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下面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段到倒数第2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时用手指敲打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又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本文选材很讲究,写片段的记忆、片段的印象,如同摄像,只选取几个精彩的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不求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也没有拖泥带水的叙述和描写。这种写法可以称为白描。白描看似简易,其实不然,而白描运作到本文这样的精彩更不容易,只有高手能轻巧为之。
本文的语言简练、传神。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句子都不长,作者似乎在语言运用上有一种自觉的节制,也就是说用较少的文字来表达更多更丰富的内容。但语言简练,不等于语言贫乏,以形貌描写为例,“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寥寥数语,都是平常字眼,但集合成文,人物的外貌和内在精神立刻现出;再有,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极有形象感,值得认真回味;文章最后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行文至此,节制感更加明显、突出。但是为了传神,有些描写还是稍微多花了笔墨,如对梁任公的演讲稿的描写,对他的开场白的描写,对他的背诵古诗文的描写就是例证。能将简练与传神良好地结合,是梁氏文章语言运用的主要特色。
二、问题探究
1北疚男戳喝喂为什么只谈学术造诣不谈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2北疚闹械牧喝喂有什么特点?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3比绾纹肺抖粤喝喂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文字不多,但很传神。可以分两层: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2、《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三维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觉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作为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作为一个文人,学者的梁启超又会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重温他的精彩演讲,去感受他的独特之处。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散文家、文学评价家、翻译家。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2.梁启超
请同学读注释①的相关介绍,教师补充。
学生明确:梁启超是广东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小说”“小说界革命”,早年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著书立说,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三、板书本课字词
戊戌wù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
精悍hàn激亢kàng箜篌kōnghóng蓟jì
四、具体研习课文
1.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可以从课文中找出原句。)
明确:深刻印象。
点拨: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并用线划出。(“过去也有不少显官,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2.思考: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讲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整理归纳后板书。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演讲特点
声音——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丰富有趣
表情——感情丰富,成为表演
3.通过对梁任公深坑特点的分析,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点拨: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师,更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他其貌不扬,却潇潇自信,他学识渊博,文采飞扬,却严谨谦虚,他感情丰富,又不乏幽默睿智。
外在(身材、外貌衣着)——平凡普通
人物特点
内在(步履、风神)
神态:生动有趣(谦逊、自负)
语言:幽默、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明确: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有文采,有学问,有热心肠的学者。
4.讨论:梁启超的形象在文中如何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5.作者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点拨: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教师补充:我们听这样一个人的演讲,不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景仰与敬佩、爱戴。因为他那颗真性情,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五、课堂总结
他有一篇《少年中国说》,同学们一定很熟吧。学生齐读此段,来感受梁启超的豪情。
小黑板出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六、布置作业
梁实秋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笔描述出来。
[板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演讲
(特点)
声音——沉着有力,宏亮激亢
内容——丰富有趣
表情——感情丰富,成为表演
肖像
外在(身材、外貌衣着)——平凡普通
人物
(特点)
内在(步履、风神)
神态:生动有趣(谦逊、自负)
