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心小树教学反思
1、不开心小树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会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3、知道不开心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
1、教学挂图一套(四幅)。
2、小雪花剪纸、雪姑娘、雨、蚯蚓、小鸟、小朋友等图片若干;小树头饰每人一个、开心记录纸、彩笔。
经验准备:
1、幼儿已回忆过自己的开心事和不开心事。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的开心,你们看看老师的表情(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缝)这样表示什么?
(做皱眉头、嘟着脸的表情)这样又表示什么?
师:孩子们,你们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吗?不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呢?为什么不开心?
小结:每个人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小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们想知道小树为什么不开心
吗?请听故事《不开心的小树》
(二)、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2、提问:
⑴山坡上有棵不开心小树,他和谁长在一起?他们遇到了什么事?⑵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不开心小树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你觉得谁做的对?为什么?
⑷不开心小树不喜欢大家,大家都不愿意去他那里。结果怎么样呢?
⑸你们喜欢天天皱着眉、板着脸的不开心小树吗?
⑹如果他不皱着眉、板着脸,你们喜欢他吗?
小结:是呀,蚯蚓、小鸟、小朋友都不喜欢不开心小树,因为他不喜欢大家,天天板着脸,不开心。不开心的小树没有了朋友,孤孤单单。
过渡语:就这样夏天过去了,冬天悄悄地来临了。不开心的小树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小朋友们继续听故事。
(三)、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提问:不开心的小树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
1、讲述故事的其余部分。
2、提问:师:故事讲完了,不开心小树怎么样了呢?怎样变成的开心小树呢?
⑴冬天的晚上,小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开心小树伸出长长的手臂,捧住小雪花,让它落在自己的身上。)
⑵不开心小树看到开心小树披着满身的雪花,真漂亮!也想让
自己变得漂漂亮亮。他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学一学他的动作。(他使劲张开双臂,张开树叶,去捧住小雪花。)
⑶后来怎么样了呢?(他使劲伸开双臂,小雪花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过渡语:看!现在的不开心小树眉头不皱了,脸也不板了,他开心吗?你们喜欢他吗?
⑷天亮了,小朋友们都出来玩,看见小树们会怎么样呢?
⑸玩什么呢?玩得怎么样?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⑹后来,不开心小树怎么样了呢?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不开心小树也长大起来,树叶变得绿绿的,树枝变得粗粗的。)
⑺蚯蚓和小鸟看见不开心的小树不皱着眉头了,又会怎么做呢?
(蚯蚓来松土)(小鸟来做窝、唱歌、捉虫子大家都喜欢他。)
⑻后来,山坡上皱着眉头、板着脸的不开心小树哪儿去了?
(都变成了开心小树)。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并表演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现在的'不开心小树吗?现在,他也变成了开心的小树,我们一起来学学不
开心小树是怎样变成开心小树的。
1、小朋友们,我们怎么知道他不开心呢?(通过表情、语言、动作)
2、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3、下雪了,不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五)、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
1、你喜欢开心小树还是不开心小树?
2、你想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还是不开心的小朋友?为什么?
3、假如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怎样让自己开心?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只要我们开心的看待周围的事,你就会快乐。最近,老师就遇
到了不开心的事,我的手指被门挤了,很不开心。但是,我想,如果是小朋友那会更惨,所以,我
又很开心,我克服困难给你们上课,用左手写字感觉很开心。你们说对吗?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
定要记住:开心就会快乐!
五、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做《开心记录》,与同伴一起分享。
不开心小树教学反思
细节描述:
细节一:孩子们,你们有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候,为什么你们会不开心呢?(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小朋友们不让我跟他们一起玩;爸爸妈妈两个人吵架的时候,我也不开心;小朋友们把我搭的玩具弄坏了;其他小朋友把我新买的玩具给弄坏了。)对呀,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这里有一颗小树,它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为什么会不开心吧。
细节二:讲述故事第一部份,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开心小树还是不开心小树呢?为什么?(开心小树,因为它总是微笑着对每一个人;开心小树,因为它对每个人都很好;开心小树,我喜欢笑)那有没有谁喜欢不开心小树呢?(没有)为什么不喜欢它呢?(它一直很不开心;它老是皱着眉头;我喜欢笑,不喜欢不开心;谁来了它都会说讨厌)对呀,不开心小树这样对它的朋友们,最后不开心小树没有了没有,真孤单啊!
