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2023-07-16 16:22:11

  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1、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55页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1)题:

  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可以有几种分析方法?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2)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读第(2)题

  教师:把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计划15天完成”后,解答时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

  让学生把第(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名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12-2)个月完成。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在遇到与计划数和实际数有关的应用题时,要分清哪个是计划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哪个是实际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总之,我们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0题

  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农业机器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钢材0.11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2、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第9~15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强对这类应用题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

  6.4+3.60.48÷166.3+2.45+3.7

  32×2.57.3-0.982.5×6-2.5

  7.5÷153.6÷1.80.15×7×4

  二、课堂练习

  1、揭示课题:相遇问题练习课

  (1)出示: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7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

  指导画线段图

  学生独立列式,说说思考方法

  (2)议题:甲车先开出1小时后乙车才开出,再经过3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该怎样画线段图

  怎样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两辆汽车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相背开出,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画线段图

  要求3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就是求什么?

  (4)把题1改成已知两车速度和两地距离,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

  学生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5)把题4改成两地相距450千米,两辆汽车从两地相向开出,甲开出1小时后,乙才开出,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2、练习(做在作业本上)

  (1)改编P62第10题

  (2)条件稍有变化P63第11题

  (3)行程方向变化,实质一样P62第12题

  (4)行程方向一致,速度不同,需作图帮助理解P64第13题

  以上四题,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如有困难可先作提示,再按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画一下图,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辅导差生。

  3、综合练习

  P64第14、15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辅导

  三、小结

  今天我们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大家要注意,无论是解答什么样的应用题,一定要在弄清题意、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当题目比较复杂,可以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思考。

  四、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9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感:

3、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巩固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熟练掌握商的定位与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则。

  教学重点:

  巩固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商的定位。

  教学关键:

  熟练掌握商的定位与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下面每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 50×( )<180 30×( )<96

  60×( )<488 70×( )<412 40×( )<98

  2、口算。

  100÷20 350÷70 400÷50 400÷80

  80÷20 180÷60 540÷90 40÷10

  3、笔算。(全班齐练,四人板演)

  272÷8 160÷50 240÷80 320÷40

  评讲板演题,并说出整十数除多位数商的定位和用首位试商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板演:196÷60。

  (1)商定位: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商的位置就定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2)试商:60×( )<196,求出商3。

  (3)乘积:商3乘以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

  (4)余数: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余数16。

  (5)检验:余数16小于除数60,商3合适。

  2、口算:30×( )<245 70×( )<364 60×( )<435

  三、作业。做练习九的第5-10题。

4、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2、通过辨析错题,找出原因,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通过辨析,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诊所”活动,人人争当“好医生”。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如:

  ①② ③

  15 161 892)3175 )807 8 )713

  2 8064

  11 773

  10 572 1 20

  ④ ⑤ ⑥

  1 5 7 4 5 158

  2 ) 3 1 7 4 ) 183 2 )317

  2 16 2 1 1 23 11

  1 0 20 10

  1 7 3 17

  1 4 16

  31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6个病人,同桌合作,一起当医生,给它们把把脉、找出病根,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5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继续除。

  2号病人则是一次用两个数“80”去除以5,引导学生发现8够除以5,所以应该先用8个百除以5。

  3号和4号病人都错在余数上。

  5号和6号病人则是数位对齐的问题。

  师:医生们,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对号入座。师:评评自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术,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二、商是几位数

  出示书24页第5题,重点分析276÷6和640÷3。

  问:商是几位数?为什么?要使 6 □76 的商是两位数,百位上还可以填几?

  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百位上又可以填几?

  引导学生小结出:判断商是几位数,关键是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

  三、激发问题,拓宽思路。

  1、出示书24页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问:你有哪些问题?先自己小声说,再同桌说。交流时,要求不提相类似或重复的问题。

  交流问题。重点是提出除法的问题,也可提出估算或2步问题。完成在本子上。

  2、完成书24页第7题。

  有些学生能认真观察梨和香蕉每箱都是35千克,从而求出梨和香蕉的总质量是(8+7)×35。这样列式比较简便。

  3、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题,找出关键字“一种、哪种、各、这些、只买”。

  学生独立解题,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

5、五年级数学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练习课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自己解答复习题。

  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2、口答下面各题。

  (1)学校科技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是女同学的3倍,男同学有多少人?男女同学一共有多少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

  (2)育民小学五年级有学生X人,四年级学生的人数是五年级的1.2倍,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二、新课。

  1、教学例6。

  (1)出示例6:果园里有桃树和杏树一共有180果,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

  让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教师画出线段图(暂不标出X)

  问:要求的是什么?(桃树和杏树)

  要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应先设哪一个为未知数为X?为什么?(设桃树为X棵,因为根据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可知杏树为3X棵。)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X,如下图:

  问:这道题数量间有什么样的相等关系?(桃树的棵数加上杏树的棵数等于180)