语言:幽默、旁征博引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学常识识记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梁实秋对师长的敬爱之情同时把他们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了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的壮语,他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领略大师演讲风采。(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听写并注意加点字的字音:
迥乎不同短小精悍博闻强记手舞足蹈精彩分呈淋漓尽致无人问津莅临叱咤风云酣畅拭泪
2、让学生简介梁启超和梁实秋(学生介绍之后课件展示):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送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著述丰厚,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主要著作有《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听课文配乐朗读)
1、本文是一篇生动有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梁先生的这次演讲,效果怎么样?何以见得?明确:非常成功。从第9段可得知,有许多人受感动,甚至还因此爱上中国文学。(分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2、梁先生是怎样做得如此成功?请同学们讨论,来借鉴他的演讲技巧。
明确:
⑴开场白独特:梁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⑵声音沉着有力,富有感染力。语速、节奏、语调、重音三方面来定诗文的感情。
⑶表情丰富,常言道要感动别人就得先感动自己,梁先生在演讲时,不光在用他的渊博学识,还灌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最典型第8段讲到《桃花扇》与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时表现忽喜忽忧,忽而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力,作者精确地用了一个词──大汗淋漓来表现。
板书:
开场白──独特
演声音──沉着有力
讲内容──丰富而有趣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3、通过这次演讲你能看出梁任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读课文,勾画写人物的语句,然后回答,老师引导整理。)
明确:
⑴外貌:
①身材──短小精悍
②眼神──光明四射
③步履──稳健
④气质──潇洒
⑵演讲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手舞足蹈(自负而谦逊、博闻强记、自由洒脱)
总之他是一个有文采有激情的学者。
总结:同学们分析很在理,我们在描写人物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外貌等方面的独特之处。用语准确,在读者面前展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4、在看这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选材很讲究,只选取几个片段的记忆、片段印象,就象摄影只选取几个镜头,集中表现人物光彩的一面。
5、再好的材料和感情还得通过语言来表述,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一下梁实秋的语言艺术,请同学们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并总结特点?(带情感朗读。)
明确:语言简洁,如文章后面写梁任公演讲完后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仅两句话却极有形象感,让人回味无穷。
6、这么简洁的语言蕴含作者这样的感情?(请大家深入体会。)
明确:
简洁的语言中透露出作者对恩师真挚而浓厚的情感对老师的尊敬、钦佩、爱戴之情。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见给作者留下印象深,对作者影响大。
7、本文梁实秋给我们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我们作为学生听的课不计其数,大家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位老师的一节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记录下来,与人分享。
8、作业:描写是凸显人物个性的有效手段,你最喜欢那段描写?仿写一段。
4、《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梁任公及梁实秋其人。
2、学习细节描写及加旁注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搜集梁启超、梁实秋背景材料。
3、找出描写梁启超的精彩生动语句,仿照研讨一作些旁注。
【教学过程】
一、竞猜题导入
我想给大家出一道竞猜题,请根据我对他的描述猜一猜他是谁?
1、他给二十世纪文坛留下2000多万字的作品;
2、他的散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旁征博引,中西逢源;
3、他的散文小品集前后印行300多版;
4、他用近40年时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的《雅舍小品》审美地享受人生。
他就是──梁实秋,20世纪华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
二、合作探究
为一代大师试着评改文章,给他写评语,做旁注。可评点精彩描写,可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1、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语法问题当时解决,题目、文章写法等问题可写在黑板上。
2、学生质疑解答:
⑴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删约);
⑷ 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3、质疑用词写法:
⑴ 秃头顶不是在丑化梁启超吗?
⑵ 引用《箜篌引》十六字有什么作用?
⑶ 写我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⑷ 热心肠体现在哪里?
4、探究明确:
⑴ 秃头顶如实描写,无损人物。光芒四射是赞美之词。
⑵ 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凸现梁任公才华横溢。
⑶ 侧面烘托梁任公的才华。
⑷ 热心肠属古今异义,本文指感情浓烈,照应第8段。
5、评点大师:
作旁注:
⑴ 走进一位短小精悍光芒四射。
旁注:如实描写人物肖像,气度不凡,布衣难掩其风采。
⑵ 启超没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
旁注:谦逊又自负,风趣幽默又爽直。
⑶ 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背诵下来了。
旁注:独特的方式,个性的动作,表现先生博闻强志。
⑷ 他真是手之舞之张口大笑了。
旁注:如此率真、奔放、激情澎湃,至情至性,古来大学问家能有几人?
