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语文年级《迷人的夏天》教学反思

2023-06-21 12:35:13

  语文年级《迷人的夏天》教学反思

语文年级《迷人的夏天》教学反思

1、语文年级《迷人的夏天》教学反思

  每次接到上公开课的任务时,都觉得是一种折磨,搅得人是寝食难安。从内心深处希望这样的“折磨”能少一些,让自己能轻松的上班,像混日子的小和尚一样: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可是每一次上完这样的课后,想法又会改变,又希望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能展示自己,或许下一次会比这一次更好。唉!这时才真觉得人真是一个矛盾体。

  就拿这次上《迷人的夏天》一课来说,课前大脑中一片空白,怎么也找不到合理、巧妙的攻破难点的方法。可是课后思路却变得异常清晰。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心理的压力没有了,大脑有了充分考虑的机会,自然思路也就开阔了。所以上完了课后,我细细的回味这课,发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上还可以这样来安排。

  一、合作交流,逐步深入

  学生自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让学生交流、展示环节,上课时只是考虑让学生说自己想到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现在觉得这样来安排更合理:学生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再找找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盛开的鲜花你想到了什么?五颜六色你想到了什么?黑子红瓤的西瓜你又想到了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有感 情的读一读。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课堂也会井然有序。老师也会很轻松。

  二、启发引导,巧妙安排

  在这一环节 中,老师应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点拔。所以,在对于学生感受夏天是有趣的时候,喜欢这一段的学生很少,当时我有些慌乱了。现在想想,我应该引导学生来一起学习这一段。先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们听听青蛙的叫声,问:“你们听到小青蛙在唱什么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接着问:“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 在做什么?”学生就可以找到文中出现的所有小动物,如:知了,蟋蟀。然后问:“这些小动物的动作都是谁才有的?”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夏天的有趣是因为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了,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之后,再让学生找一找,你还发现了夏天里哪 些有趣的小动物,然后引导完成练习题。这样更巧妙一些。

2、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激发兴趣,导入习作。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本次习作教学从学生乐于接受的谈话开始,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引发学生情感倾吐与交流的欲望,做到“情动而辞发”,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这次习作。

  2、用好例文,指导习作。首先,新闻“主体”部分的写作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受以往写记叙文的影响,往往会把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绘声绘色。教学中,利用两段文字,一段是记叙文式的详细描写,一段是新闻式的概括描写,让学生进行品读、比较,使学生感悟到新闻主体的写作要领是:用概括的语言写出大体经过,为学生后面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其次,新闻报道的“题目”是画龙点睛之笔,先对例文上的标题进行品评,再在后面练说遇难时,运用“刘翔夺冠”的几个标题进行品读,发现其特点。这样以后,学生对于标题的拟定就找到了一块摘果子的跳板。

  3、取材生活,落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次习作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周围的生活。由准备时的看新闻,到上课伊始的说新闻到品析标题,再到最后写新闻,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的习作学生不会为“无米之炊”而愁煞。

  4、作文讲评,放扶有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因此,对习作的修改,老师只是提出提示性的修改建议,具体的修改过程,交由学生自主思考、操作,并提供生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会修改。

3、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蚕姑娘》一文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变成蛾的过程。虽然介绍的科学知识的难度较高,但是全文读来趣味较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能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在学文前,我通过猜谜的形式导入学习的主题,学生...

  《蚕姑娘》一文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变成蛾的过程。虽然介绍的科学知识的难度较高,但是全文读来趣味较浓,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能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在学文前,我通过猜谜的形式导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带着这份好奇心在课余时间预先做好对蚕的了解工作。我让学生在自己了解的文字与初读课文对比,课外知识介绍有何特点,书本知识介绍有何特点。学生自然会发现书本上介绍的语言生动有趣,段式回环往复,句末注意押韵。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基本相同。

  在大致了解课文的语言及段式后,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有个总体的认知,蚕宝宝的一生经历50多天,从蚕卵到蛾的变化过程。一张简单的图谱,箭头提示变化过程。学生一目了然。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时,每学完一个自然段,我采用一张蚕的相片来总结归纳,学生从“又黑又小 吃 睡 醒 脱下 变 黄姑娘”等词串说明了二龄蚕的出现,同样的方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依次 出现蚕各个龄段的相片,学生能看图找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借助板书进行课文的背诵。在段式的回环往复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又”字的用法,注意区分段与段之间的差别。学生养成会读书,读懂书的好习惯。

