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2023-08-23 10:03:10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1、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

  2、能熟练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3、会由离子反应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4、会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去理解新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努力进取的优良品质。

  3、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过程:

  课本第16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举例说明。

  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出现之一者才能发生。

  例:(1)生成难溶物质,如Cu(OH)2、BaSO4、AgCl等。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气态物质,如:H2S、CO2、SO2等。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难电离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NaOH+HCl=NaCl+H2O

  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时,离子浓度如何变化?

  离子浓度减小。

  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等),即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即要依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判断。

  1、判断下列离子反应能否发生,说明理由。

  (1)、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混合 (2)、碳酸钙和硝酸银溶液

  (3)、硫化氢气体通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4)、碘水和溴化钠溶液混合

  2、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对不正确的指明原因

  A、硫酸铜溶液与硫化钾溶液反应:CuSO4 +S2— = CuS↓+SO42—

  B、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反应:Ag+ +Cl— = AgCl

  C、碳酸钡放入稀盐酸中:BaCO3+2H+ = Ba2+ +H2O +CO2↑

  D、铁片放入稀盐酸中:2Fe +6H+ = 2Fe3+ +3H2↑

  E、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 + OH— = H2O

  六、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能否将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关键在于能否选准方程式中各离子对应的物质,现将有关规律总结如下:离子方程式中如有H+存在,应选择强酸,但要注意同时有还原性离子存在,不要选用HNO3(如2H++S2-=H2S↑);如有OH-,应选择可溶性强碱;如有酸根离子,一般应选择钾、钠、铵盐;如有金属阳离子,一般选择强酸盐。

  H+——强酸

  OH-——可溶性强碱

  酸根离子——钾、钠、铵盐

  金属阳离子——强酸盐

  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

  (1)2H++S2-=H2S↑ (2)CO32-+ 2H+ = H2O + CO2↑

  (3)Cu2++2OH—=Cu(OH)2↓ (4)Zn + 2H+ = Zn2+ +H2↑

  接下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七、关于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之间发生反应则离子不能共存。

  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A Na+、HS-、Cu2+、Cl- B HS-、Na+、OH-.K+ C K+、MnO4-、Cl-、H+

  D H+、Cl-、Na+、SO32- E K+、S2-、Cl-、Na+ F K+、SO42-、SO32-、H+、

  1、因生成气体而不能大量共存。如H+与CO32-、SO32-、S2-、HSO3-、HCO3-、HS-等不能大量共存;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5、受酸碱性环境的影响而不能大量共存。如弱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在;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在酸性、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存在。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C

  A.pH=1的溶液中Na+,S2―,K+,MnO4―

  B.pH=7的溶液中Al3+,Cl―,SO42―,HCO3―

  C.pH>10的溶液中Na+,AlO2―,SO42―,K+

  D.pH=0的溶液中Fe2+,ClO―,Na+,K+

  P19习题五、六

2、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

  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物溶于水时能发生电离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它们在溶液中参与化学反应时,与所形成的.离子有没有关系呢?

  [板书]第五节、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展示目标]

  [演示实验] 硝酸银溶液分别与盐酸、氯化钠、氯化钾溶液混合。

  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问题讨论] 实验中尽管反应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

  [学生回答]

  [总结] 化合物在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 一、离子反应

  [问题讨论] 下列反应那些属于离子反应:

3、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离子反应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根据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对比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分析、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的化学现象及反应事实,使学生了解研究事物从个别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体验研究问题,寻找规律的方法。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参与能力,对反应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对反应事实的处理及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的条件是什么?并对应举例说明。

  【评价】给予肯定。

  【指导实验】全班分为三大组,分别做下面的三组实验,并观察记录:

  一、硝酸银溶液分别跟盐酸、氯化钠、氯化钾的反应;

  回答: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这类反应必须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难电离的物质三者之一才能发生。

  例:(1)在反应里生成难溶物质。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应里生成气态物质,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应里生成弱电解质,如:水、弱酸、弱碱等。

  NaOH+HCl=NaCl+H2O

  分组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复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实验结果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盐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三、硝酸跟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的反应。

  【追问】分别讨论三组实验,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同,为什么每一组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在笔记本上完成其化学方程式。