6、表演开场白:
为梁任公开场白作旁注时,请一位同学上台表演开场白,用普通话,配上动作、神态。
三、教师小结
本课重点品文品人。品文本课同学们探讨了文章写法并且为精彩描写作了旁注。品人作旁注时品味了梁启超的性格、品质,瞻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四、布置作业
梁任公的肖像描写与凤姐出场的肖像描写异曲同工,展示凤姐肖像,明确其身材相貌气质的写法,任选班上某位同学或老师进行肖像描写,50字以内。
【教学设计说明】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质朴而隽永,品人品文是教学重点,为落实《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教案从评改大师的角度切入,即为大师修改文章、评点文章,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确认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既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又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深入地探究了文本。布置作业则采用参照式阅读方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转化为文字表达能力。
5、《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案一等奖设计
【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意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应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学生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基本内容不难理解。文章通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做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但是文章似浅实深,因为三处韵文的演讲表现的不仅仅是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更有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形成的满腔的爱国热情。
【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经历比较熟悉,对演讲的第三处韵文——杜诗也很了解。学生对前两处韵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楚,课文对这两处本身的内容没有解说,也没有做注解;因此,他们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所体现的任公先生的深层情感。
【教学目标】
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情)。
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2、理解三处韵文、特别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这是难点。
【教学设想】
1、介绍评点的基本方法,唤起学生评点尝试的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评点赏析。
2、以小组成员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核心活动,让所有同学真正参与进来。
3、对于难点,由教师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教学方法】
仔细揣摩,评点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圣叹这个人吗?金圣叹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我想,同学们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他评点了一部《水浒传》,他还评点了《西厢记》,他的评点精彩、生动、富有独特的见解。今天,我请大家也来当一回才子才女,做一回评点,评点赏析梁实秋的文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评点示例。
1、金圣叹评点《水浒》示例
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
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
金圣叹评点:文中写情写景处,都要细细详察。如照顾火盆,则明林冲非失火也;只拖一条絮被,则明林冲明日原要归来,今止作一夜计也。
2、评点基本方法小结
选取细节
挖掘内涵
简洁表达
三、学生合作探究,自由评点,感受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和情感。
1、自读课文,选取人物的细节描写,揣摩这些描写表现了任公先生什么样的的性格、气质和情感,作简单批注。
2、分组合作探究,对选取的细节挖掘内涵,简洁表达,批注在文字周围空白处。
合作探究要求:
①快速推选组长组织本组评点,主要是监督组内每位成员积极参与,做到人人开口说动手写;
②任选三处进行评点,每处在每个成员发言完后将意见集中形成简短的文字;
③评点完后,推选一位组员发言,将本组评点得最精彩的一处展示出来。
3、推荐发言,交流评点。
4、自由发言,补充评点。
5、教师对照前面介绍的评点方法的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评点进行小结。
四、教师介绍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再次探究,使评点中对内涵的挖掘更深。
(一)关于《箜篌引》
1、朗读体会感情
2、解读内容
公无渡河。——劝诫:不该渡,不能渡,这一点甚至连渡河人自己也清楚。
公竟渡河!——质疑:不能渡,最终还是毅然渡了,究竟是为什么呢?
渡河而死;——结局:渡河导致了悲剧。
其奈公何!——追思:我们又能对他做些什么呢?
3、问题探究
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任公先生在讲这首诗时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
种情感?
(二)关于《桃花扇》
1、简介内容
它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这里的“高皇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
帝,他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身亡。
2、问题探究
任公先生在讲这处韵文时为什么会有“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这样激烈的表现?
