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故事》优秀教案一等奖
1、《音乐中的故事》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同学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唱好变音唱好变音,注意音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身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么感受?
二、欣赏:完整的欣赏全曲,同学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然后用自身的语言表达歌曲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介绍歌曲:歌曲分成三局部。第一局部叙述了小主人公在美丽的、恬静的夜晚,听妈妈在场院里给他们讲故事的幸福场景。第二局部叙述了妈妈在旧社会的痛苦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不公。第三局部是第一局部的重复。所以,歌曲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
1、歌曲:
教师弹奏乐段的歌词和旋律,让同学随琴轻声的哼唱,体会歌曲的感情。
第二乐段进行欣赏,与第一段进行比较,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演唱形式的听辨,每一乐段的演唱形式不同,为什么,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情绪,表达不同的情感。这是与歌曲所表达的情绪紧密联系的。要和时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
四、复听全曲,要求同学说出全曲中有那些重复的旋律,或者乐段。
全体演唱,老师和同学一起演唱
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
教学反思:同学有表示力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
2、展开想象,根据音乐讲述《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人新课。
1、复习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引入新课。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管弦乐作品《鹅妈妈组曲》,用音乐叙述了鹅妈妈讲的5个故事,今天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两个故事。鹅妈妈讲了两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们听音乐之后回答。
3、这两首乐《小拇指的故事》和《瓷偶女皇》。请同学回答哪一首是《小拇指的故事》,哪一首是《瓷偶女皇》?为什么?教师可根据情况再次播放音乐。
(二)欣赏管弦乐《小拇指的故事》
1、有谁知道童话《小拇指的故事》请给同学们讲一讲。拉威尔创作的乐曲《小拇指的故事》讲了些什么?听音乐,进一步感受乐曲,并说—说乐曲中的《小拇指的故事》。
2、教师带领同学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同学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
3、同学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身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管弦乐《瓷偶女皇》
1、教师讲述童话剧《瓷偶女皇》、拉威尔创作的乐曲《瓷偶女皇》是不是对这个童话故事的完整的叙述?听音乐,正确地回答。
2、这一步感受乐曲,并说一说乐曲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曲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风格的音乐。
3、教师带领同学随音乐哼唱乐曲中的主题,请举生说说主题的音乐形象。区分乐曲中演奏主题的主奏乐器,并说出这种乐器属于管弦乐中哪个乐器组。
4、同学在乐曲的伴奏下,讲述自身根据音乐所想象的故事情节。
(四)教师结合上堂课内容总结本课。
1、齐唱或独唱,或两种扮演形式结合的方式演唱《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2、结合本堂课欣赏的管弦乐《鹅妈妈组曲》《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说说作为叙事性音乐,上堂课演唱的《听妈好讲那过去的事情》与这堂课欣赏的乐曲,在音乐风格、表示形式等方面有何差异。
教学反思:说出是否喜欢乐曲,并说出理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并扮演歌曲《老鼠和大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并能有表情地演唱。
2、完成老鼠和大级节奏游戏。
3、能在演唱中扮演《老鼠和大象》。
教学过程:
(一)简短地回顾上两堂课的内容,引人新课。
