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的教案一等奖
1、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置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
(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
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
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
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试背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3、检查生字读音。
4、指导识记字形。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
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
(1)文章题目:养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
(3)材料安排:
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
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1、范读。
2、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六、作业:
1、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笔,写一种你喜爱的花草。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2、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会读本课的7对词语。
2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彩粉笔,本课的一些资料、幻灯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
课前播放录音〈趵突泉〉,感受老舍先生散文的优美境界。
师问:谁知道这篇散文的作者是谁?
你对作者了解多少?说一说。
生自由发言。并播放课件〈作者简介〉及作者的照片。(指名读)
师:老舍先生的作品,有词精妙,语句隽永,思想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取源于生活,感悟生活的再现。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精美的生活,感受一次养花的乐趣吧!(板书课题〈养花〉)
二、初步学习课文
检查字词(播放课件)
1 读生字(排火车读)置载循昙秉秧砸
2 板演易错生字(置秉载)
(1)置:如何记住这个字?——用加一加的方法:四+直=置(上下结构);或双语识字法:PUT四直置(即放)忌:直少横。
(2)秉:如何用部首查字法查到此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禾”部再查三画,是“拿,握”的意思。组一个常用词:“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中的“秉性”。
(3)载: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土”部或“戈”部。区别栽、裁、载。
3 我们把生字放到本课的词语中,看还认识吗?(齐读两遍)
出示词语: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昙花一现秉烛夜游秧苗砸死
检查课文分段
4 师: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很好,课文顺利读过了几遍。下面检查同学们对课文的分段情况。(指名分段)
出示课件:全文共——个自然段,按照由事到理的顺序可以分为——部分。(师生探讨)
小结: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还可以分为7段,因为每个自然段独立成段。
三、深入学习课文,感悟课文
1 学习课文第一段
(1)播放课件及录音(赏读):生边听边赏老师哪个词或句子读的好。
(2)品句: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指名多遍读出“爱花”、“养花”的乐趣,感悟词中之乐。并板书:养花目的)
2 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带着你的喜爱,你的'乐趣去读第二段。(生生评价)
(2)问文中“奇花异草”什么意思?谁来用上它说一句话。
“大雨倾盆”什么意思?谁来画一画?(生主动前来画出此景及春雨,指名说说夏雨和春雨的不同。)
板书:养易活花
3 学习第三段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指名6位学生接读,其他学生品评。
(2)这段中有一个符号[ ],谁知道它表示什么?(多音字)
(3)出示多音字:尽生注音并组词。(尽管尽心尽力)找出这一段没带多音标志的多音字并注音组词。(得载)
(4)“三年五载”什么意思?说一句话。
(5)你会用“载歌载舞”说一句话吗?
板书:怎样养花
4 学习第四段
(1)快速自由朗读这一段
(2)出示课件
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有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么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 加标点(可是……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B 把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
C这段中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板书:需要劳动
5学习第五段
(1)放幻灯及这段录音
(2)“昙花”是一种什么花?(生查字典解释,师放昙花一现的图片)
(3)“秉烛夜游”中“秉”何意?
(4)用//把这段花分为三层,并写出层意。(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
第一层:写——花。第二层:写——花。第三层:写——花。
从这句话中看出养花给作者带来了什么乐趣?
板书:共享其乐
6 学习第六段
快速自由朗读并说出段意
板书:也有忧愁
7 学习第七段
(1)齐读课文
(2)背诵课文,出示课件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即——又——,这就是———。
这段话共——句,用了四对相对的词非常辨证的道出了————的乐趣。也是对全文的——。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趣。
板书:其乐无穷
四、总结全文并板书
养花之乐劳动亦乐成果之乐给人启迪
五、小练笔(15分钟)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字数不限。(选读优秀的短文品评)
3、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词。
2.金钥匙:培养学生在阅读好文章时,品味好词好句的能力。
3.语文故事: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过对“一字师”的理解,了解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
4.古诗诵读:使学生在读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领略西湖之美,达到积累的目的。
5.语文生活:通过说毕业感言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6.习作:写在小学六年中一件难以忘怀的事,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写出真实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些纸条,纸条上分别写上“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等。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会认词、会写词。
2.多种方式认读第一组词语。指名读,检查掌握情况。
3.认读、练习第二组词语。可以听写检查,也可以做选词写话练习。
二、金钥匙
1.导言:《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这篇课文对母亲描写非常细致,词句也非常讲究。今天我们再一次品读品读这些好句子。
2.自主朗读,抓住带点的地方细细品读,想想这些地方写出了母亲的什么内心活动?
