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我是什么》优秀教案一等奖
1、语文《我是什么》优秀教案一等奖
预设目标:(第一课时)
1.认识“浮、雹”等11个生字,会写“浮、池”。
2.学会正确地朗读全文,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3.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预设教程:
一、导入新课,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猜猜我是什么?
三、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四、读通全文,同桌检测。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读书,让学生明白水是怎么变的过程。
2.感受云的变化美。
3.写“浮、池”这两个字。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知道云碰到冷风,又会变成雨、雹子、雪。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受“落”、“打”、“飘”这三个词的准确性。
3.再次识记“雹”等生字。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品味“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的含义。
2.指导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范背第三自然段,激发学生背的兴趣。
八、初步感知第四自然段。
1.通过读书感受水的脾气的变化: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暴躁。
2.再次巩固记字
九、小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是什么
雨 雹 雪
水
第二课时
一、交流“生活中你见过水在变吗?”
二、再次巩固要求会认的“浮、雹”等11个生字及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中“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让我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的句子,拓展练习“人们管住我们的办法有哪些?”
四、学习“冲、晒、黑、器、灾、害”等生字,“冲”和“池”、“浮”对比学习。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进行展示。
2、语文《我是什么》优秀教案一等奖
目标预设:
1、 识字13个,写字9个。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 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 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 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 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 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 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 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 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 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2、 联系上下文思考:我的家还在哪儿?我的温和、暴躁表现还在什么地方?在生活中,我还能做哪些好事?又做过哪些坏事?
3、 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 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 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 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 出示生字,齐读
2)、 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
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
每个字写4个。
三、巩固练习。
3、语文《我是什么》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复读诗歌,想象情景,理解课文。
3、使学生懂得关心保护妈妈也是做儿女的责任。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受到关心保护妈妈的教育。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关心保护妈妈。
教学关键:
将诗歌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做法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做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你知道什么是男子汉吗?(学生自由回答)男子汉就是顶天立地、英勇威武的男子(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学生在本环节中有了一个男子汉的初步印象,又产生了探究文中是怎样的男子汉的愿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书后拼音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把自己刚才读错的字圈上。
3、纠正字音:陀螺(tuó luó)劈柴(pī chái)
随文学习汉字(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
①陀猜谜语:“它”字长了个左耳朵 换偏旁:“院”去“元”换成“匕”
②劈(形声字)加“刀”表示用刀劈
加“人”僻静无声响
加“玉”璧玉无价宝
加“土”墙壁土来砌
4、指名朗读:引导学生从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做相应的朗读指导。
5、思考:这首小诗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扎实过好字词关、朗读关,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
三、精读感悟
为诗歌分小节
观察插图,从图上看
“我”是个多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称自己为男子汉,你知道为什么吗?小组内采取喜欢的方式读诗,讨论小诗从几个方面写我是个男子汉的?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1、“如果夜里突然起风”
①指名读诗歌第一、二小节,找出相应的语句。
②从小男孩说的“不要害怕,妈妈我是家里的男子汉”,体会出小男孩的勇敢、自信、有责任心。请学生用“突然”说一句话。
③从小男孩做的“举起鞭子,把风赶到角落”,体会出小男孩的坚定、勇敢。体会动词“举”“赶”用得准确,全班一起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④随文识字“鞭”:形声字,为“鞭”组词。识记“鞭”拆出的字“革”:象形字,金文字形像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⑤平时小男孩用鞭子干什么?今天呢?小男孩用鞭子赶走不听话的风时会怎么想,怎么说?
