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各数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1、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各数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各数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4-85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二)、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本课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是先创设一幅教师带学生过马路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并且通过这个情境图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第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三,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并掌握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动手操作并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数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请看一看这幅图,你都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1位老师和9个学生一共10个人。
生2:再接着数一共是19人。
生3:我发现有14棵树、20条斑马线。
……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这幅中告诉我们过马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情境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操作、数数。
师:大家看看老师有一把铅笔,猜一猜,有几支?
生:[自由猜测]9、15、16、20……
师:小朋友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
生:1、2、……10,
师:好的,老师先把这10支捆成1捆,那么再接着数下去。
生:11、12……20。(再把这10支捆成1捆)
师:这里一共是20支,你猜对了吗?(台下一片欢呼声)
师:现在你们能像老师刚才的样子,拿20根小棒,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吗?
(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数)
师:这些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哪些事物是表示“11-20各数”的。
(班上桌子的张数、男女生各有20人……)
2、摆小棒,读数。
(教师直接出示11支铅笔)
师:你们知道这表示多少?
生:[快速且大声地回答]11
师:你们怎么这么快就看出来了,怎么看的呢?
生:[大部分学生抢着举手],1捆就是10根,再加旁边的1根,就是11。
师:[拿起1捆小棒]简单地说,几个十?
生:1个十。
师:[再拿出1根小棒]几个一?
生:1个一。
师:[教师语速放慢]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好,刚才老师讲的这句话,谁还会
说?[指名复述这句话]
师:还有好多同学都会说,都想说,那同桌互相说吧?[同桌互说]
师:刚才都是老师摆小棒,现在小朋友能不能也用这种方法摆一个十几,同桌合作,一个摆一个说组成,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同桌合作后个别汇报]
师:你摆的小棒表示几?生1:17。
师:好多小朋友都看不见你摆的,你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摆的吗?
生1:我是先拿1捆,再加7根。
师:也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生1:是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生2:我摆的是19,是由1个十和9个一组成。
……
[同桌之间根据各自所摆的数字互相猜数、评价]
3、数的顺序和大小。
师:小朋友很聪明,能够看着小棒读出它们表示的数,现在看看尺子图,把你认识的数字读出来好吗?(生顺数、倒数、读单数、双数)
师:尺子上的数字,越往右,你发现什么?生:数字越来越大。
师:老师看着尺上的数字,就能想出好多问题,比如,15前一个数是几?后面又是几
生:它的前面是14,后面是16。
师:比16多1是几?生:17。
师:19比20少几?生:少1个。
师:谁能学老师的样子,看着尺上的数字给大家提问题,并且比我提得更好?
[学生提问,其他倾听回答]
师:好多小朋友还想提,那同桌合作,1个提问,1个答。[同桌内交流]
师:小朋友能否把尺上的数字记住,不用看尺子进行抢答。
师:13比14少几?19前一个数是几?2个十是几?[抢答]
三、学习应用,巩固新知。
1、分组比赛,看哪组数得最好。
A、从11数到20B、从7数到13
c、19倒数到10D、从11数到18
2、摆小棒的游戏。
师出示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个读数和说数的组成。
3、找朋友。
下面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去找数字相同的好朋友。
四、小结。
师:这节课中你最高兴的是什么事?
生1:我学会了11~20各数。
生2:猜数字我很喜欢
……
四、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情境图尺子图
2、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各数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学期说课稿《1-5各数认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3、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各数认识一等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电脑出示“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1、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习效果好。
4、数学8和9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8和9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8和9的认识及组成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认、读、写8和9两个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让学生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
3、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学习难点】
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掌握8和9的组成。
【学习准备】
9个小圆片、点子图,8个小圆片,8个小星星、直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
你能给他们排排队吗?
2、口答。
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8和9
1、出示主题图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4、教学8、9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②出示直尺图。
0123()56()()()学生填空。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①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②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③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6、教学8、9的序数含义
打开书第51页。
①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
②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③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1、指导书写8和9。
问:8和9分别像什么?
