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1、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设计背景
小学生入学前,对于小学生的讲礼貌守纪律等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用这样的活动去带领小学生进行入学仪式,进一步了解校园,并在快乐的认识中,爱上校园,爱上学习。
二、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守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能力目标:
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设施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强化儿童“今天我是小学生了”的意识,培养学生有礼貌、守纪律、爱学习、讲卫生的习惯。
三、前期准备
1、调查
2、准备材料
3、选定主持人
4、预先学唱《上学歌》
四、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欢迎你们的到来。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既然是小学生了,那我们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板题:我是小学生了
学知识 懂礼仪
2、“击鼓传花”——介绍自己(在游戏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3、出示上学歌视频,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上学的乐趣。
二、走进校园,传授新内容。
(一) 课件出示课文彩图,让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了解校园生活,并找学生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让学生了解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 校园,教室,我们已经通过通过图片参观了,那现在小朋友们快坐好,老师要告诉你我们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本领。那么,一年级就让我们一起成长吧。
1、学文化。
读书伴我成长。入学了我们要学习许多新的知识,下面跟着我一起去看看我们要学习什么吧。
2、懂礼仪
你上学了,你怎样向妈妈告别?你怎样向老师问好?见到不认识的同学,你该怎么办?(组织同学讨论,讨论完毕指名发言,老师再创设情景说话,进行礼貌教育。)
三、懂礼仪教育
(一) 升国旗要敬礼。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向您敬礼。这句话你能知道首先来到校园后的第一要知道的事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升国旗要敬礼
(二) 文明礼貌不能少
出示课程讲解要学习的内容,让好学生懂的基本的礼貌用语。
1、电脑出示插图,小朋友看,图片中的小朋友在干吗。
(看到老师问声好,见到朋友说声早,爸爸妈妈再见了,文明礼貌不能少。)
2、学唱儿歌,牢记课堂礼仪。
(叮零零,上课了,快进教室来坐好。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
3、出示插图:上课听课不捣乱。
4、出示插图:尊重老师好品德。
5、出示插图:朋友之间多友爱。
找学生说感悟。在学校要上课认证听讲,尊重老师做到及时问好,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四、总结
通过今天我们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希望以后你们可以慢慢适应并校园生活。小朋友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下课的时间要到了,老师希望大家每天都能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做一个人人都喜爱的优秀小学生。
2、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材分析
《我是小学生》一课的内容是在前一学习内容“我是中国人”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的。书中呈现的内容不多,只有一首《上学歌》和简单的配图。从这首《上学歌》折射的内容来看,一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小学生的身份,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换;二是从歌词中可以了解到,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以及从小树立“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的使命感。配的插图反映了小学生上学时高高兴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生在看图、诵读儿歌中可以感受到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刚刚入学的学生对自己是“小学生”了,充满了欣喜与期待,那份激动与快乐是人生又翻开新的一页的幸福。一年级新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所以开始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如唱一唱《上学歌》,跟着音乐律动等。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改变说教的.意味,让他们自然地感受到做为一名小学生的荣耀与快乐。
三、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唱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
2、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同学的友爱、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
3、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够清楚、响亮地说清楚“我是xx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快乐,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准备
1、歌曲《上学歌》,以及伴奏乐。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启发谈话
1、教师清唱歌曲《上学歌》前半段:“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
2、谈话交流:我们是小学生啦,我们背着书包来上学啦!今天早晨来上学,你是怎么来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采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回顾亲历的事情中,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自己的角色身份的改变。】
(二)指导观察,读唱儿歌
1、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可能会说些什么?
2、听老师朗读《上学歌》,想一想:在儿歌中,你听到了什么?
3、儿歌中小鸟:“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你会怎么回答小鸟呢?
4、从歌曲中,了解小学生的基本要求。
①从《上学歌》里,你了解到做为一名小学生要怎么做?
②重点朗读:“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5、听《上学歌》歌曲,听后交流:你听了以后,觉得歌曲里的小朋友上学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6、学生跟着乐曲《上学歌》的伴奏,演唱《上学歌》。
【设计意图:在听读《上学歌》中,辅以问题式的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考的学习习惯。并在亲身演唱歌曲中,感受上小学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三)实地走访,深度感受
1、过渡:同学们,背着小书包来上学,我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接下来,我们要认识班级、老师、同学。
2、(板书:我是小学生)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
①听一听:听老师做自我介绍。
②问一问:同桌叫什么名字?
