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一等奖说课稿

2023-09-25 18:44:37

  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一等奖说课稿

1、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学法:

  (一)说学生: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在之前已学习了中国地形知识与有关气候知识,为本节土地资源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说学法: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推测结果,

  并与实际比较,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通过新型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详见“教法设计”第二点)

  2、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

  3、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初步分析并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二)选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1、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通过知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形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原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性学力。

  3、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才能的舞台。

  (三)教法设计:归纳为以下四点

  1、突出前后知识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形、气候是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按常规教学方法,该教学内容浅显,主要是让学生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上认图识记,学生思维量小,且无法体现本节教材的前后文关联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中,打破常规,舍易求难,即不让学生在书本、地图册上找现成答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归宿,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的气候、地形分布的知识,探究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并说明理由。整个过程运用“相邻发展区”的原则,既是对前知识的复习与综合,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方法,又完成新课教学目标,且印象更深。教师则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加以适当提示、点拨、深入。点拨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特别须指出以下问题:耕地适合的地形;形成草地而未形成水田与旱地的原因;水田与旱地的大致分界;东部地区山脉、丘陵的土地利用类型;东西部、南北的土地生产力。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地形与气候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因素。

  2、探索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差异,提高学习效果。本课教学安排两部分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在第一部分中,教师安排四人合作学习是基于该内容对初中学生而言综合性强,有较大难度,合作学习有利于讨论,观点碰撞,引发思考,得出结论。教师给予合作学习的要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最终实现每一个学习个体在达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同时,成为其他个体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者。第二部分小组合作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后的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内化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小组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分享小组合作成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组织形式,也适合该年龄孩子身心特点。

  3、利用分角色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

  4、以形象的漫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土地资源较宏观,本课内容又侧重农业用地,相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学生而言,较先前的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认识上有间接性。为使课堂可接受性更强,并引发学生共鸣,本课设计以漫画评论作为探究土地利用问题的切入口,优势明显:漫画讽刺性强,富于思考,能将大尺度空间与时间的问题浓缩到方寸之间,较照片、录象更综合、直观,有趣味,信息量大。远比枯燥的文字表达得形象、深刻,对学生有震撼。对漫画的分析理解过程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进入自主学习与自我

  教育状态。

  5、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真正体现形式服务于内容,手段服务于理念。恰倒好处地使用电脑多媒体,能使课堂增色,效率提高。本课课件力求简洁,主体内容突出,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避免使用现代化媒体产生弱化学生思考的反作用,相反设疑引思,如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以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土地利用问题,以漫画渲染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认识距离;人均耕地减少问题,以动画强化课堂情绪;全课以多种链接调用各种资源,回顾旧知。

  恰倒好处的多媒体运用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付诸实际。

  四、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我国自然资源的分类?土地资源属哪一类?

  (二)新课

  活动一:知土地

  1、土地资源的利用

  (1)提出研究问题:

  活动:在给土地资源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种地的农民、放牧的牧民、林业工人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身份的土地类型,并说出理由。

  (2)给予提示:强调土地资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3)小组合作讨论:

  活动:为土地妈妈就诊根据数据得出土地资源的现状,并归纳优缺点。

  2、土地资源问题:

  分布不均

  (1)提出问题:

  活动:分好的角色在全国各地选地方,选的理由?选中的寺方有什么优势来发展自己的产业?

  (2)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学生谈感受归纳、争论、总结,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不均,并处理书上69页的表格。

  活动二、忧土地爱土地

  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通过形象的漫画了解目前在土地资源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2)简单的得出结论。

  (3)学生自我总结:保护土地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活动三、我看土地

  联系现实的两个思考题,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角色体验:小组讨论,任选一个角色,从角色的心理需求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地方官员:土地专家:环保人士:种地农民:房地产商:两人合作,一个当记者,一个当政府官员或土地专家或环保人+或种地农民,任选一个角色,提出自己的建议,说出理由(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课外探究:

  学校周围,往日碧水蓝天已荡然无存,在我们眼前的小河就是实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五、其他:

  1、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无法知道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因此须根据学生反应调整课堂进程,在多媒体课件中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做到进退自如。

  2、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为归宿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本课成功的保障。

  学生课堂作业: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略)

  2、整堂课内容的回顾。

2、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一等奖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选自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的重点是第二部分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体现出土地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水与土的矛盾。本节课的第二个矛盾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主要体现了土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人与土的矛盾。让学生在读图分析的基础上,解决土地资源的矛盾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探究活动穿插在一节课中,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在中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结合地形、气候等条件分析并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资料,说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掌握运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树立环保意识。

  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养成保护资源的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教学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说教法】

  本节课运用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采取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教师在导入阶段为学生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采取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课程中要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

  【说学法】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起点水平和能力结构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地理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中,应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做课堂的主人。做好小组分工,指导学生做好探究土地资源分布等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

  教师提问:歌声中唱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歌声唱到我们人们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土地,我们每一天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一)土地的类型

  教师出示:四幅图片,讨论四幅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总结: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十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土地资源类型也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探究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提问:

  (1)出示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

  (2)耕地后备资源资料。

  问题(1):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些?

