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故事:墨与彩的韵味》艺术课教案一等奖
1、《艺术家的故事:墨与彩的韵味》艺术课教案一等奖
第八单元 课题二 墨与彩的韵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 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教案频道 /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教案频道 /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执教时间:6月28日——6月30日
札记: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艺术家的故事:墨与彩的韵味》艺术课教案一等奖
课题二:穿出我们的风采
课 时:1课时
课 型: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通过校服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难点:服装设计过程中把握大体比例
课前准备:
教师教具:服装设计作品欣赏多媒体课件;人体模特图投影片及与之配套的数套服装图复合投影片。
学生学具:搜集若干服装设计效果图、照片等图片参考资料;铅笔、彩色水笔、各种布头或彩纸,剪刀,胶水等。
一、导入
同学们,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大家想不想使我们的校园变的更加美丽多彩呢?那么让我们献出智慧与热情,为我们的校园添色彩吧
1、 学生讨论“如何为我们的校园添色彩”这课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请数名已准备好的学生“模特”进入教室进行服装表演。
3、师生讨论:购买服装时如何进行选择?
学生装应该具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学生回答:颜色比较鲜艳的、宽松休闲的、适合运动的。有的喜欢颜色比较素淡的、比较合身的衣裙等等。
学生装的特点:宽松休闲、适合运动,颜色搭配适中。
二、新授
1、欣赏服装设计作品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欣赏服装设计作品,介绍服装设计过程的几个环节:
(1)、服装的款式造型设计:从整体入手,用简单的几何形概括的把握服装的廓形,要与人的职业、身份相实用。
(2)、服装的色彩设计:服装的色彩要与人的肤色、发色成对比或调和的关系,也要考虑到人的职业、身份相适应。常用的`搭配方法有同种色组合、类似色组合、对比色组合。
2、引导学生进行校服设计练习。(请同学们试试看)
⑴、用铅笔设计草稿、用水彩笔着色完成。线条应简练概括,涂色不必过于均匀,只做标示性涂绘,体现生动的效果。
⑵、用简练的线条勾画出人体的大体轮廓,用碎布头或彩纸剪贴服装。
⑶、要求每位同学任选一种方式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放轻音乐,调节课堂气氛)
三、评讲作业
结合学生作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评价,找出优点、缺点,好在那里,缺点如何进行改正会更好,教师总结评价。
四、课后拓展
⑴、 评选出最优秀的校服作业,向学校推荐,争取用于今后本校校服设计制作的备选方案。
⑵、 留心生活中各种不同职业、身份人的不同着装,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和定做服装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⑶、 举办校服设计作业展览、交流、评议活动。
⑷、 根据优秀的设计稿,利用报纸、布料、包装纸等材料制成服装,用围巾、帽子、树叶、花瓣作为饰物,进行时装表演。
札记:本课通过校服的设计与模拟制作练习,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服装设计过程中把握大体比例。
3、《艺术家的故事:墨与彩的韵味》艺术课教案一等奖
第八单元 辛勤浇出幸福花
单元执备人:徐晓炜
单元概述:
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深的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一经提炼、升华就可以化为一首首流动的歌,一幅幅多彩的画,一段段飞扬的诗……艺术就在你我的劳动中,艺术就在你我的笑声里。
本单元设置了《让我露一手》、《羊毛剪刀咔嚓嚓》、《快快长大》三个课题。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劳动活动的回忆,引导学生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与幸福,并将这种体验和感受通过艺术课的学习呈现出来。
课题一 让我露一手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家庭生活中的相关经验,以艺术的方式再现家庭劳动生活的情境,亲身体验父母做家务的辛勤,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2、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主题性的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
1、本课所需的美术工具与材料。
2、家庭劳动的相关录像带(学生可以自己准备)。
3、有关家庭生活的歌曲、录音带。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我们爱劳动
1、播放一段学生自己准备的家务劳动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家中都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么?讲一讲自己家中有趣的劳动小故事。想想用你所准备的材料能做些什么样的“饭菜”?学生完成有关家务的美术作业。
2、学生以自己经历的家务劳动的小故事为蓝本,分组表演家务劳动的小话剧。看看那一组学生的作品最丰盛,那一组的表演最生动。
活动二:劳动真快乐
1、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在一起,按角色进行相互评价,说说做了什么菜,用了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
2、观看录像中表现家庭劳动的场面(擦玻璃、做饭、洗衣服、扫地、擦地、切菜)。学生分足以舞蹈的形式表演做家务的情景,教师突然喊“停”时,大家做一个静止的造型,学生互相观察动态,感悟艺术与生活。
3、完成一幅做家务的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鼓励学生们仔细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和创意,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
2、学生能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丰盛的“宴席”,对学生在表演、制作活动中出现的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大力表扬。
教学思路拓展:
