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的乘法口诀》教案一等奖
1、《23的乘法口诀》教案一等奖
一、本节课型
1.开火车,对口令
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
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
二、自主探究
2、3的乘法口诀
1.教学例2
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
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2×l=2 1×2=2。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
三、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同学们仍然对学习乘法口诀感兴趣,能够自已总结口诀,并加以背诵和应用,课上最欣慰的是在小组学习中,各小组能够真正动起来,像一个小班集体一样,有教有学有指导,学习氛围深厚。
2、《23的乘法口诀》教案一等奖
教学重点:
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谁背一下7的乘法口诀?师评价后出示口诀卡片,生说得数并说出2个乘法算式。师总结7的乘法口诀掌握情况,并指出这节课利用7 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师:谁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指名简要介绍)
2、师:白雪公主要举行一次宴会,招待7个小矮人,现在我们就去宴会现场看看,帮助白雪公主解决一些问题。
3、学生观察8页情景图:他们在干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把小矮人的问题和所用的数学信息组合成数学问题:每人3个果子,7个人一共多少个果子?)
5、学生自己解决小矮人的问题后小组交流,小黑板板演。
6、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重点讲解一下怎样列式和怎样计算,注意学生的个性化解答方法。)
7、专项训练:自提问题自己解答后小组交流,板演。
8、 教师组织小组讲解员讲解。(重点讲解一下根据什么提的什么问题、怎样列式的及怎样计算的,注意学生的.个性化解答方法。)
三、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下收获,提出其它问题。完成后,师小结:大家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我们学的知识解决。请大家看课本第8页的第1题,蓝灵鼠要我们帮它解决什么问题呢?
四、综合训练
1、练一练1题,学生汇报解决的问题后,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小组可以派人板演,讲解。
2、练一练2、3题。学生独立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组织核对。
3、练一练3题。学生自己把顺序写在书上后小组核对。
4、问题讨论: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和蓝灵鼠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试着解决,接着小组交流研讨,最后全班交流研讨。
3、《23的乘法口诀》教案一等奖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7的口诀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7的乘法口诀的总结和归纳。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七星瓢虫。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七星瓢虫身上有什么数学问 题?学生观察6页情景图,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后,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 学生自己试着总结7的乘法口诀。
2. 小组交流后小黑板板演。(教师巡视,随机提问。)
3. 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总结口诀的方法和过程。
4. 学生在书上书写7的乘法口诀。
5. 观察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讨论:如果总结某一句口诀该怎么办?如想知道四七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练习
1. 自己记忆7的乘法口诀。
2. 练一练1题对口令。
四、课堂小结
师:回想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五、综合练习
1. 练一练第2题:孔雀开屏 先让同学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2. 练一练第3题:找朋友。教师课前准备找朋友活动中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发给同学们,看谁能很快找到朋友,大家一起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然后让所有同学在书上连线。
3. 练一练第4题: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交流时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4、《23的乘法口诀》教案一等奖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8的乘法口诀和运用。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8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螃蟹吗?谁能说一说螃蟹的样子?(重点让学生明确一只螃蟹有8条腿。)
师:我们通过一只七星瓢虫身上有七个点,总结出了7的乘法口诀,你们能根据一只螃蟹有8条腿,自己列出8的乘法算式并总结出8的乘法口诀吗?
二、学生试着总结
8的乘法口诀。
三、小组交流
在小黑板上板演。
四、全班交流
1. 小组讲解员结合板演讲解。(教师可 以把口诀分为4部分,每组讲解其中一部分。)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出积的。
2. 把算式和8的乘法口诀书写在书上。
3. 观察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到:●8的乘法口诀共有八句。●口诀的顺序是:一八;二八;三八…… ●分别表示:1个8;2个8;3个8;……8个8是多少。●口诀的后一句的得数比前一句多8。)
4. 讨论:蓝灵鼠忘记六八是多少了,你能帮助它算出来吗?
5. 自己记忆8的乘法口诀。
五、专项练习
1. 同桌对口令(15页练一练1题)
2. 指名试背8的乘法口诀。
3. 出示口诀卡片学生说得数。(可以随机出示6、7的口诀卡片)
六、课堂小结
汇报学习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七、综合练习
1. 练一练2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核对,教师抽查。
2. 问题讨论:除了用数的方法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有多少棵树?(要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5、《23的乘法口诀》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
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重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口诀卡片 花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谁能给背一下?
2. 出示口诀卡片学生说口诀。
3. 师:大家都喜欢做游戏,这节课我们就来做摆花片的'游戏。
二、自主探究
(一)摆一摆,算一算
1. 提出(1)题摆花片的要求,学生自己摆一摆。
2. 小组推选一人到小黑板上把自己摆的用自己喜欢的图片画出来,并讲解自己是怎么想的。(要摆黄色的个数是红色的2倍,就是黄色的花片要摆2组,每组3个。)
3. 提出(2)题的操作要求,学生独立摆。
(1)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师质疑:你是怎么知道要摆12个的?(引导学生明确:黄的花片个数是红的4倍,就是要摆4组,每组3个,也就是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3×4=12)
4. 讨论: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要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我们不摆花片,可以怎样算?