  在语文课堂的实践中,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与锻炼中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才能学好语文。

4、二年级语文《多彩的夏天》教学反思与评析

  [教学反思]

  《多彩的夏天》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我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充分体验夏天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我准备采用几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如: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抓火辣辣、尽情、痛快几个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夏天的炎热和快乐。再如:展开想象体会夏天的多彩。第二自然段中,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体会夏天的丰富多彩的颜色,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又如:通过语言的渲染,把学生带到夏日里富有情趣的画面当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钓鱼游泳吃冰淇淋等悠闲的事,让学生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到文中。

  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我设计了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心中的夏天,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点来写一写,我想这样既拓展学生的思维,又可以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直是现在课堂的主流。本节课教学对成熟的理解是难点,我在设计读到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这句时,我准备安排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自己突破难点,体现他们的自主性。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作了多媒体的课件。本节课始背景图多彩的夏天,背景音乐的渲染,意在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主题情境中感受夏天的美好。在复习字词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字词,这样既不枯燥,又体现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总之,在这节语文课上,我想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去积累我们祖国的优美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美,并且把自己体会到的美融入自己的笔下,真正做到美从读中来,写中再现美。

  [评析]

  《多彩的夏天》是新课程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讲授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 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记录心目中的夏天。从整体上看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采用欣赏性的朗读、品尝性的朗读、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夏天的多姿多彩,感悟到夏天的快乐。比如:在教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和重点句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抓住火辣辣这个词语,体会夏天的炎热,抓住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这个重点句,后老师又进行了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到夏天富有情趣的画面中,并结合生活的实际理解钓鱼游泳吃冰淇淋等,使学生的真实情感自然的流露到课文中。又比如:在读讲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边读边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体会夏天的丰富多彩,并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

  二、读写结合,注重写作意识的培养。这节课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中的笔记录下心中的夏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点来写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最后学生写出了夏天是楚楚动人的,是美妙的,是多姿多彩的等类似的语句,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将语文课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能大胆尝试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比如;在读到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这句时,对成熟的理解是难点,刘老师安排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谈出了夏天以后是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而夏天则是孕育成熟的季节,同学们也说出了九月他们就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因此在慢慢的走向成熟,所以说它是迷人的。学生自己较好的突破了难点,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得当,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在多彩的夏天,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开始,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好。在复习字词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字词,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指导朗读的方法上更应该细化一些,针对夏天,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应该给更多的同学机会,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深入到学生的讨论当中;在有些教学环节的处理上因语言引导的不够,使环节过度显得有些仓促等。

5、三年级语文上《夏天和冬天》教学反思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分成了两个部分,在设计《夏》的教学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雨前和雨后两部分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雨前的炎热和雨后的快乐。在学习雨前部分时,先让学生找出体现天气炎热的句子,说说读了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想象画面。

  接着想象如果是你在这火辣辣的大太阳底下,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热”我又相机指导朗读,为了调动他们的'朗读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如“你能让温度升高点儿吗?”“达到36度啦”“37度啦”等等,在这样的激励下,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越读越带劲儿。随后,我又让学生想象:在太阳的炙烤下,还有谁也受不了了呢,请你模仿课文来说一说 ,起初举手的学生不多,我便以马路为例,进行引导“马路在太阳下会怎样?”师边说边摸额头,生明白了“马路发烧了”,抛砖引玉效果很好,随后,学生又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

  这样的教学不仅是加深了学生对夏季炎热的深刻体验,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一举两得,效果很不错。

6、语文年级《迷人的夏天》教学反思

  每次接到上公开课的任务时,都觉得是一种折磨,搅得人是寝食难安。从内心深处希望这样的“折磨”能少一些,让自己能轻松的上班,像混日子的小和尚一样:过一天日子撞一天钟。可是每一次上完这样的课后,想法又会改变,又希望再有一次这样的.机会,能展示自己,或许下一次会比这一次更好。唉!这时才真觉得人真是一个矛盾体。

