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月亮简介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2023-06-25 16:22:13

  月亮简介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月亮简介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1、月亮简介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一、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园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园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

  二、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三、月球的物理状况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1、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7-10%。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园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2、月海。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3、月陆和山脉。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上的有200个。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4、月面辐射纹。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纹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5、月谷。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平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平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近。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平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平。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平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平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近又可拾取可能是近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平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2、课文《盘古开天地》教学点评二教学案例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神话体裁的文章。正是这一课带我们走入了神话教学的研究领域,也正是这一课把神话带进了两岸四地的教学观摩研讨会。回顾这一路的探索,我们硕果累累。

  一、精心设计省赛夺魁

  2005年8月,为了迎接福建省第六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赛,在林钦校长、杨铃校长的带领下,我们组成了备课小组,研读《新课标》,钻研实验教材,了解学情,我们的教学预设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神话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精心的教学预设使课堂的生成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1.创设情境,渲染神话意境。

  师:想不想感受一下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

  生:想!

  师:大家闭上眼睛,准备好了吗?(教师配乐描述)现在我们进入了时光隧道,回到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音响:爆裂、熔岩滚滚)

  (开始学生双眼紧闭,听得很投入。听到音响后,学生有的不禁睁开眼睛,有的捂住了耳朵)

  师:怎么样?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踊跃:仿佛看到一个巨人正拿着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仿佛看到天地分开后,轻的东西往上升,重的东西往下落

  学生闭眼,感受漆黑一片的世界,老师伴着悠悠的音乐生动地描述,学生仿佛进入了奇妙的神话世界中;一声巨响,学生如临其境,感受着盘古开天地的力量以及天地分开时的神奇。此环节中的情境创设简洁自然,极富神话特色,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朗读盘古劈开天地一段奠定了基础。

  2.品读文本,走进神话故事。

  师:你读书很认真!书上说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始终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出示:盘古顶天立地的图片和相关语句。)一年过去了,盘古怎么做的?读!

  生:(齐读)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神情专注,若有所思。)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生:(齐读)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加重语气、情感投入。)

  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生:(齐读)头顶着天, 用脚使劲蹬着地。

  (学生为之感动,情绪激昂。)

  学生三次朗读,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根本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老师那撼动人心的语言,加上激情的朗读足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情感,因为朗读原本就有如此大的魅力与韵味,它能让人走进人物的心中,与之同喜、同忧!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

  师:真美呀!刚才有位同学发现了省略号的秘密,那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的内容与要求:

  他的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的.。

  每位同学自己写一写。

  在小组中说一说、改一改。

  试一试把大家写的连成一段话。

  派一位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交代了小组合作的要求之后,学生小组合作、老师巡视指导,之后进行了精彩的汇报。)

  师:同学们,你们写的这么多变化,如果都加到书上,这省略号可以擦掉吗?

  生(部分):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6:因为省略号是代表永远都写不完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了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提出了十分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先个别自主学习(展开想象、模仿写话),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修改、连句成段、汇报评价)。这样,环环相扣,步步落实,一一到位,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营造了愉悦轻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这一课在省赛中得到专家的肯定与好评,龙岩教研室的胡和春老师在评课中肯定了本课的优点:

  1.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转变学习方式的目标。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要很重视训练语言的训练、语言的发展,《盘古开天地》有两点做得好:①以读书为重点发展语言,如:盘古顶天立地段落的引读就很精彩。②以感悟为过程发展语言,第四自然段的教学,老师启发学生读后说发现了什么?学生有发现内容方面的,有发现语言表达方面,这就是在语言当中训练语言。

  2.教材的处理方式是转变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

  《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轻重分明,第一自然段一笔带过;第二自然段重读,第三自然段简易地导,第四自然段细细地品味,对教材大胆的取舍,合理巧妙地进行组合。

  3.自主合作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形式。

  《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很有实效!

  二、以学定教顺学巧导展现大陆教学风采

  省赛第一的好成绩带来了参加两岸四地教学观摩研讨会的机遇,我们的教学预设该如何更贴近他们的学情?我们又展开了新一轮的研讨!

