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一等奖
1、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为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到自豪,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知道自己家乡的物产主要有哪些;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资料,并能在众多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过程和方法: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到家乡物产的丰富,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特色产品或小吃有所接触,但对家乡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工艺品等方面的物产具体情况就缺乏深入了解,对家乡物产特点的认识也不深,因此较难激发他们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
从学生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乡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家乡的风光,孩子们对家乡的景观、村落都是比较熟悉的,都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家乡特有的物产却不是很了解。可能这些物产就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可见,但是学生意识不到这些就是家乡的物产,而且对家乡的特产了解得也并不多。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搜集物产资料时会有一定的困惑,他们识字量有限,对物产的了解更多依赖于成人的介绍,印象最深的可能只是物产的名称,这对于了解和欣赏家乡的物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依赖于这些,很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调查、采访、看电视等方法来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可从不同的物产种类启发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并运用看、查、问等多种方式,通过听、闻、触、尝等感官加深对家乡物产特点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本课题时,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有哪些,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品尝,加深对家乡物产的体会,并进行必要的提示。
教学重点
运用调查、采访、看电视等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主要物产的图片、照片、文字资料、特产实物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乡的物产多又多”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乡物产多又多》。(板书: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2.提问:什么是物产呢?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小结过渡:对于什么是物产,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把一些同学家乡的物产进行了搜集整理,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一下。
5.[播放视频:家乡的物产]
视频播放后,讨论:什么是物产?可以从哪些角度介绍家乡的物产?
6.小结:物产就是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而有的物产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就可以称作家乡的特产。我们可以从食品类、工艺类、中草药及矿产品等不同角度介绍家乡的物产。
【设计意图:知道家乡的物产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并尝试从这些方面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
活动二家乡物产展示会
1.谈话:下面我们开一个家乡物产展示会。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带来的家乡物产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家乡的物产(食物、图片、绘画均可)
3.每一个同学介绍后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提问:
●你是怎么了解到我们的家乡有这种物产的?
●你吃过(用过)这种物产吗?什么感受?
●这种物产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也称作家乡的特产。
4.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展示了家乡的物产。我们看得出,家乡的物产真多呀!
5.老师这里对家乡的物产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分类,分为了水果类、蔬菜类、粮食类、小食品类、手工艺品、矿石类(可根据家乡物产的不同进行其他分类)、其它类。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家乡物产按照分类放到相应的位置。(在学生分类放置物产的实物及图片的同时,老师要给予相应指导。)
6.提问:分类结束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家乡盛产的水果是……粮食是……蔬菜是……看来,我们家乡的物产真的是多又多呀!
7.提问:看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你想说些什么呢?(以学生的感受,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将爱家乡的感情进行升华。)
【设计意图:能用多种方式收集并介绍家乡的物产,对家乡的物产产生热爱之情。】
2、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为家乡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到自豪,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行为与习惯: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物产。
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知道自己家乡的物产主要有哪些;运用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家乡物产及有关资料,并能在众多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过程和方法: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到家乡物产的丰富,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特色产品或小吃有所接触,但对家乡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工艺品等方面的物产具体情况就缺乏深入了解,对家乡物产特点的认识也不深,因此较难激发他们为家乡感到自豪的情感。
从学生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学生每天都生活在家乡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家乡的风光,孩子们对家乡的景观、村落都是比较熟悉的,都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但对家乡特有的物产却不是很了解。可能这些物产就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可见,但是学生意识不到这些就是家乡的物产,而且对家乡的特产了解得也并不多。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在搜集物产资料时会有一定的困惑,他们识字量有限,对物产的了解更多依赖于成人的介绍,印象最深的可能只是物产的名称,这对于了解和欣赏家乡的物产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依赖于这些,很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调查、采访、看电视等方法来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可从不同的物产种类启发学生去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并运用看、查、问等多种方式,通过听、闻、触、尝等感官加深对家乡物产特点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本课题时,课前要注意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调查、了解家乡的物产有哪些,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品尝,加深对家乡物产的体会,并进行必要的提示。
教学重点
运用调查、采访、看电视等方法收集有关家乡物产的资料,并能在众多的物产中找出本地的物产。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家乡的自然资源,并为之自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家乡主要物产的图片、照片、文字资料、特产实物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乡的物产多又多”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家乡产什么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乡物产多又多》。(板书: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2.提问:什么是物产呢?
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小结过渡:对于什么是物产,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把一些同学家乡的物产进行了搜集整理,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一下。
5.[播放视频:家乡的物产]
视频播放后,讨论:什么是物产?可以从哪些角度介绍家乡的`物产?
