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2023-06-17 17:27:09

  《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1、《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学习目标:

  1、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复习巩固已学乘法口诀,并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题意并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口诀,背诵口诀:

  (1)师与生对练。

  (2)生与生对练。

  二、练习设计。

  1、24页第一题,利用已学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小明买的物品及价格。

  (2)提问:你能区分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体育用品吗?

  (3)指名学生说。

  (4)提问:买学习用品花了多少钱?买体育用品花了多少钱?

  (5)指名学生说。

  2、24页第2题。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24页第3题。

  (1)看图说图意。

  (2)怎样选出冠军?

  (3)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4、25页第4题。

  游戏。

  5、25页第5题。

  板书设计:

  练习一

  3×3=9(元)

  5×3=15(元)

  8×2=16(元)

  课题机动练习课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含义。

  2、使学生经历乘法口诀所产生的经过,熟记2~5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各数相乘。

  3、初步学会乘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

  4、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运用口诀进行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并进行估算。

  难点:1、熟练运用口诀。

  1、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宣布练习内容。

  学生明确目标

  二、基本练习。

  说说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举例子说明。

  1、2~5乘法口诀。

  2、表内计算。

  3、根据图画提问。

  4、解决问题。

  5、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补充口诀。

  二五()()四十六

  三九()()三得九

  五七()()五二十

  2、看口诀写算式。

  五六三十四九三十六

  ()()

  ()()

  3、口算。

  2×5=8×5=

  9×4=4×7=

  3×6=6×2=

  4、一个盘子装4个苹果,5个盘子装几个苹果?

  四、课堂小结。

2、《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练习课(一)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

  1、口算

  35+429+670+3040+6

  39+245-873-569-2

  2、计算

  19+2846-3739-1648-22

  二、用数学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第22页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

  5、第22页第1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

  6、第25页第5、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练习

  9+8=16+9=23+7=65+6=

  43—5=21-9=36-7=43-8=

  二、练习

  1、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几句话?

  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

  你能列式吗?

  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

  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

  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

  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

  97885958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

  445062537145

  27362539193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练习课(二)》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 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

  1、口算

  35+4 29+6 70+30 40+6

  39+2 45-8 73-5 69-2

  2、计算

  19+28 46-37 39-16 48-22

  二、用数学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第22页第10、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5、第22页第1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

  6、第25页第5、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练习

  9+8= 16+9= 23+7= 65+6=

  43—5= 21-9= 36-7= 43-8=

  二、练习

  1、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几句话?

  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

  你能列式吗?

  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

  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

  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

  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97 88 59 58 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

  44 50 62 53 71 45

  27 36 25 39 19 3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课(二)》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练习课(一)》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练习十一3~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能较熟练在进行除法的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用童话故事出示第51页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4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减轻计算的枯燥性。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

  4×( )=36 6×( )=42 63 ÷( )=7

  32 ÷( )=8 48÷( )=6 9×( )=54

  (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后再填空。

  3、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

  (2)学生自己找信息

  (3)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

  (4)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表

  2、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

  二、展开学习

  1、完成第52页第8题

  (1)出示表格

  (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计算并填表

  (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53页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对答案

  (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完成第12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第9、11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4、《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练习课(一)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计算

  1、口算

  35+429+670+3040+6

  39+245-873-569-2

  2、计算

  19+2846-3739-1648-22

  二、用数学

  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

  姐姐2531322934

  妹妹1948283036

  合计:

  问:合计是什么意思?

  2、第15页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第15页第10题

  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

  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

  4、第22页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

  5、第22页第113题

  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

  6、第25页第5、6、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练习

  9+8=16+9=23+7=65+6=

  435=21-9=36-7=43-8=

  二、练习

  1、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几句话?

  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

  你能列式吗?

  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

  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

  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

  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

  97885958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

  445062537145

  273625391938

5、《第二单元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口算题

  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估算结果。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在练习中使学生巩固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6、六上第一单元第2课《杠杆的科学》教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一课主要有两个内容,分别是“认识杠杆”和“研究杠杆的秘密”。这节课上下来,给我的感觉是不顺畅,很纠结!问题出在哪呢?作为教师,我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制作课件,安排探究活动,已经做得够到位了。反复斟酌,我觉得应该是这一课的教材存在问题,那就让我来给教材挑挑刺吧。

  第一根刺:从撬棍引到杠杆,太急!

  本课开头如下:在一根棍子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了。人们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右边是一幅卡通插图,画的就是一个人在用撬棍撬木箱的情景)然后马上就引出来: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并马上介绍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

  对学生来说,“撬棍”是个新概念,它有什么特点,它的工具原理是什么,在学生对这些知识还没有明晰的前提下,就轻率引出杠杆,还说“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学生能知道哪些是像撬棍这样的机械呢?

