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2023-07-23 12:35:11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1、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 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2、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交流与讨论】查阅附录四,探讨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要求】学生记忆盐的溶解性

  【练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问的关系如下: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酸+碱盐+水    .

  酸+盐新酸+新盐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盐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盐+盐新盐+新盐

  从以上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中,都有盐类物质生成。所以,我们可以联想到制备盐类的途径,方法有很多。[想一想]

  请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二、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教后小结】

  第三课时 金属活动性

  【提问】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猜想: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归纳】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学生讨论】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总结】在初中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两类置换反应: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b.盐必须可溶.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教师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和应用现将其几种应用归纳如下: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是(  )

  A.银  B.镁  C.锌  D.铁

  镁锌铁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银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2.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 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b>c>a    D.c>a>b

  a、b、c三种金属稀盐酸,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a、b排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a、bc活泼;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a排b前边,综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为B。

  例3.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 ⑦FeSO4溶液

  写出证明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氢前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氢后的`金属则不能,所以取用锌铜稀硫酸锌铜稀硫酸锌稀硫酸铜稀硫酸锌铜锌铜铜AgNO3溶液铜铜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物质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断金属发生置换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边、Ag的前边,所以Fe不能与Zn(SO4)2反应,故滤纸上Zn;但Fe能与AgN03反应换Ag,所以滤纸上Ag;又因为Fe是过量的滤纸上Fe。所以答案为B。

  ㈣判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

  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Mg2+

  Mg﹥Zn﹥Cu﹥AgZn能置换Cu(NO3)2中的Cu,能置换AgNO3中的Ag,但不能置换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换锌粉置换AgAg+被置换置换Cu2+滤纸上有AgCu时,滤液中有Ag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Ag,Cu2+B和D。[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质上就是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的置换反应。如果滤纸上的金属单质与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反应,则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为B(Cu和Ag+反应)、D(锌不可能置换出镁)。]

  【板书】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b.盐必须可溶.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3、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交流与讨论】查阅附录四,探讨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要求】学生记忆盐的溶解性

  【练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问的关系如下: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酸+碱盐+水    .

  酸+盐新酸+新盐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盐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盐+盐新盐+新盐

  从以上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中,都有盐类物质生成。所以,我们可以联想到制备盐类的途径,方法有很多。[想一想]

  请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 反应物都可溶)

  二、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教后小结】

  第三课时 金属活动性

  【提问】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猜想: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活动与探究】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归纳】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学生讨论】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总结】在初中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两类置换反应: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b.盐必须可溶.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教师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和应用现将其几种应用归纳如下: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是(  )

  A.银  B.镁  C.锌  D.铁

  镁锌铁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银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2.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 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b>c>a    D.c>a>b

  a、b、c三种金属稀盐酸,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a、b排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a、bc活泼;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a排b前边,综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为B。

  例3.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Zn ②Ag ③Cu ④CuSO4溶液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 ⑦FeSO4溶液

  写出证明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氢前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氢后的`金属则不能,所以取用锌铜稀硫酸锌铜稀硫酸锌稀硫酸铜稀硫酸锌铜锌铜铜AgNO3溶液铜铜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物质中的①Zn ③Cu ⑤稀硫酸 ⑥AgNO3溶液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断金属发生置换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边、Ag的前边,所以Fe不能与Zn(SO4)2反应,故滤纸上Zn;但Fe能与AgN03反应换Ag,所以滤纸上Ag;又因为Fe是过量的滤纸上Fe。所以答案为B。

  ㈣判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

  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Mg2+

  Mg﹥Zn﹥Cu﹥AgZn能置换Cu(NO3)2中的Cu,能置换AgNO3中的Ag,但不能置换Mg(NO3)2中的Mg。若加的Zn不足,置换锌粉置换AgAg+被置换置换Cu2+滤纸上有AgCu时,滤液中有Ag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Ag,Cu2+B和D。[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质上就是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的置换反应。如果滤纸上的金属单质与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反应,则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为B(Cu和Ag+反应)、D(锌不可能置换出镁)。]

  【板书】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b.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b.盐必须可溶.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与某些盐溶液反应

4、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

  (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

  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

  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

  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实验结束后补充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讨论四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并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如果学生已经设计出用酚酞进行实验,教师可重复演示。)

  演示实验

  取小试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OH-=H2O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3.中和反应的应用

  作业布置:教材习题

  教学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既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又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一方面教师把一节课的知识小结交给了学生,同时亦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评与互评。

5、酸和碱的反应的化学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

  (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

  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

  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

  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实验结束后补充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讨论四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并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如果学生已经设计出用酚酞进行实验,教师可重复演示。)

  演示实验

  取小试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OH-=H2O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3.中和反应的应用

