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分工”教学反思
1、“手指分工”教学反思
键盘指法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初学的基本内容,在认识键盘以及8个基准键位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用按键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
在教学过程当中,先让学生回顾了8个基准键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个手指比作是四个小朋友;将四个基准键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静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前排的一个座位上出现了困难需要请求帮助,请问派哪个小朋友去是最合适的?老师讲清楚帮助原则(即后面的击键技巧):只有距离最近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帮忙,有任务的小朋友去帮忙,帮助之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没有任务的小朋友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让学生讨论得出各个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后加强键位的认识,借助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高压状态下识记常用键位。
但通过本节课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指法的认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客观分析存在的种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间隔时间长。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每星期只有一节,不及时巩固,间隔时间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现象很严重,导致以后的教学内容不能正常进行。
2、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教学反思《手指分工的教学反思》。
3、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学生年龄小,且平时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所以在打字时手的摆放位置总会在无意中改变,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4、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尽管在教学里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够,玩的同时,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游戏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键盘位置的基础上才能有利的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指法的练习深度。
因此,怎么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能保持学生指法练习的持久性是我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借助游戏巧记键位
虽然字母摆放散乱,那如何加深学生记忆,知道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可以采用拼图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散乱的拼图,按键盘顺序,放回原位。通过反复的摆放,加深他们记忆键盘字母排列。
2.熟识手指分工
为了帮助学生把手指练得更灵活,设计一些儿童手指游戏,结合琅琅上口的儿歌,练习手指的灵活性。通过讨论自己得出各个手指的分工,借助“金山打字”加强练习,实现知识的掌握。
3.借助游戏提高学习热情
在实践中,借助“金山打字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从而评选出打字小能手,弹指神功等称号,来提高大家兴趣,通过一句话的反复输入,可以让学生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速度,从而打消枯燥的感觉。
4.严格要求
孩子毕竟是孩子,一看到游戏就忘乎所以,只知道要胜利,只知道要得高分,哪还顾得了什么指法,什么打字姿势。因此在游戏过程当中老师讲清楚打字规则,游戏标准,严格要求,及时提醒犯错误的孩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打字水准。
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教学中,我们通常都是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述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布、功能。学生在课堂处于一种被动、机械接收大量抽象、高度专业化生物学知识过程,课堂气氛呆板,很难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围绕这两个思路进行教学。
一、认识的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
首先观察几种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如根毛细胞、茎细胞、叶肉细胞),找出这三种细胞有哪些共同结构。教师在黑板画出这些共同结构的模式图。由特殊到一般,展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学生阅读课本(相邻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在图上标出这些细胞器的名称并说出他们的功能。继续展示动物细胞,同样在图上标出这些细胞器的名称并说出他们的功能。再由特殊到一般,以豚鼠胰腺腺泡细胞(能合成与分泌蛋白质)为例,推测他有哪些细胞器。在课堂中教师仅把握课堂节奏,贯连认识过程,摆脱了教师常规课堂的大量讲授,学生的机械接受。将课堂主体性交还学生,通过反复辩图相互间讨论,说出各种细胞器结构、功能(课堂4次辨析细胞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成就感。
二、细胞器的认识始终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课堂开始不同植物细胞(如根毛细胞、叶肉细胞)细胞器的不同在于他们所行使的功能不同,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不同也要他们的功能相关,特点功能的细胞(豚鼠胰腺腺泡细胞)需要与之相关的特殊细胞器,通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实例的反复认识,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
如此一节课,达成了在我们以往教学中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认识并说出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并充分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同时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教师从以往的讲授中解脱出来。
