次。
9、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
【板书设计】
第一次 奇妙──喜悦、新奇──低回品味味 不可磨灭 珍重
真 好 奇妙──新鲜、刺激──回味无穷穷
使生命多姿多彩 第一次
5、语文《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由教师和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研讨,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
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2、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详写两件事?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4、第一次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课文说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三、质疑解疑,合作研讨
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感悟的,可以是关于写作手法的,也可以是关于词语含义的,还可以是关于文章不足的,等等。再组织引导学习自行答疑,学生不能回答的由教师回答。
四、拓展延伸
请讲你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精彩。
五、小结,学生谈学习感受
六、作业
1、积累两篇文章的词语。
2、把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精彩。
6、语文《第一次真好》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⑵ 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
⑴ 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扫除课文生字词。
⑵ 通过朗读、质疑 、探究,正确理解第一次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1、朗读题目《第一次真好》,学生会读出不同的语气和重音。到底怎么读好?看到这题目,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并借助注释、词典,联系语境读读掌握这些词:
雏形 丰硕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
2、同桌交流初读感悟,并诉之于朗读。学生练读,老师范读相结合。
3、在初步探究有收获的基础上,还有什么问题?
4、合作研讨:
如: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5、全班交流与总结,再次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6、语言应用:
⑴ 只是一种点缀。
⑵ 冉冉升起。
⑶ 一 硕大的 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⑷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⑸ 值得低回品味。
⑹ 给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⑺ 玲珑剔透。
7、作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你的第一次写成一段话。
⑴ 完成思考练习二。
⑵ 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7、初一语文《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⑵ 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
⑴ 初步学会借助注解、工具书,扫除课文生字词。
⑵ 通过朗读、质疑 、探究,正确理解“第一次”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会细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1、朗读题目《第一次真好》,学生会读出不同的语气和重音。到底怎么读好?看到这题目,你会产生什么问题?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
为什么说第一次真好?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并借助注释、词典,联系语境读读掌握这些词:
雏形 丰硕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不可磨灭
2、同桌交流初读感悟,并诉之于朗读。学生练读,老师范读相结合。
3、在初步探究有收获的基础上,还有什么问题?
4、合作研讨:
如:“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
语句上的疑难:“风情”“雏形”“具体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既然第一次真好,为什么不少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怎样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5、全班交流与总结,再次朗读全文,加深体会。
6、语言应用:
⑴ 只是一种点缀。
⑵ 冉冉升起。
⑶ 一 硕大的 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⑷ 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⑸ 值得低回品味。
⑹ 给 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⑺ 玲珑剔透。
7、作业: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把你的“第一次”写成一段话。
⑴ 完成思考练习二。
⑵ 用课文自读提示上的词语各造一个句子。
8、小学语文《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⑵ 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
⑶ 培养独立质疑和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由教师和学生提问质疑,学生研讨,深入理解文章中心。
⑵ 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质疑解职疑。
⑶ 重视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辩证地理解第一次的含义,认识到珍视第一次,并不去尝试坏事的第一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策略设计】
本文主要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新鲜而刺激,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朗读和字词教学,一方面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积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独立质疑、思考,并与其他同学合作研讨,解决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联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中心意思。
课文内容较简单,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加强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
第一次是多么令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个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秘呢?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或许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
〖学生活动
听导入语,引发思考:自己有哪些第一次。
〖活动意图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二、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
1、板书词语(见教材);指名朗读,纠正;指名选词造句,评价。
2、提出朗读课文的要求:注意语速,感情。
3、提出以下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⑴ 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⑵ 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⑶ 作者为什么详写两什事?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⑷ 第一次有的是有益的,有的是无益的,课文说的是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词语并选词造句。
2、用适当的语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3、讨论并回答左教师提出的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中心意思。
〖活动意图
朗读、正音、选词造句,让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思考、讨论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教师活动
三、质疑解疑、合作研讨
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可以是关于课文内容感情的,可以是关于写手法的,也可以是关于词语含义的,还可以的关于文章不足的地方的等。再组织、引导学生自行答疑,学生不能回答的由教师回答。
〖学生活动
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由此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写法特点、不足等。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独立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精神。
〖教师活动
四、拓展延伸
请讲讲你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精彩。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提示、评价。
〖学生活动
学生讲述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力求讲得精彩些。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丰富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活动
五、小结
1、朗读课文(可用齐读,也可用指读)。
2、谈学习感受(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自己学习的经验教训)。
〖学生活动
1、学生朗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中心和感情。
2、谈学习感受。
朗读,深入感受。
〖设计意图
谈感受,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教师活动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抄写、注音、造句)。
2、把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写下来,看谁写得最精彩。
〖设计意图
积累优美词语;课外延伸练习。
9、小学语文《第一次真好》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认识人生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2、学习以小见大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选材的典型性。
【教学重点】
认识第一次经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历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共赴学习之旅,大家高兴吗?这是老师本学期第一次上公开课,也是大家升入初中第一次和我合作上语文公开课。这第一次难免有些紧张,但老师会尽心尽力,相信同学们在这第一次当中会给老师很多的惊喜和收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周素珊的文章《第一次真好》,让我们共同来体验这第一次的美妙吧。
二、检查预习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字词:
注意下列划线字的读音:
雏形 丰硕 稀疏 霎时 孵鸟 姊妹 柚子
沉甸甸 结实累累 玲珑剔透
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要求其他学生:
1、标注自然段。
2、注意屏幕上划横线字的读音。
(读完课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稍做点评。)
2、讲解字词。
三、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写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2、这些第一次,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明确:
第一次看柚子树和第一次看孵小鸟是详写的,其它的第一次是略写的。详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写是对详写部分的补充,能更好地表现第一次的普遍意义,同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3、媒体出示三幅图片:
⑴ 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及感言。
⑵ 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进行太空旅行及其感言。
⑶ 刘翔第一次获得奥运会短跑冠军及其感言。
4、引导学生看图片后总结:三位知名人士的第一次,感言各不相同,意义也各不相同。阿姆斯特郎的第一次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飞跃,杨利伟的第一次,使飞船升空载上了中国人的名字,刘翔的第一次改写了世界短跑的历史,为中国人乃至亚洲人赢得了荣誉。那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给了她怎样的感想,她认为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要求:速读课文,找出答案。
学生回答后明确:好在奇妙低回品味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5、探究:既然第一次真好,可文中却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学生思考回答后明确:因为第一次无论愉快不愉快,但感觉都是新的,是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富有刺激,给人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使人回味无穷。
6、下面请同学们搜索你生活中的记忆,想一想你的生活经历了哪些难忘的第一次,选一次最精彩的告诉大家。然后用一句富有哲理的美句来说明你的第一次好在哪里?
