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一个数除以分数》
1、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并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2.口答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一个数的5倍是30,求这个数。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质疑: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我们会计算了,除数是分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除法,(出示课题)。
师:例2中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启发学生在图上表示出小时行18千米?。(出示课件三下载)
观察:从图上看1小时里有几个小时?(5个小时)
请同学们推想:要想求出5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必须先求出什么呢?(小时行的路程)
再启发学生回答:小里有2个小时,2个小时行18千米,用就可以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那么,再怎样就能求出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呢?(再乘以5)师生边议论板书:
请同学叙述中间转变的道理,试着总结计算方法。
2.教学例3:
例3小刚小时走了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比较:和刚才的那道题目哪儿不一样?
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小组为单位讨论)
报告:求出小时走的,1小时里有10个小时,所以再乘以10就求出1小时走的千米数。
推导过程:
(千米)
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3.通过以上两道例题的学习,我们共同来讨论分数除法的法则。
师:不管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整数及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把它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为了方便于叙述,我们把被除数称为甲数,除数称为那乙数。
讨论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4.反馈练习
5.教学例4
例4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方法(一)解:设这个数为。
方法(二)
分析:方法(一)根据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把这个数设为所以用方程解答。
方法(二)根据什么?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所以还可以直接解答。
总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6.反馈练习
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计算比赛
2.填空,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的是12是的()
是()的()=4
3.列方程解答
乘一个数等于,这个数是多少?
一个数的是14,这个数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法则是什么?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练习八1、3、7
六、板书设计
2、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可与整数除法相通,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除法法则所蕴含的算理;
2.通过计算法则的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举例、类比、迁移等的探索过程,从而获得数学形式化过程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引出情景
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我们班(拿出“中国结”),你们认识吗?谁来介绍一下。
是啊,这些美丽的中国结发明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流行于明清至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一根绳子编出来的。谁来估计一下,这个中国结大约需要多长的绳子。”
2.切入问题
师:做一个像这样的中国结需要 长的绳子,(出示一根红绳)这根 米长的绳子可以做几个这样的中国结?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二、展开
1. 思考与交流:同分母分数除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请他上来将图投影给全班同学。
师:谁能简单地小结一下,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除法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板书 ÷ =9÷3=3
2.初步概括后举例,在应用中理解,在理解中发展
试一试:举3个分数除法的例子并计算结果:
(1)举2个一般性的例子;(2)举1个具有挑战性的例子。
师:还有补充吗?如果没有补充的话,我们来举一些例子――出示要求:
学生独立操作,老师巡回,寻找典型例子。
(4分钟后)师:先说说你们编的一般性例子。
师:刚才我们举的一般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谁来小结一下,它可以怎样计算?
教师输入并投射到大屏幕:小结我们的发现:同分母分数相除,可以用分子除以分子。
3.主动迁移:异分母分数除法
师:你们举的挑战性例子是怎么样的?
……
师:刚才我们举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例子,看来都是异分母分数的除法,谁来小结一下我们的算法?
教师输入并投射到大屏幕:小结我们的发现:异分母分数相除,可以先通分,然后用分子除以分子。
4.引导优化,提炼算法
师:这是我们总结出来的算法,大家觉得怎么样?
我们能不能像升级软件一样,把我们的发现也“升级”一下呢?来,让我们看一看这些计算结果(手指黑板上同学们举的异分母分数除法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
(异分母分数相除,就是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5.指导阅读,反思算法
三、巩固与应用
1.自主设计与教师推荐
师: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我们的“发现”。(2分钟后)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练习题,供你参考(教师准备了一些专项练习)。
2. 反思学习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除法,我们是怎样发现计算方法,谁能小结一下,我们今天的“发现之旅”?
3、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P21---22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分析】
教科书首先通过生活情趣,引入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计算,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本课时教师创建了老奶奶编“中国结”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合作交流、比较的方法,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分析】
(1)相关知识及基础:学生已有了,以前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和前一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经验。
(2)学习困难与帮助: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面对新知识的挑战,学生表现很积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正确地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教学难点:除数转化成整数,正确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中国结”,彩色绳,彩色卡纸做成的招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教学时间:3分钟)
1、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接龙游戏,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好吗?
