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玩具”对话课教学反思
1、“买玩具”对话课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买玩具”为题的一篇对话课,通过其来达到学习句型,并运用句型活动的教学。
整个教学思路是运用Peter买玩具的具体过程来逐渐引出本节课的新句型,并运用其句型让学生练习询问课本中玩具的价钱,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来询问价钱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我认为本节课中这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1、 利用学习用品作教具,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购物为题材,训练学生的四会能力。
2、 通过看图说话,自由对话、情景表演等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3、 通过听与说,讲和练,环环紧扣,加大了教学密度,拓展了教学容量,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节课结束下来,感觉到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个体性和自主性方面有待提高。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忽略后进生,导致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大胆回答,而不敢回答的后进生就只能“躲”在角落里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制造机会给“被遗忘”的学生,比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句子,让他们做简单的游戏等。
2、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活动中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2、音乐课《玩具进行曲》教学反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情绪有点随意性,上课时有意注意的时间不能持久,最多也只能保持10分钟左右。因此,要让他们在唱游课上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就要寻找一种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但在这堂音乐课中我把握了低年级的心理特征,用童话导入欣赏乐曲,学生的兴趣特别高,欣赏的教学效果特别好。于是,我觉得既然用童话导入欣赏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果用童话导入唱游课里的发声练习、听音训练、乐理学习、歌曲教学、歌表演、以及综合活动,贯穿于整堂音乐课是不是效果能更好呢?是否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这堂课中,我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出发点来点击教学内容,变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一直保持对音乐的好奇和兴趣,学得津津有味。整堂课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在人人参与的教学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唱会了歌曲,了解了音乐文化,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教学与多媒体手段紧密结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利用听觉和视觉来感受乐曲。
3、“互动”促使“有效”——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互动”促使“有效”——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即将期末考试,各学科都在进行紧张的复习,多数情况下教师讲学生练,学生练教师讲的情景又浮现在我们眼前,教师讲解时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学生练习时随心所欲等收效不大的结果令教师焦急。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呢?我们认为通过多层“互动”来缓解学生长时间(半学期)形成的麻痹状态,以新的复习课形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复习课的教学探讨。
一、教学情景
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教学时,我们制定出学习方案[学案](包括基础知识、技能训练、探究问题)并提供给学生们,便于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进行学习活动。具体设计出两种教学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与学生谈话式复习,改变过去学生练教师订正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训练提高的复习方式,第二种方式为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学案的内容。上课前笔者问同学们愿意哪种方式上课,“分小组学!”绝大多数同学不给而同回答!于是这节课同学们分小组合作,差不多都是先合作完成基础知识(相互补充、查阅资料、好帮差等情景热烈),然后完成基本技能训练(独立练习、相互订正),再完成探究性问题的研讨(相互讨论、辩析、创新),教师在这期间始终与各小组同学们一起进行不同交流并指导。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积极发表各组基础知识的回答情况、汇报基本技能训练结果、交流探究问题方案)。连平时不太愿意学习的同学都被这种情绪感染,自觉不自觉与其它同学融入到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来了!统计发现80%左右的基础知识全部当堂完成、基本技能训练有80%左右过关,探究问题也由同学们共同研讨出多种方案(时间关系没有全部当堂展示),应该说还算是一节比较有效率的课。
二、教学感受
学生选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正是学生对平等、民主和谐关系需求。在学生互动活动中,同学多边都是课堂活动的主体,都是平等的、民主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课堂内全方位的有效的生生“互动”气氛极大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内驱力,使他们即获得知识,又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果。
教师分组指导、组织集体交流评价阶段,通过“师生互动”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方法,建立良好的情感,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因此老师在平时就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在上课时容许学生甚至鼓励学生发言,允许甚至鼓励学生“插嘴”参与发言。当学生不由自主的插话时,正是他积极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时候。
要让课堂充满“互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教师作为主体,要立足一个“导”字,而学生作为主体,则体现于一个“动”字。这样一来,全方位的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实现,互动面越广,互动层次越深,课堂教学就越有效,课堂教学就越有生命力。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不能一,要依靠平时课堂内造就一个活泼向上的适宜参与的气氛。教师要尽可能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练习和质疑,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平时还要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过关,实现“天天清”的目标,平时加强过程与方法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平时加强情感的熏陶,建立和谐关系,复习课时就会达到高效的目标。
4、美术课《会跳的玩具》的教学反思
《会跳的玩具》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中的课程,属于“设计与运用”领域,本课是引导学生利用所收集的材料,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制作出能弹跳的玩具。在认知上,要让学生清楚什么物体是能弹跳的。在技法上,利用身边的会弹跳的物品,运用剪、帖、画等多种手法制作出具有弹跳性能的玩具。在情感上,丰富美术的学科特性,让学生在兴趣中得到动脑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通过把普通的物品变为玩具的实践,在学生感到只有自己做的玩具才更好玩、更有意义。
对于设计与运用的手工课学生当然很感兴趣,这种兴趣不仅源于改变一惯的用纸用笔的美术学习方式,更主要的还在于学生能从动手实践中得到乐趣。学生乐于上手工课,也盼望上手工课,这是一个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机会。