6.小结:物产就是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而有的物产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就可以称作家乡的特产。我们可以从食品类、工艺类、中草药及矿产品等不同角度介绍家乡的物产。
【设计意图:知道家乡的物产可以有不同的种类,并尝试从这些方面寻找、发现家乡的物产。】
活动二家乡物产展示会
1.谈话:下面我们开一个家乡物产展示会。哪位同学愿意把你带来的家乡物产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家乡的物产(食物、图片、绘画均可)
3.每一个同学介绍后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提问:
●你是怎么了解到我们的家乡有这种物产的?
●你吃过(用过)这种物产吗?什么感受?
●这种物产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也称作家乡的特产。
4.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调查、了解,展示了家乡的物产。我们看得出,家乡的物产真多呀!
5.老师这里对家乡的物产进行了一下简单的分类,分为了水果类、蔬菜类、粮食类、小食品类、手工艺品、矿石类(可根据家乡物产的不同进行其他分类)、其它类。下面请大家把自己带来的家乡物产按照分类放到相应的位置。(在学生分类放置物产的实物及图片的同时,老师要给予相应指导。)
6.提问:分类结束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家乡盛产的水果是……粮食是……蔬菜是……看来,我们家乡的物产真的是多又多呀!
7.提问:看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你想说些什么呢?(以学生的感受,作为本节课的结束语,将爱家乡的感情进行升华。)
【设计意图:能用多种方式收集并介绍家乡的物产,对家乡的物产产生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3、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
3、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演示电脑课件(小红、小丽介绍自己家乡的物产,生边看边观察)
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三、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
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4、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养成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过程和方法: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表达获得的信息;乐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与快乐。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是熟悉的,是感到亲切的,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对“家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具体印象,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缺乏对家乡人文景观(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家乡的名人故事等)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作为农村孩子,平时更多地游戏于山水之间、村湾周围,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由于大家大都是同一村落的学生,家乡的山和水都是一样,要学生谈对家乡喜爱的地方以及对家乡的感受,很难有深度地引发对生活的地方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家乡”含义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对“家乡”的关注也是不够的,无意识的,尽管他们的生活与“家乡”的人和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缺少对家乡情感的体验。
因此,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要解决好本课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模拟导游、读读诗歌、画画美景、讲讲故事、唱唱歌、跳跳舞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景,了解家乡的故事,体验家乡愉快的生活,从而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动画:韩红的歌曲《家乡》]
(1)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提问:这首歌饱含着对自己家乡的感情。那么,你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
(3)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2.提问:你的家乡景色怎么样,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
(1)[播放视频:家乡的风光]
(2)提问:谁愿意把你家乡美丽的风景介绍给大家?
引导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家乡的美。
(3)提问:除了家乡的美景让人喜爱,你的家乡还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从家乡的物产、自己在家乡的快乐生活、家乡人的亲切和热情方面交流。
(4)提问:听到大家对家乡的介绍,想到自己家乡的美景,如果让你对家乡说一句赞美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我爱我的家乡)
3.模拟表演:我带客人游家乡
带领小客人参观家乡。请学生说出家乡的地名,介绍自己对家乡最感兴趣的地方。
4.活动:猜猜看
请一名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说出这里的特点,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哪里。
5.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我们爱家乡的山和水!
板书:我爱家乡山和水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出话题后,借助范例,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景色、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家乡的人们休闲时时常做的事情等方面思考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感受家乡的美。】
活动二赞美我的家乡
1.提问: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要是让
你来赞美你的家乡,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2.学生分组选择恰当的方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1)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观察自己居住地周边的环境,在课堂上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并与大家一起交流。
(2)学生可以听一听赞美家乡的歌曲,可以学着唱一唱。
(3)教师出示小诗: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填写,并有感情地读出来,进一步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播放课件:儿歌]
3.集体交流:请学生将小组对家乡的赞美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式了解、熟悉自己的家乡,通过多种方式,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不同方式赞美家乡的活动,抒发爱家乡的情感。】
4.总结: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的山美、水美……家乡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板书: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画家乡、读儿歌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我爱我的家乡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第2课时
活动一家乡的故事
1.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2.[播放课件: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故事”包括“白色藏房的传说”“傣家竹楼的传说”“刺绣的来历”“泰山的传说”四个动画和“乐山大佛”“二王庙”两个视频。)
(1)讨论:这些故事讲的都是哪些地方的事情呢?
(2)提问:通过这些故事,你们知道当地的什么传说?
(3)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哪些传说故事吗?