  我觉得,这个内容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教学点,标题为“撬棍的秘密”。让学生看图或者实践,充分讨论撬棍的.工作原理,知道它能省力以及省力的原因,再类推出螺丝刀撬东西、开瓶器开啤酒盖,都是和撬棍相似,它们共同点就是有个支点,另外还有用力点和阻力点。这个时候,再提出“杠杆”的标准,就比较恰当了。

  撬棍和类似撬棍的机械是由一根杆组成,那剪刀、钳子、筷子这些工具和撬棍形状明显不同,那它们是杠杆吗?学生肯定有争议,那就让他们继续深入讨论吧!当他们在这些工具上也找到了支点、用力点和阻力点,我们就可以总结:这些工具也是杠杆。

  第二根刺:概念名词不合理,烦琐!

  中学科学老师抱怨,小学科学常常把错误的概念教给学生。这个问题出在哪?除了是因为许多科学老师的专业知识素养不高之后,还有就是教材编写中的问题,在教材中有些编者生造的概念名词,和通用的科学术语不一致。

  比如本课中的“用力点”,在初中科学上描述为“动力点”,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名称不统一肯定会制造麻烦。还有在分析杠杆的时候,有一种情况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因为字多,学生常略写成不省力,导致表达不准确,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这里不用初中的“等臂杠杆”来描述呢?

  第三根刺:问题描述不严谨,有歧义!

  书本第4面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下面的工具是不是杠杆呢?说说我们的理由”。下面出示了6幅图,分别是:羊角锤拔钉、老虎钳、剪刀、天平、螺丝刀、擀面棍擀面。

  粗粗看,好象没问题。仔细分析,有4幅图仅仅出示工具的名称,容易产生歧义。比如螺丝刀,如果用来拧螺丝,那它就是轮轴而不是杠杆,可如果是用来撬盖子呢,那就要归类到杠杆了。再比如老虎钳,用来剪铁丝是杠杆,用来钉铁钉也是杠杆,用来夹拧螺帽就是轮轴。

  延伸到我们的作业本和考卷,有些出题人小气的连图都不给,就提供一个工具名称让判断是不是杠杆,真的是很过分。

  第四根刺:探究活动难掌控,耗时!

  书第5面提出“用撬棍撬起重物一定能省力吗”,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些好笑,难道用撬棍还会故意采用费力的方式吗?然后提出用“杠杆尺”来研究杠杆作用,又说把“杠杆尺”当“撬棍”,我是真的被搞糊涂了,到底是研究杠杆呢,还是研究撬棍?

  算了,还是按小标题“研究杠杆的秘密”来理解吧。问题是我们的实验材料不够精确,比如两边都挂一个钩码,左边挂在第三格右边挂在第四格,居然也差不多平衡。还有的学生在杠杆尺的一侧选了两个地方挂钩码。看来这个探究实验设计还需改进或更换。

7、第十册第10单元《整理与练习》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通过“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

  一、在“回顾与整理环节,让学生通过课前整理,课中交流,明白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如周长计算公式、面积计算公式等,特别是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二、重视学生的基础练习。在“练习与应用”这一环节中,强调了学生解答基础习题的重要性,尽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而不要像“无头苍蝇”样做到哪算哪。

  三、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亟待提高。在几次课堂练习中,总发觉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较弱,如求半圆面积一直不除以2,已知周长求半径不熟练,组合图形面积的解答错误百出等,最突出的`是计算错误与思路无序。

  四、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不强。如“探索与实践”中的第12题,竟然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在操场上画圆,这与我在农村小学里教学感受大相径庭,看来城市孩子的实践能力,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有促进的必要。

8、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9、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剪一剪实践活动课教学反

  《剪一剪》这节实践活动课即以“剪纸”为中心,围绕“剪纸”贯穿整个课堂。这节课通过剪纸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图形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这节课堂实践中,我主要将教学重点定为探索剪纸的规律。在课的一开始我就出示我剪好的一个对称的小人给学生来欣赏,让学生猜一猜我是怎么剪出来的。学生因为有了学习对称图形的基础,因此剪出一个小精灵皮皮很容易。之后让学生猜想将长方形纸条连续对折2次会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学生自己先讨论,动手剪一剪,得到会出现2个连续的皮皮。这一次的剪,主要是为了解决剪的'方法,应该从哪边剪,怎么剪。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让一部分学生尝试失败的感受,让这部分学生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共同猜测他是怎么在剪的,分析错误的原因,在失败中找到真理。接着也是先让学生猜一猜连续对折3次会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对折四次出现几个连续的皮皮,再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对折的次数和剪出来的个数数据,让学生感悟到剪纸也有规律的存在,用猜想、验证的方法,寻找出规律。最后,教学生剪一剪围着圈的皮皮。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的不同,初步体会围着圈的小人的剪法。这样子安排主要是因为剪一剪教材安排一课时,要进行平移和旋转两种图形的剪法,而且要想体现出:做事有方法、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找到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之间的规律、感受到平移和旋转、还要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而一节课40分钟,二年级的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又不高,动作又慢,如果将剪一排小人和剪旋转的小人都安排进去,时间上肯定是不够的。