3、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一、线粒体、叶绿体:
1、没有注重基础。因为对课本中最基础的部分(识记)我没有讲,只讲了一些理解性的东西,而且是倒着讲的:即先讲线粒体的功能,然后围绕功能讲了线粒体的分布、数目、形态、结构,围绕一条主线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感觉没有什么要记的。的确,我的板书较少,学生以往的习惯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就记,不写在黑板上就不记,而我忽略了口头叙述时要求他们记。
二、其它细胞器
昨天学生提的较多的是板书较乱,学生不好记笔记。我由此想到了,我在备课时缺少对板书的设计和思考。同时也过高的估计了学生,以为口头叙述学生也会记的,结果你不写在黑板上,他是不记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包括记笔记的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中只要是感觉需要记的,不论老师是否写在黑板上都要记。这节课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板书的条理性加强,需要记时的要求明确。
关于习题:基础年级的练习是否要浅一些,但我不这样认为,外面一些名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加深,学生才能站得高,便于开阔视野,提高其思考应变能力。许多老师会抱着教材、抱着大纲不放,我认为仅以大纲为准,不加深、不拓宽,则把希望寄托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率为100%,而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填全表格后,我又加以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习题,让不同组的学生可以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表述清楚并识记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班级的学生都可以自觉完成分组讨论的工作,在其他一些班级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过度专心于本组负责的细胞器,而对于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除此以外,在教授过程中还突出地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就是现阶段多媒体设置还没有到位,因此在讲述一些如分泌蛋白产生和运输过程时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进一步改正。
4、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细胞器第二课时主要是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三个内容。
新课是在重点班班上的,首先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因为上节课时间比较紧凑,所以没有对8种细胞器进行归纳总结,这节课算是归纳和复习一起了。加上看了学生的作业,反映出他们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的各个细胞器辨认不好,这节课特意补充了这个内容。因为前面提问了4个同学,导致复习花了15分钟,新课就只有25分钟了。时间比较紧张,我的实验视频长约4分钟,加上让他们看书总共花了10分钟。后面的两个内容就只有15分钟了,我通过展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示意图来讲解,由于问的问题比较多,没有留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就匆匆结束进入第三个内容。最后,第三个内容还是没有完成就下课了。课后指导老师跟我说,讲课不够紧凑,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细胞质环流需要板书。另外一个生物老师就说是我在分泌蛋白的合成那里同样的问题重复提问,所以导致时间不够。课后我就针对这些建议修改了我的课件。
在普通班上重复课的时候,还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过没有提问学生,所以只是花了10分钟复习。实验视频也缩短了2分钟,需要强调的细胞质环流也在黑板上板书了,所以实验就花了5分钟讲完了。这样我后面的两个内容时间就充足了,讲完新课后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行了删减,加上这个班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动画,在之前那个班播不了,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这个过程,所以这节课上得很顺利,而且课堂气氛很好。最后把这节课的小结和巩固练习都做完了,还剩下一点时间,我就让学生消化这节课的知识。
通过新课和重复课的对比,我觉得上新课会对时间把握不好,上课思路也不够清晰,但上重复课的时候就会思路清晰,而且可以很好地把握时间。还有就是上完新课之后一定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他们不懂的地方,在上下一节课时补充讲解,上重复课的时候就重点强调这些内容。
5、反思“英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反思“英语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虽然我不够优秀,但反思使我做得更好。
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缺憾。当我们用批判、审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时,我们就是在反思,在实现自己思想观念、行为的巩固、完善和变革。
教学反思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目标,以实现教师自身发展贯穿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完美统一。在教学反思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行动研究的方法,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探讨与解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合理性,促进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提高,同时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锻炼教师自我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升。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够提高教师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反思:
