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1、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读为本,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设计特色: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读中悟情,合作学习;盘活课堂,落实主体。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
2、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
3、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读中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世界地图,介绍非洲,相机出示智力题:这里的什么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
2、播放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图片,配乐介绍。引导学生读P112第二自然段,要求找出形容瀑布的词语。
3、导入故事: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4、板书课题。
5、过渡: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学生抢答,并根据课前预习介绍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
2欣赏莫西奥图尼亚瀑布风光,感受美丽风景。学生看后找词:“名不虚传”“十分壮观”。
3学生齐读课题。 创设情境,诱发参与。在课程开始我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把学生的情感自然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情境中,设想在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读准字词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3、 请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了解词义。
4、请学生叙述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按要求自主学习。
2学生自读,当小老师带读。
3学生交流读懂的词义,不懂的做好记号。
4学生齐读词语。
5学生叙述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鼓励学生自己查工具书去解决生字新词,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引领学习“买木雕”。
(3—4自然段)
1、 根据学生叙述,提出思考:“我”为什么特别想买木雕。要求学生再读课文(3—4自然段)。板书:买。
2、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些坐凳构思新颖,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两个句子。
3、 鼓励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的词语。
4、 突出显示这些词语,出示木雕的图片。
5、 指导朗读。
6、 出示填空。
1学生再读思考。
2学生汇报。
3学生找出木雕给“我”留下的印象,画出来。“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颖”“栩栩如生”。
4学生观看木雕图,理解这些词语。
5学生品读句子,指名再读。
6学生填空:摊点里陈列的木雕(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 抓重点促表达,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词语时,我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的两个不同层次,在学生领会的基础上,要尽可能使学生通过练习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读中悟情“弃木雕”“赠木雕”。
(5—9自然段)
(10—14自然段)
1、 指导学生再读(5—14自然段),想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的人。画出少年的言行、神情的语句。
2、 组织学生汇报。
A“那少年走到我眼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真诚)
B“‘您是中国人吧? 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C“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D“‘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E“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
F“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3、 请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方式再读句子。
4、 组织交流阅读感受,相机引导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相机板书:弃、赠。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想少年的为人,并画出相关的句子反复读。
2学生汇报自己画出的句子。
3学生自主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默读等喜欢的方式,品读句子。
4学生朗读自己体会深刻的句子,交流读后感,发挥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通过为什么我特别想买木雕这一问题带学生进入课文学习,让他们产生求知欲,激起主动读书的愿望。在教学我放弃买木雕,少年赠送我木雕这两处重点内容时我让学生选择自读、组中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读懂,并在读中感悟,通过一读再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体会非洲少年的美好心灵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五、读写结合
拓展延伸
1、 训练写话: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
2、 师简单小结。
3、 鼓励探究,设疑引兴:少年为什么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汇报。 1、学生把心中所想写出来。
2、交流,评价。
3、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课下探究。 抓扩展促说话。
说话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而语文教学中说话训练尤为重要,对于山区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我创设了让学生说和写的活动,如让学生评价一下这时一个怎样的少年,你想和他做朋友吗,对他写几句话。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造精神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
鼓励学生自己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去获得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板书设计:
27 卖木雕的少年
买 弃
赠
作业设计:
1、查找中非两国互相支持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学习目标
1.认识尼、驮等11个生字,会写卖、售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4.请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5.教师准备一段介绍非洲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及课文配乐录音。
6.每个小组自制一套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1.老师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风景名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找到了吗?谁来给大家进行展示或介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
2.老师找到了一段非洲南部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的录像,请大家一同观赏。看过之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生观看录像后自由表达。
4.在这个大瀑布的不远处,有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学习。
a.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带领小组成员认读生字,并想办法快速记住字形。
b.认读生词卡片,讨论词语意思。
c.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d.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4.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研读感悟
1.自主阅读思考:
想想卖木雕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画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反复读读,结合上下文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2.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探究结果,相互启发,一起再来深入探究。
3.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神情的语句,引导学生感悟少年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
4.说说卖木雕的`少年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品读入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已被卖木雕的少年那诚恳的态度、一心一意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深深打动了。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那动人的情景。(播放配乐朗诵的课文录音)
2.请同学们睁开眼睛,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大家畅谈自己的感受。
3.把你们深切的感受带到朗读中去吧!请同学们自由组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全文也行,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自己读也行,与别人分角色读也可以。
4.朗读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习发现
1.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还能有什么新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新发现。
4.每位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大家大胆公布自己的新发现。教师启发学生从文章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探究、发现。如课文里有许多四个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写在黑板上。
总结收获
1.想一想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
2.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读读写写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快速认读。
2.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一想怎样把这些字写美观。
3.教师范写个别生字,如掏、辨、齿等。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互评。
3、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售和驮。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等20个词语。
【教学难点】
了解我的心情变化。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吕老师要带大家去非洲南部看一看,想去吗?那让我们坐上飞机出发吧。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翔,穿越过南海,飞过印度洋,我们来到了非洲南部。
2、非洲南部都有哪些有名的景物呢?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课件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木雕)
3、领略过了非洲南部的景物,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⑴ 瀑布:
① 为什么这个瀑布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 这个瀑布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谁能来叫叫它的名字?