(4)教师讲述故事: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
(5)小结: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传说故事,每个同学的家乡都会有动听的传说,这些本地区人们喜欢的动人的传说故事就是我们家乡特有的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动人的传说故事,感知家乡的文化。】
活动二家乡的歌
1.过渡:除了传说故事,你们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色戏曲吗?
2.[播放视频:家乡的戏曲家乡的歌]
3.讨论:每个地方的戏曲都一样吗?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4.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因为地域不一样,风土人情不一样,流传的戏曲也不一样,都带有不同地区的特色,是我们自己家乡所特有的。
5.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还知道哪些家乡的舞蹈?给大家唱一唱,演一演吧!
6.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我爱家乡山和水)
【设计意图:从本地区特有的故事、戏曲及舞蹈等感知家乡的文化。】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5、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养成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过程和方法: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表达获得的信息;乐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与快乐。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生长、生活的地方是熟悉的,是感到亲切的,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但是对“家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具体印象,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美的感受不深,更缺乏对家乡人文景观(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家乡的名人故事等)的了解。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家乡是自己生长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作为农村孩子,平时更多地游戏于山水之间、村湾周围,社会交往活动较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由于大家大都是同一村落的学生,家乡的山和水都是一样,要学生谈对家乡喜爱的地方以及对家乡的感受,很难有深度地引发对生活的地方的热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家乡”含义的理解是不充分的,对“家乡”的关注也是不够的,无意识的,尽管他们的生活与“家乡”的人和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缺少对家乡情感的体验。
因此,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是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要解决好本课教学重难点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模拟导游、读读诗歌、画画美景、讲讲故事、唱唱歌、跳跳舞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景,了解家乡的.故事,体验家乡愉快的生活,从而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动画:韩红的歌曲《家乡》]
(1)提问:同学们听过这首歌曲吗?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2)提问:这首歌饱含着对自己家乡的感情。那么,你们的家乡都在哪里呢?
(3)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乡。
2.提问:你的家乡景色怎么样,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呢?
(1)[播放视频:家乡的风光]
(2)提问:谁愿意把你家乡美丽的风景介绍给大家?
引导学生交流介绍自己家乡的美。
(3)提问:除了家乡的美景让人喜爱,你的家乡还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从家乡的物产、自己在家乡的快乐生活、家乡人的亲切和热情方面交流。
(4)提问:听到大家对家乡的介绍,想到自己家乡的美景,如果让你对家乡说一句赞美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板书:我爱我的家乡)
3.模拟表演:我带客人游家乡
带领小客人参观家乡。请学生说出家乡的地名,介绍自己对家乡最感兴趣的地方。
4.活动:猜猜看
请一名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说出这里的特点,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哪里。
5.小结: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我们爱家乡的山和水!
板书:我爱家乡山和水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引出话题后,借助范例,引导学生从家乡的自然景色、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家乡的人们休闲时时常做的事情等方
面思考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感受家乡的美。】
活动二赞美我的家乡
1.提问: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要是让你来赞美你的家乡,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呢?
2.学生分组选择恰当的方式赞美自己的家乡
(1)学生可以根据课前观察自己居住地周边的环境,在课堂上把自己认为最美的景色画下来,并与大家一起交流。
(2)学生可以听一听赞美家乡的歌曲,可以学着唱一唱。
(3)教师出示小诗:学生可以进行诗歌填写,并有感情地读出来,进一步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播放课件:儿歌]
3.集体交流:请学生将小组对家乡的赞美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式了解、熟悉自己的家乡,通过多种方式,便于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不同方式赞美家乡的活动,抒发爱家乡的情感。】
4.总结: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的山美、水美……家乡是我们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们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板书: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画家乡、读儿歌的活动,进一步提升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我爱我的家乡
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第2课时
活动一家乡的故事
1.故事导入: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2.[播放课件: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故事”包括“白色藏房的传说”“傣家竹楼的传说”“刺绣的来历”“泰山的传说”四个动画和“乐山大佛”“二王庙”两个视频。)
(1)讨论:这些故事讲的都是哪些地方的事情呢?
(2)提问:通过这些故事,你们知道当地的什么传说?
(3)讨论: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你们知道有哪些传说故事吗?
(4)教师讲述故事: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
(5)小结: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传说故事,每个同学的家乡都会有动听的传说,这些本地区人们喜欢的动人的传说故事就是我们家乡特有的文化。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动人的传说故事,感知家乡的文化。】
活动二家乡的歌
1.过渡:除了传说故事,你们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什么特色戏曲吗?