(三)总结三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的任公先生的爱国热情。
讲《箜篌引》,他想到救国理想的破灭,想到同志的牺牲,心生悲情;讲《桃花扇》,他为国家的衰亡痛哭流涕;讲杜诗,他为失地的收复张口大笑。他的悲,他的哭,他的笑,无不源于他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源于他满腔的爱国赤诚。而这种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深深感染了十三岁就考入清华的天才学子梁实秋,使这次演讲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于二十多年后他还能记忆犹新。
(四)教师对第二阶段的评点进行小结。
评点赏析还要注意知人论世,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的经历、遭遇,这样,评点就会更深刻,更精彩。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评点的方式赏析了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从中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的性格、气质,还有他的“热心肠”,也就是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同时我们看到,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关键是抓细节,于细节的揣摩中见人物性情。评点法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只要是自己的书,同学们不妨在阅读时随时圈点批注。等什么时候你把一本大部头的著作评点完了,说不定另一个“圣叹”就产生了,他也许不姓金,但可以姓李姓王姓刘什么的。
六、课堂反馈。
让学会简单说说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比如是否有了评点的意识,是否基本学会了评点。
【板书设计】
[讲《箜篌引》:悲理想破灭
情感悲同志牺牲]爱国
热心肠[讲《桃花扇》:哭国家衰亡]热情
[讲杜诗:笑失地收复]
【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的第四步——教师引导探究后,由于感到时间可能不够,所以没有进行小结。其实,还是应该提醒学生:评点赏析、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要善于知人论世。这是犹豫造成的遗憾。
2、课件中的板书设计在上课时没有展示给学生,这是疏忽造成的遗憾。
6、《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理念】
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基本观念,凭借教材这把“钥匙”,以顺应学生的“身心发育和生活经验的扩展,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我国语言文字吸收经验表达情意的知识能力。”(叶圣陶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 能够揣摩语言文字,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并能为表达交流的需要写一写身边的景物。
⑵ 感悟双龙洞景观的奇异,能够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方法:
比较分析品位语言;学习写法强化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 学习叶老感情真实,语言洁净的文风,不说空话、假话。
⑵ 受到双龙洞奇异景观的熏陶感染,体会我国山河的瑰丽多彩。
【教学重点】
体会孔隙一段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感悟语言文字的精确与朴实。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当堂练笔热情,使学有成效。
【教学用具】
内洞景观录象、孔隙一段文字及孔隙的纵切面、友情卡。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
2、介绍我的学生。
3、交代友情卡,提示要求。
4、询问学生旅游情况,拉近与课文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课文,明晰路线图,激发生活体验
1、直接导入新课:
去过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番。(板书课题)
2、怎么走?都经过哪?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看到游览路线图。
3、看到了吗?谁来说说!(板画)
4、按着游览路线图出发吧,心情怎样?推荐一位同学,咱们读出路上的'好心情!
注:读不到位,引导学生想象词语的意思导读。
三、分部分感悟景点特点,品味“具体”写法
1、自读自悟:
到双龙洞口了,咱们进洞游览,看哪一个景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标注下来,一会儿就这一景点谈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提升认识:
哪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随学生导入相应景点,但应提示全体学生注意在游览路线图中的位置。
第五自然段──孔隙:
⑴ 学生认识。(随机板书:小……)
⑵ 从哪体会到的?
一种情况 “孔隙”一词的理解:
一种情况:
① 可能说船小。
② 是船小吗?教师手势:是孔隙的窄!(板书:窄)
③ 都读读这两句,体会体会。
一种情况:还从哪体会到孔隙的小?
① 可能谈“自以为……擦伤鼻子”
② 我们就来坐一坐这小船吧!教师范读,带入情境。
③ 你又体会到什么?教师手势:是孔隙的矮!(板书:矮)
④ 课件:
都体会着读一读。
3、课件出示孔隙图:
其实要说出孔隙的小,说出它的宽窄、它的高低就行了。课前,老师从网上查到一份资料:
课件:孔隙很小,宽有三米多,高不足一米,长有八、九米。
大家都读读,再和课文比较一下,同样说小,体会有何不同?
4、语言训练渗透写法:
所以:作者不说宽有三米多,他说(怎样小的小船呢?……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顺势提升认识:
他用身体做比、借小船的小写出孔隙的小,这种借比的方法让我们都能体验得到。(板书:借比)
作者不说高不足一米,他说(我怀着……擦伤鼻子。)
师顺势提升认识:他说自己坐船这件事,他写自己的感受,(板书:举事例、写感受)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船的小,他多会抓特点写具体呀。
第六自然段──内洞:
5、内洞给你怎样的感受?哪体会到的,你来说说?(重点板书:奇)
⑴ 教师激情:
一百年才长一厘米的石钟乳和石笋,在双龙洞中颜色不一令人称奇,形状变化多端令人称奇,名目数量之多更是举世无双。
⑵ 想象一下,除了课文列举的大自然赐予的奇观──蜿蜒在洞顶的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还有什么呀?(顺势板书:列举)
6、名目有四十多,说是说不完的,咱们去看看吧。(课件:双龙洞内洞)
7、没看够,就再读一读。
第四自然段──外洞:
8、外洞的特点呢?(板书:大)
9、有多大?(大会堂、千八百人),顺势而导:
他打了个比方,列了个数字!多具体呀!相当于咱们多媒体教室的五倍!
