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长春藤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1、《最后的长春藤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2.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3.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明对比,体现贝尔曼作为低层的小人物却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
4.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及精巧的结构安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长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的把握
2.贝尔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后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三.教学设想
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
四.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欧 · 亨利 ,美国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穷困潦倒,接触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写下300多篇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白菜与皇帝》、《四百万》、《西部人心》、《市声》、《滚石》等。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笑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
二.字词整理
烘锅 矮墩墩 砖砌 蹑手蹑脚 一筹莫展 唠唠叨叨 绷着 窗槛 瞥着 怒号 冥冥中
三 理清文章脉络(由学生归纳,教师补充)读课文概括本文情节结构和线索
1.(1—11)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纽约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开端 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 (12—36)苏艾 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已放弃主观上的努力,只等着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自己也该离开人世了。
3 (37—50)最后一片叶子始终贴在墙上,这使琼珊觉悟到自己的错误,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琼珊病重;
这天夜里: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
贝尔曼被送到医院;
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
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4 (51—55)结局 琼珊病愈 贝尔曼去世
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
5、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
贝尔曼
6、本文又是如何刻画主人公的?
A.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特点: 好 郁郁不得志、酗酒成性、牢骚满腹、爱讲大话、性格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 平凡的甚至有点让人感到讨厌。
坏 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牺牲精神
内在和外在形成对比
描写手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1)初见贝尔曼:(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2)再见贝尔曼:(正面描写)
[当地知琼删的病情后]语言描写: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删”“可恶的叶子”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3)重见贝尔曼:(侧面描写)
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主题得以表现:他是艺术区穷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B.怎样理解贝尔曼的杰作?和叶子
明确: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画出来的那一片最后的长春藤叶,这副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间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对琼 表层是叶子顠落深层是生命的顠落
对贝 表层是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的最后作品,深层是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7、结尾艺术
(你认为小说的结尾是否意外,尾说叶子是假的,从前文能否看出来)
A小说意外的结局,出乎意料之外,以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然而那意外的结局一般来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帯泪的微笑。
B 其它叶子都 落了只有这叶子经历两天的同风暴,傲然挺立 ,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顠不动,
仍旧有一常春藤叶叶子贴在墙上
8、语言风格
(读5节感受本文的语言高风格)
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主语言,渲染剧色彩,
三.环境描写
第18自然段,第44自然段
1人物的生活环境——底层艺术家生存的典型环境:
华盛顿广场东面;艺术区;街道错综复杂,居住空间狭窄;风格古香古色,艺术气息浓厚;苔藓遍地,阴暗,潮湿,穷苦
作用:为下文苏艾感染肺病铺垫
2阴沉灰暗的色调,悲凉的情调,烘托出作者悲凉、孤独、绝望的心情。
四.主题
文章通过写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这样一个故事,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生与死、抗争和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五.作业
请你想象一下贝尔曼画长春藤叶的情形,写一篇500字的片断作文
板书设计
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 ——贝尔曼去世
2、《最后的长春藤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小说的基本要素
2. 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3. 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明对比,体现贝尔曼作为低层的小人物却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
4. 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及精巧的结构安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怎样理解长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的把握
2. 贝尔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 最后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体现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三.教学设想
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巧妙构思
四. 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作者简介
欧 亨利 ,美国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穷困潦倒,接触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写下300多篇小说,著名的作品有《白菜与皇帝》、《四百万》、《西部人心》、《市声》、《滚石》等。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的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笑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所以受到读者的欢迎。
二. 字词整理
烘锅 矮墩墩 砖砌 蹑手蹑脚 一筹莫展 唠唠叨叨 绷着 窗槛 瞥着 怒号 冥冥中
三 理清文章脉络(由学生归纳,教师补充)
1.(1—11)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纽约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开端 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
2 (12—36)苏艾 鼓励琼珊要有信心战胜病魔,但是琼珊已放弃主观上的努力,只等着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自己也该离开人世了。
3 (37—50)最后一片叶子始终贴在墙上,这使琼珊觉悟到自己的错误,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4 (51—55)结局 琼珊病愈 贝尔曼去世
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
四 思考下列问题
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
2.最后的长春藤叶为什么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第二课时
一.文本研习
1. 怎样理解贝尔曼的杰作?
明确: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画出来的那一片最后的长春藤叶,这副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反映了普通人之间无私情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2. 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哪一个情节?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写会有遗憾么?