  作业布置:教材习题

  教学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既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又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交流讨论中获得知识,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总结,由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和方法情感上的收获。一方面教师把一节课的知识小结交给了学生,同时亦鼓励了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评与互评。

6、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常见的酸和碱》是初中化学知识的重中之重。设计本节课我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酸和碱是化学中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但此时学生对这些物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而且本节课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的“酸碱盐”的入门课,所以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启发讲解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学习化学知识;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将好奇转变为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四点指导:

  1、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

  2、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现象的角度。

  3、注重引导学生完整而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规范、准确、全面的描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4、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探索活动中,应及时对学生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给予鼓励或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处理: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及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将三个活动按情境进行处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以故事《巫婆的骗术》设置悬念并结合日常生活常识创设情境,引入酸和碱的知识。学生发表观看骗术后的见解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新课。

  在学习教材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采用游戏方式)探究物质的酸碱性探究活动采用小游戏方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通过实验揭穿“巫婆的骗术”,激起学习欲望。对实验10—1进行改造,采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在此实验基础上得出了指示剂的变化规律。

  从实验室的条件与学生安全考虑,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通过教师演示来进行,因天气比较寒冷,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的现象要学生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看到。对浓硫酸的特性,课件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被腐蚀的画面→浓硫酸的腐蚀性→提出问题:如何合理利用酸→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情景→提问:如何处理不良后果→展示: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从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问题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从化学走向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无处不在。

  对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认识,首先是通过学生小组开展探究性实验来认识的。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去观察现象,感性地去体验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同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一个初步了解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还没有形成,只是一个粗浅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知识的归纳、理解,并完成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

  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本内容中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成两种类型的对比实验:

  ①三种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对比实验。

  ②同种金属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比:

  ①学生能知道不同金属在同一种酸中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表现的化学性质不同,通过对比。

  ②学生能知道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有共同之处。

  在过程与方法中能通过实验初步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观察中的交流,如“哎,这支试管很热呢!”,让不同观察角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比较充分的交流,进而体验合作所带来的认同、赞许。在情感与态度上,学生通过在两种类型对比实验中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现象,接受“化学实验是与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思想的熏陶,更体验“做中学”的乐趣。

  本节课由于实验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在时间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这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艺与技巧,当前学生思维和信息来源广泛,这既是需要教师注意与研究比以往更为生动与丰富多彩的全新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以积极态度加以指导。

7、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让一让,学堂变课堂”捧着这样的宗旨,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出酸的三点通性。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方法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利用酸的性质来解析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现象,最终达到知识转化成能力的目的。整节课,知识的内容面广、量多,如果教不得法,学生常感它易学难记、易懂难用,学生的思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激发不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探究与直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了情感的渗透,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具体操作与特点如下: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景,培养思维。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也不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设计时,我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中间过程,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设一些与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教学情景。例如:在讲叙酸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出一个“免费加工金银首饰”的情景故事,根据情景故事提出了:

  ①如何清洁首饰?

  ②如何回收银?

  这些问题的提出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发生了转变,由“要我学”转变“我要学”。把握契机,适当给予启迪,例:从溶液中提取银,是否可结合“湿法炼铜”来思考呢?教师的启迪有助于学生提出正确假设,避免了学生盲目地思维。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从理论或实践是验证假设,最终达到化矛盾为共识形成正确结论。从以上步骤不难看出,这创设情景—引导设疑——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流程,符合了学生认识发现事物的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多媒体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理论的建立大多是通过实验,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或者实验、假设再实验论证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理论,掌握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必不可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入了蛋壳成份的检验;Fe和Cu金属性验证等学生实验。这些实验以其真实性、直观性,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选择多媒体时,我认为应越简单越好,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就行。因此,我只把情景故事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分别制成了动画和录像,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直观性,实验的真实性,又利于学生实验观察,同时提高了课堂密度,还避免了选择媒体过多过杂,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注重情感渗透,营造宽松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激趣,设问质疑,师生讨论这种尝试探讨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活动,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并对他们的成功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消除教学中“一言堂”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自然而然的得以培养。

  当然,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尝试中,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望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8、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教学反思

  酸和碱的知识对学生来讲一直是个难点,学生一学到此知识都会产生畏惧心理。本节课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重点是介绍常见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将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内容放在酸的化学性质那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此节课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体现由浅入深,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从学生亲身体验入手引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酸和碱的知识打好基础。

  授课过程中,利用食物味道和生活中常见的酸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获取对酸和碱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对比学习、学生亲自观察和动手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体验到收获的喜悦。通过实验探究和和教师的分析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推理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同时在使用浓硫酸时,强调注意它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在做实验探究三稀释浓硫酸时,考虑到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教师亲自演示实验。

  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归纳酸的化学式特点,为下一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