  问题预设生成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融洽师生关系呢?设计介绍老师、说家乡、游戏等热身活动。这些方式,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在游戏中融入了学生对身体部位名称和反义词的复习,为学习本课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知识铺垫。教师还借机了解学生口语表达、发言心理等学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如何最快地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呢?我们将第二课时调整为第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增加了质疑环节。

  用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引导学生自由质疑。学生在阅读中有两类困惑,一类是对神话体裁的表达内容超越现实而产生的,另一类则是对文本具体内容难以理解而产生的。对于第一类的疑问,老师顺学而导,巧妙地借助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浅显地进行了解答,帮助孩子了解神话的特点,区分想象与现实、虚构与科学。而第二类的疑问作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成为教师以学定教的依据,接下来就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

  如何展示大陆实验教材的特点呢?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切资源,包括小泡泡和课后练习。根据泡泡1的内容,设计了课前热身的说反义游戏,并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提醒;根据泡泡2的内容及课后练习设计了了小组合作环节,取得良好的课堂实效。

  如何充分展示我们朗读教学的特色呢?

  保留了创设情境,为读铺垫;三次引读,升华感悟;自主发现,自由品读;尊重感悟,个性朗读的环节,并根据学情适当调整朗读教学的策略。借助音响、范读、图片等各种手段,采用了情境创设、读好关键词、想象体验、角色扮演、递进引读、画面再现等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受与想象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感受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由读得不够好到读得好,同时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避免了千人同腔。

  在这堂课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读得入情,不仅读通了文本,而且读出了神话的韵味,读出了学习的乐趣,展示了大陆美读教学的风采!

  如何借助这篇神话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呢?最后,布置去寻找你喜欢的神话故事,尽情地阅读的作业,激发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兴趣。神话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孙悟空、哪吒等神话形象早已留在孩子们的心中。在最后环节中,将神话人物图片送给准确说出人物名称的学生,既满足了孩子们拥有图片的渴望,又激发他们了解更多神话的兴趣,将学生从文本中带出,引领着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天地,畅游美丽的神话故事。

  总而言之,这堂课以读为主,以学定教、顺学巧导,渗透学法,较充分地实现了本课创设神话情境,感受盘古形象,培养丰富想象,激发孩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的人文目标,又实现让孩子们在读神话、说神话、写神话中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的工具性目标,达到文道结合的最高境界,取得很好的课堂实效!得到两岸与会专家及教师的一致好评。

  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肯定本课基本上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为福建、为大陆增光了,如果能把最后学生小组合作填的纸条用展示台展示出来,再指导一下,那就完美了!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听完本课及教学说明后评价:这堂课上得好,课后交流说得也好。

  台湾与会教师也纷纷发表了各自的感受:

  在板书中自然地出现生字,学生掌握得很容易。板书虽然简单,可将故事的关键都体现出来了,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点。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融合了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的。课堂评量很好,一直用鼓励的方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孩子们为同学鼓掌时老师还不忘追问一句:你为他鼓掌的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学会正确评量同伴,表达真实的感受,不盲从,表扬显得真实亲切。

  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美读指导里,让小朋友先赞美盘古,然后带着各自对盘古的感受来读,尊重了每个小朋友的个性。

  回顾省赛与两岸四地的教学研讨过程,我们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我们发现:两岸的语文教学都有着大语文的理念,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引导与点拔,它提出方法、思路、示范,而语文的真正学习则要在社会中、生活中实践实现。台湾教师苏兰用一堂精彩的课告诉我们:要教给孩子生活中随处可印证、随地可感受、随时可运用的知识,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孩子们感兴趣并能掌握好的知识。听者受益非浅。

  作为同根同源的少年儿童,两岸的孩子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兴趣,只要教法得当,课堂中所焕发的是同样鲜活的生命力。在《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情的不同,在朗读指导中加强了范读的比重,引导学生就自己的真实听感进行同伴的朗读评价,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台湾学生善于针对性强的讨论和明确分工,也使课堂中频频出现亮点;相对内地学生的大方大胆,台湾学生显得安静,但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样让我们感受到课堂实效

  一路探索,一路收获,我们深知教学领域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漫漫教学长路,我们还得不断学习,努力前行!