⑥同学们,就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晚,狂风大作,风把玻璃刮得叭叭直响。如果是我们,可能早躲起来害怕得不敢出来。可小男孩却不害怕,他真是个男子汉。你能不能做这个自信的男子汉,读1、2小节?(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⑦小男孩想让妈妈相信自己能保护好妈妈。让我们带着神情,加上动作进行朗读。
2、如果爸爸有事不能回家
①读诗歌3、4小节,指出“我”是男子汉的做法:用锯子和斧子劈柴,摘来星星照妈妈写字。
②让学生对比自己在家的表现谈感受,进一步感受小男孩的可爱与懂事。
③我们也要做这样一个有出息的男子汉。带着男子汉的坚定和自信,再读3、4小节。
[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诵读、感悟,一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二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小男孩的了不起。]
四、拓展提升
1、你眼中的男子汉什么样?你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2、用“如果……我会……”的句式,模仿课文进行续写
3、学生续写片段欣赏
4、让我们齐读诗歌,把它送给那些在家里乐于承担,能为家长做事的小男子汉们。
[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使情与意,意与书,工具与人文达到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
我是男子汉
夜里起风——赶风
爸爸不在——劈柴 勇敢 坚强 有责任心
夜里写字——摘星
4、语文《我是什么》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第一人称写的诗,表现的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儿因为爸爸不在家而主动承担起照顾妈妈、保护妈妈的责任。诗写的很有特点,童趣盎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我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文中适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资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体会男子汉的责任感、自豪感,想象做男子汉的气概。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体会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对妈妈的关心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你们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是父母的骄傲,如果能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父母更会为我们感到自豪,你们想做这样的好孩子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小诗
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诗中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试着自由读诗,要求读得通顺、流畅。
3、指名读诗(纠正读错的音节及读破句的地方,鼓励读得通顺流畅的学生)
三、学习生字
1、学生一边自由读文,一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并出声读一读。
2、学生汇报所画的生字。“陀、革、鞭、劈、摘”。
3、陀:可指山冈。组词:陀螺。
革:(1)去掉毛经加工的兽皮:皮革。
(2)变动:变革。
(3)开除:革职。
鞭:鞭长莫及,鞭策,鞭笞。
劈:(1)pī用刀斧等砍或从正面切开:劈风斩浪,劈头盖脸。
(2)pǐ。a、分开劈成三股:劈柴。b、分裂。c、腿或手指分裂开:劈叉。
摘:摘花、摘录、摘记、摘要、文摘。
4、幻灯片出示书后读一读,写一写。巩固生字词。
四、指导笔顺
重点指导“革”的书写顺序。学生可做书空练习。
五、熟读诗歌
1、认识了生字宝宝,为我们的朗读扫清了障碍,男子汉们一定是迫不及待的要读诗了,下面我们就来轻松阅读。
2、自由朗读诗
3、指名分节读诗(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4、齐读诗
六、总结启发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但和生字宝宝交了朋友,而且熟读了诗歌,诗中那个男子汉的形象一定是每个同学的梦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阅读中,体会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和对妈妈的关心之情。
3、想象诗中的情境,懂得关心、保护妈妈是儿女的责任。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文,联系生活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做男子汉的自信与自豪。
[教学准备]
歌曲《男儿当自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动激趣,盎然入课
幻灯片出示书中插图。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一幅图画,把你看到的说一说。
(一个小男孩儿拿着陀螺鞭子,用木车拉着爸爸用过的锯和斧子,一副男子汉的气概)是呀!文中的“我”只是刚刚上学的孩子,却是个顶天立地、英勇威武的男子汉,他是怎样做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是男子汉》。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这是一篇优美的诗歌,字里行间流露着我是男子汉的骄傲与自豪,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想一想,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我是男子汉的?(学生汇报时,教师可把握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分三部分理解。)
(一)如果夜里突然起风,
1、第一节中抓住“不要害怕”这四个字,体会小男孩儿的坚强、勇敢。(板书“夜里起大风”“坚强”“勇敢”)
2、描写风运用的是拟人的写法,使诗歌在表达上更加生动。也体现出小男孩儿还是个充满稚气的孩子。
3、画出表示儿子行为的动词(举、赶)板书“赶风”
4、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男孩儿,怎样读本节诗,才能让妈妈相信你是个男子汉呢?重点指导朗读“我是家里的男子汉”一句。“男子汉”要重读。
(二)爸爸有事不在家
1、从“妈妈你不要发愁,我是男子汉”一句中,感受到儿子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板书“责任心”画出心形)
2、从“我会用爸爸用过的锯和斧子,给你劈开生炉子的柴”中体会到我能在爸爸不在家的情况下,接替爸爸在家时的劳动任务,帮助妈妈干活。表现出小男孩儿对妈妈的关心与责任心。(板书“爸爸不在家”“劈柴”)