③认一认:自己身边的同学分别叫什么名字?
④说一说:“我是xx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同桌互说——指名说)
3、熟悉教室,欣赏教室的环境布置。说说:我们的教室怎么样?
4、师生参观校园。参观完后,交流:“我喜欢校园里的什么?”
5、总结: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以后我们将在学校里学习各种知识,各种本领,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幸福地喊出:“我是xx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
【设计意图: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都是新的。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充满了学习的好奇心。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实地的参观体验活动中,熟悉学习的环境,喜欢学习的环境。】
(四)作业设计
1、正确地背诵《上学歌》给爸爸妈妈听。背完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唱。
2、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学校。
3、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认读“小”、“学”、“生”三个生字,并学习用好办法记住字形。
3、指导朗读“我是小学生。”并初步学习拓展表达。
学习过程:
一、提示生谈话,引入课题。
1、提示:小朋友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谁知道今天有什么“特别”吗?
2、生自由交流:今天我是一名小学生了;今天开始,我读小学了……
3、提示小结:对!今天,对我们每个小朋友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成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出示课题:我是小学生。
(1)提示指读课题,生跟读。
(2)指名读课题。
二、看图、听故事、谈话。
1、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2、生交流(图上画了一个小男孩,他去上学校。)
(引导学生注意小男孩的表情,用上“笑眯眯,高高兴兴”等词;引导学生注意小男孩的动作:用上“背上新书包”、“蹦蹦跳跳”等词。)
3、提示:对呀,小男孩的名字叫方方,和我们一样,今天起他也是一名小学生了。
出示四幅图:
(1)提示:早晨起床,妈妈帮他穿衣服,方方说……
(2)提示:吃早饭时,奶奶要喂他,方方说……
(3)提示:上学路上,爸爸说:“方方,我来帮你拿书包。”方方说……
(4)提示:方方背着新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校园,他一边走一边念起了儿歌
太阳眯眯笑,鸟儿叽叽叫。
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
他心想,我长大了,我不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从今天起……
4、再读“我是小学生”,表扬读出自己“高兴、兴奋、自豪”等感受的学生。
三、课间小活动。
1、提示:刚才方方在上学路上念的儿歌真好听,我们跟方方一起念好吗?
2、出示图:(图上有方方和儿歌)
(1)跟老提示念一遍。
(2)学生站起来,自编动作念两遍。
四、认读生字。
1、方方和你们一样都是小学生了,他很想学习“小学生”三个字。
2、谁做小老提示领读?(注意读准“生”)
3、出示打乱顺序的,小、学、生、三张生字卡片。
谁能帮方方把“小学生”三字按顺序排列好?(指名排列3—4人)
4、识记字形。
(1)方方的好朋友红红有好办法记住“小”字,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并演演红红的说法。
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小”?
(2)你在哪里曾经看到“学”字?(校门口、课本上、数学等)
(3)开火车读“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5、叫号猜字游戏。
五、拓展说话。
1、出示句子:我是小学生。
(1)指名读。
(2)提示引导学生比较句子和课题,告诉学生句末的小圆圈是句号。一句话写完了,要加上句号。
(3)提示引读:我是什么?谁是小学生?
(4)提示:我可以说:我是老提示。你爸爸妈妈会怎么说?