3.指名读,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阅读好文章时,一定要培养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习惯,这样既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也可以从中学习好的写作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5.拓展:用一边标记、一边思考的方法从本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好句品味品味。
三、语文故事
1.导语激趣。
“一字师”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一字师”讲述的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2.自读故事,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短文。
(2)边读边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样的启发?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可以谈对故事的看法,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启发。
四、古诗诵读
1.导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你们会背吗?(指名背或齐背),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西湖美丽的风光,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再一次领略西湖的美。
2.自主朗读,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熟,质疑。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在难读处指导,解疑。
(2)通过引读,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师:乌云汹涌像把墨汁泼翻,但不能遮住青山,白色的雨点好似蹦跳的珍珠,打入游船。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
4.品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练习背诵。
(1)同桌合作背诵或自己背诵。
(2)齐背。
第二课时 (语文生活)
一、谈话导入主题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六年来多少事令我们回忆: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有趣的活动……即将要分别了,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要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说!
今天,就请同学们到讲台前,作一个简短的'发言,说一说你们想说的话。
二、出示发言的要求
1.抽签确定发言内容,内容有:向老师说、向同学说、向母校说、向家长说、向自己说……抽签后,准备几分钟。
2.要抓住主要内容说,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抽到的说话对象使用称谓语。
3.上台后不要慌张,态度自然,发言口齿要清楚,声音响亮,语速不要太快。
4.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听完后要掌声鼓励。
5.发言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发言的内容是否符合确定的内容,语言是否流畅,是否做到了表情自然、不怯场。
三、组内发言,相互评价
1.四人为一小组,组内抽签,确定内容。
2.各自准备几分钟。
3.组内发言,同学评价。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发言(或小组内推荐发言人)。
2.全班同学评价。
五、教师总结
这一次说毕业感言的活动,就是为了锻炼同学们即席演讲的能力,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思考,还要求我们有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落落大方的讲话姿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多找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多与人交流,就会提高自己的讲能力。
第三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拓宽思路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学六年中一定有许多事情让你难以忘怀:第一次背着书包步入校园;因为做了错事挨了老师的批评;考试得了高分赢得同学羡慕的目光……想把你最难忘的一件事告诉大家,与同学们分享吗?
2.说一说你最难忘的那件事。(同学自由说,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纠正学生表述不清的语句)
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教师要及时适当归纳。
二、阅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三、自主习作
1.学生构思后自主习作。
2.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第四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朗读习作,进行自改
二、指名朗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请3—4名学生读习作,一个一个评,相机指导,肯定优点,引导补充修改。通过典型习作的评议,使学生明白评改作文的要求和方法。
三、小组互读互评,对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四、进一步修改习作
4、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的教案一等奖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
(2)学习相同偏旁部首的、意义相近的新字。
(3)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4)朗读现代诗。
(5)进行口语交际。
(6)展示才艺。
2、过程与方法
(1)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的字。
(2)通过交际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在展示中扩大知识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叠词。
2、学习新字,复习旧字。
3、口语交际。
课时设计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叠词。
2、学习新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开着汽车来了,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智力王国”逛一逛,赶快上车吧!“嘀嘀嘀……”第一站到了。
二、我的发现
1、出示叠词:
大大小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
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师:我发现每一个词语……
4、生思考。
5、生:我发现每一个词语都是叠词。
师:大家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6、生: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欢欢喜喜……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7、生:我发现每一个词语是反义叠词。
师:能试着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8、生:黑黑白白、宽宽窄窄……
8、师:“第一站”我们顺利通过了,我们再启程吧!