3、指导朗读本节诗,既要读出安慰妈妈的语气,又要读出男子汉的气概。
(三)男子汉的抱负
1、小男孩儿在生活中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名男子汉,然而,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小男孩儿还有着远大的理想。
2、“从天上拍来的电报”一句中,体会出“我”有远大的抱负。(板书“抱负远大”)
3、从“要摘来一颗星星,照你写字到很晚很晚”体会出“我”深爱自己的妈妈,也理解妈妈的辛苦。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诗。
三、朗读全诗,感受诗境
1、引读(教师读叙述部分,学生读男子汉的行为部分)
师:如果今天夜里突然起风
生:不要害怕,妈妈
我是家里的男子汉
生:我已经六岁了,我是男子汉
我会举起长长的陀螺鞭子
把不听话的风
赶到
没有灯光的角落
让它罚站
师:爸爸不会回来,今天不是星期天
生:妈妈你不要发愁
我是男子汉
我会用爸爸用过的锯子和斧子
给你劈开生炉子的柴
师:叔叔说男子汉就是有出息
生:妈妈你也有一个有出息的
如果你收到一封
师:从天上拍来的电报
生:那就是你的男子汉儿子
师:要摘来一颗星星
生:照你写字到很晚很晚
2、配乐朗读诗歌。(鼓励学习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朗读)
3、朗读全诗,回归整体。
四、表达感悟,深化主题
1、同学们,其实诗中描述的情景,你们也曾有过经历,把你们为妈妈做的事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2、从大家的发言情况中,老师发现男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而女同学们却显得很腼腆,其实男同学可以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同学也一样,大家知道,木兰从军的故事吧?花木兰作为一名女子,替父从军,和男子汉一样英勇威武,还立了战功,有这样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同学们,你们说对吗?给大家个机会,男女同学一起思考。你眼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预设(1)(坚强、勇敢、诚信、有孝心、勇于承认错误、学习成绩好、不爱哭鼻子等)
3、如果我是你们的妈妈,我会因有你们这样的男子汉孩子感到骄傲,我们不仅仅在家里做男子汉,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做男子汉。现在老师把歌曲《男儿当自强》送给男子汉们。
4、欣赏歌曲,感受男子汉气魄。
五、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以男子汉的责任感去关心、爱我们的父母,一语道破,这是人间真情,正是这份人间的真情与亲情,让我们为之震撼,请同学们放飞自己的感动,写一首诗来表达做男子汉的骄傲吧!
5、语文《我是什么》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诗歌。
2、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意境,懂得关心、保护妈妈是儿女的责任。
3、能结合诗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男子汉的真正含义,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懂得关心妈妈是儿女的责任。
教学难点:体会做男子汉的'自信与自豪。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我是男子汉)你们心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来说一说?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是男子汉》这首诗歌,看一看一个六岁的小男孩他心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与教育。
1、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想一想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轻声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共有几小节,每小节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这首诗歌主要写了那俩个人物,表达了小男孩怎样的感情?(小男孩对妈妈的关心与爱)原来关心妈妈、保护妈妈也是男子汉的一种表现。
3、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划出能表现小男孩是男子汉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交流,指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男子汉”的真正含义。
(一)如果夜里突然起风,
a、第一节中描写风运用的是拟人的写法,重点抓住“不要害怕”这四个字及表示儿子行为的动词(举、赶)体会小男孩儿的坚强、勇敢。(板书夜里起大风、赶风“坚强”“勇敢”画出拇指的形状。)
b、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勇敢?做过哪些自己认为勇敢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勇敢不是鲁莽,是敢于向困难挑战。)
课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理解“勇敢”的意义。
1、树上有一只鸟窝,小明爬到树上把鸟窝拿下来摔在地上。
2、下课了,小明和小刚在操场上疯玩,小明不小心把小刚的裤子弄脏了,小刚把小明推倒在地,打了几拳。
c、指导朗读。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男孩儿,怎样读本节诗,才能让妈妈相信你是个男子汉呢?重点指导朗读“我是家里的男子汉”一句。
(二)爸爸有事不在家
a、从“妈妈你不要发愁,我是男子汉”一句中,感受到儿子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板书“责任心”画出心形)
b、从“我会用爸爸用过的锯和斧子,给你劈开生炉子的柴”中体会到我能在爸爸不在家的情况下,接替爸爸在家时的劳动任务,帮助妈妈干活。表现出小男孩儿对妈妈的关心与责任心。(板书“爸爸不在家”“劈柴”)
c、指导朗读本节诗,既要读出安慰妈妈的语气,又要读出男子汉的气概。
d、.同学们,其实诗中描述的情景,你们也曾有过经历,把你们为妈妈做的事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你还帮助身边的人做过哪些事情?(重点放在责任心,让学生知道关心并不是只放到口头上,还要付出实际行动。)
(三)男子汉的抱负
小男孩儿在生活中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名男子汉,然而更让我们佩服的是小男孩儿还有着远大的理想。
a、“从天上拍来的电报”一句中,体会出“我”有远大的抱负。(板书“抱负远大”)
b、从“要摘来一颗星星,照你写字到很晚很晚”体会出“我”深爱自己的妈妈,也理解妈妈的辛苦。
c、指导朗读最后一节诗歌。