(5)拓展说话。
2、方方和2个小朋友在上学路上遇到了。指名三个小朋友上来表演“我是小学生。”
(1)第二个小朋友还可以怎么说‘(启发学生加上“也”字)
(2)第三个小朋友可以怎么说?(启发学生用上“我们”和“都”)
(3)以三个小朋友为单位自由结合,练习说上述3句话。
六、复习
1、“小学生”抽读卡片、扩词。
2、方方和我们一样都喜欢上学,明天我们上学路上也可以念这首儿歌,全班表演儿歌。
4、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认识语文书,了解语文书的基本结构。
2、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小、学、生”三个生字的读音;能认读词语“小学生”;会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3、通过看图说话、儿歌学习,感受成为小学生是很快乐的。
4、培养学生认真看,仔细听,大声说话,大胆发言的习惯。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学习词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1)教师示范说,学生边听边记。
(2)学生练习说。
2、了解“学生”的意思,认识“小”字。
(1)师叙述:到学校里来读书,学知识的人就是——学生。板书:学生
(2)跟老师读“学生”(齐读,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3)师叙述:在小学读书的学生叫小学生。板书:小
(4)指名读:“小学生”。
(5)师叙述:看看“小”的字形怎样记?出示课文中的题头画,指名说
(6)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并点名这格子叫“田字格”,老师边写边说笔画和笔顺。
这种记字的办法真有趣。让我们学着方方一起来做做动作,记记这个“小”。
拿出右手,跟着老师在手心上来写一写。
3、朗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1)听老师用上“小学生”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我是小学生)。谁也会说这句话?
(2)现在开始就是一名小学生了,那多高兴啊,谁能面带笑容高高兴兴读这句句子?(自由练读)
(3)出示句子,师点着句子带读,生齐读。
说明:
这一环节以课文插图引入,联系了学生生活,能引起他们共鸣,并能较好地理解“学生”、“小学生”。
教学中多采用模仿、跟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音(“生”字的教学应特别注意翘舌音的发音,并在学生的说话过程中随时纠正。)、识字教学,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小”字的学习,借助图画进行,意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字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通过模仿做一做,书空一下,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小”字时,边说笔画和笔顺其目的是渗透笔顺规律,渗透基本笔画,此时无需学生跟读,更无需学生掌握。
这里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田字格”,教师只作名称介绍,其他不讲解。
过渡:有两位小朋友也来作自我介绍呢!
二、看图说话,巩固词句
1、出示课后练习1中的第一幅图
(1)教师介绍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2)要求学生学着他们的样子相互介绍。(指名同桌示范,评议,开双轨火车练说)教师适时点拨:和别人一样,我们说话时可以用上“也”。
2、出示课后练习1中的第二幅图
(1)教师介绍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告知学生:大家一起说时,要用“我们”。
(2)教师与学生配合着说一说。
3、四人小组练习:你说,我说,大家说。任选刚才的三句句子,配上动作说一说。
说明:
在看图说话练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的字词句,既有听的模仿要求,又有词语理解的渗透,如“也”、“我们”的使用,教师自己可通过小结点明用法,对学生不作要求。最后的`练习“你说,我说,大家说”,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任选之前的三句话,配动作说一说,进一步帮助理解句子,培养表达的兴趣。
三、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生字(出示,齐读,打乱后再出示,再读)也知道了一个词(出示,齐读),还学习说了一句话“我是小学生。”你们学得很认真,真是爱学习的小学生。
四、认识语文书,进行看书指导
1、过渡:今天大家学习的内容都在我们的书上,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的好朋友——语文书吧!出示语文书,告知学生语文书中的一些组成部分,如目录、课题和课文等。
2、指导怎样看书。
(1)教师示范,边讲解看书时注意的要点。
(2)指导学生“字字过目”读书。(左手轻轻压,右手指着慢慢移,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
3、读第一课:师讲课文结构,带读第一课,生齐读课文。
4、爱护书本教育:读完了书,怎么放呢?看老师的动作,说一说
(轻轻合拢书本,小心摆放在书桌角上。)
说明:
作为入学准备的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拿书、看书等细节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老师在课堂上都要非常耐心地示范指导。
五、游戏巩固,复习认读“小学生”
1、叫号游戏。
说明:
叫号游戏:
游戏准备:相关的卡片:小学生
游戏步骤:
(1)先后出示三个生字,在字上编上号码
(2)一起根据老师念儿歌的节奏拍手(问:一号一号是什么?)。
(3)学生齐声回答(答:如——一号一号“小、小、小“。)。
教师可以换一种问法:“‘小 、‘小 是几号?”
学生齐声回答:“‘小 、‘小 是一号。”
加大难度,教师还可以问:“一二号是什么?”