一是反思教学设计。为避免自己过分地依赖已有的教学经验,或照搬现成的教案,在授课前的备课阶段,我经常结合现在学生的实际,反思原有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感觉“照本宣科”的教学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不会有太多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JEFC Book2(上册) Unit4Lesson14时,我曾经参考教参,照搬了一个教案。通过创设情景由询问“图上有什么”开始,由浅入深,以旧带新,引出农场,农场中有的东西,尤其复习了动物名称;通过听各种动物的叫声,复习巩固动物名称;通过表格形式从比较城市和乡村到比较中国的农场与美国的农场,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最后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操练活动。老实说,两部分内容学习下来,学生的反映还不错。但通过反思,我觉得学生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根据教师的要求找答案,学生一直在被老师拖着走。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发挥,而且两部分内容缺少连贯性与整体性,尤其是第二部分比较等级的操练,更缺少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内容。我就试着对这一教学设计重新策划,重点就是如何用活教材?首先我调整了一、二部分内容的顺序,在复习的基础上,直接用图片引出city、country这两个词,然后,根据第二部分进行比较等级的操练,话题引入country,引出更多关于country的特点,如物产、季节、色彩等,然后讲述farm里的东西,引入第一部分,使得一、二部分浑然一体,突出围绕一个主题Onthefarm,而且学生兴趣浓厚,自己主动用书本上的新语句帮忙组织对话,这样的效果与前一设计的效果又有了很大的不同。
所以备课时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看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具。在设计教案时,我常常要罗列反思的项目:如需要给学生讲解的关键概念到位了吗?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对学生是否适度?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接受吗?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哪些因素会影响课的效果?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教学前的反思能给自己的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二是反思教学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这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虽然在备课时,教师已预设了种种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的时间回答问题,学生的回答没有办法切中教师预设答题的关键,或者师生互动交往开展不顺,学生对教师预期的解释有歧义等。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对计划快速、灵活地作适当修改与调整。
在初一册教学“了解个人信息”时,我曾设计有一个采访名人的环节,而且还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有用的句子如“What syourname?Whereareyoufrom?Howdoyoulike…?后来学生一活动,我就觉得不对劲了,为什么?何为名人?!名人大名谁人不知!采访时再设问名字这一环,实际上已别无意义?所以我立刻作了调整,换位为后面名人问采访者名字,这样的对话显得更有现实意义。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调整,但我很为自己高兴。
又如在教学JEFCBook2Unit21谈论过去经历时,要学生介绍自己的一位朋友。我先给学生一个表格,通过小组合作完成Whatcouldyoudowhenyouwereten?列出一些动词及动词短语如read,write,skate,singsongs,playbasketball,playthepiano… 等等,能做的打( √ ),不能做的打(× ),然后根据合作学习后的情况用英语口头表述:Myfriendis….When…wasten,…could…and…,but…couldn t…or….一路下来,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得非常好。我马上想到这样的任务,对我的学生太简单了,学生没有了“跳一跳才摘到果子吃”的感觉,一定不会满足。我马上要学生回忆儿童时的一次难忘经历,用3-5句话表达出来,限时5分钟。这样一调整就把说与写结合在了一起,增加了深度,说得出写不出的同学就体会了还需再努力背记单词,有了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记得还有一次在讲到猴子与老虎时,学生们都觉得猴子比老虎更聪明。我曾让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假如有药物能使你更聪明,你愿否一试?”学生热情高涨,个个争先恐后发言,课堂秩序忽然显乱。我不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不甘心课堂的有效时间被白白浪费,心里急速一转,立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辩论,正方(愿服这种药)反方(不愿试这药)对垒,学生有了阵营,矛头直指对方,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发现学生表现得真不错,会讲的讲得彬彬有礼,基础差的为了帮忙也能讲些力所能及的短语。我所做的就是为正反方学生在黑板上罗列各自的论点,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必要的词汇。这种生生互动气氛热烈,但仍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之中。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我的教学中不胜枚举。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快速回答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应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策略才凑效?我常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每一位学生?哪些学生还没有积极参与?学生的思维是否给我引向了深入?课堂气氛是否利于学生的学习?本次教学内容是否真正进入了学生的头脑?如何更好地组织管理课堂教学秩序?怎样做才能够既保持了课堂的张力,又使之有利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三是反思教学心得。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的概括,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败进行梳理,并以教学后记的形式来完成。我认为这也是最值得我坚持做的。常常在课后,我会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并及时地作下记录。我回忆教学过程怎样?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计划如何?是否有所改变?改变计划的原因是什么?改变的方法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策略?学生已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吗?学生是否有所得?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是否对培养解题能力有所帮助?教师本身的教学思想可有存在问题?等等。