3、太阳教学点评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听支老师上《太阳》一课,真使人有清风扑面,耳目一新之感。窃以为这种“新”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时新的素质教育要求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在这两节课中,学生自始至终都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实现,主体精神得到了发扬,主体意识得到了增强。这充分地表现在如下方面:

  1、全员参与。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全民教育,因而教育十分注重让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全员参与训练。如上课伊始个个边默读边动笔勾画。这“大兵团作战”的方式,使得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此外,在两节课中进行“单兵作战”的说话、朗读、辩论、板书、板演的学生有近百人次。支老师还特别关照那些没有发过言的学生,用征询的口气请他们先举手,请已发过言的或板写过的学生把机会“让”给他们。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在这两节课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

  2、全程参与。学生全员参与的语言训练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两个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开始时人人“三读”课文,个个勾画语句;而后多人次的概说和板书内容要点、上黑板标序号;后半段的众人争相说、读、议、辩、写等。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则以“主持人”的身份时而点拨、时而设疑、时而导引,既相伴又导行。

  3、主动参与。支老师特别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发学生主动参与。如读课文时,让学生想读站起来就读;讨论问题时,想说站起来就说;在参与板书时,想写跑上来就写。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主动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拓展。教者还注意运用“商疑”、“存疑”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如在确定“没有太阳就没有可爱美丽的世界”这句话在“系统表”中的位置时,老师让学生自由辩论,各说各理。学生兴致高涨,“情不自禁”地主动参与了进来。他们弄清了这句话在“系统表”中的位置,实际上是认识了它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认识的同时,还进行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关联词语说话训练。如果没有这们的教学环境,只是单单拿出一个这么复杂的多重复句让学生造句,我想,学生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的`。

  二、“自主发展~点拨启导”——全新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自主发展—点拨启导”的阅读教学方式(见本书附录)。这一方式的实质是为了进一步地改善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太阳》一课的教学,可以说是对“自主发展—点拨启导”教学方式的最佳诠释,其新意着重表现在如下方面:

  1、令人耳目一新的“群书堂”。曾几何时,课堂上的板书可以说是老师的专利学生的禁区。“板书”是老师设计、板写出来,学生只是有时可以抄一抄(不管它有用没用)。而在支老师的这两节课中,教师打破常规,别出新意地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自己读明白了的内容要点写出来,而后又标出序号,最后又排列组合成一个“系统表”。在这三个过程中,就有30多人次上台板写。当然,这种“谁想好了就上来写”的“自由式”板书,又是在老师的导引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的。这两节课是实实在在地把教师的“一书堂”变成了学生的“群书堂”。在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一言堂”变“群言堂”较易,“一书堂”变“群书堂”要难得多。支老师这一“群书堂”的创意,绝不亚于他当年在四川成都下那《第一场雪》时,曾在全国首创使用的“诗化板书”的影响。

  2、十分富于新意的形象比喻。比喻,是运用形象手段描述抽象内容的修辞方式。在认识句、段、篇、题的逻辑关系时,支老师没有使用惯常的“总分”这样的概念,而是形象地用“少先队员”、“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辅导员”来作比喻,用“建立领导关系”来表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学生听起来新颖,有趣,而且感到贴身亲切,便于学习理解。如果不用这种“少先队序列”,而是采用更加“正规”的“总分说,”倒真的是非常复杂的;太阳的“一般情况”相对于“太阳”,是“总中之分”;而相对于“远”、“大”、“热”,则又是三个“分”之“总”。如此“总分”、“分总”,真的使学生坠入了“关系网”。而采用学生十分熟悉的“少先队系统”,则各层次间的领、属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三、科学地选准训练点——语言文字训练的新视角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然,而进行这种训练的具体内容及方式又应因课文而异。这篇课文生词不多,用语明白,一读就懂。那么,语言文字训练该训练什么呢?训练说明的方法?然而,本课中的数字说明法和举例比较法,在第七册《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两篇课文中已经学过。在本课的教学中,只能作为复习巩固性训练而非训练重点。支老师依据本文特点,把语言训练重点落在了说明的顺序和层次上(实际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这是教者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这一训练重点主要通过多人多次的发言和板写完成。学生就这样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扎实的训练。支老师没有着力进行段落划分和层次分析的训练,但学生对课文层次结构的认识却十分明晰。这就是上述“无形”训练的“无形”成果;这可能就是支老师常说的“不为而为之”——不去刻意地做什么,实际上却已经做了。

  读、说、写结合,也是本课语言训练的特色之一。学生“三读”课文后,老师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读明白的内容,然后再在黑板上写出经过提炼的内容要点(说是口语,要写出来成为书面语言,必然要进行概括)。在学生由读到说,由说到写的过程中,教师多次提示学生“再简练些”、“把话说通”、“声音高点,叫人听得舒服”。学生就是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读书、学习了说话,学习了书写书面语言,真正展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升华提高过程。