  整堂课是在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中学习,总结方法、发现规律。然而在课堂反馈来看,我未能很好的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的规范性。比如,学生找出规律,提出每次都多一半时,教师应引导总结规律,每一次都多一倍,使规律具有规范性。

  2、对围成一圈的皮皮,还可以适当的与排一排的规律结合起来,让学生思考剪8个围成一圈的皮皮可以怎么剪。

  3、找出规律后,让学生直接说说连续对折5次,会出现几个皮皮,从找规律到验证规律,最后应用规律。

10、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蚯蚓的选择》这一课来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在这节课中,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生活经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在课堂上,学生将经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入半边明亮半边黑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都是一样的,只改变了光照这一条件。第二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中间,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

  在备课和做课前准备的时候,我遇到了几点困难:

  1、分组实验材料如何准备的问题:实验材料需要准备很多,是由我统一准备还是由学生分组准备呢?在和另外的科学老师交流之后,达成了共识——分小组让学生带实验材料,在前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我通知学生下节课要带的实验材料时,也着重强调了安全问题。

  2、上课实验探究实验的安排问题:如果想要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完成这两个实验,35分钟的上课时间就很紧张,探究时间和实验效果就无法保证了,所以最后我决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要做的实验,两个实验二选一完成。实验结束后,请小组来交流实验结果,这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了解实验的结论。

  五个班的'这节课都上完之后,我发现,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很有热情,但是对材料准备的要求都没有听仔细,让大家准备一个贴上保鲜膜的鞋盒做实验器材,结果很多学生放进了泥土,实验就没法进行了,除此之外,很多蚯蚓裹着很多泥土,实验过程中一动不动的,最后实验失败的也不占少数。看来,在课堂上进行生物类的实验,难度很大,不光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还应该对实验材料的准备进行多次强调和解释。

  科学课堂是一个欢乐的课堂,但这种欢乐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的认真准备来共同营造,相信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和认真的分析,我也能上好一堂生动的精彩科学课。

11、《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优秀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组内出了一堂公开课《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课》,以下是主要教学过程:

  一、试题评析部分

  (一)、选择题部分:

  1、学生阅读试卷进行自我分析。

  2、提出较难题的题号,以便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二)、组合列举部分: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

  (三)、材料解析题部分:

  1、小组讨论

  (学生四人小组继续活动,完成材料解析题的讨论,讨论内容主要为近代化到现代化探索感悟等)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四人小组中一人汇报,其余同学可作必要补充。

  教师指导答题方法。(题号15、17)

  (四)、综合探究题部分:师生共同完成。

  二、分析归总部分

  学生归纳全卷知识点并与教材相结合。

  三、布置作业

  学生个人整理卷中错题,并改在错题本上(如有疑问可继续与教师、同学交流)。

  课后教研组教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尤其是孟主任,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1.选择题部分,学生查找错误原因,进行自我分析并探讨共性问题,效果较好。组合列举部分:为避免错字,学生到前面板书,并由班级后三分之一学生完成,关注了学困生。

  2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体现了合作意识。

  学生基础知识把握较好。

  3初三毕业班小组互助时间分配上把控问题,还需多思,四十五分钟,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复习效率?进行怎样的复习学生能力才能提高?面对开卷考试,学生的记忆知识还要不要?这一切都需要去摸索、去分析、去尝试。

  4、在教学手段上,要注重学生参与。因为是复习,所以学生应该能将学过的知识回忆出来,老师只要呈现、引导。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在教学步骤上,分析材料是本堂课的难点,教师不仅让学生知道答案是什么,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答?答题思路和技巧是什么?如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这些都是教学中攻克的主要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单元的复习流程调整如下:

  1、课前考查知识点。采取方式:竞赛、口答等。

  2、出示学习目标,老师指出本单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基础训练:通过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进行小组合作答疑,巩固考点知识。通过老师点拨,自己解决疑问,并用考点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4、学法指导和激发信心。

  5、提高训练:针对中考,做一些难度稍大的练习,加深对考点的理解。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