板书:(打比方、列数字)
四、简要回应整体,激发写作欲望
1、回应整体:
⑴ 看板书小结:
刚才我们游览一遭,哪印象深就谈哪,体会到外洞大、孔隙小、内洞奇,其实游览是应该按着游览路线走的,现在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书找一找,这些景点是通过哪些语句连起来的呢?
⑵ 这样的语句还有很多,我们体会着读几句!(课件:随着路线图出连接句)
⑶ 小结:
这样的句子使课文结构严谨而且比总说“到哪了”使语句更显得生动活泼。
2、激发写作欲望:
⑴ 读友情卡。
⑵ 抓住你学校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点,试着用上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一两种方法,可以是:
列数字、打比方、举事例、写感受、列举等来介绍你的学校。
⑶ 简要指导,可以给选择不好的学生一些题目,如:
多媒体教室真先进!
电动大门真灵活!
⑷ 指读两三人,教师鼓励选择课文之外抓特点写具体的其它方法,如对比等。
3、小结全课:热情的孩子们,老师愿作使者,建构起你们友谊的桥梁。
4、布置作业:
旅游时别忘了写篇游记。
【课后反思】
教学中,重视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在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教师注重巧妙地提升认识,完成了写游记及抓特点写具体的教学。为使学与用有机结合,课上进行生活性练笔,更使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7、六年级语文下册《白鹤梁的沉浮》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说实话,在教学此篇课文之前,我对“白鹤梁”是一无所知。粗看课题时,眼冒出一串串的问号:白鹤梁是什么?白鹤梁是怎样沉浮的?它有什么作用?......带着许多的问号肃然地读起文章来,哦,原来,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题词。因此,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文人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水库的修建关系到白鹤梁的命运。教学前,以对学生的.了解,也应该没有人去看过白鹤梁,教学起来一定会吃力,特别是围绕白鹤梁的保护,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几个保护方案,尤其是第四个方案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话对领悟文章的主题有影响)哎,怎么办呢?这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读得懂又能领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后,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
1、白鹤梁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么?接着让他们带着思考题读课文的1—4节,要求他们边读边画句子,然后汇报交流,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喜出望外。然后,我说:“白鹤梁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三峡水库又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鱼和熊掌能兼得吗?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护方案呢?行不行呢?”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6—20节,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最后带领他们一起简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风趣地把方案归纳为“加罩保护法”“复制粘贴岸边法”“复制粘贴高处法”,就这个说法使学生豁然开朗起来,对这三个方案的利弊他们竟然分析的有条有理、像模像样的。(表扬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哦,哈哈)由于较顺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内容,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好了较好的铺垫。
8、《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
说实话,在教学此篇课文之前,我对“白鹤梁”是一无所知。粗看课题时,眼冒出一串串的问号:白鹤梁是什么?白鹤梁是怎样沉浮的?它有什么作用?。.....带着许多的问号肃然地读起文章来,哦,原来,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
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 “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题词。
因此,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文人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水库的修建关系到白鹤梁的命运。教学前,以对学生的了解,也应该没有人去看过白鹤梁,教学起来一定会吃力,特别是围绕白鹤梁的保护,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几个保护方案,尤其是第四个方案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话对领悟文章的主题有影响)哎,怎么办呢?这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读得懂又能领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后,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
1、白鹤梁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么?
接着让他们带着思考题读课文的1——4节,要求他们边读边画句子,然后汇报交流,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喜出望外。然后,我说:“白鹤梁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三峡水库又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鱼和熊掌能兼得吗?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护方案呢?行不行呢?”