1、上两堂课同学们听了妈妈讲的故事听了鹅妈妈讲的《小拇指的故事》《瓷偶女皇》。这堂课我们听一听《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2、放录音《老鼠和大象》。
3、教师板书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请同学分组练习,力求将这两种不同动物的形象表示出来,然后组合在一起。
4、请同学朗读歌曲第二段“一只很小很小的老鼠……”注意朗读的音量和语气。然后在朗读中加入老鼠和大象的二声部节奏背景。
(二)教师范唱《老鼠和大象》
1、教师范唱歌曲。教师演唱之前,要求同学先扮演老鼠和大象的节奏游戏作为歌曲的前奏,教师演唱当中,要求同学朗读和扮演带节奏背景的第二段歌词。师生合作一起完成《老鼠和大象》的歌唱。
2、教师与同学跟琴学唱歌曲,鼓励同学积极学唱,尽快做到用歌声讲述《老鼠和大象》的故事。
3、教师分析歌曲中紧凑与舒展的劳动形象,引导同学考虑如何对比处置歌曲的演唱。尤其是歌曲二声部合唱局部,是多么舒展开阔。然后在同学的演唱中,教师加入二声部合唱的低音声部。
(三)教师带领同学学唱二声部合唱
1、在高声部轻声哼唱中,哼唱低声部的音高,可以先放慢速度学唱。
2、当两个产部各自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部,战到声部融合的感觉时,稍微调整一下音量,达到两个声部音量的平衡。
(四)合成扮演,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同学有表示力的歌唱与扮演《老鼠和大象》。能和谐的演唱歌曲中的合唱局部。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独奏曲《洋娃娃的梦》。
教学目标:
1、欣赏钢琴曲《洋娃娃的梦》。
2、根播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并随音乐扮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导入新课。
1、演唱或扮演《老鼠和大象》。
2、告诉同学本堂课欣赏的乐曲与洋娃娃有关,认真聆听,洋洋娃娃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洋娃娃的梦》。
1、听录音,教师自身弹奏或请同学弹奏《洋娃娃的梦》。
2、启发同学考虑,乐曲表示了洋娃娃几种不同的情绪,或洋洋娃娃身边发生了哪些故事情节。
3、请同学随着音乐讲述自身联想到的内容。
(三)听音乐,创编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梦》的音乐背景下扮演。
(五)分组扮演整个单元的四项内容(五个故事),结束全课。
教学反思:欣赏乐曲是富有想象力,同学愿意参与到扮演活动中。
2、《音乐中的故事》优秀教案一等奖
目标
一、能从以钟表店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外国不同风格的“钟声”音乐,唤起心底的遐想,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能用准确得节奏、正确的的换气和自然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五只小铃铛》,表现美妙的“钟声音乐”;并能运用图形谱认唱唱名识谱,唱准fa、si、do(4、7、1)的音高。
三、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能对音乐的主题曲调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出相应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钟声
1、钟表店的钟声
听《在钟表店里》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得情境。启发学生联想:在音乐钟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是在哪里听到的?
(在聆听的肿唤起学生的音乐记忆,一“钟声”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2、王宫里的钟声
师:美妙的钟声可以唤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听听下面一段音乐,想一相它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
(1)初听《维也纳的音乐钟》,听到模仿钟摆滴答声时用手臂摆动的动作对其加以表示。
(2)说一说,你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想到了怎样的情景互相交流。
(3)教师讲一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多媒体出示关于欧洲教堂、王宫的一些图片,感受欧洲教堂文化。简单介绍《维也纳》的钟声。
(4)熟悉主题曲调,画着旋律唱一唱。(1 5、 3 5、0 5、1 5、3 5、 1)
(5)闭眼睛在听音乐,引导学生想象王宫里的音乐故事情景,并在主题音调出现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可以画旋律县哼唱,可以拍手律动,也可以模仿钟摆律动等)
感受欧洲风格的“钟声”音乐,在浓郁的情境中引发丢音乐的联想,在轻松、愉悦的的氛围中自主参与音乐学习。
二、学唱歌曲,表现钟声。
1、模拟钟声
师:音乐大师写出了美妙的的音乐来表现钟声,那我们可否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现钟声呢?