2.[播放视频:家乡的戏曲家乡的歌]
3.讨论:每个地方的戏曲都一样吗?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4.小结: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因为地域不一样,风土人情不一样,流传的戏曲也不一样,都带有不同地区的特色,是我们自己家乡所特有的。
5.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还知道哪些家乡的舞蹈?给大家唱一唱,演一演吧!
6.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你们努力学习,长大后能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板书:我爱家乡山和水)
【设计意图:从本地区特有的故事、戏曲及舞蹈等感知家乡的文化。】
板书设计
我爱家乡山和水
6、《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教学反思
探寻生活的源头活水──《家乡的物产多又多》课后反思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中第二个活动主题,在这节课里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活动板块。
板块一:说说家乡的风味小吃。先出示春卷、汤团、青团、茶叶蛋、粽子、月饼等的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小吃吗?你知道这些小吃跟哪些传统节日有关吗?然后一起来记一记。这一板块侧重落实知识目标,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味小吃以及与之相关的节日。
板块二:宁波糕点勿推板。板块一通过图片来了解,这里则是通过实物来了解。我为每一组准备了一些宁波传统糕点,有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豆酥糖,请学生尝一尝、猜一猜、夸一夸。“尝一尝”的时候由于我组织不力造成学生争先恐后,课堂上显得较乱。“夸一夸”因为用的是宁波话,学生们个个面带笑容,连听课的老师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一板块侧重落实情感态度目标,引发学生赞美宁波糕点的情感,进而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板块三:我们也来做小吃。我们学校有综合实践基地这样的宝地,当然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把品德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整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宁波最有名的小吃非汤团莫属,考虑到时间有限,包汤团只能放在课后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在课堂上煮速冻汤团既省时,又能较快地出成果。在这里老师只要做好指导、引导、点拨,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效果是非常好的!这一板块侧重落实能力目标,通过动手做汤团,培养学生实践参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
这堂课结束在学生情绪高昂之中,真是余味无穷啊!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三个关注”。
一、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让课堂贴近生活
陶行知“生活即德育”的思想是指导品德与生活新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努力从学生的现实世界中,寻找教育教学的最合适的切口和教育点,探寻教育的源头活水,从生活中来,实践中来,社会中来,最后指导学生更好地回到生活中、实践中、社会中,回到生活的本原中去。例如教材中的插图虽然精美,但由于只是范例,难免有着一时一地的局限,与我们宁波的生活实际情况有差异,我就让这些图片成为生发点,举一反三,衍生出许多新的图片,新的内容,收集更多符合于我们教学实际的图片。另外我在一年级的乡土教材《我看宁波》中摘录了“宁波糕点勿推板”这则有趣的儿歌,让课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
二、关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课堂上,通过“我们也来做小吃”这一环节,各小组动手实践,亲自来煮汤团。我们班的`学生能如此麻利地煮好一碗碗美味的汤团实在大出我所料,能如此愉快地与小伙伴进行合作也令我刮目相看。真没想到,他们能做得这么好!下课后我感触颇深,我们真的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学生,只要我们适当加以引导,比如在煮之前先请他们说说汤团的做法,煮汤团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然后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带给我们惊喜!让学生参与,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在快快乐乐、轻轻松松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熏陶,获得了体验,真正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和课堂活动方式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课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和处理教材,在这一主题中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这节课我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把教室搬到了综合实践基地的烹饪室,以说一说、尝一尝、夸一夸、做一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强调了活动性,但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是收效甚微。浙江省德育专家黄黎明老师就多次谈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她说:“我们的品德课要‘实 ,实实在在的‘实 ,要‘效 ,效果的‘效 ,课堂要带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实实在在的提高。”我在平时的活动设计中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经常考虑这个活动能达到什么目标,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在这节课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采取有效的课堂实施策略。利用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满足学生的愿望,体现组织活动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总是充满遗憾的,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课堂驾驭能力不够。
比如,一上课我就请学生谈谈到烹饪室上品德课的感受。回答的同学大多是从第一次来烹饪室上课感到很新鲜,很幸福以及烹饪室里贴的图片很漂亮、馋得人直流口水等角度来谈。那么,到学生亲自动手做小吃时,就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看到烹饪室能够让大家亲自动手做吃的,能亲口尝到自己亲手做的成果等,以加深对校园设施的进一步了解,起到一课多得的效果。
2.个别活动设计有待商榷。
在板块二中有“尝一尝”这个环节,请各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把桌上的苔生片、绿豆糕、洋钱饼和豆酥糖都尝一尝,大家一听说可以开始吃了,有的趴在课桌上,有的大喊大叫,全然不顾此时正在上课,而且费时较长,大概有七八分钟左右。怎样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吃得文明,感受吃中学问显然还有待商榷。
新课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张新的白纸,我们人人都是这个起点的运动员,我们人人应该是这张白纸的描绘者。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积极寻找教学与生活的真谛,寻得生活的源头活水,浇灌教学的万亩良田,培养出品德崇高、身心健全、充满智慧的一代新人。