  就拿这次上《迷人的夏天》一课来说,课前大脑中一片空白,怎么也找不到合理、巧妙的攻破难点的方法。可是课后思路却变得异常清晰。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心理的压力没有了,大脑有了充分考虑的机会,自然思路也就开阔了。所以上完了课后,我细细的回味这课,发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上还可以这样来安排。

  一、合作交流,逐步深入

  学生自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让学生交流、展示环节,上课时只是考虑让学生说自己想到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现在觉得这样来安排更合理:学生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再找找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盛开的鲜花你想到了什么?五颜六色你想到了什么?黑子红瓤的西瓜你又想到了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有感 情的读一读。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手忙脚乱,课堂也会井然有序。老师也会很轻松。

  二、启发引导,巧妙安排

  在这一环节 中,老师应对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点拔。所以,在对于学生感受夏天是有趣的时候,喜欢这一段的学生很少,当时我有些慌乱了。现在想想,我应该引导学生来一起学习这一段。先让学生读,然后,让学生们听听青蛙的叫声,问:“你们听到小青蛙在唱什么吗?”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接着问:“还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 在做什么?”学生就可以找到文中出现的所有小动物,如:知了,蟋蟀。然后问:“这些小动物的动作都是谁才有的?”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夏天的有趣是因为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了,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之后,再让学生找一找,你还发现了夏天里哪 些有趣的小动物,然后引导完成练习题。这样更巧妙一些。

7、二年级下册《迷人的夏天》的教学反思

  一堂课很快就过去了,上完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回顾与反思。课堂上的师生的配合并不默契。主要表现在答非所问,如在回答学生找一找夏天有什么特点时,学生抓不住要点,该用词语来概括的,却读了整段文字,几位回答的学生都是这样,浪费了不少时间,后来在评课时,有老师认为师设计的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以省略这个问题,先学文,最后概括。也可在第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师强调要抓住词语来回答,让学生明确回答的方向。在学习生字时,师让学生说出“炎”、“趣”哪些地方容易写错,师本来的用意让生指出“炎”上面的“火”字后面一笔应为捺点,“趣”字的最后一笔也应为捺点,结果学生东说西说,抓不住要点,又浪费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师建议,师在指导写字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如师在指导写“炎”时,可让学生观察两个“火”字有何不同,这样可让学生又快又准地写对“炎”,评课老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建议,既然是指导写字,不能只指导不动手,那只是虚把式,要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当时就能写一两个,这些建议让我醍醐灌顶,写字教学就应该落在实处。反思整个课堂,师生配合不(绿色圃中 够默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师与学生缺少课前交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师生课前对文本的对话较少,因此为学本文少了一层铺垫,自然就上不好了。上课时,因为学生的答非所问浪费了不少课堂时间,我的内心有些着急,为了完成预设的课堂教学内容,我对重点朗读及感悟不敢花时间,造成每个环节教学都给人蜻蜓点水式,抓不住重点。突出表现在学段时,师只是借助课文泛泛而讲“有趣”、“悠闲”、“畅想”,而这些词语的理解完全可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而理解,让学生在悟中读,更能显出“语文味”,教师的朗读指导方法也较单一,这与我备课不精细有关,课堂教学语言不能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

  教学时,为了突出这次研讨课的意义,我有意识地设计多种形式的词语教学。结果弄巧成拙,正像有的评课老师说的那样,淡化了课文的整体把握,词语教学有些偏重。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设计:为了让学生认识夏天的鲜花,我出示了几张精美的花的图片,让学生在赏花的同时,说出看到的花儿的颜色,我还出示了形容花图片的词组。如师说出这样的建议很有道理,为了突出词语的丰富性,师不必出示表示颜色的词。

  以上评课老师所提的建议,我进行了认真梳理,觉得很有道理,很感谢他们用心的评课,虽然这堂课我没有上好,但在这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帮助了我成长,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8、二年级语文《迷人的秋色》教学反思

  《迷人的秋色》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读课文了解内容的第三课。课文写秋天主要是通过山洼里的瓜果来反映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了解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文的第二部分写得最充实,特别是这些瓜果的色彩、质地、形状都一一作了描写,使学生能联系生活,拉近与文字的距离。