  【讲解】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的作用下能电离(强调离子表示方法)。这些电解质在溶液里发生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间反应。

  【练习】书写如下电离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书】一、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复分解反应和在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等。

  【过渡】用什么式子来表示离子反应呢?前面已经通过实验证明AgNO3与NaCl、HCl、KCl均能发生反应,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同学分别写出上述实验的化学方程式。

  二、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三、均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思考并讨论、猜想。

  回答:复分解反应均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溶质在溶液中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虽然反应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离子。比如盐酸、氯化钠、氯化钾在溶液中均电离出氯离子,跟AgNO3电离出的Ag+结合,所以均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银。

  练习: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练习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复习巩固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讲解】先把溶液中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的形式,把难溶的物质仍写成化学式。反应前溶液中大量存在着四种离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结合成难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减少,反应向右进行。把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H+和NO3-即实际没有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删去就写成了“离子方程式”。

  【板书】2.离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

  子方程式。

  【练习】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应的实验现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设问】通过完成AgNO3分别与HCl、NaCl、K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板书】2.意义

  ①能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提问】Ag++Cl-=AgCl↓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讲解】怎样书写离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写、改、删、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为例分析。

  领悟。

  模仿。

  板书练习: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发现反应物虽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可见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与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间进行的反应,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银盐进行的一类反应。

  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相互交换的过程,探究反应的实质,引出本节的知识点。

  【板书】3.书写步骤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师生同时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凡是难溶、难电离、气体等均写成化学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质仍写其化学式)。

  (3)删: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将系数化成最简整数比。

  (4)查:检查书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①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是否相等。②方程式两边电荷数是否相等。

  【练习】盐酸跟Na2CO3、K2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O2↑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请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验证两同学回答是否准确。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

  -+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盐跟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类反应。

  分析离子反应如何运用了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的练习,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重要的化学用语的基本功。

  请写出固体氯化铵与固体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问】有同学将此反应写出离子方

  H2O请讨论此写法是否正确?

  【评价】对后一组的发言,给予高度的评价。指出,固体物质间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设问】请写出实验室制氯化氢的化

  学方程式。此反应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吗?

  【评价】答案正确。指出学习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投影】课堂练习

  一、完成下列离子方程式

  1.氢氧化钡跟稀硫酸反应

  2.铁跟稀盐酸的反应

  二、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实验室制氯气:

  写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回答:按上述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

  另一组代表回答:虽然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此式正确,但反应物都是固态,反应物没有发生电离,怎么来的离子方程式?我们认为是错误的。

  讨论后回答:

  在无水参与的情况下,浓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完成练习: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确,虽然元素原子个数守恒(即遵守了质量守恒)但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违反了电荷守恒原则。

  4.不正确。不符合反应事实,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时生成Fe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及时反馈,进行调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总结】离子反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可揭示反应的实质。要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写法。

  5.正确。此题是氧化还原反应,除了要遵循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外,同时还应遵守电子守恒。

  【随堂检测】

  1.H2S通入NaOH溶液中,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2S+2NaOH=2Na++S2-+2H2O

  (B)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D)2H++2OH-=2H2O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镁跟稀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

  (D)氯化铜与氢氧化钡反应:Cu2++2OH-=Cu(OH)2↓

  第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表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2题考查学生利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判断正确结果。

  附:随堂检测答案

  1.(C) 2.(B)、(D)

4、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一、导入 :

  (1)朗读《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认识水的片断。

  (2)从正常人的角度体会残疾人的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1)海伦·凯勒虽是残疾人却感受细腻,我们虽为健康者,却不如其感受之细,哪些内容是她体会到了,而你却未体会到的呢?

  (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三、浅析课文:

  (1)深入体会作者的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内涵)

  (2)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

  四、作业 :

  (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

  (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的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的生活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表达训练)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

  (1)教师示范:

  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

  (3)小结:

  结合学生交流内容,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

  (1)要求:

  《》,这是海伦·凯勒最渴望的,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来诉说,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请你来谈谈你的假如

  (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

  (3)小结:

  结合学生内容小结。引导学生无论何种愿望都要向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

  四、作业 :

  在作业 本上,依要求写出你与同学交流的内容。

5、离子反应第三课时教案一等奖

  教师总结归纳:

  第三、四课时(总第八、九课时)

  教学内容:

  讲授第三课第二框——“男生 女生”

  教学过程预设 (一)情景预设

  导入:

  活动一:了解性别差别

  a、你了解男生么?你了解女生吗?让我们来一次男女生之间的竞赛吧!(指导男女生分别说说自己的优势有哪些?)