学生讨论如何模唱钟声。(用“叮、当”拟声词来模仿)
师生一起模拟钟声,随琴唱一唱。
1=D 6/8 1。 2。 3。 4。5。 6。 7。 1。 1。 7。 6。 5。 4。 7。 1。 1
(在生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练唱do—do的.自然音列和fa、si、do 的音准,同时渗透拍子节奏的练习,为歌曲血丝打下基础)
2、感受歌曲
播放伴奏音乐,教师范唱,学生随音乐摇晃身体,感受歌曲节奏。
3、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初步感谢后歌曲情绪。
(2)、出示歌纸,利用色块引导学生观察曲谱,掌握反复跳跃记号在歌曲演唱中的具体运用。
(3)、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换气方法随琴唱高音部歌词。
(在歌曲学唱中充分调动学生听觉的参与,引导学生每一遍听都随其侧重要求,通过整体听、唱学会歌曲)
(4)、多媒体出示图形谱,引导学生结合图形谱认唱唱名。(运用图形谱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旋律走向和音高位置,并直观形象的展开强拍位置,为后面的加入低声部完成二部合唱提供帮助。注:在*处设置随音乐闪动画面)
4、拓展表现歌曲。
(1)用优美的声音边唱歌曲边摇晃身体,教师在强拍处加入碰钟为歌曲伴奏。
(2)、学生随伴奏音乐唱歌词,教师尝试用口风琴加入低音声部,感受二部效果。
(3)、合唱全曲,一部分学生唱高音声部歌词,一部分学生边弹口风琴边唱出低音声部。想象、表现悠扬的钟声在空中回荡的情景。
(利用口风琴这一学具和直观的图形帮助解决二部的合唱的难点,层层深入表现歌曲。)
三、拓展延伸,回味钟声
小结。
(1)、课后收集有关表现钟声的歌曲、乐曲。
(2)、师生齐唱歌曲《钟声叮叮当》,带着对钟声的回味走出教室。
(延续学生音乐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鼓动学生探寻知识。把音乐带出课堂,带进生活。
3、《音乐中的故事》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各种类型的火车动画。
2.师生均准备玩具火车。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火车,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玩具火车。有谁见过真的火车吗?能来给我们讲一讲吗?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列玩具火车,看看火车是什么构造。
3.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火车的故事。(出示挂图)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指导正确琉璃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划出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喜欢哪一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一自然段,要求读准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二段。
1.小组内互助学习,讨论“飞驰而过”是什么意思。用玩具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思考指名读第二段,“带动”的意思,并用玩具火车演示一下“带动”的样子。
3.指导朗读。读出小明那种奇怪的语气和爸爸鼓励的语气。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1)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几种火车?
(2)最早的火车是什么样的?最先进的火车是什么样的?
2.各小组合作学习,动笔画出关键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三段。
(三) 自由结合学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提速:提高速度,即火车开的速度不断提高。
(2)夕发朝至:晚上出发早上就能到达。(指导读出惊喜、高兴的语气。)
2.教师讲解:
(1)海拔:画图表示。
(2)“世界屋脊”: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
4、《音乐中的故事》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听、看音乐剧,体会音乐剧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2.过程与方法:
感受音乐剧的经典片段,丰富情感体验,增强表现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模仿音乐剧的形式表演,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培养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听看音乐剧,体会音乐剧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重点难点:
感受音乐剧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由于生节奏的的加快,现在人越来越注重休闲和娱乐的方式了,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在课余时间你喜欢采取哪些方式放松、休闲呢?
学生自由发言。
二、音乐剧欣赏
1、欣赏
师:看电影也是很好的休闲娱乐方式。
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电影片段,
我们来看看。出示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歌曲
〈孤独的牧羊人〉师:这两首歌曲同出于哪一部电影呢?歌曲的名字你知道吗?这电影是根据哪部经典音乐剧改编的呢?
2、了解音乐剧的相关知识。
师:音乐剧亦称为“音乐喜剧”、百老汇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发展而成的一种娱乐性音乐体裁。概括的说,音乐剧是一种歌、舞、演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常以叙事为主的戏剧,结合优美通俗的人声歌唱和多样化的舞蹈形态动作来进行表演,其内容轻松,音乐通俗易懂,体裁内容广泛。
中国音乐剧的发展,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戏剧界人士终于发现世界上的音乐剧不仅有动人的故事、赏心悦目的歌舞、令人炫目的舞台,而且,这些载歌载舞、又说又唱的舞台形式,在艺术构成上与我国的戏曲非常接近。于是他们引进欧美音乐剧的成功经验和优良剧目,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戏剧有效嫁接,产生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本土音乐剧艺术。
师:音乐剧表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请你来说说音乐剧表演包括哪些表演形式?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3、概述音乐剧及发展。
4、欣赏经典剧目《金沙》
-----《总有一天》
三、欣赏分析
1、学生讨论欣赏后的感受。
2、指名学生进行交流。
3、教师提出问题:
(1)作品《总有一天》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作品的演唱风格为流行风格。
(2)歌剧与音乐剧的声乐演唱和表演形式有什么不同?