生齐答:“一二号是‘小学 。”
游戏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一个学生问,其他同学答;还可打乱顺序叫号。“听儿歌,演一演”,通过多次听儿歌,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激发学生爱上学。
2、课后练习2:听一听,演一演《我是小学生》
过渡:放松一下,听一首儿歌,可要用心听,一会儿还要演一演!
一听儿歌,记记儿歌讲什么。(指名交流)
二听儿歌,跟着轻声读。
三听儿歌,准备演一演。(指名演一演,评一评)
出示儿歌,齐做动作读读、演演。
附:儿歌《我是小学生》
太阳笑,
鸟儿叫。
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
5、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一等奖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是小学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语文书,了解语文书的基本结构。
2、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小、学、生”三个生字的读音;能认读词语“小学生”;会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3、通过看图说话、儿歌学习,感受成为小学生是很快乐的。
4、培养学生认真看,仔细听,大声说话,大胆发言的习惯。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引入,学习词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
(1)教师示范说,学生边听边记。
(2)学生练习说。
2、了解“学生”的意思,认识“小”字。
(1)师叙述:到学校里来读书,学知识的人就是——学生。板书:学生
(2)跟老师读“学生”(齐读,指名读,正音,开小火车读)
(3)师叙述:在小学读书的学生叫小学生。板书:小
(4)指名读:“小学生”。
(5)师叙述:看看“小”的字形怎样记?出示课文中的题头画,指名说
(6)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并点名这格子叫“田字格”,老师边写边说笔画和笔顺。
这种记字的办法真有趣。让我们学着方方一起来做做动作,记记这个“小”。
拿出右手,跟着老师在手心上来写一写。
3、朗读句子“我是小学生”。
(1)听老师用上“小学生”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我是小学生)。谁也会说这句话?
(2)现在开始就是一名小学生了,那多高兴啊,谁能面带笑容高高兴兴读这句句子?(自由练读)
(3)出示句子,师点着句子带读,生齐读。
说明:
这一环节以课文插图引入,联系了学生生活,能引起他们共鸣,并能较好地理解“学生”、“小学生”。
教学中多采用模仿、跟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音(“生”字的教学应特别注意翘舌音的发音,并在学生的说话过程中随时纠正。)、识字教学,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小”字的学习,借助图画进行,意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发现字形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通过模仿做一做,书空一下,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老师在田字格中示范写“小”字时,边说笔画和笔顺其目的是渗透笔顺规律,渗透基本笔画,此时无需学生跟读,更无需学生掌握。
这里对于第一次出现的“田字格”,教师只作名称介绍,其他不讲解。
过渡:有两位小朋友也来作自我介绍呢!
二、看图说话,巩固词句
1、出示课后练习1中的第一幅图
(1)教师介绍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2)要求学生学着他们的样子相互介绍。(指名同桌示范,评议,开双轨火车练说)教师适时点拨:和别人一样,我们说话时可以用上“也”。
2、出示课后练习1中的第二幅图
(1)教师介绍图上的两位小朋友是怎么说的。告知学生:大家一起说时,要用“我们”。
(2)教师与学生配合着说一说。
3、四人小组练习:你说,我说,大家说。任选刚才的三句句子,配上动作说一说。
在看图说话练习的同时,引导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的字词句,既有听的`模仿要求,又有词语理解的渗透,如“也”、“我们”的使用,教师自己可通过小结点明用法,对学生不作要求。最后的练习“你说,我说,大家说”,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任选之前的三句话,配动作说一说,进一步帮助理解句子,培养表达的兴趣。
三、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生字(出示,齐读,打乱后再出示,再读)也知道了一个词(出示,齐读),还学习说了一句话“我是小学生。”。你们学得很认真,真是爱学习的小学生。
适时的小结,有利于帮助学生再一次整体了解所学。教师的及时肯定,能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也为引出下一环节“读书指导”做好铺垫。
四、认识语文书,进行看书指导
1、过渡:今天大家学习的内容都在我们的书上,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的好朋友——语文书吧!出示语文书,告知学生语文书中的一些组成部分,如目录、课题和课文等。
2、指导怎样看书。
(1)教师示范,边讲解看书时注意的要点。
(2)指导学生“字字过目”读书。(左手轻轻压,右手指着慢慢移,眼睛跟着看,字字都过目)
3、读第一课:师讲课文结构,带读第一课,生齐读课文。
4、爱护书本教育:读完了书,怎么放呢?看老师的动作,说一说。
(轻轻合拢书本,小心摆放在书桌角上。)
作为入学准备的第一课,对学生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拿书、看书等细节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第一步,老师在课堂上都要非常耐心地示范指导。
五、游戏巩固,复习认读“小学生”
1、叫号游戏。
说明:
叫号游戏:
游戏准备:相关的卡片:小学生
游戏步骤:
(1)先后出示三个生字,在字上编上号码
(2)一起根据老师念儿歌的节奏拍手(问:一号一号是什么?)。
(3)学生齐声回答(答:如——一号一号“小、小、小“。)。
教师可以换一种问法:“‘小 、‘小 是几号?”