明确:是贝尔曼冒雨画常春藤叶的那个情节,可是这个情节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就形成了情节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体现了作者的巧妙的构思技巧。
二.人物分析
1.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明确特点:艺术界失意、酗酒、唠叨、暴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平凡的甚至有点让人感到讨厌。
善良具有同情心、自我牺牲精神
内在和外在形成对比
三. 环境描写
第18自然段,第44自然段
阴沉灰暗的色调,悲凉的情调,烘托出作者悲凉、孤独、绝望的心情。
四. 主题
文章通过写贝尔曼画最后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托在落叶上的琼珊这样一个故事,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生与死、抗争和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五.作业
请你想象一下贝尔曼画长春藤叶的情形,写一篇500字的片断作文
板书设计
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 ——贝尔曼去世
3、《最后的长春藤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表达内容】 选择一位你心目中的英雄,搜集他(她)的资料,从中选择一两件能反映他(她)英雄气概的具体事例,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可以用“我心中的'英雄”为题,也可以自拟文题。
【表达提示】
1.首先要查阅人物的主要事迹,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取最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一两个事例,具体地描述出来。
2.英雄人物表现出来的哪一种精神令你敬佩,是坚强,是正直,还是勇敢?
3.记述英雄人物事迹时,要有自己对人物的赞扬,表达敬仰之情。
4.英雄可以是众人皆知的,也可以是你身边能称为“英雄”的人。
【指导过程】
1.了解‘“英雄”的含义。英雄:指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2.回忆自己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物,想一想再说一说。
3.想一想你为什么要称他为英雄呢?是他的哪一方面品质打动了你呢?
4.与同学交流后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5.注意,在写人物的过程中,要选一件或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交流评改】
1.把你写的习作,先自读两遍,进行修改,再读给别人听,看看他们是受到感动。
2.比较一下,哪位同学写英雄人物的手法,值得你借鉴。
4、《最后的长春藤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写的是发生在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事。小青蛙从来没有收到过一封信,它很难过;小松鼠知道了,就给青蛙写了一封信并请蜗牛大叔把信交给青蛙;青蛙收到信后高兴极了,小松鼠由此也感到特别高兴。课文的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生活化的对话较多,适合儿童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可从中体会: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去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写“寄”等8个生字;认识“邻”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2、在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字。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朋友之间需要多关心、多沟通,才会更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会写8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难点:懂得朋友之间要多关心,多沟通,就会更快乐。
四、教学理念及教法设计
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倡导在学文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识字,落实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学会运用汉字、词语。强调学生的朗读练习,通过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诵读,使学生有所体会、感悟、获得情感熏陶,引发思考启迪,丰富生活经验。
五、教学对象
分析本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好奇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普遍比较小,注意力有时不够集中,记忆生字难度较大。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之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兴趣谈话,揭题识字
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瞧,信封上还有字呢,谁能大声地读给大家听。现在你知道这封信是寄给谁的吗?(板书:寄给青蛙的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感人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寄给青蛙的信》,齐读课题。 课题里有一个本节课生字“寄”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学会了“寄”。 这是谁寄给青蛙的信?信里又写了些什么?下面请大家读文。
(二)、初读课文,读文识字
1、自己读课文,要求:
(1)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争取把每句话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借助生字表同桌当小老师互考生字
(2)各种形式读生字卡片
(3)做游戏大雁送信。教师引导学生静听大雁在说什么,(它说:这里有许多封信要送给小青蛙,可是我已经飞累了,想找一位小朋友来帮忙。只要你读准字音这一封封信就会被寄出去!)教师引出话题谁想帮帮大雁?(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还有几封信需要你不仅能读准字音,还要想办法记住字型才能寄出去。学生汇报识字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仅记住了每个字,还帮大雁把信全寄了出去。大雁真高兴!他还想把自己的两个好朋友和你们认识(出示青蛙和小松鼠图)和他们打招呼。他们是邻居。
(三)合作交流感悟课文
1、观察青蛙图,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青蛙的表情吗?课文又用了哪个词快读读课文吧。这是一只伤心难过的'青蛙。小松鼠看见了对它说了什么?指导朗读。青蛙又说了什么?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
2、小松鼠看见青蛙这么难过它是怎么做的?自由读3-5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表演,在全班表演,学生评价。
3、小松鼠写信、蜗牛大叔送信小青蛙收到信了吗?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答案。
4、收到信的小青蛙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能当小青蛙高兴地大声地读自己收到的这封信。(课件出示信)
5、假如你是小松鼠或蜗牛看到小青蛙这么高兴地读信,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蜗牛和小松鼠的话告诉我们被别人帮助是幸福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老师送你们一封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再读课文4-9自然段再次感受小松鼠和蜗牛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师生分角色朗读。
6、小松鼠和蜗牛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你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吗?你帮助过别人吗?在我们帮助或得到帮助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你想对你的好朋友说些什么?