7、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让我走进你》的教学反思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注、帮助社会势群中的弱势群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弱势人群一般难以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本课教学使他们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尊敬,同情,帮助,弱势群体。通过观察、调查,换位体验等活动,了解弱势人群的生活的困难,激发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们,明白美好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伸出自己热情的援助之手。
在本节课中我感觉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反应不够灵活。课堂中形成的问题很多。在体验部分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分组体验活动。由于我预设不够周全,致使手势问路的小组不知怎样与同学进行用手势问路,因此,对课堂的提前预设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以及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有待提高。评价学生的语言太少太简洁,能正确的'评价学生也是我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口头语现象有点严重。比如:“对的、那、现在”等。细节决定成败,要想拿出一节理想的课,必须坚决杜绝此种现象。通过对本课的教学,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备课要更加精细、深度、广泛。要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对于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要有一个灵活的反应。其次,还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愉悦环境。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8、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本课多个环节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扩充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加大了课堂学习的容量,细看学生的活动,由个人呈现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互换交流→集体共享共识→教师小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索的机会,他们面对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整个课堂形成了信息活动的”场”,在充满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9、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可爱的家乡人》教学反思
5月30日虞校听了我的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内容是第12课《可爱的家乡人》。
课始我便用讲解加讨论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家乡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变化的:一个村一个乡的是家乡人,一个市的是家乡人,在外地求学碰到同一省就是碰到家乡人。嘿!一个小家伙按奈不住了,还没举手站起来就说,同一个国家的也是家乡人,如果在国外碰到就算啦……真不错!
虽然课前做了一些布置:让他们收集家乡名人、身边可爱人之例,也的确有些孩子如此完成了,但课堂上教学资源仍显匮乏,所以也未能营造出那种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氛围来。
在读“家乡美丽的传说”时,不谋而合竟有三个孩子都质疑“既然济公和尚法力无边,为什么不直接把飞来峰搬走呢?”倏地有三五人抢着作答,有的回答还颇有几分道理,搬到另一处去另一处不也要遭殃吗?……最终我没有作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说实话,我也无法作答),只是大加赞赏了这三个提问的孩子,还有那三五个抢着作答的孩子,前者和后者都是边看书边思考的孩子,告诉他们“善于思考”对于学任何一门科、做任何一件事都很重要。我想,此刻答案的正确与否已索然无味,我们需要咀嚼品尝的是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学习品质。
“我是小小家乡人”本来是要激发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的,但课堂上显然很“冷清”,近乎冷场了,一方面有客观原因——30分钟的铃声响了,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孩子们主人翁意识的薄弱。
家乡是可爱的,家乡人也是可爱的,带领孩子们发现真善美是我——一个教师的本意。从教近十年还是第一次执教《品德与社会》,教材资源的开发真的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面对着书上一页仅两三幅图、两三句话甚是苦恼,但没有捷径只有摸索。
10、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我们在成长》教学反思
单元目标
情感与态度: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体验成长的快乐。
行为与习惯:初步形成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生活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初步学习正确看待自己。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总结自己收获和不足的方法,并探究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设计构想
这个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这时候的学生正处在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渡阶段,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设计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同时对升入中年级将要面对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本单元共设计了两个主题:
“我们长大了。”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回顾入学两年来的成长变化,进而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到自豪。
“暑假生活我安排。”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学会记录自己的进步。希望学生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更好地由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
主题活动指引
主题一“我们长大了”,主要是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1.通过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发现并展示自己的成长和变化,知道懂事更是长大的`表现。
2.将成长中难忘的事制作成《成长记录袋》,在展示《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分享、体验成长的快乐。
3.填写卡片,并进行交流,从中体会自己更懂事了。
4.夸夸班级取得的成绩,体会自己和班级共同进步的快乐。
主题二“暑假生活我安排。”引导学生懂得放暑假的意义,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学习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1.指导学生制订暑假作息时间表,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2.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暑假里可以开展的活动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从而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
3.引导学生讨论并找到制订假期计划后不执行的解决办法,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4.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外出过暑假要注意的事项及如何合理安排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