学生齐声回答:“‘小 、‘小 是一号。”
加大难度,教师还可以问:“一二号是什么?”
生齐答:“一二号是‘小学 。”
游戏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一个学生问,其他同学答;还可打乱顺序叫号。“听儿歌,演一演”,通过多次听儿歌,培养学生边听边记的习惯,激发学生爱上学。
2、课后练习2:听一听,演一演《我是小学生》
过渡:放松一下,听一首儿歌,可要用心听,一会儿还要演一演!
一听儿歌,记记儿歌讲什么。(指名交流)
二听儿歌,跟着轻声读。
三听儿歌,准备演一演。(指名演一演,评一评)
出示儿歌,齐做动作读读、演演。
6、《我是小学生》教学反思
教学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时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知识,使品德课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特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 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三、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五、书本和生活相结合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7、《我是小学生》教学反思
教学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时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知识,使品德课堂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还特别注重儿童的主体性的特点。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通过教材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让学生较快熟悉新环境,适应小学生活,情绪愉快安定,遵守交通规则和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以各种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愉快、积极体验,让他们逐步熟悉、了解学校,认识和熟悉新朋友,进而意识到并能按照一个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学习,学生都能体验学校生活的乐趣,顺利地完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二、 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和同学多合作,让他们体验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有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
三、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则,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和自己的学习任务,团结友爱,爱亲尊长。通过学习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小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概念,从而从情感上真正去热爱国家,做一个关心他人、能为人民服务的好学生。
四、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课文生动有趣,而且没有固定的内容,所以在课堂上,我通常让学生自己说,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学习,他们都对新环境有探索的愿望,能想办法进行自己的游戏和活动。
五、书本和生活相结合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8、《我是小学生》教学反思
《我是小学生》本课呈现了一首流行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
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画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鲜明的角色定位,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我是小学生”既点明小学阶段快乐的学习旅程的开始,又借助儿歌提示做一名小学生“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等一些基本要求。通过图片观察、儿歌听读,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同学间的纯真友情,激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为观察图画、听读儿歌,初步感受成为小学生的喜悦;认识同桌、周围同学及老师,熟悉教室,参观校园,感受教师的亲切、校园的美丽。初步了解做一名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建立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教学效果良好。
9、《我是小学生》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但是做的不够的地方是:
1、“学生”的“生”字,翘舌音没有到位。
2、看图说话设计不好,引导不够,应先出示两人问好图,请两名学生示范表演,再出示三人问好图。最后总结,和别人一样的时候可以用“也”字,三个人以上一样的时候可以用“我们、都”。
3、没有注意学生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他们的坐姿,应该经常提醒。因为学习准备期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识字教学中,三个字我分别运用了三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小”用了观察字型,“学”用了找好朋友,“生”用了猜字谜的方法。其中,教“生”的时候,让学生先动脑筋,说出各自的答案,不评论对错,然后按句分析,给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理解谜底。识字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高。
2、识字教学之后,再给予总结,提示并强化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学习生字,为以后的识字教学做下铺垫。
第二课时反思:本节课的课时教学目标是:
1、在学习过程中能做到认真看,仔细听,大声说话,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好习惯。
2、通过说话练习,初步学会表达。
3、初步掌握正确的翻书和看书方法。1、2两个教学目标达成的效果比较好,3的目标还没达到。
本节课做的不够的地方是:
1、“生”字教学过程中,翘舌音和后鼻音指导没有到位。在要求学生开小火车读这个字的时候,没有仔细听每一个学生的发音并及时做出纠正,停留在走形式的层面上。
2、复习引入的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昨天学习过的词语“学生”时,学生回答了句子“我是小学生”,教师应该及时反应告诉学生这个不是词语而是句子,当一句句子表达完整以后用上标点符号“。”而我只是做了评价而没有说明。
3、翻书指导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示范的时候,更形象清晰的应该是将课本放在黑板或者实物投影下,而我只是以自己的身体做为桌面,导致展示不够清晰。