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6——20节,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最后带领他们一起简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风趣地把方案归纳为“加罩保护法”“复制粘贴岸边法”“复制粘贴高处法”,就这个说法使学生豁然开朗起来,对这三个方案的利弊他们竟然分析的有条有理、像模像样的。(表扬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哦,哈哈)由于较顺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内容,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好了较好的铺垫
9、《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要求注重学生快速浏览和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交流合作,倡导个性化阅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科技工作者富有创造性的方案,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意识。
在设计教学时,我不断在想,如此长的篇幅学生如何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我想起了学案的运用。一份好的学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白鹤梁的故事,再引出问题:白鹤梁的文化价值无与伦比,我们该怎样保护它呢?让学生先讨论思考,然后引入课文,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文物工作者是怎样保护白鹤梁的。出示学案,让学生按照学案上的要求一步步的阅读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这样,学生们的每一次阅读都是有目的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在无形之中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这节课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改进学案,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10、《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
说实话,在教学此篇课文之前,我对“白鹤梁”是一无所知。粗看课题时,眼冒出一串串的问号:白鹤梁是什么?白鹤梁是怎样沉浮的?它有什么作用?带着许多的问号肃然地读起文章来,哦,原来,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近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 “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近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题词。因此,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文人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国务院将它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水库的修建关系到白鹤梁的命运。教学前,以对学生的了解,也应该没有人去看过白鹤梁,教学起来一定会吃力,特别是围绕白鹤梁的保护,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几个保护方案,尤其是第四个方案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话对领悟文章的主题有影响)哎,怎么办呢?这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读得懂又能领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后,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1、白鹤梁是什么?2、它有什么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么?接着让他们带着思考题读课文的1—4节,要求他们边读边画句子,然后汇报交流,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喜出望外。然后,我说:“白鹤梁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三峡水库又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鱼和熊掌能兼得吗?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护方案呢?行不行呢?”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6— 20节,学生的学习劲头十足,最后带领他们一起简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风趣地把方案归纳为“加罩保护法”“复制粘贴岸边法”“复制粘贴高处法”,就这个说法使学生豁然开朗起来,对这三个方案的利弊他们竟然分析的有条有理、像模像样的。(表扬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哦,哈哈)由于较顺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内容,为第二节课的学习做好了较好的铺垫。
11、《白鹤梁的沉浮》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学时,我不断在想,如此长的篇幅学生如何在一节课中完成教学任务?我想起了学案的运用。一份好的学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白鹤梁的故事,再引出问题:白鹤梁的文化价值无与伦比,我们该怎样保护它呢?让学生先讨论思考,然后引入课文,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文物工作者是怎样保护白鹤梁的。出示学案,让学生按照学案上的要求一步步的阅读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这样,学生们的每一次阅读都是有目的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在无形之中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
这节课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改进学案,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学得轻松学有所得。
1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作者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
学习本课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闲人”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领悟作者简洁精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和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怀,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举一些吗?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三、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
2、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交流疑难字句(圈点勾画),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重点字词:户 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 交横
盖 闲人
四、合作探究(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二大组讨论第2、3题)
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
1、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
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由积水想见月色之明,由水中藻荇写出月色之清,夜风轻拂,竹柏疏影横斜摇曳生姿……作者轻笔点染,境界全出,一幅皎洁空灵、清丽淡雅的月色图呼之欲出。
体悟作者思想情感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3、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作者的情感?
设置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从被贬官的郁闷,到见月色入户的“欣然”,到无人同乐的失落,再到寻张怀民的喜悦,怀民亦未寝的心有灵犀,赏月的闲适,暂忘愁苦,逆境中聊以自 ,感悟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难度。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想到闲人的两层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
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 ,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五、课堂背诵及小练习
六、课堂小结
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者多,苦中作乐者少,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横溢,更在于他坚毅、豁达的性格。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叙事: 寻友赏月
写景:(积水)月色(藻荇)竹柏 ------比喻 抒情、议论: 闲人 旷达胸怀
教学反思:
这节课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从字词文意到品赏体悟,紧扣文本,又有所拓展,学生学有所得。自学质疑、小组讨论的方法教会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知人论世的方法则教会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练习巩固的环节则针对学生的基础较差的现实,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领会到苏轼写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足之处是背诵没有当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