我记下成功之举,总结可取之处,也记下自己的失误与疏漏,作深刻的剖析,我记下课堂中师生智慧灵感的不期而遇,独创的见解值得回味,能帮我拓宽教学思路。我最想记的就是再教设计,怎样在下一次教学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有阅读课教学的反思,有对话课的处理,有词汇教学方法的反思,有任务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关于课堂控制的,有关于信息技术的,有关于教材的使用的,有关于英语的记忆背诵的……点点滴滴,一有所得,及时记下,不断反思,不断困惑,不断超越。
在教学用英语“表达提建议的方式”时,我有这样的设计:问学生假如出去旅行要带什么?要学生用建议的方式组织答句。开始学生很兴奋,几句之后,学生便冷落下来,似乎眼高手低,无法表达。我反思――活动虽有交际性,但一定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任务设计一定要真实,要能够完成。于是再教设计时,我不是直接要学生回答所带物品,而是给学生列出了许多可供选择的物品的英文名称,其中有学生熟练的,也有学生不会说的,要学生选择,并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结果交流起来学生兴趣更浓,教学目标也完成得很好。
反思,为我的英语教学注入了活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为不断的反思,让我学会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因为不断的反思,让我敢于怀疑自己,突破自我,学习研究别人的长处,在理念上找差距,在教法上找差异;也正因为教学反思,让我懂得了反思决不是某个阶段的特殊任务,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小到一节课下来可以反思,大到一届学生毕业可以反思。
反思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使我能不断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体会创造的喜悦。
6、《手指教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手指教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次读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是《白鹅》,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一次拜读了《手指》一课,更领略了大师的文采,喜欢上了先生的文风。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学生也很喜欢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细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一环节,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细读课文,感悟写法”这个环节主要是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学习第二自然段,我采用“扶”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文章的三至五自然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了排比、比喻、拟人、设问的表达方法,并知道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读起来让人觉得兴趣盎然。就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
教学至此,显然没有激发本班学生的更大的阅读兴趣,还没有拓展学生独立阅读的思维空间,留下思想,提升素养。所以紧接着,我抛出如下问题:
1.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对丰子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食指,因为食指勇于探险、不怕牺牲,而且最为机敏,就象丰子恺的生活遭遇……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大拇指,因为大拇指最肯吃苦,默默奉献。丰子恺是一个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的人;丰子恺做任何事也一丝不苟……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无名指和小指,因为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丰子恺很喜欢音乐……
有的学生说作者喜欢中指,中指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丰子恺一生都是个文质彬彬的君子……
学生中有的愿意做中指,有的愿意做大拇指,有的愿意做无名指和小指,这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受到作者的精神和人格浸润。
课后,我让学生观看《五官争功》的小品,并鼓励大家结合课文的描写,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五指争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7、教学反思“手指”和“太阳”
有一句佛教俚语说:用手指着太阳,如果你只盯着手指看,永远也看不到太阳;反之,如果不借助手指又难以知道太阳的所在。这无非是参禅悟道这的修身之阶,但却让我产生了那么强烈的震撼,它让我想到了教育、想到了教学。
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曾几何时,教育界刮起了一阵风,美其名曰:“要让孩子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于是一时间铺天盖地是说算理之风一刮数年。孩子们俨然一个个小哲学家,道理讲的头头是道。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不久 ,一次偶然的听课,让我对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的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那算理要多麻烦有多麻烦,要多拗口有多拗口,可孩子们居然说的顺畅自如,酣畅淋漓。可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听课经验的丰富,我才慢慢知道了,那算理是孩子们不眠不休、备受折磨、死记硬背来的。在说算理之前,孩子们已经早就学会 了方法。如此算理说它何用?我们在一次次的展示中放大这无用的芝麻,刻意美化的'课堂,原来不过是行尸走肉,岂不悲哀!都说是在培养孩子的能力,可能力是什么啊?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吗?能力就是当人们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以后剩下的东西。如果我们什么都问个所以然,恐怕穷其一生也学不完先人经验的皮毛。更何况那“所以然”是我们不久就会忘记的呢?既然有那么多先人的间接经验在传承,我们何不留下宝贵的时间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偏要舍近求远,绕路而行呢?