  让学生列出方程:x+3x=180

  如果有学生列出:(180-x)÷3=x或(180-x)÷x=3指出列成x+3x=180比较容易思考。而后面两种解法都需要逆思考。

  当学生解出X=45后,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做完了没有,还要做什么,使学生明确:求出X,只求出了桃树的棵数,题还没有做完,还要求杏树的'棵数3X是多少。求杏树的方法有两种:3×45或180-45

  看课本的检验,让学生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和作用。指出:这样的检验比先检查方程,再把X的值代入方程检验,更有效,更简便。

  (2)练习:

  把例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改成”果园里的杏树比桃树多90棵“

  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改变一个条件,原来的解答哪些地方可以不动?哪些地方需要改,怎样改?(使学生明确:桃树和杏树的倍数关系没有变,所以设桃树的棵数为X,杏树的棵数用3X表示;因为现在题目给出它们的相差关系,即:杏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90,所以列出的方程就是:3X-X=90)

  学生自己解答,并进行检验。

  小结:

  列方程解答像上面这种已知两个倍数关系求两个数的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题里有两个未知数,可以先选择一个设为X,另一个未知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列出方程。

  2、解方程,求出X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

  3、通过列式计算,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三、巩固练习。

  1、P126页做一做。

  使学生明明确:它们的数量关系与例题相同,都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不同的是:例题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是整数,这里是小数。

  2、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5题。

  课后小结:

6、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深化应用。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内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采用了变一步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相对应为不对应,变一步计算为两步计算。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细读题目,理清数量关系: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二、强化相等关系,掌握解题方法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帮助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讲解与练习让学生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重视了让学生找单位“1”,找相等关系。

7、数学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应用》的个人教学反思

  首先是对旧知进行复习,为新知的学习作铺垫;导入新课时,联系生活,先利用教材创设了“上海两大机场”的黄金周期间和春运进出港航班架次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设计一个基本问题,问:上海两机场2005年“十一”黄金周忙还是2006年春运繁忙?让学生通过交流比较,学生尝试解答初步建立求平均数的简单统计思想。

  然后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比较出来?由于有了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会分别列式求出2005年“十一”期间平均每天进出港航班数和2006年春运期间平均每天进出港航班数,并进行比较,得出答案。教师板书演示达到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的.目的。

  接着进行实践应用,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下一步进行基础练习和拓展练习。以加深学生对平均数在生活的广泛应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的能力,建立求平均数的简单统计思想。

  最后进行课堂总结,通过这样一个梳理的环节,让学生达到掌握已学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的目的,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8、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教学反思

  平均数作为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无处不在,同学们在以往的生活中是有一定的接触的,在三年级的时候曾经简单的涉及到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重点是体会理解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老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本节课在设计之初,是要将平均数的比较和用部分的平均数去推测全体的情况结合在一起上,用一个相同的可以连续的情景进行过渡,中间还涉及到一个新的概念步幅。实际在上下来以后,发现如下问题

  1、用部分来推测全体情况的实际体验过后,没有及时进行提炼,学生对这一体验所获得的经验比较模糊,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

  2、在两组同类数据要进行比较时,由于个数的不同,直接进行总数的比较没有意义,所以要转化成平均数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单位往往是复合单位,不像小时,吨,升等单个单位。

  3、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涉及到只有架次没有具体的时间不能比时,应该及时的追问,总数不能比,那怎么办?应该及时的总结学生的发言。

  4、在列出21633=721(架次) 56427=806(架次)时,应该让学生来说一说算式的含义,渗透强化平均数的概念。在比较721<806时,渗透比较两个数的单位必须是相同的。

  5、从局部推算整体的讨论中,知道五一十一的平均起降次数,可不可以推算出五月和十月的总体起降次数?这里应该加强过渡铺垫,通过平均数能否算总数?十一的平均数代表的是十一7天期间的一般水平,由于十一期间是假期,乘客的流量相对平时较大,所以用十一的平均数来推算十月的.总流量的误差太大,不适用。那么,用十月普通一个星期的平均数可以吗?也不行,应为在十月里有一个7天的假期,假期后的流量会有明显减少,普通星期的平均数去推算十月,误差也会很大。那么用6月的一个普通星期的平均数可以吗?可以,应为6月是普通月,流量比较稳定。最后推测出的结果误差小。

  6、每一个平均数的算出都要说出它的含义,要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7、在第一部分平均数的比较时,缺失一定的巩固练习,最好再有一些的数据的特点,可以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

  8、在讲授步幅时,对于步幅这一新的概念没有做到详细的解释。应当在出现步幅的概念是,先问问同学们对步幅的认识,从他们已有的认识出发,一步一步的引导出具体步幅是从一只脚尖到另一只脚尖或者一只脚的脚跟到另一只脚的脚跟之间的距离,叫做步幅。

  9、本课的定位缺少与单元目标之间的沟通,本课是应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那么在本课中,应该体现出本单元中所有涉及到的概念,比如说移多补少,平均数,求总平分等等。重点对平均数的比较和用部分推测整体的体会,要进行适当的强调,和应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10、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每一环节之间的衔接,我的引导语如果能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那就更好了。每一环节之间要有有效果的总结,来体现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在最后总结回顾本堂课内容的时候,就会减少出现学生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避免冷场。

9、五年级数学下册《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反思

  核心提示:回顾课堂,感觉亮点如下:(1)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节活动课注重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设计求土豆(或其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先确定实验目的及分工,然后小组展开讨论,...