二、读读认认
1、出示一组新字:萝、茄、菇
2、学生读、辩。
3、讲每一个字所指的都是植物中的蔬菜类。
4、继续出示其它的几组生字进行认读。
(1)炖烧烤(与“火”有关,都含有煮之意)
(2)扒扛拣(与“手”有关,都含有动手干活之意)
(3)跺踢跳(与“足”有关,都含有动脚的意思)
5、读词语:茄子、香菇、炖肉……
6、自由再组几个词。
三、作业。
认读新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2、读现代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
1、出示形近字。
2、学生辨认,口头组词。
3、学生填一填,师巡视指导。
二、读现代诗。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师生纠正读音。
3、教师范读。
4、再给学生五分钟朗读。
5、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6、学生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三、学生谈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
2、说话时要态度大方,讲文明。
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在班集体中,我们都爱自己的`班集体。可小华作为值周生,却遇到了一件左右为难的事,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大家都来帮帮他吧。(板书:大家都来帮帮他)
二、出示课件或图片
1、学生看图后,议一议。
2、汇报看图所得。
3、分小组讨论问题:小华怎么办?
4、汇报讨论结果:记下名字,教育小龙,让他以后不迟到。
5、请学生上台演一演。
6、学生评价表演者。
三、总结:同学们知道了班集体的荣誉要每个学生来争取,每个学生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大家齐心协力,这样的班集体才是优秀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展示才艺
教具准备
才艺展示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聪明的小朋友们,大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吧!
二、分组展示自己的展品。
三、小组评议后选出几个展在黑板上。
四、讲评或评比。
五、把优秀作品展示在“展示台”。
六、作业:
动手办一份墙报(每人提供一份展品)
5、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养花》的教案一等奖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批判反思的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欣赏虽然位置偏次,却是精要之处:首先,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删繁就简,直击要处。其次,欣赏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审美观照,是能动的内在审美需求、审美倾向的自主情意活动和价值取向。学生会把自己的创造愉悦的拿出,与大家共同交流。他们走入了文本,就会有自己的感悟,尤其是在比较阅读中,学生对古诗的欣赏、感悟会更深入。
[教材分析]
《石灰吟》《墨梅》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第六单元第20课的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人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则是元代诗人王冕的作品,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上寄寓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两首古诗由七言绝句组成,均为咏物诗,都是借写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处事观,在写法很相似:托物言志。
[学情分析]
这是一组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教师只要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就可达到教学目的;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为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积累资本,进行适时的催化。催化不就是一种引导吗?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可以从文本的空白处开始。这种空白学生有时是难以发现的,所以它需要一个起点。因而,重新组合古诗的教学顺序,改变传统的“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我尝试采用对这两首古诗的“比较”来学习这一课,试图获得意外的课堂效果。
[教学流程]
一.初步阅读,感知诗意
1.认识作者,了解诗人是什么样的人。
2.听教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意和诗情。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古诗。指导学生按古诗的音韵节奏读好诗句。
4.学生自学古诗,常识理解诗意。师生再交流,明白古诗的内容。
二.比较阅读,把握诗蕴
(一)、朗读导入,带入情景。
师:同学们!两首诗的意思我们弄懂了,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请大家高声朗诵这两首诗。
(全体学生大声朗读。)
(二)、抓住名句,比较阅读。
1.你对哪首古诗最感兴趣?说说你的理由。
2.请同学们找出这两首诗中你最喜欢,最感兴趣,最想收藏的句子。并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句。
(引导学生抓住“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进行体会。着重抓“清气”、“清白”、“粉身碎骨”等词语。)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是一个劳动者、求索者、设计者”。由此看来,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取决于他们在课堂上付出劳动的多少,取决于他们的求索的精神。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尊重理解学生为前提,树立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从容地面对学生真情流露时的“百家争鸣”。)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联系实际,从这首诗中读到了这些,说明这首诗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一种财富。也就是说,这首诗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4.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发言,我也想冲动一下,把我的想法说一说,不知你们可不可以,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新课程中提出教师的角色是协作者,是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我想把我的想法和大家说一说,不知同学们愿不愿意给我这个机会?”教者把自己也当作“普通一生”,当作学生的朋友,真诚恳切。在教学中,新课程的理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体现:老师的权威消解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胆子变大了,自由表达的愿望强烈了,个性化的表现越来越多了。)
(三)、讲解“留” ,“流”字,理解重点。
1.教师引导:这两首诗都有一个非常传神的字,那就是“留” ,“流”。请把这两句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读诗句。)
2.两者有何不同?