5. 练习:(1)如果第二行摆得黄色的花片是红色的8倍,应该摆多少个?
(二)拔白菜
1. 学生观察情景图,明确信息和问题。(要把信息和问题合起来,把生活问题变成小学数学问题:小山羊拔了2棵白菜,老山羊拔得是小山羊的8倍,老山羊拔了多少棵白菜?)
2. 学生试着算一算。
3. 全班交流:
(1)学生说出是怎么列式的。(要交流2种算式:8×2= 2×8=)
(2)交流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明确求老山羊拔了多少棵,就是求2的8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看看有不懂的提出来。
三、课堂小结
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和解决拔萝卜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四、综合练习
1. 练一练的1、2题。学生独立做,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教师组织核对。
2. 练一练的第3题。学生独立做,师当堂批改,做完的试做自主小天地。
五、拓展练习
自主小天地(不要统一要求,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6、《9的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获得了自主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乘法口诀最后一节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自主编出9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用9的口诀求商。
这部分内容相对前面而言难度较大。
难度之一是9的口诀规律更多,更难被发现。难度之二是9的口诀在数量上比1—8的口诀要多,记忆起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难度之三是在一节课内不仅要熟记口诀,还要用口诀求商。
针对这些难点,我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对于发现规律方面,特别是想想做做1中的规律,我通过重读关键的字,PPT上给重点字变色、闪烁,吸引学生目光,再通过小组讨论,教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发现规律。之后,组织学生对规律进行验证,通过学生自己验证,小结出规律:“几九”比几十少几。整个过程按填表—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记忆规律的顺序展开,学生更易接受,掌握更扎实。
对于记忆部分,在独立编出口诀,校对时,除了把学生的口诀投影,我还让校对的同学读了一遍口诀,其余学生一边校对一边聆听口诀,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加深对口诀的印象。其次,在找出口诀排列的规律之后,齐声朗读口诀,边读边想规律,进一步熟悉口诀。然后,在找出想想做做1中隐藏的规律以及介绍手指记忆法后,让学生选出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忆,并通过交流喜欢的口诀以及对难记口诀的记忆妙招,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记忆口诀。
对于口诀求商部分,关键还是熟记口诀,能够熟练应用。明确同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四道算式,做除法时,想除数乘几等于被除数,想出相应的口诀,写出得数。
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已多次经历了编写口诀的过程,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所以在教学时我注意激活学生的知识能力储备,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完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找准认知起点
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那如何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实行认知的“正迁移”,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过1-8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于9的乘法口诀,虽然是教学的新内容,但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或者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中,或多或少会“知道”“了解”有关9的乘法口诀。根据这一学情,我在引导学生根据星星图填完表格以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九的乘法口诀。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快编出了九的乘法口诀,而且正确率非常高。同样的,在后面让学生说说若突然忘记了其中一句九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如何来回忆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利用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相差9这个规律来算得数;利用加法来算得数等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这都得益于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这里老师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学生通过平时积累的经验能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
二、提供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培养探究能力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内化的过程。所以,教学时我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例题时,我动态地演示星星图,让学生观察、体会星星地个数与几个9的关系,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我提问3行星星一共有几颗时?学生回答是27颗。此时,我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继续追问:这个27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是用3个9相加得出27;有的是在前一个数18的基础上加上一个9得出27;还有的是根据星星图,和方格去比较用30-3算出27的。总之学生的想法是多样化的,思维是活跃的。数学课堂就需要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闪现智慧的火花。再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发现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时,我先带着学生一起完成前面1个9比10少1,是9和2个9比20少2是18这两个练习,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填写表格。填完以后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悟,在比较中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因为9的乘法口诀比较特殊,有着许多规律,所以在记忆口诀时,允许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忆口诀,照顾学生的不同差异。特别是,老师后来介绍的“手指记忆法”,学生很感兴趣。我先请一位同学上台在投影仪上边背9的乘法口诀边演示过程,其他学生仔细观看,然后带领学生一起伸出10个手指头,自己边动边记忆,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效果很好。提供多种巧记口诀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利用抽象的规律来记忆口诀,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用手指记忆口诀,让不同层次的学习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以情促学
对于乘法口诀这种纯数学的内容教学起来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前播放了儿歌《九九歌》,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发现和今天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数字9。课的最后再次回到儿歌,让学生找出儿歌中的9 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感受到9的乘法口诀并没有那么枯燥,连有趣的儿歌里都隐含着9 的口诀呢。还有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方法记忆口诀,以及到“9元超市”买东西等等,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我们的双手可以帮助记忆9 的口诀,原来我们买东西时也可以运用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9的乘法口诀是非常有用的。
五、需要改进和商榷的地方:
1、时间处理不够合理。
我在如何巧计9的乘法口诀和探索特殊规律“几个九比几十少几”这两个环节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导致后来的练习做得比较仓促,不够到位。特别是“9元超市”买东西这道练习题,本应该让每个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想买哪几件物品,要付多少钱,可是由于时间原因,我只是让个别学生回答,就匆匆进入下一个环节。实在是可惜。我发现自己平时上课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要么来时间不够,要么课上好了还没下课。看来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也是个大学问啊。日后需多学习,多研究。
2、学生参与面不广。
本课的练习相对来说少了点,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参与面不广。第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我只是指几名学生回答,并没有给与每个学生说的机会。我想这里改成同桌互相说一说比较好,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说的机会了。第二个抢答题更是聪明学生的天下了,一些后进生根本没有回答的机会。这里若改成学生独立完成口算,再校对答案,实效性更高。第三个“9元超市”买东西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很好地将这道题目与生活联系起来,没有将这道题应有的价值体现出来。看来,以后设计练习题一定要多考虑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开口说话的机会。
当然,我的课堂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对教材的处理设计,对学生的引导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一定会多思考,多研究,使自己的课堂逐渐走向有效!