  此外,支老师的“引说”和课文的“三读”亦是颇具特色的,这些训练方式的指向都非常明确。如通过“引说”,让辩论的双方最后都“英雄所见略同”地统一了意见。“三读”课文时,初读声音响亮,要求读通读顺;再读,强调主动、竞争,读得流畅有情;三读,无声默读,眼看心想手画,意在找出内容要点。

  支玉恒老师是我国小语界颇具影响的特级教师,他当年在四川成都“下”的《第一场雪》开了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代讲”之风。今天《太阳》一课展现出的清新的素质教育的时代性、全新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新颖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样令众多的小学教师们关注、思考、吸纳、借鉴、出新。“第一场雪”后的“太阳”将更加光明和灿烂。

4、语文课文教学案例反思

  口语交际

  1教学建议。

  保护文物,既是爱国的表现,也是守法的行为。对“世界遗产”,既要申报,又要宣传,更要保护。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物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的观念。

  教材中关于长城的报道,是为了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交际的兴趣,如,让学生自读这段文字,或向学生展示破坏文物的图片实例。

  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商量怎样保护,提出保护的建议。可以先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或就“如何做一个文明的游客”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再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形成建议书或倡议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要通过点拨、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如,提建议时,要把意思相近的内容放在一起说。

  如果当地有“世界遗产”,或是其他文物古迹,学生可以围绕当地文物保护的现状展开口语交际,而不必拘泥于保护长城的内容。

  2?相关链接。

  2002年,中国长城学会专门组织了一次长城沿线的抽样调查,行程9 000多公里,调查了近百个地段,发现目前长城保护存在严重问题。早在1984、1985年的时候,中国长城学会就曾组织过长城全线的徒步考察,发现长城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地段还存在可以辨认的城墙;三分之一的墙体已经由于各种原因坍塌或毁坏,剩下由大量夯土和石块组成的城墙遗址;另外三分之一则已经完全消失。而这次考察发现,许多在1984、1985年时是城墙的地段现在变成了遗址,而原来是遗址的地段,现在已经完全消失了。如,1984年考察时,张家口万全县狼窝沟原有一段1 000多米的长城遗址,虽然墙体已经不存在了,但大量石块堆积在那里,仍蔚为壮观。现在不但石料被盗走,而且被掘地三尺,连地基都被挖走了,令人十分痛心。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长城沿线的许多地方由于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当地农民找不到可以用来盖房、垒猪圈的黄土,竟然把长城的夯土挪为己用,这样的情况在长城沿线时有发生。

  现在虽然已经不再有像20世纪50—70年代那样对长城的大规模破坏,但一种更为可怕的、更难以管理的“蚕食性破坏”每天都在侵蚀着长城的躯体。在这次9 000多公里行程的“中国长城万里行”活动中,专家们发现,除了盗用石料、土料的破坏行为外,过度旅游开发也为长城带来了诸多不应有的磨难。

  随着旅游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游览未开发过的长城,而这种旅游又都处在无管理的状态,对长城的保护十分不利。如北京附近的黄花城长城和箭扣长城,本来就已经残旧的城墙还要承受每年至少数万的游人。由于缺乏相关的'旅游管理工作,现在不但城墙毁坏严重,而且遍地垃圾,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另外,长城沿线许多地区搞旅游开发,当地政府加大了修缮长城的力度,这虽然是好事,但许多原本有很高文物价值的老城墙被修缮之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其实也是对长城的一种破坏。

  2003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公布了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中国的万里长城因自然破坏、游客过多、破损严重等原因入选其中。北京等地现已制定了有关保护长城的法规,目前,国家文物局正协作有关方面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保护管理条例》。

  习作

  本次习作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学生在这次习作活动中,可以继续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材中明确提出了习作的内容、要求和步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然后让学生自选内容、自由表达、自主习作。

  要提醒学生注意导游词的特点,如,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在教学时,要把说和写充分结合起来,写好后可以安排模拟导游讲解,给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在讲评习作时,教师要鼓励表达有个性、有创意的同学。如,图文搭配,表达形式丰富;引用或创编恰当的广告词,调动游客的兴趣;或把题目分为总题目“×××导游词”和小题目“景点风光简介”“××的传说”“请您注意”等。