音乐剧中的歌曲演唱多用流行风格,而歌剧中的歌曲多用美声或民族风格(特指中国歌剧)音乐剧中的舞蹈多为唱者自舞,而歌剧中的舞蹈多为单纯的舞蹈表演。
(3)在音乐剧中,歌曲有什么样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增加戏剧表现力。
(4)《总有一天》在剧中开篇与结尾演唱,在两个场景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开篇时重在突出对未知的`希冀与探索,而结尾却表达了一种分离的痛苦与刻骨的思念。
(5)通过欣赏《总有一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吗?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一步分析,深入体会。同时,讲述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4、再一次聆听《总有一天》,更深入的感受体会作品。
四、实践与创造
完成课后第21页第四题
五、课堂小结
附《总有一天》歌词
作曲:三宝作词:关山
我常常想,
在几千公尺以下的地核,
那里究竟藏着些什么,一些什么,
如同我的沉默
但岩浆奔涌着,血液流淌着,
就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到了深夜,你就会听见,
那无言的歌。
我常常想,
在几千年那无尽的岁月,
倒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一些什么,
往事起伏错落,
三叶虫的呢喃,恐龙的寂寞,
藏在石头缝里的传说,
闭上眼睛,你就会听见,
那无言的歌
是谁在那里温柔的呼吸,
谁的手把谁的手紧握着,
谁在荒野中点亮了灯火,
再去将夜色轻轻的触摸,
美丽的花纹是谁镌刻,
为她涂抹颜色,
青铜的光芒闪耀着,
刹那间将夜空刺破
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什么,
拨开尘雾和泥土,我会让她复活,
总有一天,让她告诉我,
她曾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怎样的生活
5、《音乐中的故事》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各种类型的火车动画。
2.师生均准备玩具火车。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火车,谈话导入
1.大家看,这是什么?对,是玩具火车。有谁见过真的火车吗?能来给我们讲一讲吗?
2.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列玩具火车,看看火车是什么构造。
3.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火车的故事。(出示挂图)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指导正确琉璃地朗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划出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喜欢哪一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一自然段,要求读准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二段。
1.小组内互助学习,讨论飞驰而过是什么意思。用玩具火车演示一下飞驰而过的样子。
2.思考指名读第二段,带动的意思,并用玩具火车演示一下带动的样子。
3.指导朗读。读出小明那种奇怪的语气和爸爸鼓励的语气。
(二)学习第三段。
1.出示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1)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几种火车?
(2)最早的火车是什么样的?最先进的火车是什么样的?
2.各小组合作学习,动笔画出关键词语。
3.指导朗读第三段。
(三) 自由结合学习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1.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提速:提高速度,即火车开的速度不断提高。
(2)夕发朝至:晚上出发早上就能到达。(指导读出惊喜、高兴的语气。)
2.教师讲解:
(1)海拔:画图表示。
(2)世界屋脊: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
6、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灰老鼠的故事》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灰老鼠的故事》,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知道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产生表演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一片红枫叶》。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1)教师有表情的讲故事《一片红枫叶》,
(2)教师提问:
--"当青蛙需要红枫叶的时候,谁帮助了它?"
2、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讲故事:
--"青蛙为什么不拿走红枫叶?"
"蜥蜴是怎么知道青蛙喜欢红枫叶的?它是怎么做的?"
(2)幼儿表演这段故事。
--"蜥蜴为什么要帮助青蛙呢?"
3、引导幼儿假设推理:
--"如果你是蜥蜴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青蛙先生的书里还一直夹着红枫叶?"
4、组织幼儿交流分享:
师生共同交流
--"听了故事你是怎么想的?""你有没有好朋友?"
"好朋友是怎么帮助你的?""你又是怎么样帮助它的?"
"谁能把好朋友互相帮助的事情表演给大家看?"
