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之《设计封面》教学反思
1、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之《设计封面》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重点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要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以下是我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1、虽然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讲解不够清楚、明白,致使少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3、在布置任务时没有限定完成任务的操作时间,致使学生花去太多时间用于挑选素材而延误了完成时间。
4、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较难体现。
5、由于学生能力差异,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时,一部分学生还在专心地制作作品,没有加入到评价当中来。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反思后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和解决办法尽量考虑周全,因为作为新教师的我经验上尚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对课堂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所以周全的考虑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行的办法。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完整的讲解,导致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尽量抓住一些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讲解。
任务的完成时间应该限定在15分钟内,且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重点是将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素材的挑选。使学生不至于花太多的时间在不该用的地方。
虽然本课的学习较难体现小组合作,但仍然有几处地方可以体现合作。(1)组内讨论封面的基本组成(2)学生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向同组的同学求教。(3)封面制作完成后组内互评。(4)小组讨论其他小组的已上传作品,并总结成员的意见。
在评论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上传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评论,总结学生的评论时应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又可以激发其积极性。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困难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问题、设计一个有驱动力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而这个任务最好应该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现,它既要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虽然没有较成功的完成这一堂课教学,但前辈的评课和鼓励,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不断努力地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力争使自己尽快成长。
2、七年级上册汇报课《转盘游戏》的教学反思
华师大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进行课后总结自我反思,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同时也使我们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实。在我看来,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问题、困惑,对问题、困惑及时研究、反思,有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我结合我在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2节《转盘游戏(北师大版)》的汇报课及其他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体会。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之前已经有在七年级我任教的一个班上过一次,经历一次反思的过程,经过这次的反思,改进了一些地方。
一,第一次课堂教学的准备、分析、过程以及存在的困惑与反思
教学目标:
根据教纲的要求,结合本人的实践及指导老师的意见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
2.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3.复习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学生参与对转盘游戏的操作,使学生经历猜测、观察、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归纳的能力.
2.从转盘游戏中发现规律,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操作—讨论—多媒体教学
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操作课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在学生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中,为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由组长组织大家对所做的实验、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提倡互帮互学、互助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转盘旋转的过程,弥补了实物操作中由于学具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的不足.
教具准备:
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学生用转盘,课前由学生拷贝到学生机.学生制作小转盘.每位学生和组长制作6张数据在-10到10之间的卡片.
二、课前反思
困惑:通过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教学目标的落脚点是通过猜测、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体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既然是这样,直接设计一个转盘,通过不同颜色的比例来实验,让学生来体会不可以达到目标吗?为什么还要设计“做一做”这一“复杂游戏”呢?“游戏”的价值是什么?通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做一做”放在此处的作用不仅仅是通过游戏体会不确定事件,同时对所学知识起复习、综合应用的作用。(如:平均数的意义、有理数的计等)。所以“游戏”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增强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基本的数学方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发展中获得知识。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难点应确定为:如何使“游戏”落到实处,顺利进行。
难度表现在:
1.求卡片上的数据平均数对学生来说较困难。
2.转盘转到“平均数增大1”或“减小1”后,按指令调整卡片上的数据也是比较困难的。
对教材我感到困惑的还有:这节课内容相对比较易于接受,学生是否有足够耐心和兴趣,课堂知识是否充分,是否好学生吃不饱的现家(这个问题当时没有思考,导致后序失败)同时,如果教学目标没定好,很可能出现教学过程空洞现象,导致一节课学生都在活动,但是并没能从中获取足够的知识。为了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应该有足够的认识,课前我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
学生准备活动:
1.要求学生课前每人写好三张。卡片上的6个数时尽量包含正数、负数、分数、小数。并且尽可能简单,且便于求6个数的平均数。
2.要求学生初步探索由“平均数增大”或“减小1”的指令,调整卡片上的数据的方法。重点采取两种方法:
①在卡片上加一个数,使平均数增加1或减少1。
②改动一个数据,使平均数增加1或减少1。并找出规律。
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基本遵循教材中活动过程。
二、教学中反思
1.有部分学生的转盘做得非常好,活动非常积极,参与意识强,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2.调整卡片上的数据时,学生中产生了特别简单可行的方法。如:
①若原卡片上的数据不变,“平均数增大1”或“减小1”采取在卡片上加一个数x,则有: =原平均数±1,用列方程的方法,很快解决。
②有的同学采用改变卡片上的数字,可以将每个数加1(或减1)
③可以只改变一个数,则这个数要加6(或减6)。
④改变其中的几个数都可以,只不过麻烦一点。学生的'想法出乎我的预料!这些方法不仅对求平均数和有理数的计算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还把刚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也应用到了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调整卡片上的数的速度大大加快。原来估计学生每小组最多做10次游戏活动,没想到有的小组做了20多次。
3.各小组汇总结果,做了20次和20次以上的小组得出频率,基本接近概率。最后对全班各组的活动结果汇总得到了令人非常满意的结果。通过实验证实了猜测,这是这节课非常成功之处。
三 、课后反思
