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作者在童年时,妈妈包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成年后,他给妈妈过生日,也包了一个带花边的饺子,讨得年迈的母亲的高兴。文章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孝顺母亲的深情。
二.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认识七个生字,读读记记并理解“威风凛凛、破天荒、大吉大利”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母子之间真挚的爱
四.教学方法
板块式教学法:“一课三练”即勾画批注——评点概说——妙笔生花
五.教具准备
小黑板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出示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大家一起来学习《花边饺子里的爱》,看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想知道
什么?
生:花边饺子里为什么有爱?是怎样的?
生:是谁和谁的爱?
生:课文到底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师:我们本次课将采用以下方法来学习课文。
二.一课三练,学习课文。
活动一:勾画批注
师:我建议大家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来读课文。浏览就要把课文读的简单些,于是就要勾画出里面的关键字词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而简洁地表述出来。请在课文中,用横线勾画出重要的内容,组成简洁的一段文字表述出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课文围绕“花边饺子里的爱”写了哪几件事?
师点评总结。
3.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小黑板出示)
作者在童年时,妈妈包的花边饺子,给了他难忘的记忆;
成年后,他给妈妈过生日,也包了一个带花边的饺子,讨得年迈的母亲的高兴的事。
师点评总结:
刚才咱们学习的这种方法通过勾画文字,然后把它连接起来就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了。
活动二:评点概说
1、思考:童年的花边饺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你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妈妈的良苦用心?
2、交流后出示课件:
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的饺子。
(1)理解“花招”是什么意思?(花招:原意是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本课中的“花招”是指巧妙的办法。)妈妈的“花招”是什么?
(2)妈妈为什么要耍这个小花招儿?(那时,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挨到年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体会当时生活的拮据。“拮据”“挨”可换为什么词?(拮据;缺少钱,景况窘迫。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现。)
3、在妈妈的“花招”里,你感受到花边饺子里,包的不仅是肉馅儿,还包了什么?(浓浓的母爱,全家人的快乐和幸福。)猜猜妈妈当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孩子快乐成长。)
浓浓的母爱,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字里行间。此刻你对那一个个花边饺子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句子。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这一份浓浓的爱。
4、有感情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长大以后,“我”又是怎样回报的呢?我们认真读读课文4至8自然段。
a、默读课文4~8自然段,想想“我”的用心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哪个词感受到?(常包饺子,花招)
b、反馈交流。
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儿包了一个花边饺子。 c、“我”为什么耍这个花招? (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
d、妈妈的花招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那我的花招给妈妈带来的是什么?(快乐、惊喜) 你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
我们来进行第二种方法评点概说,请你自选角度,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这母子俩分别是怎样的母子俩?
生:母亲是“万分疼爱”儿子,儿子是“十分孝敬”母亲。
生:母亲是位“贤惠”的母亲,儿子是位“懂事”的儿子。
生:母亲是位“心灵手巧”的母亲,儿子是位“善解人意”的儿子。
师:你为什用这些词来形容母子俩,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或例子吗? 生:母亲是位“心灵手巧”的母亲,表现在课文第一自然段,母亲包饺子时的娴熟动作,儿子是位“善解人意”的儿子,在课文第五自然段,再美味的佳肴对母亲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我”知道只有饺子才是她的最爱。
师点评总结
活动三:妙笔生花
联系生活实际,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讲讲你自己的故事。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学生先说教师总结
三.拓展练笔,感恩母爱
师: 让我们把刚才说的用笔记录下来,好好感受这份母爱吧。
四.板书设计。
14.花边饺子里的爱
疼爱
妈妈 -------------------儿子
孝顺、敬爱
贤惠、心灵手巧善解人意、懂事
娴熟、麻利 常包饺子
2、"《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一组歌颂祖国,国旗与多民族团结题材的歌曲,教育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国旗。
2、逐步培养儿童听音乐的习惯和兴趣。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协作能力。
4、对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所感受。
(二)教学重点:
1、听赏童声合唱与铜管乐齐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与乐器音色的不同。
2、背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3、学习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4、要求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正确的姿势歌唱。
(三)教学难点:
1、教唱歌曲《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时,指导学生唱出四三拍歌曲的韵律。