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
学生书空。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练习描写
二、学习8和9的组成
1、动手操作,学习8的组成。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
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1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④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2、学习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3、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练习提高】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练习十一的第1、2、3题。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
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总结梳理】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我们认识了8和9,会比较他们的大小,找到了8和9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五、板书设计】
5、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言语识字课《我的玩具国》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方法识记“具、都、敲、鼓、抱、着、百、救、护、紧、骑、睦、相、处、亲、密、比”17个生字。
2、学会合作识字,在游戏中感受识字快乐,养成在生活和学习中时时处处识字的好习惯。
3、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起对祖国汉字的喜爱之情。
4、扫清文字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重点】
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识记“具、都、敲、鼓、抱、着、百、救、护、紧、骑、睦、相、处、亲、密、比”1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学会合作识字,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起对祖国汉字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说一说你家里都有哪些玩具啊?有一位小朋友也很喜欢玩具,还写了一首小儿歌《我的玩具国》呢!板书课题。看老师写字,老师写一个字,你们就读一个。好,齐读课题。那他的玩具国里都有哪些玩具呢?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学习儿歌,随文识字。
(一)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儿歌。
请大家把课本打到70页读读《我的玩具国》,听好老师的要求: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然后借助拼音朋友去认一认,好,开始读吧!
(二)教师范读,初步识字。
下面听老师读,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认真听,看看刚才你圈出的字该怎么读?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
(三)检查读儿歌。
谁愿意站起来,像老师这样读读儿歌。教师及时给予评价:(是否准确?是否响亮?是否流利?)
【第一遍:自读儿歌,圈出生字。尊重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第二遍:听师读儿歌,扫清生字。尊重了学生对标记的事物较为关注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第三遍:指生读儿歌,检测了学生的读文情况。以上三个环节,都属于随文识字,即边读文边识字,努力呈现了知识学习的层次性。】
(四)由文到词,认识生字。
儿歌会读还不行,儿歌中还有很多词语呢。现在,它们都跑到了大屏慕上,你认识它吗?
1、小老师领读。谁愿意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2、去掉拼音认读。瞧,拼音朋友可淘气了,一眨眼就跑得无影无踪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一个男女对抗赛,看看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棒。
三、小组合作,认识生字。
词语都认识了,生字宝宝又向你们发出挑战了。它跑到了你们桌洞的卡片上。小组长赶快把卡片拿出来。你们发现了吗?它们还排好了队,每人都有一个号码呢!下面同桌两人一人读一遍,遇到不认识的字,互相教一教。如果还有不认识的,你再把就它圈出来,一会儿汇报给老师。
【互教互学,以学定教,努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生字都认识了吗?谁还有不认识的字?是几号字?
根据学情重点处理的生字:
都,造句,并知道它是多音字。
这个字读什么,你能用都说一句话吗?对了,它还是一个多音字呢!首都的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相,可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并知道它是多音字。课件出示:相处,照相。你从哪里看到过“照相”这两个字?是啊,只要我们有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认字呢!
【言语识字脱离不了生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留心识字的习惯应该成为贯串于识字教学的始终目标。】
处,多音字。
紧,联系生活情境识记。你能让它开出漂亮的词语花吗?(老师把袋口系紧了。紧紧地拥抱地一下你的同桌。)
睦,结合文中的句子来学习。这个字读什么?儿歌里有一句话:和睦相处真亲密,你和谁相处得最和睦呀?是啊,关系特别好,从不打架,这就是和睦。
密,组词,结合图片识记。这个字读什么呀?你能给它组个词吗?亲密、茂密。
课件:瞧,妈妈紧紧地抱着女儿,女儿紧紧地搂着妈妈,母女俩多亲密呀!这一家三口也是十分地亲密。
树叶一片挨着一片,树木一棵挨着一棵,这就是茂密。
鼓,根据汉字的演变,激发兴趣来识记。
老师这里有一个甲骨文字,猜猜它会是谁呢(出示甲骨文的鼓),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中的一个,答案揭晓:鼓。你是怎么知道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把文字刻在乌龟壳或者野兽的骨头上的'文字。在后来非常漫长的时间里,甲骨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随机出示“鼓”字的演变过程。)瞧,我国的汉字是多么的有趣和奇妙。如果想知道更多汉字方面的知识,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
鼓,你能给它组个词吗?敲鼓。你在哪里见过敲鼓?