活动反思:
1.讲故事要有技巧,第一遍时要单纯的绘声绘色的讲,不要有自己加进去的语言,故事简洁的语言都是经过思考组织过的。可以让幼儿一个一个进行短句回答,学习几个具体书面短句。
2.知识不是生硬的灌输给幼儿的,需要通过提问解答,进行理解,加深印象。问题要细致具体,难度适当,使幼儿够得着。
3.提问时,要大胆,要请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来回答问题,发表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多说多认真听讲,这样可以使知识更加深入,更易被接受,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的氛围。相比于第一次,这次我已经有一些进步。
4.幼儿对图片兴趣很好,能够十分认真的.观看,并进行理解,在教学时可以适当增加图片、视频、音乐等更加具体有趣的形式。
5.通过这堂语言故事课,可以看出幼儿对颜色的认知比形状好,因此在平时的活动中可以多多引导幼儿对形状的认知。
6.小班幼儿的一节课时间应该为15-20分钟,不宜拖长,所以教师在组织语言时要简洁。我在提问时,想让幼儿回答一句完整的句子,以及对形状的描述,这个要求太高。
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故事创作》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故事创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理解4以内物体数与量的对应。
2、看图创编故事,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活动准备
1、老师提前把《我的家》幼儿用书第10—11页的图画制成故事图卡多套。
2、发给每位幼儿一套1 — 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2、老师出示故事图卡讲故事,并请幼儿数数图中人物的数量。例如:
他是希希的爸爸,(问:图中有多少人?答:1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爸爸和妈妈结婚了。(问:图中有多少人?答:2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妈妈生了希希,(问:现在这个家有多少人?答:3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后来家里又来了姨妈的孩子,一个小妹妹。(问:现在希希的家有多少人?答:4人。请幼儿举起相应的数字卡)
3、每组发一套图卡,请幼儿根据图卡内容合作创编新的故事。
4、老师帮助幼儿把人物的数量写在图卡上方,并把故事文字写在图卡下方,然后把图卡装订成书,放在图书角,让幼儿自由翻阅。
活动评价
能用数字1 — 4正确表示物体的数量。
能与小朋友合作根据图卡内容创作故事。
活动反思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8、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母鸡的蛋》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母鸡的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学会掌控自己的声音。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棒棒鸡、害羞鸡、双胞胎鸡)。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熟悉歌曲《母鸡孵蛋》歌曲旋律
师:今天鸡妈妈的蛋宝宝就要孵出小鸡了,我们去看看吧?(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基础部分:
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师:你们看看母鸡的蛋都一样吗?(请幼儿观察鸡蛋)
1、棒棒鸡--感受2/4拍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教师为幼儿出示第一只小鸡--棒棒鸡师:这是一只什么鸡?谁来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强壮、自信)请幼儿自己想一个很强壮的动作来表现。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就像小蝌蚪一样轻轻地慢慢地。)
(2)师:害羞鸡在唱歌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3)学习害羞鸡唱歌。要求幼儿要表现出害羞的样子。
3、出示双胞胎小鸡
(1)师:咚咚咚,哇!这是一对双胞胎小鸡。请幼儿看看谁是大双谁是小双?想一想那一只鸡宝宝的声音会大一点。听听他们是怎样唱歌的?(请幼儿感受4/4拍的音乐的强弱对比)
(2)师范唱双胞胎小鸡的叫声。幼儿模仿唱。
4、鸡妈妈给小鸡们排队
(1)师:三只小鸡都孵出来了,鸡妈妈可高兴了,她准备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了,出门前要得给鸡宝宝们排个队。怎么排呢?