d、你想为妈妈实现一个什么样的愿望?你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引导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讨论交流:男子汉的真正含义
1、其实男同学可以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同学也一样,大家知道木兰从军的故事吧?花木兰作为一名女子,替父从军,和男子汉一样英勇威武,还立了战功,有这样一句话“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同学们,你们说对吗?现在谁能来说一说你眼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
预设:
(1)作为一名学生要坚强、勇敢、诚信、有礼貌、勇于承认错误、学习成绩好、不爱哭鼻子等。
(2)作为爸妈的好儿女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不惹爸爸妈妈生气。
(3)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要保护环境、有公德心、在公共汽车上给年纪大的老人或者孕妇让座
2、如果我是你们的妈妈,我会为你们这样的男子汉孩子感到骄傲,我们不仅在家里做男子汉,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做男子汉。现在老师把歌曲《男儿当自强》送给你们。
3、欣赏歌曲,感受男子汉气魄。
四、拓展练笔,升华情感
以男子汉的责任感去关心、关爱我们的父母及身边的一切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一份情感,正是这份真情与亲情,让我们为之震撼,请同学们放飞自己的感动,写一首诗来表达做男子汉和好女孩的骄傲吧!
五、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样做?
6、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主要是讲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因没有及时医治叶子上的蚜虫,导致他种的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对这篇课文朗读和理解,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以及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
我运用谜语导入,为使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识字环节创设一个“葫芦园摘葫芦”的情景,自由识字并口头组词,以“开火车”的形式识字组词并领读,个别学生分析字形,之后就读词语,在这里应该渗透识字方法,归类识字:比如“葫、芦、藤”三个字,都带有草字头,你还能说出带有草字头的字吗?再比如“邻”字组词时,同学们说“铃铛”一词,我只是在读音上作了区分,没有在字形上作辨别。写字指导方面教师没有充分起到示范作用,并且字写得太小。在“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问题中,对孩子要求过高,应该是课件出示一个特定的格式。语文课要有读书声,而在这堂课学生读的少,这样也很难充分感悟,教师也应该示范读,传授更多的朗读技巧。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也没有关注到个别学生的养成习惯。还有就是教学反馈及应变能力有待于提高。教学语言的再精炼,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一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一些。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7、二年级语文《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时我精心准备的一堂公开课,在师傅吴老师和我的反复打磨中较成功的完成了,通过这一次的反复修改教案和试教,让我对教学,教好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1.把握教材,抓住课文的重难点。
本篇课文是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都是寓言故事,从语言故事中感受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引导学生明白了葫芦叶子和葫芦果实之间是有联系的,但是始终到课结束了我也没有捅破这张纸,所以整体来说对课文重点的把握还是不够的。但是,本篇课文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对于这个教学目标我认为我还是把我得很好的,通过反复的读、语气的指导以及变换句式让学生理解这几个句子。
2.认真备学生,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说
为了这篇课文能达到更好的水平,我总共试了三次,每一次吴老师都会告诉我,让我少说话,多倾听学生的`,可是我总是怕学生打不上来,我只能按部就班的走,当学生出现危机时,我便赶紧“搭救”,后来我发现确实是我走入了误区,我只是一味的去走过场,完成教学进度,却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所以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学生不用说,不想说,其实都是因为教师引导得不够,通过两次试教,我慢慢地学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自己领会语气,自己感悟课文内容,我发现他们真的很棒,适当的激励更是让学生融入课堂,做课堂的主角。
3.注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第一自然段是写小葫芦可爱的样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而本篇文章中第三自然段种葫芦的人说“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更是文章中的亮点,学生要读出种葫芦人的喜爱与急切的感情,那么当再出现那一副葫芦坏了的图片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种葫芦人的心痛了。
总之,只要把握重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相信不管那篇课文都是可行的。
8、《我是什么》语文教学反思
这篇拟人的科学短文,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本课以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能积极地思维,并通过学习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
本课的教学要求有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2、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一、多种形式朗读,质疑问难。
1.导入新课:今天有一位学习伙伴要和我们一起学习,它就藏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里,它是谁呢?(板书课题)请大家小声读课文,把它找出来好吗?