生:好!。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组下面这样的题目进行接龙游戏。)
(1)0.78扩大10倍是()(2)9.38扩大100倍是()
(3)6.73扩大1000倍是()(4)0.023扩大100倍是()
(表扬表现出色的小组。)
2、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
你能不用计算,判断出下面各式的商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270÷9027÷92.7÷0.9
(学生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答对的表扬,答错给予鼓励。)
师:你们真棒,能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今天我们学习的“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就可以运用转化思想的方法进行学习。
(老师用掌声表扬学生,并板书课题。)
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过程说明:这两道题的设计,让学生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另一方面孕伏新知,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教学作好铺垫。复习时通过不同的方式表扬学生,使学生有信心学好这节课。〕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学时间:1分钟)
师:(教师手拿中国结)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齐答:“中国结”。
师:你们知道“中国结”是用什么做?
生1:用丝绳。
生2:用彩绳。
师:你们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生1:代表吉祥如意。
生2:表示祝福。
学生3: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手工艺品。
师:你们想学吗?
生齐说:想。
师:老师介绍一位老奶奶给你们认识好吗?她的手可巧,会编各种的“中国结”。这节课谁表现出色,老师就把“中国结”奖给谁。
全体学生:好!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页,例5。
〔过程说明:以生活化的事例引出数学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争先恐后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采用中国最传统的工艺“中国结”,让学生受到中国优良文化的熏陶,进行德育教育,符合本教材的意图。〕
三、探索计算方法
(一)教学例5(教学时间:8分钟)
1、课件演示(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现:两人正在对话,及老奶奶动手编“中国结”的情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出一道数学应用题吗?
生: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现在已有7.65米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
师:请同学们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生:7.65÷0.85=(老师板书算式)
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这些丝绳可编成几个“中国结”,就是求7.65里面有几个0.85,用除法计算。
2、观察并比较式子的特点。
师: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上节课学习的除数是整数,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
3、小组合作,初步探索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想想,能不能把除法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边讨论。(教师巡视,与个别学生交流了解情况。)
〔过程说明: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4、探索交流多样化的算法。(学生展示成果,到讲台用投影仪汇报)
师:那个小组愿意到这把想法告诉大家?
小组1:我们小组愿意,把7.65米0.85米都换成分米作单位的数,然后再计算。就可以计算出结果了。
师:你们说得好!(老师、学生掌声鼓励小组1。)
小组2:我们小组认为把7.65米0.85米都化成厘米作单位的数,
7.65米=765厘米0.85米=85厘米765÷85=9(个)
师:这个组也不错!
小组3:我们小组认为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变成765÷85计算就可以了。
师:第3小组说得非常好,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扬这个小组。
小组4:我们小组与他们的都不同,我们刚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商就缩小到它的,这样也可以算出7.65÷0.85的商。
师:也说得对!
〔过程说明:放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力。〕
5、交流,比较寻求最佳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动脑筋想出这么多方法计算7.65÷0.85,真了不起!
师: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哪种方便,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我认为第3种方法好,方便又快。
生2:我同意第一位同学的说法,因为第1、2种只适合能够进行单位换算的一些数量,没带单位的数量就不能计算了;第4种更麻烦,换来换去容易出错;第3种就不同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只要把除数变成整数就行了。
生3:我们小组原来用第2种方法做的,但经过比较觉得第3种方法好,把米数改写成厘米数,实际上是间接的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师:对,第3种方法方便。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7.65÷0.85转化成765÷85,也就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教师板书)
板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不变的规律转化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过程说明: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几种方法的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的方法及道理,懂得选择的目的,并在对比分析中找出最快捷、最方便、使用更具普遍性的方法。〕
6、指导书写格式(竖式板书)
〔过程说明: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转化的过程,又掌握了规范的竖式书写格式。〕
7、反馈练习47.85÷0.75
(学生独立完成后检验,同位交流;在学生独立做题时,教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教学例6(自主学习)(教学时间:5分钟)
1、出示例6计算12.6÷0.28
2、尝试独立计算。(要求学生边算边思考下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1)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各有几位小数?
(2)怎样才能把除数变成整数?
(3)被除数只有一位小数,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办?