2、组织好歌舞表演,使之既有组织秩序,形式又生动、活泼、有趣,并能使之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大方地表演。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赏童声合唱与铜管乐齐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教学过程:
一、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的民人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演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道。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爱家乡、我家祖国》;认识常用课堂打击乐器碰铃、响板;听赏歌曲《吹芦笙》。
教学过程:
一、学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
1、出示中国地图
2、教师将歌曲范唱一遍。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情感。
3、跟着教师有感情地分句轻声学唱。
4、请几组学生集体演唱,并评出有表情且较美的小组进行表扬。
二、听赏《吹芦笙》
1、教师播放歌曲《吹芦笙》,引导学生欣赏,初步感觉歌曲的情绪。
2、教师简单介绍侗族及其吹奏乐器芦笙的主要特点。
3、引导学生在听赏时接唱歌曲中的衬词。
4、在听赏几遍以后,可让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哼唱。
三、认识打击乐器:碰铃、响板。
1、教师向学生展示乐器实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让学生识别两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师将乐器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敲击方法。
3、教师出示卡片。
碰铃
dang
dang
dang
dang
响板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演奏。可分组交换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教学过程: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集体演唱歌曲,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碰铃x―|x―|x―|
响板xx|xx|xx|
学生给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请跳得好的学生做示范。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3、"《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复习内容:书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9——12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分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感性体验。会确定位置,从而巩固学生已有的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
2、通过观察、测量、语言描述等,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
复习重点:长度单位的适当选择和方位的确定。
复习难点:能流畅地用语言描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小朋友,在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是和数学有关的。比如辨别东、南、西、北这些地理位置,比如上学的.路线,比如物体的测量等。今天的复习就和这些内容有关。
二、方位复习
互动1:书本第101页第8题
1、讲述:小华、小军、冬冬、小芳住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家如图所示。
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的情境放大图。
2、指一指图中的八个方位。
认清了八个方位,认一认图上有哪些地方?
3、能说说小朋友家与学校的关系吗?
谈话:看来小朋友对方位掌握的不错。你们能说说其他地方相互间的关系吗?谁来说,说对了,全班小朋友送给他掌声。
4、方位都搞清楚了,四个小朋友上学的路线比会说吗?小组里可以先说一说,过会我们全班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路线,全班交流。
评价:说得真不错。
三、长度单位复习
互动2:书本第101页第9题
1、提问: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学了些什么长度单位吗?
(1)根据学生说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我说一个长度单位,你们能很快用手势表示它的长度吗?
(3)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说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谈话:明确了这些长度单位的长度,我们要选用这些长度单位来填空了。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吗?
2、出示书本第101页第9题:
一块橡皮厚12(),一张方桌高8(),旗杆高9(),一枝钢笔长16()。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核对。并说明理由。
3、小结:在填写长度单位的时候,一定要在脑海中回忆这件物品的实际模样,再从米、分米、厘米、毫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测量复习
互动3:书本第102页第10题
1、谈话:看来小朋友们对长度单位已有所掌握,那么请你们观察这两幅图。
出示第10题,瓷砖和课桌图。
2、提问:你在图中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直接把你观察到的数据填入括号?
3、自己先独立完成,并想想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汇报。
评价:小朋友们不仅自己会填,还能用理由来说服人,真不错。
五、画线段练习
互动4:书本第102页第11题
1、谈话:小朋友们会填了,会说了,你们会画吗?请你们先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35毫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相互检查。
2、学生操作,同桌检查。
提问:画线段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哪一条线段比较长?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为什么4厘米的线段要比35毫米的线段长些吗?
六、数角、找角练习
互动5:书本第102页第12题
1、出示第12题第一小题。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共有几个角?
2、你能为图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吗?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3、提问:有几个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其余两个角是什么角?
4、教师出示第二小题。
现在你能用三角尺找出图中的三个直角吗?