总结:看,一封小小的书信牵动着小动物们的心,青蛙为等信而伤心,松鼠寄信有爱心,蜗牛送信真热心,这个故事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就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5、《最后的长春藤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的: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3.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重点:
随文识记本课生字,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教学难点:
准确识记生字,多种方法理解字词意思。
教学准备:
字卡、投影仪、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
师:喜欢这样的春天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春天,零距离的去感受它的美,感受它带来的欢乐。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首先请听老师朗读一遍诗歌,大家注意听准字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学习第一小节:
(1)、作者是怎样来写春天的美丽呢?她把春天比作了什么呢?找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思考。
生1:作者把春天比作了小姑娘。
生2:她把春天比作了美丽、幸福的小姑娘。我从中感到春天特别美丽,这是一个比喻句。
生3:我从“快乐地走遍了祖国每一个地方”感受到了一种高兴、愉快,知道了她的脚步遍及了祖国的各个地方。我认为这还是一种拟人写法。
师:同学们说可真好,作者正是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天的美丽。这一小节在全文中非常重要,它是总起了全文,后面的五节诗都是围绕小姑娘的脚步来写的。那么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呢?
指两人读后齐读(生相机评价)
4、学习2——6小节
师:这位美丽、幸福的小姑娘都去了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她走过的地方。
师:谁愿意说一说小姑娘到过哪些地方?
生:她到过田野、河流、草原、山冈、村庄。(师板书)
学习第二小节:
师:那么现在我们就随着春姑娘的脚步到田野去看看,那儿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指名读第2小节后学生回答问题。
师:在这一小节中还藏着一个生字呢,谁发现了快告诉大家。(壤)对了,在学习“壤”之前,我们要先学习“襄”。
谁认识它?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它的了解吗?(学生从字形、字音、字义方面分析)
师:加上土字旁它就变成了rang,土壤的壤,你还能为它括词吗?生组词。
师:出示“嚷”认识它吗?它与“壤”有什么区别?
你能正确选字填空吗?投影出示句子:
我的家乡有着肥沃的土()。
别()了,同学们正在写字呢。
(学生如能说出“镶”“攘”等字则相机读一读认一认。)
师:课文是怎样来写土壤的?指名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指导书写“襄”“壤”
师:这一节给我们展现的是田野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就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大声读出自己的感受吧。齐读。
学习第三小节:
师:春姑娘走过了田野,她又来到了哪儿呢?(河流)河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后回答问题。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学习生字“汇”“闸”“蓝”
简笔画识记“汇”,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闸”,形近字区别“蓝”、“篮”。
指导朗读:春天冰雪消融,山泉、小溪一路快乐地奔向海洋,如同投入母亲的怀抱,那么令人兴奋。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齐读第三小节。
总结学法:读文——找变化——学生字——感情读
自学4-——6小节
春姑娘又来到了草原、山冈、村庄,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自由读4——6小节,看看你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后汇报。
学习生字“勘”、“漾”、“质”、“冈”指导书写“荡”
指导朗读。
5、学习第6小节:
师:刚才我们随着春姑娘来到了这么多地方,认识了这么多生字,你能用一个词总结一下你对春天的印象吗?(板书:美丽)。
师: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喜爱,对祖国的赞美,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师:这一小节在全诗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所以这首诗歌的结构是总——分——总。(板书)
三、字词再现,加深印象
投影仪出示形近字
壤()篮()冈()汇()闸()
嚷()蓝()刚( )江()间()
完成书后2、3题。
四、生字回文,流利朗读
愿意读哪一小节就读哪一小节
五、全文总结。
6、长春版《童年的问号》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童年的问号》这篇文章课文时,我特别注重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或激情或深情的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创设的意境。我一步一步的.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出激情,读出情感。
(1)读出层次: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个梦,童年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前两句要一句比一句声音高,后一句的语调要下来。其中“长长的”语气要加重。
(2)指导读好三次对话: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是三位名人小时候爱问题的特例,其中各有一句问题的话语,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三次对话。
(3)指导好长句子的朗读技巧: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这一句要读出激情就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断好句子,“童年,就这样/在问号中/慢慢长大。”“慢慢”要重痢?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能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听起来吧真是一种享受啊!