(在学生做题时,老师巡视用日记本做好学生错题记录。)
3、教师把巡视时,记录的错例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让书写端正的一位学生到黑板做12.6÷0.28。)
〔过程说明:这里让学生尝试自己思考解答例题的方法,既对解决例5有一定的导向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同时有目的地选出错例,让学生分析。既是对算法的重新认识,又是对算理的强化认识。〕
(三)通过对比,归纳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时间:3分钟)
1、师:观察例5、例6,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那些不同的地方?
生1:相同的是,两题的除数都是小数;不同的是,例5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相同,例6被除数与除数小数的位数不同。
生2:相同的是,都是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使除数变为整数;不同的是,例6的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要在末尾用“0”补足。
2、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呢?
(1)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把“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分三个步骤总结。教师加以提炼得出: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方法计算。
(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计算方法)
(3)找出计算方法的关键
师:你认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关键是什么?
生1:我认为,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关键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然后计算。
生2:我认为,“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是计算的关键。
生3:我认为,关键是转化时看除数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同时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
〔过程说明:让学生人人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总结出计算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阅读与质疑(教学时间:2分钟)
(1)认真阅读书本例5和例6的内容。
(2)质疑。
(若学生没疑问,老师根据本节课重点难点提问,检查中下生掌握情况。)
〔过程说明:更好地巩固例5例6的知识,掌握中下生的学习情况。培养了学生探究质疑的能力。〕
四、展示练习,深化认识(教学时间:17分钟)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3.72÷2.4﹦()÷24
0.672÷0.28﹦()÷281.36÷0.16﹦()÷16
(学生回答后表扬)
(2)书本“做一做”第1题。
(你要认真审题,完成后还要认真检验哦!)
(3)数学医院:(书本“做一做”的第2题)
(看看谁是个好医生,要细心点哦!)
(4)现场实践活动(在教室内设置几个购物点,由几位同学扮演售货员,同学们前往购物。)
师:同学们,你们表现这么出色,老师带你们去购物好吗?
全体生:好!
出现下面情景:
※情景1:学生拿25.2元到商店买日记本,每本日记本3.6元,能买几本。
※情景2:到书店购买书每本10.5元,带了31.5元,可以买几本。
※情景3:到超市买巧克力,每块2.5元,10元可以买几块。
〔过程说明:设计练习由浅入深,对做错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培养学生辨别和选择的能力,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是非常有用的。〕
五、谈收获:(教学时间:1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你的同学交流。
2、发奖,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过程说明:让学生通过与同学交谈,回味一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看、二移、三算)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商不变的规律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转化
〔过程说明:能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而且直观的范例。〕
4、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以及验算的`方法,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的口算、笔算方法以及验算的方法;在计算时对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1、做P12(1)直接写出结果。
集体订正。
选择几道题要求说说口算方法。
2、做P12(2)做第一组。
强调末尾有0的除法笔算。
先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做完集体订正。说说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和联系。
3、做P12(3)做两题
做完后说说验算方法。
4、做P12(4)看懂题意。说说单价的意思。
直接填在书上。
集体订正。
5、做P12(5)先看图,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
小组交流,试着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6、课堂作业:P12(2)后两组,P12(3)剩下两题
5、六年级数学教案一等奖《一个数除以分数》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练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巩固估算方法,熟练地加以应用,并检验除法的估算。
2、发展学生的灵活估算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引起学生探讨的兴趣。
2、根据学习的估算方法,探讨除法估算的一般情况。
3、从小组合作探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结估算的方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营造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利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般简单问题。
3、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重点:
1、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估算。
五、教学突破: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是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延伸,更突出估算的现实意义。学生先通过自出估算题目,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组交流探讨出灵活估算的方法,在掌握巩固估算方法的基础上,再突出估算在检验除法中的作用,并利用估算解决生活现实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并大胆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意识。
六、教学步骤:
(一)教师活动
1、带领学生复习巩固估算方法,并用估算检验除法的计算。
2、组织学生课堂活动,锻炼学生的估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3、总结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的大胆探究。
4、布置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
(二)学生活动:
1、加强练习,巩固估算的一般方法。
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掌握。
3、自我小结,积极发言。
4、积极完成练习,对本节进行小结
七、教学具体进程:
(一)复习估算方法,用估算检验除法。(约5分钟)
1、教师活动:
(1)在黑板上出示两道题目(61÷3 78÷4),让学生先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结果。
(2)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引导评价。
2、学生活动:
(1)先利用竖式计算,再用估算检验是否正确。(2人板演)
(2)说出计算方法,积极进行讲评。
(二)进行课堂活动。(约20分钟)
1、教师活动:
(1)出示课堂活动情境,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要求,说出活动内容
(2)肯定学生回答,提醒学生注意他们说的算式是什么算式。
(3)鼓励学生估算,并和小女孩比较,检验她估算对吗?