这就犹如指引人们看太阳之说,只盯着手指,被其牵绊,永远也看不到太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放任自流、漫无目的
还记得看过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文章,说陶先生去演讲,带了一只鸡。他先撒了一把米,然后按住机头,强迫鸡去吃,鸡不肯吃。而后,他松开手,向后退了几步。鸡就放松了吃了起来。看后不禁佩服陶行知先生的教学艺术,这让我受益匪浅。这无非是对填鸭式教学的否定,要我们坏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中国人做事,往往矫枉过正。这些年来,许多教学模式随之诞生。有些模式,将学生的空间放大、放大、在放大,以至于教师形同虚设,以至于丢了指引孩子们看太阳的手指,弄的孩子们满世界找太阳,弄得孩子们如同摸象的盲人。“柱子”“绳子”嗾使象。老师舍弃引领者的地位,俨然成了旁观者。
我认为教学要有度。把握好这个度就是一门艺术。不能说“说算理”是错的,也不能说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不对。只能说这个度没有把握好我们iushi指引孩子看太阳的手指,引领孩子求知之舟的舵。我们不是主体,但我们仍然很主要,关键时刻需要我们去“画龙点睛”,但不要“画蛇添足”。
8、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反思一: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学生一直在埋头做笔记,对教师所讲的解释听不进去,这是教学效果的最大的不足。如何化解?我一直在思考?
学生做笔记是一非常好的习惯,但是只顾做笔记,不去听教师的讲解,效果会大打折扣。
新课程的教学就是这样,必须面面齐到,否则在练习中遇到难题,我们还是要解决问题的。而作业的出现的知识点,学生根本不重视它,只好利用课堂教学去化解。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去解决呢?只有让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去改正或强化训练。
反思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一、线粒体、叶绿体:
1.没有注重基础。因为对课本中最基础的部分(识记)我没有讲,只讲了一些理解性的东西,而且是倒着讲的:即先讲线粒体的功能,然后围绕功能讲了线粒体的分布、数目、形态、结构,围绕一条主线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2.感觉没有什么要记的。的确,我的板书较少,学生以往的习惯是老师写在黑板上就记,不写在黑板上就不记,而我忽略了口头叙述时要求他们记。
二.其它细胞器
昨天学生提的较多的是板书较乱,学生不好记笔记。我由此想到了,我在备课时缺少对板书的设计和思考。同时也过高的估计了学生,以为口头叙述学生也会记的,结果你不写在黑板上,他是不记的。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包括记笔记的能力。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中只要是感觉需要记的,不论老师是否写在黑板上都要记。这节课我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板书的条理性加强,需要记时的要求明确。
关于习题:基础年级的练习是否要浅一些,但我不这样认为,外面一些名校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加深,学生才能站得高,便于开阔视野,提高其思考应变能力。许多老师会抱着教材、抱着大纲不放,我认为仅以大纲为准,不加深、不拓宽,则把希望寄托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率为100%,而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
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填全表格后,我又加以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习题,让不同组的学生可以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表述清楚并识记下来。
当然,并不是所有班级的学生都可以自觉完成分组讨论的工作,在其他一些班级的授课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过度专心于本组负责的细胞器,而对于其他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效果不理想。除此以外,在教授过程中还突出地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就是现阶段多媒体设置还没有到位,因此在讲述一些如分泌蛋白产生和运输过程时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争取进一步改正。
反思三: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细胞器第二课时主要是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三个内容。
新课是在重点班班上的,首先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因为上节课时间比较紧凑,所以没有对8种细胞器进行归纳总结,这节课算是归纳和复习一起了。加上看了学生的作业,反映出他们对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中的各个细胞器辨认不好,这节课特意补充了这个内容。因为前面提问了4个同学,导致复习花了15分钟,新课就只有25分钟了。时间比较紧张,我的实验视频长约4分钟,加上让他们看书总共花了10分钟。后面的两个内容就只有15分钟了,我通过展示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的示意图来讲解,由于问的问题比较多,没有留时间给学生做笔记,就匆匆结束进入第三个内容。最后,第三个内容还是没有完成就下课了。课后指导老师跟我说,讲课不够紧凑,导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细胞质环流需要板书。另外一个生物老师就说是我在分泌蛋白的合成那里同样的问题重复提问,所以导致时间不够。课后我就针对这些建议修改了我的课件。
在普通班上重复课的时候,还是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不过没有提问学生,所以只是花了10分钟复习。实验视频也缩短了2分钟,需要强调的细胞质环流也在黑板上板书了,所以实验就花了5分钟讲完了。这样我后面的两个内容时间就充足了,讲完新课后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行了删减,加上这个班播放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的动画,在之前那个班播不了,学生可以更直观形象地了解这个过程,所以这节课上得很顺利,而且课堂气氛很好。最后把这节课的小结和巩固练习都做完了,还剩下一点时间,我就让学生消化这节课的知识。