5、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6、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评价。
七、学习归纳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4、"《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略)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略)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5、"《己亥杂诗》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
1、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2、板书:已亥杂诗(把“己”写成“已”)
3、指名读课题,学生发现错误书写并指正(请学生讲解并总结“己”和“已”的区别和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4、全班齐读课题,解释诗题
①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查字典和翻阅工具书,明白“己和亥”两字的意思,学生自己汇报:己是天干的第六位,亥是地支的第十二位,所以诗题就是1839年。然后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查阅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龚自珍在辞官南下,把一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②在1840年,你们知道中国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③小结:这一年,正是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PPT出示)
5、简介龚自珍
学生把自己课前查阅并收集到的龚自珍资料在班上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设计意图】虽然本诗所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相距太远,平时缺少此积累。但为了不低估学生的潜力,我还是采用以学生课前搜集和预习汇报为主,教师补充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以错字板书激趣,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走进文本。
二、初读全诗,整体把握
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1、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
小结:同学们自学能力真强,自主学习部分完成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从读顺诗句到借助注释与工具书,以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给六年级学生自学自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后面交流、汇报。
完成:“师生诵读部分”
1、指名读,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
2、师配乐范读。
同学们都读得这么投入,我也被你们的朗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
3、学生再配乐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个性解读的时间和情境,在学生读上瘾的基础上,我用羡慕的语气求得我示范配乐朗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倾听比较中更激发想读的欲望。
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生气”真的是指的中国“发脾气”吗?在这里用“生机勃勃的局面或者景象”这种说法更符合前文“九州”这样的语言环境。
(2)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哑了毕竟让人觉得悲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重抖擞”再次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初步理解该诗内容,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学习能力实践的最佳机会。引导交流的时候,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指导,不在自学能学懂的地方花费时间,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步理解诗意能帮我们更好地读书。读全诗说说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一步。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这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梳理归纳:通过自学,大家初步明白了诗句的意思,也都觉得对“万马齐喑”“风雷”这些词的理解有些模糊。我们就从这第一句开始,深入读书,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教学重难点的学习,将有限学习时间用在教学关键点的刀刃上。
三、深入诗意,理解诗情
初读时,我们大体了解了诗意,现在我们再读全诗,透过文字去想象,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细细地读诗,自己想象画面
2、小组汇报交流,讨论想象到的画面
小结:刚才听了每个小组的发言,老师被你们陶醉了,同学们真会读诗,通过自己的朗读,想象到了这么多生动的画面,了不起!
如:
汇报全诗之后,细学第一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A、一提到“万马”你想到的是什么词?(万马奔腾、万马齐鸣)那是何等热闹、壮观!而这“万马齐喑”呢?看到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场面?
B、这里龚自珍真说的是大清朝的马么?他指的又是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联系上文“九州”知道说的是“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
C、这“举国上下”包括哪些人?(君、官、民……)又是怎样的死气沉沉呢?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
学生交流汇报之后,教师随机补充:
(1)(ppt图片1)英法联军打到家门口的时候,皇帝居然带老婆儿子、军机大臣、王公贵族,逃之夭夭。读“万马齐喑”!
(2)(ppt图片2)这是大清朝的官员们。面对趾高气扬的列强,大气都不敢出。只顾得剥削欺压人民!(ppt图片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
(3)(ppt图片4)百姓流离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经,工不能作,哀号遍野的岂止十万百万千万啊!这是当时官府的施粥场景,有这样一个母亲,因为贫病,儿刚死在怀中,可怜的母亲还在心中悲叫着:“儿且勿死,为娘今日趁一粥”,还“掩怀拭泪不敢哭”……
看到这一切,用一个词说说你此刻的情绪:(悲哀、愤恨……)这万千情绪同样也翻滚在龚自珍的脑海,他选择了最能表达他此刻情绪的一个字:“哀”
大家读读这行诗。
【设计意图】此诗中的“万马齐喑”既是全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又是关键点。这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哀”是上文“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原因,也是下文“我劝天公重抖擞”的基础,抓住这个词,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个难点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得文本的内涵丰富起来。同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时代,感受与激发情感。教学时不仅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实到位,而且生发了学生情感的震荡与共鸣。抓住语言训练的关键点、内容理解的重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扎实的、有层次地语言训练。
正因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着一场大的`变革的风雷来唤醒这九州的生气啊!
1、他希望的“九州生气”是怎样的?(板书:九州生气)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说说。(国泰民安、生机勃勃、安居乐业……)
2、刚才同学们说到“风雷”是巨大的社会变革,你希望这风雷涤去什么?炸醒什么?
3、他希望那如风雷一般强大、一般迅疾的变革啊!这满心期盼你能读出来吗?(读第一行诗)读!让这场变革来得更快些!读!让这场变革来的更猛烈些吧!读!