(2)教师将图片按照:鸡妈妈、双胞胎鸡、棒棒鸡、害羞鸡的顺序排好。
师:大家可高兴了边排着队表唱着歌,他们是这样唱的,教师范唱(让幼儿体验四拍子的音乐强弱次强弱的特点)
5、幼儿齐唱一遍整首歌曲。
三、结束部分:
退场
师:我们也跟着鸡宝宝们一起去散步好吗?齐唱最后一段歌词退场。
教学反思:
本次歌唱活动来源与奥尔夫音乐活动《母鸡孵蛋》。原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在捡鸡蛋的游戏过程中感知鸡蛋的数量。而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出发,运用原歌曲的旋律,为三个鸡蛋设定了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产生了歌曲中的棒棒鸡、害羞鸡、打嗝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以下亮点:
整个活动选材活泼、热情。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整个课堂表现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气氛。本次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我用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音乐律动进场,为幼儿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音乐游戏氛围,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和不断创新的动机兴趣,充分体验到音乐游戏所表达的快乐,让幼儿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我给三个鸡蛋设定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棒棒鸡、害羞鸡和打嗝鸡,让幼儿在趣味的游戏中学习歌曲,利用打嗝帮助幼儿学习小节末的休止,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幼儿容易接受,降低难度,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有趣的小鸡形象。
创设表演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有充分的表现时间和机会,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并且利用表演形式进一步复习歌曲,达成目标。
不足之处:老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要及时地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对幼儿的回答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9、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小乐队》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的小乐队》,欢迎大家分享。
一、设计思路
幼儿能区分音的高低、强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因此找来小钢琴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找来许多许多卡片让幼儿回忆各种声音的强弱是相当重要的,除此以外就要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音的高低和强弱。如运用乐器,运用四肢的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就可以让幼儿不断感受、不断表现,从而正确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二、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熟悉乐曲、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
三、重点与难点
生活中的声音有很多,要感受音的高低,区分出音的强弱,这首先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本教材的重点就是引导幼儿在感受乐曲、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区分音的高低和强弱,难点是区分音的高低、强弱后学习用乐器等表现出音乐的高低、强弱。
四、准备
1.小钢琴若干架让幼儿感受音的高低。
2.三角铁和小鼓各一件。
3.音乐磁带《快乐之歌》。
4.分类图片让幼儿感受音的强弱。
5.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数量多一些。
注:《快乐之歌》的旋律应在高音区,低音区分别出现而且有强弱之分。
五、活动流程
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角落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1.角落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①用小钢琴让幼儿体会音的高低。
幼儿在角落中自由探索,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地讲评让幼儿知道音有高低,如同样是乐曲“两只老虎”分别在高音区,低音区弹奏,让幼儿发现不同。知道在小钢琴上高音的位置、低音的位置。
②给卡片找家让幼儿回忆分辩生活中音的强弱。
让幼儿回忆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给卡片找到自己家,如打雷的声音是响的,就把它归到“强”的家里,反之归到“弱”的家里。
③在角落游戏里让幼儿听赏《快乐之歌》。
熟悉旋律,感受旋律,会用乐器来打击音乐的节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乐器,如小铃,三角铁,鼓等表现音乐,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敲击出不同的节奏。
2.集体活动中感受音的高低和强弱。
①让幼儿听赏音乐《快乐之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乐曲有的时候出现在高音,有的时候出现在低音,并请幼儿找出高音、低音。
②请幼儿做“小小乐队”,听到高音、低音能用不同方式代替,老师可示范用三角铁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听到乐音在高音部分出现就用三角铁打击节奏,听到乐曲在低音部分出现,就要用小鼓来打击节奏,并引导幼儿一起在试试。
③可引导幼儿自己想出各种办法来区分:如让幼儿提出用铃鼓表示高音,用跺脚表达低音;用拍手表示高音,用小铃表示低音,一名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它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玩,这样反复可多次。
④老师除了引导幼儿区分音的'高低,还该引导幼儿区分音的强弱。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再次引导幼儿听赏音乐,体会出音乐的强弱之分。
⑤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听到强音由弟弟打击节奏,听到弱音由妹妹打击节奏,也可以请小朋友想出其他表示方法表示,如小朋友可提出用小手拍手表示弱音,用跺脚表示强音;用小鼓表示强音,小铃表示弱音。一名
幼儿讲到的方法,老师和其他幼儿都可以跟他一起玩,这样反复多次。
注1:为了提高幼儿的趣味性,老师可以增强一些规则如用一些小帽子,谁能分清音的高低强弱就戴上一顶小帽子,反之则摘掉小帽子,看最后谁戴帽子的时间最长。
注2:集体活动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分为二次完成,可以第一次就是区分音的高低,第二次区分音的强弱。
3.角落游戏中再次感受音的高低、强弱。
幼儿在角落游戏中,老师可引导幼儿互相协商好如何表达音高音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