  我的发现

  这次“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一种表达的方法:描写事物时,用大家熟知的事物作比照,就会使事物变得十分具体、形象,使读者很容易想象出所描写事物的特征。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几个例句,自己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然后再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和他们的发现进行比较;最后,从所学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或者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在思考、交流中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日积月累

  1?教学建议。

  这次“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的是几个风景名胜区的有名对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通过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接着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这几副对联的大体理解。教师还可以展示对联所描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最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可以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方式予以落实。

  2?相关链接。

  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这是颐和园月波楼的一副对联,上联写的是白天幽径竹阴,下联说的是夜晚月下花影,大意是: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来,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这是青城山真武殿的一副对联,出自唐代诗人杜光庭的《题福唐观二首》。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济南大明湖有名的对联,将济南的风光特征概括得恰到好处,来自清朝刘凤诰咏大明湖的诗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这是苏州沧浪亭的一副对联,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诗句,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诗句。这副对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巧妙地把欧阳修和苏舜钦两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沧浪亭中,令人遐思,促人回味。

  宽带网

  “宽带网”安排学生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世界遗产”的魅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并与同学分享信息的习惯。

  关于搜集资料,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结合实际指引搜集的途径,如,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积累;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或纪录片;访问游览过名胜古迹的亲朋好友或周围熟悉的人,从门票、旅游手册、照片上获取信息;实地游览时注意收集、记录资料;观看电视中的相关节目。(2)要倡导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进行分类收藏;倡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搜集资料。(3)要注意帮助学生解决搜集资料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乱剪书报。

5、月亮简介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一、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园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园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

  二、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三、月球的物理状况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1、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7-10%。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园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2、月海。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3、月陆和山脉。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上的有200个。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4、月面辐射纹。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纹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5、月谷。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平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平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近。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平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平。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平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平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近又可拾取可能是近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平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6、案例教学反思课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争鸣:“某某说”在中间用冒号对吗_教后感_案例_教学反思_课文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争吵》第10自然段:“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们一直认为,当提示语在中间时应当用逗号。这里的提示语在中间,为什么用冒号呢?

  当提示语“某某说”之类放在引话中间时,“说”字后面该用逗号;如果用了冒号,就不能照应前面的话。请看范例:

  ①“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鲁迅《祝福》)

  这是祥林嫂问“我”的一句话,破折号表示字音延长(疑惑),故作者分两次引完。这里“说”字后用逗号,前后的话语就显得连贯;如果用冒号,这种连贯性就被隔断了。

  《争吵》中那个句子的“说”字后用冒号,是不合汉语行文习惯的。该册教材中还有一例也提请老师们注意。《开演之前》第5自然段:“怎么不会?”他晃了晃手中那张票,冲我嚷道:“看,1排6号,正是这个座位,那还有错呀!”这里的冒号也应改成逗号。

  同册课本中,正确的例子也不少,可引导学生们辨别优劣、取正舍误。例如:

  ②“去,我也去。”伯父笑着说,“她没见过柚子,我也40年没吃过柚子了,我们都得了思柚病。”(《苦柚》)

  ③“用处可大了。”服务员说,“客人在这里一登记,电脑就氢他记住了……”(《电脑“管家》)

  ④回去不用着急了,“巴果茨基说,”我们不必走那条险路了。”(《登山》)

  ⑤“噢,谢谢你。”医生说,“你叫什么名字?”(《她是我的朋友》)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争鸣“某某说”在中间用冒号对吗,争吵,希望对你有帮助!

7、课文《月亮湾》教学反思

  在这篇诗情画意的课文中,关于月亮湾的地理位置是本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游戏活动,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利用各色橡皮泥捏成五种景物:一是座座房子(表示村子),二是一座拱行的石桥,三是田字形的农田,四是三角形的山,五是月牙状的小河。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村子的后面是山,前面是小河,河上有石桥,过了石桥是农田。学生看着自己的杰作,不由得声情并茂地背诵起来。枯燥的内容,难懂的地理位置,化成了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桌上的游戏,在游戏中解决了课文的难点。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比如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在生字教学中,我对读准字音这个要求,不提“读准字音”四个字,而是请学生和生字交朋友,在初读课文时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注意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对于字形教学,请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鼓励求异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会学”。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月亮湾美在哪里?”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了学生的意愿,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理解课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第二、精心设计一个比较优化的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安排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和语文课后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