  我们(男生)的优势有:

  我们(女生)的优势有:

  b、新学期开学,我们班要完成下列任务:

  搬运新书、分发课本、檫玻璃、檫电风扇、坂课桌、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

  如果你来分配,你会让男女生各承担什么任务?这样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男生:搬运新书 站在上面檫玻璃、电风扇 搬课桌

  女生:统计在校吃饭人数及收费、打扫本班卫生区的落叶 协助男生檫玻璃、电风扇可以由男女生合作的:分发课本 檫玻璃、檫电风扇由此可见,男女生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在学校生活中彼此合作、积极交往有着积极的意义。

  板书: 一、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异性同学间积极交往的意义

  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不能正视异性同学间的关系,认为异性同学间不会有正常的交往和真正的友谊,这会导致我们对男女同学间的交往过于敏感、拘谨,甚至害怕与异性同学进行正常的交往。这种想法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和一般的同学交往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彼此之间的不一样,才显出异性间积极交往对自身成长的价值。

  想一想:异性同学之间积极交往有什么意义?(教材P37页第一段)

  2、什么是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

  活动二:辨一辨,说一说(见教材P37页)

  辨一辨:他们之间的交往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

  (小米和小巍拒绝与其他异性正常交往,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小雯、小颖交往广泛,朋友多,人缘好,但是在与人交往时要注意分寸。 小雅胆子太小,缺乏正常交往的勇气和行动,不利于自己健康成长。)

  说一说:男女生之间应该如何正常交往?你是怎么做的?

  (男女生之间的交往,既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把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我们要真诚待人,坦然大方的与异性同学交往)。

  想一想: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应尊学的原则)

  教师总结: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能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

  二、把握青春 把握情感

  活动三: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详见教材P39页)

  我悄悄地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我这是怎么啦?这正 常吗?

  想一想:你能帮她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但是,面对朦胧的情感,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地处理,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活动四:理智地处理情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教师呈现情景,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女孩儿收到了男孩儿的一封信,眼前立即出现男孩儿的笑容、眼神,…… ……(见教材P39页)

  想一想:他们的感情可以进一步发展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不可以。因为他们都是未成年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保持同学和普通朋友的关系,让理智战胜情感,不做不属于青春期、不属于未成年人的事情,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锻炼自身素质中去。)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每一个问题,最终独立作出判断,最后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当你、你,收到这样的信时,该怎么处理呢!那就让我们听听这些富有哲理的箴言吧!

  相关链接:(见教材P39页)

  同学们,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要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活动五:澄清对男女生间“早恋“现象的.认识(见教材P40页活动五)

  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或他人是在“恋爱”,实际并非如此。

  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在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活动六:异性交往中的自我保护

  (阅读教材P41页案例及相关链接)

  (学生阅读教材最后一段)

  (学会运用法律、道德、学校的规章制度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我们的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三)本框知识点

  (1)男女生之间存在许多差异,各有优势。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友谊。

  (2)异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意义:

  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的范围,锻炼交往的能力;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3)男女生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见教材P38页)

  (4)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同学之间产生好感和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5)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要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四)教学后记

6、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课堂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而且在我用多媒体展示溶液中离子的微观图像时,好多同学很快就能明白离子在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本质,这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一知识点中,由于学生的化学用语这一关掌握的不是很好,这给他们的书写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但在我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下,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他们之间也互相交流,且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可见这群可爱的孩儿们在学习中是充满乐趣并取得成就的。

  最后15分钟我给同学们布置了4道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的.课堂练习题,在他们的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紧接着我着重分析与强调这些错点,帮助学生纠正与提高。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刻领悟到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中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理解这节课内容的能力,然后要备教法,采用什么样的教法能够让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等等。