7、长春版《大孔雀蛾的晚会》的教学反思
一、课前听写重基础
虽然我执教《大孔雀蛾的晚会》是六年下册的课文,正是整个小学阶段最为紧张的时刻,要讲新课,要归类复习,要完成各种练习,但是就这课而言,生字既多又难,虽然经过第一课时的洗礼,但是还是应该经过再巩固再复习的过程。因此,虽然本节课只有30分钟的时间,我还是从本课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安排的听写的环节,针对重点复习的5个词语。
基础知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低年段还是高年段,都应该落实到实处。其实如果前面不安排听写的环节,中间再紧凑个三两分钟,“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指导后完全可以安排个小练笔,使本节课的教学看起来更加合理,更加精彩。但是在几番取舍之后,我还是一如反顾地选择了前者。现在静下心来仔细地经过反思,依旧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二、充分练读重感悟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也是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孔雀蛾的晚会》这篇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内容比较浅显,主要体会作者对大孔雀蛾的喜爱以及感受晚会的壮观,这些通过感悟重点词句都能够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边感悟,边朗读,不仅关注重点词语,而且关注提示语,关注标点符号,
三、关注写法重点拨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上,我抓住了写法的特点作为课堂切入点,一开课就引领学生直奔主题,找到直接描写大孔雀蛾的段落,感到到大孔雀蛾的特点,感受到晚会的壮观难忘。接着又引导学生关注了两个人物的表现——小保尔和女佣,从“发了疯一样”的行为和“目瞪口呆”的神态中更加感受到晚会因壮观而给人带来的震撼。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比较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不同,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并鼓励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不足的是在点拨之后没有进一步的感受和练习。
四、鼓励提问重质疑
学贵有思,学亦贵有疑。在教学的最后,我安排了质疑的环节,目的是问了养成学生的质疑意识,更加深入全面地思考。从实际来看,学生虽然只是提出了两个问题,但是质量都比较高,使更多的孩子不仅能够正确理解“发了疯似的”真正含义,而且对文章中所描写的现象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
8、二年级语文长春版《温柔的手》的教学反思
对于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一直都很困惑,到底应该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思路呢?我们几个都是从六年级下来的老师,所以在教学时,总是会有高段教学的痕迹,我们是想让孩子们更深刻一些,可是还得遵循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关系呢?
近日在进修王老师到我校指导教学时,有幸得到了她的指点,真有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的感觉。一下子找到了教这一册教材的感觉了。心底里是异常的高兴和佩服。佩服王老师的教学评价功。以往总是在网上或房间里听到老师的演说。如今针对我的课堂教学指导的具体做法,真正体现了王老师研究的深刻。她亲和的态度和极具操作性的指导评课令我们几个做课教师深受感动。
在教学《温柔的手》一课之后,我有如许失误和改正的'建议:
1、在第一自然段的“惊慌失措”的理解上,感觉过于难了,只要知道着急害怕就行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要要求太高。朗读的效果很好。
2、在后几段(3-13段)的教学中,忽视了字词的训练,应该抓住词,抓住文本。比如:在讲人们“安慰”小姑娘的时候,可以想像人们会说些什么,通过生活实践体会“安慰”这个词的意思。这里体现出了人们对于小姑娘的关心,那么你能用关心的语调再读一读这句话么?通过朗读理解词句。而我在教学中,想像的过多,脱离书本的时候过多了。
3、我能够把知识“深入”了,但是没能够“浅出”。对于“善良”这个词可以说一句话来理解。后段中的“互相”也要让孩子们体会理解。
另外教学环节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这一单元的主题。
4、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中,原来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观察老师写字时的感觉,让他们感受到写字的美感和乐趣。然后自己在摹写一遍。但效果却显得流于形式,没有关注教学的实效性。王老师建议我在指导“善”这个字时,先范写,注意关键笔画的位置,观帖,看完后再试写,同桌可以说一说评一评再写,一般写三个字,一个比一个更好。评价最后一个字。
9、长春版《诚实的华盛顿》教学反思
教学完《诚实的华盛顿》第一课时,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
1、从教学设计来看,第一课时只能完成识字、初步读文,完成不了有感情朗读、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过多,设计不合理。
2、有些环节设计浪费时间,不高效,如识字的第一个环节:读加拼音的生词,可改成直接读不加拼音的生词。导致后面的.环节没能完成,如巩固生字环节的开火车读生字、读课外小韵文等。
3、由于备课不够精细,致使学生汇报到“斗”字时,没有适时指导学生看字理图,运用字理识字。
4、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时,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说难记的字,不用面面俱到,挨个说,这样效果不很好。可改在检测差生后,针对他没记准的、没记住的字,让大家说记这个字的好方法,这们有针对性,效果会好一些。
5、学生汇报识字方法较单一,师应加以提示。除了组词、说话、加一加,还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根据造字的规律记字等。
总之,识字仍是我教学的一个难点,希望各位同仁诚恳地给出好的方法和建议,指点迷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