细节三:你想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还是不开心的小朋友?(开心的)假如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你怎么样让自己开心呢?(如果别人抢了我的玩具,我就当借给他玩的,这样就开心了)对呀,换种思想,就会非常地开心(如果明天拿了我的新玩具,我就让妈妈再买一个,这样就开心了)
评价分析:
在本次活动的三个细节中,都让孩子们回答了同一个问题,你喜欢开心还是不开心,什么事情让自己不开心,怎么样让自己从不开心变到开心。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还处于自我相像的阶段,基本上说的都是自己要玩的玩具,只有个别幼儿说到了爸爸妈妈的问题。当然我们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孩子都喜欢开心的样子,都喜欢笑脸,不喜欢板着脸的小朋友或其他的人。
所思所悟: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能用完整连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让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而且知道不开心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开朗开心的人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本次的教学活动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对于孩子们的回答也非常的满意,可以看得出来有些孩子的思想已经开始在慢慢地成熟。
2、小树谣教学反思
《小树谣》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三节,第一节写小树在春天绿了嫩芽和树梢;第二节写小树在春天红了花蕊和花苞;第三节写小树对小鸟说的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大,希望自己长成大树后让小鸟在枝叶间筑巢。根据儿童诗歌的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读书,主动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中,我重点抓住以下环节:
1、自主识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本课生字较多,因此我在前一天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在出示生字后,让学生先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在词语中读等等,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
2、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初,我先出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对春天有一个整体印象;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读诗,并看情境图说话,体会诗歌语言的不同;在学习第三小节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它”、“我”、“你”这些代词的意思,之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拓宽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说一说,小树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积累。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拓展延伸,与《同步读本》关联。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学生联系《同步读本》,读第13课《树真好》,在文章中感受树的好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由于学生的积累少,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估计不足,对于拓展的内容学习效果不太好,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进行调整。
3、小树谣教学反思
《小树谣》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三节,第一节写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第二节写小树在春风里摇红了花蕊和花苞;第三节写小树对小鸟说的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大,希望自己长成大树后让小鸟在枝叶间筑巢。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大,希望自己长成大树后让小鸟在枝叶间筑巢。课文通过结构的反复,叠词叠句的运用,让孩子们读起来琅琅上口。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想从抓好字词,读好课文,背诵课文,拓展练习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整个教学中以读促悟,重在体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文来理解课文。
第一环节——导入。采取的是复习导入,通过听写和运用字词,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和运用情况,巩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这一设计是符合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字词教学是重点的原则。同时也做到了教学的扎实性和适用性。
第二环节——品读课文。共分为四部分。首先请一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这样的设计意在带着学生回忆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接下来就是分小节来理解课文内容,第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进入状态,让学生扮演小树,举起双臂摇啊摇,营造小树在春风中摇摆的氛围,理解“摇”的含义,同时复习了“摇”和“谣”的区别。再通过反复地读课文,孩子们体会到了小树在春风中变绿的喜悦心情,从而对课文学习有了兴趣。第二节的教学中通过对比前两节诗歌,发现句式结构相同,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让学生划出第二节描写小树变化的句子,培养学生圈画重点词句的习惯。第三节内容较多,通过学生的读,引出小树召唤小鸟是为了让它筑温暖的巢。学生用语言和动作解释了“召唤”的含义,又通过学过的代词知识,顺利找出了文中两个“它”分别指代小树和小鸟。
第三环节——口语表达。听了小树的话,小鸟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确定角色,编排对话,全班进行汇报表演。通过课件和教师语言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学生入情入境,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在表演的时候,漂亮头饰的出现更是提高了学生的表演兴致,让课堂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小树的感谢之情。
第四环节——背诵课文。语文课堂就应该扎扎实实,该掌握的、该达到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完成。课后要求背诵课文,因此我通过填空、配乐背诵这两种方式进行了课文背诵的训练。熟读成诵之后,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有学习任务,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延伸。
第六环节——总结。把课堂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知道爱护小树。
在刚才的环节设计中我渗透了一些自己认为在设计上比较说得过去的优点,那下面我总体说说这堂课的优缺点。
优点:
1、重视了语文教学的扎实性。在字词的复习、课文的朗读、背诵、形近字的区别、词义的理解上都做到扎扎实实。
2、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表演、想象、说话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而生本对话才是阅读教学的中心。
3、课堂环节节凑,教学内容连贯,其中贯穿了学生的一些小活动、小想象,让课堂比较活跃,学生学习有兴趣。
4、教师的评价语比较有个性,基本脱离假大空。
缺点:
1、教学设计有些中规中矩,整个课堂虽无大碍,但比较缺乏创新精神。本来想有所创意,但因为是“六个一”教学展示,怕有失误,所以走了老路子。现在看来,我还是缺乏勇气,争取下次上出新的语文韵味。
2、课堂的“活用”体现不明显。低年级字词是重点,会写的目标达到了,但是在会用方面做得不到位。比如本节课中区分了“谣”“摇”,学生只是口头解释了,并没有真正去运用。如果在这里加上一个选字填空练习,我相信效果会更好,能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
3、教学经验不足。作为一个在教学生涯中走过3个春秋的年轻教师,在教学心理、教学理念、教学应变上还是缺乏经验的。正是这些不足,让我更加为这次课担心,当看到30多个人坐在后面听课的时候,紧张的情绪愈加强烈,导致在第一节的讲授中都忘记了板书,幸好后来及时补救。
4、教学中杜绝做一个旁观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像一个旁观者,没有做到和学生打成一片,没有营造好师生间的氛围,往往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以后我会争取让自己成为“学生”,用情绪、动作、语言打动学生。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公开课的反思,希望大家都提宝贵意见,您的意见会让我在教学中有所提高,让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远。
4、《小树的梦》教学反思
《小树的梦》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浅显有趣,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孩子们喜欢的童话,为孩子们创设童话的氛围,让学生扮演童话中的`角色,融入故事情境,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精心的课件设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动情的教师导读,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深刻起来。整节课,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一节课很快的就过去了,孩子们还有些意犹未尽。
2、联系生活——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课上,我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美滋滋”、“跑哇跳哇”的意思,体会小树的心情,指导读出句子的语气,效果不错。
3、巧借想象——突破课文的难点。
《小树的梦》是一篇科普童话。本课认知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小树扎根在泥土里,靠根吸收水和营养。对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理解“小树为什么从梦中急醒了?”是课文的难点。为解决这一难点,在学习课文中,老师抛出“没了根的小树又怎么样了?”这一问题后,让学生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5、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反思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的认知支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
《小树有多少棵》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后的进一步学习。课前伊始,我就先复习表内乘法的口算,以及数的组成,例如:20里面有()个十,300里面有()个百等,为学生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进行了铺垫。
在新授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植树”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说说已知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3捆一共有多少棵”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再优化计算方法。学生的算法多种多样,有画图,用加法20+20+20=60来计算,更多学生是直接用遮住0的方法来计算,先算2×3=6,20×3=60,我适时引导学生,“2”是表示什么,由于有之前的课前复习,学生很快就能抓住“20就是2个十,20×3表示2个十乘3,也就是6个十,是60”这一算理。因此,新知的学习就是这样水到渠成。
而对于后面的“500×3=?”的计算,我引导学生总结“20×3”的计算方法,再用迁移类比的方法,自主探究“500×3=?”的算法。这样既开动了脑筋,又节省了时间,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口算过程,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率也高。
6、小树和小精灵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教师讲述的启迪或肢体动作语言的配合,动作的表达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因此在这个活动的教学中,我认为我所设计的过程和运用的方法上有两个亮点:
1、讲述故事
考虑到我班幼儿的特殊性,他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幼儿园,所接触的音乐欣赏教学很少,平时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是很难掌握,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来欣赏这段挪威舞曲呢?我考虑再三,决定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导入部分设计一个简短的故事,从而引起孩子的兴趣。小树、精灵、小仙女,这些充满童话色彩的人物形象马上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在初步欣赏音乐时,幼儿都仔细倾听乐曲中旋律,试图寻找小树、精灵和小仙女。
2、肢体动作语言的辅助
对于初步接触外国作品的`我班幼儿来说,要通过乐曲的快慢节奏来分辨小树和精灵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节奏的快与慢,只能意会不能用语言表达,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不同的节奏呢?在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时,我用点头,晃动身体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孩子们通过我的提示,马上也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有的用小手做波浪动作来表示慢的节奏,有的用小脚快速踏地表示快的节奏,在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的过程中,孩子意会了乐曲中的快慢不同,分辨出了A段音乐小树生长和B段音乐精灵游戏的不同意境。总之,对于孩子来讲,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7、不开心小树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会让自己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3、知道不开心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开朗的人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
1、教学挂图一套(四幅)。
2、小雪花剪纸、雪姑娘、雨、蚯蚓、小鸟、小朋友等图片若干;小树头饰每人一个、开心记录纸、彩笔。
经验准备:
1、幼儿已回忆过自己的开心事和不开心事。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见到你们特别的开心,你们看看老师的表情(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缝)这样表示什么?
(做皱眉头、嘟着脸的表情)这样又表示什么?
师:孩子们,你们有过不开心的时候吗?不开心的时候是什么样呢?为什么不开心?
小结:每个人都有开心和不开心的时候,小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你们想知道小树为什么不开心
吗?请听故事《不开心的小树》
(二)、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2、提问:
⑴山坡上有棵不开心小树,他和谁长在一起?他们遇到了什么事?⑵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不开心小树又是怎么做的呢?
⑶你觉得谁做的对?为什么?
⑷不开心小树不喜欢大家,大家都不愿意去他那里。结果怎么样呢?