“做玩具”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挑战了,而本课又更加有难度,学习的主题是做“会跳的玩具”。虽然学生会对本课的题目比较感兴趣,但是又怕自己不会做,或是做不好而缺乏自信心。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距离。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动物会跳,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小动物是怎么跳的。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些会跳的物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物体拿出来,相互展示交流,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接着,我出示了用卡纸做的兔子,让学生想办法使它们跳动起来。当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时就启发他们,看看能不能利用你手中的会跳的物体使这只小兔子跳起来?通过我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有用衣夹的,还有用铁丝自制弹簧的……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他们做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构思自己的玩具。我还通过让学生自主的交流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的掌握会跳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再以自己做的小老虎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制作过程的'轻松愉悦和取得成果的兴奋。接下来就是学生大显身手了,()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作品的完成也很顺利,这样学生在玩乐中自然的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强加压力只会抑制学生思维发展,束缚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让学生在课中做些有益提高审美意识,创造美的活动,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乐学爱学。同时,为了完成本课的任务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和同学们比一比,玩一玩的游戏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并让学生学生体验到了制作过程的轻松愉悦和取得成果的兴奋,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性格。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激发了学生们的思维兴趣和求知欲望,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5、美术课《会走的玩具》教学反思
作为美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作画技巧,方法一点都不解答那算美术老师吗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没有进行技能技巧的教学,学生作画时难免会产生种种疑问。从学生的问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彩色,构图等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渴求,然而使人遗憾的是:教师未对学生的问题作出任何适当的解答。课后,与授课老师进行交谈,他说:"为了体现新《课标》淡化对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新理念,所以不再传授技能了。"这一案例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是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完全撇弃,是对《课标》理念的误解。《课标》在"基本理念"中的表述是:"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里的"绝不仅仅是"并非全部否定了技能技巧的训练,虽然《课标》强调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的层面上来,但不是把技能技巧完全排除于美术教学之外。
如何把握"技能技巧"和"美术文化"之间的关系 两者并非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应该是彼此协调,同时并存,相互包容的关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文化学习的同时不能放弃知识技能的教学。反之,只有在美术活动中,在培养学生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技能教学,才会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教师的提问就象"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怎么样"之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课堂教学变成废话连篇的问答,将大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把互动庸俗化为"满堂问",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课堂教学提倡师生平等的互动,提倡教师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对一个问题可以展开思考,讨论,对话等形式来进行。
美术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有价值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会转的玩具》可以设计:"为什么会转 如何使玩具转的更快,更久 "之类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这样的互动才有意义。
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评价,一味地表扬,就连"想不出来的",也夸奖是"诚实"。象这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起不到鼓励的`作用。《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评价只有以客观为前提,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解读》指出"合作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小组学习,它有多种方式"。分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合作小组的基础上。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多样的,不单是小组讨论这一形式。例如:一起完成一组群雕,小组成员共同合画一幅画,游戏和表演等都是美术教学合作学习的表现形式,教师误认为要体现《课标》提出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就得开展小组讨论,以至出现了盲目开展,动不动就是"小组讨论"。不少美术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总之,新一轮课程改革还处在实验阶段,美术教师对《课标》难免存在误解和片面认识,应提倡广大美术教师用教育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来分析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新课程美术教学改革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6、美术课会爬的玩具教学反思
我在上《会爬的玩具》一课时,难点是怎样制作一个会爬动的玩具。许多学生不了解玩具爬动的原因,我把准备好的玩具发给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其间的奥妙,在学生研究时我总是热情地鼓励他们,遇到困难要勇于想办法,要肯动脑,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让玩具爬动起来你就成功了。当然,还可以请教老师一起解决困难。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品质,又消除了学生依赖的.心理,使学生明白,老师不是唯一的传授者,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应学会真诚地向同学、书本、大自然学,向所有人学。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出现的结果令人惊喜,学生的办法五花八门。
他们通过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质疑、自主寻找解决的办法等实践活动,实现了自我发展。美术教学不再是单方面的学习状态,而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新型组合。
7、“买玩具”对话课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买玩具”为题的一篇对话课,通过其来达到学习句型,并运用句型活动的教学。
整个教学思路是运用Peter买玩具的具体过程来逐渐引出本节课的新句型,并运用其句型让学生练习询问课本中玩具的价钱,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来询问价钱的教学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我认为本节课中这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1、 利用学习用品作教具,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购物为题材,训练学生的四会能力。
2、 通过看图说话,自由对话、情景表演等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3、 通过听与说,讲和练,环环紧扣,加大了教学密度,拓展了教学容量,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节课结束下来,感觉到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个体性和自主性方面有待提高。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忽略后进生,导致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大胆回答,而不敢回答的后进生就只能“躲”在角落里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制造机会给“被遗忘”的学生,比如: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句子,让他们做简单的游戏等。