不足之处:
1.我对用3到5张卡片没有深究。为了让学生会调整卡片,要求每个同学写了3张,这样每小组12张卡片。结果,重复抽到的卡片少了。因此,对问题:将实验做下去,卡片上所有数的平均数会增大还是减小这个问题的讨论没有和好感知,平均数的整体变化趋势,学生并设有深切体验。
2.个别组卡片上的数字写得不好,影响了活动进度。
3.个别小组缺少实事求是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没有调整数据,就转转盘,把计算得困难绕过去。可能是偷懒或是对游戏的目的从有疑惑(与我课前的想法一致)。
4.部分学生做的转盘,不够灵活或是不均匀,导致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5.部分学生对于游戏规则不是很理解。
6.板书占用比较大时间,导致课堂时间有所紧张。
不足问题,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我在第二轮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 片数3~5张,四个人一小组,每人写一组数,算好平均数,两位同学相互验证。
2、加入教师在课堂的示范操作,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游戏。
3、教手工制作的转盘转化成flash版的电子转盘,避免了转盘,不够灵活或是不均匀,导致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4、加入了一小段有相关转盘游戏在实现生活中应用的影像,引出同学们的兴趣,同时增加他们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5、将板书内容改成事先制作的PPT,课堂展示。
本次教学进行的比较顺利,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兴趣,活动积极。但面对的两班学生不同,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如:所代一个班的学生程度比较集中,教学过程很顺利,另一个班的学生程度不齐,各小组人员也不齐的情况,有部分学生没能真正理解教师的意思。同时又由加入了教师示范过程,导致学生活动时间减少。同时由于板书内容改成事先制作的PPT,课堂展示。导致一直同学未能及时记下课堂的知识点。另外由于还自己在教学中,操作的比较多,未能一直目光集中在学生中,导致与学生的眼神交流不够。最后课堂中还是出现了教学过程空洞现象(真是自己所担心的),导致一些程度好的学生未能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没能从中获取足够多的知识,这一点还需自己好好的反思。
通过同一节课的两轮教学反思,我深感作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个新教师,中果不经历“反思—教学—反思”的过程。很难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在这两次的教学反思中,第一个“反思”:反思之前的教学经验,成功与不足之处;研究现在的学生,确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付注于教学。第二个“反思”:验证效果,反馈矫正的措施。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认真思考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必须不断在实践—总结—反思—实践中追求每堂课尽善尽美,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否则,自己是永远也不会有所大的进步。
3、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的教学反思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得知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跑到学校,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人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简短而悲壮的会议,立即决议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结束。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学生来得并不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吧?学生们都点点头。我向他们宣布了学校的决定。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但没有一句话。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如今怎么舍得离别呢!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辗地的声音听到。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做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 现在下课!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4、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开元盛世》教学反思
我用了1.情境导学法2.史料图片教学法3.自主学习法。4.比较法。本课总共分为三目:第一目“开元之治”,介绍了唐玄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这一目学生比较好理解。第二目:“盛世经济的繁荣”,介绍了唐朝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让学生知道,现代国家要发展经济,要注重科教兴国。第三目,“唐朝的衰亡”,介绍了“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起义使唐朝政权日趋衰落并最终瓦解。这是作为小字出现,学生比较难理解,我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图片来作为突破口,增加学生的知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1、情境导学法情景导入,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历史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一(2)班、(3)班的气氛都很活跃,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2、史料图片教学法图片﹑表格和文字材料的应用,清晰地概括出重点内容,变抽象为形象,有力于学生理解教材,有效地辅导了教学。唐玄宗和杨贵妃这些图片是我2009年11月大学毕业前全系赴西安专业考察在华清池拍的照片,我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合作学习,学生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初一(2)班看到图片和我的讲解后开始很激动的讨论起来。
3、自主学习思考法。阅读﹑思考﹑质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本课内容就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我精心设计一些有价值的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并得出结论。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感而发,达到育人的目的。
不足之处
1.由于本课活动较多,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上还是不够精致。
2.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以致于重点部分花的时间不足。
以后我会多钻研教材,在教学环节设计上更多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上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缺少音乐效果,有待改进。
5、七年级信息技术课《设计封面》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重点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要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以下是我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1、虽然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讲解不够清楚、明白,致使少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3、在布置任务时没有限定完成任务的操作时间,致使学生花去太多时间用于挑选素材而延误了完成时间。
4、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较难体现。
5、由于学生能力差异,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时,一部分学生还在专心地制作作品,没有加入到评价当中来。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反思后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和解决办法尽量考虑周全,因为作为新教师的我经验上尚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对课堂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所以周全的考虑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行的办法。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完整的讲解,导致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尽量抓住一些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讲解。
任务的完成时间应该限定在15分钟内,且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重点是将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素材的挑选。使学生不至于花太多的时间在不该用的地方。
虽然本课的学习较难体现小组合作,但仍然有几处地方可以体现合作。
(1)组内讨论封面的基本组成
(2)学生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向同组的同学求教。