小结:盼望着九州生气,可偏偏生活在这样万马齐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来在读这两行诗。
同学们与龚自珍一样有着深切的悲愤,满怀的激昂啊!放声读吧!
汇报诗的第二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家读读后一句。他劝谁?劝什么?怎样劝?(多名学生汇报交流:用自己的话和表演来劝说)
小结:1、这首诗写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大炮首先轰开了国门,战争的硝烟让这个本已贫困的国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读!
2、距离这首诗不过三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英法联烧了圆明园,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的条约。
3、甲午海战败了,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侵华,国家危急了啊!再读读全诗:师生共同诵读:师读第一句,生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
1、学生能理解的地方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知、感悟、借助充分地读体会感情。教学环节简明,符合情境情感的发展需要。
2、从词的解释理解到诗文前两行的诵读、理解、感悟、体会……再到全诗两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是联系上下文学习方法的训练,也是处理教材第二个层次整体观念的体现。
四、诵全诗,明情感,感悟写作方法
1、将整首诗完整的读读,龚自珍在这首诗里表达了怎样的愿望,你一定会有更深切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②带着这样的期盼,谁能来诵诵这首诗?全班诵读。
2、感悟写作方法
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这样“创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课下大家还可以再去读读龚自珍其他的诗或文,更真切的感受他的情。
【设计意图】回到全诗的整体,带领学生整理和内化学习的内容,回顾课始时候的质疑,同时是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反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龚自珍的诗,使学生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通过对比更加深了学生对本首诗歌创作的理解和感悟,
2、作业:诵读默写。
3、课外搜集一些有关爱国的诗歌或语句,抄写在作业本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搜集爱国的诗歌和语句,也是为了爱国的情感的进一步深化和搜集能力的培养。
6、<第23课美术的辉煌>教学反思
从事历史教育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对于历史教育的可以说也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可最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三《美术的辉煌》这一课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的感觉。作为历史教师的我美术功底极为有限,对着教材上的一幅幅世界名画,可以说自己也不大会欣赏。好不容易利用教参备好课去试着上了一堂课,可效果却很难让人满意。整整一堂课,围绕着《马拉之死》、《自由引导人民》等一幅幅画作自认为讲了很多,可学生的反应却如云里雾里般,讲到最后自己也有点摸不着边际了。
课后很沮丧,到最后都有点成心理负担了。为了早一点摆脱这种恼人的感觉,我去找其他历史老师好好的探讨了一下,以寻找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确实发现了一现教学中的问题,但始终觉得还没真正揭开迷雾。
于是我又去找美术老师探讨了一番,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然后我就对症下药,重新备课、上课,并成功摆脱那种沮丧的感觉。
美术老师对我的提示是至关重要的,他说:“你要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你自己先得有一双能够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为了具备这样一双美丽的眼睛,我自己好好的恶补了一下美术的知识,使得自己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想来。一开始的我对美术的欣赏可以说是极为幼稚的,每看到一幅世界名画的第一感觉是:这幅画画得真“像”,就像照相机拍得照片一样。可如果用“像不像”为标准来评价画作的好坏,那照相机就成为最好的“画家”了。我要染我自己和学生看到世界名画的第一感觉变为:这幅画画得真“美”啊!本文就结合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来阐述一下如何在历史课上发现美,欣赏美。
1.这一课教材主要介绍了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等。并介绍了这些美术流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特征、代表人及代表作品。19世纪以来的美术的资料非常丰富,因此我在教学中布置学生提前预习,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询有关资料,并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或幻灯等进行名画欣赏,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
2.本课以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导入对美的欣赏的这一主题,同时介绍一下罗丹的地位和代表作《思想者》。由此引出第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要讲的是美术的辉煌,怎么一上来先着重介绍雕塑家和雕塑作品呢?看似矛盾的导入其实是希望加深学生对美术之一概念的理解。美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指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所以雕塑作品也是美术辉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让学生了解本课子目录,明确本课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本课主要是介绍美术中的绘画作品,投影显示欣赏绘画的基本技巧。
(1)注意表现内容:时间、地点、人物、背景、事件、艺术特色等
(2)把握表现形式:掌握绘画的线条、画面、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概念
3.历史教育中的美有着丰富的内容,它涵盖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形成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历史美。历史教育中的美育过程是和智育过程同步的,要实现美育,必须美化智育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从中发现美、欣赏美。
4.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过“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风貌和风俗状况。”所以,通过名画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绘画本身,而且可以了解绘画所反映的历史。我们历史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在历史教育中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学会主动的去寻找美。如果一个人能够主动向“美”,那么他同时向“真”、向“善”的可能性就会提升。如果一个社会中人人都能够主动向“美”,那么“和谐”二字也许根本不用频频提及?