(4)组织学生课堂活动:4人一小组,一人说算式,另三人估算出结果,并要求:算式必须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估算结果应说成大约是多少。如有疑问请告诉老师。
(5)及时表扬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你认为该怎么办?根据原有经验,如69÷6,把69看作70后除以6并不能除尽,仍有余数,可以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并能被一位数整除的数后再计算,即把69÷6换成66÷6 , 把95÷8换成96÷8,如果换算后口算仍有困难,可一边估算一边进行竖式帮助估算出结果。
(6)总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要大胆说、动手做、通过组织讨论解决。
(7)让学生自主说算式,全班估算。
2、学生活动:
(1)阅读要求,汇报内容: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出估算结果。
(2)观察得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式。
(3)积极估算、比较。
(4)按照老师的要求,每4人一组开展活动,积极估算并及时发现问题,然后汇报给老师。如:99÷6 95÷8 73÷4。
(5)讨论,质疑,认真听取同学意见,教师讲解。加深估算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发言、练习。大胆运用新学到的灵活估算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6)说出你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有什么想法。
(7)认真听、争取快速汇报估算9结果。
(三)完成课堂练习、小结本节内容。(约15分钟)
1、教师活动:
(1)布置学生完成练习十二中剩下的题,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引导题中的新知识。
(2)组织学生完成思考题,用集体的智慧讨论解决,作必要的指导。
(3)带领学生总结本节的知识点:估算方法。
2、学生活动:
(1)完成练习十二的6、7题 ,6题为准确计算,并用估算检验,7题为估算。
(2)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锻炼思维。
(3)小结本节估算 设计理念: 本课主要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灵活估算,让学生先自己出题估算。发现了如果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适用,从而明白估算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达到估算目的,发展估算意识。还可以用估算来检验除法的计算,提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能力和准确度。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体会成功的快乐 ,让学生轻松、快乐学数学,把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与活动结合起来,改变枯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喜欢,走近、走进数学。
6、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几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7、数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
今天进行了分数除以分数意义以及计算法则的教学,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下反思。首先自己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能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引导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列出算式后,通过引导学生质疑、猜测、大胆地进行合理想想,学生打破课本的限制,出现了两种计算方法。自己更加明确课堂上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要当作课堂教学的一种财富。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去教教材,学生要有勇于向课本挑战的精神。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一、成功之处:
1、由猜想引起的数学大论,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第十一册的第23页的信息窗右边,兴趣小组的同学用4/5米布给洋娃娃做裙子,一条裙子需要4/25米,一共可以做几条裙子?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很快第列出算式:4/5÷4/25学生根据分数乘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进行两个进行探究计算方法的。学生从两个方面猜想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完全可以根据分数乘以分数的方法进行类推。课本上没有这种方法,虽然比课本给出飞方法麻烦,但学生的这种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没有想到学生竟能通过大胆想象提出课本上没有涉及到、是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分数乘法这个已有知识类推出来的新知识。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不足之处
第一方面,在教学中,我总有一些感到困惑的地方,比如,根据新课改理念,要给学生留出比较充足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生讨论后,总结出规律,往往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后面的练习题就处理得比较少。第二方面,有时学生学生探究不出来的问题,自己就比较着急,认为教学设计上出了问题,自己显得没有耐心。
三、教学中的精彩亮点:
上课一开始,老师提出了一个思考的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既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那么,分数除以分数又应该怎样去计算呢?这时同学们经过思考后,纷纷举手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猜测:其中学生惠子欣进行如下的猜测,她认为:分数除以分数可能象分数乘法一样,用分子相除的商作分子,用分母相除的商作分母;还有的同学猜测,可能是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针对两种猜测中的第二种做法,同学们还能接受,因为通过看书和画线段图,再加上原来已有的知识,能进行找出这种方法的依据。首先,引导学生弄清4/5÷4/25为什么等于乘以4/25的倒数。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第一种猜测:4/5÷4/25=4÷4/5÷25,再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同时扩大倍数,结果是5.第二种方法:因为求4/5里面有多少个4/25,可以先求出有多少个1/25,然后再除以4,即再求乘1/4结果是5。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四、学生创新:
但对于第一种猜测,老师和同学们都缩手无策。当时从道理上无法找到依据的。这时我向学生提出,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也一时找不出什么办法加以证明。这时有个同学们说:可以多举出几道分数除以分数的练习题,并一一进行了演算,通过演算,同学们发现这种猜想是正确的',但是否对于所有的题都适应呢?时间不允许我们对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都进行演算吧?这时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出当分母不变,分子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缩小几倍;当分子不变,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反而扩大几倍;当分子缩小几倍,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扩大(或乘以分子、分母缩小的倍数的商)的倍数。即:终于找到了证明的依据:“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这件事鼓舞了同学们,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他们体现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更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如果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独立的智慧能力,而获得了一些能够概括大量事实、现象和事件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是极其宝贵的。”由于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带来了同学们的欢乐,通过成功的体验,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第一种猜测:4/5÷4/25=4÷4/5÷25,再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同时扩大倍数,结果是5.第二种方法:因为求4/5里面有多少个4/25,可以先求出有多少个1/25,然后再除以4,即再求乘1/4结果是5。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但对于第一种猜测,老师和同学们都缩手无策。当时从道理上无法找到依据的。这时我向学生提出,谁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也一时找不出什么办法加以证明。这时有个同学们说:可以多举出几道分数除以分数的练习题,并一一进行了演算,通过演算,同学们发现这种猜想是正确的,但是否对于所有的题都适应呢?时间不允许我们对所有的分数除以分数的题目都进行演算吧?这时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分数的基本性质入手,引出当分母不变,分子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缩小几倍;当分子不变,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反而扩大几倍;当分子缩小几倍,分母缩小几倍,则分数值就扩大(或乘以分子、分母缩小的倍数的商)的倍数。即:终于找到了证明的依据
五、再教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体现人性化教学。
如可以把4/5÷4/25这个例题改为一个更简单的例子,比如1/3÷2/5,这样理解起来更简便.从学生的发展入手,提高学生的探索与推理意识,继续大胆让学生猜想,即使猜想没有根据也要鼓励孩子,逐步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教学中不硬套别人的教学模式,独立创新。在备课中,不再把课本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把课本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把教学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喜闻乐见具体事例上。
8、六年级数学《一个数乘分数》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完全相同,需要加以扩展。计算方法上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较难理解。它也是今后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教材编排重视学生全面参与教学过程,扶放结合。理解意义和方法时,都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围绕教学重点,以探究为主线组织课堂学习过程。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原有的基础是已经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了计算方法。同时需要对分数的意义有较熟练的口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对于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生在接下去的练习过程中常常会出错,不能将它与一个数的几倍等同起来,(其实只要用学生熟知的倍数关系来理解容易多了)。意义上的.理解比方法上的沟通要难得多。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分数乘法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本课教学中继续让学生讨论、交流、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收获有一下几点:
1、学生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猜想。教学中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学生的思路有些出乎老师的意外,有些怪异、又有道理,多好的思维方式,可见老师不必包办太多。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2、 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课堂上学生唱“主角”老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也许有的同学一时想不出,但毕竟他在参与。
3、 学生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
这节课学生花在探究上的时间较多,老师授课的时间很少。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长,学生听课的时间短。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自己推导出结论,而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这个结论,所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应用知识方面都得到发展。
4、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去巡视会发现,发言的机会往往被好学生抢去,个别学困生在探究过程中,发言机会较少。在探究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好生的作用:培养好学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让每个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性领域得到拓展,而知识训练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所以,练习的形式、内容,老师都必须精心、合理的设计,以保证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