  第二课时抓词“美丽“而动全文,欣赏动画,朗读背诵和理解词句于一体。第三课时按排了为解决难点而设计的游戏活动。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重读书,重感悟。设计中体现以读为主,初读、细读、自由读、换词读、体会读、领读、引读、练习背诵等,现语文教学“读”之本色。

8、争吵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反思课文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争吵教材分析

  近、反义词

  近:缘故原因 愤怒愤慨 服侍侍候

  悲哀悲伤 温和和气 防御防备

  反:故意无意 防御进攻

  温和凶狠 高尚卑劣

  巧析词语

  缘故(yu2n g)):原因。

  悲哀(b5i 1i):很伤心。课文中指对我有意报复,他感到伤心。

  防御(f2ng y)):抗击敌人的进攻。课文中指保护自己,不让别人打着。

  毕竟(b@ j@ng):究竟;终归;到底。

  嫉妒(j0 d)):对某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课文中指对他得奖心怀怨恨。

  报复(b4o f)):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后悔(h^u hu!):事后悔恨不该这样或那样。课文中指悔恨自己不该有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

  服侍(f* sh@):伺候;照料。

  诚心诚意(ch6ng x9n ch6ng y@):诚恳,真心实意。

  点拨难句

  1.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这句话说明了克莱谛对我故意报复的行为不以为然,既不生气,也不愤怒,而是感到可悲。同学之间为一件小事而报复别人,这值得吗?这应该吗?他满以为我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公开认错,而我却没有这样做,这使他为我感到可悲。可见克莱谛为人正派,人格高尚。

  2.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这是当我将事情告诉给父亲后,父亲对我的批评和教育。父亲的话里包含着很深的.做人道理,意思是:一个人既然知道自己做错了,就应该主动地向别人承认自己的错误,多做自我批评,求得别人的谅解,而不应该为了面子犹豫不决。当别人向自己表示和解时,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更不应该心存戒备和进行报复,这样,你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精释课题

  争吵指因意见不合而大声争辩。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和同学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

  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

  第二段(第5~8自然段):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第9~13自然段):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我和克莱谛吵架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知错就改。

  提示写法

  通过我的目光去写事件的过程以及人物的神态举动,通过我的心理去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将我的态度、想法、行为和克莱谛的态度、行为进行对比,鲜明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思想品格。

  人物小引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作家。课文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他的作品还有《工人女教师》和《公共马车》。

  学习要点提示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争吵》教材分析二,争吵,希望对你有帮助!

9、月亮简介知识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地球384400km。半径1738km,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 质量7.35×10^22kg相当于地球的1/81.30。

  一、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园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园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173日。

  二、月球的自转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三、月球的物理状况

  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1、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园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2、月海。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得较黑。

  3、月陆和山脉。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

  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4000-5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上的有200个。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4、月面辐射纹。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纹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5、月谷。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太阳光射到地球要花8分钟的时间,平均行程足足有15000万千米;而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却只有384404千米,约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而月球环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却等于地球上的27.3天。地球自西向东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也就是地球的一个昼夜;而月球自转的周期却正好等于它公转一周的周期,所以月球的一天就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

  月球白天与黑夜的时间约各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星期。由于月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等,所以永远只有一面对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从地球只能看到月球表面面积的59%,约相当于南美洲这么大一块区域。当登月飞船飞到月球的背面,无线电通信就会被阻隔而中断,所以飞船登月的地点,都选择对地的一面。人们用光学望远镜、雷达来研究月球,都只能局限于它的正面,对它的背面则一无所知。自1959年以来,发射了月球探测器,才逐步解开了月球背面的千古奇谜!月球的引力造成地球上海洋的潮汐涨落,同时它对地球某些部分的作用,使地球呈现梨形。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也使月球正面有明显的鼓起。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2742千米,是太阳系中比较小的行星;月球的平均直径为3475.8千米,约为地球的四分之一,是太阳系中比较大的卫星。所以天文学家常常把地球月球系统当作一组美丽的双行星。月球表面面积为38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地球表面面积的十四分之一,比亚洲的面积略为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千米,相当于地球体积的49分之一。月球的质量为地球的1.23%,约为7350×(10的16次方)吨。月球平均密度为3.34克/厘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则为5.52克/厘米,这表明月球内部不像地球那样有一个比较紧密的核心。