7、《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教学本首诗时,我首先表扬了预习做得较好的学生,敷衍了事的也让组长当即扣了10分。接下来我宣布:“今天我们将请两个小组全过程展示学习古诗的过程,从介绍诗人、作诗背景到读诗、解读诗的含义,再到体会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多音字的组词板书等环节都要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其他组则认真倾听,可以给予补充。展示好的小组每人加10分,认真听的小组每人加5分;反之则扣分。下面先给你们几分钟准备,做分工合作的协调。”任务明确后,各小组立即开始了积极地准备。我也是下位巡视,只见每组的组长都在分工分任务,谁读谁讲都很那么一回事。对个别组我进行了指导。
最后,我请举手人数最多的小组展示。其实每个组都想展示呢。我不得不说明以后请没有展示的组展示。结果是这节课只展示了一个组,整个环节全都到位。之后请其他组补充纠正。同学们关注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读音。在大家有争议的之后,我给了结论,读第一声。还有就是对第一行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理解,我也给了说明,是说“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并且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是没有变的,但变了的是什么?是人。“对这批战士战死了,又换了另一批战士。所以说“万里长征人为还”呀!还有就是对“不教”的理解是“不让,不允许”的意思。
总之,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说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大部分问题还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所以,这节课因为相信,因为放手,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都参入到了学习的过程中
8、《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己亥杂诗》由清代诗人龚自珍辞官后,北上接亲人途中所做,共315首,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诗名为《己亥杂诗》。教材上选的其中第二百二十首。学习古诗之前,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诗歌的背景。己亥年指的是1839年,牙片战争前一年,当时清政府糜烂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百姓过着黑暗的生活。学生在了解之后再去学诗,就更容易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从“万马齐喑”一词体会当时的社会状态,学生联想万马在一起应该是“万马奔腾”,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可诗中的“万马齐喑”却是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死气沉沉,没有任何生机。所以诗的最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抒发诗人爱国情怀。
9、《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平时我们学习的古诗多是唐宋时期的,年代较为久远,而这首《己亥杂诗》出自清代龚自珍之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我请学生读诗题,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从而引出此诗的独特之处,这首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战争的前一年,当时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朝廷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镇压,百姓生活困苦,龚自珍在这一年辞官南下,后又北上接家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随想写下来,共有315首诗,其中今天学习的是第220首。
补充介绍了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一定的领悟,在此基础上走进古诗,从诵读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感受诗句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讲解时我从第二行诗出发,理解“万马齐喑”,感受当时举国上下死气沉沉的局面,补充资料,明确当时的君、臣、民是怎样的状态,人民所处的是怎样水深火热的局面,感悟作者此时的心情,体会诗中的“哀”。在充分感受了当时中国所处的局势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诗中后一句诗,只有“重抖擞”“降人才”才能改变现状,让九州恢复生气,为感悟诗中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本课在设计时,我搜集了很多资料,为本诗的背景补充做足准备,也在情感激发上想了很多办法,但课堂中仍然存在问题,回答问题不积极,可能是我的提问方式不够新颖,总之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需要好好反思,找到更好的处理策略。
10、《己亥杂诗》教学反思
我首先表扬了预习做得较好的学生,敷衍了事的也让组长当即扣了10分。接下来我宣布:“今天我们将请两个小组全过程展示学习古诗的过程,从介绍诗人、作诗背景到读诗、解读诗的含义,再到体会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多音字的组词板书等环节都要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其他组则认真倾听,可以给予补充。展示的好小组每人加10分,认真听的小组每人加5分;反之则扣分。下面先给你们几分钟准备,做分工合作的协调。”任务明确后,各小组立即开始了积极地准备。我也是下位巡视,只见每组的组长都在分工分任务,谁读谁讲都很那么一回事。对个别组我进行了指导。
最后,我请举手人数最多的小组展示。其实每个组都想展示呢。我不得不说明以后请没有展示的组展示。结果是这节课只展示了一个组,整个环节全都到位。之后请其他组补充纠正。同学们关注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读音。在大家有争议的之后,我给了结论,读第一声。还有就是对第一行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理解,我也给了说明,是说“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并且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是没有变的,但变了的是什么?是人。“对这批战士战死了,又换了另一批战士。所以说“万里长征人为还”呀!还有就是对“不教”的理解是“不让,不允许”的意思。
教学反思
总之,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说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大部分问题还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所以,这节课因为相信,因为放手,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都参入到了学习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整理资料、团结合作等方面的锻炼。因此学得开心,我也教的轻松!