(明确:一个是“只流”,一个是“要留”;一个是“留香气”,一个是“留清白”;一个是为了“满乾坤”,一个是“在人间留”。)
3.这两个字表达一种什么意思呢?
学生交流。
明确: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石灰吟》中诗人愿意像石灰那样不怕磨练,敢于粉身碎骨,是为了把清白永留人间,洁身自好。《墨梅》中诗人借墨梅的不畏严寒、清香四溢的特性,来表达自己对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这两个字,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
( 新课程的实施,使课堂气氛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让学生‘动 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光‘动 起来是远远不够的。“要尊重多元,珍视个性,让学生思维肆意驰骋”这是新课标的要求,面对诗中“留“的问题,让学生先找再说也自己的想法,这样激发学生多元化思考,这正是张扬个性的必要手段。)
(四)、联系生活,拓展诗蕴。
1.石灰是这样,墨梅也是这样,把自己奉献给别人,像这样的人或物你还想到哪些呢?
2.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次齐读两句精句。
(学生齐读)
三.欣赏阅读,体味诗情。
1. 教师再次诵读。
2. 学生自读、背诵。(要求学生用刚毅的语气读出豪迈的气概。)
3. 配乐朗诵。
(诗歌的教学重在朗读,无论是学前、学中,还是学后,都需要强调朗读。尤其是学后的朗读,是学生在朗读中的“再创活动”,通过自己的声音形式来表现古诗的思想、语言的音韵美,同时学生读时更能够出感情、出真情,是感悟交流后的真切体验。)
6、小学六年级下册《养花》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下册《养花》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花》一文讲述了作者老舍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老舍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中作者传递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还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育花之理”,以及热爱生活的感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
在反复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教学思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重点抓住这样一个环节展开:文章怎样围绕着养花的乐趣安排材料的?
教学片段: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养花吗?
板书:爱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二)讲读“为什么养花”(第1、7自然段):
1.说说你怎么理解“乐趣”这个词语?课文几次提到养花是一种乐趣?在文章的什么位置?
2.出示句子,读一读:
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3.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为什么养花,第七自然段总结养花有什么乐趣;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
4.默读第1自然段
思考:这些句子是怎样体现“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A.指名回答
B.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5.自读第7自然段
A.思考:是怎样总结出养花的乐趣的?
B.指名回答
C.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3、过渡:中间这几部分会写什么呢?(具体写养花的乐趣)
4、通过指导第2自然段,归纳概括自然段内容的方法。
5、自主研读第3—6自然段。
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考虑学生虽然能够感受到老舍先生在写养花的乐趣,但这些内容学生有的自己能够归纳出来,有的归纳不出来,如何指导他们归纳每段的段意,从而按自然段来编写提纲是我教学中的重点。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和“付出劳动之乐”是课文的难点。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养花的乐趣”来写的,那么我应先让学生首先有个明确地认识,即每个自然段都围绕着这条主线展开。所以在教学伊始,我就安排学生抓住一头一尾两次提到的“养花的乐趣”的句子,来体会文章的主线。通过比较这两句的异同,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头尾的相互照应,确立课文中间的内容是具体说明养花有哪些乐趣的。再通过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理解“获得知识之乐”,归纳出概括段意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学后面的内容。
但通过教学的.实践,这样的设计还是有许多问题的:首先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够明确,教学始终是在按照我的教学设计,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再次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句子的意义上,反复的分析某个重点句,肢解了文章的整体性,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使整节课的阅读量没有达到要求。
通过总结这节课的得失,我改进教学方案,初步的设计是教学的主线不变,抓住两次“养花的乐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指导,掌握归纳段意的方法;加强朗读体会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整体内容理解难句,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减少无效的提问,组织学生主动把读文章的发现感受谈出来。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承,不是外在的告诉,我还将从课文本身、课后练习以及学生实际入手,细致研究教学设计,实现“有感情的朗读”和“深入理解的读”,使语文课更加生动有效。