(3)封面制作完成后组内互评。
(4)小组讨论其他小组的已上传作品,并总结成员的意见。
在评论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上传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评论,总结学生的评论时应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又可以激发其积极性。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困难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问题、设计一个有驱动力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而这个任务最好应该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现,它既要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虽然没有较成功的完成这一堂课教学,但前辈的评课和鼓励,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不断努力地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力争使自己尽快成长。<
6、七年级数学下册《实数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复习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分类;让学生明确了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及倒数等几个重要概念,会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难点是绝对值的有关化简,非负数的应用。
我认为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基本知识点讲解细致。对基本知识把握准确,讲解过程中,提出了可能出现的错误点,并教给学生避免出错的方法。比如:无理数的辨认,让学生反复举例。
2:注重数行结合。对于一些概念,一定要找到与之对应的数量关系。
如:互为相反数3:例题的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顺序。本节设置了四个例题,四个题都与绝对值,更进一步为突破难点作了一定的铺垫作用,第一题是纯瘁的绝对值化简;第二题是有关非负数的应用:第三题是数行结合的题,直接利用数轴,进行绝对值的化简;第四题是相反数,倒数与绝对值的综合应用,达到本节课知识的引申与升华。
4:练习题设计题目典型,有代表性,包含的知识点多,知识深度够,达到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
5: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容量大,数形结合直观,符合复习课的特点,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绝对值部分的课件动画应做得更好一些;黑板板书较少,板书设计应更细一些。
从这次讲课中我得到的体会是:讲复习课,尽量在制作导学案方面注意挖掘数学本身的效果,加强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方面容量要大,知识点要全,深度要够。例题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达到预设的最佳效果。
7、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之《设计封面》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重点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已成为我国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它在强调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小组成员个人的合作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应该始终贯穿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定教,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自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协作互助;而教师,应该始终保持着一个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同时又要渗透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等等,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本课的教学并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以下是我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1、虽然课前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但教学经验的不足导致我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2、教学重点和难点讲解不够清楚、明白,致使少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3、在布置任务时没有限定完成任务的操作时间,致使学生花去太多时间用于挑选素材而延误了完成时间。
4、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较难体现。
5、由于学生能力差异,最后进行作品评价时,一部分学生还在专心地制作作品,没有加入到评价当中来。
课后我进行了总结反思后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任何突发事件和解决办法尽量考虑周全,因为作为新教师的我经验上尚存在很大的不足,缺乏对课堂的一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所以周全的考虑应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行的办法。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完整的讲解,导致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尽量抓住一些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的讲解。
任务的完成时间应该限定在15分钟内,且在布置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学习重点是将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应用,而不是素材的挑选。使学生不至于花太多的时间在不该用的地方。
虽然本课的学习较难体现小组合作,但仍然有几处地方可以体现合作。(1)组内讨论封面的基本组成(2)学生在制作封面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向同组的同学求教。(3)封面制作完成后组内互评。(4)小组讨论其他小组的已上传作品,并总结成员的意见。
在评论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室软件展示学生上传的作品,这样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评论,总结学生的评论时应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制作成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又可以激发其积极性。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老师的困难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问题、设计一个有驱动力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而这个任务最好应该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展现,它既要融合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虽然没有较成功的完成这一堂课教学,但前辈的评课和鼓励,还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不断努力地钻研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力争使自己尽快成长。
8、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共有三部分内容: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其中,第1和第2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张骞、班超两个历史人物,强化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但是,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程度还不够,欠熟练,掌握得不够扎实,我在本节课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张骞通西域这一部分的教学其实应该做得更好,我可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搞活起来,比如把张骞在西域的所见所闻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让学生来描述;或者以张骞为记者进行追踪报道,这样就可以训练学生的口才,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2、关于丝绸之路的教学,如果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记住丝绸之路,我应该用多媒体展示出地图,让几个学生按照地图来重新走一下丝绸之路。
3、知识的延伸不够,如: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谈一谈西部的开发,也可以结合讲讲关于东突事件等。
4、在当堂巩固环节,应多设计一些选择性题目和材料分析题。
5、学生会了的问题,不应该再去过多的强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看一些与历史知识有关的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争取做一名与时俱进、知识渊博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