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等奖设计
1、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等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JIE;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敞开、芬芳、无限、云锦、黄昏
3、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对课文语言的品味的过程中,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将课题逐步展示。
1、先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 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检查阅读情况。
a逐节指名读课文。
b给下列词语正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1)
①指名读课文。
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
明确答案:是祖国,是作者对孩子发出的召唤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体现出对于孩子的期盼
2、细读第二部分。(2-5)
a、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
b、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课文,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到哪一段,教师重点讲解一下。
第二段的讲解: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布。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
(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
第三段的讲解: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
第四到五的讲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3、齐读第6节。
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
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组成的词语。
3、从本文学习一些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二、总结课文
1、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反复。
②押韵。
③拟人手法。
我们在读一些文章时,会发现有些文章中的动物、花草们会说话,会跳舞,或者有些应该是用来形容人的动作、表情的词语,却用在动物、花草、山水等身上。这些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不一样,但我们又不觉得那些词语、那些句子用错了,反而会觉得这些句子写得很有趣。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一种很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叫拟人。像课文第三、四小节中的联欢相聚以及青山绿水说的话,用的`就是拟人的表达方法。
比如我们同学在写作文时写道“小草儿在风的吹拂时欢快的来回摆动着自己的身子”。这样的手法就是拟人,这样写把小草写活了,生动有趣。
在习作时,我们适当地运用拟人的表达方法,可以让我们的习作更生动,更形象,更有趣。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逐段练读,读出感情。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馨、襟、瀚、耘
学生描红。
五、拓展练习
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板书设计: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翠竹、松柏
果园、沃野
鸣禽、野花
青山、绿水
启迪:热爱、探索大自然
3、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等奖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JIE;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诗人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等奖设计
教材简析: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此诗,试图凭借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感悟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通过诵读,想象,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读中感悟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用心感受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谁能来背几首诗歌,可以是古诗,也可以是现代诗歌。
指名学生背诵。
2、相对于古诗来说,你们觉得现代诗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指名交流。
交流内容可能会说到:现代诗歌语言浅显明了,形式短小活泼,富有生活情趣,易于接受。学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经验,若说得有理,教师都应肯定。
3、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现代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营造氛围,反复诵读。
1、打开课本,好好读读诗歌,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尽量能读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倾听学生个别朗读,并及时作出鼓励和指点。)
2、采用多种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营造一种乐读的氛围。
①个人展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来读。
②小组展示:小组合作朗读,读的形式由小组自己决定,展示小组实力。
③男女生赛读:在比赛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促进读的水平提高。
三、品味诗歌,领会“感受”。
1、从同学们的读中,我已经感受到大家是带着自己的情感在读了,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尽情地再读一读,用心体会,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感受。)
2、大自然这本“绿色的课本”,究竟有着多少神奇的`景象和奥秘,又带给我们多大的收获和欢乐?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学生围绕“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交流,把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①第2节:可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想象“果园”的丰收景象和“沃野”的耕耘场面。
②第3、4节:抓住“联欢”、“相聚”体会孩子和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快乐;抓住“青山”、“绿水”的话语体会“自然”对孩子的启迪,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并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③第5节:引导学生想象“片片云锦”、“阵阵微风”的意境之美,感受“明媚的早晨”、“愉快的黄昏”生活之乐,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四、朗读全诗,总结回顾。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学完了全诗,你们能说一说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绿色的课本”?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回味课文,了解、学习作者表达自我感受的方法。
2、拓展学习,并能运用学习到的方法学写诗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领悟诗歌表达特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味课文。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领略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这首诗歌,请同学自由组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诵读这首诗歌。
二、学习表达。
1、学了这首诗,同学们喜欢这首诗吗?老师也很喜欢这首诗,在我们眼中平平常常的大自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像一位魔术师,神奇而充满魅力,作者是如何体味到这一切的呢?