1、鼓励学生回家后帮父母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并能像父母说出其中涉及哪些艺术要素。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故事《让我露一手》、欣赏学生作品,试用身边材料制作“美味佳肴”
教学目标:
1、根据学生家庭生活中的相关经验,以艺术的方式再现家庭劳动生活的情境,亲身体验父母做家务的辛勤,感受劳动所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2、能够利用不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主题性的手工制作。
教学准备:
1、本课所需的美术工具与材料。
2、家庭劳动的相关录像带(学生可以自己准备)。
3、有关家庭生活的歌曲、录音带。
课型: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新课导入: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他是谁?他在干什么?
播放一段学生在家做家务的录像。
三、新授:
我们爱劳动
1、播放一段学生自己准备的家务劳动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在家中都能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么?讲一讲自己家中有趣的劳动小故事。想想用你所准备的材料能做些什么样的“饭菜”?学生完成有关家务的美术作业。
2、学生以自己经历的家务劳动的小故事为蓝本,分组表演家务劳动的小话剧。看看那一组学生的作品最丰盛,那一组的表演最生动。
劳动真快乐
1、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孩子,将制作好的作品放在一起,按角色进行相互评价,说说做了什么菜,用了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
2、观看录像中表现家庭劳动的场面(擦玻璃、做饭、洗衣服、扫地、擦地、切菜)。学生分足以舞蹈的形式表演做家务的情景,教师突然喊“停”时,大家做一个静止的造型,学生互相观察动态,感悟艺术与生活。
3、完成一幅做家务的绘画作品。
教学评价建议:
1、鼓励学生们仔细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和创意,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
2、学生能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丰盛的“宴席”,对学生在表演、制作活动中出现的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大力表扬。
教学思路拓展:
1、鼓励学生回家后帮父母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并能像父母说出其中涉及哪些艺术要素。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4、《艺术家的故事:墨与彩的韵味》艺术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雨中》,感受和挖掘歌曲的人文内涵,启发学生用艺术的真情表现友好的情感。
2、进一步培养学生和表演、歌唱能力,是学生即景生情自然的参与舞蹈的学习与创作和表演活动,并体验其创作和表演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歌曲《雨中》、《小伞花》的录音带、光盘等。
2、结合“风雨同行”的内容学生自编儿童剧、舞蹈、小品的动作、角色人物以及故事梗概的设计方案、脚本等。
3、人物表演用的简单道具、材料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雨中的你和我
1、欣赏、学唱二声部歌曲《雨中》,并可与学过的歌曲《小伞花》进行对比,引发歌唱的兴趣,继而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声部、风格,唱好二声部的配合等。
2、结合歌曲,认识、理解、练习、掌握音乐术语和表情记号,如歌曲情绪、强弱、音色、速度、表情记号等。
活动二:
1、虚拟或模仿雨中人物动作情景,根据情节、人物特征,分组讨论表演方案或在歌声和音乐种即兴进行表演,如:“风中的撑伞人”、“放学路上 ”等。启发学生从风声、雨声以及人物的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创作表演。
2、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曾经体验、感受的'有关花雨伞的故事,体验友情关爱的情感。用不同的声调、速度、感情朗诵《小雨伞》的诗句:
谢谢你,小雨伞,
为了给我遮雨点,
淋湿了你那美丽的花衣衫。
3、各种各样的伞
1)收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图案的伞,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其图案、工艺等。自己动手做一做简易的伞,或举行伞的艺术展览、表演等活动。
2)观察、寻找生活中与伞有关的事务,如伞形的植物、建筑、食品、日常用品等。
活动四:诗情画意
1、选择适当的音乐做背景,全班轻声朗读诗歌《伞花花》。
2、把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景“定格”,进行表演或创作一幅根据诗歌的想象画,可着重表现不同伞所呈现的颜色、形状或不同人群使用的各种功能的伞。
教学评价建议:
1、关注每个学生的表演、意见和创作,特别对不爱表现的学生,只要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
2、可将他们的演唱、表演等录像和照相,存入艺术档案夹并在合适的场合播放、展出。
教学思路拓展:
1、引导学生到室外观察街景或由雨中的情景进入,画出自己想象画或记忆画,并结合“虚拟”表演制作任务道具展开教学。
2、可配合学校各种活动,将伞作为表演道具使其与音乐、舞蹈结合,引发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自己学校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学唱《小姑娘,小伞花》或其他熟悉的歌曲和舞蹈。
5、《艺术家的故事:墨与彩的韵味》艺术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听赏和学唱不同地域表现劳动的歌曲,聆听劳动快乐的旋律,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再现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2、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剪羊毛》,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能用自编的舞蹈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学准备:
1、有关劳动的舞蹈影视资料、歌曲录音资料。
2、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打击乐器等。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一:劳动源于生活