11、《己亥杂诗》教学反思参考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己亥杂诗》教学反思范文,欢迎查阅。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一
教学本首诗时,我首先表扬了预习做得较好的学生,敷衍了事的也让组长当即扣了10分。接下来我宣布:“今天我们将请两个小组全过程展示学习古诗的过程,从介绍诗人、作诗背景到读诗、解读诗的含义,再到体会是表达的思想感情、多音字的组词板书等环节都要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其他组则认真倾听,可以给予补充。展示好的小组每人加10分,认真听的小组每人加5分;反之则扣分。下面先给你们几分钟准备,做分工合作的协调。”任务明确后,各小组立即开始了积极地准备。我也是下位巡视,只见每组的组长都在分工分任务,谁读谁讲都很那么一回事。对个别组我进行了指导。
最后,我请举手人数最多的小组展示。其实每个组都想展示呢。我不得不说明以后请没有展示的组展示。结果是这节课只展示了一个组,整个环节全都到位。之后请其他组补充纠正。同学们关注了“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读音。在大家有争议的之后,我给了结论,读第一声。还有就是对第一行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理解,我也给了说明,是说“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边关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并且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是没有变的,但变了的是什么?是人。“对这批战士战死了,又换了另一批战士。所以说“万里长征人为还”呀!还有就是对“不教”的理解是“不让,不允许”的意思。
总之,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说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大部分问题还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所以,这节课因为相信,因为放手,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都参入到了学习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整理资料、团结合作等方面的锻炼。因此学得开心,我也教的轻松!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二
道句心里话:虽说各级公开课、赛教课已上过好多好多,面对各种各样的面孔也历经无数,其中的酸甜苦辣咸与成败荣辱乐亦是尝透,但此次海南省中学优秀青年教师成长助力交流课,或许我太想太想将我从导师那儿所学到的和自己所体悟出的得以尝试、得以体现吧,从浸泡文本、搜集资料、考虑学情、拿捏重点、突破难点,到如何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和如何将《己亥杂诗》一课教“活”、 让学生学“活”等等,可谓用尽“心机”,我甚至还“借用”了我校的普通班、实验班作为磨课对象。 再道句掏心窝儿的,我是带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步入课堂的。课堂上,我通过走近作者、交代背景、朗读古诗(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齐读等,课堂中我感觉该班学生语文素养较好,学习兴趣较浓,就顺势利导“跨过”课前预设来了个生评师,师评生,生生评)、理解诗句、当堂背诵、名句赏析、拓展延伸、课堂收获等环节与学生共同完成该课教学任务的。说实在的,儋州市第二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气氛较为活跃。整个课堂书声朗朗,我个人也很投入,课到深情时,还不时加上一些肢体语言,可说我已完全沉浸在课堂之中,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上完这节课,自己有一点小得意:我没有让这四十分钟白白浪费,而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觉得: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顺势利导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喜好,宜疏不宜堵,应重在调动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对他们进行有效地点拨和引导。
记得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我重新审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朗读指导不够好;情感深化仍不突出;抓住拓展延伸契机、闪现学生延伸灵光还不够及时和阔然开朗等等。
当然,我更加明白“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因此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想方设法“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遗憾 ”。在日后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我要力求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每份教过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我要认真的回顾并进行诊断,开出教与学的“病历”,并且对这些“病理”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发现并谦虚向导师和同仁们讨教解决这些教学“病理”的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一如既往地珍惜并利用各种渠道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并争取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分析他们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名家名师的教学艺术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课堂教学虽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但我当不懈追求,虚心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力求使自己日趋成熟,力争使课堂日臻完善。
最后,真诚感谢项目负责人阳利平博士、我的导师邢益育和方仁艳,也真诚并虚心地向足迹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