要求:学生用2~3分钟的时间把经历和句子简单地写下来,然后回答。
7、学生回答后小结,同学们的第一次真可谓是多姿多彩,因为这些第一次,你们的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请找出文中的这句话并理解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变得愈益多姿多彩。
学生交流理解后回答明确:因为第一次越多,经历也多,感受也越多,所以生命便多姿多彩。
8、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呢?
结合课文讨论后回答:要随时留心,寻找机会,大胆尝试,多为自己创造一些有意义的第一次。
9、说说你现在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教师要注意引导哪些第一次是可以尝试的,哪些是不可以尝试的。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们要多多地尝试有益地第一次,让万紫千红的第一次,织成我们五彩斑斓的人生,给社会带来进步。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题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
【板书设计】
第一次 奇妙──喜悦、新奇──低回品味味 不可磨灭 珍重
真好 奇妙──新鲜、刺激──回味无穷穷
使生命多姿多彩 第一次
10、初中语文《短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说明静物动景的写作方法。
2.继续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着重理解某些文言实词。
3.了解我国丰富物产和美妙景观。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疏理以前学过的古文知识。
2.课上多用讲解、提问、启发、诱导等方法,使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复述比赛。
2.小组知识竞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 新课
我现在给大家读一首杜牧的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从诗中我们也知道早在唐朝我国就已有了荔枝,而且荔枝是水果中的上品。
荔枝的妙处,苏轼也称赞过,他在《惠州一绝》一诗中曾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那么在白居易眼中,荔枝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荔枝图序》。
(一)明确目标
1.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
2.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一些文言文知识。
(二)整体感知
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荔枝的知识。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当时在三峡一带也有出产。因其不耐久藏,离产地稍远就无法尝到,甚至无法见到。作者在产地见到后,为不认识的人和认识又不甚了解其变化的人画图题字,以便了解。这篇说明文着重描述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形象的描绘出荔枝的花、叶、果实和果实的外形、核、壳、膜、瓢肉以及浆液的味道,可以说面面俱到又不啰嗦,叙述清晰如睹其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人民痛苦的中唐时期。29岁考中进士,唐宪宗元和二年,他得到了翰林学士的职位,三年后被任为左拾遗。其后因进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他提出“文学合为时而著”的进步文学主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传下来的诗篇近三千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2.解题。
3.朗读课文并正音。
帷wéi葡萄pú táo枇杷pí bá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醴lǐ 酪lào
4.重点字释义。
帷盖:车篷的帷幕。
华:花。荣:开花。实:果实。果:颗粒。缯:绸。绡:生丝的织物。瓤:果肉。莹白:洁白。醴:甜酒。
5.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大体上像那些东西。
(2)命工吏图而书之:让画工绘了图,题上字。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目的`是为了没有见过荔枝和见过荔枝可是不是在采下后三天之内见到的人们而写。
6.逐句翻译。
(1)荔枝生巴、峡间:荔枝生长在长江三峡与大巴山之间。
(2)树形团团如帷盖:树的形状团团的像车篷的帷幕。
(3)叶如桂,冬青:叶子像桂树叶,冬天也绿。
(4)华如桔,春荣:花朵像桔树花,春天开。
(5)实如丹,夏熟:果实红色,夏天成熟。
(6)果如葡萄:颗粒像葡萄。
(7)核如枇杷:果核像枇杷。
(8)壳如红缯:果皮像红绸。
(9)膜如紫绡:内膜像紫缎。
(10)瓤肉莹白如冰雪:内瓤洁白像冰雪。
(11)浆液甘酸如醴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
(1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13)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如果离开树枝,一天就变了颜色。
(14)二日而香变:二天就失去了香味。
(15)三日而味变:三天就变了滋味。
(16)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四五天以后色香味都失去了。
(17)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白乐天。
(18)命工吏图而书之:命令画工绘了图,题了字。
(19)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7.分析课文。
短文分三个层次,“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为第一层,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产地,树的形状、叶子、花、果、果实的颜色、果簇的形状、果核、果壳、内膜、瓤肉、浆液。“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为第二层,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元和十五年……者云”为第三层交代了做序的缘由。
8.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开展复述比赛。
9.根据原文内容扩写,写成400字的一篇说明文。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说明文,了解了荔枝的特点并学习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
(六)设计板书
荔枝图序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