通过新课和重复课的对比,我觉得上新课会对时间把握不好,上课思路也不够清晰,但上重复课的时候就会思路清晰,而且可以很好地把握时间。还有就是上完新课之后一定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他们不懂的地方,在上下一节课时补充讲解,上重复课的时候就重点强调这些内容。
反思四: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反思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教学中,我们通常都是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述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分布、功能。学生在课堂处于一种被动、机械接收大量抽象、高度专业化生物学知识过程,课堂气氛呆板,很难达到本课教学目标。我在本课教学中主要围绕这两个思路进行教学。
一、认识的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
首先观察几种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如根毛细胞、茎细胞、叶肉细胞),找出这三种细胞有哪些共同结构。教师在黑板画出这些共同结构的模式图。由特殊到一般,展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学生阅读课本(相邻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在图上标出这些细胞器的名称并说出他们的功能。继续展示动物细胞,同样在图上标出这些细胞器的名称并说出他们的功能。再由特殊到一般,以豚鼠胰腺腺泡细胞(能合成与分泌蛋白质)为例,推测他有哪些细胞器。在课堂中教师仅把握课堂节奏,贯连认识过程,摆脱了教师常规课堂的大量讲授,学生的机械接受。将课堂主体性交还学生,通过反复辩图相互间讨论,说出各种细胞器结构、功能(课堂4次辨析细胞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习成就感。
二、细胞器的认识始终围绕“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课堂开始不同植物细胞(如根毛细胞、叶肉细胞)细胞器的不同在于他们所行使的功能不同,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的不同也要他们的功能相关,特点功能的细胞(豚鼠胰腺腺泡细胞)需要与之相关的特殊细胞器,通过“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实例的反复认识,使学生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质。
如此一节课,达成了在我们以往教学中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学生能认识并说出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并充分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同时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将教师从以往的讲授中解脱出来。
9、“手指分工”教学反思
键盘指法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初学的基本内容,在认识键盘以及8个基准键位的基础上本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用按键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
在教学过程当中,先让学生回顾了8个基准键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个手指比作是四个小朋友;将四个基准键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静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时前排的一个座位上出现了困难需要请求帮助,请问派哪个小朋友去是最合适的?老师讲清楚帮助原则(即后面的击键技巧):只有距离最近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帮忙,有任务的小朋友去帮忙,帮助之后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没有任务的小朋友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动。让学生讨论得出各个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后加强键位的认识,借助比赛的方法让学生在高压状态下识记常用键位。
但通过本节课和后续课程的学习,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指法的认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客观分析存在的种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间隔时间长。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每星期只有一节,不及时巩固,间隔时间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现象很严重,导致以后的教学内容不能正常进行。
2、难以适应键盘的字母排列顺序。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机,键盘上字母的排列并没有按照小学生熟悉的顺序。不少小学生反映键盘字母顺序太乱,不容易记住,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要发明一种新键盘的设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顺序排列,教学反思《手指分工的教学反思》。
3、手指不够灵活。由于学生年龄小,且平时课程大多数用不到灵活的手指动作,所以,很多小学生手指活动相对较为笨拙:小拇指、无名指一般不能单独活动,小拇指一动,无名指也跟着动,无名指一动,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动;所以在打字时手的摆放位置总会在无意中改变,有的学生的'中指也不能灵活地单独活动。