4、在翻书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集体操练,边翻边在教师的引读下复习翻书儿歌,这一点我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虽然有让学生自由翻书并个别指导,但是集体操练的时间太少。导致学生儿歌没有熟记于心,翻书的要领掌握不是最好。
5、儿歌学习时,没有出示儿歌,使学生在没有熟记儿歌的前提下,上台表演,不够流畅。应该出示儿歌,在文字的提醒下,让学生熟记儿歌再上台表演。
6、学习准备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主要时期,在课堂中,我没有留意学生的眼、耳、手是否到位,应该在确定学生都到位以后开始讲解知识,应该时刻提醒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的`比较好的地方:
1、课前准备充分,熟悉教案内容,使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完成了所有的教学任务。
2、能够及时提醒回答问题的学生站好、举手回答、声音响亮。
3、说话练习的设计,吸取了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候的不足,稍微修改了教案,使说话练习的效果比第一次要好。
10、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在于学生无素材写。无素材可写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
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说过:“不观于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于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于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的话形象生动地阐明了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作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一、作文教学要源于生活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二、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
生活,永远是作文创作的源头活水。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的活动总陪伴我们左右。我认为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想、多说、多记”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关注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作文、应用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报刊杂志要看,广播电视要听,中外名著要读,名胜古迹要赏,山川河流要游。从打电话到接待客人,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从看电视广告到看电器说明书,无一不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读、多听、多说、勤写生活随笔”,努力把习作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生活有多广阔,习作就有多广阔。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然而,许多学生认为每天都和父母接触,实在没有什么让人激动的事情。在这时,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同时也积累丰富的习作材料。有了丰富的习作材料,学生将必克服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
三、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语文是否学的好、学的扎实,是作文成败的前提。“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把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学好语文。四五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了,并学会了做读书笔记。在每节课的组织教学时间里,我指名一、二位学生将课外书中抄录的好段落、好句子念或背给大家听。一方面,更多的学生主动去阅读课外书,另一方面,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做生活的有心人,并为写作提供素材。渐渐的,学生在生活中养成了会听、会想、会说的习惯。充分利用班级举行的各种活动学习语文。
11、小学生作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成功与否,我想关键是看学生习作过程是否有兴趣、习作成文水平如何。此次作文教学我认为还是达到了教学要求。孩子们课堂作文时,下笔刷刷刷比平时都要快,基本没有了平时作文的那种唉声叹气、眉头紧锁、半天挤不出来的现象。有不少孩子的作文写将实验过程写得清楚生动之所以这次作文收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效果,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挖掘孩子喜欢的写作素材,提高习作兴趣。
《新课标》提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是说小学生作文要写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对所写的事物,看仔细,看明白,看全面,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因此,在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时,要巧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观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习作的兴趣。 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写作效果明显好多了。
二、根据学生特点重组教材,降低写作难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教材的再创造者,教学中根据教学环境和学生情况的差异,教师对教材进行调整、重组、再创造,能够更加符合教育实际,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按照教材的编排,本次习作先组织学生观察各自感兴趣的事物,再进行说话训练,最后作文。但是我认为,如果首先就让孩子们去观察各不相同的事物,即使教给了他方法,难度也比较大,而且未必能调动孩子的观察积极性。孩子们有一定的观察基础,心中有话可说,自然能感受到写观察日记不是一件难事。
这时,在让孩子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选择性的去观察、去习作,难度降低了。孩子们有了观察和习作的基础,自然更乐于写,作文水平相对也就要高一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永远没有错”。只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趣味、欢快、充实的习作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从看、做、玩、想中主动学习作文,培养习作的兴趣,变学生为“乐之”者,才能真正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