2、在教学中,应多采用竞争的方式,让学生在竞争活动中不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8、对话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讲的是一节对话课Unit4 Then and now. B Let s talk,在应用任务型教学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复习环节效果不错。通过谈论学生喜爱的明星姚明,多多还有吴一凡的变化,来让学生了解人物各方面的变化,为学生输入更多的词汇,为下面描述自己与他人的变化的输出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只有对学生充分的输入,才能有更好的输出。
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本节课我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在呈现talk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根据照片说一说Mike的变化,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Let s talk 的内容有了初步感知,为对话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更激发了学生对Let s talk的求知欲。
三、板书设计巧妙。我将Mike和John 的变化板书到黑板上,学生清晰明了,通过板书鲜明的对比也让学生对过去与现在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并通过板书引出单词“different” 学生更容易理解,效果不错。
四、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兴趣。在介绍自己及家人或朋友变化环节,我通过展示自己及家人照片为学生介绍做示范,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生练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利用图文提示,重建文本,大胆展示,有趣高效。本节课我设计了利用图画及文字提示,让学生记忆文本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很好的指导了学生如何记忆对话,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效果不错。在此环节,学生大胆大方到台前绘声绘色的表演,效果也不错。我认为在对话课教学中应多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表演对话,锻炼学生的胆量,更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的能力。
六、情感教育体现突出。最后通过介绍学生介绍他人的变化,对此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让学生更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升华到爱自己的父母,为了父母努力学习。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板书设计巧妙,但没有更充分的利用起来,如果根据板书信息让学生来叙述Mike及John的变化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能力,取长补短,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9、对话课教学反思
对话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借助有意义的交流,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以增进教学主体间的理解,提升师生教学生活质量的过程。
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使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式教学中最常见的对话形式。师生对话不仅仅指我们教学中的狭隘的谈话,更多的是指相互接纳和共同分享。我们对对话的理解通常为表面的一问一答,实际上,书中明确指出,那些缺乏心灵沟通的一问一答,是徒有对话之名,而无对话之实的。师生对话不仅包括二者语言(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话,还可以有非言语行为的对话,如师生的目光交流等。只有双方充分的心灵或精神的沟通,才称得上真正的对话。
除了师生对话,还有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还有教师和文本的对话和教师的自我对话。在这些对话方式中,对于师生的自我对话,我感触良多。教师的自我对话是教师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是肤浅的知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越来越重视、强调教师的反思,我们在不断形成这个认识:教师只有不停地对教学进行反思,跟自我对话,才能不断进步,使自身走向完善。而我们常常忽视的是学生的自我对话。
对学生来说,在与教师、同伴、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内心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正是这些矛盾和困惑促使他们去思考,去追问,去感悟。同教师的自我对话一样,只有不停的跟自我对话,才能不断进步。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缺乏对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很多学生没有自我对话的意识,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这是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对话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对话。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如何让学生的自我对话更扎实有效,还得进一步研究!
对话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的方式有倾听、提问、回应、反思。提问是学生参与对话的最为直接的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疑惑,就会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许多精彩。因此,课堂上必须多一个问题:你有什么疑惑?课堂上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疑惑,老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差距很大,有利于教师今后教学有的放矢。同时,学生的疑惑让学生来解答,把学生变成教学的资源,促进学生的相互发展。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对话教学把提问作为一种生存方式,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可见,我们平时要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勤于提问。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也努力在尝试。
阅读还在继续,学习还在坚持,实践中还要努力一点一点应用。希望,《对话教学》伴我在教学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和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10、对话课教学反思
本周三我在五、1班执教了PEP五年级下册《Unit 3 My birthday Part B Let s try & Let s talk》的对话课,该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听懂、会说句子:What s the date? It s October 1st. Who has a birthday in October? Me. 由于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具体日期的表达法,难点是学生要能熟练运用各种句式提问生日。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法时,我一开始就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Let s chant作为导入,把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环境,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接着在复习过程中,我展示了一幅包括12个月份情景的情境图,图上内容包括有月份、生日、节日和季节等,把本单元以及前面所学过的内容贯穿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想象,并提问展开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在对话引入的环节,我创设了birthday party的情境,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对话是关于生日的。因此从整体引入对话、回答问题、全班朗读等,到学生进行小组操练、游戏、say more、introduction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本节课也有较多的不足之处:
1、整体呈现对话是应把要问的问题先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听、看对话;
2、游戏规则不够明确,个别学生有点恶作剧;
3、小组展示形式过于传统,学生花费时间较多,覆盖面与参与度不够广。
4、情境创设不能连成一气,贯穿始终。
从以上几点我深刻的体会到对话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的性要强,覆盖面要广,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学到更多,掌握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