  问题(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问题(3):气候条件对土地资源有什么影响?

  (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士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第74页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同时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教师:出示学生学农时候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第74页“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出示华北平原的图片

  材料介绍:我国小麦、棉花的集中产区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但是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0%左右。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水田与旱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接近。

  教师小结: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且相差悬殊,而土地资源北多南少,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不合理。

  探究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联系。

  材料1.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材料2.我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材料3.我国的干湿地区

  材料4.我国的地形分布图

  教师指导:以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与季风区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地形分布图相互叠加指导。

  探究问题:土地分布与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

  (四)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师演示:看视频新闻,说一说土地资源对农民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老师把班级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代表政府官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学生。请同学们分别谈一谈对土地破坏、保护耕地的重要性。

  想一想:你要找到哪些图片或者是资料来证明你的观点呢?

  教师:土地资源如果利用不当,或者遭到人为破坏,会就引起土地资源退化,生产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各类土地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教师:请你拟出下一个我国土地日的主题

  教师: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九旬老人朗诵的散文《我爱这土地》,体会现代诗人艾青对土地的满腔热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教师总结: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因此,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五)教学反思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的学科,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知识要为生活服务。土地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又是与我们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资源,土地资源危机意识不仅仅是地理课上学生应该形成的意识,而是全球人应该形成的意识,在这节课上,我用了大量的数据、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3、八年级地理《土地资源》一等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土地资源”一节教学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较先前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具有认识上的间接性。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学生通过学习应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一国策,其重要性如何,最终产生自觉意识,形成合适的心理态度与价值观。

  难点:探究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原因,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分布。

  二、说学法:

  (一)说学生:

  1、 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五年级时,地理由外聘代课教师教授,纪律较差,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现为我校六年级,年龄较外校同进度学生小两岁,社会阅历较浅。

  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较简单,以背为主。

  本学期已知道中国地形知识与有关气候知识。

  2、 该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活跃,该年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在向抽象思维发展。 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常常“搭便车”。

  表现力强,好动不好静,知识面较宽,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兴趣。

  (二)说学法:

  1、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推测结果,并与实际比较,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通过新型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详见“教法设计”第二点)

  2、 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

  3、 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

  4、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

  (一)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知道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知识目标)

  2、体会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实践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3、能说出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有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与建议。(知识目标)

  4、体会我国土地国策的现实意义,产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心,并有积极付诸行动的愿望。(情意目标)

  5、体验课堂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情意目标)

  (二)选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1、 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通过知觉领悟与逻辑方法的并用,形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 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原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性学力。

  3、 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才能的舞台。

  4、 遵循六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认知规律。

  (三)教法设计:归纳为以下四点

  1、 突出前后知识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形、气候是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按常规教学方法,该教学内容浅显,主要是让学生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上认图识记,学生思维量小,且无法体现本节教材的.前后文关联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中,打破常规,舍易求难,即不让学生在书本、地图册上找现成答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归宿,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的气候、地形分布的知识,推测(探究)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并说明理由。整个过程运用“相邻发展区”的原则,既是对前知识的复习与综合,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方法,又完成新课教学目标,且印象更深。教师则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加以适当提示、点拨、深入。点拨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特别须指出以下问题:耕地适合的地形;形成草地而未形成水田与旱地的原因;水田与旱地的大致分界;东部地区山脉、丘陵的土地利用类型;东西部、南北的土地生产力。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地形与气候条件、人类经济活动因素。

  2、 探索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差异,提高学习效果。本课教学安排两部分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在第一部分中,教师安排四人合作学习是基于该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综合性强,,有较大难度,合作学习有利于讨论,观点碰撞,引发思考,得出结论。教师给予合作学习的要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绘制“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简图”,且安排两人上台展示,而两人的分配为教师点名一位,小组推荐一位,并提出任何一名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代表全小组,这种安排改变以前后进学生没有课堂表现的资格与可能(因为小组推荐代表往往上台的是优生),也有利于小组讨论时优生毫无保留地提出观点,帮助后进学生,后进学生则利于提高自身责任感,明白个人应对小组作出贡献,知道与他人在一起工作时不能“搭便车”,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每一个学习个体在达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同时,成为其他个体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者。第二部分小组合作是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后的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内化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小组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分享小组合作成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组织形式,也适合该年龄孩子身心特点。

  3、 利用小道具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承转。看似与地理教学毫无关系的回形针在合理运用后起到以下作用:夹书是因为本课的探究是以对“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未知为基础,若在找大量图表依据时(翻阅地图册),偶然所得,也将失去探究的价值;课前猜测回形针便于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角色,也为引出“推测”这一关键词埋下伏笔,在比照中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用回形针上台作投票便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引发课堂争论。

