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1、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他们的周长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我在备课时就感觉内容很多,也比较零散,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我觉得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表象,和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在设计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
面积是包含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层意思,我注重于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认识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建立面积表象。对于图形的面积认识,我从物体的表面中抽出学生们很熟悉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说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继而自己感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又出示了一组对比题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做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操作,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在本节课中的两次小组合作就是为了这节课的两个重要概念展开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尤其在学生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用的时间更多,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去量,从多种面积单位中选用比较常用的正方形作为单位更好。
3、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是重点之一,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学具让学生亲自看,并找一找生活中接近这些面积单位的表面,用学具去实际的量一量,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
4、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从生活中发现从生活中提取。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后问要测量橡皮的表面积、讲桌面的面积、地面的面积分别可采用哪些面积单位,使得学生跟进一步理解了面积单位的用处,使得学有所用。
5、练习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
巩固练习先要让学生填单位名称,后又从小明小刚的日记中把面积单位进一步应用,还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一步区分,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充分,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还少欠火候,认识面积单位时可以和生活联系的更紧密一些,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多选取一些事例,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2、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注重学习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在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的是学生的猜想?感知?体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在本节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我分别通过活动体验、观察比较和猜想这三种主要的数学活动来学习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新理念。
但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1平方厘米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后,我出示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快速地出示课件中“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接着马上就让学生想象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桌面有什么感觉?学生是也可以马上想到1平方分米,但对于1平方分米的理解,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在讲,而没有用对1平方厘米的感知来认识1平方分米,这就是我在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时,没有加以说明,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使学生没有建立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回想试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由于对1平方厘米讲得比较清楚,学生就能很快得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在多次试教与正式上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活”的。
3、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学生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注重学习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思考、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在这节《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的是学生的猜想、感知、体验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的主动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做数学”的乐趣。在本节课的三个重要环节:理解面积的意义、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我分别通过活动体验、观察比较和猜想这三种主要的数学活动来学习这三方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新理念。
但这节课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在1平方厘米的教学中,在学生猜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后,我出示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快速地出示课件中“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接着马上就让学生想象用1平方厘米去测量桌面有什么感觉?学生是也可以马上想到1平方分米,但对于1平方分米的理解,学生还是凭着感觉在讲,而没有用对1平方厘米的感知来认识1平方分米,。这就是我在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时,没有加以说明,没有让学生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使学生没有建立起“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回想试教《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由于对1平方厘米讲得比较清楚,学生就能很快得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在多次试教与正式上课后,我深刻体会到学生是“活”的。
4、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学生在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过程,是“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二、教学设计
在本课的设计时,我分成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达到的目的
1、活用教材,体现生活化。
“面积”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我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猜一猜”,让学生在大量的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感受到“面积”的意义。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生活味和严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学习,本节课的组织活动主要有“感知面积、建立表象”“动手操作、明确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和“尝试操作、学习面积单位”。让学生经历探索性学习过程,丰富了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知识的体验。
3、在比较中,发展数学思维
在实破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一难点时,借助之前学生得出的利用“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还是无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适时地让学生运用学龄、直观操作、合作探究。进而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比较中,真正感受和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面积单位的认识。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4、在操作中,渗透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新课标》倡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体会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体会到如“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等常用的基本的数学的学习方法,比较关注学习过程的探索与数学思想的渗透,彰显了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让我困惑的是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时是否分成两课时来教学。
5、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线段、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他们的周长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面积,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我在备课时就感觉内容很多,也比较零散,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我觉得要让学生经历概念的生成过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表象,和生活紧密联系。所以在设计时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
面积是包含了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两层意思,我注重于从学生生活中能感受得到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认识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来体会感受到表面的大小,比一比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建立面积表象。对于图形的面积认识,我从物体的表面中抽出学生们很熟悉的长方形,让学生自己说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继而自己感知图形的面积,然后又出示了一组对比题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做封闭图形的面积。最后引导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表面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封闭图形的面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将两句话概括成一句话,进一步加深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充分操作,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概念。
在本节课中的两次小组合作就是为了这节课的两个重要概念展开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尤其在学生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用的时间更多,使学生理解了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去量,从多种面积单位中选用比较常用的正方形作为单位更好。
3、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是重点之一,因此我为学生提供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学具让学生亲自看,并找一找生活中接近这些面积单位的表面,用学具去实际的量一量,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
4、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从生活中发现从生活中提取。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后问要测量橡皮的表面积、讲桌面的面积、地面的面积分别可采用哪些面积单位,使得学生跟进一步理解了面积单位的用处,使得学有所用。
5、练习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和实用性。
巩固练习先要让学生填单位名称,后又从小明小刚的日记中把面积单位进一步应用,还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一步区分,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还有一些细节做得不够充分,体验面积单位的统一时还少欠火候,认识面积单位时可以和生活联系的更紧密一些,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多选取一些事例,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6、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1、创设情境,以情激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为模拟的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校园草坪涂色,巧妙地创设了矛盾冲突,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游戏,把两张画有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格纸藏起来,告诉他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这样,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会主动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动手操作,强化感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从而,得出面积的完整结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我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从生活中的面积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图示中的面积又回到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很好地建立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新课标要求不仅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而且在长度和面积的教学中同样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是以往老教材中没有过的。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当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估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结果有半数同学出现错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渗透和训练面积的估算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此类的错误。
2、教学过后,发现部分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还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米,部分学生的回答很不靠边。如果新课后能够增加一些相应的练习,就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中某些细节的设计还是不够严谨、规范。对课堂中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关注把握还不够到位。比如学生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的比较并不规范,但我没有及时关注指导。另外还有的学生在本节课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都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我注意到地方。
7、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1、创设情境,以情激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为模拟的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校园草坪涂色,巧妙地创设了矛盾冲突,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游戏,把两张画有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格纸藏起来,告诉他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这样,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会主动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动手操作,强化感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从而,得出面积的完整结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我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从生活中的面积——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图示中的面积——又回到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很好地建立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新课标要求不仅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而且在长度和面积的教学中同样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这是以往老教材中没有过的。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当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让学生估计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大小,结果有半数同学出现错误。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渗透和训练面积的估算的知识,就不会出现此类的错误。
2、教学过后,发现部分学生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还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如: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米,部分学生的回答很不靠边。如果新课后能够增加一些相应的练习,就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中某些细节的设计还是不够严谨、规范。对课堂中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关注把握还不够到位。比如学生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的比较并不规范,但我没有及时关注指导。另外还有的学生在本节课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都没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我注意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