7、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
今天讲到《桃花心木》一课时,期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读文,带着这样的问题,当你通篇读完后,你觉得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只要用心读书的孩子,问题很好解决,很明显,大家一直认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这个句子不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理解上的难点。我便围绕这个句子展开教学。这句话的一个关键词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反复读了两三遍,已找到了答案,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是“不确定”。是啊,生活中的不确定太多太多,在文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桃花心木苗的生活不确定,用心读书的孩子们找到了根据,说出了理由。这些不必细说。
把握人文目标,激发学生情感,自然到了火候,由树我们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人,联系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你的生活也定会不确定,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你是怎样做的?是否经得住生活的考验?是否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是否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是否在此基础上努力生长?当然这一连串的问题是相关联的。其实孩子们都有话可说,觉得很多事情似乎难于启齿,在我的一再引导下,孩子们还是没有勇气站起来谈到自己的“生活逆境”。在我的一再鼓励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仍没有站出来,我冒昧的点到了张XX的名字,她怯生生的谈到了她的生活,尽管语言有些支离破碎,当然这不是她平时的水平。她的情况我十分清楚,在我的帮助下,她完成了一次超越自己的心声流露。“爸爸得病后,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爷爷上了年纪,腿脚不便,我们家本来就不富裕,现在更是雪上加霜,从爸爸得病那一刻起,我暗暗下决心,以后我一定好好读书了,再也不贪玩了,我要努力学习,找到工作,改变我们家现在的样子…”
感谢她,我话音刚落,掌声已经响起来了。在不确定的生活中,你变得坚强了,懂事了,很大的收获,是一笔财富。
有一个开头的,大家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看透了大家的心思,我也不再点名了,想说的便主动站起来交流了,李XX也谈到了他的生活环境,不确定正是姥爷的离世,他十分悲痛,因为是姥爷一直把他带大的,妈妈的改嫁似乎对他打击也不小,他也信誓旦旦的说,“我也不知将来干什么好,我只想好好学习,不给妈妈惹麻烦,想姥爷,我要更听姥姥的话…”又一次掌声雷动,我不知道大家是佩服他的勇气,还是和他有类似的'经历,产生了共鸣?还是被他的真情实话打动?总之,掌声许久。
孩子们的所想所思在笔尖流淌,停笔片刻,如释重负,眸子也明亮了许多,看到这一切,我似乎也看到了他们的未来,她们才是一棵棵真正的,能经历风雨的“桃花心木”。
8、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
1.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交流,组内展示”这一环节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2.适当牵引。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学习。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
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
1.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应的句子,却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2.朗读指导不到位,针对重点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朗读,提升空间有限。如果能够砸实一段的朗读,对于朗读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
改进措施:
今后在授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孩子 们进行适当地引导。提出的学习要求应该有层次,这样才会对全体学生都有教育效果。今后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9、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改同步训练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听课效果并不好,这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其中一个小题让学生填空,内容是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这项内容不难,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只要熟悉课文,这算不了一个问题。结果却不是这样,好多学生不着边际地随意乱填一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词语把握不准,写错字,漏写字,忘掉字等一类错误,多有出现,不一而足。改题过程中我十分生气,如此简单的问题,错误都花样百出,我当时气愤填膺;改完作业,我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杜绝此类问题出现的方法是:学生多读课文,好的课文还要学生进行抄写,再通过学习,如此,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谙熟于心是不成问题的。
一部分学生课文不好好读,课上不认真听讲,如此学习状态,作业不出错才怪呢!这反映了班上一部分人的学风问题,懒散,靠抄袭别人的作业来完成作业,课上、课下就是一个字:玩。为今之计,刹住这股不良风气,必须改掉。否则,期末成绩将会差的不可想象。