  4、 以形象的漫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土地资源较宏观,本课内容又侧重农业用地,相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较先前的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认识上有间接性。为使课堂可接受性更强,并引发学生共鸣,本课设计以漫画评论作为探究土地利用问题的切入口,优势明显:漫画讽刺性强,富于思考,能将大尺度空间与时间的问题浓缩到方寸之间,较照片、录象更综合、直观,有趣味,信息量大。如“父与子”一则,简单的两幅画,将人为的森林破坏,最终引起沙漠化,使子孙更贫困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揭示,远比枯燥的文字表达得形象、深刻,对学生有震撼。对漫画的分析理解过程将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进入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状态。

  5、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真正体现形式服务于内容,手段服务于理念。恰倒好处地使用电脑多媒体,能使课堂增色,效率提高。本课课件力求简洁,主体内容突出,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避免使用现代化媒体产生弱化学生思考的反作用,相反设疑引思,如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以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土地利用问题,以漫画渲染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认识距离;人均耕地减少问题,以动画强化课堂情绪;全课以多种链接调用各种资源,回顾旧知。恰倒好处的多媒体运用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付诸实际。

  四、教学流程:

  (一) 复习旧课: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二) 引入新课:

  1、土地资源地区差异

  (1)提出研究问题:推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大致分布

  (2)给予提示:推测的依据应考虑哪些因素?

  (3)小组合作讨论:绘制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完成地形区推测,并说明理由(教师提供两个地形区,学生自由选择两到三地形区以说明

  (4)小组展示,他组学生质疑:引出地形、气候、人为活动为主的多因素制约土地利用分布。

  (5)深入探究:土地生产能力高低及影响因素

  (6)自我评价:了解现实地理问题的复杂性。

  2、土地资源问题:

  (1)提出问题:出示文字、漫画资料,哪个保护更重要:林地?耕地?草地?

  (2)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学生谈感受归纳、争论、总结,得出我国土地利用国策

  (3)学生自我总结:保护土地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可作为回家作业)

  五、其他:

  1、 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无法知道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因此须根据学生反应调整课堂进程,在多媒体课件中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做到进退自如。

  2、 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为归宿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本课成功的保障。

  学生课堂作业: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略)

  2、请根据小组的推测完成下表,至少完成四个地形区:

  地形区名称 我推测的主要

  土地利用类型 推 测 理 由

  东北平原

  横断山区

4、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的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

  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

  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

  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

  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

  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

  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

  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5、八年级地理《矿产资源》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了解世界石油、煤炭、铁等矿产资源的分布概况,通过人类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理解合理开发矿产资源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铁、煤、石油的分布”、“矿产资源的利用”三个问题。

  在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部分,主要讲解了两个问题: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入;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课文从实例入手,以一个家庭的厨房为例,说明矿产资源与人类生活多么紧密,而又随处可见。而读一读则说明了矿产资源对一个国家经济巨大的影响。

  在“煤、铁、石油的分布”一段,通过三幅图,讲解了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三种矿产资源的分布及石油的运输路线,从中可以看出矿产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主要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等方面,说明了合理利用和开发矿产资源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建议采取谈话法与指导作业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利用部分,建议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举例说出矿产资源与人类的关系,得出现代生活离不开矿产资源的结论。

  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部分,采用指导作业方式。利用课本提供的分布图,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于人类对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供一些录像或其他媒体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利用地图分析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

  【教学手段】

  挂图:世界政区图

  计算机:(1)读图应回答问题(2)矿产资源的开采图片或其它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的是_______?它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重要性?

  (学生回答)

  (总结)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得出人们生活与矿产资源有非常紧密的关系。矿产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它可以是一个国家变富。读书一个小国是如何变富的?(学生看书)

  (提问承转)瑙鲁能否长期利用磷矿石致富?为什么?(不能,因为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使用最多的矿产资源是什么?---煤、石油、铁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三种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

  (学生做练习)教师课前准备的练习篇子或投影打出题目。

  1、读课文世界铁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铁矿的图例是_______;铁矿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它们占世界铁矿储量的_______。

  2、读课文世界主要煤田分布图回答:

  煤炭图例是_______;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南半球较多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等国。

  3、读世界石油的产区和输出图回答:

  ①世界石油集中分布在_______地区,该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_______。

  ②世界上主要生产和出口石油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主要输往_______、_______地区。

  ③世界其它出产石油较多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美国东部需要的石油资源主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西部发展需要的石油资源由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问题:

  ①矿产资源属于_______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_______再生,所以应该更加_______;

  ②在矿产资源的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③为了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中存在一些浪费现象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本矿区的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了解了矿产资源的一些相关的知识,希望每个人想一想,保护矿产资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思想】

  矿产资源是学习的几种自然资源中唯一的不可再生资源。所以本节紧紧围绕不可再生资源尤其是主要的能源石油、煤炭和主要的资源铁矿的利用及利用中存在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为了使同学了解矿产资源的重要性,必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与矿产资源的关系,增加感性知识是必需的。

  对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因为前面已经学习了几节资源的利用保护的内容,所以采取读图作业法,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对其中比较容易出错和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给与指导。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增加学生保护资源意识。

6、八年级地理《北京》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板书: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