7、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一必修教材《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探究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这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思路。课后使我有所感,准备这节课大约一个星期,备课过程中,思考问题更全面了,不仅仅只研究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还考虑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师生间如何互动,以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备课并不断的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使课的流程更合理,内容上更清晰明了。我时常对学生说学习是件苦差事,成功一定会给予那些真心付出的那些学生。做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只拿着我们以前的家当去教不同的学生。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的思想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转变,今后要不断的注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借鉴其他老师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

  《离子反应》这节课,我从网上获取了有关《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相关图片、flash模拟动画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整合了本节课。对于导课这一点,没有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去引课,而是选择一张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图片,讲述蜀军因误饮哑泉水中毒,而后又喝安乐泉泉水转危为安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离子反应。这样的确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反思之后,觉得也有不妥的地方。如果把图片换成一个短的视频,会比教师讲述故事要好。此外,不应该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同学们,应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节课。

  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薄弱这一现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并没有简单的`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演示3个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对比反应前后的离子,进而推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再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其产物。最后得出离子方程式。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得出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之一-------生成沉淀。学生通过探究实验2、3得到离子反应发生的另外的两个条件。这个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究之后得出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固。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较高,可以把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实验,或者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并发给每组学生一份学案,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的是自学方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交流,得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经过一番讨论归纳出书写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了加深认识,对简单离子方程式进行补充练习,由此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部分,课堂上是做两道练习题结束本节课。课后反思之后,还是感觉这个部分处理的不好。这个部分应该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升华,反思之后,觉得采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较好,讨论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多的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8、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个问题:将硫酸氢钠滴入氢氧化钡中和将氢氧化钡滴入硫酸氢钠中,其反应实质相同吗?

  旁边我画出了一只烧杯,在烧杯上画了一只滴管。烧杯旁标着硫酸氢钠,滴管旁标着氢氧化钡。

  有的学生很快叫起来:相同。我追问:为什么呢?答道:因为反应物相同的。

  我继续问:只要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也是相同的吗?

  学生们低下头来。过了一会有的学生回答:不是的。我说: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有的学生找出来了。提出碳与氧气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我再问:大家能分析一下原因吗?有的学生思考很积极:因为氧气的量不同。

  我在黑板上分别写下了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方程式。说:你们看,当反应物的量不同时,我们得到的生成物也是不同的。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量”的问题,大家在分析化学问题时,也一定要有“量”的观念,进行深入地思考。大家能否用“量”的观念再去看看我们提出的问题。

  学生们开始在草稿纸上写了起来。但很多同学仍然是不知怎样动手。

  我想这是学生在方法上存在问题。也就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的问题。怎样去将“量”的观念成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知识呢?

  我开始引导学生。

  大家分析一下在烧杯中大家会“看到”哪些微粒?学生们马上回答:钠离子,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水分子。我又问:在滴管中有哪些微粒?学生回答:钡离子,氢氧根离子。看来,学生们在分析微粒这方面掌握得不错。

  我接着问:如果将他们混合,你们说这些微粒哪些将“打仗”?学生回答: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学生们在定性分析离子反应方面也挺好的。这是上节课的内容了。

  我说:好了。现在我假设,如果滴管中滴下了一个钡离子,你们觉得会同时滴下多少个氢氧根离子?学生们回答:两个。

  我在滴管旁边标出一个钡离子,两个氢氧根离子。

  我继续说:下面烧杯是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海洋,里面有足量的氢离子与硫酸根在哪儿“守株待兔”,你们想想,这一个钡离子,两个氢氧根离子一旦闯入进去,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们笑着说:氢离子来消灭氢氧根离子,硫酸根来消灭钡离子。我追问:将用去多少个氢离子,多少个硫酸根离子?