(课开始设置一个悬念,学生的心紧紧攥住,急切想知道是谁,具有撩拨好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功,与本课最后一句:小朋友,你们猜猜我是什么?互为呼应。)
2.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然后,想一想:学习伙伴是谁?(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勾勒出不懂的词、句,记不明白的问题。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对难点字音及轻声音节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创新识字。
(老师出示课件:我巧记:一只小黑狗,长着四个口(器)。水大好发电(淹)。禾苗的家(稼)。家里玩火(灾)。闯了大祸一只脚踢三球,一脚踢到树上头(躁)。学生猜字谜,并自编字谜。如:学生说:“下雨天吃包子(雹),太阳在西边(晒)……通过这个环节增加识字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4.以读促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朗读课文后,学生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极小极小”是什么意思?“汽”为什么会变成“云”?为什么雪是在冬天下,不在夏天下呢?雹子是什么?等等。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解答。(a师问:通过读文,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质疑。b师梳理、归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网站:“现在进入‘小读者 网页,根据提示来学习,‘我的变化,我的脾气,我在哪里 ,自学完后,小组内交换意见,再推荐汇报。”)这样既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思考理解感悟,把阅读心理过程外化,学生经历:提出问――分析问――解决问的完整训练,主体地位凸现。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尝试
1.利用全文动画来突破难点,激发兴趣。
(1)学生讨论云变成雨、雹子、雪的过程后。通过动画演示雨、雹子、雪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感性的认识。(适当点拨向学生解释“雹子”是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数出现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随雷阵雨出现。冰雹给农作物带来很大的危害,大冰雹对人、畜、建筑物也会造成危害。)
(2)揭示谜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汽在空中会变成云,云在空中遇到冷空气又会变成雨、雹子、雪。由此可见,云、雨、雹子、雪都是由什么变成的?(水汽)
(3)小节:其实,我们刚才所认识的云、雨、雹子、雪都是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状态。
2.进入专题网站“水,生命之源”,拓展知识,揭示水的.利与弊。
(1)学生进入专题网站,选择感兴趣的知识读,引导学生把兴趣点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
(2)联系实际讨论: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
在教学中用电脑课件制作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复杂深奥的自然常识变得浅显易懂,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感性知识,通过专题网站,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既能一边学课文,又能一边了解到平时生活中不能看见,或不能理解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全过程,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获得新知识,丰富形象思维。
三、学有所得,感悟提升
1.引导启发:诵读本文,会不知不觉地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仿佛是千变万化的水,先乘着阳光到了空中飘浮,变成云,遇冷凝结,或成雨、雹、雪,落在地面,就在“家”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要完全降伏它,还需要人们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假如你是一滴水,你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2.学生在校园BBS中就上述话题留言。
信息技术适时、适度、有效的运用是本课教学的亮点,利用网络提供资源,丰富了学习的内涵,提高了学习效益。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9、语文《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阅读,把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被课文的信息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教师的引导和点拨至关重要。
在初步读文后,学生反馈交流读懂了什么。当时学生纷纷畅所欲言,基本上已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补充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学生甚至能把课文都背诵下来。这样一来,就将我本来的教学设计打乱了,如果再照着教案按部就班,则很难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体验和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于是我放开约束,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把课外收集到的有关水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布卢姆说得好: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对于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学生都不是从零开始的,也不应从零开始,作者描述的事物、表达的情感,总能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似曾相识之感。事实上,仅*一个课时在教室这样狭小空间的阅读教学,是无法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的。只有生活才是语文学习永远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上《我是什么》之前,我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语文资料,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加大阅读的总量。这也为学生在课堂上能侃侃而谈提供了保证。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他和民族的文化紧紧相连,和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可见,丰富文化积累、生活积累既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又是促进语言发展的手段。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通过对生活的了解、参与来实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更重要的是课上学习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能够促使其读写能力尽快提高。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观察和直观感受,被唤起的必定是与作者相同的感受,吸取的必然是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生动传神的描写。