  回顾课堂,感觉亮点如下:

  (1)在合作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本节活动课注重求不规则物体的方法,设计求土豆(或其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究,先确定实验目的及分工,然后小组展开讨论,确定测量方案,研究试验操作的'步骤,实际测量并计算。这种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的进行观察和操作,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得,更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感受数学方法在学习新知中的重要性。学生在探索中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而这又将成为学生探索的“导航灯”。

  感受: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但还有个别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还需加强练习和个别辅导。

10、六年级数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要讲两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少百分之几)的思路。一种是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的公顷数是计划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用多的公顷数除以计划公顷数,把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得到所求的百分数;另一种是根据实际造林是计划的125%,用 125%-100%就能得到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这种思路把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百分之几首先转化成实际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样一种思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较少,或者在百分数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中还没有接触过。所以这样两种思路如果要在一课内完成,那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为第一种做法,比较容易找到学生新知的生长点,所以我们不必化很多精力,或者说我们可以重点通过比多比少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从百分数的意义这个角度去理解的模型。第二种思路是一种新的'思路,它首先把比多比少转化成是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与100%相比的结果,分别用百分之几-100%或100%-百分之几。学生可能对一会儿用百分之几-100%,一会儿用100%-百分之几比较难以理解,但我想只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学生也能理解的。因为一个是比100%少,只能用100%-百分之几,而比多时是大于100%,所以用100%-百分之几。

  那么第二种思路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在根据百分数意义求解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习先转化的思路。我想可能更多培养学生的一种思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一种联想的习惯与能力。善于联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基本素养,能根据已知的联想到与已知条件有关的其它结论,这是数学抽象推理的一种重要载体。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思考,那么我们更应该把第二种思路作为重点。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例题出现前,先让学生说出百分数的意义,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已知百分数联想其它百分数,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有道理的,但实际操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拖泥带水,不能拔高要求,确保在最佳时间段内解决关键问题。

  同时我想到针对今天的课堂实施情况,下一节练习课我们应该着重解决什么?从理清思路的高度把两种不同的思路进行对比。应该包括:同一种思路内比多比少的对比,像第一种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应该突出百分数意义理解时的一个数相同(都是什么比什么少几或多几),另一个不同(即标准不同,单位1不同),一个是与多的哪个数比,一个是与少的哪个数比。第二种思路转化,同样转化后,一个比1多,一个比1少,所以分别-1与1-。不同思路之间的对比,一个是直接求,一个是先转化再求。通过不同层次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清晰思路,完成知识构建。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可能过于偏激,也可能过于理想。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少作浏览,如果对你的课程实施有一些帮助,我就非常满足了。当然最佳的,就是一起参与进来,谈谈你在这个教学时的酸甜苦辣,让我们一同分享教育的智慧与快乐。

11、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优秀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反思《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考虑到让情境更切近学生的生活,我舍去教科书第72页得例三,直接利用上一节课学生小组比赛获得的红花来进行比多比少的例题教学。

  本节课利用上学期学习的同样多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然后再汇报总结。把第二组的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8朵,跟第一组同样多;另一部分是4朵,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学生利用学具和直观的图片很容易知道答案,但是让学生列式的话就还有一部分孩子还不懂得列式。于是就请一些孩子来说:12朵减去和第一组一样多的8朵就等于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出来的红花数量。然后又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独立解决之后再同桌讨论,全班汇总。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不是很成功,因为有些孩子已经会的听起来就觉得很烦躁、精神不够集中,而有些孩子就老是听不明白。也许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恰当!我希望自己备课的时候多预设一些情景,想想假如出现这个问题你会怎么解决?会说那些话?

  一年级的学生现在还不会涉及到如何去概括自己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想在练习时给学生养成及时作出口头总结的习惯,让他们有一个完整解题理念。相信不断总结思考,我会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加油宝贝!

12、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认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让学生全面回忆本学期学过的“数与代数”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各部分的知识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以此为知识的'概括提供材料,

  二是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系统性去对所回忆的知识进行编排,使学生形成一种有序的知识系统;

  三是教师对学生概括赐与适当的评价,帮办学生形成化的知识体系。给学生1个开放、探究的学习空间。“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1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熬炼,给学生一些需要解答的题目,让他们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多个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这样学生的潜能得以激活,思维展开想象,能力获得成长。本节课,由始至终师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比较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复习使命。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