③ 谁能用这句话来介绍一下瀑布?
课件出示:真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壮观。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两个新朋友:名不虚传、游人如织。
你怎么理解这两个词语?
是啊,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那么壮观,确实吸引了一大批游客。齐读。
⑵ 木雕:
① 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非洲木雕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 老师这也有两个词:
琳琅满目、各式各样。
③请你用上这两个词,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非洲木雕。
4、今天我们就要走进非洲,去看看发生在那的一件事。
5、出示课题:
卖木雕的少年。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⑴ 少年为什么要卖木雕?
⑵ 少年是怎么样一个人?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小朋友提了那么多问题,现在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流利。
2、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驮着 象墩 犹豫 沉甸甸 语无伦次 遗憾 宾馆 吹拂 标准 诚恳
⑴ 看拼音读;
⑵ 去拼音读;
⑶ 单独出示生字读;
⑷ 齐读。
3、课文《卖木雕的少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研读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1、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吴晴,带着朋友的叮嘱,想挑选一个木雕带回国。请小朋友再来读课文,找一找在课文中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2、我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爱不释手──犹豫──遗憾──高兴──感动
3、请你第三次读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了作者的心理变化:
⑴ 爱不释手:
① 出示句子:
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
② 为什么这个象墩会让我爱不释手:
出示句子: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这里有两个四字词语,我们来读一读。
这个木雕设计的与众不同,雕得又是那么逼真,难怪作者会那么爱不释手。
③ 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到这个象墩,你会怎样来表现你此时的心情,谁愿意来演一演?
看你的眼神,你在看象墩是,非常专注。
你的表情告诉我,你非常喜欢这个象墩。
看木雕的时候可以把眼神集中在木雕上,让人觉得你真的很喜欢。
④ 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来表现?
⑵ 犹豫:
① 你从哪里看出我很犹豫?
出示: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了,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
作者此时的心里是很矛盾的,行李已经超重了,可我又那么喜欢象墩,是该买还是不该买呢?谁能把我当时矛盾的心理读出来?
② 你还从哪里看出我很矛盾?
出示:啊,不 ,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什么是语无伦次?
是啊,想买又不能买,这让我的内心非常复杂,加上少年那么诚恳地让我买一个,更让我语无伦次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⑶ 遗憾:
① 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遗憾?
出示: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② 我到底为了什么而感到遗憾呢?