(引导学生读中发现:作者在细细地看,静静地听,尽情地想中全身心感受到的。)
2、有时候,我们心中有了感受,可是,把它写下来以后,我们就觉得没有表达出来,你们有这种感觉吗?作者怎么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写得这样清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也需要我们好好地读,细细地看,静静地想。
(生自读诗歌,探究发现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各种表达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尾反复,前后呼应。②有些诗句对仗、结构相似。③二、四句押韵。④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⑤丰富的想象。⑥有些字词用得特别妙。⑦借物抒情。学生的发现只要说得有道理,教师都应及时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品读选文。
1、选读:很多作家、诗人都很善于感受,也很善于用贴切、自然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请同学们看老师补充的两首诗歌《庭院里的“舞会”》和《海》,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内容一起读,讨论:庭院里的“舞会”和海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
庭院里的“舞会”
树叶喜欢跳舞
树叶乐了,挤在庭院角落
一到秋天就穿上彩服
羞羞答答对风儿说
从树上飘下来
吹吧吹吧,就请您
寻找舞蹈的场所
当本次舞会的伴奏
庭院说:快来吧
于是风吹:呼噜噜,呼噜噜
看我是个多好的舞厅
树叶轻快地跳起了快三步
环境优雅而舒适
风儿又吹:呼,呼,呼呼
舞池平坦又宽阔
树叶又接着跳慢四步
风儿说:快来吧
哎呀,风怎么不守纪律啦
看我是个多好的乐师
一吹起迪斯科
会吹奏多种美妙舞曲
就像浑身着了魔
能创造最佳音响效果
自说自话地跑进舞池
和树叶一同跳起了舞
海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到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2、交流:
①庭院里的“舞会”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②海给诗人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他又是怎样描述自己的感受的?读一读这首诗。
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独特的感受以及表达方式。
3、小结: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了,就能有独特的体验,并且能产生许多联想。
四、表达感受。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作者对青山、绿水产生了联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借青山、绿水来启迪少年儿童要不怕艰险,勇于攀登,要有广阔的胸怀,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景物,你看了会产生哪些联想呢?仿照诗歌的第四节,请你们也来写一写好吗?
学生仿写。
指名交流。
2、自然界中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如果你能静静去感受,你一定会有许多独特的体验,本周我们就来写一首现代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下周我们就举行一次诗歌赏评会,好吗?
细细地看
板书:
感受
静静地听
尽情地想
5、课文《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案一等奖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当堂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理解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3、启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对诗歌的爱。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
2、启发想象。
3、对课题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疑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第四课,齐读课题——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是一首(现代诗)。相信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也基本没什么障碍了。我知道有些同学还会背了呢。我们也知道了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首尾呼应/总分总。我们学一首诗歌是不是就满足于此呢?(不)
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同学们在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①、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
②、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讨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大自然就像一本书,里面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大自然这本课本里藏着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孙友田去发现.)
1、重点品读第二自然读
①、古人说:诗中有画。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里藏着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大胆地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配乐读第2自然段)
②、交流:
从“挺拔的翠竹”,学到做人也要像竹子一样正直。想到一首诗《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就是“挺拔的翠竹”啊。
从“松柏的苍劲”,你又想到什么呢?(青松的高洁)想到陈毅的诗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从“沃野的耕耘”想到农民伯伯的辛劳: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从“果园的丰收”联想到丰收的场面,人们的喜悦……
③、小结激发朗读:诗歌的语言是比较凝练的,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你看短短的一句话,就能让我们联想到这么多,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大自然就是活生生的课本啊,时时给我们以启迪。谁能读好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和想象。
2、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大自然哪些景物引发了你的联想,给我们以启迪。划下有感触的词或句,在旁边简要写写你的联想或从中受到的启迪。
3、交流
预设:
①“青山说——”联想到哪些山?(泰山,黄山、华山……有很多名山等着我们去攀登。)
我们要攀登的仅仅是自然界的山吗?(还指知识的山峰)一句话叫“无限风光在顶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要肯攀登、坚持攀登的人才能饱览到无限的风光。
②“绿水说——”联想到什么?(五湖四海,四大洋)
出示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八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为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大海启示我们——要做一个胸襟宽广的人啊。
激发朗读:像山一样坚毅,像水一样博大,这就是自然界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的启示啊。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你的理解和体会。
2、走进大自然,鸣禽、野花要和我们联欢,他们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仿照课文的第四节,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
野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笑吧,欣赏美妙的乐曲,敞开少年的心扉。快来吧,跳起优美的舞姿,放飞少年的心灵。)
小结:你看,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青山绿水,都给我们以启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课本,而且是最广博、最形象的课本。
(三)讨论“为什么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
1、为什么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
(因为大自然里有绿树、翠竹、碧草、青山,它们都是绿色的)
师:大自然里的景物都是绿色的吗?还有各色的野花、碧蓝的天空、五彩的云锦。可是为什么还偏偏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这里的“绿色”是不是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呢?