10、通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得来的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采取了一些教学手段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在导入时,我特意说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
二、紧扣主线,朗读感悟
学习课件时,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不同形态,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朝霞与晚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语文A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我是国宝》的教学反思
一、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务实
首先,在课堂上用书上的规范语言规范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初次上课,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出示熊猫的图片,直接过渡:文中是怎么描写大熊猫的呢?接着指名读课文。这样学习,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兴趣不浓,欠缺对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规范化的训练。在刘君老师的建议下,我有了新的设计,出示熊猫的图片后,紧接着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找同学汇报。然后再来看文中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在引导学生在口语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述的比较中,规范了自己不规范的语言,同时也培养孩子观察能力。
其次,在课堂上以课文为蓝本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一年级没有作文,但学生说话能力就是作文训练的基础。在首次上课讲第二段时,没有将这个重点段讲出彩儿来,孩子们没有将基本知识掌握牢固。在副主任顾小华的指导下,我做了如下的设计:由于本课课文的结构特点,第二自然段用“AA的”形式的词语勾勒了大熊猫可爱的样子,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孩子们已经记住了“AA的”形式的词语。我是国宝教学反思3篇。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展,孩子们反馈了很多诸类的词语。在多层次的朗读后,引导孩子们背诵第二段,积累语言。第二自然段的结构、词语富有特点,是仿写小动物最好的样本,所以在练习巩固的第三个环节我设计了“描写小白兔样子”的小练笔,孩子们不仅积累了“AA的”形式的词语,同时会用这种总分的结构来写小短文,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实现了知识迁移。
二、朗读指导到位
朗读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在语文课的教学实践中,不能对文中的每个词、句都细细欣赏、品味,要捉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准确地理解并把握内涵,在朗读中充分再现文章的真情实感。初次上课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出示了中国地图,将四川、甘肃、陕西、西藏这四个地区变红,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大熊猫数量少。顺势指导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作为中国的小朋友要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上完课后,刘君老师给出了建议,孩子们并没有理解“珍稀”一词,很难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再上此节课时,我做了如下设计:通过观看地图让孩子们感受大熊猫数量少,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读句子:只有……才……)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朗读关键词句,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熊猫少,进而理解“珍稀”一词。孩子们了解了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后,他们作为中国小朋友就容易读出骄傲和自豪的语气。
《我是国宝》这篇课文学生十分感兴趣,层次清楚,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首先认识大熊猫,通过观察说出大熊猫的样子。
2、让学生在课外画大熊猫。
3、让学生自己制作生字卡片,在上课时拿出自己制作的卡片进行认读生字,这样学生认字迅速,效果好。
4、在朗读课文时,重点让学生边看图边理解,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人人都能背下来,朗读形式多种多样,带读、指读、默读等形式。学生兴趣高,课文内容背记得好。
但这是对部分较好的学生来较容易,但还有部分后进生没有掌握,不能背下来。
学生的勇于表达的能力也要训练。学生面对听课的教师,自然是有些紧张,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过原来一些很优秀的同学也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了,说明了我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太少了,这也是我有所忽视的内容啊,今后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后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拿出来让学生来谈感想,讲故事,荐精文都是可以训练他们的能力的,相信学生,他们一定是最棒的!
深感教无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们认真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