  月面的重力差不多只相当于地面重力的六分之一,一个在地面上重60千克的人,在月面上只重10千克。如果在月面上跳高,人的重心提高的高度约可等于在地面提高的6倍,一个跳高运动员可以跳离月面8米多,已是世界纪录的3倍多了。如果举重,人们可举起6倍于地面的重量,而月面力拔千斤并非难事。在月面上物体下落要比地面上慢得多,好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例如从20米高的地方垂直抛下一块石子,在地球上2秒钟就可落地,但是在月球上却需要5秒钟。

  月球以前是否有过大气,至今科学家尚无定论。如果月球在几十亿年前确曾有过大气的话,由于它的重力小,无法吸住保留,也早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了。月面上既无大气存在,自然就没有风、云、雨、雪、雾、雹、霜、露、晕、虹、霓等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什么春夏秋冬的季节。但因月面上没有大气和水可以调节温度,使太阳照射的热量有93%为月面所吸收,而地球只吸收57%,因此月球白天在太阳照射下,特别炎热,中午温度可达127℃,斜射时随着阳光斜度的变化逐渐降低到50℃以下;白天阴影处为-65℃;夜晚由于月面散热特别快,夜晚时间又特别长,所以非常寒冷,至黎明前为-183℃,能使温度计中的水银冻结,真不愧为广寒宫了!太阳除了辐射热外,还发出放射线,轰击月球。这种放射线的突然爆发,对登月的航天员也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月球没有空气传送声波,所以真是万籁俱寂,连登月的航天员彼此之间讲话,也要用无线电通过耳机才能听到。月球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反射和散射光,所以在阳光下特别光亮,比地球上的亮度约大100倍,而在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几乎是绝对的黑暗无光,其明暗对比十分强烈。因此在月球上白天的天空也呈黑色,不像地球蓝天白云那样的明媚绮丽。在月面上看地球,像在地面上看月球一样,从升起到落下的27天中,也有新月形、半月形、满月形的变化。更奇妙的是,随着人在月球上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地球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在南方、西方和北方。如果站在月球正面的中心区域,则可看到地球一直悬挂在天顶附近。在月球上看到的地球既大又亮,视直径大约比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大3倍。地光比月光明亮数十倍,在月球上的夜晚,尽可以阅读书报。

  人们用肉眼可以看到月球有明有暗,暗区很平坦,而发亮的明区则高低不平。暗区称为月海,明区称为高地,高地约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月球上有着起伏的山峰、崎岖的高地、广阔的平原、深长的峡谷,还分布着小川、山脊、石壁和断层。在陨石亿万年的不断撞击下将月球表面的岩石撞击成灰尘,因此使月面覆盖着一层尘土。月面上到处有着形如环形山的坑穴,数量在百万个以上。登高遥望,真是千疮百孔。直径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边缘的克拉维斯环形山,直径达256千米左右,最小的坑穴直径只有几十厘米。环形山的高度有高达5000米以上的。坑穴深浅不一,最深的坑穴达好几千米。

  月球上的山脉和地球上差不多,但峰峦更为峻峭,大都环绕着月海,其数量比环形山少得多。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降落地点亚平宁山脉为月球正面最长的山脉,蜿蜒多600千米。阿波罗17号飞船降落在金牛山脉地区。这里群山环抱,巨石参差,坑洼崎岖,地质复杂,在表面上是一层深色物质,而且历史久远,可找到月球初期的岩石。在附近又可拾取可能是近期火山爆发的尘土,所以容易引起兴趣不同的科学家们的注意。过去虽测量过月球1000多座山峰的高度,其中有6座山峰高达6000米以上,月球正面的莱布尼兹山脉的最高峰据信高达9千米,超过地球的最高峰。

  地球上的地震,每年达几百万次,而月球的月震每年仅三四百次,因此月球被称为寂静的天体。而在震动的强度方面,地球每年平均释放出的地震能量比月球释放出的月震能量要大50亿倍。月震同地震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月震波在月球内部要经过多次的回波反射,一般震波要持续1小时以上;而地震波回波反射次数很少。例如,美国阿波罗飞船与运载火箭土星5号第三级分离后,火箭即循另一条轨道在飞船之前先到月球,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撞击月球,其威力相当于11吨TNT炸药的爆炸,炸开直径约40米、深为20米的巨坑,使月球震动达3小时20分钟之久,而如果在地球通常只会震动几秒钟而已。