生: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着活力。
师:你真了不起,读到诗人心里去了。就像王安石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之所以用得好,就是指春风给江南带来了无限生机啊。
师:绿色还象征什么呢?(健康,环保)
比如,我们祝一个人生命之树常青,就是祝他什么啊?(祝他健康有活力)我们要食用绿色食品,绿色指的就是(健康环保)有人甚至把充满温馨的有活力的课堂叫做绿色(课堂)
小结:原来这里的绿色指的是“生机勃勃的,有活力的”(板书)
2、你喜欢这绿色的课本吗?为什么?
3、激发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段?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你对大自然的喜爱,读出你对这绿色课本的体悟。
(四)讨论“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1、师;大自然像一本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做人的智慧。我们怎样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看看诗人孙友田给我们哪些好的建议?找到关键词在书上画一画。
2、交流:去呼吸
去发现
去描绘
联欢
相聚
听一听
攀登
前进
……
3、小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用聪慧的双耳去聆听,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更要勇于攀登,不断前进,真正融入大自然,和自然相聚,和自然联欢,我们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无限美好。同学们,祖国已经敞开了绿色的大门,你们准备好出发了吗?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的描绘,走进大自然吧。
(五)诵读体悟
师:会背的同学站起来,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读。全班读一六自然段。配乐。(全班配乐朗诵)
(六)拓展诗歌《在森林里》
6、《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课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的引人遐想。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于是我紧抓课题的“课本”和“绿色”两个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感受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毕肖,激发学生“去打开”的渴望,我让孩子们读完课题后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大自然应该是各种颜色,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获得了心灵的远航与飞扬。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课题蕴含的寓意,又升华了主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此,我发现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或许会与课文的学习关系不密切,但它们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要敏锐地捕捉住其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点拨诱导,智慧启迪,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学生就会在与教师文本的碰撞中领悟.
7、《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走进自然,如课本所言,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怎样的清明与浪漫:绿色的山野,绿色的空气,绿色的心情。人应当是自然的人,自然中的人也才是真的是人,几分闲适,几分悠然,任清风拂面,任思绪随风而起……
可我的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多少自然的画景与声响呢?忙忙碌碌,重复的生活,书本成了自然的全部——这还是自然的吗?
我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技术,展现给学生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使学生通过画面进入诗人描绘的意境,感受“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领略“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野花的烂漫”的景象。一组组生动的动态画面,把大自然鲜活的景象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于是诗人所描写的这些语言文字就转化成了画面,并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巧用多媒体,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不仅体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从直观到形象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原则,也体会到了我们老师如果能合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正确处理好多媒体的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必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语文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的引人遐想。整首诗歌在描绘大自然绚丽多姿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于是我紧抓课题的“课本”和“绿色”两个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感受大自然的迷人、神奇形神毕肖,激发学生“去打开”的渴望,我让孩子们读完课题后想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绿色的呢?就有学生提出质疑,认为大自然应该是各种颜色,引经据典,畅所欲言,探究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获得了心灵的远航与飞扬。
既自然地揭示出本文课题蕴含的寓意,又升华了主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由此,我发现在开放而又真实的课堂里,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奇想”,或许会与课文的学习关系不密切,但它们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要敏锐地捕捉住其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点拨诱导,智慧启迪,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学生就会在与教师文本的碰撞中领悟.
9、《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诗歌和散文相比,更有音韵美,更适合朗读,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也更有益处。所以教学中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充分发挥想象。
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上课伊始,老师范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指生分节朗读课文。研读过程中朗读课文的形式更是多样:男生或女生齐读,自由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在读中理解内容,感受美,欣赏美。
二、以课本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教学第二节时,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学生很快就从文中找到了答案:挺拔的翠竹、苍劲的松柏、丰收的果园、耕耘的沃野。然后我进一步引导:能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其中的一个画面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慢慢地小手举起来了。“我来说说丰收的果园吧。”一个学生描绘了一幅果园丰收图,其他学生争着补充发言。这样在锻炼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开头表达能力。
三、赏析诗歌,学习写作。研读完全诗后,我让学生再读全诗,思考:
1、这首诗中哪些地方把物当做人来写?画出来读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第一小节和第六小节相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到了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