⑸你们喜欢天天皱着眉、板着脸的不开心小树吗?
⑹如果他不皱着眉、板着脸,你们喜欢他吗?
小结:是呀,蚯蚓、小鸟、小朋友都不喜欢不开心小树,因为他不喜欢大家,天天板着脸,不开心。不开心的小树没有了朋友,孤孤单单。
过渡语:就这样夏天过去了,冬天悄悄地来临了。不开心的小树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小朋友们继续听故事。
(三)、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提问:不开心的小树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
1、讲述故事的其余部分。
2、提问:师:故事讲完了,不开心小树怎么样了呢?怎样变成的开心小树呢?
⑴冬天的晚上,小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开心小树伸出长长的手臂,捧住小雪花,让它落在自己的身上。)
⑵不开心小树看到开心小树披着满身的雪花,真漂亮!也想让
自己变得漂漂亮亮。他是怎么做的?
请大家学一学他的动作。(他使劲张开双臂,张开树叶,去捧住小雪花。)
⑶后来怎么样了呢?(他使劲伸开双臂,小雪花也落在了他的身上。)
过渡语:看!现在的不开心小树眉头不皱了,脸也不板了,他开心吗?你们喜欢他吗?
⑷天亮了,小朋友们都出来玩,看见小树们会怎么样呢?
⑸玩什么呢?玩得怎么样?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⑹后来,不开心小树怎么样了呢?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不开心小树也长大起来,树叶变得绿绿的,树枝变得粗粗的。)
⑺蚯蚓和小鸟看见不开心的小树不皱着眉头了,又会怎么做呢?
(蚯蚓来松土)(小鸟来做窝、唱歌、捉虫子大家都喜欢他。)
⑻后来,山坡上皱着眉头、板着脸的不开心小树哪儿去了?
(都变成了开心小树)。
(四)、完整地欣赏故事并表演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现在的'不开心小树吗?现在,他也变成了开心的小树,我们一起来学学不
开心小树是怎样变成开心小树的。
1、小朋友们,我们怎么知道他不开心呢?(通过表情、语言、动作)
2、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3、下雪了,不开心小树是怎么做的?
(五)、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
1、你喜欢开心小树还是不开心小树?
2、你想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还是不开心的小朋友?为什么?
3、假如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怎样让自己开心?
小结: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只要我们开心的看待周围的事,你就会快乐。最近,老师就遇
到了不开心的事,我的手指被门挤了,很不开心。但是,我想,如果是小朋友那会更惨,所以,我
又很开心,我克服困难给你们上课,用左手写字感觉很开心。你们说对吗?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
定要记住:开心就会快乐!
五、活动延伸:
请孩子们做《开心记录》,与同伴一起分享。
不开心小树教学反思
细节描述:
细节一:孩子们,你们有没有过不开心的时候,为什么你们会不开心呢?(小朋友抢了我的玩具;小朋友们不让我跟他们一起玩;爸爸妈妈两个人吵架的时候,我也不开心;小朋友们把我搭的玩具弄坏了;其他小朋友把我新买的玩具给弄坏了。)对呀,每个人都会有不开心的时候,这里有一颗小树,它也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为什么会不开心吧。
细节二:讲述故事第一部份,问孩子们,你们喜欢开心小树还是不开心小树呢?为什么?(开心小树,因为它总是微笑着对每一个人;开心小树,因为它对每个人都很好;开心小树,我喜欢笑)那有没有谁喜欢不开心小树呢?(没有)为什么不喜欢它呢?(它一直很不开心;它老是皱着眉头;我喜欢笑,不喜欢不开心;谁来了它都会说讨厌)对呀,不开心小树这样对它的朋友们,最后不开心小树没有了没有,真孤单啊!
细节三:你想做一个开心的小朋友还是不开心的小朋友?(开心的)假如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你怎么样让自己开心呢?(如果别人抢了我的玩具,我就当借给他玩的,这样就开心了)对呀,换种思想,就会非常地开心(如果明天拿了我的新玩具,我就让妈妈再买一个,这样就开心了)
评价分析:
在本次活动的三个细节中,都让孩子们回答了同一个问题,你喜欢开心还是不开心,什么事情让自己不开心,怎么样让自己从不开心变到开心。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还处于自我相像的阶段,基本上说的都是自己要玩的玩具,只有个别幼儿说到了爸爸妈妈的问题。当然我们从孩子们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孩子都喜欢开心的样子,都喜欢笑脸,不喜欢板着脸的小朋友或其他的人。
所思所悟: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能用完整连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让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而且知道不开心的人大家都不喜欢,开朗开心的人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本次的教学活动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对于孩子们的回答也非常的满意,可以看得出来有些孩子的思想已经开始在慢慢地成熟。