③ 是啊,那么美的工艺品,我多么想把它带回国,但我又不能,确实让人挺遗憾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4、我高兴什么,遗憾什么,从哪里体现出来,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讲。
四、写字指导
1、这节课我们要来写售和驮。
2、看到这两个字,你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呢?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4、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5、课文《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1课时
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
2、学生进行交流。
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
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
3、全班交流。
理清课文的顺序:
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四、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第2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
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
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
2、全班交流
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
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
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
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
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
六、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介绍木雕
挑选木雕
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放弃木雕
赠送木雕
6、课文《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授课教师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实际,抓住卖木雕的少年与作者的两次见面,紧扣两个“遗憾”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整个教学设计条理比较清晰。
从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来看,也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首先,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见面”的内容时,安排了三次读的训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实现设计者的意图。我想:这与教学设计的目的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有一定的关系。类似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够将教学环节整和一下,使之效率更高的话,整个课堂一定会更加紧凑和高效。
第二,一节课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平均用力。
因为,这样一来,重点难点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的确,一堂课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但是,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引导作用。
本身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评价中,教师的思路跟不上时,切忌泛泛而谈,表达意思不准确。这时,可以请其他的学生谈一谈,教师迅速组织语言。
第四,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老师能够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为人师者的.角度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话,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
第五,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要有精心的安排,时间观念必须要强。
一来不影响其他教师工作的开展,二来可以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听了这节课,我想,不仅是学无止境。作为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也可以说是教无止境吧。
7、《卖木雕的少年》的教学反思
《卖木雕的少年》一课的教学带给我很多的思考。授课教师在深入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教材实际,抓住卖木雕的少年与作者的两次见面,紧扣两个“遗憾”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卖木雕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整个教学设计条理比较清晰。
从课堂教学实施的情况来看,也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首先,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紧密。例如,在学习“第一次见面”的内容时,安排了三次读的训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实现设计者的意图。我想:这与教学设计的'目的性不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有一定的关系。类似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够将教学环节整和一下,使之效率更高的话,整个课堂一定会更加紧凑和高效。
第二,一节课的教学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平均用力。因为,这样一来,重点难点就显得不是那么突出了。的确,一堂课需要关注的东西太多。但是,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应该是丰富而生动的,同时也必须具有引导作用。本身语文课的教学就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作为教师,课堂上的语言应成为一种典范,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评价中,教师的思路跟不上时,切忌泛泛而谈,表达意思不准确。这时,可以请其他的学生谈一谈,教师迅速组织语言。
第四,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生成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老师能够蹲下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为人师者的角度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话,我们的课堂就会呈现一种完全不同的面貌。
第五,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要有精心的安排,时间观念必须要强。一来不影响其他教师工作的开展,二来可以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听了这节课,我想,不仅是学无止境。作为老师,在教学生涯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也可以说是教无止境吧。
8、《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反思
一、 教学设计流程清晰,但内容过多。
以至于还有一些环节没有上完。 第一课时,我本是想安排生字学习及部分成语的理解及了解课文大意。然后第二块内容是学习2—9自然段,这是精读课文,这部分内容要掌握五个成语,其中四个是形容木雕的。
课堂上,在设计初,对学情不够了解,本以为很快能过去的内定,学生竟然答非所问。后来静下心来思考,发现是我教学时不够注意教师语言的引导,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做什么,回答什么?我觉得以后教学的时候,问题设计要简洁,语言要干练。
二、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积累性学习策略,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词句的积累是最常见的。《卖木雕的少年》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四字词语,像“名不虚传、游人如织、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很多词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语言材料。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它们从文中找出来,积累下来。
适当开发资源也是一种积累。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印象,我出示瀑布的画面,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感受,那样掌握的词语便更深刻。还有,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中非之间的友谊,除了布置学生搜集中非交往的资料外,我还制作一个短片来增进学生对这一事件的了解,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积累。值得一提的是,短片的制作匠心独运,每一张幻灯片都是图文并茂:“穷困潦倒、瘦骨嶙峋、病魔缠身、食不果腹??”,学生在看图感受的同时也丰富了词汇的积累。
为了节省时间,我就把这部分内容放在课前谈话的时候进行。
“积累最终的目的是运用。”我们并没有止于积累,而是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运用。学习完这些内容,我还设计小练笔,也来写一写木雕,并学习课本中的方法。
三、注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渗透学习方法。
1.渗透解词方法。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学中,我老师重视词语教学,注意渗透解
词方法。比如,教学“游人如织”一词,我通过让学生看织布机,让学生对织字更了解。从而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学会搜集和课文相关的资料,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拓宽文本视野。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
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位于赞比亚境内),中国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援助过非洲,给非洲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学生并不知道这一历史背景,我能在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有关中国和非洲密切交往的资料,并告诉他们搜集和文章相关的资料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强调这一方法在学习语文中的重要性。
3.进入三年级,每篇课文掌握的生字就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生字,我让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比如说,加一加,减一减,比一比,换一换,而学习生字有法,但无定法,有很多生字可以用几种方法的时候,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容易记忆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时候,我也重视学生方法的指导,以前学习的段意串联法,还有问题解答法,还有事件要素汇总法,根据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学习找关键词“木雕”。
本文学会可以分四部分,想买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然后添加一些词语把这些词串联起来,便成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引导学生添字,我也有法,比如说,谁想买木雕,为什么要放弃木雕,谁赠送木雕等,这样就更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