  一、教学叙事

  在教学《迷人的秋色》时,我紧紧围绕 “教会学生抓住水果形状、颜色的特点来介绍一种水果”的目标来设计教学。

  1.字词教学,注重积累。

  识字教学穿插在整堂课上,有侧重点。十个生字分别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品词品句中教学的。有的侧重记字形,在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书写要规范。在学习“灿烂” 这个词语时,学生平时书写“火字旁”很容易随意写,我特意让学生再跟着我书空一遍,并指导学生书写“灿烂”时要注意写得左窄右宽。在学习完“黄澄澄”这个词语后,让学生照样子说词语,学生能举出很多例子。有的侧重理解词义,如“固然、使人欣喜”放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先我示范,“固然”在课文中可以换一个词语来说“虽然”,然后让学生说说“使”在课文中可以换哪个词来说?学生明白了我的意思,能说出可以用“叫、让”来换,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比较,并且明白换了词语,句子的意思不变。

  2.课文教学,注重方法。

  本课主要通过对秋天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的描写,突出秋天瓜果遍地、景色迷人的特点。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听录音,思考课文里介绍了哪些瓜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再运用集体交流的方式和填空练习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找、读、划、说,让学生自己学习、理解与体会。集体交流时,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朗读训练,理解“晶莹剔透、缀满”的意思。学习比喻句,明白在句子“而那种叫做红玫瑰的葡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中,作者把红玫瑰葡萄比作紫色的珍珠,写出了红玫瑰葡萄的颜色和光泽,照样子能用“怎样的什么,像什么样的什么。”的句式学说比喻句,为后面的说话联系作铺垫。这些句子的学习和迁移运用,学生深入感受到这几种瓜果的美丽,激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更为后面的拓展说话打好了基础。

  最后,我先让学生说说秋天还有些什么瓜果,再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好词好句以及比喻方法,选择一种向好朋友介绍,完成了运用迁移的最后一步。

  这样一步一步学习词语和句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掌握了方法,不仅学会了观察,还学到了如何把句子写具体写完整的方法,待到说话训练“介绍一种水果”时,学生们便能呼之即出,随心所欲。

  二、教学反思

  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参照教材规定的目标和要求,联系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环节,完成了预定教学目标,自己在教学过程有这些收获:

  (1)在听读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味地老师讲,学生听。待老师把课文讲完了,有的.学生还不会读课文,甚至不知道课文究竟写些什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寻根到底就是学生课文听少了,读少了。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多听、多读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课文。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进行听读训练,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听和读的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听读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内容。

  (2)在教学中,凭借教材,引导语言实践活动。要抓住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利用一切机会,以课文空间为“实践活动乐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课文中,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这就为孩子大大开辟了创新的空间,学生也乐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想象。这不仅给教学增添了“乐学”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3)有效进行朗读,感悟生命伟大。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而朗读更是能帮助学生理解感悟。因此,在教学预设中,我意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秋天的迷人,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但是,学生的朗读,需要教师适当地点拨,而在本课教学中,朗读指导并不是做得十分到位。例如,学习水晶葡萄时,我首先指名一个喜欢葡萄的学生读了读,然后学生欣赏图片,教师引读,相机出示了“玉镯图”进行对比,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了晶莹透明,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水晶葡萄。随后,我让学生练习读,之后指名读时,也没有进行适当地指导和评价,因此学生也就一读就过。我想,如果此时,教师可以指着相应的图片说:“看!这晶莹透明的水晶葡萄,就像玉石一般美丽动人,真让人垂涎欲滴啊!谁来试一试?”“读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水晶和玉石,谁能读得更动人?”……通过这样的指导,相信学生们可以读得更好,当学生们一起读时,效果想必会好得多。而有效的朗读指导,对于达成教材的情感目标更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于朗读中理解体会生命的美好,自然的伟大,感恩生命,感恩自然。让生命教育的幼苗在课堂教学中悄然滋长,也让学生这“无痕教育”中浸润、成长。

  一派迷人的秋色,一次生命的洗礼,在这充满了养分和水分的土壤中,我与学生一起走进生命,感悟生命,……未来的路还很长,在课堂教学的漫漫长路上,我将不断探索、反思,使教学之路不断延伸……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