【识字教学应该是一门汉字教学的课程。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把目标定在“教会学生识记汉字”的底线上,还应该适当地渗透汉字文化教育,即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汉字的趣味性,感受到汉字的可爱之处,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对中国汉字的喜爱之情。】
四、游戏巩固识字。
让我们再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摘苹果。瞧,这棵茂密的苹果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好诱人啊!想把它摘下来吗?那你必须准确地读出苹果上的字,才能把它摘下来。让我们开着小火车摘一摘。
你们真能干,满树的苹果一会儿就被你们摘光了。
【趣味性是低年级课堂上不可缺少的元素。有了趣味,学生学得乐,记得牢。“摘苹果”,一个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却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无穷乐趣。】
五、改变语境,再识生字。
儿歌读得不错,生字又跑到了下面的句子中,谁来读一读?指3名同学读句子。
1、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和睦的集体,同学们相处得十分亲密。
2、家具店开业了,唱歌敲鼓真热闹。
3、爸爸骑车带着我,我紧紧地抱着爸爸。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字放进新的句子之中,在读中再次强化认识,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对教学而言,这一环节既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又对所学内容的检测。】
六、齐读生字,结束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共学习了十七个生字呢!(教师把生字依次贴在黑板上,学生大声朗读。)老师贴一个,你们读一个。好,十七个生字都认识了,你们都是今天的识字大王。
一年级上学期言语识字课《我的玩具国》教学反思
识字是写作和阅读的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在执教《我的玩具国》时,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效率。
1、自主探究,培养识字能力
培养识字能力,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识字教学方面,要力求识字方法灵活多样,提高识字效果。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借助拼音读课文,再读词语,再识生字。在识字方法上,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猜一猜,用一用等的方法,学生兴趣很浓,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效果好。
3、小组合作,以学定教。
在识字学习中,我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同桌合作,每人读一遍生字,遇到不认的字,同桌互相教一教。如此一来,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其乐融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体验了成功。教师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针对难认的字再重点指导,提高了识字效率。
4、形式多样,在游戏中识字。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化识记方法是不符合儿童天性的,也不符合课改要求的。为此,我把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到识字教学之中,如开火车、摘苹果、当小老师、男女对抗赛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5、感受汉字魅力,激发情感。
识字教学应该是一门汉字文化教学课程。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把目标定在“教会学生识记汉字”的底线上,还应该适当地渗透汉字文化教育。于是在教“鼓”这个字时,我把甲骨文的“鼓”引入了课堂,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愉快的识字教学,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识字教学的真谛。
6、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整十数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整十数的产生与发展。
2.使学生能一十一十地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整十数,会读、会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个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和日常生活的意识,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好吗?
课件出示商店卖东西的情境。
1.小鸭买1捆铅笔: 你知道小鸭买了多少枝铅笔吗?
怎么知道这一捆铅笔是十枝的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投影出示十枝铅笔图)
2.小山羊买2捆铅笔: 你知道小羊买了几捆?是多少枝铅笔呢?
3.小兔买4捆铅笔: 猜一猜这样的4捆铅笔是几十枝?
小朋友猜得真准!当物体的数量比较多时,就要用比较大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这样的数,好吗?(揭示课题:认识整十数)
[说明: 通过创设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猜买的铅笔是几捆,就是多少枝,学生在猜的过程中能很自然地将已有的认数经验与所学新知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又让学生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例1,感知整十
1.小朋友桌上的篮子里都有许多小棒,我们来做一个捆小棒的比赛,好不好?
请小朋友每数出10根小棒就捆成一捆,比一比在1分钟时间内谁捆的捆数多。小朋友准备好了没有?现在开始!
2.教师计时,学生活动。
3.反馈: 时间到!请放下手中的小棒。
(1) 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捆了几捆,是多少根。
(2) 还有比他捆得多的吗?给大家看一看。(学生上台前展示)
(3) 请跟他捆得一样多的小朋友举手。你们都是刚才捆小棒比赛的优胜者,请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自己庆祝一下。
[说明: 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学习潜力。比赛捆小棒的过程,既顾及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融入了竞争意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所有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4.(1) 现在请同桌小朋友把两人捆的小棒合在一起,数一数、说一说,你们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是几十根。
(2) 学生活动。
(3) 反馈: 请两个小朋友到台前来说一说,你和你的同桌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是多少根。
5.(1) 像刚才那样,请靠在一起的三位小朋友将你们的小棒合起来,说一说你们三个人一共捆了多少捆小棒,是多少根。
(2) 学生活动。
(3) 反馈: 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实物投影展示结果。
6.刚才,萝卜、青椒、番茄也和小朋友们一起比赛捆小棒了,想知道他们三人一共捆了多少捆,多少根吗?