8、二年级下册《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课堂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9的乘法口诀。而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因此在课始我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这样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的一开始,我呈现了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格中都有9颗☆,由此提出问题:1行有9颗☆,2行有几颗?3行、4行……9行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完成“几个9”连加的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让学生直接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
接着,我安排了“试一试”作为练习题,要求学生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因为教材没有通过例题来教学这类算式的计算,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独立完成,这样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有了之前的做题经验,这一题学生做起来没有困难。
由于记忆9的'乘法口诀有特殊规律可利用,即:是几个9的和就应比几个10少几,所以在“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教材组织学生再次观察例题图并借助填表探索并发现上述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第2题,通过题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直接写出相关的四道乘、除法算式的得数,进一步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第3题,通过每组两道算式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第4题,是用竖式计算有关9的表内乘、除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刚刚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由于我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花了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导致设计的练习,没有全部做完。该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探索和进行适当的练习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该如何合理整合呢?我有些困惑。
9、冀教版二下《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学生的经验,是学习的宝贵财富,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那如何找准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实行认知的“正迁移”,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通过1-8的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于9的乘法口诀,虽然是教学的新内容,但在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或者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中,或多或少会“知道”“了解”有关9的乘法口诀。根据这一学情,我在引导学生根据星星图填完表格以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九的乘法口诀。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很快编出了九的乘法口诀,而且正确率非常高。同样的,在后面让学生说说若突然忘记了其中一句九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如何来回忆时,学生想出了许多好方法,如利用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相差9这个规律来算得数;利用加法来算得数等等。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这都得益于前面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
这里老师并没有花多大的力气,学生通过平时积累的经验能自主完成学习的任务。
10、《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5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我考虑到文本中的用棒子摆小伞情境不太容易激起学生持久的参与积极性,于是我针对孩子们喜欢比赛,喜欢跳得高的心理,创设了夺星比赛情境。通过由浅入深的四轮比赛,使学生在比赛中积极参与,积极比赛,从而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忆5的乘法口诀,并进行了齐背、抽背和口算题抢答。意在唤起学生的记忆,针对较难的几句口诀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参与面较大,积极性也较高。在学生的知识和情绪热身之后,开始了第一轮比赛——口算。由于有复习的铺垫,大部分学生都较快较好地完成了比赛题目,顺利的夺得了第一颗星。就连平时反应较慢的陈树勇、尹焯锋、曹家建等同学都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第二轮比赛是看图解决问题。我先让学生独立看图搜集数学信息和问题,列式计算。然后汇报、交流解题思路。再引导学生对两道题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当我发现学生把应该用加法计算的题目写成乘法时,我便请他说
第三轮比赛是比大小。学生独立解答后,我针对个别题目进行了点评和适当的拓展。如,由9×5=5×9拓展到□×□=□×□,进而得出了: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在处理5×5○5+5时,我问:“为什么5×5>5+5?”有人说:“因为左边是乘法,右边是加法。”我反问:“是因为乘法比加法厉害吗?”学生们纷纷说:“不是。不能看运算符号,要算。”我就嘎然而止。此时,如果再引导学生举出反例来反驳他的说法,会更有说服力!
整节课,我都注意了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比赛,层层深入地学习了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收获。同时,也注意了一些细节。如读题和读图的指导、知识点的拓展、题目中关键字的追问等。不足的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我引导得过多,应该调动全体学生的智慧,进行讨论,促使学生深入观察、思考、解释、反思,使知识内化、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