其次,其中的一道小练笔题: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结果学生写得很勉强,很多甚至谈不上借物喻人,只是人和物很牵强地放在一起,学生以为这就是借物喻人了。其实,学生没有掌握借物喻人的根本之处在哪里?是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写物为主,水到渠成,写人点到为止即可,如本课的写法。看来,知识点或写作手法,学生由学会到在实践中掌握,绝非以道里计,更不会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会了吗?会了——如此简单。
10、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借种树喻育人。课文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才有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我紧扣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读课文,抓主要内容。
林清玄的散文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善于从生活小事或不起眼的事物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读了课文学生不难说出,本文主要讲:作者看到种桃花心木的人一些奇怪的举动,经过与他的一番对话,悟到了一个人生道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我相机板书:
奇怪的举动——一番对话——人生道理
2.抓住线索,突出重点进行教学。
种桃花心木的人有哪些奇怪的举动呢?学生读文概括出:一是浇水的时间不定,二是浇水的水量不定。假如老师就是种树人,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纷纷发问:为什么你不按时来?到底一次浇多少水?等等。然后在读读文中作者的疑问。
3.回归课题、体会写法。
本单元要让学生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归课题——桃花心木。以物命题,意图何在呢?意在街桃花心木让人知道,人也要会在不确定中生活尤其重点体会课文以“桃花心木”为题,不是单纯地写树木,而是借树木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树与人的形象叠印在一起,以此体会到文章在表达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上完这堂课后,细细琢磨,我觉得以下两个方面做的欠缺:
1、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咬文嚼字,在朗读指导中,要注意技巧,从语速、语调等方面有层次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从而更好地感悟文本的内容。
2、评价语言没有特色。尤其是鼓励性的语言少,因此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最佳状态当中,因此感觉师生不能同步,有些脱节了。
学无止境,无论是“教”还是“学”都需要我们孜孜以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充实自己,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11、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下册《我心归去》教学反思
《我心归去》教学反思:《我心归去》是“月是故乡明”板快下的一篇思乡散文,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个作者都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家乡,对怀着对家乡深厚的爱。老舍从生活小处着手,从自然的一草一木入手,表达了对北平近乎母亲般的爱。而韩少功从在异乡的感受入手表达了他对故乡主题的定义,把思乡之情上升到新的高度。
在学习《我心归去》之前让学生作了较充分的预习工作,让他们不停地朗读。这点在上课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自己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总体有如下几点:
1.在文章的脉络把握上还是比较有条理。从作者在异乡的物质条件入手,让学生归纳特点,大多都能用“豪华”、“奢侈”来表达,到在故乡的心理感受“激动”、“亲切”、“让人回望”,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2.问题的穿插上比较恰当。故乡在作者的描绘中是“贫瘠脏乱”但还是让人热泪盈眶。我让学生(在外地居住多年的)思考“想到故乡时最会想到什么?”,“想到家里的这些你内心的感受是什么?”一般的回答都是“爸妈做的饭菜,家里舒服温暖的床”,“感觉温暖亲切”从而引申到作者想到的又是什么。故乡的“小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不能回家的小羊和立在田头的.犁头”,这样就使学生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情感,也为作文指导有所渗透。
3.化复杂为简单做得比较好。在问到“为什么”听到舒博特明明不是思乡的曲子而泪流满面时,我举了杜甫的“感时花溅累,恨别鸟惊心”,因为主观色彩从而使物皆著主观情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尽管是有进步,但存在的问题很多有:1.速度有点快,对于故乡在作者心中感受有点过快。或许我把学生想地过好,自己心情激动,影响了教学效果。
4.问题的衔接很不好,课前给他们听费翔的《故乡的云》,并没有任何作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是最大程度上为教学服务,如果单从吸引学生,为了使用而使用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今后应以此为鉴。
5.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能与老师与文本对话的就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自己课堂引导方面很不够,这将是自己今后自我提升最主要的一点。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更在于自己投入时间的多少。越来越感觉教学是一种心灵的提升,每节课都能给我带来巨大的收获。只要用心,课堂会是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