1、欣赏中外美术家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欣赏关于劳动的舞蹈资料,如:壮族的扁担舞源于舂米的劳动生活,流传于福建的采茶舞等。从绘画作品和舞蹈欣赏中,感受美术、舞蹈于劳动之间的联系及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2、学习歌曲《剪羊毛》。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查阅的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特产、图片、文字资料、照片、特色建筑等)。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感受音乐是如何表现的。运用儿歌的朗诵形式学习歌词,配合着听唱和看谱歌唱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哪些地方有困难(如八度音程大跳,附点音符的节奏等),和老师共同协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会唱后伴随歌曲表演。
3、这首歌不仅表现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轮唱、表演唱、接唱等演唱形式歌唱。
4、伴随着《剪羊毛》的歌曲,学生画出或制作剪羊毛的劳动场面。
活动二:劳动创造快乐
学生欣赏运用毛线制作的艺术作品,尝试制作一件富有创意的小工艺品。
教学评价建议:
1、对于能够大胆的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绘画作品谈感受的同学,教师要及时鼓励,对能够自己创编舞蹈来表现劳动的.同学,也要给予鼓励。
2、能够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学思路拓展:
1、鼓励同学们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结合平时曾经有过的劳动经验,编排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2、将自己创作的劳动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剪羊毛》并伴随音乐舞蹈,绘画劳动场面
教学目标:
1、学生欣赏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听赏和学唱不同地域表现劳动的歌曲,聆听劳动快乐的旋律,感受源于劳动的律动,再现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2、能够基本准确的演唱歌曲《剪羊毛》,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并能用自编的舞蹈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教学准备:
1、有关劳动的舞蹈影视资料、歌曲录音资料。
2、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打击乐器等。
课型:综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
二、新课导入:
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舞,看大家能否看明白,每个动作的意思。谁看懂了,就告诉老师。
伴随《剪羊毛》音乐为学生舞蹈。
三、新授:
劳动源于生活
1、欣赏中外美术家表现劳动的绘画作品,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欣赏关于劳动的舞蹈资料,如:壮族的扁担舞源于舂米的劳动生活,流传于福建的采茶舞等。从绘画作品和舞蹈欣赏中,感受美术、舞蹈于劳动之间的联系及劳动与艺术的联系。
2、学习歌曲《剪羊毛》。请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查阅的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特产、图片、文字资料、照片、特色建筑等)。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感受音乐是如何表现的。运用儿歌的朗诵形式学习歌词,配合着听唱和看谱歌唱多种形式学唱歌曲。学唱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演唱哪些地方有困难(如八度音程大跳,附点音符的节奏等),和老师共同协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会唱后伴随歌曲表演。
3、这首歌不仅表现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用轮唱、表演唱、接唱等演唱形式歌唱。
4、伴随着《剪羊毛》的歌曲,学生画出或制作剪羊毛的劳动场面。
劳动创造快乐
学生欣赏运用毛线制作的艺术作品,尝试制作一件富有创意的小工艺品。
教学评价建议:
1、对于能够大胆的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绘画作品谈感受的同学,教师要及时鼓励,对能够自己创编舞蹈来表现劳动的同学,也要给予鼓励。
2、能够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剪羊毛》。
教学思路拓展:
1、鼓励同学们选择一段合适的音乐,结合平时曾经有过的劳动经验,编排舞蹈动作进行表演。
2、将自己创作的劳动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6、综合实践课《中学生交往的艺术》教学反思
对于综合实践课一直觉得无内容可讲,但有时多想想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也能让学生在短短一节课中受益匪浅。
我认为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最快,易冲动、阅历浅、无主见、好奇心强,在认知能力、生活经验方面都不够成熟稳定,虽具备一定的能力,但对交往的艺术知之甚少。所以让他们学习相关的内容,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中学生交往的艺术》活动课我安排了认识朋友、畅谈友谊、中学生交往方式调查表、交友之道、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艺术几个活动环节,效果很好。因为我所涉及的正是与学生们密切相关又十分敏感的话题,也容易引发他们的感想,利于学生交流。学生课后所写的“交友倡议书”既是理性的思考,也是感性的交流。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更要贴近学生生活,深入学生的心灵,方能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
