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8篇

2023-07-19 12:35:0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8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8篇

第1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 b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 。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180°;

  + = 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或=或=或=,则a∥b。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或=,则a∥b 。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180°;

  + = 180°,则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

  第六章实数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a+b=0.

  2.绝对值|a|≥0.

  3.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4.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a(a≥0)的平方根记作.

  (2)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a≥0)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负数不能开平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

  【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用(1≤<10,n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填“>”、“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a = b ;如果点P(a,b)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为常数,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 、 ≤ 、 ≠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要点

  1、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3、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4、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5、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第2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5.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5.4平移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

  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⑴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⑵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⑶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7.1.1三角形的边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1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3.1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 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②a-b

  ☆3第三边取值范围:a-b < c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

  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

  ☆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都有三条,都是线段。其中角平分线、中线都交于一点且交点在三角形内部,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6“三线”特征:

  ☆三角形的中线

  ①平分底边。

  ②分得两三角形面积相等并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③分得两三角形的周长差等于邻边差。

  ☆7直角三角形:

  ①两锐角互余。

  ② 30度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④ ∠A=1/2∠B=1/3∠C

  ⑤ ∠A: ∠B: ∠C=1:2:3

  ⑥ ∠A=∠B+∠C ⑦ ∠A: ∠B: ∠C=1:1:2 ⑧ ∠A=90-∠B

  ☆8相关命题:

  →1三角形中最多有1个直角或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2锐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的取值范围是60≤X<90 。锐角不小于60度。

  →3任意一个三角形两角平分线的夹角=90+第三角的一半。

  →4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

  →5全等图形的大小(面积、周长)、形状都相同。

  →6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

  →7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8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9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0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1两个等边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2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4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5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6一条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7一个锐角和一边(直角边或斜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8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9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3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 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第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

  (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

  (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 、

第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这两个班学生绝大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这两个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针对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3、本学期我对学生注重加强了思想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

  4、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

  5、加强了对后进生的辅导,使本学期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他们的学习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6、通过练习课的精心设计,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我认真上好练习课,讲究练习方式,提高练习效率。

  7、注重专题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认真组织好练习和复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重视了与家庭教育相配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不同方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对个别学生的教育着重放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上,使他们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9、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生习惯,针对这一方面,本学期重点抓了学生,每做一件事情,每做一道题,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培养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好习惯。

  10、通过一些活动,统计、数据等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使学生有了为祖国为中华民族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是造成了不及格现象。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老师要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虚心向一些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自己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及时辅导后进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3、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5、数学课的开展应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施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

  一、备好课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认识人民币》的时候,这课教学难度比较大。一年级儿童年龄小,对于用钱买到东西这等价交换的方法不是很明白。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另外,新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

  三、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习功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欲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工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就是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前端。在教学中,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各位老师共同参研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第7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1.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凑小数,拆大数”

  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2.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

  11+6=1715-3(个位上够减,5-3=2)

  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

  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8、分类

  1、什么叫分类,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所属的类别,根据这些类别将同类的事物分在一起就是分类,而这些类别就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如:△△●●☆☆●△●●△△☆●

  按形状分:1、△2、☆3、●

  按颜色分:1、有颜色2、没有颜色

  2、分类的步骤和方法

  (1)给定标准:当已知分类标准时,我们只需要判断所给的事物是属于哪个类别的,然后将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即可。

  (2)未给定标准:当有很多物体摆在面前,让我们自己确定类别分类时,应首先观察每个物体都有什么样的特点,把具有相同特点的特点的物体放在一起,表示同一类,而这些特点就是分类的标准。

  (3)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作用等将物体分类。

  3、常见题型有:

  (1)把同一类的物体圈起来。

  (2)同类的物体画符号“○”“√”。

  (3)同类的物体番号填在一起。

  9、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10、认识钟表

  会认读整时、半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四种时间。

  整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4: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半时:时针指1和2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1时半。1:30

  时针指2和3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2时半。2:30

  时针指3和4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3时半。3:30

  时针指4和5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4时半。4:30

  时针指5和6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5时半。5:30

  时针指6和7的中间,分针指6就是6时半。6:30

  注意:半时的时候,分针一定指6,时针指在两数字中间,如如时针指的是一个数,则这个时刻是错误的`。而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第8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要点: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三)知道以下规律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