10、和时间赛跑教学建议案例课文的教学反思

  1.课前,教师准备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以及文中重点语句和珍惜时间名人名言的幻灯片。同时,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以及身边的人珍惜时间的事例。

  2.本课要求认、写的生字,可以灵活地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梭是平舌音,不易读准,也较难识记,可以与形近字进行比较,如俊棱;若不易读准,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音。本课要求写的字比较多,可以让学生独立观察,提出较难写的字,或不易写好的笔画、结构,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赛的中间部分是三横,不是两横;疼是病字旁,不是广字旁;忧的右边是尤不是龙,不能多写一撇;赢的几个构成部分要仔细观察,摆好位置;益的上半部分是,不是兴;若的中间部分是,不是十,要同苦字区别开来。

  3.阅读课文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是怎么认识的。他们对时间的理解可能很肤浅,或许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的层面,而非生活的高度,哲理的高度。教师应在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先谈一谈读懂了什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也可以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或者让学生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个句子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抓住中心句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展开教学。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力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读自悟、质疑、小组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4.在引导学生研读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重点语句共同讨论。可以边读书,边画出自己认为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可重点指导学生讨论以下语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是引导学生先读读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理解的:昨天过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童年。如果不是一个人的亲身体验,感受就不会那么深刻,所以,我感到爸爸像是给我说了一个谜。二是着重引导学生多读读后面的语句,感受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是怎样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的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流逝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两句话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解决。光阴指时间,金即黄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说时间的宝贵。箭和梭的`运动速度都很快,用来比喻时间过得飞快,这两句话可以使人们从中体会到时间的宝贵。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建议学生用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也可以用其他人的事例来说明。

  5.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把握朗读语气。这篇课文的朗读语气应该是亲切、自然的,好像在和朋友谈心,谈自己的人生经验。

  课文前半部分写我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朗读声调应缓慢些,低沉些,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这是怎样的一种滋味?是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可以通过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感受作者的这种心情。课文后半部分写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教材以文中泡泡的形式,安排了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理的问题: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着急和悲伤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太阳落山鸟儿飞翔这两个自然段中。高兴和快乐的心情,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文中写了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和太阳比赛谁能更快地回家,结果我跑赢了太阳;一个暑假的作业十天就完成了,我跑赢了时间;读三年级时就做五年级的作业,走在了时间的前面。)再读读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这时,朗读的声调略高些,速度略快些,朗读中要有一种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

  最后两个自然段写我和时间赛跑的体会,抒情的色彩很浓,读时语速稍慢,语调稍重。要指导学生在体验到了时间的珍贵和与时间赛跑的快乐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受。

  6.本课的生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或举例、想象等方法理解。如,忧伤哀痛,指的是我失去外祖母后心情十分悲伤、痛苦、忧郁,可以联系上下文,从我的表现中加以体会,如,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持续,在文中指的是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此悲伤痛苦,而且这样的心情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可以联系上下文,通过每天很久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来体会。安慰,可以联系自己伤心痛哭时父母如何用话语劝告、用手轻抚,使自己的心情舒坦起来的生活经验加以理解。受益无穷的意思,可以结合所在段落几句话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到文中是指我珍惜时间所得到的好处是无穷无尽的。理解假若的意思,可以用换词法,分别在句中换成如果、假如、要是等词语,让学生理解体会。

  7.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要在学生充分自读、充分讨论、有了自己的感受的基础上,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第二题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认真体会,并积累下来。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发现课文中的含义深刻、值得细细品味的语句(见教学建议3),并通过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可以建议学生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背一背,再抄写下来。除了教学建议3列举的句子外,如果学生认为其他的语句也有一定的含义,可以抄一抄。

  课后还有四句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以学习伙伴的口吻说这是我收集的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既给学生提供了可供积累的材料,又提示学生收集其他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找一些类似的格言、警句或者古诗进行交流。

  8.学生读了这篇发人深思又感人至深的文章,一定有很多感慨,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并加强实践。如,

  让学生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自己珍惜时间的想法或自己读课文的感受写一写。让学生想想,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跑在了时间的前面;还可以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浪费时间的情况,有没有得到改善;或亲身实践,感受跑在时间前面的快乐滋味。

  布置学生课后继续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成语,在晨会时间或通过学习园地、手抄报的方式交流。

  建议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惜时名言贴在桌角或床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一直和时间赛跑。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