7、大班艺术展示课《手形变画》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艺术展示课《手形变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周五的上午我进行了大班艺术活动——《手形变画》园级展示课的活动。这个活动的内容来自孩子们平时熟悉的又喜欢玩的手影游戏。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做手影游戏,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一双双小手就这么变一变,小兔子、小鱼、小猫、小鸟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就一个个活了起来。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我就将手影游戏牵引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我设计了大班艺术活动——《手形变画》。通过此活动进一步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因为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图形添画的经验,因此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本次活动的目标制定是通过玩手形游戏,激发幼儿画手形画的兴趣,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因为在活动中,我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让孩子们在幼儿园和在家玩一玩手影游戏,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积累了大量的美术创作的素材,从而为此活动做好了坚实的铺垫。激发了幼儿的相象力和创造力。从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我看到自己对目标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
在活动中,我以游戏导入,教师充当魔术师,引起幼儿兴趣。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小朋友看,想一想老师的手会变出什么东西来?让幼儿自由想象。然后通过出示范画小兔和洒水壶的手形图,让幼儿观察讨论,老师变出了什么东西?是怎样变出的?并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再启发幼儿摆弄自己的手形,想象这种手形能添画成什么东西,然后将手按在纸上,用笔将手形沿着轮廓画下来,再用神奇的小画笔进行添画和涂色。这个环节,幼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兴趣浓厚。
孩子们发现了只要在手形上添上几笔,就可以变成另外的一样东西来,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原来画画这么有趣。从而兴趣被激发了,也拓宽了幼儿的思路。
本次教学活动,也作为我们大班行为跟进式的研讨课。在第一次的教学活动后,我们大班组的全体老师都帮我出谋划策,特别是七尾鱼、彼岸花、和鱼儿她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帮我修改教案,让我深受感动。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想象力更丰富了。整个教学活动也比较流畅。
本次活动也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师的话太多,一直在重复某些词语,在最后美术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把好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进行讲评,并要顾及全体幼儿。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课,幼儿的课前经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要不断的努力,不断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8、《小小艺术设计师——插入艺术字》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龙教版四年级第三册第十三课《旅游宣传单》一课,本节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信息素养。
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了解艺术字用途,掌握“插入艺术字”的基本操作。
2、学会艺术字的编辑,并会设置艺术字的环绕方式。
3、通过自主探究为主,小组研究为辅的学习方式,设计不同样式的艺术字。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反思这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还存在几处遗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激情导课,目标明确
好的信息技术课应寓教于乐,以实践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轴。
激趣导课,首先出示两个文字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个“?”号,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才能让文字变得更漂亮呢?这样,就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成为他们学好这堂课的驱动力。这样的导课新颖有趣,在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异常活跃。
二、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充分动手
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真正的信息技术,并终生实用。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体验,使他们能够在教中学,在学中乐。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和吸收了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所以这是我这一节课的一大特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生成问题—自己解决或学生帮助解决,解决不了教师在出手相助。
三、课堂不秀,直接给了学生想要学的知识。
这节课非常朴实,就是我平实的一节课,以前,我也听了许多的信息技术课,有些课整节课当中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举手也很积极,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的本领却很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给了学生想要的知识。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坚持课堂的不秀,是我的课堂教学另一大特点。
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准确,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贪多求全,力争一课一得。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9、《人民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反思