4、指法练习相对枯燥。与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相比,指法练习并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级的学生练习指法的持续时间超不过5分钟,这给完成指法练习任务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尽管在教学里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进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够,玩的同时,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游戏教学只有在学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键盘位置的基础上才能有利的开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指法的练习深度。
因此,怎么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能保持学生指法练习的持久性是我将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借助游戏巧记键位
虽然字母摆放散乱,那如何加深学生记忆,知道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学习的第一步。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可以采用拼图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把散乱的拼图,按键盘顺序,放回原位。通过反复的摆放,加深他们记忆键盘字母排列。
2.熟识手指分工
为了帮助学生把手指练得更灵活,设计一些儿童手指游戏,结合琅琅上口的儿歌,练习手指的灵活性。通过讨论自己得出各个手指的分工,借助“金山打字”加强练习,实现知识的掌握。
3.借助游戏提高学习热情
在实践中,借助“金山打字通”的游戏供选择——“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巩固指法。从而评选出打字小能手,弹指神功等称号,来提高大家兴趣,通过一句话的反复输入,可以让学生明显看到自己的进步速度,从而打消枯燥的感觉。
4.严格要求
孩子毕竟是孩子,一看到游戏就忘乎所以,只知道要胜利,只知道要得高分,哪还顾得了什么指法,什么打字姿势。因此在游戏过程当中老师讲清楚打字规则,游戏标准,严格要求,及时提醒犯错误的孩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打字水准。
10、“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物理教学反思
1、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可适应。老师可直接了解到学生课程听懂程度,学生有何问题亦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达到理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效果。缺点是:学生人数多后,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加重了老师上课负担,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时间都几乎是花在授课的过程中,因此在上机时好少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来辅导学生。课堂容量小。结论: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学生听课前提下,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2、电视或投影仪的媒体教学手段
不论是采用电视和投影仪,其取得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都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的把电脑的操作界面在电视或投影仪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像看电视或电影形式来观看老师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课堂更为生动。老师也不需要像以上方法样,要分组给学生授课,从而大大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
缺点:图像不够清晰,甚至摸糊。由于是全班学生观看一个电视或一个屏幕,加上图像又不太晰,故在界面的直观性大有不足。
3、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系统
优点: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时实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学生只需看自己电脑的显示器就行了,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也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的辅导时间。
缺点:比前两者都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由于更现代化、可视化教学更为直观,所以容易让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容易认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也无形因“现代化”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论:多媒休软件网络教学系统是很能适应教学的基本需求,加以稍微的缺点刻服,可取得比前二者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目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者毕竟是少数,只有观摩课上有所应用,平时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并不多。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对此,学校应该让重金购置的现代化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优势,为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服务,把眼光聚焦在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巨大作用上。这里还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有专业技术人员与教师相结合,制作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应用软件,丰富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资源;二是加大对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培训,使教师自觉使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