  学生们说:两个氢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

  我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氢氧根离子,一个钡离子,两个氢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我说:你们看,参加反应的离子我们清楚了,他们的量我们也分析出来了,你们能用离子反应式表示出将氢氧化钡滴入硫酸氢钠中反应的实质吗?大家自己动手试试。

  学生们写了出来,一个钡离子,两个氢氧根子,一个硫酸根离子,两个氢离子反应生成了一个硫酸钡和两个水分子.但有一个细节问题我强调了一下,有的学生硫酸钡忘了标沉淀符号。

  我说:你们看,我们分析微粒在水溶液中行为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分析微粒的种类;第二个过程是分析哪些微粒间发生反应;第三个过程是分析这些微粒是按怎样的量进行反应的。现在大家再来自己分析一下将硫酸氢钠向氢氧化钡中滴加的反应,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出来。

  学生们有了这种程序性知识后,他们分析还是很快的。我检查了一下,大部分学生写得很好。

  我又抛出我的第二个问题:将硫酸氢钠向氢氧化钡中滴加,请大家写出下面离子方程式:一是氢氧化钡溶液刚好呈现中性的离子方程式,二是刚好将钡离子沉淀完全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们都低下头,在纸上画了起来。我看到有的学生在滴管边标出一个氢离子,一个硫酸根离子,下面画出了大量的钡离子和氢氧

  根离子。有的学生问我:这不是与上面的一个反应实质是一样的吗?氢离子完全反应,硫酸根也完全反应。

  这说明,他们理解题意上存在偏差。

  我问:下面烧杯里有大量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你一个氢离子滴入进去能够使溶液呈现中性吗?

  学生们开始明白了,原来这里滴入的氢氧化钡的量是不个同的。

  我说:假设这时烧杯里有100个氢氧根离子,有多少个钡离子?学生回答:有50个。

  我说:好,现在我们如果要使溶液呈现中性,需要滴入多少个氢离子?学生回答:100个。我追问:同时滴入了多少个硫酸根离子?学生答道:100个。

  我在黑板上写出:100个氢氧离子,50个钡离子,100个氢离子,100个硫酸根离子。

  我问:大家说,这样的量反应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们说:有50个硫酸根离子过量。

  我请学生们自己写出离子方程式。学生们写了出来,也知道将50去掉,使方程式最简化。

  还有几位同学马上把第二种情况的离子方程式也写了出来。看来,学生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是很强的,反应也极快。

  这节课的任务我也觉得完成了。还有一点时间,我请学生们自己整理笔记。

9、离子反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一必修教材《离子反应》的第二课时。对于学生已经知道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微观模拟动画,得到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本质,进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概念。接下来通过三个探究实验探究离子反应发生的三个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关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向转变。最后在练习过程中探究出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以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这是我本节课的设计思路。课后使我有所感,准备这节课大约一个星期,备课过程中,思考问题更全面了,不仅仅只研究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还考虑了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师生间如何互动,以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此期间进行了多次备课并不断的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使课的流程更合理,内容上更清晰明了。我时常对学生说学习是件苦差事,成功一定会给予那些真心付出的那些学生。做为老师的我们,不能只拿着我们以前的家当去教不同的学生。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我的思想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转变,今后要不断的注入新的教育教学(此文来自)理念,借鉴其他老师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

  《离子反应》这节课,我从网上获取了有关《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相关图片、flash模拟动画等资料。在此基础上整合了本节课。对于导课这一点,没有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去引课,而是选择一张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图片,讲述蜀军因误饮哑泉水中毒,而后又喝安乐泉泉水转危为安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离子反应。这样的确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反思之后,觉得也有不妥的地方。如果把图片换成一个短的.视频,会比教师讲述故事要好。此外,不应该直接把问题的答案告诉给同学们,应该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本节课。

  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薄弱这一现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因此,并没有简单的把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直接教授给学生。而是通过教师演示3个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对比反应前后的离子,进而推出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再通过实验现象推断其产物。最后得出离子方程式。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得出离子反应发生条件之一———生成沉淀。学生通过探究实验2、3得到离子反应发生的另外的两个条件。这个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探究之后得出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记忆更牢固。与其他老师交流之后,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较高,可以把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实验,或者带学生进入实验室,分组进行实验,并发给每组学生一份学案,学生自己亲自动手,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体会成功获得知识的乐趣。

  对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则采用的是自学方式。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互交流,得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经过一番讨论归纳出书写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了加深认识,对简单离子方程式进行补充练习,由此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和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部分,课堂上是做两道练习题结束本节课。课后反思之后,还是感觉这个部分处理的不好。这个部分应该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升华,反思之后,觉得采用一种讨论的方式较好,讨论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对《离子反应》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更多的进行反思,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