本课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课。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及山水画的欣赏,初步了解白石老人的生平。并且,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是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
本课是“欣赏。评述”领域的一课。通过对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的花鸟鱼虫及山水画的`欣赏,初步了解白石老人的生平。并且,知道齐白石的代表作是什么,他是的花鸟画有哪些明显的艺术特色。
本课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生欣赏、观察、分析、交流和品味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这样教师讲的较多,生动的少,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针对这一点,在本课中我加入了一些白石老人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用小组 PK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获胜的这一组,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能获得一个金币。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这一竞赛的方式,在三、四班效果特别好,小组内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且鼓动神兵的同学也动起来。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这些积极同学就特别的积极,但组内的个别同学有吃“大锅饭”的现象,应鼓励这一部分的同学大胆、踊跃的参与其中。
同一种形式,在二班效果就不是很好,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特色,应该在备课时区别对待、大同小异,争取能够用适合的教育来引导每个学生。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用优美的文字表达总结对白石老师的花鸟、山水作品进行分析,预想的目标已经达到。
10、《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教学反思
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每一名学生的作用,就得给予他们机会并注意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课,属于“欣赏·评述”课。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任务之一是将书中的艺术作品按表现形式进行分类,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非常大,但是只要学生认真读书,就会从书中标注的文字中找到答案。我引导组长要让每个组员都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在巡视中,有的小组爱说的学生总是抢着说,不爱说的学生一言不发。于是我建议组长先让不爱说的学生发表意见,避免爱说的'学生把答案都说了,不爱说的学生没有表现的机会,越来越缺少自信。通过汇报果然如我所料,多数组的学生都没有正确分类,仅有个别组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对于这样的小组我在表扬的同时号召其他组向他们学习。但是课后反思,我觉得还应该让表现优秀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小组每个人是怎样表现的,以点带面,提高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又一任务是小组选择感兴趣的作品共同探究作品的造型、色彩和所用材料。他们在选择作品时就出现了争议,我告诉他们要做到少数服从多数。研究中个别小组存在有的学生观察得比较细致,有的学生信口胡说的现象。尽管汇报时他们选派的代表用出色的发言为小组赢得了加分,但是总结时我应该趁机教育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多向本组表现突出的学生学习,以点带面,树立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进取心。这是课后反省我意识到的不足,也是今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一定不能错失的良好教育时机。
11、《交往讲艺术》的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是依据《课程标准》来设计的。遵循的理念是:让学生“在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本节课包括四大板块
1、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把学生带入与新授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愉快地接受学习课题,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共同探究,学习新课
通过小组探究、讨论,采用“五步三查”符合新课改精神的做法,突破重点和难点。体现活动引领教学,重视自主感悟和体验,努力做到每个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得出来的,尽量避免把结论强加给学生的现象。
3、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通过让学生谈不足,引导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和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4、主题升华
总结所学内容,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要求,同时使整堂课有层次感。
二、优点:
1、教学思路清晰,环节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2、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以学生为本,关注课堂中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把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录像后带入课堂,更有针对性,还有“困惑交流瓶”、“智慧宝盒送方法”,等几个环节比较有新意,学生参与度高。
三、不足之处:
1、在内容的安排上,由于交往的知识、技巧内容较多,虽然在祥略方面进行处理,但是,在问题的设计方面还不够深入,问题挖掘的还不够透彻。
2、交往的艺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磨练、实践,所以在解决学生实际交往中的困惑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在教学前的备课阶段,应该多了解学生的交往情况,进行学情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