投影出示三个人合在一起的小棒(9捆,90根),我们一起帮他们数一数。青椒还有一个问题呢,你能帮它解决吗?
青椒提问: 我们三人捆了9捆是90根,再添上一捆是多少根?
你能从十起,十根十根地数,数到一百吗?
请小朋友想一想,多少个十是一百?(板书: 10个十是一百)
7.刚才小朋友们三个人一共捆多少根小棒?三个人在一起商量一下,你们捆的小棒再添几捆就是100根?想办法把你们三个人的小棒变成100根。
[说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对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
三、 练习巩固,明确认识
小朋友真爱动脑筋,老师真想买点礼品奖励给大家。我们再到刚才的商店去看看。(再现商店场景,货架上放着珠子、方块、玻璃球)瞧,商店里真的有好多的东西呢!
1. 想想做做第1题。
(1) 小朋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让学生自由数)
(2) 交流: 怎么数出来的?(每串10颗,一共4串,一共40颗,强调10个10个地数)
2. 想想做做第2题。
3. 想想做做第3题。
(1) 让学生猜猜有几十颗。
(2) 提出要求,学生圈、数。
(3) 组织交流。
四、 教学例2,认识数位
出示计数器。
1.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教师归纳,并在屏幕上出示: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你会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数吗?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四十。说一说你是怎么拨的。
4.再请小朋友在计数器上拨出80,互相说一说,这是几个十,是几十。再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5.还想在计数器上拨数吗?自己在计数器上拨出几十的数,再说一说、写一写。
6.在计数器上拨出100并写一写。
[说明: 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再一次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自主领悟读数、写数的方法。]
五、 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小朋友真是棒极了!这里还有一些题想让小朋友试一试,你们愿意吗?
1. 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口答,及时进行评点。
2. 想想做做第6题。
(1) 一个一个从0数到10,再十个十个从0数到100。
(2) 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 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 想想做做第7题。
先在小组里说说参加赛跑的各是几号运动员,再在全班交流。
[说明: 练习的设计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知识,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六、 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七、 猜数游戏
1.下面我想和小朋友做一个猜数游戏。我在这张纸上写了一个整十数,请小朋友来猜一猜,我写的是几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提示: 大了或小了)
2.刚才是我写数让小朋友猜的,下面请一位小朋友写一个整十数让我来猜猜看。
3.小朋友,你们想玩这个游戏吗?那好,请同桌的小朋友来玩这个猜数游戏,看谁猜得快,而且猜的次数少。
[说明: 猜数游戏中,教师要求一方能以最少的提示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数。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7、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级共有1个教学班,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年龄结构的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的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本学期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其中第23、24课是活动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1、我们吃什么(1---5课):通过学生对食物的分类,让学生明白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对营养的观察实验,学会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懂得合理饮食的重要性。最终了解珍惜食物,科学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水里有什么(4---7课)本单元是在继第一册“水里的科学”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和分离及特点的单元。在第一册“水的科学”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进一步提高实验,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究有关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础。
3、植物的生活(8---12课)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本单元从整体上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部分认识事物的规律。
4空气和水的力(13---17课):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作为探究对象,探究空气弹力、反冲力、大气压力、水力等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5、热的传递(18---22课):了解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的传递方式。知道保温与散热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猜想和假设,对比实验,观察研究及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对太阳能的利用建立初学认识。
6、探究与实践:选择与本册探究活动密切相关的问题。食物里的有害物质;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与使用。通过调查研究,提示生活中的现象,发现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胆量与能力,增强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作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理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工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支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活动。
5、在科学的学习中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来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产生新问题。
四、具体措施:
1、耐心、细心、精心做科学。
2、观察实验记录表的设计与填写。
3、运用解暗箱的方法对未知的进行探究。
4、力求做到知识和能力并进,不可偏废。
5、强调过程的同时,要重视结果。
6、活动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探究,不要躲避教师的传授。
7、在动手之前引导学生多动脑。
8、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9、注意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
10、评价要中肯,不可无限制的夸张,适当的批评不可少。
五、教学进度安排:
按县小学教研室进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